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这个电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17岁的我正值年少轻狂,什么事都敢当(违法的除外),现在准备20了,虽说离17岁也才过去了三年,可明显发现自己没以前那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
或许是长大了点懂事了,或许是慢慢地接触这个社会后发现它并非像我曾经想像的那么美好,然后退缩了。
28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呢?
希望那时的自己不会忘记17岁时的梦。
我正好二十八岁。
昨晚刚在微博写下: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年龄。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回头是混沌人生,往前看也是忐忑难安。
今天就恰好看到这一部电影。
倪妮在戏中扮演一个在感情中迷失自己的二十八岁女性。
荒废了自己画画的天赋,跟一个男人恋爱长跑十年,结果逼婚不成,惨被抛弃。
似乎女性在爱情中特别容易陷入迷失自我的境地。
最一开始总是放松浪漫,“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消减”,只是越往后投入越多,然后就是依恋、患得患失,眼里心里都是他,小心翼翼,百般讨好,接踵而来的却是男人的嫌弃与不耐烦——自己从未设想过、会出现在这张熟识又温暖的脸上的表情。
还是在某一天降临了。
昨晚看到一句话——男人总希望女人为他全身心地付出。
而当女人这么做的时候,男人却厌烦这一切太过沉重。
电影里的倪妮是幸运的,因为一盒巧克力,她与17岁的自己相遇,让17岁那个单纯无谓的女孩儿,帮自己找回了不错的生活轨道。
而现实中的我们,沉迷在爱情中,一蹶不振的我们,没有魔幻巧克力,没有一身骄傲的才华,没有娇俏的容颜,没有电影中那份轻而易举。
我们只能咬咬牙,令自己顽强。
爱情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不爱自己,怎么爱人和被爱。
p.s.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男主裸奔回来,女主要笑逐颜开?
女主都重上一个人生台阶了,难道不是应该望着前路多美丽吗,为什么还要回头跟一个渣男在一起?
(黑人问号脸)
讲述了一个为爱迷失自我,在心智回到成年后又找回自我、找回梦想也找回爱情的故事。
当满屏皆是堕胎、斗殴类的青春片时,我们说自己的青春没有那么多剧情,而当一部冲突不多的青春片出现在眼前,我们又说怎么如此平淡,没有笑点也没有泪点。
电影开头就交待清楚了男女主的矛盾,“像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六天一样,在他醒来之前,我把自己调到最优;像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六天一样,他连起床都这么帅气。
”凉夏为猫粮放弃了画画,也放弃了去法国留学。
无论是你太爱他放弃自我造成他的厌倦,还是他厌倦了你使你患得患失到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都是失去他的催化剂,爱情中的大忌。
就像手中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青春时期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撞完南墙撞北墙的那一股子傻劲儿让人怀念!
倪妮17岁下鬼马活泼的表情,以及在两个年龄下眼神、笑容的转换是这部片子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啊!
马苏演的傻大姐,大大咧咧太适合了!
联想到她本人了哈哈哈!
至于男主一张脸就没变过,人设如此也就这样了,不过个人感觉结尾裸奔那段没必要,不是所有结局都得有个大团圆才行的!
总而言之还是很愉快的观影体验,很青春但不矫情,有共鸣但不沉重!
原标题:演好一个普通人(序)其实我想演一些很生活的东西,工作上的瓶颈,遭遇的烦恼,琐琐屑屑的问题,我不想刻意去扮什么高大上,刻意传达什么正能量。
——霍建华(一)猫粮,34岁,非著名设计公司CEO。
虽然顶着个牛哄哄的CEO的名头,但这一次,不过是一个努力创业的年轻人,一个刚刚步入中产、步入中年的未婚精英男。
他不再是“高处不胜寒”的“大神”“上仙”,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角色,也很幸运地无须背负国仇家恨、没有遭遇心理变态,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脚踏实地生活在和我们一样的时空里。
《韩非子》中有个故事,齐王问画师,画什么最难?
画什么最容易?
