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走的时候扔了一包碟给我,里面有这一张。
当我正为着所有人都考试结束开始放暑假而暴躁的时候,皱着眉头看完了这一部和我预期不一样的片子。
每一个人物,真真实实的痛苦,让人皱着眉头。
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太多不完美,但是看着觉得平实,觉得写的真好。
就是充斥太多童话,才让我们对生活抱有太高的期望,太挑剔的眼光,太不懂得知足的贪婪,太轻而易举的失望。
而老友有钱,描述的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中年女人,自然有中年危机。
设计师女人坐在车上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过了,那一个期待着明天会是怎样的时光,每一天都像在等死。
剧作家女人盼望着老公的体贴,然而女人男人来自火星金星,实则无法沟通,最大的悲哀在于自己处于对方无法理解的悲哀中,仿佛语言眼神甚至身体语言都无法传达一个简单的道理——女人,是多么渴望关爱。
Olivia,每晚孤独入睡之时,拨通电话又挂掉。
也许她真的爱那个男人,或者,只是因为孤独。
生活的逼迫,困窘,看得人心酸。
然而,生活除了这么些令我皱着眉头的事,也有喜悦。
女人们虽然互相不同,也并不一定完全能相互理解,却互相做着朋友。
如同富女人在医院等候厅里对Olivia说的,we are the people who love you.一个女人的幸福里,包括漂亮的包包衣服鞋子,包括爱自己的男人,包括可爱的孩子,以及一群密友。
如果其它都没有的话,至少,让我有一群密友吧。
我们对于生活也许不应该要求过多。
学会领悟纠结中的感动,或者,如Olivia所说,I have problems.Everyone does, but we can still enjoy life. As long as we want to.
大多数时候我比较喜欢看肥皂剧不需要动什么脑筋糊里糊涂嘻嘻哈哈的过一个半小时或者2小时主要是生活已经够无趣并且无奈了好吧这部片子看的很是沉重写实的生活好像看得到周围的人有四个主角的影子女人们微妙的友谊关系家里琐琐碎碎总能让你抓狂的地方或者事情有时候出门碰到什么都不省心有时候有一份不想要的工作很痛苦可是没有工作别人同情的眼神让你更痛苦想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好让自己忘记那个怎么都忘不了的人可是总是忍不住偷偷打他电话又慌慌张张挂断通过介绍认识的那个却又烂得很于是鼓起勇气找已婚旧情人,结果人家冷冰冰让你死心想要家里人的关心结果发现爱情早就被冲的淡了又淡有钱或者没钱有家庭或者没有如果每个人是一种饮料的话那她们都是白开水简单又真实品尝起来却各不同
电影中的女人,都有人到中年的困惑,电影中的女主们,其实很早一些细节已经可以看出答案。
1. 嫁给男同性恋老公的女主:与其天天担心老公被勾引,不如早点让他过他喜欢的生活,自己也找一个老公。
如果已经到了不愿意过Sex,长期不愿意洗头,对生活各种看不惯。
已经到了可以选择的时候。
2. 当女佣的贫困潦倒女佣:交到那个朋友介绍男友,自己辛苦打扫那么脏的房间赚到一点点辛苦钱,还要求自己分他一部分,因为他也打扫卫生了。
而且他已经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打扫卫生还要穿女仆衣服各种Pose满足性欲,这样的男人不用跟踪也知道根本不疼她,只不过为了满足性欲。
不用去亲自跟踪验证才知道自己是这样。
3. 不顾邻居盖高楼的写作女主老公,只能说,当她被烫伤,老公没有半点安慰,哪怕问一下。
其实他们的感情已经慢慢被消磨,生活中很多生活多年的夫妻其实也差不多,早已开始对身边那个她/他厌倦。
爱逐渐因为家常而被消磨。
而完全不Care邻居,盖二楼,这种也说明她LG确实是个自私的主。
如果愿意包容自私,可以继续将就一起生活。
4. 有钱太太全职那个女主:感觉没太多要说,总之,钱多了,也会有钱多的烦恼,比如朋友借钱~
谢谢你带给我最大的幸运是心意——《老友有钱》如果说郭敬明笔下的时代姐妹花是一种派系的现代中式友谊,那美式友情的故事总是脱离不了《欲望都市》的影子。
人们总是会不经意地与他人纵向比较,哪怕是朋友之间,也多少充斥着一些较劲意味儿。
