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鬼乡

귀향,Spirits' Homecoming

主演:姜荷娜,崔莉,郑仁基,白秀莲,吴智慧,朴根秀,孙淑子,郑武兴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6

《鬼乡》剧照

鬼乡 剧照 NO.1鬼乡 剧照 NO.2鬼乡 剧照 NO.3鬼乡 剧照 NO.4鬼乡 剧照 NO.5鬼乡 剧照 NO.6鬼乡 剧照 NO.13鬼乡 剧照 NO.14鬼乡 剧照 NO.15鬼乡 剧照 NO.16鬼乡 剧照 NO.17鬼乡 剧照 NO.18鬼乡 剧照 NO.19鬼乡 剧照 NO.20

《鬼乡》剧情介绍

鬼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43年,日军的屡屡侵犯打破了朝鲜国民的宁静生活,一时间硝烟四起,百姓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过着流离失所的悲苦生活。居昌郡的一个小小村落里,生活着名为正敏(姜荷娜 饰)的十四岁少女,正敏出生在一个平凡但恩爱的家庭中,从小到大都沐浴在父母慈祥的关爱之下。 战争的到来结束了正敏无忧无虑的生活,某日,日军占领了村庄,不由分说的将正敏掠走送上了开往日本的火车,和她同行的,都是一些和正敏差不多岁数的少女,每个人心中都惴惴不安,不知会有怎样的命运等待着她们。正敏和其他少女们沦为了日军发泄兽欲的对象,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然而正敏内心里有一个无比坚定的希望,那就是活下来,重返故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代码46人工智能杀人屋我和丈母娘的十年战争美丽心灵银瀑2:重现大卫的情人犬鸣村印度女孩肇事者三嫁李郎绿色的远方仁心解码Ⅱ公寓五月天追梦永恒美人致命女人安妮日记游击兵工厂圣帕特里克的驱魔P1H:新世界的开始印痕初恋女友俱乐部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二季末日逃生遥远的格桑花女继承人和勤杂工购物惊魂记卓越航空我才不会把女儿交给YouTuber!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第八季

《鬼乡》长篇影评

 1 ) 《鬼乡》历史不能给的,电影做到了。

电影,真的是最具有直面力量的一门艺术。

现实、历史,没有什么是韩国人不敢拍的。

让人震撼的是片尾的这份75000人鸣谢名单,声势浩大。

众筹、零片酬……不谈艺术,且看这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就令人动容。

时空交错,亦鬼亦人,招魂归乡。

同样慰安妇题材,不像金陵过于压抑沉重直接贩卖民族苦难,而是反其道,而是用平缓含蓄的方式重新正视历史,控诉暴行,告慰亡灵。

有人指责过于小清新以及鬼魂等超现实手法削弱现实力度。

而其实电影中的人物都在15岁左右正值花季,她们在遭遇这一切不幸之后,不应该只有如教科书般的痛苦和绝望,还有在逃脱困难后对生活和命运寄予的全部希望,因此乐观的贞敏在临死前也不忘安慰英熙回家就好,这种与以往人设的反差其实更能触动人愤怒敏感的神经,激发同情与惋惜,更重要的是导演想表现尊重,尊重那些"幸运"活下来的人。

历史不能给的,电影做到了。

 2 ) 再说一遍,这种题材的电影以后我不碰

小学时候学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带领全校师生看电影南京大屠杀。

我记得电影后半段吓得我们几个女生用手捂着眼睛,害怕得只能从手缝里瞅瞅木有日本人的镜头,还记得女主角是个老师,最后被日军给糟蹋了,心理就像挤碎了一个柠檬,脑袋里刚下了一场暴雨,哄哄哄难受得不行。

小时候最爱三毛,哭泣的骆驼里面那个被当场施暴的美丽女子,让我心痛到泪流满面。

研究生的时候看严歌苓,先看的天浴电影,寝室4个女生看了都说不出话来,感觉一肚子苦,内脏仿佛都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给拧成了一坨,差点没吐出来。

