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2015年两位二十岁的荷兰籍女孩在巴拿马丛林失踪的新闻。
四月初,正值雨季,她们身穿短袖短裤进入了丛林,本来只是观光客而非野外求生专家,也没打算在丛林中过夜(连帐篷都没有),却误入了荒无人烟的小路,迷失在诺大的雨林之中。
在几乎没有任何协助工具的情况下(背包中用得上的只有水瓶,相机和手机),存活了十一天左右(至少有一人)。
我查了一些资料,也看了很多网友分析,感觉这个事件中,还是迷路的可能性最大。
自从两人离开了大陆分水岭,可能从一开始两人就掉下了悬崖并且没机会爬上去(真实情况比电影中还要陡,两个女孩,不同程度下受伤),只能选择另辟蹊径。
最糟糕的是其中一人可能还摔断了腿(后被证实脚部多处骨折)无法走路。
在跨越河时,只有三条简陋的绳子围成的猴子桥(想要返回只能过河),但对几乎无法走路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更别提还要保持平衡,而且绳子随时可能断掉。
但是最后发现她们的踪迹处却也是走出了很远。
根据猜测,其中脚骨折的女孩很可能坚持了六天,第七天起,只剩另外一名女孩带着只剩自己还活着的绝望,守着同伴的尸体,电量越来越少的手机,迷路的不知所措,和各种能想到的糟糕情况。
十一天内两人手机共播出了77次报警电话,却没有一次被接通。
此为背景,正是出于对这个新闻的兴趣,我很难想象到究竟这十一天内两人经历了什么。
于是我在Google Earth上模拟了下两人的路径,还找到了这部电影。
以下是影评:1.环境。
雨林的环境,映入眼帘的绿,高耸几乎遮蔽天日的树木,到处都是昆虫,不时有野兽,复杂的地形,陡峭的悬崖,湍急的河流,雨季多变的天气,电影中呈现的一切都满足了我对雨林的幻想。
2.前奏。
我并不觉得前奏过于缓慢,毕竟逻辑性在电影中是很重要的,有前因才有后果嘛。
比起两个小时的丛林探险,我更希望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大家都报了当地旅行团,在旅途中结识并约好一起去下一段旅程,旅途中来个露水情缘,这一切都很欧美很自然哈哈。
而且前奏也完美的塑造了人物个性。
尤瑟和凯文很明显是爱冒险的那种,马库斯一开始就很勉强,不想进丛林,后来架不住两人的劝说才跟去。
而且他是个老师,体能自然比不上其他三人(分别是捕鲸船,探险爱好者和向导),也为后文掉队做了铺垫,而且作为知识分子,对杀猴子以及吃肉那段难以接受,后面感情化的哭会更合理些。
长发女的出现不仅交代了典型的欧美人特点,还交代了后文嗑药的来源。
3.旅行前期。
前期的旅程在我看来还是很美好的,大家其乐融融,没有谁受伤掉队,在当地一个村子里和小孩子们相处愉快,篝火晚会。
4.分道扬镳。
再次启程后,由于马库斯的脚伤,大家开始产生矛盾。
关于友情的坚固,我想说他们仨应该都是在旅程中认识的,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的所谓朋友,三观一致玩得到一起的才叫朋友,所以当两个爱冒险的人被马库斯扫了兴,损了利益,自然不快,表现得自私了点,也是人性吧。
后面,凯文想继续走,尤瑟也是冒险派(虽然表现得不明显),卡尔建议尽快回程。
后来凯文提出了折中办法:走水路,虽然冒险一点,但可以尽快赶到下一个村落,还能饱览两岸丛林风光。
最后大家搭木筏时,又出现矛盾,导致2 vs 2一起行动。
在这里我是同意另一篇影评的观点的,卡尔应该会水,只是清楚的知道前路艰险,做了这个心理建设后,再遇到湍流时就有些慌乱,旁边还有个自负的凯文。
根据后来他对凯文他们的忠告,一定要避开峡谷,可知他很清楚前路的险恶,也是所以权衡后他决定分开走,不想被三个小白给坑死。
而凯文本就是冒险家,估计有过类似经验,所以看到卡尔的慌乱他也不再信任他的决策了,再加上二人意见相左,所以他决定分开继续前进。
还把想继续冒险的尤瑟也拉了过来,他俩还使了个计,成功让马库斯和卡尔一起,并且还得感谢他们。
5.丛林。
当两组人分开后,凯文和尤瑟很快就因为激流冲散了。
这里也能看到尤瑟的懦弱,他不敢跳河游过去,怕凯文走了筏子会被冲散,也怕凯文游过去后不管他。
后面尤瑟第一次脱下袜子的时候也说其实自己比马库斯更懦弱,但他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他的脚伤其实也很严重,只是在硬撑着。