奥利维亚好像过的并没有其他三个好友那般如意,中年危机附带的一系列问题把她压榨的近乎癫狂;丢了工作、常年单身,她确实陷入了一个常人难以同时拥有的窘境。
然而美式友情总是伴随着明晃晃的陪伴力量,老友们正竭尽全力的帮助她摆脱困境。
可是,我们很难在感到低人一等的时候摆放好自己的心态,自我意识过剩的焦虑使得友情好像也随之变了味儿。
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被岁月腐蚀后的老友危机;就像是放在冰箱里的全脂牛奶一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它正悄悄的变酸,但同时似乎也变得比从前更凝聚而牢固...... 奥利维亚正做着清洁钟点工的工作,她没敢张扬。
但在简的生日聚会上,简还是提起了她做着打扫屋子工作的这件事。
简是一个有名的设计师,但她的丈夫却总被老友们私下猜测其真实取向。
镜头一转,从餐桌到了克里斯汀的车上,她再也忍不住表示简的老公是如此的不同,或许是她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对展销会上的山羊绒衣服如此着迷。
克里斯汀是一位作家,她正准备和丈夫大卫购置一套新房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的关系好似变得貌合神离了;近一年没有的亲密接触成了简和丈夫闲聊时的谈资。
弗兰妮是老友当中最有钱的人,但这也使得她拥有一点不自知的距离感。
在回家的车上,她问起丈夫是否应该将一些计划性的捐款给到正在做女佣的奥利维亚,丈夫的清醒打断了她。
也许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优渥使得弗兰妮多了一些对世俗破碎情绪感知的钝感力,但她本质上是极其善良的。
开头这一幕聚会的戏,不仅将主要人物一一介绍给我们,同时暗藏在聚会里或大或小的矛盾也给了观众一丝冲击。
看似平淡而温馨的老友聚会,却是由每一个参与者过剩的思绪所交织而成的大网,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考虑。
如果就这样保持着平稳而安全的状态,好像确实不错。
但只要有一丝的动弹,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奥利维亚的窘迫是表现在非常内里的,她已经完全支付不起一瓶正装的护肤品,那不堪入目的洗漱柜里是她竭尽全力弄来的成堆的小样。
克里斯汀还沉浸在自我麻醉里,她的想法早已与丈夫背道而驰。
因为无法做到真正的避而不谈,丈夫只能伸手将浴室门轻轻关上,但心里却如同这扇紧闭的浴室门,在他和克里斯汀之间筑起了高墙。
原来看起来最困难的奥利维亚并不是过的最糟的,在这群老友之间。
每个人都遇到了时间流逝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后遗症,这不是中年危机一个词语就能概括的困境。
爱、金钱、信仰,常常需要我们花费毕生的时间去学习与更新。
在弗兰妮的介绍下,奥利维亚开始和她的健身教练约会。
奇妙的是,这个男人好像满脑子只有sex,。
这样一种冲击让奥利维亚好像找到了一个情绪漏洞,这个漏洞是健身教练将其撕开的,在她快要爆炸的情绪气球里。
就这样他们开始频繁的约会,与其说是约会不如说是频繁的享受sex。
因为健身教练总是想要在奥利维亚工作的时候寻找刺激,他们开始在雇主的房子里做着快乐的事情,渐渐地这样的约会变得习以为常,奥利维亚也变得更加大胆。
在电影开头的聚餐时,曾有人问她是否会在工作时乱动雇主的抽屉。
是的,奥利维亚确实会这样做。
但她的内心这一丝丝的邪恶,从未被老友们觉察且包容。
健身教练的进入,不仅撕开了她情绪气球的口子,更是将她的小邪恶放大,奥利维亚开始变得大胆起来。
克里斯汀的烦恼却不那么容易宽慰。
她和丈夫正式开始冷战,在他们所谓的我只是不想去伤害你的情况下,互相用最冰冷的语言对抗着。
她来到了简的家,开始需求一些安慰和逃避。
就像许多人都会做的那样,当两个老友单独聚在一起时,总是没办法做到不去背地里讨论第三个人。
在简和克里斯汀眼里,弗兰妮过的最幸福。
她们不能承认也不敢承认,但她们各自都有羡慕弗兰妮的地方。
免不了的,她们与弗兰妮之间有了一道看不见的隔阂,而仅仅只是有关sex的话题,又再一次的让克里斯汀多了心。
