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选了《鲭鱼罐头》作为我门自己「每周一影」的选片。
正好最近也在看《东京8平米》和《初老的女人》——来自日本作家的作品。
这么说来,这一周好像成为了我的「日本文化周」,一个未经安排的巧合,挺有趣的。
看《鲭鱼罐头》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菊次郎的夏天》,说实话,后者是大概是我在13年前看的电影了。
那时候我正在读高中。
因为要准备广播电视编导的艺考,这部电影也算是艺考生做拉片的一部经典练习的电影了。
但我今天再去回想电影的情节,很惭愧,我已经不怎么记得了,但是电影的那种氛围感,好像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看到《鲭鱼罐头》就让我想起了它。
《鲭鱼罐头》在我看来是一部故事不复杂,但是看完很治愈的电影。
如果恰逢你最近心情不好,又有点避世,那这部电影很适合在这个闷热的夏天,打开空调,开一瓶汽水,坐在沙发上慢慢看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小男生——久田和竹本。
一天竹本突然出现在久田家门口,说有好事要和久田分享,原来是「不良少年」的传言——回力镖岛是有海豚的。
所以久田被竹本「逼着」开始了一场夏日的探险。
两个人凌晨五点出发,跋山涉水的前往回力镖岛,中间遇到了吃力的山路、两人摔车自行车半报废、不良少年上来找麻烦、久田游海抽筋被大姐姐救……虽然最后的最后,两人也没有看到海豚,或者说回力镖岛就是没有海豚的,但是两个男孩的友谊在「下次见」里温情的萌芽了。
此后的假期里俩人一起把这个夏天过的闪闪发光。
久田想吃寿司但是觉得「太贵」,竹本就回家拿鲭鱼罐头给他自治,两个人一起在橘子园里「偷橘子」和橘子园主在山间上演你追我赶的逃亡游戏。
但即便是欢欢笑笑的愉快生活,两个男孩也还是不确定在对方心里自己到底是不是「好朋友」,那些小别扭小情绪也成为这个夏天独一无二的存在。
后来竹本家遭遇变故,要离开长崎,久田把他攒了很久用来买天文望远镜的零花钱,全都买了鲭鱼罐头,飞奔到车站来送竹本,一股脑的全塞进他的怀里。
连橘子爷爷也带来了一袋橘子送竹本,嘴上说着是选的卖不出去的最酸的橘子,其实掰开都是最甜最甜的。
我看着两个人一个坐上离开的列车,一个在站台上奔跑,互相喊着「下次见」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担心这段友谊的终结,但是幸好是个圆满的结局,童年离别的车展,也是几十年后重逢的车站,离开的时是友谊的觉醒,重逢时是友谊的历久弥新。
也许童年的夏天终究会过去,也许我们的人生要经历无数次的离别,但是在这个能量守恒的世界里,我们也永远能在分别和失去中,品味到最真挚的情感。
刚看完韩版《七月与安生》——《再见,我的灵魂伴侣》,这部《鲭鱼罐头》就讲述男人之间的友情。
其实日本拍这类电影可以说是很成熟了,基本都是一贯的风景,情感线趋于煽情,如果是在学校发生的,一般弱势的主人公竹本(原田琥之佑 饰)都受过“霸凌”,然后这部也是老套路,弱势的主人公竹本没死,但是有一名单亲母亲都不给,一定要弄成一家子孤儿、兄弟姐妹分离,反正就是各种惨。
而强势的主人公久田孝明(番家一路 饰)就犹如黑暗中的明灯,来“拯救”弱势的一方。
反正主打一个老套路治愈,不过观众确实很吃这一套。
彩蛋嘛,没什么特别,反倒被片尾曲《キズナ feat. りりあ。
》所吸引,开口脆的程度,特意搜了一下,应该是日本当地一名网络歌手翻唱的。
推荐。
气温逐渐爬升,蝉鸣再次奏响,夏天的到来有些猝不及防。
对于夏天最美好的记忆,莫不过悠长的暑假,短暂的把暑期作业抛在脑后。
然后躺在发黄的凉席上,在吱嘎作响的老式电风扇吹出来的微风下,幻想着与三五玩伴如何展开一场冒险之旅。
干净、轻快,又略带一丝少年的忧伤。
如果你是每年夏天都要重温一遍《菊次郎的夏天》的人,那这部电影你一样也会无法自拔。
如果你无比怀念那个夏日的燥热与快乐,不妨走进这部“夏日序曲”——
鲭鱼罐头 (2022)8.52022 / 日本 / 剧情 / 金泽知树 / 番家一路 原田琥之佑
陪你下水捞鱼、上树捉鸟、上课捣乱、下课打闹的那个儿时的玩伴还在吗?
