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谦,一位伟大的日本电影演员,从第一次看他的最后武士一直到该片,几乎每一步都让人很难忘。
那种质朴稳重的表演风格,深沉内敛气质,尤其是表演中存在的那种爆发力,他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不断的积累激情,一旦爆发震撼力极大。
在我看来,日本电影的整体实力超过韩国甚多,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棒子国的影视片,有什么是关注普通人真实生活不煽情不矫情却令人印象深刻的?
日本这样的电影有不少这样的现实主义影片。
大家在技术上都玩不过好莱坞,硬件的提高几年就可以了,那么此外就是导演、编剧功力的展示。
很可惜,棒子国这方面除了金基德、李沧东和洪尚秀等少数几人外水平也就比天朝影视圈里的骗子们高出有限的一点点。
《明日记忆》是渡边谦作为制片人并亲自作为主演的现实主义题材。
作为公司团队领袖,某一天突然发现得了失忆症,将会很快遗忘越来越多的事……渡边谦和饰演妻子的樋口可南子都奉献出精彩的表演。
渡边谦从一开始的霸气领袖到后来的落魄孤独茕茕孑立都极为到位,尤其是婚礼演说一段感人至深,让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樋口可南子则完美诠释了一个伟大妻子形象,坚强隐忍,真如真实生活一般毫不见任何做戏成分,但问题是似乎太伟大而有些不真实。
两位主角强悍的演技,令观影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是影片最大成功之处。
另外,影片中佐伯确定患失忆症和辞职的主观镜头相当出彩。
本片里,失忆症并没有发生奇迹治愈,而是在新生命诞生后不久彻底失忆,象征着生命的自然轮回。
这一情节设定也符合现实生活,并没有为煽情或讨好观众而节外生枝。
导演的镜头给人很强的代入感,作为观众,感觉好像在以第三者视角清醒的旁观着男主角、又随着镜头的摇晃觉得看到的其实是男主角视角下错乱的世界,这之间的界限极为模糊,让人徒生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恐惧感。
叙事精炼,通过几件非常小的事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病情的变化,没有过多戏剧性的情节(本以为会看到女儿得知父亲生病后的反应,结果完全没提,直接跳过到后面女儿已完全接受他病情情况下给他买了新的手机)。
故事进程如此之快,快到让人觉得这个病恶化速度难以控制,在时间流逝中尽显无力感。
阿尔兹海默症就像一种在走路吃饭睡觉等等一点一滴过程中极慢速死亡的病症,每一秒钟都有一滴灵魂离开了肉体,当忘记一切时,这个人还算不算是原来那个他呢?
影片在男主角病情的中段结束,没有再往更恶化的情况描述下去,仿佛又回到开始时医生说的那句话“我进(医生)这行的资历还很浅,不过有些事情我能肯定:死亡是人类的宿命,衰老也是人类的宿命,人类一定会生病,人体除了最初的十几年外,接下来只会开始走下坡,不过我们并非什么事都不能做,也许将来会开发出新药,不过我现在知道我能做的,我只想要尽力而为,所以我希望你也能尽力而为,千万不要放弃。
” 所以我们知道,男主角夫妇二人一定在努力过好后面人生中的每一天。
无论健康还是疾病,好好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竭尽全力过好每一天。
若是有一天,你是我的佐伯一般,枝实子便是我。
随着最后一幕,那刻着枝实子的陶艺茶杯寂静的呆在那里,音乐徐起,落下帷幕,一股股异样的暖流夺眶而出,那样的不离不弃,也只有五十岁左右的那一代人才能体味。
我总是对这样的温情片子,悲剧也好,戏剧也罢,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短发,朴素,简单,贤惠,这就是枝实子的真实写照,矛盾的情绪,为自己的丈夫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勇气,我向往,也希望能遇见一个属于我的佐伯,而我愿做他的枝实子。