于是乎,将矛头指向弗兰妮老公抽烟的问题是当下自我安慰的最佳解决公式。
两个各自怀揣心事的女人,在同一所屋子里吐露着。
我们总是免不了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找到自己的认同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共同体社会里,当我们感到失望和难过时,想想别人那些同样令人反感的问题会让我们好受一点。
原来这样的友情,哪怕到了中年也还是会像学生时代一样,如同双刃剑般刺伤彼此。
在一点点的崩溃下,四位老友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
简在超市购物结账时遇到了不公平对待,路人将她看成一个疯子一样,她索性就发了疯,最后鼻子撞上了玻璃门将自己送去了医院。
简的事情再一次将老友们聚集在一起。
在医院里她们之间的矛盾被拉扯而放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但每个人都无法感同身受互相的烦恼;“饱汉不知饿汉饥”,她们就这样互相伤害着,在本应该能够治愈人们的医院里。
就这样,奥利维亚的情绪烦恼达到了顶点。
她还是没办法忘记那个让她无脑执着的“一夜情”对象,哪怕她和健身教练已经拥有了无数次亲密接触。
终于,她大声喊叫了起来,向着无情的生活呐喊。
简也向着不公平的生活暴怒着,克里斯汀也没法再好好和丈夫相处,决定与其分开;而弗兰妮,烦恼好像也没有像克里斯汀口中那样少一些。
这部电影的矛盾好像显得很零碎,但却又总是一点点的环环相扣着,我们被迫在一幕幕的碎片中频繁又多次的被敲打着。
“这是我的心意”,简的一句话最终道出了一切问题的答案。
简将她们召集在一起,试穿的她刚设计制作完成的新系列衣服。
就像这些衣服一样,她们看似剪裁材质款式各不相同,但放在一起却又是同样的风格。
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心意,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问题背后的东西。
弗兰妮对奥利维亚的质疑其实是出于自我角度的关心,并不像奥利维亚所不能理解的那样,只是有钱人行事的逻辑风格。
心意是一个可以包容很多未知的词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费尽心思去理解,包容的力量会承载所有的与众不同。
后来,弗兰妮不再去纠结于奥利维亚为什么会那样做,她知道即使她们不一样,但她们还是能成为朋友。
奥利维亚也开始放下过去,看见了眼前实实在在的人;克里斯汀也找到了自己;简开始打算洗头了,变得似乎正常了一点。
最后,大家都选择了和解,这是比心意更加远大的词语。
它没有心意那么的直接让人感到温暖,但却多了很多坚毅与成长,是更加牢固的存在。
在面对各种危机困难时,很多时候人们会变得怯生生,勇气在当下其实是最好的武器。
但在一起,才是最后的杀手锏。
我们总是会花很多时间在人生课题里,但又很容易忽略友情这一小类。
其实友情的陪伴从来没有少于其他感情,但就像我们苦心经营爱情一样,友情也需要我们费点心思;在不断变化的生活里,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也不是绝对存在的事情,就像是喜欢吃的东西有一天会变得讨厌,不喜欢的东西有一天会很感兴趣;或许只有不停地去更新我们的系统,才能更好地运转友情这个程序。
当然,我们的目光也应该满怀心意,去面对本身就很温暖的东西,才能收获自己的幸运。
坦白講。
沒有看懂。
難道因為我不到40歲,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結婚,不關心服飾和虛假的籌款公益活動,但還關心所謂愛情和我的頭發。
So desperate. So depressed.我不希望自己40歲的時候有這樣的friends with money.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誰的某friend with money.他們甚至不真的在乎對方。
婚姻問題。
脆弱心腸。
害怕老去。
渴望真愛。
自我意識。
易受傷害。
好像大家的青春期都晚來了20年。
過了躁動的年紀再匪夷所思的對生活滿腹牢騷不是很可悲?
