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另一天
Un día más con vida,战地备忘(港),革命前夕的日常风景(台),再活一天,Another Day of Life,Jeszcze dzień życia
导演:劳尔·德·拉·富恩特,达米安·纽诺
主演: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Vergil J. Smith,托马斯·兹代克,欧嘉·博拉茨,拉斐尔·福达莱,Pawel Paczesny,Jakub Kamienski,凯瑞·莎勒,Daniel Flynn,优素福·凯尔科尔,Lilli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波兰,比利时,德国,法国,匈牙利语言:英语,葡萄牙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年份:2018
简介:1975年,华沙。43岁的Kapuscinsk是一名出色的记者,经验丰富且满怀理想,是革命与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波兰的新闻社,他请求上级派他前往非洲安哥拉。这个国家正陷入独立前夕的血腥内战。Kapuscinski由此踏上了一条直达战争核心的自杀式旅途。他再次直面战争的残酷,内心首次产生一种无力感。安哥拉给他带来了..详细 >
3.5 摄影的意义,新闻的意义,记者的意义。for war
题材五星。
贫穷的人没有发言权。我的职责就是让人们听到他们的声音。
在你转向别处时,请看我们一眼
动画部分觉得都很赞,看的时候有点困
第一次看到这种叙述表达的画面
3.5,除了结尾英雄主义式抒情,以及美学质感上略显突兀的当下纪录片,还真是一部各方面都可圈可点的主流处女作,如果全部都由历史档案影像+动画,应该是放一种关注或者柏林主竞赛片子。
清醒的时候,我们更容易选择正确的决定~感谢那些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付出和已牺牲过世的人们~
真人与动画交叉还原一段历史。战争的可怕不是炮火弥漫恐惧滋生,是不能有希望。
90%动画结合10%真人真事镜头的形式很新奇。音乐是意外惊喜,有时甚至有“朋克战争片”的感觉。看的时候脑子里常常蹦出“靠,值啊!~”“酷!”——现在在影院里看到一部意外的好片太高兴了。真实的内战残酷场面,不到20岁就牺牲的女战士令人唏嘘。垂死的人们恳求记者给他们照张相。战地记者在当时唯一能做的,是“记录他们曾经存在过”。喜欢海报上的一个细节:记者的打字机里输出来的,不是稿纸而是子弹带。
关于安哥拉内战,第一眼感觉就想到守望者,因为两个都是真人和动画结合,动画的人物倒是很好看但是总感觉面部表情略显生硬,感觉叙事上面有点混乱其他毛病还没发现,17分钟的背景乐歌词我很喜欢,美国苏联你们认为世界上你们的吗?
一个理想主义者,更容易拥有坚定的信念,做纯粹的事。
喜欢这种画风
没看下去
动画果然冲击力十足 内容有点混乱
谁能告诉我是什么吸引人去探索世界? 是好奇心吗?是渴望获得经验吗?失去好奇心的人是空虚的,心如死灰,如果他认为他已看遍世间种种,那么他内心最珍贵的东西会随之死去,那便是生活的乐趣。
77,动画和实景穿插,实景用纪录片的形式回顾,动画更写意的再现那段故事,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没话语权。
我只想说一点,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动画制作我非常震惊,可能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制作的动画,明明是2D画面,动起来却给人一种3D的感觉。不错
讲了非洲安哥拉内战期间波兰记者卡普堪斯基在战争一线的所见所闻。最亮眼的地方在于,用虚构动画剧情,结合与主角和主角身边人的真人采访,虚实结合,把剧情片和纪录片的两种媒介做了很好的融合,这种形式简单且新颖且不多见。但从内容角度出发,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过短,无法交代整个安哥拉历史的来龙去脉,以及主角内心转变的动机,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引向主角的思考也仅是点到为止。如果是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长,也许会更容易让观众共鸣一些。
根据波兰战地记者卡普钦斯基的著作改编,70年代越战之后冷战的美苏扶持两大政党把阵地带到安哥拉,用动画还原大屠杀等战场情形,用纪录片的形式穿插幸存者当事人回到昔日之地的探访,加上新闻影像等材料感到有些混乱,也削弱了人物的伟大,不如同类的一些其他影片,反而最后展现当时拍的一些照片更有力量。#金马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