尤瑟落单后剧情就进入高潮了,他的表现是:脱险后,先往回走,寻找凯文,未果后觉得自己能走到终点,所以一路往前走,到达他的第一个目的地发现没有人,虽然很挫败很绝望,但还能坚持继续前往较远的第二个目的地。
后面发现走不出去,此时绝望已经一股脑的包围了他,而且心理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他已经没有勇气再前进了。
而且又偶然发现有直升机来找他,便横下心一直在河边等救援。
中间发生了很多事:迷路,鬼打墙,受伤,感染寄生虫,体力不支,绝望,产生幻觉,野兽,沼泽,昆虫(火蚁),爬悬崖,错过第一次的直升机。
其实在印第安女那段,他其实已经快撑不住了,精神和体力都临近崩溃,大脑紧急自我修复,幻想出了有别人一直陪着自己,而不是自己一直的孤立无援,为他增加了些许坚持下去的勇气(有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的幻想)。
后来前往河边去等救援,也是这一决定最终救了他。
相比之下,凯文一直在河边等着就明智得多(前文卡尔提到了一定要沿着河走,河是附近村落的命脉,说不定会见到人呢)。
第一次错过直升机后,他虽然已经不抱希望,但理智尚存,还摆了个Y求援,如果还有直升机经过就会看到这个明显的人为标志,不过第二次凯文选择了水路,所以在遍地树枝的丛林里自然没注意到这个标志。
后面有点主角光环的意思,因为男主已经虚弱的叫不出来了,在凯文即将离开之际往回看了一眼,才发现了他。
没有看过原著,但我估计现实中应该不会有这么巧合,可能男主当时在河边等待的位置没有那么偏僻所以一下子就发现了他,电影总会有点艺术性才能吸引观众嘛。
6.关于卡尔和马库斯。
这两位最终极大的可能性是没能走出来。
卡尔虽然是通缉犯,但从前期剧情看,没有什么害人的理由,他们之间相处的也还可以,马库斯也很信任卡尔。
所以可能男主那些经历随便安在两人身上一个,然后运气差点,可能就挂了。
比如夜间遇到美洲虎偷袭,比如不小心掉下悬崖没爬上来,尤其马库斯带着伤。
还有一种可能性也比较大,就是卡尔甩下马库斯自已一个人跑了。
从第一段进丛林的剧情看,卡尔走的很快,马库斯由于脚伤走的很慢,这种情况下卡尔很可能不带他玩了,任由马库斯自生自灭。
而马库斯没有设备,不认识路,带着伤,几乎没有生还希望,卡尔作为通缉犯,即使跑了出来也不会大肆张扬,很可能再去到某个小镇继续招揽这种丛林向导的生意。
7.友情。
正如我之前说的,三个人的友情算不得坚固,只是旅行途中认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罢了。
当有一人表现出了想回程的想法并严重拖累了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这个友情便破裂了,另两人就会在背后抱怨并把这个朋友甩开,因为他们的共有利益收到了冲击。
后面凯文得救了以后,来寻找尤瑟和马库斯,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并不矛盾了,所以友情占了上风,而且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不希望因为自己没去找而导致本可能有希望生还的朋友最终死在了丛林里。
所以他尽力拉朋友们一把。
我觉得一切反而都是最真实的人性体现罢了。
8.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目前豆瓣评分6.9,我觉得有点低,可能大部分人是抱着 荒野求生第二 来看野外生存达人是如何走出雨林困境的吧,能够理解大多数人打低分(我也为某部豆瓣高分悬疑榜单电影点进去看完却是爱情剧而给打过低分...),但在我心里它已经很完美了,值得8分以上哈哈。
我觉得喜欢荒野求生题材的观众可能觉得这部片子很失望,但这部片子最合适的定位应该是普通人(野外生存小白)如何在没有辅助工具下在丛林求生,试着用第一人称代入去看,可能较能体会这种挣扎绝望感觉了。
由于真实经历改编,所以我觉得它较为真实的体现了作为有点冒险精神的游客,在雨林里一旦迷路,会经历哪些事情。
能想到的经历这里面大多都囊括了,丹尼尔演的超级棒,那种从一开始自我安慰,和后面发现走不出来的绝望痛苦演绎的特别到位,蓝眼睛也超漂亮哈哈,圈粉了圈粉了(不是哈利粉哈哈)。
我最喜欢的片段应该是发现鬼打墙那一段吧。
