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待已久的好片,真实就是力量。
里约热内卢700个贫民窟都被毒枭控制了,你说这个地方能去玩不?
他们有卡宾枪(拯救大兵瑞恩最后一幕 主要使用的)乌兹冲锋枪,德国HK等等,画面中看到他们直接拿着冲锋枪跳舞,这国家太嚣张了!
时间在1997年教宗来访前两个月。
这巴西上上下下都害怕,万一教宗被什么不长眼的枪子儿打中怎么办?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主角纳西曼托上尉出现了。
虽然他是个平时爱好登山,而且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好警察。
大学生一边抽大麻一边研究妇科(福柯),巴西警察局穷到没钱买拖吊车,只好包租出去。
中产家庭的大学生痛恨警察骚扰市民。
真正想为警局效命的好巴西警察,往往都和警圈对着干。
要知道,巴西警察局已经堕落到把交火尸体搬到其他辖区的地步了。
49分钟有巴西的钢管舞秀。
巴西警察都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一个月只有¥500。
而巴西警察局长到贫民窟收毒款 每周就能拿到6000以上。
刚到警局就要学着搬尸体。
到最后把毒枭除掉,真是特别特别爽。
美国的警匪片都弱爆了。
2看了访谈才知道人家对于真实这件事花了多大的努力。
他们采访了很多警察包括心理学家,片中的很多l情节都是基于事实。
导演和剧组建了一个数据库,对于犯罪和警察之间的联动有数据支撑。
把全片改变成一种画外音主导,让主角纳西曼托对画面进行及时评论,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改观,也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要知道他们花了很大很大的心血。
使得片中代入感更强,当然也给了一些政治反对者更多的口舌。
主创的思想也很一致,就是为了表现主角的脆弱点,来表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野兽。
我们看的时候也认为非常真实可信, 比如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妻子大喊大叫。
看着这些毒枭的演员们在学习舞蹈在排练,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片中也觉得他们就是真的毒枭,你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
主创居然能把演员和环境融为一体。
电影这一行就是这样,情节里所有的体能,都是需要训练才能体现出来张力的
电影前半段在讲“系统”,后半段进入动作电影的节奏,对于前半段的内容,在了解政治学与管理学后再回看应该会有更深刻的见解。
全片以三个武装警察(纳斯西蒙与其预备替代者内图、马提阿斯)的视角为切入点,反应巴西(spob:special police operation battalion)系统的腐败与低效率。
情节:纳斯西蒙:为保护教皇而肃清毒匪窝。
结果因暴露了年轻的放风人而心生愧疚,又因为自己将要当父亲,所以决定去毒窝救放风人。
救到一半,内图与马提阿斯引发事端,转移战场。
作为教官训练新进入spob的警察。
在内图被杀死后,开始逮捕杀人者白安度。
并让马提阿斯杀死白安度以收买其心,成为合格接替者。
内图:身为修车行管理员,偷取上司贿赂购买修车零件。
上司错以为是另一个警察干的,让那个警察去“剿毒窝”,其实是要杀死他。
内图与马提阿斯趁机在毒窝开枪,逼不作为的警察开战。
参与spob新兵训练营。
并表现优异,被选做接班人。
代替马提阿斯进入贫民窟,被当做马提阿斯而被枪杀。
马提阿斯:为了解毒匪而进入大学,随大学生打入毒匪内部,帮助内图偷取上司贿赂购买修车零件后。
上司错以为是另一个警察干的,让那个警察去“剿毒窝”,其实是要杀死他。
内图与马提阿斯趁机在毒窝开枪,逼不作为的警察开战。
