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
Zama,流亡将军沙马(港),萨玛的漫长等待(台)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洛拉·杜埃尼亚斯,马修斯·纳克加勒,胡安·米努欣,马丽雅娜·努涅斯,豪尔赫·罗曼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巴西,墨西哥,葡萄牙,黎巴嫩,瑞士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详细 >
【B-】大量中景和景框的视野限制让影像氛围愈发逼仄,而细腻的环境音效在增加代入感的同时也于无形中为观众设置了地域性的囚笼。前半段沉闷的色调到了后半段却被明亮的热带景象所冲刷,与剧作内部的角色命运形成了魔幻的冲突。最后扎马的处境无疑是绝望的,但画面却并非如此:残缺的躯体旁,是缓缓飘过的浮萍,在温柔中完成的对虚无的消解。最后一个镜头,仿佛他并未被放逐,而是归化。PS:最后当然要狠狠感谢安妮,校对和修正本片的中文字幕重译版
没有镜子没有游泳池,减少虚焦(全片仅剩一个半标志性虚焦镜头),后半段丛林戏红绿大色块相撞给足了视觉冲击力。复杂的音轨辅以大量面部特写制造出的也许是真正的浸入感,让观者随着扎马去体会那种试图争夺却无法挣脱的无助与绝望。马特尔绝对是当下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殖民者的视角,重复的句子,油画般的摄影,由冲突构成的电影。扎马困于囹圄而无处可逃,社会环境、场景设置和摄影机景框之内的压迫感充斥整部电影。外加劫匪与只存在于传言之中的维库尼亚·波尔图,增加了影片的种种不确定性。情节上有着对主要镜头和段落的省略以削减连续叙事对片段叙事的破坏。整体风格冷峻,与戏谑的音乐相照,让人绝望。
主要是tm没劲
你说这片有寓意吧,我都不关心寓意是什么了,真是够可以的,看这片能睡着好几次,这片感觉连一篇像样的影评都没有,就算导演有什么想法,用两个小时拍这么个东西出来,他也不算成功。
影像、音效一流,内容实在提不起兴趣。
一种让人很没兴趣的“情怀”。
没看出个啥。
3.5,声音是画面的先导,而不是反过来,当听觉被不断调动,视觉也自然被强调,我们不得不反复确认看到的——声音从哪里来?人物在哪里?在此过程中,声音真的使空间变得立体准确了吗?恰恰相反,这使近景人声失去了层次,进而使得位置和方向被完全模糊,空间变得畸形。我认为,在完全写实的叙事电影中,近景人声被过分强调,是反电影的(声音和画面本来就不是完全协调精确的),也因此,片中几次环境声、人声、合成声糅合的段落堪称完美,因为这里是超现实的。【沼泽不叙事,不对准单一的、核心的人物;圣女没有自然环境,也就没有物理空间;无头的女人其实也有类似扎马的问题,但听觉没有如扎马般被放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四部电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创作/探索的轨迹】@2020.1.2//应该是观看方式出现了问题,需要重看。@2020.3.7
虽然我无法对本片做阅读与理解(纯属个人原因),但不妨碍我对本片的欣赏。虽然导演叙述能力存疑,但其影像意识电影语言使用令人赞叹。#2018BJIFF#
词句都砌好 能否成诗便全看观众自身了
可能因为我不懂历史,我一分钟都没看懂过,只觉得镜头真漂亮
音樂實在好喜歡,想趕緊找到原聲⋯⋯1214KOFA
是困于殖民地,还是困于自我的意识之中? 7.5分★★★☆
观众很容易死死盯住《扎马》这个角色,然而却很难抓住“偷窥者”的灵魂。因为这个核心人物在那片小小的殖民地乃至整部卡夫卡风格的作品里一直处于飘荡和抽离的状态之中,于是我们只能跟着他的眼睛和步伐去观看和游历这场战争的荒诞与虚无。这或许也是作者对于历史的立场。宛如诗句的配乐像是嘲笑又像是悲悯,但最后还是给了这位返乡人一丝温情与希望。
颇有些看不懂,西班牙殖民非洲时期殖民官有时可以很特权的享有当地美色,若是被仍在野外的当地民众捉到,会变成奴隶?殖民官隔着总督无法向国王请示汇报?
仿佛找到了当年看《百年孤独》的感觉,困……能感觉影片在表达着什么,但是就是集中不起来精神,长的都差不多的面孔和《百年孤独》里的人名一样,令人睡眠良好
7/10。色彩明艳,室外空间开阔,极少电影会运用如此高频率的全景去表现单一人物线索,通过人物的细微行动推动剧情向前。扎马主观上想出逃,但最终更宽阔的空间限制了他的行动,就像片中一闪而过的沼泽底部镜头:一群鲶鱼挣扎着搅动彼此的生存空间—扎马的生存地带也被裹挟进殖民母国和原著民之间。最富观影趣味的一点是精致而庞杂的声轨,人声、环境声和心理音响层次分明地混在一块,譬如某个典型的听觉调度段落,利用枪声将固定镜头的二人谈话转移到总督府外的杀马场面,此时一只羊驼走入画内,声音像画框外的幽灵。导演时常寻找平面构图的画中画结构将人和环境产生重叠的意义,譬如扎马和神官商谈仪葬费,门的结构将两人与后景对尸体洒下的银灰色粉末进行分离,暗藏政治寓意下的魔幻性,这包括结尾临死的扎马被送上木舟划到沼泽深处时看见的幽灵男孩。
印象深刻的影像色彩
第一部马特尔。观感比较分裂,前半段对龃龉生活状态的描绘正要凸显眉目时,下半段瞬间转至一种赫尔佐格式的丛林狂想曲当中。最离奇或者说不同于其他第三世界作者之处在于,全片是以外来者的视角进入这片土地,男主一方面不被宗主国的同族所理解,一方面又无法真正融入原住民的群体。或许这正恰到好处的描绘了殖民主义内在的疲软状态,但对于我而言,尚不及纯自然主义的呈现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