天浴之后我很少看这种女性题材或者是战争下女性视角的电影,但还是没忍住看了金陵十三衩的小说,很多情节都不敢看,一目十行的跳过去。

《南京 南京》刚出来的时候,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看后坐在板凳上沉默好几分钟说不出话来,感觉胃疼,一股气憋在里面挣扎,连呼吸都不顺畅。

再后来金陵十三钗拍成了电影,我至今不敢碰。

虽然我从小看鬼片长大,现在看得最多的仍然是破案和恐怖题材。

但是这种真实的历史,这种暴行,比恐怖片恐怖太多太多,把人性最丑的那面暴露得过于血淋淋,让人想逃。

一方面越来越喜欢韩国电影,一方面是经过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提高。

点开了鬼乡。

很多人说用了招魂和巫术,感觉削弱了那部分历史。

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切入点,导演多么善良啊,让历史上这些冤死的亡魂能够得到超度,让他们回家。

看到最后回家抱着妈妈的贞敏,多希望她所经历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每一次涉及慰安妇这种敏感话题,就是在这些幸存者的伤口上撒盐。

所以我不喜欢历史。

这个片子据说是根据一位老奶奶的亲身经历所改编的。

老奶奶多么坚强啊,愿意将自己的伤口暴露出来。

直面她们的苦难与惨痛,我们每个人都是残忍的。

影片最后英熙奶奶说:贞敏,当初把你一个人抛下,我独自回来了。

但是我一直都在那里,这些年只是我的身体回来了,其实我一直都还在那里。

不能想象老奶奶是怎么熬过这些岁月,或许像前世今生,活在今生的这个漩涡中,前世如梦魇,想要逃避遗忘,却无法割舍同患难的姐妹,遗憾仇恨让自己每天都在煎熬。

幸好影片最后贞敏终于回家了,老奶奶也终于能放下了吧,独自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为了你们而活。

每次看了这种题材的电影,总是思考女性的地位从古至今真的改变了吗?

这个世界改变了吗?

电影里说日军只是把这些女孩当做工具,任意使用,随意丢弃。

想想现在日本的AV文化,或者很多其他类似的文化,也许你也有答案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暴行,这些暴行背后永远是人性的最丑恶,欲望的无节制,有的背景下我们无法抵抗,有的背景下我们不去抵抗,只是姑息。

人性的丑恶与人性的冷漠,让一切模糊,分不清艳丽与浑浊,只能在表面涂上一层粉饰太平,内在的毒瘤愈加龌龊。

韩国电影越来越大胆,不是抄袭,是基于本土文化的不断创新。

没有一味选择粉饰太平的题材,而是不断剖析现实社会,去直面真实的历史。

很值得尊重。

 3 ) 一个少女的掩面哭泣

昨晚十二点半下完今年一月在韩国上映的《鬼乡》,两点半看完。

起来再想起,实在没有办法不写点什么。

<图片2>这是通过一个有阴阳眼的少女跟朝鲜慰安妇英熙的幸存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感情交织后引起的一切关于当年的回忆。

英熙的好朋友,一个天真烂漫的十四岁少女贞敏被从朝鲜送到吉林,做日本人的奴隶。

一间间小屋子,门外排队的士兵,十分钟一个兵,女孩子从无休息。

每天都遍体鳞伤,满身血痕,生了病医生检查完就马上送回房间,而医生去检查下一个受伤的女孩。

<图片3>其中她们逃过一次,而由于一个女孩被抓住了,贞敏毅然回去,英熙也跟着回去了。

日本军官让她们脱光衣服在冬天的风里站着,一个个的鞭打羞辱。

“肮脏的女人,肮脏的女人。

你们不是人,是为皇军泄欲的母狗。

”<图片4>英熙刚来到这里时问女管事,这是什么地方,她没有回答。

在女孩们受过战争的暴行后,她说,“是你当时问我这是什么地方吧,这里是地狱。

”具体情节我也不愿多讲,但整部片子并不是那么绝望,画面清新,色彩柔和,是一个很温柔的叙述者在讲这个难以回首的故事。

即使是最黑暗最无助的鞭打受辱,也是点到为止。

虽说这样使影片不够催泪,也不够强烈,但我觉得这或许正是慰安妇幸存者的情感吧。

她们是真正被千万子弹击中的人,是被日本人的刀子一刀刀捅着的女人,是遍体鳞伤后活下来的人,多说一次便是多受一次伤,而这种彻骨伤痛谁能反复承受?