画师回答:“犬马最难,鬼魅最易。
” 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很熟悉,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和相貌,想怎样画就怎样画,所以容易。
放到角色演绎上,私以为,也是这个道理。
演高高在上的人物,演平行世界的故事,和演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不太一样。
一个优秀的演员,可以把上仙演得超然物外,可以把变态演得酣畅淋漓,也必然可以把一个普通人演得入木三分,让人在真实中深深叹息。
从这个角度来说,猫粮,是个不错的尝试。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里,一段不太普通的心理历程。
(二)猫粮先生的第一次出场,是一个寻常夏日。
关掉闹钟,伸个懒腰,洗漱穿戴,按部就班。
看一眼iPad,接一个电话,一天匆匆而始。
没有多余的表情,没有刻意的对白,解释也不过三言两语。
——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在每一个工作日的早晨。
之后的很多场合,都有猫粮卑躬屈膝的模样。
他在脸上堆出尴尬的笑容,摆出十二万分的恭敬,只为促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单子;他努力去满足甲方各种奇奇怪怪的要求,连打球都变成了社交的工具,只能输,还要输得漂亮;他渐渐变得麻木,早已忘了自己经营设计公司的初衷,忘了艺术,也忘了爱情。
30岁的我,看着时而锁眉时而瞪眼、时而谄笑时而弯腰的猫粮,不禁想起身边的一些朋友,那些做稳了“乙方”的朋友,那些渐行渐远、促膝却不再能长谈的朋友。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被工作奴役?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忽略了身边那个人的关心与期待?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了年少的自己讨厌的样子?
郁郁然想到这些的时候,其实,已经与角色共鸣了。
(三)一段爱情,长跑十年,其实已临近终点:结婚,或者分手。
童话里,总是前者;现实中,却多为后者。
君子之交可以淡如水,但爱情,淡着淡着就真的散了。
比如猫粮和凉夏。
没有了心灵上共鸣,同床也只剩异梦。
爱情,从来都是势均力敌的游戏。
当女孩为了男孩放弃自己的梦想,她最终能打动的或许只有自己。
因为男孩在更高的地方看到了更美的风景,回过头来,女孩却还停留在原地。
一路走来,身边有很多爱情,因此而黯然收场。
——他们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的生活?
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一场逼婚。
聚光灯下的猫粮,抿着嘴不好意思的笑,有些意外,有些局促,还有些格格不入的羞涩。
这似曾相识的笑容,很“霍建华”。
当他忽然被主持人叫到名字的时候,当他受到嘉宾盛赞的时候,当他被邀请现场唱歌的时候,他总是这样,扑闪着睫毛,低头笑。
某位导演将其形容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羞涩感”。
镜头内外,光影重叠,在演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不经意间,我捕捉到了久违的“本色出演”。
(四)面对凉夏的改变,猫粮是后知后觉的。
他看得到她穿着打扮的变化,却看不到她心态的突变。
也许铭记在他心里的,始终是十七八岁的凉夏吧!
所以,面对凉夏的无理取闹,他一副“该拿你怎么办才好”的叹息;面对凉夏突如其来的拥抱,他温柔的声线没有半点愤怒;面对凉夏无助的哭泣,他会抚着头柔声说着“好了,没事了”……爱到最后,都成了习以为常。
猫粮的习惯里,是少女般的凉夏。
——女人总说男人不懂自己,原来,男人只是固执地,记住了他想记住的那部分。
看着他微蹙着眉若有所思的模样,我想,他是走心了。
小凉夏唤醒了大凉夏,也唤醒了猫粮。
她,找回了艺术的灵感;他,找回了爱情的感动。
曾经的誓言历历在目,徘徊在光怪陆离的城市森林,我们终于卸下面具,且听风吟。
那电梯里重逢时欲言又止的神情,那看她挥洒泼墨时微微翘起的嘴角,小小的细节背后,是真实而美好的,小确幸。
当 万籁寂静 夜色微明当 暴雨过去 天色放晴我期待和你 画下这风景勇敢做回我自己 去活出意义背景乐响起的时候,我知道,华哥用一个普通人的小小曲折,撞击了我们的小小心籽。
放下帅气的外表,走进细腻的内心,找回最初的美好,原来你也在这里。
看到评论里好多一星,对倪妮的演技质疑、对她素颜说丑、对霍建华说面瘫、对王帅哥说丑、说张末拼爹,还有说鬼逻辑看不懂……不得不说黑水军们力量很强大,导致我对电影真没报什么期望,想着打发一下时间呗!
电影比我预期好太多,本来会给四星,为了平衡黑子给五星吧!
故事与我非常有共鸣,曾经我就扮演着28岁的凉夏,为了所谓的爱情放弃了事业,迷失了自我!
男人比猫粮先生差很多,也不知道是鬼迷心窍还是什么,傻里吧唧等着别人爱的施舍!
