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士兵
Tirailleurs,战争开打之际(台),Father & Soldier
导演:马修·瓦德皮
主演:奥玛·希,Alassane Diong,乔纳斯·布洛凯,Bamar Kane,阿拉萨内·塞伊,Aminata Wone,弗朗索瓦·夏托特,Clément Sambou,Oumar Sey,蕾雅·加尼,Aristide Tarnagda,Indjai Caramo,Souleyman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一战期间,法国从非洲殖民地以抓壮丁的方式招募了大量士兵,17岁的蒂尔诺便是其中一位。他的父亲巴卡里为保护儿子也选择入伍,被派往前线的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将何去何从?本片是法国导演马修·瓦德皮自编自导的第二部长片,聚焦一战中被忽视的塞内加尔殖民地士兵,并融入亲情元素,讲述了战争背景下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故事,也是一次对..详细 >
又名《殖民地士兵》
就是很纯粹的难看,从头到尾每一分钟的老套。没有好剧本可以选择不拍,还非要用手持摄像机,观看太坐如针毡了。#SIFF2023
230616影城/ 评分那么低一大半得益于这个有毒的中文译名,如果翻译成「父子兵」七分还是没问题的。夸一下道具,RF的军装/勒贝尔步枪和塞内加尔砍具。夸一下战场氛围,巨炮/机枪(梅开的30发?)/碉堡/战壕/进攻哨……夸一下叙事,家国双线(父亲与中尉)价值观的冲突,家庭版光荣之路。父亲逃跑线的结局是意料之中,一战的督战队不比党卫军差,只能说儿子反而看得开,他们本来就是无路可退的工具人罢了。最大的遗憾在于一战的殖民反思不够,特别是法国对非洲士兵的许诺上,这点bf1都比你做得好。
其他地方片名叫殖民地士兵,父亲与士兵,
本来有个翻译挺直白:殖民地士兵,法国的zzzq,悲剧结局
两星半。影片聚焦在战争中被法国利用、剥削的塞内加尔男性,记述这一被历史遗忘的群体。选择父子关系为主线并非不可,但作为一部战争题材影片,无论是角色关系,还是叙事节奏都处理得太过扁平、温吞,很是不应该。奥玛·希的表演完全在临摹伊德里斯·艾尔巴,也很令人费解。
角色老套剧情平庸,但是这类切入点的法国电影目前还是看的头一部所以非常勉强的打出三星
C. 平庸到无话可说。2022.5.18 Cannes
太平太薄,很多地方基本触及不到深处,题材是有意思的,但对死亡的描写很轻。
在戛纳电影节看了首映 电影本身冲击感不强 人物设定比较有意思 影响更深刻的可能还是在戛纳看了首映这件事
本片的主题内核实在有点拧巴,说是反战吧,通篇都在写为国捐躯奉献精神,哪怕殖民地人民也要为宗主国甘当炮灰,只为了能成为宗主国公民身份而奋斗,说是反殖民吧,青年男主被白人中尉的话术洗得干净彻底,尝到点升官加衔的甜头反过来就对同胞颐指气使成沦为殖民者的走狗,看不到任何反抗。说是家人亲情吧,两对父子之情浅尝辄止没有太多深入刻画探讨,一个为了得到父亲认可头脑发热而白送命,一个为了虚荣的认可和所谓的叛逆年少丧父最终只身返乡,父子情深都是浮云。片尾镜头似乎又想表达对埋在凯旋门下炮灰们的记念和致敬,但全片看下来也没觉得有这意思。全片对一战场面的还原度还不错,士兵的服饰装备,碉堡、堑壕、铁丝网、机枪……展现了凡尔登绞肉机的惨烈画卷,可这思想内涵也太差强人意,以至于有了文不对题的感觉。只有黑人老子才是人间清醒。
#Cannes75#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一些美丽宏大的画面,一个不太被关注的视角,一个没有高潮迭起的电影。如父如子:在来自哪里之前,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
为了奥玛希看,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拖沓,没什么太大亮点的故事。摄影倒是很美。
不知道这片名怎么取的。
一个“上阵父子兵”的故事,看似是在讲述隐藏历史被遗忘的真相或是战时的残酷,却更像是对亲情关系更小的挖掘以及真切的情绪传递。这也因此让它的视角始终受限,而会将人拽入这种有些慢节奏的家庭拉扯中,却全然忘记更大、更残酷的东西。Omar Sy的表演十分平实,在《亚森·罗宾》取得全世界的积极反响之后,他理应获得更大的聚焦。
剧本实在过于平庸,多一星是觉得它至少让我去主动了解了一段历史。#SIFF2023
故事的构思点还可以——被抓壮丁的父子兵想要逃离跟自己没有关系的战场。但节奏和细节处理太差了,俩黑人的表演我们作为一个“外人”有点看不进去,也无法产生共情。
为小狐狸的细节加一星
比去年万夜差太远了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