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忽至
...Y de Pronto el Amanecer,And suddenly the dawn
导演:西尔维奥·盖约齐
主演:胡利奥·晶,塞尔吉奥·埃尔南德斯,马格达莱娜·穆勒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年迈的作家潘乔·维罗索回到家乡追忆往昔、寻找写作灵感,在儿时好友重聚和回忆的双线叙事中,一群人的命运、一个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影片采用第一人称,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叙事手法,用如诗如画的影像和语言展现了智利的乡村,以及一代人是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冲击中成长的。详细 >
今昔人生的面对面纠缠。几度失去对镜头和节奏的控制,杂烩感在前半段尤其严重,后半段要好一些。
太抽象了………全程想看懂但是看不懂😢 觉得这种善恶喜厌还有人物都鲜明的题材更适合编成舞台剧🤷🏻♀️
回家乡回故人生
197分的电影,镜头很美很美,如诗如画,但我始终无法共情,可能还没有那么深的乡愁吧。唯一感动的地方是父亲握住太阳的瞬间,最喜欢的是尤利西斯的故事——如果注定会死亡,那么不要捂起耳朵,要大声唱歌,与其被死亡的恐惧支配余生,不如与死亡共舞。2019.6.14电影资料馆。
“你在干嘛”“我把自己拍干净来拥抱你”长满杂草的庭院斑驳似回忆,丛林里的追逐游戏和去往世界尽头的航海传说随着人们好奇的打量飘散在风里,孩童视角的梦幻滤镜与调色探寻着快被遗忘的过去,这是南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诗意。
南美文化特有的魔幻味道
老年的潘秋在林中的独处,太美了。床戏的旁白,应该会和每一颗诗意的心脏发生共鸣吧。
长篇小说式回忆录。有提到智利的白色恐怖时代时代,应该好好查一下。乡村风景很美。
小说气质的片,能激发一些记忆
18北影节第二部。
有点长但不沉闷,回忆与现实双线叙事,将主人公潘秋普通又梦幻的一生缓缓铺展开。优美的镜头,诗一般的语言,低沉的独白更像是梦中呓语。如果说年迈的作家故土重游是为了获取灵感,不妨说他已经坦然接受灵感的到来,接受过去的缺失、懦弱、恐惧与遗憾。与故友的对话,特别是与卢西安诺那一段,令人久久回味,似乎什么都没说,但一切皆在炯炯目光里。长夜漫漫,人生将尽,黎明忽至。
在人生的夜幕降临时,放过往事比记住真相重要。剧作美术摄影剪辑调度娴熟中带着南美西语电影特有的奇幻奔放,非常优美。但仍然深感其老态。人生如不是老杜的《诗无尽头》也许等于不堪回首,经过了无数个离别死亡、黄昏黎明,增长的竟然只有情谊而不是智慧。历史与诗意渗透其中,智利电影风骨在。三星半
看过,没看完
仍然关于解脱。大跨度时间下的爱情史诗,在南美背景下总有种马尔克斯即视感。
天黑之前 我们都是小精灵
这年头还有人这么拍电影,很老派的气质,像是1970年代的老片。这样的电影其实很不讨巧,一方面有着鲜明的作者色彩,一方面故事情节又有着很强的类型片技巧,讲一个老头终于有勇气回到故乡,直面内心的恐惧和遗憾,故事从头到尾使用插叙的方式,对白诗意,细节处理耐人回味,是一次很享受的观影体验。
体裁上的差异不能代表鸿沟难以逾越,诗歌与叙事之间从来也都不存在矛盾,但在此二者被强行拉扯区分对待,原文学上的自传式美好理想恍然间成为不正常的自我偷窥行为,因此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不及同类者;唯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对共同创作的揭露:一方对抗记忆的虚伪妄为,一方则耐心地与未来对话。
追忆似水年华,我看着我自己直到垂垂老矣,双线闪回,和记忆对望,记录记忆本身。故事悠长,诗意和浪漫的气质极具文学感,琴声幽幽中似水流年,观感极度舒适而感动。
本质上所有的自传都是自恋的衍生品,可这样的衍生品是有其意义的,不然活着也没有意义。
7.8分。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