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较量2

ദൃശ്യം 2,误杀瞒天记2,Drishyam 2,Drishyam 2 The Resumption

主演:莫哈恩拉,米娜,安西芭,艾丝特·阿妮尔,Siddique,阿莎·莎拉特,Saikumar,Murali Gopy,Ganesh Kumar,Anjali Nair,Sumesh Chandran,Antony Perumbavoor,迪内希·奈尔,Ajith Koothattukulam,纳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马拉雅拉姆语年份:2021

《较量2》剧照

较量2 剧照 NO.1较量2 剧照 NO.2较量2 剧照 NO.3较量2 剧照 NO.4较量2 剧照 NO.5较量2 剧照 NO.6较量2 剧照 NO.13较量2 剧照 NO.14较量2 剧照 NO.15较量2 剧照 NO.16较量2 剧照 NO.17较量2 剧照 NO.18较量2 剧照 NO.19较量2 剧照 NO.20

《较量2》长篇影评

 1 ) 乔治·库迪继续称神吧

《较量2》。

8分。

自然是好片。

强烈推荐两部连看。

全球的观众都在等待续集,毕竟这是一个正义包庇非完全正义的故事。

无论是西方法律还是中国儒家,亲人不举证亲人是人类的天性。

所以乔治·库迪要做的就是继续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的家人。

故事虽然不如第一部精彩严密,但时隔多年,这个剧本的打造总算对得住期待。

乔治肯定知道无论他推演如何周密,最终警察一定会找到那个渣男的尸体,他要做的是如何在被警察挖出尸体后,再次成功逃脱。

他做到了。

虽然未免风险太大,有漏洞,像在演电影,但他在法律层次上做到了。

新任警察局长说,这些年不是我们在监视乔治,而是乔治在监视我们。

不能有第三部了,太难了。

 2 ) 好大一盘棋——《较量2》

今天聊聊电影《较量2》。

片名Drishyam 2 / Drishyam 2 The Resumption (2021),别名误杀瞒天记2。

2015年印度电影《瞒天误杀记》是当年十分火爆的电影,全球票房超过11亿卢比,喜欢悬疑类型影片的观众肯定看过这部影片。

《瞒天误杀记》本身也是一部翻拍电影,原版电影《较量》是2013年印度导演吉图·乔瑟夫(Jeethu Joseph)自编自导的一部悬疑电影。

《较量》没有能够火起来的原因主要还是语言问题,影片采用类似方言性质的马拉雅拉姆语,马拉雅拉姆语使用人口仅2000万,影片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

《瞒天误杀记》翻拍成大语种印地语后成果大火,国内也翻拍了这部电影,将影片本土化后取名《误杀》。

此时《较量》的故事已经拍过四次了。

好在故事本身过硬,几次翻拍在剧情上都没啥大改动,都是聚焦小人物对抗公权力。

2020年5月21日,《较量》男主角莫哈恩拉(Mohanlal)在他60岁生日的时候宣布,将拍摄原版故事续集《较量2》。

《较量2》拍摄地点与《较量》相同,故事也延续前作,可以说是正统续集。

如果翻译成《误杀瞒天记2》还是挺不负责任的。

由于疫情影响,影片计划拍摄时间56天,实际拍摄46天就完成了。

同时安排了特别小组专门观察电影摄制,所有演职人员都遵守了新冠肺炎防控协议。

还是由于疫情影响,影片原计划2021年1月在院线上映,最终只能亚马逊平台Prime Video发布影片。

《较量2》的故事发生在少年瓦伦失踪的六年之后。

乔治·库蒂(George Kutty)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同时酷爱电影的乔治·库蒂还一直在筹备拍摄电影,并为此忙前忙后策划了好几年。

而另一方面,警察一直没有放弃调查瓦伦失踪的案件,试图找出乔治·库蒂家人犯罪的证据。

影片继承了这个系列的特点,将反转留到影片后半程,并且是接连多次反转,不到最后一刻不让人放下小心脏的那种。

《较量2》前半段絮絮叨叨地讲了很多乔治·库蒂家人生活的日常,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流涌动。

