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补充:有一门学问认为地震和各种自然灾害会严格按照某种数学规律发生,甚至用研究数学——确切的说是做数字游戏——的办法预测地震。
这个方法叫做“可公度性理论”,它的创始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翁文波。
翁院士早年在石油勘探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而根据互动百科,它曾今多次预测了国内外的地震。
我对“可公度性理论”持非常怀疑态度。
这个理论跟地震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年份数字进行加减组合。
有记者拿着翁文波所著的《预测学》一书给中科院物理所院士何祚麻和研究院李淼看,二人均持否定的态度。
如果数据足够多,我们可以找到任何我们想要的规律。
比如圣经密码。
有人拿圣经做字符串游戏,在特定的位置中寻找能对应世界大事的字母组合,并声称这是圣经对后世的预言。
问题是,这些“预言”可以完美地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等到预测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好的成绩了。
关键在于圣经里有很多很多字符,你如果仔细找,尤其是借助计算机的情况下,总能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精神下我建议搞一个“毛泽东密码”,在标准版《毛泽东选集》中寻找中文字词的排列组合,也许会“发现”其早就预测了中国后世发生的所有大事。
(书籍:万万没想到)昨天讲了,我觉得终结者3的结局挺有意思。
当然,在看的时候我还是在疑惑为什么男主那么信任一个机器人讲的“注定会发生”,我摸不着头脑,如果真的赶上时间把什么水晶插进去不就能阻止天网了吗?
看电影的乐趣在于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架空世界”,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规矩”,不过观众在观影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拿“常识”来去评判甚至分析电影的成败——基于观众自己的分析逻辑。
终结者3结局的乐趣在于指出了事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不是你杀了一个人,阻止了一个病毒就能终结问题,对于“天网团队”来说也是,并不是杀死了康纳就能控制地球。
从终结者1开始,大段大段的道理充斥在旁白中,说实话我并不受用,更不会奉若真理,不过这也是趣味所在嘛,你总得和电影聊聊天。
在我心中终结者3的结局和T-800那句“我杀了你”就能使得终结者3的评分高于终结者2。
至于终结者3的漏洞那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枚举了,单是那两场“警匪”大戏就足够我分神去玩一局小游戏了。
自从十多年前,天网那些高度发达的机器人网络能感觉自我和准备毁灭人类,在约翰康纳(John Connor,尼克-斯塔尔饰,Nick Stahl)的帮助下,世界末日被阻止了。
时光转眼到了1997年8月29日,世界一直相安无事,虽然天网也曾二次试图谋害约翰-康纳并对人类开战,但都以失败告终。
22岁的约翰-康纳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家,没有信用卡,没有电话,也没有工作。
甚至没有能证明他存在的记录。
康纳也无法破除天网的追踪。
对人类未来构成最大威胁的女终结者T-X(克莉丝汀娜-洛肯饰,Kristanna Loken)来了,她是天网中超级智能机器人杀手。
T-X被派来执行她的前任T-1000没有完成的任务。
T-X虽然外表象人类一样美丽无比,但却是个无情的杀手。
而且比她前面任何一个终结者都要能量更大、更危险、更具毁灭性。
此次,约翰-康纳并不是天网唯一的打击目标,不起眼的兽医凯特-布鲁斯特(Kate Brewster,克莱尔-丹尼斯饰,Claire Danes)如果能躲过无坚不摧的T-X,她将洞悉遥远的过去,并发誓尽力阻止未来不可思议状态的发生。
约翰-康纳和凯特-布鲁斯特意识到他们离世界末日已越来越近只剩下三个小时了。
他们唯一幸存下来的希望都寄托在智能终结者的复制品(阿诺德-施瓦辛格饰,Arnold Schwarzenegger)身上。
他就是康纳从前那个神秘、现在已失去作用的秘密刺客。
正如我们所知,他们必须团结起来,在世界末日威胁降临之前,战胜技术装备胜人一筹的T-X,避免人类文明的倒退。
其实本片更像是一部为了把终结者系列延续下去而拍的一部铺垫形式的电影,把卡梅隆的故事接下去,为续集做准备,比较平淡。
在对AI的探索上进了一步,但也似隔靴搔痒,没有把施瓦辛格拍出新意来,而且,本片还消解了卡梅隆的原意。
从前两部终结者来看,联系后来拍的阿凡达,他同时是一个技术狂热者和技术反对者的矛盾本质表露无遗。
终结者本身的拍摄表明了他技术狂人的特性,而电影的内容有显露着他对科学的隐忧和反思。
科学是强大的,赋予人类无与伦比的力量;科学又是贪婪的,它没有尽头,没有道德感,它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虽然,前两部终结者以阳光结局收尾,但卡梅隆对于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他将这种矛盾表现在了终结者2中,琳达汉密尔顿的表演非常成功,也使得终结者2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哲理,增加了深度。
而本片则没有这种矛盾感,受到本身使命的影响,它不仅得再现施瓦辛格的风采,塑造新的终结者形象,还要想办法重新创造历史,这使得它没有闲暇来表现些什么,只能流于表面。
其实,就其本身的使命来说,它完成的还算不错,故事也讲得还算顺畅,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影片。
刚开始核弹的镜头很嗨啊!