这是人到中年的久田孝明(草彅刚 饰)在人生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想到问题。
作为一名文学作家,他一直想写一些严肃有深度的内容,但苦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简单直给、略带刺激的东西才是市场的宠儿。
最终久田只能沦落到给三流的网红作家代笔。
人在不得志的时候,是否都会回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或许是离婚的妻子从自己身边带走女儿时,女儿随口提到的海豚挂件;又或许是守着电脑,键盘半天敲不出字时,无意抬头瞥见的鲭鱼罐头;总之,久田被狠狠地拽回了那个他记忆中最最最美好的夏天。
时间回到了1986年,年号从昭和变成平成的前夕,那时还是小学生的久田孝明(番家一路 饰)一家生活在长崎的一个海边小镇上。
父母经常吵架,妈妈总是抱怨爸爸赚钱少,每次只能带回几个啤酒钱,但是尽管这样,久田和弟弟还是在吵吵闹闹的家庭中感受着满满的爱。
那时的久田作文就写的很好,时常会被老师叫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品。
当然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闹,也会为了扭蛋没能得到心仪的款式而暗自烦恼。
荷尔蒙刚刚萌动的12岁,还会在家里大声唱歌的时候,忘我地亲吻一下女歌星的海报。
但是会被不明所以的弟弟抓个正着。
那个时候久田就注意到了班上特立独行的竹本同学(原田琥之佑 饰)
可能是因为他总是两件背心换着穿,也可能是他老是在书桌上画着鱼的图案,还要拿口水作橡皮擦,班上的同学都在排挤他。
一次,班上的同学提议大家去参观竹本的家,或许是竹内不情愿,带着大家饶了一圈又一圈。
可最终到达竹本家的时候,班上的同学还是因为竹本清贫的家而大肆嘲笑。
暑假终于到了。
这是一份只属于儿时的快乐。
百无聊赖的久田在家边写作业边抱怨,愁得直叹气。
竹本的突然造访,让他平平无奇的暑假增添了几分乐趣。
更何况竹本是在邀请他寻找海豚!
性格懦弱的久田尽管心动,但是还是不敢去。
在竹本的威逼利诱下,两人最终还是踏上了前往小岛的寻找海豚之旅。
一场冒险,就此展开。
出师未捷,一步还没蹬出去的两人,被久田的爸爸抓个正着,喊了回来。
但是没想到,拦住自己的爸爸是回去拿了一条毛巾,捆在了后座,想让竹本坐的舒服些。
冒险的开头有了爸爸的相助,一路上都会遇到很好的大人吧!
在被小混混围堵时,停车下来解围的酷司机;
在海水中意外抽筋发生危险时,下水搭救的漂亮姐姐......
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很棒的大人,才会勇敢迎接成为大人的旅行吧!
除了旅行中遇到的人与事,他们最重要的是身边有彼此。
前一秒,还在飞驰的自行车上欢呼,下一秒,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就在大下坡上不幸牺牲。
懦弱的久田在杂货店门口被不良少年骚扰,竹本一定会第一时间冲出来,用石块狠狠砸向他们!
一路上尽管风波不断,但是还是成功的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
他们张开双臂拥抱的除了大海,还有难能可贵的友情、勇敢向前的青春。
他们没能看到海豚,但是海豚真的重要吗?
海豚,这场夏日之旅的麦格芬。
没有人会在意到底有没有海豚了,因为这份友情的收获远比海豚来的更加珍贵。
明明是一场不太情愿的旅程,却成了最珍视的夏日记忆。
那个夏日里没人看见过海豚,但是那片蔚蓝色的海洋却永恒的闪耀着友情的粼粼波光。
“下次见!