在明白整件故事来去之后,再回过头看着前半段,其实早已埋下了许多伏笔。

那些看似混时间的琐事,其实都是乔治·库蒂下的一盘大旗。

看过前作《较量》的话,你就会记得当时乔治·库蒂的脱罪手法。

他将瓦伦的尸体埋藏到正在建设的警察局地基下面,当警察局建成后,任谁都想不到脚下就是那堆苦苦搜寻的遗骨。

《较量2》前半段的悬念放在找出遗骨正确位置上,警察与乔治·库蒂展开攻防大战,警察试图攻破乔治·库蒂家人的心理防线,想或明或暗地找出一些线索,而后半段的悬念转移到如何将遗骨铁证变成无用证据。

其实前半段的悬念只是影片的开胃小品,既然拍摄续集了,肯定要拿出点猛料。

如果全是乔治·库蒂用隐匿地点戏耍警察,那就有点侮辱观众智商了。

可以说,找出藏匿地点是意料之中的悬念,全片的关键就在最后的反转。

乔治·库蒂布下一盘很大的棋,为自己预先留好后手。

仿佛警察才想到一步,乔治·库蒂已经安排好后面的10步慢慢等着了。

就像影片所说,乔治·库蒂智商很高,但这样活着很累,每天都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拿出紧急预案,生活的心理负担太重。

不是一般人真的熬不下来。

观众们同情乔治·库蒂一家也是情理之中。

一方面,乔治·库蒂是主角,观众很容易将自己带入他们一家的视角,以此感受被欺压的普通人生活,会激发出同理心和同情心。

另一方面,少年瓦伦和他母亲的行为的确很过分,影片丝毫没有花费笔墨描写他们家的正面形象,完全是按照反派的定位设置。

强奸本身就适用无限正当防卫,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就因为行凶者母亲是警察局长而变得复杂,这让追求公平正义的观众如何能忍。

最后多扯一句,国内翻拍的《误杀》结局为了符合各种需要,剧情上安排肖央自首了。

现在原版的续集出来了,国内再想翻拍也不行了,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悬疑加反转,好大一盘棋。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3 ) 剧中剧构造以及线索铺陈值得一看

《较量2》作为《较量/误杀瞒天记》的后续之作,简直就是把前作的故事以及两个家庭之间的碰撞推向了高潮。

虽然我感觉在最后被杀者母亲的态度转变上,这个转变十分牵强,但是丝毫不影响我觉得这是一部绝佳的电影。

在第一部这么完整的情况下,还能延伸,并且这次还能更加细化上一部的作案时间,精确到小时,以及剧中剧的方式来铺陈和连贯整个事件,且剧中剧中的这个剧还成为这部电影的一个关键反驳论据,十分精彩,这让上帝视角的观众在了解贯连始末的同时也钦佩到主角的精密算计。

本片将主题升华为:不管有多么正当的理由,杀人者始终是不对的,内心将永远受到煎熬。

这一点和现在的主流侦探漫画柯南金田一之类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从被警察监视到监视警察的转变很妙,但是不管是哪种都算是一种惩罚,后半辈子将终日惶恐。

本片前一部分更多在于体现六年后主角家庭一直生活在过去那件事情的阴影之中,比如男同学,小女儿的教育和大女儿的婚姻等,反复构建主角一家的心理阴影。

但在其中也穿插了几个特别重要的伏笔。

最后的结局算作是两个家庭的共同救赎,主角家庭一直生活在那件事情的阴影之中不也是一种变相的惩罚么?

 4 ) 《较量2》——随感

-看看第二部会演些什么呢。

-天啊,大女儿的心理阴影真的好大啊...-女人(老婆)的第六感。

-白捧她了...这个老婆好蠢啊...自己知道不让小女儿跟别人说,自己却跟别人说的那么清楚?

埋尸体的那些事情,是可以跟别人说的吗???

-“我会蠢到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吗?

”你TM肯定会!

你都告诉人家埋尸体的事了!!

-终于高潮了!

6个月前出版的小说!

-一些个拍摄手法还是稍显生硬。

-尸体不是那个男生的??

——看完了,两个反转挺好的,但是整体还是没有那么好。

↑20240729

 5 ) 不为过审强行自首,但脱罪的代价是什么?