不愛洗頭的姐姐說的是,好像在等死。
我不想一直抱怨抱怨,害人害己,傷神傷身。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恐怖的更年期?
終於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每個男人都對女人說--你是今晚最漂亮的。
然後女人都露出滿心微笑。
真理是就算有錢有朋友,但是常常只差那麼一句話。
亂言。
四个一起长大的女孩子,虽然长大后各自际遇不同,但彼此习惯了的友情,让她们仍然保持着频繁的接触以及家庭之间的聚会。
四个一起长大的女孩子,虽然长大后各自际遇不同,但彼此习惯了的友情,让她们仍然保持着频繁的接触以及家庭之间的聚会。
外国人的名字对我而言,犹如化学元素一般难记,权且以她们的职业来称呼吧。
女主是女佣,她的私生活一团糟,爱上了有妇之夫之后被抛弃,导致她心态严重失衡,辞掉了老师工作,随心所欲地选择了女佣工作,来打发颓废的人生。
她的三个好友及家庭分别是知名服装设计师和她的帅气多情多金老公、遗产继承者和她的有钱老公以及剧作家伉俪。
虽然她们都经济实力雄厚,无须像女主一样担心生计问题,但是也有着各自的生活烦恼。
知名设计师最近对生活提不起精神,不爱洗头,邋遢、易怒,情绪超级不稳定。
外人看来,她自己事业有成,老公帅气多金,孩子聪明可爱,典型的人生赢家,然而她却不名所以地不开心。
遗产继承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需要工作,儿女双全,老公温柔体贴,时不时参加慈善拍卖,无聊也许是她生活唯一的缺憾吧。
前面两组家庭像极了平凡生活中的我们,没有夸张的具象的矛盾,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细节体现。
剧作家伉俪是影片中唯一矛盾冲突最多的家庭,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搭档,也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让他们彼此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相看两生厌的那种。
加之两人都是比较看重自己的人,没有包容性,争吵成为了生活的常态,最终他们的婚姻走向崩塌。
女佣在失败的感情经历中走不出来,并且在自己的职场上也是极尽任性妄为。
她偷拿客人的东西,在化妆柜台蹭试用装,对于渣男也是一味地包容忍让,经常打电话骚扰前任,她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虽然电影给她安排了一个童话般美好的结局,找到了一位虽然有心理疾病但是有钱的男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她这样的人,大抵是那种只会给朋友惹麻烦,自己也孤独一生的。
服装设计师大抵面临的是更年期困扰,但是在伴侣的理解和陪伴下,她的状态在好转,继续着生活,犹如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女富豪是我们想像不来的生活,她的生活只需要少一些作,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地就好。
剧作家夫妻的矛盾,基本是无法调和的,他们彼此无法包容,正常沟通基本不可能,生活细节长期的失衡,最终导致了婚姻的失败。
其实也像极了年轻时候的我们,永远都觉得问题出在对方身上,明明已经尽力地生活,但是永远困在不快乐当中。
彼此的不理解,像两个拔河的人,朝着相反地方向用力拔着,精疲力尽、相持不下。
殊不知越用力,离得越远,最终放弃。
还不如暂时停下脚步,彼此梳理一下思路,在各自想要的生活方向之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希望我们克服女佣的任性和剧作家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反向用力,向服装设计师夫妻学习,承认生活的问题,夫妻携手一起面对生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起面对生活的平庸甬长,面对衰老和死亡。