参与spob新兵训练营。
但是因想要当律师而没被选择。
朋友内图的死让他染上了警察的戾气,成为真正敢于审讯、拷打的有性格的人。
最后一幕是马提阿斯拿枪爆了白安度的头。
魔鬼训练:1.入队前由长官进行人格侮辱,只有经受住的才能进入;2.有人犯困时,让他抓住一个手雷;3.全队十秒钟内吃完地上的食物。
如果有一个城市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那肯定是里约。
没有几个城市都像她一样有着如此多变的地貌,数个异常狭长而银白色的海滩,纯蓝的海水,巨大的城市内湖,高耸的基督山和整块巨石形成的面包山。
所见之外,山海湖相间相交,移步换景,山水入画。
美景配上狂放的桑巴,小得不能再小的比基尼,美味的烤肉,她就是天堂。
一方面,她又是地狱,从山项到山底浩浩荡荡的贫民窟,有着世界是最强悍的匪徒,每一两周必有警匪枪战。
除了美国洛山机,里约是第二大拥有重装甲车的城市。
警察们躲在严不透风的装甲里,从小洞中与悍匪交火。
据说,联邦警察的直升机都能给打下来。
不用看电影,看新闻,在里约,新闻就是电影。
前一则是某模特在海滩与情人热吻,下一则可能就是从贫民窟飞出的火舌,或者联邦警缴获的重机枪,手榴弹,AK14,或者边吸毒边拿着手枪甚至冲锋枪的十二三岁的少年。
它们时刻提醒你,这不是香港或者好莱坞的电影,这是巴西,这是美丽而残酷的现实城市。
记得最近新闻里有两个面画让我长久震憾,一个是当警匪交战时,记者拍到的躲在建筑物后还击的孩子,好像只有十一二岁,向联警打几枪后,竟然在那跳桑巴舞,手舞足蹈,然后又向这边开枪。
他是最无知却又是最快乐的匪徒,交战只成了游戏。
另一个画面同样枪战时,好多人一听到枪声,下意识地加快迅速绕开,可那一天,新闻画面上一个中年人,在警察与匪帮的枪声中,从容地走过十字路口,好像这一切都与他无关,或者好像完全置生死于渡外,或者他想通了,TMD,在里约贫民窟,就是比谁命大,阎王要我三更死,不能留命到五更。
这就是里约,其实里约的匪徒们也许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强盗,他们的家都在依山面海的半山,气候宜人,每天早上睡个懒觉,中午去海滩冲浪泡妞晒太阳,下午做烤肉,晚上吸毒贩毒,跳FUNK,找女人,或者作案,在不一留神中被一颗子弹结束人生。
这就是里约,没有电影,人活就是电影。
我没有讲电影,因为,如果你明白里约,你就明白了这部电影。
影片起始部分讲述两个一心向上的青年要进入条子队伍,而条子内部腐败不堪,与匪帮经常是串通一气,一起搞毒品交易,甚至辖区内发现尸体,都要扔到别的辖区去。
向上的青年自然不适应。
这个时候,教皇莅临巴西,要住在贫民窟的边上,显示自己亲民。
巴西的政客们当然不希望教皇死在自己的辖区内,因此,组建一支没有贪污腐败对可能存在的敌对分子零容忍的条子队伍,势在必行。
经过严酷选拔,两位进步青年加入了这个条子内部的精英暴力组织。
因为得罪大毒枭,其中一位青年在进入贫民窟给底层孩子送眼镜的时候掩护队友,最终光荣了。
精英部队这帮条子不是吃素的,直接以暴力方式对大毒枭展开围捕,所有可能与大毒枭行踪有关的人员全部被暴力虐待,试图获得直接情报。
最终,大毒枭在山上被一枪撂倒,进步青年小黑对着大毒枭脸部开枪,送他见了阿门。
全剧终。
“本片根据里约热内卢警局12位警官和1名精神病医师叙述改编。
据他们所说,叙述内容是真实的,关于警官和精神病医师的声明片段已经遭毁。
”“里约热内卢有700多个贫民区,几乎所有的贫民区都被武装到牙齿的毒贩控制。
在这样一个国家,相信警察冲进贫民区执法是愚蠢的,警察也有妻儿老小,警察也怕死。
”“如果里约只能依赖普通警力,那罪犯多年前早已占领城市了。
所以他们建立了警察特种部队(BOPE)。
理论上,BOPE是军警的一部分,实际上它是完全不同的警力,BOPE的标志(正中是骷髅头,背景是交叉的手枪和匕首)让人毫不怀疑BOPE进入贫民窟会发生什么。
BOPE的创立目的是在普通警察无法控制局面时介入,可悲的是里约热内卢的局面总是无法控制。
”“结束这城市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缴毒品贩子的械,所以BOPE的主要目标不是逮捕罪犯,而是缴他们的枪。