去年的时候,我读了荻原浩的小说《明日的记忆》,忧伤之感至今难忘。
昨天的时候,我看了渡边谦主演的同名电影,想把故事讲给你听。
他叫佐伯雄行,在一家广告公司打拼25年,以严苛勤奋主管一个小团队。
这个典型的日本大男子,讲求成就,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一套独栋别墅,一辆奥迪轿车,依靠他努力拿下一个个甲方的项目,撑起一个三口之家。
然而,49岁那年,他开始忘记客户的约会时间,叫不清楚同事的名字,经常丢三落四。
直到神经内科医生确定地告诉他一个始料未及的名词:阿兹海默综合症。
无法接受现实的他跑上楼顶,咆哮苍天无情的打击。
阿兹海默综合症,俗称老年痴呆症,1907年由德国精神学家艾洛斯·阿兹海默首次报告病症,由此得名。
这是一种一经确诊,直至死亡不超过10年的无药之症,从健忘、失语、狂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直至并发症离世,带给患者和家人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和折磨,也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病”。
而医学界至今都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神经系统病症的发病原因,更无谈有效的治疗。
不论什么年纪,一经确诊得病,抽到的注定是“最烂的牌”了。
妻子枝实子是典型的日本小女人,结婚那天起便放弃工作,全心照顾女儿和丈夫,即使常常被繁忙的丈夫忽略,也任劳任怨,总以微笑度过生活一个个关卡。
然而这次,上苍给了中年的她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无法工作的丈夫需要她去挣钱养家,无法自理的丈夫需要她准备一日三餐。
女儿的婚礼上,佐伯向所有来宾致感谢词,说道女儿奉子成婚,意外的惊喜让他能有更多美好的点滴回忆。
此时他的泪水,和内心的痛苦,只有妻子理解。
他的回忆,以能够计算的速度,迅速的消失,病魔以撕裂一切美好的方式折磨这个家。
今天能想起的一切,明天就可能消失。
记不得同事,记不得地址,记不得家人,最终连自己也记不得。
佐伯无法接受日益颓残的自己,常常无端狂躁甚至暴力相加。
然而,作为伴侣,枝实子从未放弃,从不哭泣,她发誓,永远陪伴左右,照顾终生。
最后,佐伯独自来到专收此类患者的疗养院,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也许,此刻的他已无所谓自己的生命,他不想再拖累深爱的妻子。
在遥远的小树林度过一夜后,他看到了妻子爬山涉水站在面前。
然而,他不记得她了。。。
我和枝实子一样,再也无法压抑,最坏的一刻还是那么快来临。。。
12年前,渡边谦看到了这本小说,当即决定筹拍成电影。
担纲主演的他,配上大岛满安静轻柔的配乐,电影获得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
其实,我知道,渡边谦演的是他自己。
正值事业顶峰的他突然被确诊为血癌,不得不放弃全部事业,经历密集而痛苦的治疗。
他和家人决心抗病,不曾放弃,就像佐伯和家人,即使是条绝路,也要把下滑的速度降到最低。
渡边后来痊愈了,再度复出,甚至进军好莱坞。
正如电影温暖而柔和的色调,最后的绿色森林和红色夕阳那样,希望在心间。
记忆,能够言说的记忆应该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之一。
这样的记忆胜过照片和录影,给我们随时随地的美好和幸福。
闭上眼,能想起的人和事,好的坏的,都是珍贵的片段。
如果有一天,我记不得你,请记住所有过往的美好,静静地生活吧。
2.7:《明日的记忆》★★★ 导演:堤辛彦。
主演:渡边谦、樋口可南子。
《明日的记忆》的剧情在东方影视,尤其是日韩影视中可谓是屡见不鲜,男女主人公,一方得了疾病,另一方执着守护,凄苦一番,最后勇敢的面对人生。
甚至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并无多少特别,像在表现佐伯发病时,无非幻觉,快速摇镜,围主人公旋转移镜等等。
