高三寒假去北京和刘卓无欢兄参加周有光杯时观看,两个人一起熬夜探讨诗词,他的古典文学创作能力在那个年龄阶段,穷极观止。
除夕他给我小米5发送一段词,词牌是青玉案,剩下的内容已不记得。
惟此为二中校庆而作的《兰陵王》时时拂拭,不忍相忘,五年多不曾联系,无欢兄还好吗?
仆熙建宁,适二中。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自喻岁暮鲜欢,夜长多梦。
单见银釭悄立,怳愡难言,而莫能知其由。
会校庆将至,凡六十三载。
感斯事于内,遂铺笺引笔,代人赋之,因采此调,疏情其中,偶成拙句。
言无诠次,引以为一夕之话言。
何以谓其信然?
仆未敢之也。
而至于世言,亦非某所得见矣!
情之至所,其非吾泪邪?
念南国旧时楚叶,枝枝为谁生?
其词曰:锁江雾。
浮空湝湝吐絮。
黄昏泪,垂露青梅,枝枝凝碧故园路。
蛛网挽春去。
谁误?
应怜燕诉。
湘水畔,六十三年,孤鸿声远长天暮。
生怕惹愁绪。
旧游似辰星,寥落几许!
曾经同座慵拈顾。
一朝清铃响,迢递迟步。
转首各向天涯旅。
相见更无故。
重遇。
离别苦。
酬书声依旧,挑灯夜语。
只今桃李尚白首,何况当年种树主。
三尺危台,鸡窗闲叙。
博古山下,卧烟缕,曳风雨。
#血刀门第二回,丁典说到血刀门的来历,旧版中血刀门是西藏青教的,新修版改为是青海黑教的。
其制服也由旧版的黄袍改为黑袍,不再赘述。
#第四回的配图中狄云的双手完好无损,是个错误。
他的右手手指都断了。
#水笙的相貌第五回,铃剑双侠出场。
旧版中水笙脸色微黑,新修版改为脸容白嫩。
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雪山第六回,血刀门的根据地也相应地改为了青海。
血刀老祖带着狄云挟持着水笙跑入雪山。
旧版中只说从川西进入(西藏的)大雪山山脉,新修版改为由川西的石渠进入(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山脉。
#女孩儿家最害怕的事第七回,陆天抒、刘乘风、水岱已死,花铁干被点穴道,血刀老祖精疲力竭,狄云有伤难动,水笙被血刀老祖用外力点了穴道,点得不深,不久就会解开,她却心力交瘁睡了过去。
花铁干忙要叫她不要睡。
旧版中他喊“恶僧要害你了”,新修版改为“恶僧要来脱你的裤子了”,要用女孩儿家最害怕的事情来叫得她醒转。
#花铁干好色第八回,狄云自卫时无意杀死了血刀老祖,但无意去跟花铁干打交道,没理他。
花铁干穴道被封,心中却有肮脏恶毒的主意,旧版中只是想等自己能动弹,就杀了狄云,新修版他还想,那时候连水笙这小妞儿也是我的了。
而后文水笙也瞧出来 了。
花铁干要吃水岱尸体时,狄云奋力维护,被花铁干震晕。
水笙以为他死了,旧版她只因狄云会维护她父亲的尸体,因而盼望他不要死,新修版她甚至会想,花铁干说不定还会来侵犯自己,最好小恶僧还是别死。
#为什么哭第八回,狄云和水笙终于在雪谷中熬到了春夏,眼看就可以出雪谷了,水笙却哭了起来。
狄云莫名其妙,连水笙自己也不明白。
旧版说水笙只是觉得伤心,忍不住要哭,新修版她还觉得很对不起人。
#世上信得过的,原来就只有他一个第八回,汪啸风和中原群豪终于进入了雪谷。
可是众人的语言和表哥的行为深深刺痛了水笙的心。
新修版水笙多了一个念头:“世上信得过的,原来就只有他一个……”#狄云搂住了水笙第八回,汪啸风打不过狄云,竟然迁怒水笙,打了她两耳光。
水笙扑向狄云肩头,新修版狄云伸左臂搂住了她。
#第十二回标题由“大宝藏 ”改为“连城宝藏”。
#戚长发盗剑谱(《唐诗选辑》)第十二回,万震山制住戚长发,新修版他好奇地问起他,当年三兄弟刚抢得剑谱之后,戚长发是怎么盗走剑谱的。
戚长发说当晚住在客栈里,剑谱放在抽屉中,他趁两个师兄睡熟之时悄悄把剑谱放到抽屉之下和桌子底构成的空间里,第二天就造成了剑谱失踪的假象。
随后三人不欢而散,万震山跟踪言达平,言达平跟踪戚长发,戚长发又假装跟踪万震山,互相跟了一个月才散了,戚长发这才返回客店取回剑谱。
#连城诀的来历第十二回,江湖豪杰哄抢天宁寺大金佛宝藏,荆州知府凌退思也带兵来了。
新修版中这里加了一段情节,说凌退思翰林出身,又是龙沙帮帮主,用贿赂上官的手段在荆州一直连任知府,终于打探到宝藏的一些端倪,是与《唐诗选辑》有关。
但这些古诗似乎还不如梁元帝古老,梁元帝怎么能把秘密放在他死后的诗歌里?