首先,我身边没有有钱的好友。
所以,在这一点上,胡扯自己跟女主有共鸣,那就真的太胡扯了。
不过,影片似乎并没有围绕着钱展开话题,或者说钱虽然是背后主线,但是在电影里,并没有太多关于钱的情景化描写。
但是话又说回来,钱还是很重要的,所以钱在电影里的作用就跟钱在现实中的作用一样,很重要。
女主对初恋念念不忘,没有找到白马王子,是四个好友中唯一单身的,而其她三个好友都是有钱且已婚。
所以,影片围绕给女主介绍对象展开,但是一个好友介绍的健身教练并不是个好选择。
按照我的标准来看,不择不扣的渣男。
简直侮辱了健身这个行业,人们关于练体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观念就是这类蠢货造成的。
在跟健身教练约会中,电影剧情慢慢铺开,大概说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健身教练是渣男,详细的我不想多说,说多了都浪费我力气,总结一下就是女主遇到渣男了。
第二件就是女主的闺蜜好友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她们的婚姻似乎都有缺陷。
只有其中一对夫妻是感情和睦的,按照我的理解,和睦夫妻跟其他两对不和睦夫妻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相处和睦的夫妻,彼此会赞美对方。
我想这就是电影要传达的东西,赞美,或者说欣赏对方,是婚 姻最好的润滑剂。
女主之前是一名老师,由于受不了贵族学校的有钱学生对穷人的看法(学生表示要帮助她,但是女主不能接受——女主闺蜜说的,具体没详细摊开讲述),于是选择做了女佣,帮人收拾房间的那种,并由此结识了后来的白马王子(跟女生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有很大出入)。
女主是个相当节省的人,因为护肤品很多都是专柜拿的赠品。
后来还偷了主顾的一瓶润肤霜,用来擦脚趾。
这个桥段,我想应该是导演想试图说明人无完人这个梗,而且在每个出演的角色当中,都能找到这个缺点。
但是,我实在得说,这个桥段对女主形象真的很丢分。
女主能够结识到最后的白马王子,实在是天意造化了。
白马王子没工作,房间一团糟,于是雇了女主打扫房间,还在价钱上跟女主压价。
女主居然同意了,后来解释是看在白马王子生活这么糟糕的情况下,才愿意接受报价的。
这绝对的积攒人品啊,白马王子对女主由此产生好感,后来在超市遇到,女主对白马王子打招呼的行为还不理不睬,差一点就错过姻缘了。
还好,最后女主在打电话辞工的时候,白马王子还是邀约了女主共进晚餐。
后来通过了解,原来穷苦潦倒的白马王子是个继承亿万家产的富翁。
最后说一句,其实女主遇上白马王子,用瞎猫碰到死耗子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是,就感情而言,我们都更想听到上天注定这类的解释。
所以呢,缘分啊,缘分
如果不是因为珍妮弗·安妮斯顿,我真的难以想象我会去看这样一部电影。
没有令人捧腹的对白和情节,没有令人揪心的悬念和迷局,没有宏大场面,没有高端特效,甚至也没有催人落泪的煽情桥段。
在被各种商业大片惯坏的人们看来,一部如《老友有钱》的片子真的很难成为人们的焦点。
我想是对《老友记》里瑞秋的喜爱,才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去看一部如此没有卖点的电影。
但也正因为这种与商业片的格格不入,却使《老友有钱》成为唯一一部慢节奏却不令我着急的电影,也让我感到了浓浓的美国生活的味道。
应该说,这种不盛装修饰的真实感才是本片最大的卖点。
影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和一个独身女人的故事。
克里斯汀与丈夫同为作家,属于美国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
简是一个中年时装设计师,丈夫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同样是生活无忧的中产阶级。
