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上映了一部没有一句对白的3D电影。
这部电影在环游了37个国家后终于空降我大天朝。
在排片量极少的情况下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上映2小时即拿到500万票房,其上座率也持续攀升,力证影片的水准和影响力,在当日电影票房未能破亿的情况下,成为票房担当。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猴子,当然我说的不是大圣,而是一只世界上最聪明的僧帽猴。
说到这里,相信小伙伴们都知道这部片叫啥了。
没错就如你们所想——《亚马逊萌猴奇遇记》。
该片为一部全动物出演的影片,拥有数百只国宝级动物的加盟,用3D技术全景展现了亚马逊雨林的绮丽风景,画面美到每一帧都可以拿下做桌面。
而这位牛逼哄哄的导演拉格贝尔曾执导过《白色星球》,并在全球掀起了一阵保护北极熊的热潮。
这次,他将视角投入亚马逊热带雨林,历时7年才完成拍摄。
先来科普下这部剧情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因飞机坠毁独自落入亚马逊丛林中心,它要在丛林中学会生存和保护自己,适应未知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精彩,也充斥着敌意……它要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考验。
先上图一张,看看我们萌一脸的小主角。
(图片)蜷曲的小尾巴,无辜的小眼神,毛茸茸的爪子,这是要闹哪样?!
确定这么一只呆萌的小猴子能够在猛禽横行的亚马逊原始森林生存下去?
不要忘了我们的小主角可是一开始生活在马戏团的,它每天的生活除了卖萌就是卖萌啊喂。
总之,看海报的时候我是很担心这只猴子的,生怕它被巨蟒给生吞了。
我们的小主角,哦,它其实有个很四大皆空的名字——僧帽猴。
其实我很想知道这么有佛缘的猴子跟大圣是啥关系?
(我好八卦…)也许是有佛性加持,我们的主角在危险丛生的亚马逊森林成功回归了!
也就是说,小僧帽猴成功地从一只驯养猴蜕变为野生猴——它原本该有的样子。
而这个蜕变的过程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
(快说,你和大圣啥关系…)来说一说这个九九八十一难。
我们的大圣需要对付各种各样的怪兽,有背景的没有背景的。
还要保护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师傅…而呆萌僧帽猴从一个花花世界一下跌落到要肉没肉要爱没人疼的原始森林,还要处处戒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比自己大十几倍的动物,否则一个不小心就变成午后小点心了,这简直是猴生中一个晴天大霹雳。
但是我们的猴子还是坚强地活下去了,虽然是跌跌撞撞走一步算一步的活法。
以前只要饿了就会有驯养员带来可口的食物,而现在,小僧帽猴喝几口雨水就算解了饥渴,森林里只要能放进嘴里的都是食物。
无意中吃到一颗鲜艳的蘑菇结果还中毒了,产生的幻觉很炫目很刺激。
见到了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我就简单列一些:鸬鹚、吼猴、犰狳、狐猴、独角仙、角雕、狼蛛、眼睛鸮、麝雉、王蛇、绒毛猴、夜猴、螲蟷、动冠伞鸟、鹰头鹦鹉、肉垂凤雉绿瘦蛇、虎猫…这些大多数我也没见过,有些连名字我都不会念(文盲在此)…后来小僧帽猴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同类。
相信那种欢欣的感觉大家都能体会,如果不能想象,麻烦你把自己丢在孤岛生活一个月好吗。
小猴子跟着和它有着同一条DNA的猴子们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
大自然毕竟还是个物竞天择的残酷环境,不然我们人类为啥能够成为万物灵长。
开始的时候猴子们都对小家伙无比友好,一起觅食一起睡觉。
好景不长,由于从小生活在人类文明世界里,没有一点点野生动物的样子,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也差,戒备心更加没有。
因为小僧帽猴可以天真到和蛇相互吐着舌头玩,你看我前面的担心没有错吧…于是,小猴子成了物竞天择中劣汰的那一只。
其他猴子都开始疏远它。
由于没有觅食能力,小猴子只能吃猴群遗弃的食物。
直到某一天,它遇到了人类的小女孩,小女孩微笑着用饼干邀请它。
面对来自自己阔别已久的世界发出的邀请,小猴子犹豫不决。
一边是樊笼却也还幸福,一边是自由却遍布荆棘。
而最后,小僧帽猴还是转身回到了森林,亲手摘下了颈上的项圈,将樊笼里的幸福丢在了身后。
可身前,是一个更加广袤更加丰盈的世界。
这里才是僧帽猴最原始也是最终的归宿。
最后再给伙伴们透露一些拍摄细节。
前面说了,这是一部,也是第一部完全由动物出演的影片。
既然是出演,就会有分镜头脚本。
是的,我们的动物们都是按照脚本一个一个镜头在拍摄的!