”小时候说出这句话时,真的会相信我们下次会再见到。
友情的余韵在夏日里继续蔓延。
呆呆地站在寿司店橱窗前的久田露出了馋嘴的表情,竹内察觉到了了久田的窘迫,邀请他到家里来吃吃自己做的寿司。
清贫的家,父亲早年去世,还有四个弟弟妹妹等待被照顾,这样的竹本,是久田第一次了解。
这份竹本亲手捏好的鲭鱼罐头寿司,沾满了心意的温度,也是送给久田最好的礼物。
每一份感情是不是都会出现误会?
久田和竹本也迎来了他们感情的“绊脚石”。
就在久田来竹本家造访的这天,临走时,竹本妈妈问久田“你是竹本的好朋友吗?
”久田从容地应答。
几天后,再次遇到竹本的妈妈,她却说,竹本不认为他们是朋友。
怀疑、敏感......这或许是每一段用心的感情背后都会有的自我否定。
竹本太想和久田交朋友了,所以患得患失害怕失去。
但是笨拙的久田听过这份话后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误会与矛盾慢慢滋生,但是却没能给他们一个解开的机会。
竹本离开了,只剩了一张画满鱼的课桌,无忧无虑的童年永久地停留在了那个夏天。
冒险或许只是成长的前奏,失去才是长大的终章。
夏天好像是友情的代名词,在夏天遇见,在夏天分别,但是最终会在夏天重逢。
重逢时,竹本的背影长长,他成为了当年久田口中的寿司师傅,虽然你我分离,但是成长的路上依旧有着你的影子。
因为,“那个少年和我,现在依旧是好朋友。
”
*本文作者:浅浅
每当我看到鲭鱼罐头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少年。
感觉很像小时候老师给布置的命题作文的开头,果不然,影片就是很像一个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也许是生活不如意,也许是因为带女儿去看了海豚,也许是在家里想灵感的时候看到了在桌子上的鲭鱼罐头。
那是一个很夏天的夏天,我们在一个没什么钱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但是很有爱的家庭。
在班上我们班有个被排挤的独特小孩,就因为我是唯一那个没有嘲笑他破烂的家的人,所以来找我去去大濑户的回力镖岛看海豚,虽然很想去,但是性感软弱的我从来不敢独自出这么远的门,但在他的威胁下还是勉勉强强地出发了。
一路上遇到许多不同的人,有帮助我回击小混混的酷哥哥,有救了我而且很漂亮的大姐姐,有对每个买东西的人都说“你偷东西了吧”的大叔大妈,唯独根本没有看到海豚,我带的准备套海豚骑海豚的缰绳根本都没用到。
在小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鲜的,新鲜的人,新鲜的事,莫名的担心,莫名的放心。
有骑着个自行车就可以出发的勇气,也有异想着骑海豚的天真,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海豚,只是竹本想和我交朋友,这样的童年旅行应该会记一辈子的。
顺势的,久田和竹本整个暑假都待在一起,因为久本说最喜欢吃的就是寿司,所以就叫了他去家里,亲自给他做了鲭鱼罐头,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罐头都是省着让弟弟妹妹们在隔壁房间门关上,只给久本吃,久本说大家一起吃吧更有味道。
鲭鱼寿司是我在那时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长大了他们分别当了寿司师傅和作家其实蛮戳我的,各自的梦想就因为童年时小伙伴的一句“你一定可以的”而坚持下去,那一定会是一种回味无穷的支持感。
在寿司店一直开着只有我觉得好吃的鲭鱼寿司,在作书中写下了我们的友谊,真的超级感动的!
有一段看的我真的超想笑,真的太美好了!
在片尾彩蛋里,俩小孩在钓鱼,久本突然唱起来:“味增煮鲭鱼,盐烤鲭鱼,金枪鱼生鱼片,” 他自己编的《鲭鱼之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第一遍看的时候就被电影的取景拍摄给震惊到了,真的太美了!