在雨林里迷路发生这种事再正常不过了,但这种经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绝对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试想一下,如果把看电影的我们放到雨林这种环境中,我们能坚持几天呢?
在精神体力双透支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保持清醒等待救援吗?
最后,我觉得雨林这种地方,虽说大家一直觉得它很神秘,但一旦迷失在里面,错综复杂的地形与水道,危机四伏的环境,变化极大的昼夜温差,于普罗大众而言只有很小的机会能够逃出生天或者等到救援。
电影中(也是现实中)尤瑟和凯文足够幸运等到了救援,但另外两人却没能走出来。
而后者几乎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结局。
每年去雨林旅游却下落不明的人不少,影评开头提到的荷兰女孩是一例,还有更多人的MISSING报道也早已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只能说,R.I.P,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除非是贝爷这种野外生存专家(其实也是有团队跟着的),去雨林旅游一定要跟好导游,别瞎走,提前考虑到一切可能性,带好生存物资。
附一个原作者Yossi Ghinsberg在油管对这段经历的自述(需翻墙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x2fv33Ez8 你以为的丛林是这样的,
Jungle(来源网络)其实它是这样的,
Panama Boquete地区俯瞰(来源Google Earth )这样的,
陡峭的悬崖(来源网络)以及这样的,
亚马逊雨林(来源网络)你要走多久才能走到下一个村落?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演过《神奇犄角》和《瑞士军刀男》,本片可以说把这两部片子都串联了一下。
丹尼尔在本片中,额头上也长了个大包,给人又一个犄角呼之欲出的感觉,不过最后挤出来的是毒虫;他又在本片中摸爬滚打,吃尽各种苦头,可以看作是活着的瑞士军刀男了。
当然你可以把这部片子看作是《神奇犄角》的续作,和《瑞士军刀男》的前作,并揣测丹尼尔在打造『社会边缘人』宇宙……这就有点无聊了。
本片根据发生于1981年的真实事件拍摄而成,注意不是改编,就是一五一十的按照事件亲历者的著作100%还原而成。
丹尼尔在里面一如既往的饰演了最苦逼的一个角色,抛开片中原始森林对他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不说,丹尼尔在形体上的变化就很让人敬佩。
从开始一个健康壮实臀部浑圆的小伙子,变成最后腹部完全塌陷,上半身的骨头一根根都数的清的半野人状态,丹尼尔为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众片子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或许有冲击奖杯的目的,也表现出他对表演的追求和热爱。
影片主要有两个看点,一个是丹尼尔的受苦受难和出色表演,另一个就是南美原始森林和亚马逊河流的壮阔风景,当然还有森林里神奇的原始部落和千奇百怪的神秘物种。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主题有点分裂。
总体来看是号召人类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但影片花了巨大的篇幅去展示丹尼尔的苦难,丹尼尔抛开优越的家境来这里体验生活。
这样的故事在很多电影里出现过,比本片声势更大一些的《迷失Z城》干的也是这事儿,而且影片直到快一半的时候才进入原始森林,先前的铺垫过于分散并且与主题关联性不大。
如果影片多增加一些人文的内容,比如当地风俗日常的细节,比如主角一行与当地人的互动,那么影片的主题会更加强有力。
不过,看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它让我更加坚信,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那些我们所相信的,是否会发生。
这取决于你是否坚信,加上黄昏时才起飞的密纳瓦的猫头鹰?