<图片5>温柔的叙事里有很多温柔的事。

我没有为女孩子们遭受的暴行气愤而泣,而是其中有一段,一个比较大的女孩为其他女孩子们唱了一首歌。

蓝天,稻草,伤痕累累的女孩子们围坐在水边,大姐站起来,手上拿着花,看着远山吧,就这样唱起来。

“你离开了,抛下我离开了,可能再也不回来了……”没有伴奏,就这样唱着,声音里也没有哭腔,是一种坚毅悠扬的意味。

女孩子们都低下头,谁也不说话。

对于她们而言,下一刻是要回到黑屋子受日本人的鞭打和强暴,是要对每一个进来的日本人说“欢迎光临”,可这一刻,纯真的,贞洁的,稚嫩的她们还在朝鲜的故土上,林间小道里,追着蝴蝶。

<图片6>日本的管事女帮过她们逃脱,一个说贞敏长得像他妹妹的士兵也曾不要求性服务,让贞敏休息十分钟。

英熙跟着贞敏一起放弃逃跑的机会,回去只为不让被抓住的女孩被弄死。

贞敏会回想起第一次来初潮时跟母亲亲昵的情景,她坐在爸爸肩上唱歌的情景。

贞敏把母亲临走前给她缝的辟邪饰物给英熙,保佑她免造厄运。

大姐的一首歌,是所有女孩的希望。

她们要活下去,就是死也要死在故土上。

日本战败了,急吼吼的把女孩运上车,押到一个地方进行集体枪决。

枪声响,倒下的却是日本人。

朝鲜的军队和日本人厮打起来,日本人还不杀几个女孩。

英熙和贞敏被救了,可一回头,日本人拿着枪,贞敏笑着,为英熙挡住了。

我是个巨脸盲,而且韩语日语基本分不清,那个开枪的日本人好像是说贞敏长得像他妹妹的那位温柔的人,也好像不是。

<图片7>韩国请当年的慰安妇幸存者登记,年老的英熙去了,却迟迟不敢多说。

工作人员聊天中说,“再说了,就算有,除了疯了谁会说出自己曾经有过那种经历啊。

”英熙转过身,颤抖着,噙着泪说,“我就是那个疯女人。

”看到这里我不免想起当初看女神Amanda演的《lovelace》,讲当年著名法国色情电影明星拉芙蕾丝的故事。

她被丈夫欺骗,拍《深喉》赚钱供丈夫花销,受到家暴无数,最终站出来为女权奋斗。

可女权组织只把她当宣传工具,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她这昔日的色情电影演员。

有一个画面是《深喉》首映后她上台感谢,穿的白裙子很透,灯光一打一览无遗,可她的脸上笑的是那么天真灿烂,开心的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能让丈夫开心的事。

战后的中国,多少慰安妇回到故乡的村子,备受歧视冷落。

<图片8>影片的结尾是贞敏的魂魄附身在阴阳眼少女身上。

“贞敏啊,从那天起到现在,我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心却一直留在那里啊。

你再等等,我就来见你了。

”“姐,别着急,再吃些好吃的,享些福,再来吧。

”<图片9>贞敏从她死去的金黄稻草间站起来,愉快的走向那林荫小道,追着蝴蝶回到家,跟母亲紧紧拥抱,一家三口吃饭。

影片就是如此平静的讲述这样一个残酷的故事,有撕心裂肺的叫喊,有血痕满布的瘦弱的身体,却没有全然绝望,了无生机的镜头。

看的两个小时内流泪的次数并不多,可她会长长久久的留在心里。

大姐的歌声,贞敏的笑,还有那能辟邪的饰物,麻布三角,挂在腰间,快乐的摇晃着。

<图片10>其实这篇影评写的并不是我的风格,很散,也很温吞,可能战争的慰安妇问题根本不是这样温和,而是血淋淋赤裸裸的诉说,是一个疯了的女人脱光衣服把她身上每一处伤痕扒开,淌着血给世界看,要施暴者给她赔罪。