若说新鲜,最大的怕就是主人公佐伯与枝实子都已是年届天命的中年大叔大婶,而这种类型的影片更常见的则是些初尝爱情的少男少女。
但《明日的记忆》还是成功的,这从它获得第80回旬报年度十佳第8名和渡边谦获得最佳男主角就可以知道,看得出还是很多人被它感动了。
《明日的记忆》的成功在于干净清澈的画面和快速简洁的镜头,更在于导演将故事从王子公主的童话里剥离出来,放入更真实的生活中,以及对于主人公生活细致的考究,而这在有情饮水饱的悲情剧里是难得的,并且导演还通过佐伯生病后角色与妻子的互换,来表现那些多年来默默等候在家里的人被忽视了的感情,提醒那些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工作和家庭那个更为重要。
影片最后,佐伯已不再为失忆而悲伤,因为已然失忆,被某种冥冥中的东西牵引到旧时与妻子相识的小瓷窑,欣然面对那些陌生的熟悉,甚至连妻子都已不记得了,但仍然记得去烧制一个茶杯。
最后,镜头转过,一个茶杯的特写,底部写着三个字,没有字幕,大概便是“枝实子”了。
当然渡边谦的表演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渡边谦是当今日本在好莱坞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此之前就参演过爱德华兹维格的《最后的武士》,并籍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而去年也参加了好莱坞有章子怡参加演出的《艺妓回忆录》。
有着良好的外型固然是其成功的原因,但获得这样的成绩更重要是渡边谦过硬的表演功力。
而事实上早在拍摄《天与地》(角川春树导演)的时候,渡边谦就曾得过急性骨髓白血病,后来顽强的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陆续出演了许多大制作电影。
能够出演有类似经历的角色,渡边谦心中自然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明日的记忆》里渡边谦循序渐进的表现人物生病前后的心理变化,从患得患失到悲伤情绪的爆发再到迷茫无助,最后坦然面对,渡边谦都能够准确的把握,像在起初觉得身体不适时的患得患失;在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时的悲伤与失落;在觉得连累妻子而要求离婚时,渡边谦颤抖身体悲伤的痛哭;在发现陶吧的老板因他有老年痴呆健忘而骗他时的黯然离去;在主动去探访疗养院时的故作坦然,渡边谦都演绎的真假难分,十分到位。
佐伯与枝实子的婚姻并无多少激情。
最初的浪漫始于两人共同学艺的陶艺作坊,佐伯对色老头(指导老师)表现出的对枝实子的殷勤耿耿于怀,随后走到枝实子旁边,淡淡的说了一句:“叫梨惠好吗?
我们以后的孩子。
”枝实子抬头,佐伯看着她的眼睛,接着说道:“结婚吧?
我们”婚后的生活乏善可陈,枝实子做上了家庭主妇,佐伯则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和应酬,忽略了身边最亲的人。
直到佐伯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健忘,总感觉身心疲惫,甚至会忽然忘记了公司同事的长相。
在枝实子的陪同下,佐伯去医院检查,却得到自己患上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消息。
在记忆不断失落的可怕折磨中,枝实子始终温柔的支持着丈夫。
再辛苦也用微笑去面对,实在受不了也只是偷跑到外面去哭一会。
白天出去工作的她会在离家前在显眼的地方贴上各种各样提示的纸条,十点去散步,十二点吃饭,米饭加热几分钟。。。
佐伯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痛苦不堪,甚至失手打了枝实子。
离家出走的佐伯仿佛又看到了枝实子年轻的身影,在他身边温柔地说:“我叫枝实子。
是爷爷给取得名,因为我出生在栗子结果实的季节。
”然而,当枝实子在两人初相识的陶艺作坊找到佐伯时,对面的男人已记不起她了,礼貌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枝实子答道:“我叫枝实子。