其实一度中间kevin and Yossi 在marcus选择可以徒步穿越丛林时,仍然选择危险的漂流,是有点不可理喻的,因为之前选择漂流的原因不就是marcus不可以再徒步穿越了吗?
可是,电影后段的土著女人的幻觉,绕圈圈的挫败,让红蚁咬自己逼自己keep going,在沼泽中选择了放弃护身符,这一切就超越了旅行的终点与生命的延存。
最后,Yossi面对黑空中璀璨的银河,一支蓝色的蝴蝶不知从何处飞来停留在手上,不再愿意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杀死一支乌龟。
因为开始明白parallel view,即使做了这样的选择,也不代表所希望的事情可以发生。
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没有。
就如,这个人类社会告诉我们的,只要去试才可能成功,否则就没有可能。
可是,没有告诉我们,在那些社会告诉我们的尝试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与所谓的“成功”无关,独一无二。
正如,这三人跟随心中的“神秘冒险”,并且坚定的不放弃,就一定能实现活着的意义。
其实,意义就是一场白日梦。
如果不是kevin那一回首,一切皆成空。
精神就是骨头,那些生命中的例外,那些否定性的力量,那些决定放弃的时刻,或许更为要紧。
敬畏那些在自然中发现真实自我的人们,更敬畏自然的本质。
开始以为导游杀人,后来。。。
波澜不惊的讲故事。
最后电影字幕提起,导游坑人的事,醉了。
感觉拍这个也比挑战大自然好,low的很没有对半路出现那个 印第安女人说两句的?
中途印第安女人让男主自慰了好一场,药吃多了?
最后没药又让 红蚁咬。
说下导游不坐船是因为知道坐船必死,比如我带个残废的杀掉,少赚一笔,哎 暴露腹黑了
再一次在大荧幕上遇见Daniel Radcliffe,几多唏嘘,颇多感概!
时光流转,岁月无情,年年岁岁花一样,岁岁年年人不同。
观众熟悉的那位Harry Potter,已经不再,曾经俊俏的“魔法师”,转眼变成了沧桑“丛林男”,这就是时间的魔力,不为任何人停留,不被任何事阻隔。
感慨归感慨,影评还是要继续(The Show Must Go On),今天点评的对象是《丛林》。
美国电影《Jungle》(丛林)作品类型:冒险主要演员:Daniel Radcliffe(饰演Yossi Ghinsberg)、Thomas Kretschmann(饰演Karl)、Alex Russell(饰演Kevin)、Joel Jackson(饰演Marcus)故事概述:讲述Ghinsberg在南美洲丛林(玻利维亚)经历的一段荒野求生上映时间:2017年10月20日在美国上映
作为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冒险题材影片,本作的质量乏善可陈。
动作戏码平平淡淡,主题思想空空荡荡,白白浪费了Radcliffe的卖力演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Yossi Ghinsberg的脚踪,开启这场丛林之旅。
I,努力、敬业的演员(Daniel Radcliffe)自从告别了《Harry Potter》系列,Radcliffe的演绎生涯开启了新篇章。
为了得到观众、影评人的更多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出演Harry Potter这个角色),近年来,他开始不断尝试新角色。
一路走来,磕磕碰碰,但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Radcliffe凭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渐渐摆脱了角色的限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靠”放屁“驱动的僵尸(Swiss Army Man)↓↓FBI特工Nate(Imperium)↓↓智商堪忧的反派Walter(Now You See Me 2)↓↓啃野草、吃猛禽、与丛林搏斗的实干探险家Yossi Ghinsberg(Jungle)
II,无趣、漫长的剧情如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115分钟的剧长,刨去头尾,差不多也就105分钟左右!