可我面前的《鬼乡》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蜷着身子,轻轻的掩面哭泣。

她确实功力不似《熔炉》那样深厚而直指人心,却是一场轻轻的雨,不知觉得落下,像我们不知觉而落下的泪。

一个小女孩对她的经历的诉说, 无关政治,甚至无关战争,只是千百万慰安妇中的一个,一个女孩子,一个伤心的故事。

这更动人吧。

最后不得不提,《鬼乡》2002年就写好了剧本,通过十二年,七万五千人的众筹才得以开拍。

演员全都表示不要演出费,而主演姜河娜是日韩侨,在拍摄期间多次受到日本民众的威胁。

诚心推荐大家能看看这部影片,没有什么血腥骇人的场面,很清新很有韵味,像少女的梦。

<图片11>2016.4.12

 4 ) 慰安妇的历史点

#鬼乡##귀향#讲述二战期间慰安妇的历史题材故事。

影片本身质量一般,过度煽情的诟病在控诉类题材影片常见的手法。

影片成功于第一次涉及到慰安妇为主题,基于历史真实事件为基础,很易引起观众共鸣进而激发民族仇恨情结。

相信同题材影片如果是国内为蓝本的话也会掀起一股观影浪潮,这段历史韩国与中国同时发生,当然在这部影片中也刻画了一两个中国慰安妇的形象。

 5 ) 历史意义大于电影观感的电影。。

这部片子被营销化了,感觉看上去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好,从拍摄手法,情节,还是什么的,总之是看不到什么亮点的,甚至往深里说,故事的某些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但评分依然不低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电影所包含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的一切,首先影片是从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从真实性来说更容易让人去抛开外围的东西,其次就是,当我们身处其境的去考虑作为一名慰安妇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之后,在人们都已经忘记那段作为她们到死都无法忘却的屈辱经历之后,再次重提时,她们作为受害者,屈辱的受害者,站在众人的目光下去诉说当年的那段历史时,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什么拍摄手法,什么情节,那都是些可以忽略的东西(尽管我认为那依然很重要,因为电影目的就是让人在现有的状态下去感受曾经发生过,可以能以后会发生或者永远都不会再发生的事情,身临其境很重要。

)当老奶奶情绪激动的冲着工作人员大喊:我就是那个疯女人的时候,我产生了明显的触动感,这个情节就仿佛是集结号里,从煤矿里刨出战士钢盔的谷子地一般,但是在表现手法上,远不如集结号容易说服人,更容易让人跟着主人公的情绪波动。

倒是那位神神叨叨的神婆让人觉得挺上心的,其一这是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或许只有在韩国的某些地区才能看到这种招魂仪式,很神圣,很虔诚。

其二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是不是真的存在?

不迷信,但网络的发达让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我们无法排除他们的是否存在,那就姑且认为他们或许真的存在,通灵这样一种状态如果真的开通了,不知道到底是灾难,还是幸福?

