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马粥街残酷史,觉得这片子挺致郁,至少我感到很郁。
不同于牯岭街样少年青春的定格,马粥街痛苦的随时间变淡更让我心塞。
那些曾经的天大的事也被时间冲淡了,其中之轻让我无法承受,难道我此刻经历的事注定被时间冲淡吗?
比较一下影片中少年与我的经历,虽说时代与背景都不同,但同为少年,至少有些相似的心境。
片中打架场面挺热血,男主崇拜李小龙,多打一那是无赖,一打多那是英雄,男主从胆小到勇敢,经历如此蜕变,这是他的成长。
我的成长又是什么呢,初中小打小斗觉得刺激热血,高中平稳无事但偶尔幻想自己是英雄,到了现在,真遇到事首先考虑到是结果,宁可找人帮忙也不单打独斗(这里不只是说打架),自惜自羽,这与多打一何其相似?
从少年英雄勇到如同无赖般的以结果为先,只可惜它有个华丽的名字叫做“成长”。
这部分残酷,在电影中男主的青春里体现为受“逼迫”,而在我的青春里体现为“妥协”。
很难说哪种更残酷。
再说说那年少的真情吧。
电影里,男主初见女主便被吸引,说白了首先看上的是脸,这是正常的事,也是自然的事。
最动人的,莫过于男生的纯情与真情吧。
在远处静静望着心爱的女孩;悄悄提前躲在女主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却又不敢主动去打招呼;算好时机,假装偶遇;假装顺路只为了能和女主有一些共度的时光;看到心爱的女生和别的男生靠得很近,心如刀割,只得静看泪流;为了让她开心而苦练吉他,使自己更优秀。
这些,我也干过:被她明媚的笑容与专注的神情所吸引;曾经为她的背影狂奔不止,追近了却不敢打招呼;算好时机一起走向宿舍,给她分享快乐;在食堂看到她和别的男生一起吃饭,我心如刀割胃里翻江倒海;为了赶得上她而苦读。
电影里,时隔许久,男主后来在公交上偶遇女主,也只是匆匆两句话就因为女主到站下车而分别了,男主没有再假装顺路实则绕远地追随着自己曾经深爱的姑娘。
而我,怀疑过自己已经放下她了,但看电影的过程中总觉得女主像她,不只是说长相,女主在男主眼中的纯真如同她在我眼里的纯真,她给男主的感受,那些甜蜜与痛苦,自然地,我感觉我像那个男主;于是我又开始想她,以致献上整个良夜。
令我忧伤的是,如同那个男主,我现在不再造偶遇,即使真碰巧遇见她也可能不会去打扰,毕竟不能想着对她有爱就一定让她以爱来回报。
马粥街残酷史,残酷正在逝去,逝去本身实则更加残酷。
除此以外,在我的青春里,我还感到其他的残酷。
那就是我的青春快要逝去了,以“成长”为代价。
现在看来,难道所有的事都因此变轻?
没有吧,实际上更加沉重了。
时光在心里留下的车辙,历历长存。
看《天国的阶梯》认识的权相佑,他痴情忧郁男主形象真的是太到位了,深情款款又忧郁的眼神看了谁不心动……
這部权相佑把懵懂少年的青涩演绎完美,很有代入感!
马粥街残酷史,我想残酷的就是我们现在体会不到的荒唐社会历史(类似文革吧)。
学校就是大背景下的缩影,电影开头男主由于在公车上被抢了领结,去学校就被督查用棍棒往死里打……这一幕真的有吓到我,在现在看不就是校园暴凌,再往后看整个校园乌烟瘴气,学生打学生,老师上课也不尊重学生,粗话连篇,用荤段子讲课,老师打学生,校长打老师……就是被暴力政权统治阶级校园。
而最后男主由于失望退学去上的普通学校反而气氛学风融洽,老师也是用心卖力地在认真教学。
感情线: 其实搞不懂女主到底喜欢谁?
和男主呆一起整个过程就很舒服,有共同话题散发青涩暧昧的恋爱气味,女主本身也是成绩优秀的乖乖女,为什么会因为男二下雨天用拳头自残到鲜血直流就心疼地和男二在一起?
难道说母性突然发作泛滥?