海风,岩石,山顶,海岸,落日,白云,橘子山,每一个都满足了我对夏日的幻想。
日本就是能拍出一种在这样的小镇上会发生很多平凡的事情的一种感觉,但就是很美好又有点心酸的那种感觉。
误会这一段我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其实没看懂,我在想为什么久本要生气,后来再看的时候,理解了两个小屁孩的小心思,一个因为从来没有朋友所以渴望和久本交朋友,但是又怕他自以为是说他们是朋友怕对方不开心,因为久本本来就有很多的朋友;但是呢久本觉得我们都已经在一起这么玩了难道一定要说出来才算朋友吗,其实有点点赌气的成分在。
但是从竹本要走的时候,然后他忍不住跑去车站的时候我真的哭了,他用掉了攒了好久的用来买望远镜的零钱,提着一大袋关于我们友情的鲭鱼罐头,在车站前跟你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我觉得我如果是竹本的话,我真的能记住这个好朋友一辈子的,这句话真的会给带来很大的感动和勇气。
还有两次“下次见”真的很戳我,影片最佳场景没有之一,在第一次旅行后,一次一次地说着下次见,是友谊建立的象征,所以我们整整见了一整个暑假;在离别的车站,一次一次的下次见确是再也不见,离开车站看到爸爸情绪绷不住的哇哇大哭,是童年的忧伤。
我看这部电影好多遍了,昨天在杭州线下的沙龙活动大投影又看了一次,还在在他第二次说下次见的时候开始眼泪哗哗,看着电影,某一刻真的好像站在童年一个夏天的阳光里。
在我印象里,我小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朋友。
上小学在老家之前,和妈妈开的店边上的领居他们家的侄女经常一起玩,她叫小燕子,比我大四岁,我读幼儿园她读小学,那时候每个暑假我们都在一起,因为没有钱,只能自己在小镇上跑来跑去。
我们跳皮筋,躲猫猫,去小卖部买可以变大的海绵宝宝,去面包店吃奶油面包。
她成绩不好,大人经常骂她,但是她其真的是个很好的人,疯疯癫癫,有时像姐姐,有时跟我一样是个小屁孩。
那样的夏天,我们舔着妈妈做的白糖棒冰,坐在店门口,看着外面人来人往进来买衣服,听着叫的疯了似的蝉,好似夏天永远都不会过完一样。
但是因为要读小学来了杭州,我们连告别的机会都没有,也不懂什么是告别。
就这样,我们再也没有见过了。
在小学的时候,就和电影两个小男孩那样的年纪,我和一个女生很要好,因为她是我来到杭州交到的第一个朋友,记得我们每个暑假基本都能见见面呢,去过她家,一起去玩,一起上补习班,那样的夏天似乎一下子就过去了呢。
突然想起了《蓝色大门》里男女主结尾的那一段树下的对话:“好不甘心哪,夏天都快过完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做”“对啊,好像就只是跑来跑去,什么事都没有做”“但是总会留下一些什么吧”“你想到什么?
”“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那个如漫画般充满戏剧的夏天,想必多年以后仍然会回忆每天说着“下次见”的假日,回忆着只有我知道好吃的鲭鱼寿司,书写着只属于我们男孩子的友情,说出那句——“我们是好朋友”。
相片里小竹爸爸穿的蓝色连体衣,所以小竹去回旋镖岛碰到的那个穿同样衣服的男生是小竹爸爸的同事,把帽子扣他头上时说的那句“别认输”也许是小竹爸爸给他的“父爱”的传递。
小竹想去回旋镖岛而且轻车熟路是因为以前经常和爸爸一起去吧。
在儿时能拥有一位勇敢到说做就做的朋友是很多人羡慕的事啊!
可是喜喜悲悲后,小久奔跑去车站时,真是让我停不下对他们未来的消极幻想,他们还和对方有联系吗?
还是那样亲密吗?
这样的问题在后半段不时蹦出来戳我一下。
他错过了小竹的火车,他们再没有了联系,交完稿后,小久去了小竹工作的寿司店,久别重逢不过是一次见面,这之后小久走在回家的堤岸上,带着释怀又惋惜的笑,晚霞映出眼眶亮莹莹的泪水。
而在离别的车站一遍遍喊过的“下次见”让我联想到的却是他们点头寒暄的生疏,虽然还在联系,心却因为距离和时间的撕扯有了无数间隙。
一个充满遗憾的友情故事的结局没有把社会刺冷人情麻木掺杂进去,不是对观众的仁慈吗?