 6 ) 被毁掉的少女年华

感觉本片在韩国大热更多的是因为民族情怀,14年的准备,7万人的众筹。

我看电影时第一感觉是——和“思悼”好像啊。

当然故事题材完全不同,但拍摄手法非常像,都是通过各种闪回多线程在讲述故事,都多次出现葬礼(法会)上的音乐,结尾都有幻想若没有这场惨剧会是怎样的幸福生活——这是个爆哭点,当时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是种高级的讲故事手法,避开了这类题材容易成为以女性肉体为噱头的陷阱,但也让故事变得散碎难懂,尤其像我这样的脸盲症患者,到最好才搞明白那个阴阳眼少女其实就是个“灵媒”,和四几年那段历史中的任何人都没有直接关系。

电影讲的是“慰安妇”,但不是历史大片风格的电影,依旧是韩国电影最擅长的清新催泪风,让人痛心的是那一个个鲜活又被毁掉的少女年华。

 7 ) 今宵离别后 何日能归来°

——评《鬼乡》文/蓦烟如雪这部《鬼乡》我从三月等到了四月,终是看完了,那种无法言语的心境就像当初我看《南京大屠杀》时,是相同的。

虽电影在拍摄上,确有粗糙之嫌,但不口否认的是这里留着真诚。

这部电影是今年二月的黑马,截止四月,它依旧是韩国票房的冠军,为何这部小制作、低成本的电影为如此卖座?

因为这是一幅画延伸而来的电影,群山、绿树、躺堆的少女尸体,还有一辆满载少女的卡车,烈焰之下, 似乎也能遇见另一种诡异的死亡……姜日出老奶奶的画技虽生涩,但却生动地刻画出了二战期间那些慰安妇惨遭蹂躏的真实画面,而《鬼乡》就是按照姜日出老奶奶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中的正敏就是老奶奶的原型,《鬼乡》前十分钟就展现了一幅温情画面,正敏打赌赢来了小伙伴的辟邪佩饰,但是这个具有附身符的作用,母亲得知后,虽打了孩子,还是默默地在深夜缝制一个,并疼惜的看着女儿,前几分钟印象最深就是父亲的背上,女儿摇动的手臂,欢乐的画面。

而十分钟后,正敏追逐蝴蝶的美好嘎然而止,日军把年幼的正敏带走,父母的哀求和妥协,显示出百姓的懦弱和无奈……电影分了两条主线,一是二战时期的正敏,另一个是幸存老人英熙。

在正敏被抓后,电影突然跳到京恩为正敏招魂,正敏一步步离开故乡的样子。

衔接上略微有点生硬,但导演试图用通灵的方式,让故事从现在和过去有了串联,而通灵女京恩在遭遇出狱前科犯强暴后,越发沉默。

她母亲看到女儿如此并没有施以安慰,反而觉得羞耻,打了女儿,妥协的送走了她。

这一幕也映射了当下的慰安妇现状,不被正视依旧孤苦无依,很多幸存的慰安妇大多被旧疾困扰,很多一生未婚未孕,过着凄惨无补助的生活,现今很多人都习惯去消费慰安妇,采访了、怜悯了,却没有做到实质性的补偿,这些本该受到照顾的妇女,本该备受尊敬的长辈,就这样忍受着悲凉和冷眼,凄惨度日,看着这些渐渐消失的老人,消逝的历史,我不禁是感叹颇多,尤其看到这个女孩被强暴后的境遇。

在一次招魂中,老人发现京恩会通灵,交代了逝者的遗言,这段穿插虽略显拖沓,但是也为京恩给英熙老人通灵做了铺垫。

而后又转到了满载少女的火车,交代了正敏和花季少女英熙的相遇过程,两个少女互相问及年龄本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是这里却透着感伤,虽吐槽家人的严厉,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趟列车成了这美好对话里最不适宜的存在。

列车停了,停在1943年的中国吉林省牡丹江。

韩国人拍摄上,并没有选择逃避,在电影里,也有中国慰安妇的声音,而史料记载二战期间,大约有40万亚洲女性沦为日军“慰安妇”,里面最多的就是朝鲜人和中国人……汽车载着她们走了,画面又跳到了英熙老人绣佩饰,招魂老人带着通灵少女京恩来做衣服,京恩看着辟邪佩饰,看到了正敏,晕眩了过去。