是爷爷给取得名,因为我出生在栗子结果实的季节。
”然后跟在男人的后面默默前行。
渡边谦的表演入木三分,可能与他本人曾经因急性骨髄性白血病的折磨数度息影的经历有关,初知病情时的绝望与愤怒,之后的无奈与迷惘,再到后来的平静接受,无不令人动容。
据说导演堤幸彦一般会提早半小时在八点半左右来到摄影棚,而他总是发现渡边已经在那里了,拿了剧本来和他讨论。
于是,堤改为八点到达,可渡边到得还要早。
俩人就这样不断提早再提早…… 而樋口可南子饰演的枝实子面对丈夫病情时的不离不弃更让我落泪。
即使这个男人在女儿中考落榜的晚上在夜总会留连整晚,即使女儿骑摩托车出车祸时他也不在身边,只有母女两人面对,即使她走在他身后而他已经忘记她,但他终归是自己的丈夫,他们是一家人。
既是一家人,就要不离不弃。
影片让我记忆最深的两个个镜头,一个是佐伯和枝实子在医院的楼梯间相互依偎痛哭失声,一个是在女儿的婚礼上,佐伯忘记了发言稿,枝实子在一边鼓励他,在他致辞的时候,两人的双手始终紧握。。。。。。
看过这部电影,我想我对婚姻,对家庭的理解有所改观,那是人类间最深沉的一种联系,一种可以维系终生,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感。
影片推荐: http://www.duobaojiangsi.com/f/news/detail?id=ba341c0152734e6e9f35ec84478dabd7 片名:《明日的记忆》(根据荻原浩同名小说拍摄)导演: 堤辛彦发行公司:东映 首映时间:2006年5月13日(日本) 此片获奖情况: 影片获第80回旬报年度十佳第8名,渡边谦荣获日本奥斯卡男主角、日本蓝丝带男主角等五项电影最佳男主角奖。
小说《明日的记忆》得到第十八届山本周五郎赏,及第二届书店大赏的第二名。
剧情简介: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佐伯雅行,今年49岁,生活充满了平稳的幸福,事业也如日中天。
原本几个月后,他将主持独生女的结婚典礼,完成人生中最大的心愿,可是,事不如人愿,老年痴呆症却已经悄悄地提前到来。
他无奈地退出了职场,不得不守在家里依靠妻子生活。
渡边谦以精湛的演技,细腻地刻画了一个患病男人的心理变化,从隐瞒、抗拒到接受,然后是孤独,恐惧,离家出走。
剧情设计在两年半之内,完成了一个人精神层面的衰老过程,观众也随着主人翁体验逐渐失去一切的无奈与悲凉。
他的妻子(樋口可南子饰)不离不弃地伴随他,是这悲凉底色中的一抹温馨。
影评: 明日的记忆,是什么呢?
就是今天的生活。
当一个事物即将失去时,才会显出它的珍贵,记忆也是如此。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简直会觉得记忆就是生命意义的全部,记忆是如此地重要。
怎样给明天缔造一个美好的记忆,就是今天活着的意义。
对于一个即将失去记忆的人而言,他会时刻以明日的眼光来审视今天的业行,得知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佐伯雅行,认真地想要给明天留下点美好的回忆。
影片中,医生、老师,扮演着哲人的角色,阐述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做自己能做的事”是医生的答案——做些能帮到别人的事。
那么佐伯呢?
佐伯能做些什么呢?
很遗憾,佐伯一直处在挽救记忆的惶恐挣扎中,以至于无法像医生那样去思考他到底想做什么事。
他想做的唯一的事情是对抗现实,当然他注定会失败。
人不可能不走向衰老,人不可能留住曾经拥有的一切。
就如影片中的那个医生说的:“死是人的宿命,老也是人的宿命,还有生病。
人生除了最初的十几年,就是在毁灭之中。
”佐伯的挣扎体现了一个凡夫俗子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在渡边谦细腻的演绎下,观众也被置换到了老年痴呆症的角色当中,不由自主地跟着主人公体验失去一切的心理变化。
当隐瞒、对抗等手段统统失效后,也就无奈地接受了。
接受这个必然要失去一切的现实。
对于一个不信轮回的现代人来说,这会让生命变得毫无希望,佐伯一度想要自杀。
无论曾经多么成功,无论高尚还是卑劣,都将迎来同样的结局——生命终将归零。
那么,何不及时享乐呢?