原来,梁元帝藏了宝藏之后把工匠全部杀光,其后他为北周所灭,宝藏就此湮没。
直到康熙年间,天宁寺的住持无意中发现了宝藏,以他们这个门派原有的“唐诗剑法”为引子,将秘密写在了一本《唐诗选辑》中,要送给他师侄、天地会广东红旗香主吴六奇,作为反清复明之用。
可惜书信送到之时吴六奇已经遇害(被一个白痴加一个老虔婆杀了),从此这本《唐诗选辑》流落在外,而要靠“唐诗剑法”的剑招顺序决定密码字典顺序,配合剑诀的数字破解密码,则由送信人辗转传了出来。
梅念笙是那高僧和吴六奇同门弟子,也会使“唐诗剑法”,可惜《唐诗选辑》到手后不久就被三徒弟杀害。
#仁义豪侠第十二回,旁观者狄云看到抢珠宝的人都疯了。
他看到其中有汪啸风,有花铁干。
新修版他还看到有不少当初一起赴雪山救水笙,又出言侮辱她的江湖人士,“其中很有些是为人仁义的豪侠”。
#一百两银子第十二回,狄云带着小女孩空心菜离开了江湖,要回去雪谷。
新修版详说了一下,他用戚芳在万府给他的一百两银子给丁典和凌霜华修整了坟墓、赏了帮照看空心菜的农家、鄂西到川边的旅费和餐饮食宿费、又在成都买了许多衣服,最后还剩三十几两,在雪谷谷口扔到了峡谷里。
天!
100两银子能做这么多事情!
#水笙的等待第十二回,狄云终于回到了雪谷中,却看到了等待他已久的水笙。
她知道他终于会回来的。
新修版中水笙还说,要在这里等他十年,要是他十年还不回来,就去江湖上找他一百年!
总结《连城诀》很奇怪地没有新修版的后记!
它篇幅不长,改动也不多。
1,最重要的是加写了连城诀的来历。
因宝藏创造者梁元帝在历史长河的上游,宝藏地址的密码字典《唐诗选辑》却在长河下游,梁元帝是不可能拿他身后的诗歌做密码的,再者梁元帝这个宝藏跟建文帝的宝藏不一样,建文帝留下地址地图是有目的的,为了以后寻回,梁元帝纯粹是有收集瘾,没必要弄个神秘兮兮的密码。
旧版中没有这段来历,就成为了硬伤,新修版这个来历一加,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硬伤,哦,原来《唐诗选辑》和连城诀的秘密不是梁元帝创造的,而是无意中发现了宝藏的后人,并且是在很合情合理的目的下创造的。
这个修改的第二个结果,就是让《连城诀》与《鹿鼎记》联系起来了。
原来宝藏与天地会红旗香主吴六奇有关。
而吴六奇做为“天地会红旗香主”,只出现在《鹿鼎记》中,历史上的吴六奇却与天地会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在《鹿鼎记》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修改的第三个结果,就是赋予了《连城诀》一个很明确的历史背景时间上限,它不可能早于《鹿鼎记》。
(此时江湖领军人物是丁典、南四奇、北四怪,已经没有《鹿鼎记》人物的半点影子,有可能是发生在康熙末期或乾隆中前期,避开《鸳鸯刀》和《书剑恩仇录》)2,喇嘛照例从西藏的改成了青海的,连带着雪山雪谷都挪了窝……不过这次的喇嘛实在是够恶的……3,水笙变得更加漂亮,对狄云的感情也更有迹可循。
4,花铁干更加龌龊下流。
5,加写了戚长发当年是怎么盗走《唐诗选辑》的。
我很喜欢这部独特的金庸剧,它里面的好人,两只手就数过来了:梅念笙,丁典,凌霜花,菊友,狄云,戚芳,水笙,空心菜,没了。
很现实,甚至比现实更夸张,师徒之间、兄弟之间、夫妻直接、上下级之间毫无真诚可言,都是假的,令人胆寒。
