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是什么?
似乎没有约定俗成的解释,因为制作闹剧的人从来不觉的自己的东西是闹剧,由此可见它是一个贬义词。
喜剧是什么?
这个就一言难尽了,但可以肯定它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高超的智慧,尤其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谈何容易?
喜剧的内核永远是一出悲剧,它戏谑的茧刻下有着朴质的人文关怀,嘲讽中渗透的一股子悲鸣。
最好的喜剧即是“黑色喜剧”,它上升到了悲天悯人的格局,悲不再加以掩饰,和喜感来的同样猛烈,悲喜交加,水火不容的元素碰撞出一块吞噬人心的黑洞,让观众破笑为啼、笑泪同飙。
卓别林如此、伍迪·艾伦如此。
荒诞剧不是喜剧,它具备了喜剧的悲鸣,却抛弃了常规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将影像和叙事搅攘的支离破碎,一切尽显狂躁。
滑稽剧更不是喜剧,它虽然有了喜剧的调笑,可没有一个根基来支撑它的笑果,它不用去过多考虑文化和心灵,因为一只憨态的企鹅摔倒也是一种滑稽。
那么闹剧是什么?
首先它没有文化性,它常常把故事设定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年代,可以是古代,但是说的是现代的语言,也可以是未来,可是那个未来一切都还很落后,所以创作闹剧的人是很省事的,他们不用考虑时代的背景,人们穿什么、人们想什么、他只需要把下个月就会过时的网络桥段拆拆解解放到一个纸搭的空中楼台上,让演员就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念着对白。
这就是很多人吹捧的后现代解构,其实和后现代主义哲学风马牛不相及。
其次,它没有叙事性,但又没有荒诞剧的酷炫与疯癫以及巧妙的结构,如果说荒诞剧是成人的狂欢,闹剧就是小孩子尿泥地里打滚,闹剧的任何桥段都是矫揉造作的,我们甚至可以撇开呆板的定义,直接用会不会让人发笑来审视何谓喜剧,这样一来闹剧的处境就更为尴尬,观众除了在观看闹剧过程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然后冷笑之外,并没有什么会心的言笑?
那么这样一来闹剧是什么?
可以说它什么都不是,一无是处,但为什么闹剧在中国突然大面积的泛滥了呢?
我甚至会发问,中国有喜剧嘛?
“闹剧”是个国外传来的,但是有一点让人感动,国外拍摄闹剧的人的姿态本来就很低,他们的目标也很纯粹,知道他们不是在拍《公民凯恩》,他们只管肆无忌惮的制造离奇情节,尽情屎尿屁性,不管是《惊声尖笑》还是《美国派》,纯粹的东西是会让观众笑了起来的,观众看闹剧的心态也无非是想体会一种简单的喧杂,功劳就是那些屎尿屁性。
当这类东西移植到我国必然是要和谐的,可没有这些东西势必就和不做爱的A片一样,毫无意义。
不要小看他们,卫道士眼里的低级趣味玩转好了也可以上升到高级智商,就像贾徳·啊帕图的喜剧电影一样。
刘镇伟近几年总想去复制《大话西游》的成绩,《情天大圣》、《越光宝盒》不厌其烦,而且自我感觉良好的以为又拍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结果却拍出了我以为的人类史上最难看的电影,(《越光宝盒》里郭德纲想出了让曹军克服晕船的办法,骑马的时候侧着骑左右摇摆,这样的桥段标志着一个电影低智商的极限)他的动机实在是单纯了。
一部好电影的成功就像一个人的成功一样,是不可能复制的,当创作变成了投机,在前提上就是一次失败。
周星驰的辉煌就像卓别林一样,《城市之光》换个人演就不是《城市之光》,卓别林的成就也伴随着默片时代的伟大,同样周星驰也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密不可分,当那个时代远去,聪明的作者都会选择勇敢离去,在新时代里摸索,努力塑造自己的新价值,而不是恋恋不舍的沉溺于过去的踪影里。
我们之所以喜欢香港电影恰恰就是因为那一份恶俗,无论是周星驰早期的电影还是吴宇森的警匪、枪战、“古惑仔”,当还很少接触好莱坞电影的那个年代,香港电影里打不尽的子弹、射不完的精,混混们为了争夺马子、地盘血战街头、周星驰看毛片挖子弹,即使是《大话西游》也充斥着解不开的裤腰带和被践踏的小鸡鸡,我们喜欢它不就是因为它那份不加掩饰的下三滥嘛?