于是,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就是佐伯几乎就要失去所有记忆的时候,酒、事物(影片中指的是制作陶器之类的事业),和女人,就作为老师的答案出场了。
我们能抓住的也就是当下的感受。
很明显,人有不同的感受,或者孤独,或者幸福。
但当人生归零的时候,这些感受也都归零了。
所以,就连享乐的意义也随之归于零。
影片所展示的,便是这样一个归零的过程,影片成功地以这种虚无主义的悲怆打动了观众,获了奖。
但这不是我向大家推荐本片的目的所在。
我不打算让更多人限入这种虚无主义的悲怆,也不打算呼吁大家关注大脑健康,然后建议定期体检。
那些措施毫无意义。
我不认为,我们渺小的生命可以跟生老病死的宿命对抗。
其实,接受“必然要失去”的宿命也不见得是坏事。
既然注定是要失去的,又何必在意抢劫我们的那些人呢?
当我们关注到未来那个必然失去的果,也就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了。
佐伯非常真诚地为那个顶替他的年轻人祝福,虽然那个人很卑鄙地揭发他的病情,致使他失去了职位。
让本来就会失去的事业去成就另一个人的梦想吧——当我们承认并且能面对失去的必然性,自然就对生命有了豁达的态度,只要能换取更有意义的价值,何不为后来者祝福?
在佛的本生故事里,总是会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无始劫以来,我被敌人砍下的头颅如果可以累加,已经如须弥山那么高了,但从未为法而牺牲过……让本来就要逝去的生命,去成办一些有终极意义的事情,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佛陀的前世,之所以能为法献身,也是因为接受了生命必然要失去的这个现实。
就是这么简单。
失去记忆,失去健康,失去生命……这不幸的时刻必然到来,且随时有可能到来,也许我们会比佐伯更加惊慌失措。
说实话,作为一个脑力劳动者,当看到影片中的医生给佐伯做测试的时候,我很紧张,按照医生的标准,我距离阿茨海默症也不远了。
那么,你呢?
你距离阿茨海默症比我更远吗?
你能肯定这事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吗?
你能肯定这事只有在老年的时候到来吗?
这是一部企图激发观众思考的影片——在这个时刻到来之前,你打算干点什么?
影片告诉我们,在年轻时连想都不用想就会去拼命争取的东西,在衰老和死亡面前,不堪一击。
明日的记忆——今日的一切,无非过眼云烟,终究烟消云散。
事业巅峰的辉煌记忆有意思吗?
佐伯是个成功者,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终究要以弱者的姿态退场,因为人必然老去。
以一个长期劳顿而终至衰垮败北的人看来,那曾经的辉煌更抹上了悲凉的色彩。
而最终,就连这悲凉的记忆,也在飞快地失去。
“有个女儿不是很好吗?
”他的同事提醒道。
是的,失去了事业支撑的男人,转而依赖亲情,需要家人。
但是,亲情的记忆也会失去。
很快,佐伯就不再能认出他的外孙女。
爱情会更加刻骨铭心,佐伯最后能回想起来的就是初恋时刻。
与妻子初识的每一句对白,他还都清晰地记得。
他无比珍惜这个回忆,把妻子的名字‘枝实子’刻画在他亲手制作的陶泥杯子上,他要把这份记忆烧成坚固的陶器。
但是,结局是一样的。
他以无比珍爱的心情把杯子抱入怀中,仿佛要把它送进心里去——这个时刻,我想,可能没有几个观众能hold住他们的眼泪。
或许吧,他留住了那个记忆,但也仅限于记忆,他已经不认得迎面找来的枝实子了。
刻骨铭心的初恋情人,恩爱一生的妻子,不离不弃的家人,他已经不认识了。
“我叫佐伯雅行,你呢?