反倒是明面上的坏人血刀老祖,是个让人佩服的亮点,他钻研武学,武功高强,明明可以占有水笙还要先练功,多么自律,他演示劈纸削腐的功夫从水笙鼻尖把头发掠起时估计水笙心里也是佩服的,至于后面雪山以一敌四更是有勇有谋有心机,我对他在山下的大石头上跟水岱的叫骂印象很深,一口一个老丈人真是非常的搞笑了。
不过毕竟作恶多端,最后还是身死人手。
吴樾其实算是帅的,当然比不上公认的颜值一流的男演员,比之李连杰吴京也差了一些,估计也是不如这两位红的原因吧。
不过对于真功夫我都是很仰慕的。
最喜欢的当然还是舒畅的水笙了,哈哈,真的太美了。
大家都说,金庸小说是篇幅越长的越好。
我却格外喜欢他的一个短故事,《连城诀》。
与其说《连城诀》是武侠,不如说是悬疑。
当然,故事里也有几样颇为玄妙的武功,但更令人惊异的,是金庸对人性的抒写。
他把人心写得太深,倒把功夫衬成了次要。
所以,这个故事像个异类,比起“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显得不那么“金庸”。
记得从前看《射雕英雄传》,见到欧阳峰出场,一点都不害怕。
虽然他很坏,但这种坏在明面上的反派,倒也坦坦荡荡。
看他和主角们斗智斗勇,非常有趣,更何况大家都知道,主角一定会赢。
我曾以为,武侠的世界都是这般恩怨分明。
后来读了《连城诀》,才蓦然惊觉,所谓的 “好人”与“坏人” ,根本不是一眼可见。
而人性的阴暗与罪恶,也根本没有边界。
《连城诀》里坏人的坏,不是坏在举止,而是坏在灵魂。
不久前读完了《连城诀》的结局,让人有种 “后怕 ” 之感,直到看完电视剧还清晰可感。
从这之后,当别人和我交流书籍,我会告诉他们:《连城诀》会让你更懂人性,但也会让你对人性失望。
它是本好书,但你要慎重。
所有人都想得到利益,这是难以克制的本性,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可为了利益,一个人能够牺牲,甚至异化到何种地步?
《连城诀》里,人们勾心斗角,颠倒是非,渴求着传说中价值连城的宝藏,这还能用 “贪婪” 二字来概括。
同门相残,徒弟弑师,父亲杀女,丈夫杀妻,这种恶却远远比贪婪更恐怖。
人们以为,追求金银财宝和绝世武功,能助自己实现身为人的价值;却没有料到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已经被虐杀了。
但凡恶念一起,“价值的实现”便永生永世不会再发生。
故事开始时,主角狄云是个憨厚耿直的庄稼汉,武功低微也不以为意,最大的愿望只是和青梅竹马的师妹长厢厮守。
故事结束时,狄云练成了一身绝世武功,却几乎失去了他珍视的所有。
他爱的人、恨的人,善待过他,伤害过他的,全都化为一抔尘土。
当名利权色都唾手可得,他却厌倦这一切的虚伪和肮脏,离开江湖,回到荒无人烟的雪谷。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处阴郁到绝望的情节。
当狄云终于站在堆满金银的秘密山洞,冷眼旁观着人们发狂抢夺,整个天地的茫然,都涌进了他的内心。
从始至终简单纯粹的狄云,大概一辈子都不会明白,为什么珠宝玉石这些冷冰冰的事物,能把善良和气的人,变成凶残嗜血的野兽?
为什么死物能够主宰活的生命?
他看着人们开始互相撕咬,状若疯魔,而后翻滚着惨死,忽然发现,原来这些宝物上,全都涂着致命的毒。
珍宝连城,都是恶毒的诅咒。
只有不在乎它们的人,才能逃过这种诅咒。
故事里每个恶人都有恶报,那么,好人就都有好报吗?