仔细想来,为什么这个故事在小久的梦里编排辞藻,设计开头,指尖却迟迟未落,某次失意后才看到的鲭鱼罐头其实一直在家里不算冷落的位置。
“每当我看到青花鱼罐头,就会想起某个少年…”这个故事从哪里开始是小久的续写,还是说美化或者篡改,各自相信自己想要的结局就好了。
在屏幕前几乎是爆哭着看完了这部电影,好几处已经是嚎啕大哭。
一部俗套,温馨,简单,并且充满了勇气、真诚、美好的电影。
瑕不掩瑜,像捧出来的一颗心。
但是我在哭什么呢。
也许是对自己真的很失望吧。
时隔太久,太久,已经忘记了拥有暑假应该是什么样子,已经忘记了炎热的夏天应该怎么度过,已经忘记了无所事事的一天又一天。
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似乎从不再拥有暑假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一直加压,从未停止。
应该找到好的工作,应该挣钱,应该挣很多钱,应该买房,应该继续工作,应该升职加薪,应该反哺父母,应该对亲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做到体面。
可是真的很累,真的太累了。
太多年过去了,我是那个太没有毅力的人。
“做就对了!
”“做什么?
”“抬起脚往前跑!
”嚎啕大哭。
已经有一段时间只能看日本的电影了,因为文化背景类似,压力形态类似,似乎只能从日本电影中找到同样节奏、同样类型的一种安慰。
废柴也好,须臾也罢,咬着牙硬撑也行,躺着看天花板也行,可以不再特别要求自己。
即使对自己其实失望透顶。
说再多也是这个结果。
推给时代,推给环境,推给一切外因都可以,仍免不了自己内心深处非常明白自己是一个糟透了的人。
嘴巴上说着太多的我不在乎,往回退到无处可退了,却再也没有勇气打碎那个火箭存钱罐,换成鲭鱼罐头,冲向车站。
因为已经没有真正珍视的人和事,走出车站外也再没有包容一切的怀抱、自行车和爱听的流行歌。
因为已经长成大人了。
因为长成真的就是如此难过的事。
“别认输”。
提到暑假,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部或者几部影视剧作为自己的记忆点,一旦被提起,便能很快想起来那个暑假里的一些人一些事。
这部电影的“高分”多数来自源于观众对自己暑假的怀旧,作为一部电影,它的叙事及意义远不及《菊次郎的夏天》那样带给我们新奇和震撼。
或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了菊次郎的先入为主,观众不觉得它在叙事的巧妙和故事的深度上比前者高明。
但是,我觉得它起码算得上是一部诚意之作。
电影的故事十分简单,以男主久田的视角展开叙事,一个鲭鱼罐头,让他想起了一个昔日好友。
想起来了那个难忘的暑假里一次记忆深刻的历险记。
关于记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复出现或有相似特征的事件,会被记忆剪成碎片,辑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又自洽的故事,这正像是一部电影诞生的基础。
它巧妙地融合了不同人的经历,不同人的故事,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家都有类似经历的电影。
电影的风格明快,几乎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即使是家里生活条件艰苦,与遭到同学竹本一起遭到排挤,但是这些事情和人,早已在成年的久田心里,得到了和解。
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便是两个少年的告别,互相喊着“下次见”,岂不知世事难料,一句简单的告别承载了太多的含义。
既有对“此前”友谊的肯定,也有对未来友谊的希冀。
两个小小的人儿,因为一次经历,结为好友,互相许诺。
告别是电影中常见的主题,它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也是新的故事的开始。
从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望着银幕的那一刻开始,他的脑海中早已浮现出了另一个人的画面,这个人很可能不是电影中正在讲述的人物。
时隔多年,再度重相逢,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电影中的故事结束了?