今年的奥斯卡是否应该给我们的僧帽猴颁一座小金人呢!
但动物毕竟是动物,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驯兽师引导完成动作的。
因此,为了让这些动物可以完满的完成演出,剧组聘请了驯兽师Pascal Tréguy。
他的团队帮助寻找森林中潜在的动物演员并了解它们的习性。
每当Pascal有新的发现,剧组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改剧本或拍摄计划。
(怎么听着有点像煎饼侠的耿宗拍摄傍大款系列啊…)也麻烦奥斯卡给驯兽师们一个小金人…内容来自公众号:阿拉丁影业 (经常有福利奉送,别说我没告诉你!
)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又是这种以动物为主角,没有一句台词,光是凭这个故事观众能认识大自然的珍奇动物那种。
虽然拍这类型片,除了像前面说的展现奇珍异兽,还有就是热带雨林。
虽然风景独特秀丽,但就这部看下来我不是很喜欢,不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故事还是不够精彩,有大起没大落。
总之,爱看不看。
一只小猴子因飞机坠毁独自落入亚马逊丛林中心,他要在丛林中学会生存和保护自己,他需要适应在这未知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精彩,也充斥着敌意……作为失事飞机的幸存者,他是幸运的,但他还是要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考验:与食肉动物、有毒的植物以及亚马逊丛林的绿色屏障作斗争……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是我喜欢的纯动物电影,人类在这类型影片中,就是个引线或者点题的“道具”。
导演用了7年时间,把这部电影送到观众面前,国内的导演,现在谁还会有这样一份心?
电影镜头未有多唯美,但真实而漂亮。
小猴子从一开始对自然茫然恐惧懵懂到逐渐融入,在音乐的衬托下水到渠成。
当它放弃回到人类身边,把项圈解下来的时候,这只大自然的孩子就真正回归了!
在自然中活着,虽然各种艰险,但那是真正的活着!
电影情节比较单一,但细节值得玩味。
不推荐带小孩子看,这不是动画,也并不搞笑,孩子没那个耐心,同场的退场好几个。
也不推荐成人看,除非跟我一样喜欢纯动物电影或者喜欢《动物世界》、《人与自然》。
PS:如果虫子镜头少点就好了!
这是一部没有对白的3D影片。
故事架构其实十分简单,讲的是一只从小关在笼子里,被一个墨西哥小女孩养大的亚马逊小猴在一次飞行运输过程中意外坠落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离开了人类圈子庇护的他,怎么样从笼子里逃生,又怎样开始学会自己找吃的,接着学会和真正的“同类”打交道,最后给自己的生命取向一个完整完美的交代的故事。
按照这个逻辑,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段落—— “放逐”、“寻觅”、“深入”和“知返”; 在“放逐”过程中,小猴先是被一群奇怪的“貘”(形象参见经典动画《神奇宝贝》里的索利普)救出了笼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次他获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可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份自由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走出了飞机的他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有,他能做的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踩一步是一步,渴了抬头喝雨水,饿了学地上的各种生物吃各种乱七八糟的食物,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很长时期的寻寻觅觅:昨日放到碗碟里的还是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今夕却只能对着一轮残阳一汪剩水在枯藤老树里犹如一条丧家之犬。
踏上了“寻觅”之旅的小猴尝试着吃了很多以前没吃过甚至都没见过的东西:野果,山菜,菌类甚至是树叶,而在漫长地觅食过程中,他毫无意外地食物中毒了,倒在一堆灌木中睡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另一只同类的亚马逊猴弄醒了,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这个星球上还有同类以后,他很高兴地跟着那只犹如天使的同类回到了种族聚居的地方。