一种肆虐的张力和酣畅的真性情。
当我走进电影院,在《唐伯虎》和《嘻游记》巨大的招贴海报中,看了一场《玩具总动员3》,让我又笑又哭,好的喜剧是爱电影的人拍给观众看的,闹剧只能说是不爱电影的人自己在那里玩的,他们的目的也是投资方的目的,虚张声势的招呼所有人进电影院,靠着几张明星脸和吃老本的伎俩,来看一场综艺耍酷秀,能多赚一部是一部。
好比有一个阶段,千禧年后吧,香港电影充斥着烂俗的爱情故事,当它多到一个层次,就突然灭绝了,如今闹剧、警匪片也都是回光返照,无论再拍几部大话西游和唐伯虎,它的贡献只会让观众看到这些“伪闹剧”的真面目,加速它的消灭,以备让市场更平均的分化各个类别的电影,而不是让胡闹扎堆上演。
禀夫人,小人本住在苏州的城边, 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谁知那唐伯虎,他蛮横不留情, 勾结官府目无天,占我大屋夺我田. 我爷爷跟他来翻脸,惨被他一棍来打扁; 我奶奶骂他欺骗善民,反被他捉进了唐府, 强奸了一百遍,一百遍!
最后她悬梁自尽遗恨人间。
他还将我父子,逐出了家园,流落到江边。
我为求养老爹,只有独自行乞在庙前, 谁知那唐伯虎,他实在太阴险。
知道此情形,竟派人来暗算,把我父子狂殴在市前。
小人身壮健,残命得留存,可怜老父他魂归天。
为求葬老爹,唯有卖身为奴自作贱, 一面勤赚钱,一面读书篇, 发誓把功名显,手刃仇人意志坚!
从此唐寅诗集在身边,我牢记此仇不共戴天!
只从八卦娱乐新闻看到过他,似乎名气不小。
现代装外表似乎有点酷。
谁知古装扮相是这么的丑,可见其外表算不上英俊。
一个真正英俊的人无论是现代还是古装扮相都会好看的。
再说演技吧,一分钟没到就能看出来,此人哪有什么演技啊,业余极了。
他是科班出身吗,太业余了。
真是要外表没外表,要演技没演技,这样的人演电影分明就是票房毒药啊。
冲着本片片名和星爷的面子来看,谁知道整部戏除了片名一个“2”字,就再也找不到可看的理由了。
首先,演员之二。
黄晓明之二是一贯的了,这个不必多说;周立波演电影也跟海派清口一个样油嘴滑舌,没点有用的东西,估计也就那个水准了;任贤齐为何要拍这个戏啊,哪里有点合适你?
陈百祥啊陈百祥,让我说什么好?
难得片中还有些老演员,朱咪咪陈百祥苑琼丹之类,本来你们都是些难得绿叶,某年央视还搞了个“电影过年”专辑来纪念这些绿叶,可如今这些人却在砸自己的招牌,实在可惜;张静初啊,近年除了跟张家辉出演的《红河》之外,也没什么好看的东西了;可耻的是吴耀汉竟也来凑热闹,可知这位老师可是影视界大大有名的学院派啊,有着英国某某学院的正统表演教育;樊少皇一贯好片烂片都接,所以不必惊讶,人家不矫情。
最狠的是罗家英,这么多年你都干了些什么啊,难怪阿姐这么多年都不跟你结婚,本片中老罗的这个角色神捕秃鹰,就是当年周润发梁家辉吴倩莲徐锦江柯受良主演的电影《赌神2》里送发哥去台湾的那个船长台湾间谍秃鹰,还有那一脚鹰爪神功,没变过。
第二,编剧之二。
这部戏整个故事弱智到极点,毫无观赏性与激发性,看了之后诚如一个想吃饭的人忽然在饭店门口踩到臭狗屎,什么胃口也没了;剧本写得实在前无古人(最近倒是很多这样的本子),这样写剧本都可以拍成电影,难怪香港电影会没落。
其实这些人拍这样的戏无非就是为了圈钱,利用中影集团强大的院线配合,强迫性的垄断市场,变相使得观众这种消费群体选择这样的电影来看。
古人云:盗亦有道。
所以,何必如此无耻呢。
——还有最无耻的是,你不能老是偷拿以前好电影里的桥段(星爷《大话西游》飘在太空那一段;还有甚吗失忆之类的,多么滴弱智啊!