作者: Bind 一个不能没有家的人,可以为了家做任何事。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从阿贾耶·德乌干饰演的维杰到肖央饰演的李维杰,这两部电影都向我们呈现了一个被人渣摧毁的家庭,与一位不惜一切去保护家庭的父亲和丈夫。

在中国翻拍版中,本已脱罪成功的李维杰最终迫于「龙标」压力选择自首,成了被影迷诟病的无奈一笔。

而在印度原版中,维杰虽然在最后隐晦告知了真相,但两家人的仇恨是依然无法被化解的悲剧。

《误杀》/2019原版《误杀瞒天记》的导演尼西卡特·卡马特于去年不幸英年早逝,而讲述新故事的《误杀2》已经集结了原班人马早早立项。

维杰一家人的未来将会如何?

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其实《误杀》的原版电影《误杀瞒天记》本身也是一部翻拍作品——它翻拍自2013年的印度电影《较量》。

而就在今年,《较量》的导演兼编剧吉图·乔瑟夫为这场「误杀」画上了一个属于他的句号。

作为《误杀》和《误杀瞒天记》的故事鼻祖,这部2013年的南印电影《较量》,相信一些影迷有所耳闻。

这部2013年的最初版本,据说灵感源自东野圭吾。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误杀瞒天记》和《较量》几乎一模一样,许多镜头都是1:1复刻。

二者最大的不同,或许是语言——《较量》采用了南印的马拉雅拉姆语,类似一种印度方言。

这也许就是它的影响力远不及采用了印度官方语言印地语的《误杀瞒天记》的原因。

南印版的男主名为乔治·库蒂,是一位骨灰级影迷兼有线电视承包商。

这一角色,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维杰了。

六年前,乔治的大女儿安娇过失杀害了警察局长吉娜的儿子瓦伦。

通过对时间和记忆的重重布局,乔治骗过了穷追不舍的警方,并巧用「囚徒困境」借假藏尸地点洗刷嫌疑。

他编造的谎言不仅洗脱了自己的嫌疑,同时引起了其他居民对警察蛮横调查的不满。

最终,吉娜引咎辞职前往美国,调查无疾而终。

六年后,乔治一家已经一跃成为了镇上有名的大户人家,新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这些年他工作、贷款、买地,修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电影院,当上影院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这个曾不惜一切拯救家庭的男人,此时却面临着严重的家庭危机。

老婆瑞妮不满乔治把赚的钱都投去拍电影写剧本,还常常和狐朋狗友宿醉不归。

乔治闭口不谈也不让任何人谈论的藏尸地点,也令她惶惶不可终日。

更严重的是,大女儿安娇患上了精神创伤,每每看见警察就担心是东窗事发,连睡觉也不得安宁。

虽然家人们忧心忡忡,但胸有成竹的乔治自知不出意外的话,警察局地板下的真相一辈子都不会有人发现。

事情的发展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编剧在他们的生活中安插了一个意外——目击证人。

六年前的夜晚,一个名叫何塞的家伙杀了自己小舅子。

在逃命途中他路过警察局,隐约看见了正在离开的乔治。

看到乔治之后 ,他没跑两步就被捕入狱。

对乔治一家的误杀案毫不知情的何塞,六年后才被放出大牢。

另一边,吉娜夫妇渴望寻回儿子的尸骨,好为亡子做一场符合宗教信仰的临终祷告。

虽然乔治之前暗示过人已经没了,但吉娜夫妇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不管怎样的恳求,都没能让一心保护家人的乔治松口说出藏尸地点。

尽管数年间毫无线索,但和吉娜夫妇合作的警察局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逮住乔治。

在偷偷躲过法院的情况下,他们已经秘密调查了几年。

不仅全屋监听盯梢,甚至连卧底套话的活动都安排上了。

处心积虑的卧底终于从瑞妮处确认了杀人事实,威胁一触即发。

目击证人何塞此时才恍然大悟自己那天所看见的是什么。

为了高额的赏金,他决定向警方告密。

证人和供词一应俱全,警方也根据何塞所言,挖开警局地板找到了一具年轻人的白骨。

铁证如山,被深埋多年的真相终于要重见天日了?

