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派对
מיתה טובה,安乐派对,Mita Tova,The Farewell Party
导演:塔尔·格兰尼特,沙龙·迈蒙
主演:杰夫·里凡奇,艾丽莎罗森,宜兰达累,Levana Finkelstein,拉菲·塔佛,Yosef Carmon,希拉·萨尔琼,Ruth Geller,Michael Koresh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德国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4
简介:安老院最受欢迎的是什么,你懂的。老耶爱扮上帝致电一只脚已在天堂的老人:“天堂暂时无配额,继续和日子拼吧。”他很得意做了续命天使,不过上天看上这个机器达人,另有安排。垂死老友的妻子怂恿他发明死亡机器,知情者竟勒索老耶帮老婆圆梦安乐死。老耶如再世阎王,更组成死亡兵团,德行传遍安老院。自救自强相扶持从来是对付命运的杀手..详细 >
安老院最受欢迎的是什么,你懂的。老耶爱扮上帝致电一只脚已在天堂的老人:“天堂暂时无配额,继续和日子拼吧。”他很得意做了续命天使,不过上天看上这个机器达人,另有安排。垂死老友的妻子怂恿他发明死亡机器,知情者竟勒索老耶帮老婆圆梦安乐死。老耶如再世阎王,更组成死亡兵团,德行传遍安老院。自救自强相扶持从来是对付命运的杀手锏,两导举重若轻,以黑色和荒诞冲击无情的道德封锁区。获西班牙瓦拉多利德电影节最佳电影奖、威尼斯影展最受观众欢迎奖。
以色列的电影很普通,讲述的也是普通的故事,但是又充满智慧,死亡,衰老,不过如此罢了
3.5
台版的中文片名实在是有毒 整部片很犀利 今年两部以色列电影都令人很惊艳
母亲去世后让我一直纠结于能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人世,于是在这部标着喜剧的影片中看到更多的,反而是这些老人们对于自己最后这段人生能够自主选择的强烈欲望。
喜剧的至高境界当然是极度的悲情 严肃的喜剧更贴合这个临界点 生老病死本就是永恒不会褪色的话题 就安乐展开联想发散思维 老年生活亦苦亦甜 回归童年的性格本质 人生还真是个循环 导演有些主观的在倾向主张安乐的态度不算中立 电影有着明显的诉求 题材和内容算的上新颖 加上了喜剧元素就更老少皆宜了
两次飞机才看完了这部电影,互联网上居然没有也真是有点儿惊讶。特别现实的主题,如果真的有那天,我也期待能控制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毫无尊严的去世。
这样的题材本身自带道德屏障,从电影的角度看,视听只是其次,故事最重要,可惜处理得浅了,人物太多,剧情分配不恰当。对比《爱》,差距明显。
几个关于老年病人安乐死的故事。有伴侣,有亲人,有子女,都无法消解躺在床上求死不能的痛苦。
这部电影虽然融入了喜剧元素,但它的本质上和【爱】一样,关于爱,关于有尊严的选择如何生死,还有友谊。一个人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死,这应该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权利,自己的人生,自己自由的掌控,这时候无需悲伤,应该鼓掌,这群老年人年轻时的生活状态也应该很有趣,导演不愧是gay。★★★★
关于老去的状态,几乎只有以色列人的讲述令我动容,而我绝不相信这个过程会是轻快的。生命的哀艳明明尚未远去,无常却已成为理所应当,最后是否还能留下尊严。“他们的内心还是孩子,老去的只是肉体。”
这么沉重的议题,但是片子哀而不伤
焊接一台机器注射死亡的解药,刻录一段视频诠释生存的尊严。衰朽的病体怎能任由死神蹂躏,按下按钮俨然上帝;退化的记忆如何听凭病魔差遣,露出胴体已是赢家。人至暮年,岁月残忍剥除你脆薄的羞耻心和廉价的求生欲,病痛无情赋予你周遭的鄙夷和子女的嫌弃。在忧伤里还涌动着细密的狡黠和童稚,散不去。
他们不是选择死亡,他们是在保留尊严
老了以后只求体体面面的走
关于老年人的尊严,关于自己选择死亡的权利。影片将严肃悲凉的话题和喜剧相结合,平实质朴,让人笑中带泪。摄影和剪辑都很纯熟,两次交警开单的哭戏与午夜裸体派对十分出彩。ps:片中的安乐死机器和《三体2》云天明用的那台很像。(8.0/10)
很出色的电影,讨论的是选择死亡的权利这一严肃命题,却拍得很有生气,并不悲伤,结尾着实发人深省
没看明白
以色列的老龄化也很严重了吗
不罚了,我不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