还没有。
但是电影散场了。
前几天刚下单了铁甲小宝的卡布达和蟑螂恶霸,神经病一样在淘宝童年店逛到凌晨五点,看魔鬼司令,新三角箭,急速眼镜蛇,也买了几只软塑料的老虎,狮子,斑马……这部电影就很像我的童年,我也有过转学的朋友。
第一个叫薛博,应该是这两个字吧,对他的记忆没有那么清晰,他也许是在一二年级就转走的,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放学,我在等妈妈来接我,(如果还需要妈妈接我的话应该就是一二年级了),等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看一个卖鸟的老人。
他的笼子里我记得都是野生鸟类,有斑鸠和麻雀,或许还有喜鹊,我特别想要。
但是妈妈一般接我都比较晚,老人家看学校没什么人了,就要走,我要他别走,我说等我妈来了我就求求她买一只,但是老人还是走了,大概觉得等我也不会买,后来妈妈来了,就骑车带我朝着老人离开的方向去追,肯定是没追到,这条路和我家方向略有不同,需要绕回去,经过路边的时候碰到了他,他在家门口的钢架旁边玩,和我挥手打招呼,我也和他打招呼,我记得当时挺快乐的,我妈看得出来我们俩是好朋友,我还记得他和我打招呼的时候碰到了头,他使劲笑着揉揉。
就这一个镜头,我甚至不记得我们的其他任何事,等第二天来学校上学的时候,就听说他转学走了,这个镜头也就成了我记忆里唯一一个镜头了。
如果说还有证明我们是好朋友的,就是我们也是幼儿园同学,因为我家里的相册有一张合影,他穿着格子衬衫,眼睛很大,头发长长的,四个人的合影,我们俩站在一起。
一次很偶然的镜头,竟然记了这么久呀。
还有一个好朋友,他叫徐江超,是我们结拜三兄弟里的老三,小时候他头圆圆的,就很像刘关张里的张飞,我在儿童版三国里知道豹头环眼这个词,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他像张飞。
他总是穿一件浅蓝色毛衣,有股牛粪的味道,也是一二年级的故事。
那时候中午爸妈没时间接我,我就在学校附近的小区一个幼儿园老师家里午托,吃了饭睡一觉,下午去上课。
有一天,他邀请我去他家里玩,因为周末两家离得太远,所以我们约了中午去他家,放学后我飞奔回老师家,饭还没做好,我记得等待是很着急的,我的急切还引来了老师问我是不是很饿,我说是,急急忙忙吃了饭,我撒谎说作业没写完,要回教室补作业,就跑下了楼。
我记得他爸爸开一个三轮车,载着他姐姐,还有几个小朋友,可能是他附近邻居家的小孩子,学校门口已经没什么人了,现在想来还是很感动的,当时大概更多的是很不好意思,那么多人在等我。
到了他家里,记得他家里有好多奶牛和制作奶制品的工具,他吃过饭带我看他的光盘,《冒险王》,印象电影里有个穿白色西装的人,打来打去。
再后来,我有写过一篇作文,大概是因为他学习太差,经常被叫家长,我记得那时候他在第一排,老师让我在班上读,意思大概是我们是好朋友,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啥的吧。
我记得他趴在桌子上哭了。
但是我俩依然都不是好学生。
大概五年级吧,他转学走了,还是不上了,我印象不深了,他借给我的柯南光盘还没有来得及还给他。
到目前为止,我都特别喜欢勇敢的小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也被重视的友谊让人感动。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很喜欢《伴我同行》,我也有扮演过勇敢者的角色,保护过别人,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回忆。
其实这样的童年故事,更多时候是被故事里那个更敏感的小孩子记下来的。
上次回老家,本来可以见两个十几年没见的朋友,但是我时间有点紧,当然这是借口,心里想的是,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就留在心里也是好的,见面也许会让美感彻底消失,当然也有可能让故事继续,下次吧,再回去希望可以见见他们。
一直不吃甜食的我,刚刚喝了一口可乐,吃了一块糖。
好像很久以前和自己达成的和解一样,再次认同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心存美好的人。
只是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心理的善良会走出来,也不知道。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用价格对比,可以用效率评价。
那么爱马仕和离别时送过来的橘子(大叔偷偷拿回去了两个),哪个更贵呢?