乔治会保证它「永无天日」。

当年不做瓮中之鳖的乔治·库蒂,这次花了六年时间设下大局。

朋友、剧本等等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再度成为击败「铁证」的妙计……这部由原班人马在7年后打造的续作《较量2》,可以算是「误杀」故事的一个句号。

只可惜,这照葫芦画瓢的句号实在有些抽象。

这部名副其实的续集电影有整整152分钟。

虽比首部短了12分钟,但观感上却是又臭又长。

导演在前一个小时尽心尽力地描绘了乔治一家人阴影下的新生活,想诠释「脱罪并不意味着自由」。

这样不厌其烦的描述,在关键人物何塞早早登场的状态下,可谓是让观众倍感焦躁。

直到1小时处歌声响起,电影可算进入了正题——目击证人出现了。

和前作一样,导演这一次也做了大量的铺垫,为后续的大小反转铺路。

只是这些细节远不如首部那样严丝合缝,显得细碎掉渣,生硬许多。

何塞的个人生活可有可无,强行设置的目击证人和更加戏剧化的布局也难让人信服。

警局执着于一件多年悬案,不惜大费周章安插卧底,这一点就已经难让观众信服。

而乔治所布的新局则堪称南印版「碟中谍」,不仅比时间谜题复杂,还需要难以想象的超高行动力——反渗透反卧底反监视。

就连电影中的角色也不禁想问:「他一个普通人怎会如此牛X?

」唯一值得品味的新细节是小镇居民态度的前后差异:现在的邻居们因为对富裕的乔治羡慕嫉妒恨,而打心底里讨厌他。

乔治杀人的流言蜚语与阴暗猜忌在坊间流传,他已经无法从这些人身上获得任何帮助了,也正因此,警方的重启调查才能得到支持与配合。

主角依旧脱罪成功的《较量2》,让误杀悬案落下了帷幕,智斗的爽度依旧,但在悬疑层面与整体质量上,实在免不了狗尾续貂之嫌,毕竟前作的高峰难以匹敌。

但《较量2》的意外价值是,它的主题无心插柳般证明了《误杀》修改后的结局并非一无是处。

第一次乔治·库蒂成功隐瞒了罪行,但因为心中有愧,他向吉娜暗示了杀人事实。

爽!

但代价是什么?

妻子终日惶恐不安,女儿罹患警察PTSD,身边的恶毒传言与异样目光接连不断。

脱罪并不意味着自由。

他们接受了意想不到的的惩罚,在身心上饱受无尽的折磨。

结局时吉娜放下一切化解恩怨,她会继续背负丧子的痛苦,而另一边,命运对乔治的惩罚也尚未结束。

这次脱罪花了六年,那他还会花多少年、多少钱去准备下一次脱罪呢?

乔治的惶惶不可终日只是隐藏在了深思熟虑之下,他每一天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

从《较量2》对惩罚的这种呈现和解读来看,《误杀》中李维杰的自首可以当作是一次提前的解脱。

对这一家人而言,这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结局。

 6 ) 说说尸体的漏洞问题

正确标题是主角是如何换尸的😂首先,电影里说的是收买了相关人员,趁那人醉时调换。

这个方法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会留下大量证据,一查就能查出来了,包括监控、主角不在场证据等,漏洞太大,以主角的智慧是绝对不可能犯下这种错误。

主角把这个方法写成剧本,就是为了误导警方,让警方往这个方向调查。

实际换尸方法不是这样,那么是如何调换的??

那么主角是如何在警方发现尸体后调换的??

主角根本不需要调换。

因为六年前埋的就不是死者的尸体,是电影开头,被那个杀人犯打死的小叔子的尸体。

1、尸体是16到20岁之间,而那个杀人犯的小叔子应该年龄相近。

2、杀人犯能看到主角埋尸,证明他们离的很近。

3、当时警察己经埋伏在小叔子家,说明小叔子己经死了一段时间,应该己经装馆。

4、小叔子和死者都是被打头部死的。

主角应该是在埋尸路上,发现杀人犯被捉,临时改变主意,调换了尸体,死者被当成小叔子埋了,而小叔子就被埋到警察局下面。

第三部剧情都想好了,主角电影大成功,然后所有警戒都放松,那个女儿的男学进行调查,再作第三次转量。

 7 ) 这是一场注定不会和解和停止的战争

《较量1》中最终男主逃脱法律制裁,在最后面对男孩父母的时候虽然打了谜语,但仍旧不肯透露信息,很多人觉得事已至此,都已经赢了还不承认,会不会太冷血了,而这些在《较量2》中都做了解释。