随着自己渐渐地“深入”雨林,他也学会了很多本应属于他的“天性”。
在群落里,一开始大家对他还不错,打猎用餐都邀请他一起行动,可后来猴老大发现这个同类虽然看起来跟他们一样,但行动缓慢,碰到大型天敌的时候警觉性也很低,便认为他是一块种族的“短板”,从此不再过多理会他。
他也深知自己跟这群“同类”实际上已经大相径庭若干年,虽然拥有一样的毛发和身体构造,却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但是如果自己冒然离群行动,那无异于自掘坟墓;因此他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吃同类打猎剩下来的东西。
白天猴老大带着小弟出门打猎,他就远远跟在后面,等弟兄们吃饱了喝欢了,他再从隐秘的地方跑出来拣点剩菜剩饭;晚上趁大部分动物都休息的时候再自己出门探险,寻找自己的归宿。
走着走着,在一天凌晨,忽然从正前方传来一阵伐木电锯的声音。
小猴子能感觉得到,这便是他寻找多时的,那个虎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的花花世界。
跑过了一堆又一堆倒下的树木,又走过了一摞摞垒起来的檑木,忽然一座小木屋出现在了他面前,抬头一望,忽然发现一个小女孩正在向他招手,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类似饼干的东西。
他犹豫了。
在他的世界观里,一边是痛苦的追逐,一边是追逐的痛苦。
但是最后他选择了转身离去,如同从来没有来过这个木场。
他来到河边,亲手摘下了那个曾经陪伴他长大的红色项圈,沿着河边又回到了雨林深处。
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被称之为“伟大”,不是因为拍摄前期的资金多,更不能因为后期的广告或者票房收益高。
而是每个观众能从这样一部可能看似普通的作品中看出人间百态:有的人觉得看到了“自然”,可有的人能感觉到“社会”。
有的人把自己的情感套用到猴子身上看到了生活的辛酸苦辣,但有的人可能只是觉得导演在意淫而已。
一部几乎都是动物出演并且没有旁白的电影,注定与高朋满座的商业电影无缘。
上海的影院排片表不太给力,而实际观影时发现居然有一对情侣观影中途退场,显然大部分人的观影习惯和口味与这部电影大相径庭。
还有观众的观后感都是此片归类极不明确,即不是正规的剧情片,也不算是彻底的纪录片。
纵观全片,剧情主轴隐约可见,表现手法偏向纪实。
如果要追究表达主旨,那么指向性也不算明确,每个观众心里会有不同论断。
随着剧情不算明朗地推进,我从中看到了其他2部电影和2部纪录片的影子——《少年派》和《丛林赤子心》,《荒野求生》和《动物世界》。
我个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这部电影的。
首先,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亚马逊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所有动植物特有的艳丽色彩。
除了叫不上名字的动植物以外,热带雨林标志性的几乎每日一雷阵雨成为了那里所有生物的每日一测验,每种生物都在天敌与天气的考验下逐步进化完善。
除了主角僧帽猴呆萌可爱,也不乏其他模样逗趣的生物。
食蚁兽的长鼻子特写镜头让我以为是谁家的吸尘器吸头,在风中伫立的角鹰从背面看像披着大衣沉思的领导,那棵在高处长有丰硕果实的树全部树干布满了锥形大木刺,像极了古代的刑具。
第二,萌猴作为外来的和尚,通过一系列的艰难困苦(实在因为脸盲症延伸到了动物身上,萌猴和雨林里的当地猴傻傻分不清楚),从被猴群排斥到边缘化直至最后猴群领导层默认了它的存在。
萌猴从被人类呵护的温室花朵,变成了山谷里坚韧不拔的野草。
萌猴是聪明的,第一顿饭就是鹦鹉嘴里抛下的果实,鹦鹉摘下来再扔下至少说明这些是新鲜的。
后来找到猴群,厚着脸皮模仿它们,再加上天性学会了用石头砸开坚硬的果实。
最后,萌猴在影片结尾遭遇和抵御了一次诱惑。
它被电锯声吸引,来到了充满熟悉的人类味道的地方,面对小女孩手里的诱惑,它犹豫了,但是最终选择回归充斥未知危险的雨林。
那里的雷阵雨、猛兽的攻击、猴群的排斥,成为一心求生的萌猴野化的必修课程,而它也交出了令它自己满意的答卷。
当萌猴找到自己在雨林的位置时,它毅然扯掉了脖子里的红色项圈,从此宣布它不再是人类的宠物,也不是雨林的过客。
这一段落的笔墨不重,但对于萌猴的成长历程是不可或缺的,“小圣”终于回到了它的“花果山”。
最后影片有几个疑点,影响了我对主题的判断。
一,飞机失事后,飞行员还清醒地移动身体到了飞机舱外,如果他生还为何不救回萌猴或者至少释放它;如果他不幸遇难,那就不会让观众以为人类缺乏责任心。
二,追杀萌猴的豹子是怀孕还是发福?
追杀的时候动静不小,但是速度很慢,这分明是逛淮海路的节奏。
据说是当地野生动物园的明星,但是这身材貌似没保持好。
三,这个不能说是疑点,主要是我的猜测,最后环节萌猴扯掉项圈是一种仪式化的行为。
另外,是不是也考虑因为无对白,项圈是用来区别于当地猴子的象征,便于观众理解剧情。
四,文广局是不是对这部电影动刀子了?