狄云虽然保全性命,身手无敌,但多年来的冤屈种种,痛苦折磨,在他身心烙下的伤疤,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愈合。
也可能直到死都愈合不了。
狄云的师妹戚芳,一个淳朴温柔、没有主见的农家姑娘,总是把每个人都想得很好。
万家精心策划陷害狄云,迫使她百般无奈之下嫁给万家公子。
她无法忘怀师哥,却也舍不下丈夫。
即使知道了公公和丈夫要谋害自己,夺取剑谱,她还是一时心软,回去救他们。
最后静静躺在万家书房里,小腹上插着一柄短刀,脑海中浮现少年时的画面。
“那时候的世界可有多么好,天地间没半点伤心的事。
”那时候的无邪少女,憧憬着蝶恋花的完美爱情,却从未料到,前路上等着她的,是接连不断的背叛,是阴森惨淡的死亡。
最后唯有师哥陪着她,可她已奄奄一息。
在命运的屠刀下,错过了半生的恋人,哪有力量抵挡,这又一次的、最后一次的错过?
他们付出了真心,却换来阴阳两隔。
丁典和凌霜华的经历,更让人不忍回想。
这是金庸所有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感情。
虽着墨不多,却百转千回。
《连城诀》暗无天日的背景下,丁典与凌霜华坚定的相守,仿佛是唯一明亮的火光,即使最终被狂风骤雨浇灭,那满地灰尘还在燃烧。
他们的故事,乍一看过于纯净与深情,有些缥缈虚幻。
但仔细一想,那感情本来温暖平淡,与轰轰烈烈无关。
是恶意的逼迫和恶人的残忍,才让它耗尽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生命,开成一朵傲骨铮铮的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是因为世界都已颠倒错乱,恶意弥漫天地,善意反而稀有。
恶用尽全部力量吞噬着善,善一点一点微弱下去直至彻底消亡。
在这样的世界里,好人无法真正地战胜坏人,因为孤独的好人身处荒野中央,嘶声呐喊,还未及听见回声,便已力竭而亡。
真善美都被杀死,但他们并没有输。
故事最后,狄云遵守承诺,将丁大哥与凌小姐合葬。
凌霜华是被父亲生生活埋的,她到死都保持着双手高举的姿势。
狄云打开棺材,发现棺盖背面,用指甲刻着一行歪歪斜斜的小字——来生来世,再为夫妻。
读到这句话,我知道丁典和凌霜华赢了,哪怕代价是如此惨烈。
真正的胜利,其实不是存活,而是自由。
而凌霜华的父亲,在愤怒之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可谓输得彻彻底底——在欲望的面前,他已双膝跪地,尊严荡然无存。
女儿已经躺在了棺材里,人死不能复生,世上也不存在鬼神。
但大概今生的每一分每一秒,他都会在畏惧与不安中战栗。
就像戚芳的公公万震山,曾把自己杀了的人砌在墙里。
从此以后,他夜夜梦游,在空气中作出垒叠砖块的诡异动作。
他们还以为,不择手段地扫清了所有的障碍,有朝一日终能享受人间极乐。
其实他们已经不在人间。
虽然身体仍在地面上行走,地狱里却已挤满了冤魂。
所谓“冤魂”,是他们害死的亲友吗?
不,那冤魂,是他们自己。
冤孽罪恶,将不断生长纠缠;他们活在自己打造的十八层地狱里,与异化的人性一同沉沦,永世不得超生。
《连城诀》不是本轻松愉快的书,但它让我百般思忖,抛给我一个问题:如果善无善报,还要行善吗?
狄云的善,让他蒙受冤屈,遭受虐待,身落残疾,痛失所爱。
戚芳的善,让她给了丈夫一次悔改的机会,得了丈夫一把锋利的短刀。
凌霜华的善,让她与恋人先是生离,随即死别,殒落于亲生父亲之手。
菊友的善,让她死在冷箭下,只为成全自家小姐,让狱中的丁典看见窗台上那盆鲜花。
丁典的善,让他努力变强,逃脱困境,终于有机会救出心上人,却只看见棺材一具。
而那棺材上还被施以金波旬花的毒,剧烈的毒性也夺走了他的生命。
无论如何反抗,终究是徒劳一场。
即使是寥寥无几的正面人物中,相对幸运的水笙,也眼睁睁目睹父亲之死,硬生生承受表哥之疑。
虽然最后能与狄云携手度日,毕竟也回不到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了。
那他们一定要守住内心的善,是为了什么呢?