反正现实生活中我肯定会被吓到并且觉得他有暴力倾向,马上就躲得远远的……就真的感觉她和男二在一起看向男主又是喜欢的眼神,就很矛盾…… 成长: “如果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 男主经历两次绝望,第一次是知道女主和男二在一起,第二次是听说女主和男二私奔。
绝望过后男主开始自暴自弃,生活没有了方向,整个校园状态也根本无心读书,后来和恶霸的天台约战突然成为了新的目标,开始奋力训练。
所以说有时候人往往真的得到一种所有希望和渴望都被破坏和打消,陷入一种绝望,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想要什么的时候,才会重新调整自己,遇到新的渴望。
最精彩让我还想看第二遍的就是男主天台打架那段,真的是动作丝滑酣畅淋漓,最后敲碎玻璃爆的那句话“操**韩国所有学校”也好解气好帅气,看的好痛快!
影片最后男主女主时隔一年后公车上再次相遇,两人只是寒暄几句,欲言又止,最后女主下车男主也没有追下去。
也许青春就是这样充满遗憾和错过,就像胖子最后说的,李小龙是回忆(青春),要学会喜欢成龙(新的生活)。
青春不分国境愤怒都是少年片中出现分班现实中俺遇到把垃圾集中到一起我是垃圾一员不分文理班1995年可是我也曾努力被别人放弃后只有放纵一句话活该恩珠是青春期喜欢的女孩本片主角与我我们知道自己不配但无法停止喜欢一切都会失去只有回忆是自己的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感情只是当时己惘然成年人的世界无趣当成为世界再也没有心动再也没有天真像抽了半根的烟可扔可不扔抽起来烫嘴
前半片就在想小全啥时候能由一只“小白”突变成大英雄。
后来才发现,英雄是付出了汗水,泪水,口水等熬制而成的。
非一日之寒哦
《马粥街残酷史》是由韩国导演柳河执导,权相佑,韩佳人,李廷镇主演一部学院派动作爱情影片,该片描述了转入正文高中的模范学生铉洙、大哥佑植及漂亮的女生银洙之间的三角恋情和友情。
该片获得2004第25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美术设计奖、2004第40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影剧本奖。
佑值对铉洙说:“看你的样子,应该不会被那样的人欺负。
”“因为我不想打架。
”铉洙回答。
我想走进铉洙,走进一个腼腆又有黑暗意识的男生。
铉洙小时候喜欢李小龙,他必定向往以正义之名战胜丑恶的人。
当他走进这个混乱的高中,命运给他的考验正开始着。
不可否认,当遇到挑衅时,从他紧蹙的眉毛以及隐忍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宁愿忍受他不可估计的屈辱,也不愿意站出来说不。
他用他所谓的隐忍,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欺辱和敲诈。
他并没有感觉到不妥,他认为这是保全他自己的完全之策,只要把自己装扮成透明人,这短暂的高中就会过去。
就像所有的真理告诉你,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一场篮球比赛结束了让他找到另一种存在的方式,他找到了靠山,他的兄弟佑值,从这以后,找他麻烦的人也变少了,他舒了一口气,他认为是他的隐忍让他度过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
跟着佑值,他体会到不一样的生活,他去酒吧扭动着奇怪的身躯,他接触到风情万种的老板娘,最重要的是他和佑值解救了一个他们两共同爱慕的银洙。
铉洙的爱和他为人一样,沉重又腼腆。
这种爱是细腻又缠绵,这种爱是无力的号角,纵然号角在黎明破晓时缺一不可,但是声贝却属于不能接受范畴。
但佑值的爱,像一团火,这团火让银洙哭泣,让银洙迷茫。
这种爱,明知是飞蛾扑火,明知不能接触,明知不能有未来,可是啊,佑值你用尽所有的力量,说尽甜言蜜语啊,手打墙头,说出甘为银洙去死。
她从不愿意不敢接受,到奋不顾身。
银洙知道,比起铉洙,佑值更像她的另一个自己,如果说那一个叫嚣着反叛,那个乖乖女的方面像散开的火药,那么佑值就是一个火花,一个引火索,在1978年,所有的一切叛逆都爆发了。
而铉洙的爆发要晚一些,因为银洙,两兄弟闹矛盾,佑值因为被套路,单挑失败,与银洙离家出走。
铉洙不知道成为怎样的一种人,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告诉他,忍字当头,一切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就是因为忍字,消磨了他所有的斗志,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成为怎样的一种人。
忍,有时候是一种自以为是保护自己的方式。
他翻开李小龙的书,他看着一招一式,他重新记起来那个李小龙梦,在他看来,李小龙不仅仅是李小龙,那是一种在绝境里蠢蠢萌发的征服和求胜的力量。
他的眼神开始变了,他变得不再闪躲,他知道,这一切,选择逃避和妥协永远换不来平静。
这一天,还是那个阳台,阳光明媚,飞跃、双节棍、头破血流、吼叫、以一敌十,从围观的同学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默不作声的男孩成了他们新的领袖,这个领袖多了一点传奇色彩,这种膜拜的情绪和当年看李小龙的电影竟然有一点惊奇相似。
不是所有的隐忍都值得赞美,善良如果没有刀子就成了软弱。
马丁尼莫拉在忏悔诗中说,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
最后他们向我奔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
有时候我不得不想,人的一生归宿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反抗,因为只有反抗,才有足够的勇气拥抱一个完美的自己;因为只有反抗,才有足够的力量拥抱幸福和爱。
对于韩剧——本人向来只报观望态度:不是哭哭啼啼的肥皂剧,就是恶心做作的商业片。
然而,“马粥街残酷史”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
马粥街残酷史,看了好几遍。
主角和自己仰慕的大哥成了情敌反目,大哥却被高年级校霸给阴了。
主角最后的爆发,有对霸凌的反抗,有对青春懵懂却无人引导开解的宣泄,有对军事化教育的抗议,有对失恋的发泄,甚至有对大哥的惋惜,虽然反目依然替大哥出这口气。
李小龙的双节棍很酷,娱乐的贫乏现实的枯燥,那支双节棍和吉他是他唯二的情感出口。
最后大骂学校却双眼含泪。
一个忠厚真诚文艺的人,就这样被教育抛下了。
多年后“现在流行成龙了你知道吧!