)来搞,好吗?
这不是拍电视剧,大哥们。
——还有更无耻的,总是那些网络上的流行语和段子掺和进电影里,你们不觉得十分恶俗吗?
真难为了你们还腆着脸笑嘻嘻的说出那些话来,我听了都感到有点磕碜。
第三,我也挺二。
一句话,何苦明知如此之二,还要看呢?
苦咧!
比较唐伯虎1与2,你会明白实力派与偶像派对一部电影水准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比较黄晓明与郭德纲版唐伯虎,你会明白烂片有没有帅哥根本没多大差别。
唐伯虎点秋香的噱头,周立波出演的噱头,炒冷饭般拼凑的搞笑段落,都无法掩盖烂片的本质。
阿黄实在太2了。
片子我看二分钟就看不下去,于是我上豆瓣看看大家的感受.发现虽然大部人的感受都差不多,但竟然也有人评五星的,于是我就好奇的看一下全部作者资料:截止到七月二十五日,有十六个人评此电影为五星,只有一个人是2010年七月前注册豆瓣,其它十五个人全是七月十日到七月二十二日之间注册,所发评论大概都不超过四行字,大多一两行字.相信大家心里都知道原因.没创作诚意的电影,也只能是这样了....五千万的电影票房,是不是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观众的悲哀?
中国电影怎么啦?
那些说好的人违心不?
早就上映的一部片子,打着搞笑和唐伯虎2的旗号本来对于我这种周星驰迷和搞笑控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但是由于不是黄教的教徒,所以在上映时没有去为票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几天,由于实在无聊,本着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看了他,没报什么希望,结果看后失望更大:黄晓明表情太假,演技太烂,为了搞笑而故意表现的很有喜剧效果,结果让我看了后只想吐;张静初更烂,纯粹是在背台词,本来就不美还要装成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表情僵硬,目光呆滞,实在是看不出哪美;而其他的配角人物,任贤齐顶着一脑袋的卷毛,演技并没有什么突破;黄百鸣依然还是他以前的那一套,光着身子,调戏美女不成反被揍;就是周立波的表现还不错,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这个人,因为我是那种吃大蒜的,没法和这种爱喝咖啡的高层人士相比,但是在这里,客观的说,他的表演还是不错的,演技超过了其他的主演和大腕,对于第一次演电影的他还是可圈可点的,一部片子下来,也就他塑造的人物影响能深一些。
再来说说这个剧本,对比周星驰演的那个唐伯虎点秋香,这个剧本毫无新意,更无笑料,节奏拖沓,简直是不知所云。
最后还要来个假到不能再假的特效......好吧,我承认我再一次的手贱点开了他......我犯错误了,再一次的,如果让我在选一次,我宁愿睡觉......
在此片一片骂名之下说几句客观的好评。
看这部片子是在吃饭的时候找部点无聊的娱乐,影片的前半部分一无是处是真的,后半部分开始与唐1联系起来的时候有些桥段,就可以让铁杆星迷莞尔了,感觉编剧似乎是按照美剧的套路去写剧情,包括引出第二部龙凤店的一些伏笔,似乎都能看的出来编剧是有想法的,唐伯虎奋发读书的结尾和秋香来历的剧情都能看出影片对于唐1致敬的地方,结尾部分的精华用整部电影的前70分钟的垃圾时间来村托,似乎有些过分,但是诸位要记得,这是一部国产电影,有20分钟不错的剧情,我已经感到满足甚至是惊喜了,也不是说那些桥段有多么牛掰,但给我的感觉是感动,我自己都觉得这感动有些毫无由来,或许于对唐1致敬吧,起码编剧是一个认真看了唐1的人。
总体来说,如果端着饭碗上网看一下视频,不会让你觉得耽误了你吃饭时的无聊时间。
那些做作而不搞笑的搞笑桥段,就当是冷笑话,反正不算反胃。
对于国产电影,有这样的评价我觉得非常不错了。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