” “我叫枝实子” “哦,是枝实子啊,多么美的名字!
” 这段对白,跟他们初识的对白一模一样,然而,接下来的人生却完全不同了。
影片在强烈的对比手法中结束,曾经是充满希望的对白,而如今却变成了毫无希望的对白,在人生的宿命与无奈中,不离不弃的相伴是唯一的慰藉,但这温情却无法改变过眼云烟的悲怆本质。
在失去一切之前,我们能做点什么吗?
对有信仰的人而言,并非人死灯灭,人是有来生的,今生的一些努力可以使我们获得更美好的来生,而不断增上的来生,最终可以让我们摆脱生老病死的这种宿命。
所以,人生是充满希望的。
有了来生,人生便有了希望,便有了超越宿命的可能。
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不适合没有信仰的人群观看,他们很容易坠入虚无主义的悲凉而无法自拔,由此而纵情声色糟蹋剩余的人生,这是有可能导致的结果。
但对于佛教徒而言,则会激发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们今日所热衷的一切,不过是明日的记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道理虽然佛早就告诉过我们,但终究难以落实到我们的心上。
影片则通过老年痴呆症的特殊性,让观众与主人翁一起体验精神层面的衰老过程,随着记忆的逐渐失去,人生的浮华也在逐渐褪去,我们在体验不得不失去一切的无奈时,也会想要在这浮云之外,找到更为坚实的立足点。
所以,这部影片或许能让我们迎来更加积极的人生。
存在那个坚实的立足点吗?
是的。
我的记忆也在衰退,肢体也在老去,影片至少已经让我感到紧张,在佐伯身上发生的那个可怕的将来,也许不久以后就会在我身上发生。
我不得不思考当下所做的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多大的意义,是不是就可以停止了?
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我有没有可能利用我最后的一点智慧,在暗无边际的生死大海中,踏上一块坚实的跳板?
人生无常易逝,应速取坚实。
适合人群: 有信仰的人群,尤其是其中三十岁五十岁的工作狂,即将过劳死的各界精英;虽然不是工作狂,生活悠闲,却一直无法进入修行状态的佛教徒;也适合虽然没有信仰,但愿意对人生做些思考的人群。
对治: 已经学佛的朋友,可以跟随主人翁体验一次衰老的过程,从而放弃对现世的各种执著。
迟早是要放弃的,现在也就不必抓得那么牢了。
于是我们可以放松一点,专心致志于来生的利益。
其中有一部分特别执著于事业的朋友,在看过这部影片后,或许会思考,事业对自己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我们旺盛的精力终会成为记忆,那么,用来做点什么才会有终极的意义?
愿意思考人生的朋友,假如能透过影片而观察到短暂人生的悲凉本质,从而追寻更为坚实的人生意义,走入佛法的怀抱,那便是极好的。
推荐人:居士 宗瑶
故事从2010年秋开始,中年男子端坐在家中,妻子拿出贴满照片的木板,上面贴满了家人、同事的照片,每张照片都写着名字。
妻子轻声说“又有芽吹的新照片了。
”男子呆坐在椅中,面无表情。
2004年,佐伯还是意气风发的中年男子,领导器重、合作伙伴看重、女儿新婚、妻子温婉贤惠,无意中却发现自己记忆力越来越退化:开车错过路口;遗忘工作会晤;甚至在餐厅里找不到一起就餐的同事。
当他踉跄着从诊室冲出来的那一刹那,没人相信不足五十岁的他患上的竟然是老年痴呆。
或许陪着他的枝实子是更痛苦吧。
看着爱的人开始慢慢地遗忘,遗忘自己,遗忘一切。
枝实子说“我在,我一直在旁边。
即使你已经忘了我。
”突然想起婚礼上,司仪每每问到新娘的那句话“无论贫穷、富贵、生老病你都不会放弃他吗?