”,时代在继续,一茬一茬的青春在成长在燃烧,主角已泯然众人。
好好活下去!
每一个真诚的人!
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和故事线整得很好,随着故事发展交代了所有支线,父子的关系,恋爱,和佑值的情谊和惯穿始终的同学之间霸凌和老师的虐待。
这部电影可能太真实,很多桥段想起在学校的一些往事。
以前学校其实也有发生类似的事,现在学校打架斗殴会从重处罚,校园欺凌也很受观注,整体好很多了。
学校和教育对学生随意辱骂和殴打的现象司空见惯,学生如果能在教师污辱和体罚中成长,反倒这个人是贱骨头了;而对于有背景的学生学校领导就点头哈腰满脸堆笑,特别是校长;教官是个以暴力体罚学生的典型,该怎么教育学生一点都不懂只知道拳打脚踢,且以他在战场上残杀多人为荣。
可见学校的师德和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在这种同学之间互相霸凌,好勇斗狠的氛围之下,即使原来好的学生也会无所适从,慢慢受到影响,在这不良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能考上好的成绩反倒是个奇怪的现象了。
难怪铉洙在最后会骂艹韩国所有学校了,可能这种教育环境在韩国那个年代是很普遍的。
铉洙和优等生的女主本来是好学生成绩还行,但最后都重读了,这其实是个值得反思的事。
恋爱一开始铉洙并没有好好把握机会,个性过于单纯腼腆。
被好友佑值抢先一步先和女主好上了,的确佑值更帅也更有手段,也不是女主滥情吧但也不算专情。
后面即使铉洙和女主再好上,但是也一直有佑值的影子,虽然佑值说是他把女主让给铉洙的。
至于女生到底爱谁也不重要,他们还是都阴差阳错地错过了,这就是一段虐恋,对彼此都是。
学校欺凌从三个霸凌者 留级生->佑值->宗勋,这三个校霸的轮番出现就好像这个是必然的,在那个环境下。
但似乎佑值好一些,没有其他两个人那么狠。
佑值被打败后,没有佑值庇佑的铉洙努力锻炼不想再被欺辱。
阳台上铉洙以一已之力对战宗勋和他的死党,这一刻是影片最高光的时刻,看着校霸和他的死党全部被一个个打倒,坏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打击,最后铉洙满脸是血潇洒走下阳台,铉洙仿佛成了他的偶像李小李。。。
事后竟然要铉洙父亲道歉真是不要脸了,那么多人欺凌一个人,并且还被打那么惨好意思要道歉吗?
哈哈。
这部电影讲述的核心远超其他校园题材电影,整体来看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值得观看的,非常真实。
相信对于90后之前的人来说应该都有感触。
如果抛开男女主角长的优于常人,那么这部电影算作纪录片也未尝不可。
当然,除了戏剧性的天台约架事件之外,我想编剧兼导演的柳河只不过是像借整部电影之口,说出那句压抑内心已久的脏话!