就像《解忧杂货店》,不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可是这不能替代在飞往新加坡的夜航里,度过的安静夜晚。
村上春树一直在陪跑,可是《难吃的鳄梨》让我从悲观到对生活有一些向往,就像游戏一样。
不怕,才是面对命运最好的状态。
“长崎的海好美啊!
”感情充沛的老师,茁壮成长的弟弟,替你挨揍的朋友,挺身而出的女神男友,能与孩子共情的父母,把孩子的心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离别时的鲭鱼罐头,跑到站台都不喘的奇怪大爷和蛋糕上面被及时贴上的半价标签。
当然没有什么能和爱相比,但是带着尊重的关心更加难能可贵。
乌托邦里的少年,你把长崎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
也给了我勇气和那些自私自利却很重要的人告别。
“长崎的海真美啊!
”#想念#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好好告别的勇气#命中注定 #遗憾是常有的吧#宿命感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遇见 #感受#鲭鱼罐头 #日本电影#电影 #夏日#长崎
鲭鱼寿司之味。
两位小演员都是不同风格的可爱,而起通过小动作和小表情塑造的人物很真实,再次感叹日本人的日常叙事之巧妙和美好,足够的真实让两人的骑车公路之旅变得有趣,也让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情感能打动人,更让故事的发展变得可信和让人共情。
但故事中有两个地方处理得很突兀,一是竹本母亲的事故,虽然影片中一直在铺垫她的死亡,但如此困难的一家还让她死去,真让人难以接受,而且只是为了使两个小朋友突然分离,进而加强情感冲突,这样是一种拙劣的编写方式,一种虚伪的真实,另一处是,结尾两人的再次相遇,在这一个短暂的镜头中,旁白说两个是永远的好友,这很突兀,既没有铺垫,也没有解释。
影片除了两个小孩间珍贵的友情之外,拍得最好的是长崎优美的风景,山和海、火车和自行车、海豚和鲭鱼,这各种形象的组合形成一幅美好的图卷,在其中展开的是一段足以铭记一生的绚烂如烟火的友情。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虽然日本很喜欢拍夏日,但在这里的夏日,蝉鸣的是标题而没有蝉的出现,没有祭典也没有烟花,反而是翻越连绵的山和涉过宽阔的海,这与传统的日本夏日美学有所不同,似乎是在尝试构建一种新的夏日体感。
竹本妈妈遇到车祸,这个情节让我气愤了很久,我尝试判断它的真实性(因为剧作不太建议在故事的后半程用意外来制造或者解决矛盾,但生活的乱序中是可以的),进而意识到这个情节是为了引起久田和竹本的分离且和好,属于至关重要的推动性情节,但是表现的方式是,竹本因为久田的疏远,垂头丧气的回家,令妈妈担了心。下班的妈妈开心的得到店里的半价给女儿们买了小蛋糕,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闪过了这个儿子的状态的念头,这个念头引发了车祸(全景也拍得很明显有车祸前必先有全景),从所谓生活真实角度来说,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前的最后一丝念头,其他人不太可能知道这样的情绪,因此我觉得作者是为了功能性写下了这个情节,令人气愤。尾野真千子演得很好,尤其啤酒券那场戏,两个人说不完的再见也很感动,情节还是要真实才动人啊。
只喜欢夏天,好哭但好蠢。视点不明确,故事线混乱,镜头叙事的无意义,像是一部工业化流水线商业片
绝对是被小众片名耽误的超绝5星电影。拥有夏天、暑假、海边、探险、童趣、友情这些元素的电影很多,但这部是最好看的!吊打什么菊次郎夏天、什么鳄鱼波鞋、什么怪物一众高分儿童电影。小演员又可爱演技又好,有鲜明的性格特色,家庭背景也铺垫的好,画面每一帧都超级美。真的跟着他们一起开心一起落泪(没想到竟然有撕心裂肺暴哭环节,拍的真好啊),一个半小时过了一个我从不曾拥有的最难忘的暑假!