佛兰妮一个是精神空虚的家庭主妇,丈夫是高于中产阶级的富人阶级,可以轻松的为一个学校捐赠200万美元。
珍妮弗·安妮斯顿扮演的奥莉维亚是一个辞去了教师工作,沦为女佣的单身女人,相比其他三个家庭,她最贫穷,《老友有钱(Friends with Money )》的片名也正是从她的角度出发的。
克里斯汀的生活是波澜不惊的,与丈夫似乎没有明显的危机,但却在渐渐失去激情。
可以说,克里斯汀作为最后片中唯一感情失败的女性,其家庭的矛盾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从与丈夫在写作上的小分歧,到为了一颗圣诞树而产生的别扭,从为加盖房子而产生的争吵,到为了一个小小的烫伤而引起的正面爆发,都在慢节奏的一步步进行着。
克里斯汀与丈夫的矛盾看似多是克里斯汀的理想主义导致的,比如对增盖的房子挡住邻居的视线而内疚,比如对丈夫没有一句关心的询问而生气,这些都是导致两人最后分手的直接原因。
但究其深处,其实是克里斯汀对原则和对生活的追求。
她将自己对丈夫的看法直接指出来,更多的是对自己现有生活的反抗,是对平淡到麻木的反抗。
而电影最后她听到女佣的那句“没事吧,克里斯汀”,露出的笑容似乎暗示着她正在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节奏。
简从出场就一直在抱怨,整天没完没了的絮叨让许多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影子。
她以前爱好收集洗发水,现在则几个月不洗头发。
她总是觉得社会上处处不公平,人们之间关系冷漠,从而因为一个插队而失去理智。
这些看似是更年期综合症的行为,其实更多的是源于她对婚姻潜在的焦虑。
丈夫被人视为拥有同性恋倾向,她其实有所察觉,但她不愿像克里斯汀那样直接指出来,而是用其他的方式发泄着自己的心底的不安。
在与丈夫的新朋友一家吃饭的那场戏中,我想起我的一个亲戚也如简一样,对饭馆的每个地方都看不顺眼,不停的抱怨这里脏那里慢,而这种抱怨也确实完全破坏了吃饭的气氛。
但这却是每个中年女人对于自己生活中不满的发泄方式,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一样。
在影片最后,简的丈夫那一句“在我心中,你是最美的。
”终于让简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想,简对丈夫的怀疑与不安都会在这一刻消散。
佛兰妮的家庭是本片中着墨最少的。
她代表了最有钱的老友,她也代表了美国富裕家庭的缩影。
可以为学校捐款200万,可以参加某种少见疾病的募捐晚会,但面对安妮斯顿向她借的1800美元,佛兰妮却婉言拒绝了。
其实,1800美元对于佛兰妮一家来说根本不算钱,但没有工作的她对使用丈夫的钱仍然有着潜意识中的抗拒,尤其在给自己的姐妹上面。
佛兰妮本身是善良的,但最为美国富人阶级的她,却难以避免的与以前的老友们越走越远。
奥莉维亚则是另一种典型的美国女人。
她独立、好面子、希望得到人爱。
为此她不惜到各个专柜去厚着脸皮要试用装化妆品,不惜与一个明显是混蛋的健身教练鬼混,不惜当小三去破坏别人的家庭。
她辞去了教师的工作,是因为她觉得那份工作让她失去了尊严。
她宁愿去做女佣,只是因为不愿意被别人指使。
如果说,克里斯汀追求的是自我感,简追求的是安全感,那么奥莉维亚追求的则是尊重感与被爱。
她只愿在老友面前流露出真实的一面,因此当姐妹都质疑她能不能当健身教练时愤然离去。
她为了爱可以去和各种男人接触,即使是看起来落魄潦倒的丑胖子。
影片最后安排丑胖子是个性格善良的富翁,也仅仅为了电影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可以想象,如果这个男人也是个好吃懒做的混蛋,奥莉维亚仍然会继续去追寻她的尊重与爱。
前面说过,这部影片没有商业片的各种噱头,也没有文艺片的难以理解或深刻内涵,只是平平淡淡的慢慢讲述了几个美国人的生活。
片中的情节让我们知道,无论在哪里,生活的故事都是相似的,都有着各种各样对生活的焦虑,也有着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美好。