前15分钟,介绍出场队员。
四人组——Karl(向导)、Kevin(摄影师)、Marcus(一般驴友)、Ghinsberg(实践型驴友)。
15分钟起,开始丛林之旅。
说是进入丛林,基本上就是小打小闹,完全没有“求生”的惊悚感与紧张度,说的形象一些,就好比郊野公园一日游!
太轻松、太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求生”的气息渐渐浓郁。
走山道,吃猴子,摘野果,导演终于拿出些像样东西来回馈观众。
不过即便如此,影片的真实度还是太低,与那些”荒野求生“的纪录片(比如Ed Stafford的亚马逊求生之旅)相去甚远。
47分钟时,影片的转折点出现了。
由于Kevin执意走水路回到部落,四人被迫分成了两组分头行动。
Kevin与Ghinsberg走水路,Marcus与Karl走旱路。
56分钟起,由于缺乏足够准备、缺少应有实战经验,走水路的两人出现了险情。
结果,Kevin自救成功,主角Ghinsberg却被湍急的河水带到下游。
至此,剧情正式开启一个人的热带雨林(亚马逊丛林)求生之旅。
掐指一算,导演用了近1小时的铺垫,才引出本作关键看点——丛林求生。
导演对于影片的节奏把控能力实在令人无语。
太无聊、太平庸、太冗长!
III,散乱、不明的主题”求生类“作品的主题不外乎两种。
①如果是团体,一定是弘扬友谊与集体精神;②如果是个人,一定是凸显人性的不屈与坚毅。
回头来看本作,没看懂!
笔者真心没看懂!
说是”团队精神“?
最终几乎各自为战。
说是”人性光辉“?
也不够格,充其量就是Ghinsberg本能求生之路。
严格意义上来讲,影片的主题比较散、比较弱。
感觉导演什么都想聊一聊,可惜聊着聊着就偏了。
恕我直言,或许叙事主题单从”求生信念“这个切入点拓宽、深入,会更有嚼劲。
最后的最后。
个人以贝爷(Bear Grylls)的一段话语作为本篇影评的结束,希望你我共勉。
永远,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继续前行的毅力和决心比任何求生知识或技能都要有效。
只有决心才能帮助你战胜艰难险阻,直到脱险。
导演★☆☆☆☆(Greg Mclean的思路很有问题,一首好牌——题材好、演员好,场景好,结果呢?
打成残局)演员★★★★★(Daniel Radcliffe已经拼尽全力,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化身成为Ed Stafford,太拼了)剧情★☆☆☆☆(节奏慢、叙事乱、完全没有主题可言)视效★★★☆☆(丛林里几个镜头还可以,但是细节把握不行。
举个简单例子,一行人在丛林中走来走去,纵然灰头土脸,但身上衣服却一尘不染?!
)音效★★★★☆(很棒,尤其开场十几分钟出现的、由当地民族乐器演奏的曲子,太有感觉了)推荐度★★★☆☆(推荐给Daniel Radcliffe的忠实影迷,值得为他的努力喝彩;至于那些对”求生“类题材有兴趣的朋友,建议这部就不用看了,因为太弱了)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首先说的不好的地方:在遍体鳞伤的情况下,在热带雨林存活的概率几乎为零。
但是男主居然活下来了!?