拍过一万次也不妨碍这种情节再被拍第一万零一次,这次是中游水平。但实在搞不懂添加成人版头尾有什么必要,给大家看看小男孩长大能有多丑是吗
3.5分在我看来就是日本的《伴我同行》,但本片充斥了太多成年人的怀旧情绪,以至于我感受不到太多童真。啥时候能在大荧幕上看到中国的乡镇少年成长故事呢?
勇敢向前吧。旅行的意义并不是终点,而在于陪伴的人和自己的心境。青春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列车,我们有太多想要告别和珍惜的人。他们正如罐头的味道一样,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夏天转瞬即逝,友谊的保质期还很长。
鲭鱼罐头寿司之味。在2023年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有些令人措手不及,无论是电影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还是BGM中久违的排箫,甚至是稍微带到、轻描淡写的日韩关系、在日韩国人状况,都有着上个世纪末电影味道的纯正,让人暂时从高竖壁垒、泾渭分明的当下抽离,回到那个带着忐忑与激动去看世界、去温柔地对待彼此不同的时刻。这是部能让人想起童年好友的电影,结尾小男主与父母的两次拥抱拉回了小竹母亲反转原本的僵硬,鲭鱼罐头寿司的味道是穷人的尊严,这个全片的题眼直到开片一小时才出现,足见编导金泽友树的自信,台词的功底在普通日剧的真实感之上,尚且不如最好一档的日影。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是叙事风格煽情的恰到好处,仿佛降旗康男的电影再现:在琐碎而幸福的日常里,寻找现实生活的各种滋味;在夕阳西下的海边与山顶,留下名为记忆的美好。
终于岛国的强行煽情,扇死母亲,是不太突兀了。两孩子之间的矛盾更是可笑。
美好珍贵的记忆和离别总发生在夏天,漫长又闪亮的夏日,一场看海豚的冒险,一段真挚的友谊,不要“再见”而是“下次见”。
葳蕤盛夏+伴我同行,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呐。跋山涉海、垂钓嬉闹、偷甘橘饮汽水、漂亮姐姐请吃海鲜、正义青年拔刀相助,最后终于如愿骑上梦中的海豚,在夕阳的余晖下乘着货车回到家中。孩童视角展开的旅途总显得格外珍贵,正因时光流逝快到友谊之花尚未结果就倏然凋敝,过早被命运鞭笞走向不同人生道路,于车站仓促惜别道出自己的声声真情。多年后咀嚼回忆的余味,最想念的仍是那天你为我亲手捏好的鲭鱼寿司;暑假那么长似乎永远不会结束,回头你正坐在我自行车的后座,海风袭来热气蒸腾,我们向着陡峭的山路攀爬俯冲,跃动一夏。
节奏太平了,真的看得快睡着。
童年啊
小声说是同题材平庸之作了吧…剧情就硬拗…小朋友表演感觉也没什么灵性,当然生活里就是这样由内而外普娃占绝大多数…父亲客串得还不错…
装作天真就并不天真
乱,一些平淡的夏日童年往事塞在一起,但只有片段却没有神韵。
无所谓了,童年不过如此而已。
不是,这啥啊?这般寡淡无味的片子,这评分……文青是不是没有认真在生活?
追寻海豚的夏日与少年。夏季结束,也和少年迎来了告别。“下次见!下次见!下次见!”所幸长大成人之后,这份友谊依旧还在。
早就想说了 日本电影总是喜欢强调地点 无论是长崎北海道爱知县还是镰仓每一个地方都美得独到电影景色拍得很美 各个人物都让人觉得很有趣 橘子大叔 背心阿爸 知性大姐姐 竹本的小妹妹 爱夸人老师长崎关于山与爱与河流与树木的开阔静谧美好喜欢海呀 要是我生活在海边多好呀没有想到电影原来是我最爱的童趣题材我想到了小学那位大姐姐 给我带上鲜艳红领巾且灿烂对我笑的大姐姐我想到那时候顶着烈日找那几位朋友 朋友也在找我 转转的围着小镇好几圈 就是刚刚好错过 每每想起都是冒着汗往窗里望的景酷爱骑自行车 跟着伙伴旅游探险当然是最有趣的事情 凌晨徒步 烈日看湖 深夜钓鱼 乃是我的常态
好在今年夏天还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