善,一定要有善报吗?
如果没有,我们就只能抛弃善吗?
我想,无论是凌霜华,还是狄云,即使事先知道后果,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而且无怨无悔。
因为善,本来就是无缘无故的东西。
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有好报,有时候,有好报的反而是坏人。
如果做一个好人,是为了有好报,那这样的好,还不够好。
做一个好人,什么也不为,就为了做一个好人,仅此而已。
哪怕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怀着善意,孤军奋战而身死,也好过同流合污而苟活。
金庸在后记中写道,《连城诀》原本的名字叫《素心剑》。
那真正连城的是什么,是珍宝,还是素心?
对于以往金老的作品,这部人性写的最实。
其他作品虽然有折射一些人性的东西,但这部比较彻底,没有让你对江湖美好的幻想,反而是血淋淋,有穿透的内心,更是证实了面对贪婪、欲望人性的脆弱。
喜欢杨过的孤傲,也喜欢狄云的耿直,跟羡慕有水笙的誓死追随。
对于评分高了,我只说这样题材金庸作品的太少了,还演的好,没张纪中的浮夸、玄幻。
我就喜欢这种大陆老版古装片,田野雪山,风景如画;陋室豪庭,古色古香;大街小巷,商铺小贩,都是那么接地气。
剧情引人入胜,演员表演完美,动作特效到位,结尾“真情无价”画龙点睛。
原著算不上金庸的上乘作品,但这部电视剧却拍成了一个经典。
美中不足的是原著揭露人性阴暗面确认比较极端,把坏写到了极致且普遍,有点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可惜了这部电视剧了。
一部被严重低估的金庸改编电视剧,剧情人物选择风景打斗特效等等都属于巅峰大陆金庸电视剧,04版《连城诀》和01版《笑傲江湖》1故事改编的是金庸家的一个仆人2整部剧充满着黑暗和人性的贪婪,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故事是唯一的光亮3表哥的下场一如既往4血刀门坏的那么明显的真小人看的见,对比那些所谓的大侠,却又讨厌不起来血刀门和血刀老祖5狄云一如既然的坚守着内心的善良,一个旁观者,转了一圈发现城市套路深,农村的套路也深都回不去了,只有回到雪谷,那里有空心菜和水笙,虽然爱着小师妹,但合适的婚姻不一定是完美的爱情。
1 一开场就兜出梅大侠手里的连城诀,但都不如接下来的利欲熏心欺师灭祖三师兄弟有意思,抢到半本剑谱,还彼此扯成三份,然后为了这份武林宝典形影不离,互相提防,又锁箱子,拜兄弟,配钥匙,老三则暗地多配钥匙摸谱潜去,这几份为了宝典而直接扯破师兄弟情义的市井猜忌嘴脸好是让人一笑2 然后小弟捞起大侠,无端大发善心,寻得金鲤,换得半本秘籍,获习剑招,这些也都不稀奇,不如那对农郊客栈的小夫妻有意思唯唯诺诺,任妻是从的小老板,贪图小利,起心劫书的小女人,不过也都只是有心无胆,一斧未成,不敢再下,翻书不懂,就此作罢,匆匆溜走时连斧子也未取走小弟则知恩必报,即使见他们起了劫心,但迷途知返,不至于相害,勉强算成保两次陷一次,倒也不做计较,还把之前说好白银又果真奉上,此两对立场,都是不走寻常路数的有些意思,一部剧能有这样的特别之处就挺有味5 原来取了半本秘籍的小弟丁典不是主角,八年后的楞头乡下小弟狄云才是,但那三师兄弟的戏还是不少,一个收他为徒教他假招,一个有意接近演他真招,一个手下门人看上他师妹围拢而来6 连城诀现身,师傅无踪,师伯负伤,误入妾房,陷在珠宝,师妹不由得投身师伯府,这一波环节就有些落入俗套了11 丁典与知府女儿谈的这一场恋爱,有江陵的夜光与流水,也关乎连城诀的陷阱与布局14 狄云和丁典这一段拖沓了点,来来去去都是他和知府小姐那点你来我往的纠结小心思,明明神功大成,又为了不肯共走的她而留在那里,拖来拖去,香消玉殒,说是神功,但打波追兵也还是勉强内功小成的狄云,连从前练成二师叔剑法后轻松拿下的伪师兄也干不掉,这些叙事和设定都有些牵强了18 又遇到一个女主侠,假僧袍见真元祖,三人夺路退进雪谷,这波剧情也能看20 