这一点太夸张了。
影片前段显示马库斯和凯文是最好的朋友,中段因为马库斯拖后腿,凯文和男主都开始嫌弃他,尤其是凯文,但是凯文获救后坚持要尽一切可能找到男主。
我觉得这反映的是人之常情,即在困境中,首先以自身利益为主;在自身安全且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则愿意主动尽力帮助他人。
男主落单后出现的第一个幻觉是马库斯,或许是因为他骗了马库斯,出于的一种内疚。
同样,凯文获救后坚持寻找男主,也是因为自己坚持选择水路,却将男主至于危险,心中有愧,好在结局找到了男主,自己的内心也获得了救赎,所以最后男主说“you save my life”指的是性命,而凯文的“you save my life”指的是灵魂。
关于卡尔和马库斯的消失,丛林本身就充满危险,再加上雨季,本来生存的可能性就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要去寻找一个未知的“部落”,或者说“宝藏”,很有可能遭遇了不测。
也有另一种可能,卡尔还活着,继续隐姓埋名。
但是马库斯,基本可以断定凶多吉少。
至于卡尔是否杀了马库斯,我觉得不是。
首先,没有动机,卡尔以“寻找原始部落”为诱饵,其实是要找宝藏,并没有杀人动机;另外,如果卡尔真有杀意,他有的是机会杀了这三个人。
所以说,卡尔对丛林十分熟悉,不过就是借此作一个宰客的高价导游,如果有机会的话,再借机寻找宝藏。
最后,关于男主在丛林中遇到危险犯了各种错误,因为男主本来就是个毫无丛林生存知识和经验的人,所以犯错误是应该的,无可厚非。
他能活下来,全靠各种幻觉和不知从哪来的坚持。
真的 丹尼尔为了摆脱哈利波特的影子尝试了很多类型的作品,从早期作品便能看出来。
但是这部作品,从16年之后的作品,能明显看出来演技上的变化,并且他接的最商业的片子也不过是《惊天魔盗团2》,其他都是独立电影或者小成本。
我觉得从16年开始他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但还是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有挑战性的剧本。
我觉得在这部作品里他几乎已经完全没有hp里面的影子了,甚至会让人忘记他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甚至,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他真的非常拼,瘦的几乎能看出来,保留了肌肉的皮包骨,毕竟只是3周冒险。
大臂那个部分真的啥脂肪都没了。
后面看真的很皮包骨了
肱三角肌部分几乎啥都没了,三角肌部分还好。
明显比《绝对统治》瘦很多
眼睛好蓝
看看蛋泥i为了寻求转型之路拍了些啥。
可能有误。
2006左右在《火焰杯》和《凤凰社》的空挡拍了《我的儿子杰克》《十二月男孩》,那个时候真的很青涩,十二月男孩就还是hp,动作是符合电影人物的但是眼神还是不行。
2009.2-2010.6 拍摄《死亡圣器》,上部2010.11上映,下部2011.7上映。
2010.9 拍《黑衣女人》, 2012.9上映。
并不像个父亲哈哈哈,但扮相好看。
2012.3 在拍《杀死汝爱》(13.10上映)。
有新闻说一直在等导演筹到资金,然后立刻答应开拍。
这里面是个敏感细腻的同性恋,但是和男主戴恩相比,真的不够gay属于直男硬拗。
但不算出戏已经在进步了。
同时在拍《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1》2012.8 拍《如果的事》,2013.09(多伦多电影节)。
2012.11在拍《复仇之角》(2013.09(多伦多电影节) )。
情绪崩溃的戏还是有那么一些不自然。
2013.11-2014.2 在拍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5.7圣地亚哥漫展 一美是光头,蛋妞不是。
后面首映宣传期(2015.11)就变成两颗卤蛋哈哈哈哈哈。
这部我觉得就很好了。
2015.1在拍《惊天魔盗团2》,2016.6上映。