在那个时候军警有3万人,军警没什么训练,粮饷少,手上又有武器(于是与毒贩私下买卖武器)。
BOPE只有100人,缴获毒贩一件武器,又出现三件。
”时1997年,教皇即将来此视察,高层要求上尉纳斯西蒙托(Wagner Moura 饰)所率领的这支精英部队在最短时间内肃清贫民窟内的毒品链。
厌倦刀光血影的纳斯西蒙想退役,将心思放在了妻子和尚未出世的婴儿身上,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接班人。
马蒂亚斯(André Ramiro 饰)和内图(Caio Junqueira 饰)是两个热血且充满理想的年青人,他们进入警队成为候补警官。
内图有情义,喜欢先行动再思考;马蒂亚斯有头脑,勤劳且聪明,但行动前考虑太多。
在巴西,贫苦的黑人没多少机会,但马蒂亚斯隐瞒警察身份进了里约热内卢最好的法学院学习社会学。
两人目睹了警队里的种种腐败:拿警车零件以旧换卖钱、问商家收保护费、从毒贩那收取贿赂等。
两人不满警察队伍的腐败,通过了特别训练课程的考核加入了BOPE。
马蒂亚斯准备送给贫民窟的男孩罗米雷托一副眼镜,临时接到第二天面试的通知,于是第二天马蒂亚斯去参加刑事法专家的面试,内图代替马蒂亚斯将眼镜送给罗米雷托。
结果内图遭到毒贩白安诺一伙袭击身亡。
BOPE抓到了藏匿起来的白安诺,纳斯西蒙托将他交给了马蒂亚斯,马蒂亚斯结果了他,成为了纳斯西蒙托的接班人。
“刑法是一个网络,与镇压的国家机构合作,在巴西,可悲的是现今创造出了保护富人的国家,它几乎只惩罚穷人。
”“警察对待因为窘境被迫犯罪的人很粗暴。
”“你想笑?
就得让别人笑。
”“显然,转移犯罪现场要比确认罪犯位置简单的多,很多无耻的警长降低辖区内犯罪统计数字的方法就是把尸体扔到别的警队辖区。
”“在警队,体系保护腐败,上校不能抱怨被偷了保护费,但他可以复仇,马蒂亚斯成了食堂大师傅,内图只能呆在车间里修车了。
”“我们进入贫民区不是为了被杀的,是为了杀人的。
”“警察死了不会有人抗议,富人死了才有人抗议。
”“别打脸,你会破坏我的葬礼。
”体制腐坏,犯罪横行。
BOPE绝不接受腐败,他们以暴制暴来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将人套上塑料袋令其窒息来拷问情报。
毒贩不怕警察,但恐惧BOPE。
马蒂尔斯那些白人大学同学“住在朝南的豪宅”中,对警察和贫民窟的人们都只略知一二却以为洞悉一切而大发评论,遭到了马蒂亚斯的唾弃。
片头的舞曲很带劲。
以后警匪片应该分两类,一种是巴西警匪片,另一种是娘娘腔警匪片(此类别包括所有非巴西出品的警匪片)。
和精英部队比,盗火线伤感,洛城机密矫情,无间道空泛。
毒品网络整个拍成记录片了,索德伯格骨子里的书生气把片子毁了。
听说导演帕迪里亚最佩服的人是马丁斯科塞斯,其实老马最适合的类型是好家伙或者基督最后的诱惑,看了纽约黑帮就知道,马老师根本没驾驭史诗的能力。
我觉得气质上和精英部队最接近的片子其实是《地下》,这种电影不能以艺术来概括,这种电影就是历史本身。
一个国家哪怕明天灭亡,能留下这样一部片子,也算没白来地球上一趟。
很多人对本片很不屑,我有一句话送他们——去找个好字幕,别糟蹋了伟大的作品。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65974885.htmlTropa de Elite (2007)Tropa de Elite (2007)昨天一口气看完三部电影,写得我很累。
这是最后一部,坚持就是胜利。
本片是为了看《精英部队2》所做的预习,既然要看第二部,当然要先看过第一部。
电影讲述巴西精英部队的故事。
巴西精英部队是一支精悍的武装,只负责特别任务和警察解决不了的难题。
其中一个小分队的队长厌倦了这种工作以及家庭原因,促使他想要尽快找到接班人。
一次任务中,队长解救了两个年轻的警察。
因为这次行动,也让两个不得志的警察决定加入精英部队的。
两个年轻的警察都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年轻人,看不惯警察局里那些腐败警察们的种种行为,为此他们算计了警察局长一回。
