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10期, 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6年,虽然国际战争片市场尚算不上“青黄不接”,但丰富的程度的确不如打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七十周年”旗号的2015年。
尽管并非有特殊的历史纪念日,中国与韩国都在2016年,将战争片的题材瞄向了朝鲜战争。
然而,对《仁川登陆作战》这部电影,军迷恐怕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这不禁让人想起,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评价安其奥登陆战的那句话:“我们原本希望抛上岸的是一只凶猛的野猫,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一条搁浅的鲸鱼。
”指挥官不是“思密达” 在观众智商的不断增加,军迷眼光越来越挑剔的情况下,除了中国电影市场之外,国际战争片基本已经抛弃了胡编乱造的“战争神剧”。
这年头,战争片如果没有“历史原型”,不是取材于“真实历史”,导演和编剧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李宰汉导演,显然深谙此道,抢在其他韩国导演之前,将堪称韩国历史转折点的“救国之战”搬上了银幕。
然而,这部号称“战争片”的电影,实际上只能算“谍战片”或“动作片”。
其主要的戏份在于仁川登陆战之前的情报战与特种作战,“登陆”反而成了“噱头”。
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不惜采用“标题党”的手段,这着实令人不齿。
1950年6月25日,朝鲜向韩国发起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日本投降5年后,南北分治状态下的朝鲜半岛就重燃战火。
苏联武装下的朝鲜人民军武器装备先进,大量兵员来自曾经参加过中国解放战争的朝鲜族官兵。
面对孱弱不堪的韩军与准备不充分的美军,朝军一路势如破竹,将美韩联军压制在了“釜山防御圈”中。
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坚持在战场环境极不利于两栖作战的仁川,进行登陆。
在这场号称成功率只有“五千分之一”的战役中,麦克阿瑟出奇制胜,截断了朝军的后勤补给线,导致围攻“釜山防御圈”的朝军彻底崩溃。
这就是电影《仁川登陆作战》的历史背景。
在电影中,韩军敢死队执行的“X光”行动,几乎对战役的成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X光”行动的历史原型,是仁川战役中的“特鲁迪·杰克逊”行动。
电影中的“X光”行动是对“特鲁迪·杰克逊”行动进行小说化改编的夸张版本。
实际上,这次行动的作用和激烈的程度,远不如电影中描绘的那样重要或惊心动魄。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美国海军尤金·克拉克上尉,而并非电影中表现的韩国军官。
当时,克拉克上尉确实有两名韩军助手,分别是韩军反情报部门的居仁洙上校与韩国海军尹钟上尉。
但是,基于“全宇宙都属于韩国”的理念,电影自然要把指挥官换成韩国人。
克拉克一行人抵达仁川附近的灵兴岛后,组织当地平民建立了武装,对朝军的防御进行侦察,并击退过朝军的试探性进攻。
至于电影中的“神剧”情节——韩军敢死队假扮朝军混入敌营窃取情报,在朝军后方大杀四方,十几人歼灭成百上千朝军等,观众当娱乐片看看就好,完全不用当真。
或许导演也觉得,把美军排除在外似乎“不科学”,于是在突袭月尾岛灯塔的战斗中,突然出现了说英语的美军官兵。
但是,在之前的情节中,从未表现过敢死队中有美军,在敌占区化装成朝军进行情报战,身为白人的美军怎么办?