这种平行式蒙太奇的剪辑方式虽然很常见,但是也让二者有了阴阳对话的可能。

画风转跳慰安所,日军强暴了14岁年幼的正敏,而那些满载的女孩也不得幸免,画面中有一幕一格格小房间,那些女孩变成了慰安妇被一步步蹂躏,也许这样拍在直观上很震慑,但个人觉得不用那么清晰切入,可以借鉴《慰安妇集中营》一样可以达到同期效果。

电影大篇幅是她们在慰安所的惨况,其中也有发指的行径比如女子来月经都不能幸免,逃跑后的鞭打,还有对她们说“你们不是人,是为皇军而活的母狗”……在慰安所里也会有女子得病抑或者疯癫,这些人并没有被怜悯,而是被残忍的日军枪毙焚烧,而在尾声阶段,正敏和少女期的英熙正要被枪决,救援军出现,双方在火拼中,她们撤离中原以为可以脱离苦海,可剧情还是需要渲染的,正敏替英熙挡了那一枪,死在本可以回来的路上。

英熙即便身体回到了故乡,心却依旧在那边,她的身心不能平复,这也是身为慰安妇的状况,我印象是腾讯做过一期慰安妇的专题,其中就有一个叫杨阿布的老人,她一生都握着一把刀,她一直不敢拿开,她夜夜都梦到日军要抓她,也许这仅仅是一个例子,但我想还有很多很多。

这部电影拍得很艰难,它停滞了多年,因为题材不够商业化,也过于敏感,无人投资。

它一再耽搁,最后还是7万多网民众筹才有了这部《鬼乡》,这部电影立意很好,它没有渲染太多,用直面的态度去讲述这么沉重的过去,结尾的画面容易让人潸然泪下。

演员演技虽然很青涩,但是真诚度很足,对于这种历史性电影,不该用艺术的角度去评析,叙述方式虽不新颖,但它用写实的情节更为直观的控诉了日军的残暴。

也许每一次的再现,对那些受伤过的女人是二次伤害,但是我更希望观影者能明白电影背后的意义。

也许因为评分太高,我的期待值很大,但是看后,还是有些压抑,我给四星的好感度。

一部不会失望的电影。

 8 ) 一个回家的故事

影片结束后一直在回味的是敏贞和父亲一起唱的那首民歌。

阿里郎,阿里郎呦。

阿里郎,我的郎君翻山越岭路途遥远。

你真无情啊,把我扔下。

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

这不是一个痛哭流涕的故事,这是一个回家的故事。

敏贞被迫离家的前一刻,母亲抓着她的手臂,哭着叮嘱她,千万不要忘记父亲的名字,母亲的名字,还有自己的家乡。

所以在最苦最痛的日子里,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亲眼目睹姐妹惨死,经历马上被枪决的生死边缘,她始终相信母亲的话,只要不慌神,就能回家。

然而在灾难中最后活下来的人,可能并不是勇敢的人。

活下来的人,只是幸运的人。

一开始不是十分喜欢有通灵人的设定,毕竟这些残酷的故事是活生生的,血淋淋的,不需要特殊的中介也能讲好。

但是后来发现,对亲身经历的受害者来说,这些都是逃避甚至强迫自己遗忘的伤疤。

一个人活下来的英淑一辈子没有给自己照过一张照片,有什么东西是不愿再想起的,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遗忘的。