警察局局长对于他们的行为并不追究,而是要制裁幕后指使者。
局长错把年轻警察的上司当成幕后主使,想要干掉他,被这两个年轻警察发现。
他们二人来带到危险的贫民窟解救上司,却引发了一场枪战。
也就是这场混战,使得精英部队加入了行动。
精英部队的训练很残酷,经过自己的坚持,两个年轻警察都顺利接受了考验,而且其中一人还成为了队长的接班人。
两个年轻警察中其中一人在贫民窟有一个女朋友,而且他还关心着贫民窟的孩子。
一天,他要去给孩子捎去一副眼镜,但因为面试,那位队长的接班人代替了他。
贫民窟的毒贩早就看这个交了贫民窟女朋友的警察不顺眼,于是伏击了前来送东西的警察,并将他打死。
同伴死后,精英部队的战士们很悲痛,队长决定要杀死毒贩。
经过一番番调查与搜捕后,毒贩终于被擒,并被活着的那个年轻警察杀死。
前两天刚刚看过《上帝之城》,通过该片就已经对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在五六十年代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
如今,又看到一部关于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电影,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代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印象——它就是一个小国家,在那里没有法律、没有秩序,只有毒贩们的枪。
影片除了反映贫民窟之外,还着重描述了里约热内卢警察们的生活,通过对他们的描写让观众们对巴西的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过发现一个问题,接连几部反映巴西警察腐败、毒品泛滥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火起来,这不影响巴西的国家形象吗?
巴西也拍几部纯洁的生活片给世界人民看看,否则全世界人都不敢去巴西了。
整部影片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警察的腐败,二是巴西毒品的泛滥。
关于警察的腐败,电影描述的非常细致。
从警察局长到普通警察,从维修汽车的警察到上级主管,巴西警察的腐败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警察任何事情都存在金钱交易,而且内外都一样,就连警察给自己请假都需要贿赂上级官员。
本以为天朝的腐败就已经堪称世界第一,看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巴西可以出其而左右,并与之比肩!
在这样的环境中,充满热血与理想的年轻人自然会感到郁郁不得志而寡欢,当然会做出捉弄上级的行为。
电影讲述的第二个问题是巴西的毒品泛滥。
片中详细讲述了毒品泛滥的缘由,就像片中提到的:穷人为了生计而贩卖毒品,而富人贩卖毒品也是因为生计,那就说不过去了。
富人们贩卖毒品,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当他们满足自己的时候,也毒害了其他人,其中必然包括贫民窟的孩子。
通过电影的叙述,可以发现巴西毒品的流通与猖獗,是一个恶性循环,是没有办法阻止的。
即使如片中的队长空有一腔热血,也只能杀几个毒贩解决一下眼前的问题,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无法改变的。
除了电影主要描述的两个问题外,影片还略微提了一下巴西的法律制度。
虽然这方面涉及不深,只是略微带过,但同样可以发现巴西法律制度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片这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到巴西的真实一面:巴西是一个很混乱的国家,它不仅仅有足球和狂欢节,还有毒品、贫民窟和腐败!