2015.6刚拍完《游戏改变者》,2015-09-15首播。
2015.7开机《瑞士军刀男》,2016-01-22(圣丹斯电影节)。
已经渐入佳境了。
2015.9或者10应该在拍《绝对统治》。
20.16.8上映。
2016.2在拍《丛林》,2017.10上映。
2016开机—17年年初《困兽之斗》,2018.2,但未在影院大规模上映。
在采访中说“17年年初和一个瑞典导演合作过”就是这部。
困兽之斗大部分都是他在飞机里的镜头只有他一个人,但整体气氛调动能力不行,可能是导演的锅,但我觉得他应该蛮开心的。
2017 开拍《年轻的美国人》2018.4采访时就谈到了《奇迹缔造者1》2018.年初南非《逃离比勒陀利亚》,2020.3上映2018.5在拍《腰间持枪》,2020.2上映上面两部我真的非常喜欢了,逃离已经一点hp的影子都没了一点都没,已经是个成熟演员。
但是我最爱《腰间持枪》故事太可爱了,虽然我觉得这种剧不考研演技,主要就是他这个角色太贴合了,就像是为他打造的一样。
蛋泥好适合屌丝气质哈哈哈哈。
所以,可能 黑衣女人 杀死汝爱 复仇之角 是为了突破转型的作品,但到了丛林,接拍的原因首先是他喜欢,其次是有挑战吧,不是单纯为了转型了。
以为自己足够成熟应对jungle,觉得别人都很不成熟,面临jungle才知道自己多么可笑。
没人教你成长,只能自己经历才能看到自己的渺小吧。
希望你能沉下心来思考,不必亲身经历死亡而感激生命的赐予,保持humble。
竟然有最低字数限制😃😃😃😃😃😃😃😃😃😃😃😃😃😃😃😃😃😃😃😃😃😃😃😃😃😃😃😃😃😃😄😃😃😃😃😃😃😃
最终卡尔和马库斯 没有回去。
这就令人头皮发麻了!!!
(影片结尾:导游卡尔,是一名通缉犯,之前也带人进过从林,但是他口中的印第安人遗失部落其实并不存在,不知道为何他要带哟西他们进去丛林深处)其中凯文 怒怼卡尔,开始我觉得是太冒失了,怎么这么没素质,结果现在反而觉得他这行为反而救了约西。
最后约西对凯文说那句:谢谢你救了我(我更认为是,他和卡尔闹翻了才有机会活着回去)我觉得可以弄个续集丛林2,讲马库斯与卡尔的恐怖故事。
本片应该是#哈利波特#系列以外,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最能让老衲感动的一次演出,他让老衲看到了一位真正将表演当做神圣事业而用尽心血付出的演员应当是个什么样子。
丹尼尔这个小伙子外形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不佳,个头偏矮,脸型偏方,再加上人们心中对于“魔法小子”的固有印象,种种桎梏都限制了丹尼尔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他一直都有在努力,魔幻、恐怖、犯罪、喜剧、同性……观众能够想象的类型他都有在尝试,哪怕是#瑞士军刀男#中无台词还屁声不断的糟烂形象也不肯放过,而在本片中,3周#丛林#生活确如炼狱般充满痛苦和恐怖,蚂蟥、红火蚁、蟒蛇、沼泽……更多细节在此就不剧透了,总之老衲十分愿意为丹尼尔的敬业精神为本片多打上一颗星。
再来说说影片本身,本片的主题是丛林冒险,然而细细观赏,你会发现它又并非市面上常见的那种惊悚探险片。
本片所构筑的丛林大世界中,没有变态杀人狂、食人怪兽及其他,你能看到的只有自然本身,是在人类诞生并肆意践踏之前的那个原汁原味的大自然,茂密的丛林绵延千里,如果不跟随着亚马逊河流的踪迹,任何人都可能轻易在其中葬身。
导演手法十分老道,喜欢用白日航拍的壮观、宁谧、宛若仙境的自然全景与夜晚漆黑、阴森、暗伏杀机的丛林炼狱进行鲜明的对比,深陷其中的人类丹尼尔,渺小如一颗微尘,激流、猛兽、暴雨,甚至一只尾尖含有剧毒的蝎子,都能轻易取走他的性命。
面对此情此景,心中难以抑制地会涌出一股对大自然的纯粹的敬畏之情,这种无所不在的畏惧感反倒是远远超越常见惊悚套路所能炮制的低劣的恐怖。
本片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应该是对人性的展现,开篇为了说服朋友马库斯一起进入丛林,丹尼尔用尽了浑身解数,可这般温馨友谊在马库斯脚伤发作拖慢行程后逐渐发生了变质。