施瓦辛格又光着屁股抢衣服了,不过这次抢了一副星星墨镜,太搞了。
之后的镜头他的眼睛不停的换,这是他外型上唯一的改变了,哈哈。
这回大boss变成美女了,还是科技兵种,一双手既是武器又是钻头,啥都能变,按理说应该没有上一个难对付,但机器人的缺点是反应太慢,一般都死于钝器。
(晕,分析这些有啥用)导演不停地重申核武器的危害,就怕有一天地球被毁灭了,这部直接说人类被核武灭绝是不可避免的,和2012表达的是一个意思,细想想现在的地球的确是太不安全了,中国尤其严重,食品啊、交通啊,说不上哪天就碰上点啥事,安心过好每一天吧。
p.s.喜欢两句台词:I will be back!
You are Terminated!
真霸气!
在2003年出,同样是经典科幻电影的续集,夹缝在星球大战前传以及一系列同题材,共特技的科幻大片中上映,和今年《变形金刚2》同终结者第四部《终结者2018》一同占领暑期强档,不由得让人觉得十分有意思。
说完这种历史性的巧合,盗用某位豆友的话,还是就电影论电影吧。
一、科技进步同前两部相比,如果在技术画面上还是落后于1999年,那真是人类技术的悲哀了。
很感谢导演为我们所呈现的一个更为细致的更为精彩绝伦的画面,尤其是当你看到大街上汽车横飞,四面碎片的时候,相比于T1,那简直就是炮仗和TNT的差别。
也许看惯这类大片的观众,尤其经历过变形金刚等的你来我往后,或许对特技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因为厌倦而厌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好的科幻电影,或者说仅仅是动作电影,强烈的视觉效果仿佛网游里高级别的装备,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我们知道T-850和TX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但是身上没那些筛子一般的弹孔,或者被扔出去的时候墙只是裂开一道缝缝,那就不是导演水平问题而是导演的智商问题了。
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力量,即使我们不断挑剔,但是还是不可否认第三部的可观度却是秀色可餐的多了。
二、终结者的觉醒T1的无情杀手,T2的聪明狡猾的液态机器人,T3里终结者的终结者。
可以说电影在续集的人物可看度上煞费苦心。
总之传达一个信息,机器人是一部比一部强,甚至冒着被怜香惜玉者反感的风险硬是推出了终结者系列产品3——女性机器人。
而克里斯蒂娜·洛肯一出场的蛇蝎美人的冷艳,眼神中逼出的可怕和毫不留情的杀人手腕,以及不时流露出来的一丝不属于机器人情绪的狡黠与邪恶,都比T2中的T-1000更让人感到寒心。
更重要的是,她的强大和智慧同阿诺的T-850开始渐渐占据整个电影的中央,如果是T1与T2大部分以人类的逃亡、人类的执着、人类的勇气和人类同终结者之间的感情为主线,终结者只是华丽的代表电影的装饰品,就像他们一出场,一定要抢人家衣服,一定要打碎玻璃抢车,而阿诺一定要有一副墨镜搭配一样,除此之外,情节上人类才是第一位,所以无论T1还是T2,都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结局,也让一句振奋人心的名言——no fate but we make流传世界。
然而,第三部,机器的觉醒首先就以开篇约翰康纳带点绝望色彩的自白开始,我们看到了审判日被阻止后,却依旧选择逃亡的约翰康纳,不时以药物镇定神经的颓废的流浪汉,而此时终结者的出现,带来了世界末日不可避免的讯息,而同样给康纳还有他未来的妻子以愤怒来带动勇气的力量。
如果导演能够把目标聚焦在如何帮助因为命运而有些病态的康纳找回力量上,也许还不至于脱节,但是影片名已然注定了主题——机器的起义。