至于本片的主角——精英部队,则主要通过学员们的特训来表现他们。
没看本片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精英部队”这四个字,对于骷髅头的标志更不熟悉。
看完本片,知道了他们是一支精悍的部队,比以色列的某某特种部队还要严格,而且他们的训练让人不堪忍受。
不过,这些都是电影表现出来的,真实的情况是不是如此,就不知道了。
按照常理来说,里约热内卢确实需要一支这样彪悍的武装,来帮助政府和人民解决警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最后来说电影本身。
本片从观感上来说这是一部血腥、暴力的动作片。
虽然它不是好莱坞动作片,但通过DTS音轨里传出的“磅、磅、磅”爆炸声,就可以知道本片的视听效果非常震撼,一点也不次于好莱坞制作。
全片动作镜头大多采用手提摄像,画面分分秒秒都在晃动,使影片极具现场感。
电影的剪接方式也不次于好莱坞动作片,流畅、紧凑的场景切换,非常恰当的表现出紧张激烈的枪战场面。
此外,除了动作场面之外,电影对于剧情的叙述也大多使用特写以及手提摄像,给人一种紧逼的压迫感觉,有一种纪录片的质感。
简单来说,影片整体素质不次于好莱坞动作片,差的只是在一些场景设计上。
如果画面中多一些酷酷的英雄身姿,则更像一部好莱坞电影了,当然这也是本片相对于好莱坞电影的独特之处。
本片的演员都是巴西人,对他们都不熟悉。
男主角们都很彪悍,一个个硬汉形象,而且André Ramiro饰演的黑人警察让我发现黑人原来也可以很帅。
全片最让我惊艳的是女主角的扮演者Fernanda Machado,她是一个大美女,而且一点也不次于好莱坞或者欧洲的女星。
巴西混血儿还能混出这么漂亮的美人,让我惊讶。
此外,通过电影中的演员可以发现,巴西白皮肤金发的美女也有很多,真是一个不错的国家,中国也开放移民吧。
总的来说,一部可以了解巴西的暴力的动作片,第一次看肯定会很喜欢,第二次看的话就不一定了。
Fernanda MachadoFernanda Machado序列:0585Tropa.De.Elite.2007.BluRay.720p.x264.DTS-WiKi2011-10-13
《精英部队》,2007年上映的巴西电影。
影片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由于遍布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内毒品猖獗,而普通警察又和毒贩们相安无事甚至收保护费,从而需要有一支精英部队BOPE来扫荡毒贩。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BOPE的上尉,他因为需要退役从而需要找一个接班人,而另外两个年轻人是梦想加入BOPE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人,不再做那种浑浑噩噩的警察。
影片情节比较零散,充斥着大段大段的旁白和对话,而最后的结局也是干掉一个毒贩后戛然而止。
也许影片似乎想要表达很多,比如普通年轻人对于警察的偏见,NGO组织的过于单纯,警察的妻子担惊受怕等等。
但是影片并没有深入展开,也很难引起观众深思。
人往往在一个极端的环境里,才会暴露出自我深藏的懦弱。
这种懦弱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是可以克服的,而所谓的训练,便是看清人类生存的真相。
《精英部队》把这种真相直扑在观众眼前,它选取巴西作为切入点是极其合适的。
巴西是一个混合着各种生存法则的世界,它无序中蕴含着有序,这种有序和整个世界的生存秩序相同——适者生存。
所以当片中的毒贩犯了一个错误时,他的死期也便到了。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犯错误,队长选中的接班人自大鲁莽让他脾气暴躁家庭破碎、戴眼镜的大学生警察隐藏身份而导致好友横死、队长轻易放走供出毒贩身份的小男孩导致他被仇杀……这一系列的错误汇集到一起,形成了错误的食物链。
好在有些错误最终被扭转,队长接班人的死正验证了接班人并没有选错,并且让戴眼镜的黑人警察获取大量经验值而面临升级。
但还是有些错误无法挽回,时间最终会像冲刷命运一样冲刷这些错误。
当预选进入“精英部队”的警察们训练10秒吃完狗食一样的食物时,我隐约看到了精英部队或任何一个国家机器的参选标准:冷血、果敢、坚毅并绝对服从命令。