木筏上很有主意的另一位朋友凯文则与向导卡尔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对峙,似乎在不知不觉中,丛林悄然放大了人们心中更加原始、黑暗的一些特质,温良恭俭让仿佛不过只是幻觉,只要一离开人类社会编制好的秩序、道德、文明之后,就会变得稀薄、发生溃散,直至消弭于无形。
这种感觉随着剧情的推进会变得越来越强烈,看到两人决定抛弃马库斯,丹尼尔负责用激将法做说服工作,最后大家各怀鬼胎准备分道扬镳的那一幕,更是让人不禁失笑。
影片最后对于马库斯和卡尔的下落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看了不少影评,大家似乎对向导卡尔此人抱有不少好感,然而老衲却觉得事情恐怕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卡尔每次带几个游客进丛林的动机就大有问题,偏偏游客们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卡尔此人也上了通缉令,可见绝非是个善茬。
其次在丛林中卡尔虽然极力掩饰,但还是不小心露出了不少马脚,比如不断诉说“人类不该存在”、用枪托残忍打死猴子,大嚼特嚼猴子肉,故意开枪射击来寻找他的丹尼尔,以及在木筏上的种种奇怪举止,都让人心中生疑;再加上丹尼尔后来在幻觉中突然看到马库斯,想必那时候马库斯已然被害,至于原因和过程就只有老天知道了。
老衲大胆开了个脑洞,恐怕卡尔是将马库斯奉献给那个只闻其名却一直没有露出真容的部落了,至于是食用还是祭天,便不得而知了。
那只被砸的血肉模糊、烤的焦黑变形的猴子或许就是对马库斯结局的预示,难怪这个可怜的哥们儿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一口猴肉,真是让人细思恐极啊。
真真的一部好电影,看起来太有感觉了,超级喜欢!
比起荒野求生是差点,不过也蛮不错了,电影在看到片尾是真实改编的时候,那种震撼真是没得说的。丹尼尔演得是真棒,和瑞士军刀男一起,完全打破了哈利波特的刻板印象,很棒的演员。
我都懒得吐槽了
为了生存,不断求存
连幻想出来的野人都是大露背+沙宣发
剧情也就普通吧,景色真是美。
選角選錯 找個不會演戲的來演獨腳戲
命硬。Daniel Radcliffe挺能虐的,另一版《瑞士军刀男》
多亏有凯文,不过本身这电影质量就不太行。
颅内绦虫,幽灵幻觉,火蚁提神,蝴蝶星空,还有支持人工智能统治地球的荒野革命家之类;欢迎哈利波特加入自残瘦身演技队伍,虽然真人真事改编,但《狼溪》导演Greg Mclean很努力地加上一点个人恶趣味,还成
看完更想去露营了吧
少年哈利波特的丛林漂流,低配版《荒野生存》,倒不是说配置有多低,而是影片被拍得特别平,既不如《荒野生存》那种对于理想、自由的追求的崇高,又不如《迷失Z城》里的古典戏剧风格。整部电影有点流水账,雷德克里夫心中的偶像是小李吧,为了转型证明演技真的是拼命,可除了卖力折腾之外,没啥可说的
丛林求生很真实,包括三友人分道扬镳也很真实。最后真实照片一出来,哦,原来是真实故事啊。但拍的常规了。
Talented and hardworking, Radcliffe's always been a good sport, and never more so here. Just need a bit of luck to find a perfect project.
【272/166】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男主Yossi的丛林逃生之路。强大的求生意志力以及要证明自己的决心一直驱使着他在丛林苟活着知道被救!个人觉得木筏激流勇进的部分是最刺激的!那个如果是实景实地拍摄难度与危险性真的不小🐮🤙🏻
幸运版【荒野生存】
题材很对口,可是一般般。
5
其中一星给美丽的野外环境吧。真是个烂片啊,哈利波特在里边看起来极其猥琐。看完大半就看不下去了
还行。但后面想起怎么头发胡子都没长就特别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