这是一部关于终结者的电影和故事。
于是这次,仿佛《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一般,亲爱的人类成了附属品,厕所一战,在狭小的男女厕所空间内,两个终结者大打出手,实在是一件令看客过瘾的事情,而最后的那一句:你被终结了。
仿佛已然将机器人提升到了一个不仅仅是任务的障碍物上,而是两个强者的对决。
他们的对立立场,似乎也不再重要。
不过结局也还是有些雷我,毕竟本来以为一切都是能够阻止的,也就是这一短短几分钟,导演似乎有些草率地处理的康纳的觉醒,但是,也可能觉醒,就只需要几秒。
不过,我们却是等了四年,而我等了10年,才看到了终结者的不同。
fate may exist but we have to face it.期待《终结者2018》
在我看来,终结者3更像是终结者2的升级版。
无论是故事的剧情,故事的发展,包括反派的设定,基本上跟终结者2没有太大的区别。
虽然跨越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本作并非终结者宇宙设定或者科幻创作理念发展的自然产物,而更像是为了迎合影迷需求,延长IP寿命的一个权宜之计。
老终结者班底显然没有在这个故事上花费了太多精力时间。
大车与小车的搏斗依旧和终结者2没什么区别,施瓦辛格仍旧生猛,反派机器人生冷恨硬。
除了场面更劲爆,整体非常平庸。
好像新版机器人可以控制电器,所以操纵了五辆警车追杀男主,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镜头。
反派形象是在T1000基础上的升级,还转化的性别,除了不太规则的强大,以及女性的标签,还真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人体反转,液化,冷血杀人这些好像都是T1000玩剩下的。
而从性能上来说,T-X比T800高了应该不止一个级别,即便不能秒杀,也应该实力明显占上风,但是在实际打斗上面,升级的优越性完全体现不出来。
对主角团队的威胁,甚至还不如T1000.要说亮点,我挺喜欢终结者3当中的两个剧情,其一是对于终结者2的解释,终结者2虽然摧毁了天网的雏形,研发博士也英勇牺牲,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天网崛起的未来,仅仅是延缓了天网事件的发生事件。
这个设定看起来是对终结者2的剧情补丁,但实际上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这种相对深刻的哲学命题。
遗憾的是,剧情没有就这个问题作出更多的解释。
终结者3最终的结局是,天网没有成功阻拦,核爆的结局顺利出线。
男女主团队根据岳父老爸的指示到达了避难所,原本男主认为这里会有对抗天网的超级武器。
但实际上那单纯是个避难所。
岳父老爸的指示深刻而有内涵,一定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会有人类复兴的希望,看似无力,但却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此外,这个剧情也间接衔接了男主未来人类军队统帅的设定(虽然这个设定被后来的终结者4推翻)总体来说,算是终结者2亦步亦趋的作品,没有惊喜,也谈不上失望,就是很一般
商业电影我最接受不了的一点就是反派杀路人一枪一个,怎么直接怎么杀,怎么高科技怎么杀,离子炮什么的未来科技一个比一个直接,到了主角这就要慢慢吞吞踩着猫步走到面前,还要推一下摔一下,拿枪顶着头愣是不开枪,明明一拳打断钢筋的力气,主角被打就啥事没有,特别是反派还是机器人,按道理说是个程序,应该是无差别攻击。
最后一幕男主爬进门的途中被反派捏住脚踝,一个力大无穷(单手举起车不是问题)的高科技机器人会怎么做?