不知道导演的童年和青春时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的韩国学校多少影响,但是这种为了抒发胸臆而拍电影的做法让我完全看不到这个导演内心最终的指向和归属是什么。
举个全片最迷的bug,请问这个韩佳人出演的女学姐,在你的青春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难道说就因为在公车上多看了你一眼,就因为公交车上偶遇一个颜值神仙的少女,你的整个青春都因之改变了,我想这个理由无法让我信服。
韩佳人在电影里完全被塑造成一个水性杨花,摇摆不定的徒有其表的女孩子,而且完全没有对她的行为给出合理的动机。
跟同样写中学生生活、校园生活的电影,不要说无法企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连其邻国的《坏孩子的天空》都无法比肩。
在看完了《野蛮女教师》后,努力搜寻权相佑的作品,结果找到了这个,不由分说就看了,看完一个劲的感叹!!
残酷啊!!
知道权是个肌肉型的男人,所以一看到他饰演的是个腼腆羞涩而总被欺负的男生后,就一直期待他最后的“爆发”,并且影片一开头就有李小龙的提示,等到最后才算是满足了,还好他爆发了,不然我就给憋死了。
唯唯诺诺的权从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受学生辈的欺负,当然不是个人现象,厉害的欺负软弱的,年长的欺负年幼的,有权的欺辱没势的……权结交到的好友是个不甘示弱的人,面对所有的欺负都能自己应付,身高马大,身手不错,都一打而过,结果仍是最终树敌,以一敌众,败下阵来,离开了学校。
而权也只能重蹈覆辙,当学长让他低头的时候,就注定了那场“爆发”。
或许只有像胖子那样随风摆势的人才可以在学校待的更久些。
教师辈的暴力更是毋庸置疑的,绝对的集权,就连好身段好身手的好友也是无法抵御的,这更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再厉害的人也许可以反对几个人,但无法反对一个时代。
矛盾到最后不是时代的崩塌,而只是个人的离开。
但“解气”的是,并非只有老师对学生是残酷的,就连校长对老师也是同样。
最终的“爆发”让我们看的很是过瘾,但剧中人确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大概在他做决定前早已对学校不报任何希望了,“…韩国所有的学校”回敬了韩国那个时代的教育模式。
对于家长辈的残酷交待不是很多,当然也是属于暴力的范畴,但最后当一切都崩溃了,接受自己的仍然只有父亲而已。
这也提醒我们教育终究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
结尾我们看到主人公又选择了另一种学习的方式。
残酷时代的爱情,因为在爆发之前,所以显的那么的小心翼翼,小心到怕被发现,那么忘我的纯真的对待。
送她回家再跑向反方向的自己的家;知道她喜欢音乐,就自己苦练吉他,最后紧张的弹得她听;隔窗看到她笑,自己也傻傻的无辜的笑;雨天为她送伞,鼓足二百分的勇气,却被她的发现吓到扭头就走。
爱情描写的即真实又温柔,虽然没有争得回应,也只能在楼台雨中处理自己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创伤。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么时代的人也都拥有了快乐的不快乐的经历,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
小时候看过的,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句操他妈韩国所有的高中
简直像漫画改编的一样无脑
似乎在我求学的学校中总是充数着这样的学生和老师
还行
令人心疼的青春和爱情
和韩国人没有共鸣
青春的记忆
前半段不打架不秀肌肉的权向宇让我很不适应
你的雨伞他的钢笔,公交上一首Morris Albert的《Feelings》,吉他远比双截棍浪费感情,下跪的父亲,沉默的归家路,醉拳大战截拳道……之前一直以为是热血高校制霸的故事,结果来了个青涩无望之爱,有趣
当时怎么没发现韩佳人。。。只看见了权相佑
伤痕不够痛,只有青春凑
等朝鲜队那晚电视里在放
一点都不残酷,真是标题党
这种片子就是坑,感觉都是线索。
打就完事了,一言不合就开打,不需要任何原因任何剧情铺垫,总之打就完事了,这就是青春?这就是热血?还是不敢苟同~
借着雨点说爱你前两天刚看了《你的婚礼》,看看人家的结局,不再做舔狗暴力组织三部曲第一部!
一个韩国电影拍出了我的学生时代共鸣,我天朝拍个屁电影啊!
6.5分。看到片末都没觉得有什么残酷的地方,无非就是碰到一群打骂严厉的老师而已,这条线从头到尾都只是辅助,主线其实一直集中在两个好友的关系上,青春嘛,总要做点傻事不是?算是韩国暴力版《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或者更像是《少年古惑仔》等等~~
1,毕竟是八年前的青春片,在主题不可能做大的颠覆情况下形式也不算新。2,片里的主角都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也就是说谁都不讨人喜欢。(可能因为内谁长了一张芮成钢的脸吧)3,青春残酷的地方在于,你往往就是那个卖黄书赚学费的胖子汉堡,是吧
比较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