这是一部生活剧,不喜剧,不悲剧,如同一盆白水,但在白水中却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如果很多女人会在一堆大制作,噱头十足的电影介绍中一下子把这部电影一下子挑出来,那是因为这不是一部关于他们或者关于我们和他们的故事,而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我们,女人们,我们从小一起成长的姐妹,从小姑娘,到为人妻,为人母,我们共同关爱,相依为命,但也会彼此嫉妒,互相竞争,甚至说彼此的坏话,男人们总是不理解。
但是这的确就是女人的方式,以前电影里对男人们的友谊那种完美的诠释让我们羡慕,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其实那也不过是一种谎言而已。
阶级,地位,金钱,这种种的差别谁能真的就此逾越?
相比之下,《老友有钱》这样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女人的虚荣,世俗的种种,却远比那些乌托邦式的男人式的友情来得更真实,更亲切,最重要的是,它很理直气壮。
友谊也需要接受金钱的考验,四个从前的朋友,三个名利双收一个穷困潦倒,穷困潦倒的那个一边嫉妒一边要抖足了精神保护自己的虚荣心,名利双收的朋友们一个顶着个鸡窝头到处和人吵架,一个睿智过了头,婚姻生活里就是学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最后一个则是有钱又有闲,幸福得到了人神共愤得地步,再加上老喜欢一针见血,于是每天要听各种风凉话,生活在没人理解的压力之中。
没钱是完完不能的,可有钱也并非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女人的中年危机并不比男人的来得轻松,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就更加需要女朋友的陪伴。
因为无论你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完人迷,当你青春不在的时候,你会知道,最懂女人的,永远是女人。
坦率的说,这不是给男人看的片子,从导演到演员清一色的都是女人,所有的男人都是摆设,虽然有一两个灵光一闪,增添了一些喜剧效果,但是也都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上,把这样的一部被分类为轻喜剧/爱情剧情的电影定义为彻头彻尾的女性主义电影也并不为过,因为她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把男人刨除在外,摆出一副女人的事情男人管不了的架势,这比那些把男人当做敌人去挑战的电影来得更加的彻底。
难怪很多男人看了电影都说不好看,可是女人们个个都很赞。
因为它没有摆出一点点讨好男人的姿态。
因为喜欢Catherine Keener和Joan Cusack两位女演员,以及导演头上顶着的《Sex and the City》的巨大光环,我怀着很轻松的一份心态,看了《富贵老友记》(Friends with Money),原本期待着一出喜剧,看完心情反倒郁闷起来。
谁跟我说这是部喜剧来着?
从片名看,Friends with Money,用的是Jennifer Anniston所饰的角色Olivia的视角,影片也是以Olivia为中心,把其他三个有钱的朋友串联起来,构成四个中年女人各自不顺心的常态生活。
同样是四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富贵老友记》全然没有《欲望都市》的洒脱气,活生生一部女版中年危机。
Olivia是朋友圈中唯一没结婚的一个,遇人不淑地痴缠与有妇之夫,还丢了教师的工作,做起了薪金低微、面子上还挂不住的女佣。
影片的笑点基本集中在这女人乱哄哄的生活片段中:比如,她在某名牌化妆品的各大专柜穿梭,厚着脸皮收集试用装,而雇主家中的护肤品总勾得她手痒。
又比如,她一遍又一遍往前情人家中打电话,或停在他家门口朝里张望。
还有和那个混帐健身教练的一段,完全是中年女人饥不择食的表现。
好笑吗?