直到分手那天,我才明白,改变的不是他,而是我,曾经的嘚瑟,骄傲去哪里了,我因为爱而失去了自我,所以变得卑微,变得不自信,变得没有了光彩,分手临近时真的有种任人宰割的感觉!
从此,我发誓一辈子不靠男人,靠自己的努力活出精彩!
女人,记忆一句话,安全感不是求来的,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自己强大了,万事无所惧!
加油吧,女人!
像个爷们一样活着!
电影《28岁未成年》改编自同名小说。
原著中,17岁的小凉夏穿越到28岁的大凉夏身体中,从此代替了大凉夏,虽然失去了十年的记忆,但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坦白讲,这个脑洞虽然很好,但故事的合理性就有问题了。
而电影对小说进行了大面积的改编,除了保留年龄穿越这个脑洞外,几乎是重新讲述了一个故事,与此同时也很好地解决原作中很多的合理性问题——小凉夏穿越的力量来自于大凉夏食用的魔法巧克力,每次穿越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
电影的这种布局,不但完整展现了凉夏在不同年龄的不同选择,同时也体现了导演作为女性所要进行的性别叙事。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作品的话,那么女性导演的作品,就意味着银幕上的叙事表达会处于女性视角,而这种视角所体现出的便是女性的立场和女性意识。
传统的男性叙事是什么样的?
以文艺片《喊山》为例,虽然故事的中心是神秘的女主,但这个女人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
无论是凶残的人贩子还是仗义的山村男子,甚至于村里的族长乡老,无一不基于自己的立场去处理女主角,而女主角始终无力去反抗这种被男性主宰的命运,只能被动选择似乎对自己来说更有利的一种处理方式。
对于男子而言,似乎道德并没有要求他们恪守对女性的尊重,而是可以基于自己的利益去决定女性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权对女性的定位是女儿、妻子、情人、母亲,是一种身份地位的符号,而不是个人的存在,“三从四德”、“妇道”、“贞女”、“烈女”等,就是父权社会对女性树立的榜样,即女性是“他塑”的,女性长期被钳制在这样的规范中,并不自觉以此为标准压抑自己。
在父权文化中,强调婚姻、家庭对女性的重要性,即男性是最主要的,是“主体”女性成为一种附属品,是一个“他者”,处于被动的地位。
《28岁未成年》中原本的大凉夏似乎被设定为这样一个带着旧式思维的中国传统女性,对她而言,猫粮先生就是她的“事业”,而婚姻则意味着对这份“事业”的保障。
原著小说是通过弱化猫粮先生的存在感,简单地消解了男性权威的绝对话语地位。
而电影中,张末导演也对大凉夏的这种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她却没有简单地通过让猫粮先生“缺席”来解构男性话语权,而是煞费苦心地设置了凉夏另一段分裂式的人生,以完成女性叙事对全片的主导。
传统的戏剧叙事中,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都殊途同归地为限于感情困局中女性选择了一种看起来最强烈的反抗方式——出走,而对此行为比较常见的一种解释是: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就过不下去,女人若是总将希望寄托在别人,尤其是男人身上,到头来伤害的只有自己。
往前看,风景才会更好。
《28岁未成年》显然是汲取了上述理念——大凉夏在小凉夏的带动下,重拾画笔走上了一条自立之路,也走出了对猫粮先生的执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出走”。
这个故事简单直接地告诉女性观众:女性的幸福必须首先建立在自立的基础上,如果首先从思想上就无法摆脱对男人的依赖的话,那你所受的伤害就是你自找苦吃。
但导演在处理凉夏的分裂状态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俗套,即女性无法离开“爱情”。
小凉夏的出现,虽然让大凉夏摆脱了生存困境,然又让她陷入了一种在两性视角上来看都处于两难的道德困境之中。
如果说大凉夏对于猫粮的执念是错,那么小凉夏对严岩的纠缠又何尝不是一种错?
如果说女性在感情困局中不得不选择出走后,又陷入了另一番没有结局的感情困局,既是“爱情即人生”的反抗者,又是“爱情即事业”的屈服者,那么这种自相矛盾、自我分裂的情况,是否反过来消解了电影原本饱满的女性叙事呢?