雪山之巅的老祖和落花流水决战,够精彩的,愣是把与之内力平分秋色的四人,用斗内力,钻雪地,设雪穴,心理战的方式一一降拿拆解最后雪地大镜头,几样势力交错,各有立场,各怀心机,但又都不是必定,都有变通可能,水四弟的悲凉,花三弟的龌龊,老祖筋疲力竭,水妹连破穴道,狄云两边摇摆,不知依从,但终于还是决定回到正道,弃掉时不时站在他这边的老祖,助水妹,引出神功一击,和水妹的关系,也在这情势一来二去的转变里,大有交展21 为了雪山野地的生存与自保,依然不择手段的花三,要入癫狂的狄云,练成刀法秘技,对他渐渐改向,转作同一阵营的水妹23 “每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只是有的人心中净土,被贪欲掩盖了”--神功熟稔,战败了花二,大雪融冰,山外人进谷,虚伪师傅,连城剑诀,鹰羽披风,在困雪谷,相好表哥,这些和笑傲倚天天龙相像处的确很多,连城诀像是采多元而成之作26 武林盟主大会,总算干掉花二,将他捆在大张着武林盟主四字的号旗上,这个角色的确好不讽刺,从此是狄云水妹浪江湖,将剧情拨回了梅式三师兄弟30 万氏父子的一层层毒计,又是弟子,又是戚芳,又是从前的三师弟,将参透了连城诀又如何,还不是脱不了二师弟又狄云又转戚芳的解药一瓶33 “人性与人生,凡事未了又来了,难以不了了之,只要心中贪念还在,追逐金银财宝的人,就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绵延不绝”--万人空巷参研连城诀,大仇得报狄云刺万氏虽然报了深仇,但最爱的师妹却失了命,而那个隐于闹市多年,再次现身,又被他救下的师傅戚三,反而来反手刺他,对世态人情,愈是寒心之极目见所谓武林群雄,荆州知府,市井茶徒,纷纷步互相残害的梅氏三兄弟后尘,在佛门之地,大开杀戒,只为掠抢那镶金佛像,以及莲台下的金珠担担世情看冷,他已是意淡心灰,匹马驰骋,“为了你我马不停蹄”,回他的大雪山,寻他的水妹和空心菜小女孩了一部连城诀,令江湖斗转星移,染了多少门庭冷血,终究还是塌作尘土,只有那对茶市夫妻,兜兜转转又回原点,过起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寻常日子
徒弑师,父杀女,兄弟反目,横刀夺爱,手足相残,只为一笔连城宝藏。
三个师兄弟欺师灭祖反目成仇,耗上大半生心血,最后葬身金佛之下;凌退思为连城诀无所不用其极折磨丁典,逼死生女凌霜华,一样人为财死。
凌霜华人如其名,凌霜傲雪冰清玉洁品性刚烈,十年来吹箫弄菊,至毁容至活埋,还是践行了二人当初的承诺。
以所爱之志为志,以所爱之愿为愿,此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看到狄云和戚芳,不由得想起令狐冲和岳灵珊。
狄云同令狐冲一样有冤难辩有家难回,眼看师妹所嫁非人;一样被师父养大,信师敬师护师,却反被欺骗被利用被怀疑被伤害。
“你现在学了高明的武功,就不把我这个师父放在眼里了。
”这是一个虚心虚伪的师父发现曾经的乖徒儿变的高明之后生出来忌惮和害怕,徒弟只是师父手里的棋子,他容不得棋子不受摆布。
青梅竹马的师妹最后被她的“良人”一剑刺死,无论狄云还是令狐冲,只能抱她在怀,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的爱人死在自己怀里。
张翠山和殷素素被困冰火岛,最终与谢逊摒怨结义,生下张无忌,冰火荒岛成了世外桃源。
狄云和水笙困在雪谷,和花铁干缠斗多时,也终于等到春暖雪化。
临走之前狄云说待日后大事一了,就找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清净过日。
水笙笑道那你不用走了,这里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无论荒岛还是冰原,曾几何时的噩梦一点点变成心心念念的故乡。
因为有了屠龙宝刀,离开冰火岛,张翠山夫妇被逼死在武当山;因为有了雪谷秘闻,离开雪谷,水笙被逼的悬梁自尽。