在2中,男孩父亲又来拜访,用宗教传统的说辞来试图得到藏尸之处的信息,但仍被男主回绝。

随着剧情发展,关于藏尸之地的确切信息传出,男孩父母也立即赶回来,男孩母亲表示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挖出来。

在案子看上去即将告破的时候,男孩母亲又希望可以把男孩偷拍视频并要挟的丑陋动机给撇清,并且希望定对面全家的罪。

种种迹象表明,男孩母亲根本就不想和解,也不愿意和解。

通过这种设定,对于《较量1》中,男主逃离法律制裁的道德批判就可以少了很多。

因为男孩母亲只认为自己孩子是受害者,而无视了孩子的犯罪动机。

男主虽然也认为自己孩子是受害者,打死男孩是正当防卫,但依旧心存愧疚,这一对比就显得男主这边道德站到了高点,从而最终再次逃脱制裁也会让人觉得不那么不舒服。

因此,只要双方都不认错,那这战争仍旧会进行下去,只会再次进行更多的较量。

那怎么才算真正的和解呢?

只要双方都承认自身方面错误,比如男孩父母发表声明说明孩子前去的丑陋动机,并对此深感歉意,男主深受触动主动投案,并交出尸骨,女孩因未成年和防卫过当等减刑入狱,男主一家其他人因包庇罪等入狱,再次出狱后,他们放下了内心包袱才能重获新生。

男孩父母因为男主他们受到了法律制裁,并且得到了尸骨,也可以放下仇恨,重新生活了。

(当然这样的剧情过于狗血,所以肯定不会发生)

 8 ) 较量2||瞒天过海的守护

现在,终于明白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圈为何会通常都是将奖项颁发给一个其实并不怎么优秀的电影了——在看完宝莱坞电影《较量2》之后。

看《较量2》完全是冲着《误杀瞒天记》去的,能够耐心看完,也是因为“前者”精彩绝伦的故事叙述。

老实说,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较量2》,前半部分,实在是拖沓冗长,甚至语无伦次。

倘若换做是我,就会将精力与主题全部投入进这家人由于过失杀人之后,虽然隐瞒脱罪,却终日惶惶不安的生活境况——类似那个小女儿和同班男生的狗屁微电影等情节,完全多余,跑偏主题且带慢了节奏。

但是,尽管如此,还是不影响我对《较量2》的高评价,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很棒的故事。

男主一家因为曾经失手打/死了警///察局//长的儿子,巧妙地躲过了当年的追//捕与审//判。

六年之后,风波再起,原来警/方以邻居的身份卧//底两年,最终成功侦/破此/案最关键的证据:埋藏在警//局里的尸//骨。

然而,结局还是那个发誓守护自己家人的男主“赢了”……这部电影妙就妙在,脑洞大开的编剧,让人看到结局才恍然大悟。

如果要说好看,还是肖央翻拍版的《误杀》故事更精巧,扣人心弦,紧张刺激——但它不是原创,抄作业洗稿的高手玩得再溜,也是不入流啊。

更何况,为了拿标进影院就得按照“规矩”,将结局修改为男主自首……呵呵!

大约,这就是“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一个男人,发誓要守护自己的家庭,你却安排他良//心发现进了监//狱,那他的家人怎么办?

法///庭也不用追查“真相”(真相是男人并没有杀//人,只是顶//包而已,这难道不是对法//律的亵渎和污蔑么),就把人给判了……还有,嚣张跋扈的纨绔子弟是罪有应得地挂掉了,可他那不可一世的母亲,位高权重的局//长大人就只有丧子之痛这一点“惩//罚”吗?