而片中队长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此,他决定退役去做个好丈夫与好父亲,已经背叛了精英部队的准则。
他在电影结尾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凶狠,并把它挂在了脸上,成为了一种保护色和甲胄。
《精英部队》中人类的生存图景像丛林里的动物们一般,杀戮随时会发生在瞪羚身畔,鬣狗和狮子势不两立,每当有杀戮发生,三方都混乱不堪,各自为着地盘儿、肉和命奔忙。
2012年3月29日
人生就像赌牌,谁也不知道对方手里的底牌是什么,只有在出牌的一瞬间,才知道命运女神的安排。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即萨特所说的无法良好的沟通,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毒化,使社会与他人成了地狱。
《精英部队》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被毒化成地狱的巴西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注定了要被FUCK。
无力反抗的人们,只能闭上眼睛享受,于是有了贫民窟里被生存危机逼得贩毒的穷人们,和富人区里被精神空虚引得吸毒的富人们,还有挤在两者之间腐败的警察们。
应该说,这些放弃反抗的人们,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接受了这个病态的社会,找到了一种在病态社会里生存的方式。
但是,还有一些人不愿意放弃反抗,他们就是精英部队——一群崇尚暴力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压制毒贩的嚣张气焰,打击内部的腐化行为,也鄙夷学生的非暴力理想主义。
谁是英雄谁是恶徒,他们不知道; 谁对谁错,他们不知道; 该靠向谁,背离谁,他们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要用自己的魔鬼般的武力,来维护社会的上帝般的权威。
在荒谬的社会里,个人无论如何选择,最后的结局都是尴尬的。
非暴力理想主义者在这个社会里的结局是尴尬的,要么继续非暴力,像贫民窟里两个搞NGO的大学生那样,被杀后焚尸,要么选择暴力,像影片结尾主人公那样,打烂毒贩头子的脑袋。
片尾,主人公摈弃了心中非暴力理想主义的幻想,担起了用暴力维护荒谬社会里仅存的那点正义的重任。
但是,他的神经能坚持多久,谁能知道呢?
为啥给分都那么苛刻捏,就是好啊,感官冲击极为强烈有效,且合情合理,令人叫绝又深省。是植入商业形式的极为精彩的政治电影啊。
腐败、毒品、枪支、贫困……黑色电影,表现的内容很多,也非常尖锐、现实,但作为电影不得不指出两个缺点,一是画面那个滤镜很恶心,二是镜头水准确实不高,也没有类似题材《上帝之城》那样出色的剪辑。
片头那首歌真好听
=-=
情节不够高明,比较写实的影片。里约--地球上犯罪率名列前茅的城市
唉 依旧不喜欢这种题材的作品 很现实很黑暗很压抑很困顿
不够《上帝之城》好看
很有真实感,就是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
也许是字幕,可是镜头语言实在太差,去掉旁白,还剩下点什么?
前半段真的很无聊,后半段很精彩。讨论了选择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
Camp那段有点意思 我突然很想念G的眼睛 以后去巴西会触景伤情罢
好吧,我其实是先看过第二部,才回来补第一部的。所以我觉得还不错,片中的腐败问题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存在,只是这里更明显罢了……另外里约真的很漂亮。
字幕差,巴西的写照
其实剧情一般啦 都没讲什么 只不过算是对大家都很好奇的巴西警民关系的一个写照罢了 里约的贫民窟还真挺乱。。。
完全没有看进去。。。是被好莱坞的片子带坏了胃口嘛?
前半段明显完胜后半段,警界腐败值得更深入以挖掘,倒是BOPE是个噱头。
打的还行
真他妈吵啊这部电影
一开始啰啰嗦嗦想干嘛?
不好看,纪录片不象,警匪片不像,这是拍拍这个乱着着的城市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