当然,这或许是因为作为一部商业片,《28岁未成年》必须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妥协。
相对于其父将女性完全置于“凝视”的客体,张末已经在尽力将自己女性导演的意识最大程度地贯穿在影片之中了。
希望张末能够在未来将自己女性导演的叙事意识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拍出更好的女性叙事作品。
对于影片拍摄,演员演技不作评价。
感谢这部电影,委婉但真实地抽了我一巴掌,终于应该要好好看看这些年里自己都在做什么。
大凉夏十年里以茅亮为中心生活着,每天七点前必定要装点成“最好的”样子,为他准备早餐,等他起床。
等他十年后的求婚,却等到心碎的分手。
她的男神告诉她:“抱歉,我们十年来的生活都太一成不变了,我几乎不敢想象未来的五十年会是什么样子。
”他说:“有的事情,就是不能继续向前了。
”小凉夏因为魔法巧克力意外出现在大凉夏的生命里,17岁的少女单纯美好、肆意张扬,为自己不用高考欢呼,直问四眼白:“我是不是成为画家了呀?
我是不是去法国留学了?
我办过几场画展啦?
”【四眼白沉默的时候,我心里在想,原来大凉夏曾经也有那么灿烂的梦想,而她却把自己活成了什么样儿啊,28岁的她,拿起画笔,却是不知所措。
】得知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像17岁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的时候,她也不在意,28岁就是好呀就是自由,去酒吧,在地铁上邂逅严岩,用丰富绚丽的色彩画最喜欢的男生,青春疯狂而浪漫。
但最后自己喜欢的男生还是和另一个女孩走了,食物中毒昏倒在地铁站的小凉夏留不住心爱的人,最后也离开了大凉夏。
大小凉夏互相成全,互相拯救。
在大凉夏才华消失殆尽梦想黯淡无光面临情感危机的时候,小凉夏的出现让她刻板的单调的28岁变得大胆起来,重新拿起画笔接设计办画展和苦恋十年的男友say bye,理智而坚定地拥抱了自己的人生。
小凉夏正是天马行空的年纪,画得出最好的画,也迷失在青春时期的迷雾里,大凉夏找回她,拥抱她,也告诉她不值得。
(当然这是在大凉夏自己也醒悟了之后)小凉夏不可避免的消逝,大凉夏迎来事业巅峰的时刻,有重新拾起爱情的机会,这次,不是她来等他转身。
突然就想到十年之后的自己。
会是一幅怎样的光景。
毕竟没有人能像凉夏那么幸运,等到年轻的自己给自己当头棒喝啊。
每个时期的自己都有特有的好和坏,而最大的心愿是,很多年后,自己还记得曾经要什么,有天马行空的少女情怀,也有云淡风轻的坦然,而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看到小凉夏对王大陆一见钟情,害羞的眉眼,偷偷的画他,这些细节不禁联想到曾经未成年的自己,完全就是当时喜欢一个人的心境,单纯而美好,然而她比当时的我要勇敢无畏,她知道他在找他时,她也去找他,一起爬高楼,欣赏深夜美丽的城市,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那么开心,那种开心要胜过坐在高档餐厅吃一顿大餐,要胜过一份奢华的礼物,一起领略这世间的神奇,一起做在28岁看起来幼稚而无用却遗失很久的无比快乐的事,这纯粹的快乐才是最珍贵的不是么,后来因为误会,严岩离开了小凉夏,她毫无原则底线的去挽回他,她不管不顾还能存在多久,在地铁站呼喊他的名字,这份勇敢与追求,让我心疼,同时又想到自己,从来不曾争取过,小心谨慎,因为担心没有结果,从来不曾这样恣意的爱过,人生很短,能够选择利弊的,权衡得失的,是真正的感情么?
为什么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内心?
来日方长。
28岁的凉夏,温柔贤淑,但是站在心爱的人背后,却丢失了自己的梦想,画画让她成为真正的自己,只有成全了自己,爱情来不来,便是顺其自然的事。
片子也就一般,剧情是并非新颖的穿越,而且还是魂穿,倪妮很漂亮,类似精神分裂的表演也可圈可点,特效也比较自然,感觉霍建华王大陆马苏都是配角,不过王大陆比较惨,被打了一巴掌泼了一杯水还被打了一拳。
但其实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东西。
看这部戏,我一直感叹,电影中的画好好看,然后再想自己小时候为什么没有学画画,为什么没有坚持钢琴和芭蕾。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现在是二十岁,已经有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了,我不想让28岁的自己有更多。
所以为什么,我不可以现在学画画。
不想28岁的自己是庸庸碌碌的人。
不说演员,不谈演技,就故事本身,足够让我反思很多,17岁,我的17岁是最让我骄傲的一年,那一年,我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敢想敢做,敢为心中的目标努力,而现在,我在干什么,我担心5年后,会不会也和凉夏一样,丢失了所有的目标,就一眼看到死的活着。
我不能。
我还有太多风景没看,太多美食没吃,太多愿望在脑中停留,我不想在17岁的自己面前低头感到抱歉。
生活啊,不是为了生而活,我希望是有选择的生活。
太直女癌了!这个片子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导演她爸是张艺谋,可惜的是她并没有在她爸黄金年代给她爸做副导演,目睹着她爸现在拍的一部不如一部,她的处女作所呈现的状态,和她爸爸的任何一部都差了起码100部三枪,当然,三枪除外!