所以,这就是为毛看起来很正确,实际上却像狗屎一样的东西,企图让它放光发热,教化人心,非常荒唐可笑的原因。

一个自以为是的骗子,用其看起来高明的手段,只能欺骗那些智商欠缺的弱//智和脑//残,而聪明人是不会上当的。

这个世界,属于聪明人之间的互动游戏,当你妄想拿狗屎给人家的时候,到最后吃翔的一定是你自己。

必须重申强调的观点:这个结论并不是给翻拍版的《误杀》,而是它所在的环境。

电影,作为一种工业化的产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流程,不要认为自己有市场需求就可以乱来。

否则,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结果很明显,连傻子都糊弄不过去。

这些年来,亚洲电影蓬勃发展,的确展示了东方文化和亚洲人的聪明才华。

以我个人的看法,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亚洲电影的高度首推日本电影,理由是他们尊重电影,重视原创,因此大家都去他们那里“挖料”。

例如今年春节档的《人潮汹涌》,据说是翻拍日本电影《找钥匙的方法》(我自己没看,是听很多人如此言说),而目前只看了韩国翻拍版的《幸运钥匙》。

其次,印度宝莱坞电影,以其自有特色,风格鲜明,也令人尊敬。

众所周知,印度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宝莱坞电影每年产出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超过了好莱坞)。

也就意味着,在印度,电影产业养活了很多人,必然也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

第三才是韩国电影,不要看韩流有多疯狂,有多少人迷韩剧,它的产业配套完善,制作精良,但是从艺术综合能力上来讲,至多称为“后起之秀”而已。

在亚洲曾经引领潮流的香港电影已经落寞了,这些年很难看到好作品,类似于《无双》(周润发和郭富城主演)这样的已经是精品了。

反观台湾电影,一直保持不温不火,冷不丁地冒几星火花,仅此而已。

提及大陆电影,我觉得是不是要准备追赶泰国片了——没有开玩笑,像《天才枪//手》之类,难道没有甩那些垃圾电影几条街吗?

通过高超精美的艺术赚钱,必然是财源滚滚。

不过,这门行当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并不容易。

首先,要能够容得下电影这种艺术产业。

回头来看,为什么理解了各类电影奖项的结果,因为这里面有一种东西叫“工业化”。

它需要人脉,技术和艺术等来组合,故而也是江//湖,以号召力来创造影响力,所以……就好像,如果不是因为翻拍的《误杀》,和翻拍它的《误杀瞒天记》,以及原创的《较量》,像是《较量2》这种电影,可能最多十五分钟之后,它就会进了电脑里的“回收站”,随后永久删除,而不是由此所引发的这个长篇大论……

 9 ) 《较量2》终身守护家庭的原罪

开头先梳理下电影的上映顺序:《较量》(2013年)→《较量》(2014年)→《误杀瞒天记》(2015年)→《误杀》(2019年【中】)→《较量2》(2021年)。

2019年这部是中国翻拍,2013、2014、2015这三部均为印度拍摄制作,剧情还原度都很高。

起初看的时候,我以为这部《较量2》是《误杀瞒天记2》因为电影推荐页面的标题这么显示,看完后去查了资料,对比了下演员表,才发现是《较量2》这个名字比较正确些。

另一种感觉《较量》这个名字还有点一语双关的感觉,除了剧情里面乔治库迪和他的家人们与警察、吉塔一家的较量外,还有一层感觉可以延申借电影呼吁提高权力系统执法监督和系统性支持的较量。

电影时长还是冗长的154分钟,一如既往的宝莱坞风格,不过这次没有了欢歌起舞的一幕,不管你会不会觉得拖沓,总之做好充足的时间准备再来看。

前半部分都在叙述一件事,就是继《较量1》后,一家人深陷在“杀人嫌疑犯“的背景下的生活。

除了经营有线电视平台,乔治库迪新开了电影院,准备拍摄电影,还出版了本书,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商人。

为了拍好电影,乔治库迪和编剧准备了很多年,这几年在家人眼里他为了电影,没有做好任何事。

那家小商店还是以往的模样聚集了人饭后茶余聊着八卦,六年了,大家对那件杀人事件好像都达成了一致的默认,凶手就是乔治库迪,警察因为迟迟找不到尸体和证据,无法给乔治库迪定罪,这在某种程度上让他成为了当地人们心中的英雄,当然也不乏有些嫉妒他的人存在。

警察局为了挽回尊严,一直背后调查着案件的真相,企图找到被埋藏的尸体,而乔治库迪的家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遭受着巨大的心理阴影。