未必,因为其中有种夸张后的实在感,大多数女人在同样境况下恐怕都会作出类似的事情,是天性,也是没有退路。
三个有钱有老公的女人,物质无忧的生活底下依然暗涌起伏。
Joan Cusack略带刻薄的长相尤其适合Franny这个不怎么讨喜的角色。
Franny最有钱,连小孩穿的都是奢侈品,可她的一言一行都似乎被老公攫住,且完全照着富人所能达到的浮华界限过日子,并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Christine和老公兴致勃勃的装修着“梦想之屋”,实际上却貌合神离。
她对生活诸方面挑剔颇多,与老公工作上摩擦不断,她在家中动作的磕磕碰碰,传达出被忽略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
Julie是著名时装设计师,却莫名地察觉到生活的无意义,于是她不洗头发,成天蔑视周围的一切,轻而易举就被激怒。
这个角色的设置很有意思,看似不可理喻,细想之后,又似乎能明白她各种宣泄的方式。
但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出路又在哪里?
导演并没有说,她只是把她们生活的这一段落近乎真实地搬出来。
吃饭就真是在吃饭,谈话也真就是在谈话,朋友之间的关系也真是像你我所有的那样琐碎,没有所谓美化或讽刺,除了Olivia这个角色身上功能性地分配给Jennifer Anniston贯有的小夸张,影片几乎记录片般写实。
这种写实造就了我的郁闷,生活没有答案可挖掘,你最多以过来人的身份看别人重新经历,或疑惑一辈子。
总之,当事人是最不知所措的,它让我突然看到未来各种各样的窘迫。
结尾算个小团圆,又不尽然。
Olivia找到的是金龟婿,而不是白马王子。
尤其在Olivia了解这个胖男人雄厚背景的后一幕,便是二人在床上的坦诚相见,总让人看了心酸。
诚然胖哥哥人品尚算优良,Olivia的动机和前景还是不免让人怀疑。
总之,这是一部女人看更觉贴切的电影,男士总不会用太大感觉,甚至有被闷坏的危险。
所以,只推荐给姐姐妹妹们看。
all those gossip~闲话长短,就是女人的友情
失望呗
JenniferAniston
感情这双鞋子,只有搁在自己脚上才知道舒不舒服
友谊,女人之间
I love it, I just love the same pathetic life, same as mine
不痛不痒的生活后来很扯
就是4个家庭的家长里短……没明白
很一般,安妮斯顿handle不了这些题材
傻逼又欢乐地结尾。
Aniston不应该演这么惨淡的角色。
看着真替Olivia担心。能够负担起自己生活,太重要了。对比之下,其他朋友即使各有各烦也好很多。穷、失去灵魂、不被爱、抑郁,都是疑难杂症。女孩子的友谊大概是这样的,分享不堪和温柔,相互陪伴。
只会加剧对衰老的恐惧
really don't like it..
真的很难看,听一群老女人抱怨中产阶级的悲惨生活。然后忽然,要结尾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编剧也太混了吧。
披着老友记外壳的烂片。
3.5,喜欢McDormand和McBurney这一对。
这么棒的cast演了这么一部不痛不痒什么都想碰却什么也没讲明白的流水账。中年中产的无病呻吟不是靠洒脱、理解甚至幸运就能解决的。开放式的结局本应该令人有所想,却变成了戛然而止的失望。至于到底怎么办,等我先变成有大house的中年中产再说吧哈哈哈。
跳着把小艾那部分刷了
可以说得更好的,但整部片子失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