这部电影唯一传递的正能量就在于,告诉广大的女性,当你为了一个男人而放弃了自己的话,最后他会像你抛弃自己的梦想一样, 丢弃你…
挺好看啊
一部在父亲光环下做营销的小妞电影,我说的小妞既是女主也是导演。
这简直是对当今女性的侮辱!谢谢
为了偶像看烂片,被气到了(比捉迷藏好看一点)!穿越来穿越去把人晃晕,深究起来漏洞满满。男主角不开口很帅,一讲话就很局促,整体人变得很小家子气,根本不像精英。华哥我求你了,请个语言指导练练台词吧TOT 片中王大陆跟他的角色最贴近,意外地耀眼。最喜欢的镜头是倪妮披头散发凶猛地吃巧克力。
为了平衡黑子的一星,所以点五星。哪里有卖这魔法巧克力的?请给我来一盒。不,一颗也好。强烈推荐这部好看的不要不要的电影。我认为是本年度最好看的爱情片。不愧是张艺谋的女儿。倪妮低眉时有舒淇的感觉,演技大爆发;老干部霍建华为爱裸奔也是拼了。想对17岁的自己说:对不起,没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小妞儿电影,穷途末路的剧本,穿越设置早就过气,俗套到无法言语,而就穿越这事儿电影也没有明白的交代,全片用穿越耍噱头贯穿,反复使用,实在视觉疲劳,而且爱情的部分也是强推硬拉,东拼西凑支离破碎,28岁和17岁眼光依旧没变,千挑万选净碰渣男,除了隔空拥抱自己,这个设定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存在
事实证明某一个方面做扎实甚至做出彩了会让人原谅很多其他方面的将就。女主的人物和戏都立住了(甚至穿越之后光的打法都不一样,张末不愧摄影系的),不过其他方面实在是太将就了……除了女性主义可能提出的各种批评,最大的问题是从设计师到机车男的一切都太过美国化,甚至想象生活的方式也是如此
霍建华表白时说如果反悔就裸奔,结果最后真的裸奔了。当初为什么不说如果反悔就直播吃翔?
倪妮表演肤浅,霍建华僵硬;巧克力穿越太没有说服力,霍提分手的追车戏简直太拙劣(导演功力);但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即使回到17岁居然又是为了一个男人,所谓的成长在一夕之间完成毫无说服力。别说女性意识,明明很直男癌。全片最可爱的只有地铁上凉夏和严岩第一次见面。
有点无趣
倪妮真的是好看,剧情真的有点傻逼了。边看边觉得是在洗钱,结果到最后发现导演是张艺谋女儿,OK……
我觉得这鸡汤还好啊,两个年龄段的表演挺精彩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喷演技的想想某甜某嫣,在大陆内,这演技算是不错了~当然,硬要跟那些触碰灵魂级别的演员比的话,我也无话可说。所以我的角度值3星
没有真正老过的人不会觉得这部戏的好。
垃 圾
要不是王大陆狗血了一段,会给得更理直气壮。更喜欢重返二十岁的爱情戏。
倪妮没以前好看了,还做作,王大陆从少女时代穿越来的吧,霍建华面瘫欠揍,唯一能看的竟然是马苏,能信?
这世上能carry你的只有你自己。立意还不错,剧本就呵呵了,倪妮是bonus。17岁和28岁自由切换,不光是一个发型一个声线或一个眼神,而是整个人散发出来的气场就是她扮演的当下那个年龄,我要是陈坤看了这部表演也会邀请她出演天盛啊啊啊
大我和小我打架的故事。28岁,她们已经未老先衰了,开始分裂了,开始迷茫了,开始怀旧了。可怜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