最后亡者的魂魄被召回,穿越山川河流回到家乡,父母仍是当年的模样,严厉的母亲眼中含泪,却只轻轻嗔怪了一句,怎么现在才回来。

想起《美国田园下的罪恶》里良心发现的里克最后帮助西维利亚逃跑,她在马戏团终于和父母团聚。

然而残忍的是这些都是梦一场,是灵魂逝去之际的痴妄。

影片没有赤裸裸地渲染暴行,也没有宣泄愤怒,片尾的煽情也点到为止,却让人悲从中来。

招魂不是因为那些客死他乡的怨恨只能通过鬼神之力才能消散,而是因为历史活在过去,无法磨灭的伤害我们无能为力,唯愿逝者安息。

多亏了你的护身符,我才可以活下来。

我最亲爱的朋友,原谅我把你一个人留在鬼乡冰冷的土地上。

那些苦痛的日子我不愿再想起,但是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过你。

我已经老了,而你还是少女的模样。

回家吧,我相依为命的姐妹。

山水一程,这里才是你的故乡。

 9 ) 魂归故乡

一部带有超现实灵幻色彩的现实主义恐怖片。

去年年底的时候一直在找这部电影的片源,想知道一部关于慰安妇沉重题材电影的宣传海报为何竟能唯美清新明媚至如此,难看出一丝阴戾之气。

看完后才知道原来在日光底下的绝望才是最凄怆的绝望,少女最终也只能通过鬼乡祭被招魂回故乡,走完回家的路,还是那片翠郁乡野,家里房舍依旧,双老还是少女走时的样子,像是她没走多久只是出去扑了个蝴蝶回来,在青袅炊烟中赶上家里的晚饭,一切貌似都回到了最初,高饱和度色彩的影调为电影蒙上层一梦千年的虚恍感,虚恍背后难掩现实的怆痛,史实比电影惨恸太多,少女的“归乡”也只能被悲悯的导演借着这种亦真亦幻的灵异方式编排在电影里,而在现实里还有多少慰安妇的孤魂仍游荡在客乡的土地上无以告慰......

 10 ) 为天皇而生的母狗

为天皇而生的母狗鬼乡,没有鬼,但是比鬼更恐怖的是人。

极大的讽刺。

我一直以为人之所以有同情心,乃是人害怕当自己有朝一日也沦为可怜之人,而没有人同情他。

你看你看。

像万世师表的孔子所说的“人性本善”,也是出自于人的私心。

哪怕是因人的私心。

但起码能维持表面上的善良。

但是《鬼乡》却颠覆了我这一直以来的想法,当一个人,甚至一个集团,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沦为被可怜的对象,或者根本没想过自己会输的时候,那他们根本就不必要存在这所谓的善心。

当他们告别了美丽的妻子与女儿的同时,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能够回来。

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泄欲、杀人……“你们不是人,是为天皇而生的母狗。

”日军口口声声中的大言,但细想之下,这些灭绝人性的日军,何尝不是“为天皇而活的狼”。

这让我想起“神风战队”,二战末,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军不愿投降,派遣敢死队做最后的顽抗。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鬼乡》是韩国又一真人真事改编的大获全胜的电影,至少在票房跟口碑上如此。

虽然没有大制作,大演员,大投资,演员的演技有些生涩,导演甚至请原故事的主人公姜日出奶奶出演,姜奶奶是影片主人公的正敏。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是导演颠覆了主角的光环,姜奶奶是饰演与正敏同生共死的另一姐妹英熙。

明明在已经回家的路上,正敏却为了救英熙而牺牲了。

但是正敏不知道,活下来的远比死去困难。

慰安妇这一役已经将这两个年轻的生命连在一起了,正敏死了,英熙也活不了。

影片有两条主线,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少年的她们与年老的她们串联起来。

导演甚至刻意通过招灵的方式,让年老的英熙对话已经死去的正敏。

《鬼乡》深深刻在我脑中的一幕是,除了14岁的正敏被禽兽强奸、生理期还要接客之外,那就是镜头拉到上空,对准那一个个黑房,一只只禽兽正在用各种不同的姿势强暴这些少女,耳边不绝的是刺耳的、绝望的尖叫。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以及尸体。

《鬼乡》与《南京南京》有一处相似之处,那就是在这群禽兽般的日军中,有一个善者,因为不敢下毒手,而导致自己的死亡。

但是这两个善者,除了善良,性格却惊人的相似,软弱,地位低下,受尽同伴的欺辱。

看着影片中不肯开枪枪毙慰安妇的田中,我竟然觉得愤怒,这样的善良有何用,简直是愚不可及。

当看到队长一枪毙了田中,竟然觉得有一丝丝快感。

列夫托尔斯泰有两大重要的理论,不以暴力制恶,在战乱时期,却是万万不能苟同,不以暴力制恶?