最后的定格镜头就是一片绿色的雨林,就是这个突兀的画面把电影剧情瞬间切断。
而豆瓣网出现的许多动物截图,在影片里都没看到。
总而言之,影片最后还是希望人们的思维焦点引向动植物、人类、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上。
而多少年来,人类把自己凌驾于其他动植物以及自然之上,导致动植物种类减少、自然环境恶化。
如果把眼光放近处,那么对于每个人的启示就是成长和成熟最终都要经历重重考验。
在这个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与共存一直是一个长久不息的话题。
这样一部电影,不仅是给小朋友看的,《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目标观众是针对全年龄段人群的。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能从电影中获得欢乐,更重要的意义是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来说,通过动物的故事能更好的让他们了解自然,自然的美好之处与大自然带来的惊艳。
让孩子能从小懂得大自然的存在对于动物朋友们是多么的重要,很多思想都需要从小抓起。
对于成年人来说,通过《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能更加珍惜亚马逊雨林对于人类生存,对于地球的“健康”的重要性,虽然商人的思想依然商业化,但是在人口如此庞大的地球上,多一份力量也是不可忽略的。
对于电影爱好者,该片更是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影片,作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全由动物出演的故事片,影迷们千万不要错过。
虽然全由动物出演,但是不必担心,这些动物是巴西动物救助保护中心中的150名僧帽猴中挑选出的五名,制作团队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剪辑而成这样一部故事片。
这样一部具有意义的电影值得更多人观看,其深远意义也值得更多人去感受,去理解。
【一个圈内人的几句话】如果有一部电影,没有豪华大咖阵容,没有IP群众基础,没有狗血撕B剧情,宣传不靠女主出轨,不靠男主吸毒,只有一个叫蒂埃里·拉格贝尔的法国导演带着他用7年拍下的一片森林,讲述一个在大自然里发生的故事,你会来看吗?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就是这样一部浑然天成的作品,当我们在票务系统选择电影时,会不会看到这部主演为“僧帽猴,毒镖蛙,独角仙,南美角雕”的另类影片?
我们看到时,又会不会只是一扫而过?
影片上映前,业内的各类发行机构都对影片进行了票房的预测,100万,200万,300万,没有一个发行机构看好这部无法炒作的天然电影,“没有明星就没法炒作,连媒体都不知道怎么报,观众更不会买账,更何况,连个暑期档都没赶上”,他们说。
然而事实是,影片上映仅仅两天,在9月这个全年票房最低迷的时期,在排片只有4%的情况下,《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票房竟然冲破了1000万,一票难求。
这部已经在37个国家上映过的佳作,在中国并没有遇冷,不得不说,发行商们真的小看了观众的力量。
9月4日,导演拉格贝尔先生从巴黎飞来北京出席首映礼,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站在银幕前的拉格贝尔,一头银发,从容自若,“它不仅仅是部电影,更是一段旅程,或许对孩子来讲,这段旅程更重要,通过这段旅程,他们可以看到这个星球的美。
”其实,《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并不是拉格贝尔先生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电影。
早在2006年,他的处女座《白色星球》就刮起过一阵保护北极熊的热潮。
拍完北极之后,导演又来到了亚马逊热带雨林这片绿色星球,一呆就是7年。
这个星球庞大得很,人类只是其中一个物种,还有数不清的动物、植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看同样的月亮,饮同样的水,上演悲欢离合的故事。
如果你在电影院,已经看够了撕B大战,看够了借钱堕胎,看够了车祸失忆,你可能需要一部另类的影片,来颠覆你对电影的理解。
整部剧没有任何剧情,不要担心剧透实际上我去看之前,也看过影片,知道此片剧情较弱,但是冲着亚马逊的风光还是去看了但是去了之后才感受到深深的恶意整部片子,70%的时间是在拍猴子,20%的时间是在拍树,注意,是在拍同样的树,白天的树和下雨的树,并且没有反应出亚马逊的感觉,绝对会有审美疲劳。
另外还有10%的时间,才拍了些亚马逊里生活的其他动物。
刚开始看的时候,一群小朋友还在大喊 蛇,猴子,虫子等等,但是过了半个小时,一个个小朋友就在大声问:怎么还不完啊,没意思不好看啊。
因为到半个小时之后,基本上该出现的物种就已经出现完了,后面就没有什么新鲜物种了。
所以,想要在这部片子里欣赏亚马逊的朋友们,你们就真的不用去了。
因为片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亚马逊。
最多拍的就是树林而已70%的时间都在拍猴子,你想能有多少给亚马逊?
猴子都做了什么?