”为什么总是要女人去承担这一切?
佐伯策划的广告得到了合作伙伴的重视,在涉谷街头大街小巷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宣传。
他却执意退出、退出自己的团队,甘心到公司的资料管理科,每天整理档案打发日子。
26年来,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执着于自己的工作,突然发觉二十多年来一直冷落了的妻子和女儿是如此重要。
女儿梨惠新婚,佐伯丢了重要的发言稿。
他还是如此感谢,感谢孙女芽吹的即将诞生、感谢更多留给他的回忆。
原来知足是很重要的,老天爷会拿走你很多东西,这样,你就会更加珍惜余下的任何东西。
我们总以为喝了孟婆汤就可以忘记一切,忘记,会幸福吗?
忘了曾经爱过的人,做过的事,甚至付过的账单?
佐伯在开始遗忘的日子里,每天都去陶器作坊。
做一个杯子,写上枝实子的名字,画上果实,他说“我坚决不能忘”。
他想去他们曾经认识的地方,找回相爱时的回忆。
躺在野地里一觉醒来,佐伯的记忆已经回退到了相识之前。
枝实子找到佐伯的时候,佐伯小心翼翼揣着烧制好写好枝实子名字的杯子像陌生人一般,和枝实子对话“我叫佐伯雅行,你呢?
”完美的绿地、树林、吊桥,却又是一段回忆的结束,音乐悠悠地回响,我想我会因为一个叫做渡边谦的日本男人而崇敬、尊重我的父亲。
一直很难受,看到那些不能相知到永远的幸福。
可是更多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近在咫尺的幸福。
所以,请你一定要珍惜。
在渡边谦最后一次离开公司时,所有人包括那位告密的后辈都来和他说再见,依次拥抱告别,当水川哽咽着把写有姓名的照片递给他,让他不要忘了我们,想不起来时就看看照片。。。
一位为了公司奋斗大半辈子的渡边以这种方式离开公司,水川的自然表演一直很打动人心❤️这段每次看都让人心里一紧,泪水不自觉流下来,好演员成就好电影,真的是这样,用心的一部电影
细腻,让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这份真实,看似平淡却能深深的打动每一个人。或许有那么一天,生命并未停止但脑中的记忆却不再累积添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变成陌生的风景。或许不会怕死,但会不会害怕活下去呢?★★★★
这种题材很容易打动人,也很容易流于俗套。还好有度边谦的表演可以看。
看的有点郁闷。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让我看这种片子,不是又完全看到了自己吗?当我幼稚地发泄着自己的自卑的时候,肯定让你受了不少的苦吧。我想象了那么多年照顾人,最后却发现自己才是需要照顾的那一个。渐渐忘记一切,沉湎到最美好的过去里,就是将死的时候了吧。我还有未来吗?我何时会最终死去呢?我会忘记你吗?
鬼子的煽情电影不是癌症就是痴呆。
感动到死
默泪,渡边大叔的神演技啊。
@东海 社工系学识股放的学期第二部电影 起码比上次的好
海报美得有点像科幻片了。与同事们道别、嫁女儿、跟妻子“吵架”这几段泪目。(看完这片子点进“依然爱丽丝”的页面,怎么上面全是摩尔阿姨和小K的照片?)
这导演估计是拍电视剧的。
不知不觉已进入生命毁灭期..
666666
悲情好难受的
无法遏制的消亡里总是有难以磨灭的印记,一个普通的名字,也许就是爱的咒语。
3.5
一點一點忘掉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真心殘忍。
老年痴呆 柳暗花未明
渡边谦的眼睛具有著征服別人的霸氣,正因為這樣我才喜歡看他演感情戲和落淚。
吾最近的泪腺哪能噶发达,喜欢这个题材还有部分细节.日本的企业战士们增是变态~
夫妻倆初聞噩耗抱頭痛哭是我最中意的橋段...因爲夠軟弱,夠真實......渡邊謙你好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