那么要用什么来制止万恶?

善?

真理?

在屠刀与枪炮面前,这些只能沦为传道者的笑话。

可怜哉。

很多人抱怨,国内只会拍裤裆里藏手榴弹的抗战剧,但是想想也蛮好的,娱乐元素大于历史本身的沉重,这说明,主流选择直接忽视这道伤疤,管他流血不流血,反正流血又死不了人。

清晨8点,影片结束,窗外滴着雨,我发现枕头有点湿了。

《鬼乡》短评

很不愿看此类残酷题材的电影,比如素媛之类,而且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的煽情能力尤其强,把美好的东西展现出来再残酷毁掉真的不想看,但是事实是很多这样的事发生,尤其是战争中。大概看了下,为苦难中的少女们的一点点美好时光而感动和唏嘘。

6分钟前
  • cilei
  • 推荐

挺多地方没看明白的,那个老年祭祀到底是谁?

11分钟前
  • 草原上的咩咩羊
  • 推荐

被商业野心带歪的众筹,在这部片子的诞生过程中终于走了一回正道。片子确实没有安排刻意的控诉,但就像小龙女16年后重逢杨过时那句轻轻的“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以平常态度来关心才是受害者最需要之安抚。感谢导演,对“少女们”说出“怎么现在才回来,快进屋吃饭吧”,一切未变,我们是亲人。

14分钟前
  • 鸣悦
  • 力荐

随便瞄了一个剧照,就高下立判了。

15分钟前
  • ЩǎлdУ
  • 很差

女主双眼皮手术失败了吧,看着特出戏

17分钟前
  • Like wind
  • 较差

本来真实改编,很容易就能出彩,加入了一条超现实的线,俩条交错,强行扣住题材情怀。#看电影的时候,一个室友竟提问什么是慰安妇?瞬间明白这些电影存在的意义。귀향本来就是归乡,归去,不忘却。

18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这题材的表达方式我也是够了。。。还有片尾那个字幕。。

22分钟前
  • 于念慈
  • 较差

能好好拍历史吗又跳大神干啥子 哎

24分钟前
  • Boiling
  • 较差

中国怎么没拍过

26分钟前
  • liudae
  • 推荐

和之前看过的《最后的慰安妇》一个题材,只不过多了巫女招魂这个支线。在手机上看的,卡卡卡,影响观看效果。题材沉重,不能忘记历史,绝对不能。

31分钟前
  • hangain
  • 还行

一直都不太想看这样沉重的题材 记得初中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 一晚上没睡着就想着日本人把女孩从二楼推下去摔死的情景

36分钟前
  • 赫鲁小夫
  • 推荐

那段残忍的历史

37分钟前
  • tonight
  • 还行

呈现的远不及现实深刻,离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等讲述战争大背景中个体命运的同类题材电影还有一定距离。不过最后的鬼/归乡家人团聚一幕还是泪崩了。

39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还行

像“二十二”一样的众筹电影,同样的慰安妇题材,导演取巧的选择了双时空平行剪辑进行叙事,两段故事在没有太多提示的情况下,试图用悬疑感来包装一个严肃主题的事件述说,但怪力乱神着墨过多,与本身立意产生了较大的疏离感,子不语一些更好。

42分钟前
  • Mamacita117
  • 还行

它们认为,她们的存在是理所应当的;她们认为,她们的存在是效忠天皇的;她们认为,她们的存在是灭绝人性的;他们认为,她们的存在是有辱国家的…

46分钟前
  • 神哥
  • 推荐

拍的什么鬼,看不下去

50分钟前
  • 食色行野丶
  • 很差

不忍

53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被高估的片子

58分钟前
  • toffi
  • 还行

太压抑了,无法看完~~~ 名义上还原历史,却仍偶尔觉得矫情觉得很假

1小时前
  • 囍樂
  • 较差

3.5

1小时前
  • 巳注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