其实什么都没做,因为没剧情,就跟你在动物园看的差不多。
没啥特殊的,估计就多了个猴子游泳而已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一部全球顶级团队耗时7年打造、全动物出演的3D故事片。
很高兴看到除了阿诺导演外又多了一个擅于拍动物的导演。
小猴子本是被人饲养在笼子里的,在运输途中由于遭雷电飞机失事,阴差阳错的,他就落脚在亚马逊丛林中,从一个只会啃手指的、看到五颜六色昆虫吓的汗毛直竖的小家伙,成长为会寻找食物,会寻找住处,会寻找伙伴,会逃避敌人,逃避蟒蛇、鳄鱼、美洲雕和美洲豹的袭击的勇士,景色优美,情节动人幽默,佳片!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台词,都是大自然的声音和优美的背景音乐,但是电影院里却是我看过的最吵的一部电影,每出现一个动物,小朋友们就开始说它们的名字以显示自己生物知识的渊博,明明是蓝色的蝴蝶也被他称作枯叶蝶,然后就开始枯叶龟、枯叶兽(树懒)等,反正是盯上“枯叶”了,一边是小朋友们的辨认,一边是家长的解说,坐在相隔较远的两个互不相识的小朋友还一唱一和的讨论,唉,反正是热闹非凡!
介绍几部非常优秀的动物电影,纪录片《可爱的动物》和《微观世界》,和动物有关的故事片《虎兄虎弟》《子熊故事》《我和狐狸》《狼图腾》。
可惜优秀的引进影片总是排片很少,场次安排的也不好,影院迎合观众,观众也被培养的只看嘻嘻哈哈的片子。
无论是观众还是我国的电影人,都是太多浮躁,很少有能这样专心做一部佳片的人。
再过十年,或许就能沉淀下来了。
没有对白,没有演员的电影,本来是极具精神意义的,却被小屁孩毁了
猴子不错,但是整个纪录片感觉蛮散,和其他看过的比较起来,不算上乘。
ԅ(¯ㅂ¯ԅ)很不错的纪录片,没有巨大的声响,中间至少可以安稳地睡上一小时
故事情节版动物世界。情节很简单。动物好萌。亚马逊风光无限。适合携娃观看。
一部没有植入广告的纪录片。一个不谙森林危险的小猴。当它摘下了自己的项圈,它已重新融入大自然。更深的东西我也说不出来,但是拍摄绝对不是易事。
看完后发现是真的很不错哦,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的片子,今天才看到。来评分的时候发现居然才有几千人,建议大家看一看,看完就知道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
由人类饲养长大的猴子最终回归大自然并且找回同类的故事,历经千难万险,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亚马逊雨林,残酷又美丽。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有点不伦不类:要么索性像子熊故事一样全部摆拍,要么就做成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别有任何剧情
虽然全片无对白,但演员本色出演,群演众多,剧情丰满,还有泪点,推荐。
没有配音不太喜欢,但是剧情片好像又差点意思。总之没有想象的好。看的时候总想,这个剧情是不是人为干预所以才这样的。
抛开都市烦恼 克服孤独寂寞冷 体验荒野生存 感受不一样的猴生 亚马逊辣么大 它要看一看 遇见各种嘴脸的动物 有泪点 有笑点 无对白 … 好看啊 哈哈
差点睡着。小朋友说得没错,这不是一部动画片,这是真实的亚马逊。看得要睡着可能是因为导演很难把控萌猴与其他动物,尤其是非猴类动物之间的互动,以致从前到后波澜不惊,亚马逊的壮阔与奇异,看着看着就倦了。可能像动物世界那样,赵老师来解说会好些。
见到好多罕见的生物,剧情偏平淡
用纪录片的手法来拍剧情片,主角是个小猴子,想法不错,尽管影像上依旧像一部纪录片,但因为叙事的无聊和散漫整个电影瞬间就low到了极点,想用纪录片这套来叙事实在是出力不讨好。下次谁再想尝试,记得找个好故事。
并没有拍出亚马逊的壮丽与神秘,大多数是在拍猴子,猴子也没有神秘历险,主要就是拍猴子的自然生态。
是从小到大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的电影,记录一下
呵呵哒,拍的在努力不好看有什么用?
回归自然的冒险之旅。很像是一部纪录片,见识到亚马逊丛林各种野生动物,好看。
译名败笔,没有奇遇,重点也不是突出僧帽猴的萌属性,这是一个关于生存、适应、回归的故事。动物众多且极具代表性,3D效果不错,热带雨林的残酷和美妙尽在其中。适合作为科普片纪录片欣赏,爆米花指数较低。
我有许许多多疑问:这部电影剧本是怎么写的?角色怎么选的?拍摄过程中每场戏拍了几条?过程中有没有真实的小动物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