要么是把男主拉出来,要么是直接捏断他的腿,这才是正常程序,反派做的行为完全违背人之常情,电影就垃圾了。
(就像很多电影里,反派枪对着男主就是不开枪,非要讲故事,这么喜欢讲故事你去说评书好不好?
)女终结者的设定毫无意义,高科技的TX甚至还不如第二部的T1000来的有未来感。
女终结者开着吊车把路边的车全撞烂有什么意义吗?
显示我们这部电影投资高吗?
第一部一共只有600万的投资,机器人出场还是用定格动画来拍(卡梅隆真是鬼才),估计还不够你两分钟炸车,还炸的这么混乱和垃圾。
我的心里终结者系列到第二部就已经结束了。
第一部四星,第二部五星,我太喜欢这种剧情简单但是不乏味,概念突出逻辑清晰,全片无硬伤一个半小时就能拍完的电影了。
导演的重要性在这几部电影里彰显的淋漓尽致。
在我心里这是一部同演员同概念的爆米花电影,不如叫《未来战士大战机器人》好了。
相比T1特效上T3算得上是爸爸级别了,变形机器人刺激的爆破场面,似乎看到了变形金刚的影子。
未来科技,机械生物,庞大的母舰,无一不让人兴奋,还记得T1机器人的手变来变去都是简陋的钩子吗,真的是冷兵器时代,想想现在突然变出一堆炮膛,或者干脆就离子炮,激光炮,这才是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啊……似乎以现在的审美已经很难接受T1了,我在看星球大战都会昏昏欲睡,但是N多年前这可是大片啊,现在看环太平洋可能觉得真爽,不知道N多年后再看过往的片子会不会昏昏欲睡,所谓电影的艺术总是在更新换代啊
未来尚未发生,命运要靠自己创造。
这就像是用火箭炮打苍蝇。
“这是史上最聪明的电脑。
”“我还是宁愿让人来操控电脑。
”我又得重新教你一次了。
“去死吧,混蛋!
”“恕难从命。
”世界末日一定会来临。
TX是战斗机器人,身上有电浆反应器和多种武器,其中包括纳米科技注射器。
“TX可以摧毁任何机器人。
”“那她是魔鬼终结者的终结者啰?
”你这一辈子过的生活,你视为理所当然的一切,不会永远存在。
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但是她却撑了三年。
她要确定一件事——世界末日没有来临。
“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是约翰康纳”愤怒比绝望更有用。
我的副程式包括人类心理学。
她是正值繁殖期的健康女性。
第一枚核弹于6时18分发射。
我从来都不想要这种命运。
根据你的瞳孔大小和体温,你有83%的可能不会扣扳机。
约翰康纳在2032年7月4日遇害。
男女调情是件好事,能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天网一连线就会控制军方。
天网以每秒六十兆次浮点运算,它在一分钟内就能杀死病毒。
天网就是病毒,它控制了一切。
这跟我的想法无关,我只是个机器人。
这儿什么也没有,这是政府官员的避难所,只是他们没得到任何预警。
天网产生自觉性之后,立刻侵入全球数百万台电脑,办公室、宿舍……无所不在。
它存在于软体和网路,根本没有系统核心,所以无法关闭。
时间到了2003年,新的一部《终结者》上映了,距离上一集已经有十多个年头的时间,而这时的阿诺·施瓦辛格已经50多岁,投资方依然找来了这位超级硬汉来领衔,虽说这时导演的座位上已经不再是卡梅隆,但有阿诺·施瓦辛格压阵,加上雄厚的资金投入,依然让该片成为瞩目的焦点。
片中康纳已经成长为一个青年,而他的扮演者也随之更换,这就造成了这个系列电影中出现了——铁打的阿诺,流水的康纳的现象。
虽说施瓦辛格的肌肉看上去依然强壮,视觉特效依然华丽,动作戏依然劲爆。
但是进入后卡梅隆时代的《终结者》,在影片的诸多环节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鹤立鸡群的领袖地位,虽说看上去看是非常过瘾,但已经缺乏了那种惊艳的感觉。
伴随着审判日的到来,机器人的时代到来了,也预示着康纳唱主角的时代即将到来。
女机器人丑,男主角丑,女主角丑。画面和节奏不错。
隔了那么多年出来的也没啥新意
看完这个,没有全部看2的欲望,除了武器变进步了,女主变妖冶了,男主变老了,肌肉更大块了,没有任何改进……
三大槽点:1John connor出场太猥琐了,跟个吸毒的一样,跟人类领袖的人设完全沾不上边。2.过了十年了,人类那边的终结者和机器人那边的终结者看上去还是差不多的配置和技能。10年过去了,一丁点都没进步(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3. Johon Connor这个人物设定太拉胯了,爬个门啰哩巴嗦,导致被液态机器人抓腿,将来必死于话多!