他的大女儿得了癫痫,因为过度紧张和害怕,总是在雨夜回想起那个杀人的夜晚,一家人为了照顾她想尽了各种办法希望她能走出阴影。

小女儿去了富二代的学校读书,班里一男同学是调查案件的警察的侄子,为了挖掘案件真相,警察局想方设法接近乔治库迪一家,企图攻破他家人的防线。

乔治库迪的妻子,担心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家庭的经济压力、周遭人的议论、害怕警察发现线索,种种重压下,让她一次次和丈夫争吵。

最终警察在一个目击证人的证词下,发现了小男孩的尸体,终于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乔治库迪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庭,是认下所有罪证还是再次效仿此前的手法利用人性和舆论施压,他到底利用了什么扭转局势,让法庭上律师露出如此表情。

让剧中的法官,官方发出如下惊为天人的吐槽。

剧情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堆叠推向最后的走向,同时也通过这个案件,导演在剧中也用台词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一个警示,警察和法官对话的当中除了官方吐槽的搞笑桥段外,剧中的警察也说出了如下的话:“在这个国家80%的案例,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支持而失败。

”这里也就是我之前说的,是对暴力执法监督的缺失的批判也是对执法得不到系统性的支持一种批判,这无疑也是一个呐喊,试图能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些的重要性。

乔治库迪是有罪的,在司法上他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判罚,而他和他的家庭的一生也为此付出了终身的代价,剧中失去孩子的吉塔玩弄权力的游戏,不仅自身付出了代价,同样揭示了警察系统背后的黑暗也让整个警察局和司法系统成为了笑话。

至于乔治库迪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就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面感受故事的细节和情感,做好仪式感,营造一个适合的观影空间,留足充分的时间,让自己接受一下电影的洗礼,放松一下精神的自我。

 10 ) 精彩为了家人敢于斗争权力

2021年5月17日,在少年瓦伦失踪六年后,乔治库迪和他的家人目前过着更好的生活,他比以前更富有,除了有线电视平台,他还新开了一家电影院,并打算制作电影。

他们的小女儿安努年满18岁,就读于一所寄宿学校,临近毕业。

大女儿安珠正计划升学,而母亲拉妮则拼命替大女儿安排婚姻。

虽然一家人和和睦睦,但乔治库迪禁止在屋檐下讨论失踪案。

该家庭的富裕地位使街坊邻居倍感嫉妒,各种闲言碎语开始流传,而警方由于多次未能破案而颜面尽失,再加上瓦伦父母的苦苦相逼上一部男主有个神来之笔——“把尸体埋在警察局楼下”,续集就是围绕这个开展——警察能否找到尸骨呢?

多方较量。

6年的布局,他又再一次保护了家人。

最神奇的就是他能把看电影的爱好变成实际行动,去创作。

第一部男主说你为了你的孩子锲而不舍,我也会为了保护我的家人竭尽全力,而且他暗示了父母男孩已死,有极大的愧疚依然保持过人的胆识。

第二部的结尾,男主还给了男孩父母一小部分骸骨,依然是怀着巨大的歉意,但他也开始准备应对下一波的责难,如剧中所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无间地狱式的惩罚,比认罪更加折磨。

《较量2》短评

-

5分钟前
  • R
  • 还行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6分钟前
  • 氵共宀丁
  • 还行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10分钟前
  • 时光即淡即浓
  • 推荐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1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14分钟前
  • 虚空巴拉
  • 推荐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15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20分钟前
  • 风雨人生
  • 还行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22分钟前
  • 小白
  • 还行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23分钟前
  • Satoko
  • 推荐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27分钟前
  • 仿生蟹柳
  • 较差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31分钟前
  • sradicare
  • 推荐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32分钟前
  • 发声障碍
  • 推荐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35分钟前
  • Hello孟.
  • 还行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40分钟前
  • AnJan
  • 推荐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45分钟前
  • 鸟人
  • 还行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47分钟前
  • 许英浩
  • 还行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52分钟前
  • 丛二
  • 较差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55分钟前
  • 廉小猪
  • 推荐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56分钟前
  • 667DJP
  • 还行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58分钟前
  • Mumu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