人言可畏,拿着刀剑满口仁义私欲难填的人不是要你分辨是非曲直,是要你的命。
小人尽成了君子,君子枉作了小人。
这是人心人性里的薄凉,生死利益关头,遑论不关己的人,哪怕是父子、手足、师徒、夫妻,皆可打下地狱。
狄云心灰意冷时道:“这世上坏人太多了。
”水笙惊逢大难走投无路时,也如是说。
他们应该在一处的,都是从光明坠入黑暗最终重登净土的人。
这部剧与金庸其他武侠剧有不一样的“气质”,人物的善与恶、贪婪与节俭、刻毒与宽容、狡诈与质朴均能在现实生活中一一找到对应。
《连城诀》更像是一部有感而发的社会问题剧,“武侠”不过是其包装和外壳。
人性就是贪婪的,一个藏有巨额财富的武功秘籍,为了得到这部连城诀,人算计人,都是阴谋。
一个单纯的乡巴佬狄云,被人算计,入狱,被穿琵琶骨,机缘巧合,不想要连城诀的他练会了。
为了得到传说中的“宝藏”,师兄弟残杀,戚长发算计女儿与徒弟,万震山也是……连城诀把人性写的特深刻。
喜欢水笙这个丫头,是那样的真性情,为了所爱,可以去追求,是那样的漂亮,舒畅把演活了这个角色,好喜欢他们在雪谷的场景,那么美丽,那么单纯!
“安安乐乐就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结局根宝嫂都不贪了,在性命与金钱中,我们还是会有所取舍的,还是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能改编成这样不错啦,主线就是一个字“苦”,简直是苦大仇深,人心险恶至极,武功侠义情爱几乎都被埋没,而作为旁线的根宝夫妻,见证江湖恩怨的普通民众才是人生赢家
听说吴樾是真功夫?然 打出来真是难看!毫无武术美感可言且附带土蠢气质
好久了久到我都记不清演的是什么 但是还记得戚芳对狄云的感情,绝对是爱情,但是这剧里又隐隐约约成了兄妹。这是当时我还很小感觉到的
超级拖沓
2018年才补完连城诀,电视剧其实拍的挺不错的,有人说狄云是金庸最惨男主,一整天都在拿他和萧十一郎比较。当然连城诀小说可能格局感比萧十一郎大,里面的躺尸剑法各种也稍微中和了悲伤感,最后一集真是把人性拍的淋漓尽致,一面是抢夺财宝的疯狂,一面是狄云的云淡风轻,大佛拈花而笑,真是嘲讽。
没啥意思,适合看解说速看,故事简单,里面的那一对贪财夫妻极其反感且无出现必要。。
吴越的演技还是稍微稚嫩了点,另外在监狱里的那几场戏让我感觉太假了,别人千辛万苦学会的武功凭什么教你?总之看得我一头雾水。
结局那一下感觉不错。
为什么要把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看看舒畅就好
看过 忘了…这里的武术打得可好看了
忧记得舒畅一身白衣的样子,是多么的好看!!!
全剧居然大反派血刀老祖最可爱。。。
差不多很还原小说了,改编的也不错,居然觉得男主帅_(:з」∠)_
不能说不好。只是剧情不讨喜。
角色演得好,也符合原著,为啥评分这么低
这书放到现在来看就是剧毒无比,死女神雕虐主绿帽都给占完了,但确实是好书,对人心对社会的讽刺辛辣至极,小时候看完被毒得吃不下饭,只觉得长大了才能承受得住这种悲剧,现在成年了,却也不愿意再翻开看了,因为生活已经很苦了,再也不愿意在虚拟世界里也看到这种苦。
节奏太慢了 人物也蠢的太过了吧 不符合常理
狄云水笙大概是金庸里最接近普通人的男女主了,然而两人三观真的超级正,从令人窒息的黑暗中走出来还能紧紧把住为人的良知,到最后默契地走上同一条归路。大概这也是我特别喜欢连城诀的原因,开在泥沼里的花纵然外表平淡无奇,却能给人一种别样的温暖。
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真的好看。小时候就想看可一直没有机会。基本忠于原著。丁典大哥死前的一句“九百九十逢知己。愿弟今生不孤凉”真的好感人啊!还是以前的古装剧好看,演员都是那么自然。而且这戏的打戏也很真实。吴樾是专业的武术选手,也是第一名考上中戏的。就是长得没特色。不红太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