从网络电视转转DOXHD。电影还能再旧点嘛。。。皮衣女还帅,皮衣好好看
跟2当然是不能比,且两个机器人穿越来保卫、狙击救世主的设定重复到第三遍就让人想吐槽了,不过场面还是挺过瘾的,“你被终结了”这句话也很有型啊。这次打倒Boss比上次要容易一些了……
2022.09.09中秋假期前夜看的,场面非常大,但叙事结构却不严谨。。你要说它补上了核战这一环也没错,那样就是在说第二部的逻辑不严谨而已。但是两部比较下来哪一部更流畅好看更能自圆其说显而易见,所以…这一部还是略显尴尬了人类领袖长大后怎么这么。不好看…好像风评是阿诺演技面瘫,但其实我看了这三部只觉得,阿诺演得真好!他真的好适合这三部里这几个机器人角色!
he's back
最无聊的一集,我想念琳达·汉密尔顿
好像之前没看过,昨晚补看。但是真的不算好的,主要靠枪战追车戏以及州长的老梗(比如墨镜,还有I'm back)来撑场面,约翰康纳的成长并没有很多的展现,女主凯特也不是很讨喜。P.S.天网是分布式多核心系统,一旦上线无法被关闭,非常先进。莫非是区块链……
审美疲劳的特技
可以看得出3在努力向2靠拢,不少镜头都是在模仿2,,施瓦辛格的表演也更加刻意,有故意卖萌的嫌疑,同时本片特意营造的严肃主题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无论是T-800,还是T-850,甚至是更先进的T-1000和T-X。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超越自身所能掌握的高度,危机就将降临。
没那么差,不过有点疲劳了,除了结尾就是2的翻版,太多类似,不过整个设定还是不错的,好奇的是这次T800为什么会学会2里面T800的行为思维类人性,不科学,康纳也不如少年那个有生气活力,女主太傻,液态机器人太水。
卡梅隆的两部前作已经是影史巅峰的级别同时拥有比较完整的故事剧情,后续作品的制作只能是秉持纯粹的商业目的强行补充续写,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制作出好看的续集,本作给出了非常好的示范,遵循前作的商业元素套路,不在剧情上瞎鸡巴乱改,老老实实拍好动作戏,新增适当的幽默也无不可,而迪士尼的星战则抄都抄不明白,真是可笑
重新看了一遍 发现了很多来捧场的演员 比如弗罗多老爷 开了门露了脸 直接被干掉了
抢什么不好,抢吊车。喜欢里面的冷幽默,车战的几个场面都印象颇深。
机器人——始终还是美女好。
天网系统是分布式多中心无核心的网络,这个观点好现代
到3的时候,终结者的人设和故事已经难以为继,几乎进入轮回。剧情BUG上既没法解释为何不能无限重复追杀的质问,哪怕说个时间渡口理论呢?然后也无法自圆其说,未来到底能不能改变。到3的时候,宿命论又占了上风,T800又轮回了,心理补尝后进入到莫名空虚,难忘那个大拇指,意义何在?女杀手的身材眼神面瘫和纹丝不乱算是不多的亮点,其他就没感觉比上个警察NB多少,故事套路上对2极尽抄袭,只不过黑人换成了爸爸,杀不了康纳,就杀他助手,这逻辑也就是机器人能编出来吧。其实后面的几集终结者虽然整体有点垮倒还各有亮点,3简直是弱爆,油腻的青年康纳,非常不讨喜,女主的性格单薄到花痴一样,未婚夫刚死就和初中同学讨论起初吻。真心说,美女杀手挺美的,要是再多点R级的重口就更适合宅男了。老施在3里已经没有任何惊喜超越,无限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