对这些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电影没有任何交待,成了明显的败笔。
电影的末尾,为了让气氛更为悲壮,在发射了关键的信号弹后,“张学秀”壮烈牺牲。
在真实的历史中,真正发射那枚信号弹的崔圭峰,一直活到了战后。
2010年9月15日,他还参加了仁川登陆的重演活动。
道具尚可一看 就像很多女性观众看《狂怒》,只是为了看布拉德·皮特一样。
女观众看《仁川登陆作战》,恐怕只是去看“欧巴”的。
对普通男观众来说,战争片只要打得热闹就行了。
只有军迷,会用挑剔的眼光,去“内行人看门道”。
武器装备的道具是否真实,是最大的看点。
在电影中,朝军装备的枪械包括德国C96“毛瑟”式7.63毫米手枪,苏联TT-33“托卡列夫”式7.62毫米手枪、PPSh-41“波波沙”式7.62毫米冲锋枪(装备71发装弹弹鼓)、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步枪与RP-46式7.62毫米轻机枪。
韩军敢死队化装成朝军时,皆使用上述苏制武器,暴露后改用美国M1式7.62毫米卡宾枪、M3“盖德”式11.43毫米冲锋枪、M1919A4“勃朗宁”式7.62毫米重机枪与Mk 2式手榴弹。
韩军地下武装还装备M1“汤普森”式11.43毫米冲锋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是M1“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
在追车片段中,朝军有1辆BA-64式装甲车。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领头的居然不是这辆BA-64,而是毫无防护可言的吉普车。
在追击中,BA-64上的朝军居然使用了美制M20“超级巴祖卡”式8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在静止状态下,火箭筒的命中率都很有限,很难想象在机动状态下能命中移动的车辆。
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出现这种脑残的战术。
在突袭月尾岛的战斗中,韩军敢死队缴获了1辆敞篷的装甲战斗车辆,还以其彻底摧毁了朝军岸防炮阵地。
实际上,那是“扮演”苏联SU-76M式自行火炮的道具车。
只不过,这辆道具车改装得并不太像。
真正的SU-76M,战斗室更为靠后。
韩军敢死队不用学就知道如何驾驶SU-76M进行战斗,还击毁了朝军1辆T-34/85式中型坦克。
实际上,装甲战斗车辆的操作,不经过专业训练,是不可能无师自通的。
电影还极度夸张了朝军的兵力,将其山体防御工事中的岸防炮设定成了苏联M1931(B-4)式203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
实际上,月尾岛上的朝军第918岸防炮兵团第2炮兵营只有8门M1942(Zis-3)式76.2毫米反坦克炮,威力也远没有电影中的那样夸张。
真实的历史中,其发射的10发穿甲弹击中了美军2艘驱逐舰,但并未造成大碍。
电影接近尾声时,登陆才开始,李宰汉导演终于敢挺起胸脯,称自己拍的是登陆战了。
美军F-4U“海盗”式战斗机、B-29“超级堡垒”式战略轰炸机,各型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与登陆舰艇,悉数登场。
虽然皆为计算机特效制作而成,但海空火力准备的视觉效果还算撑得起场面。
相比之下,声效反而不够逼真——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406毫米舰炮开火的声音非常大,电影中的炮声却与隔壁邻居家装修时砸墙的效果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对岸炮击的美军舰队中,出现了装备火箭炮的坦克登陆舰,亦称“火箭炮艇”。
很少有电影能表现美军登陆舰队的这个细节,这倒是难能可贵。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化妆成朝军的韩军敢死队。
李政宰饰演的“张学秀”手持PPSh-41“波波沙”式7.62毫米冲锋枪。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朝军岸防司令“林桂镇”(左)手持C96“毛瑟”式7.63毫米手枪,与手持TT-33“托卡列夫”式7.62毫米手枪的韩军敢死队队长“张学秀”(右)对峙。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朝军步兵使用RP-46式7.62毫米轻机枪扫射韩军敢死队卡车。
RP-46就是苏联DP-1928式7.62毫米轻机枪的改进型,二者经常出现在二战与朝鲜战争电影中。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韩军敢死队驾驶缴获的SU-76M式自行火炮,突入朝军阵地。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美军F-4U“海盗”式战斗机,护航B-29“超级堡垒”式战略轰炸机空袭仁川朝军阵地。
并不还原历史 无论如何,历史上的仁川登陆战,主角都是美军,韩军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即使在电影中,麦克阿瑟殚精竭虑,韩军敢死队梦寐以求的“飞鱼”水道朝军水雷布防情况,也只是为了增强情节紧张程度的一厢情愿而已。
在真实的历史中,朝军在仁川布设的水雷很少,布设方式也很简单。
低潮时,水雷都露了出来,美军驱逐舰用舰炮摧毁了不少。
登陆舰艇在高潮时才开入水道,并没撞上水雷。
电影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也乏善可陈。
塑造麦克阿瑟这样性格复杂的人,从来费力不讨好。
在电影《麦克阿瑟》中,格里高利·派克甚至也不够成功。
朝军岸防司令“林桂镇”看起来更像苏军政委与黑社会流氓头子的合体。
穿着马裤的金日成倒是没有被塑造成“小丑”,颇有几分斯大林的风范,但很难想象如此冷血独裁的人,能像电影中那样容忍“林桂镇”在自己面前大呼小叫。
电影仍然未能逃出有妻子、孩子、母亲等浓重亲情关系的角色,必死无疑的窠臼。
突然加入的感情戏更是无中生有,实在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导演爱情片拍多了的后遗症。
这部战争片本来就更像“动作片”,加入这段莫名其妙的爱情后,就成了“爱情动作片”,但又好像哪里不对…… 李宰汉就这样打造了一部“十几个人拯救韩国”的战争神剧。
这种“以小搏大”的理念,曾体现在他制作的《向着炮火》中,甚至也是整个朝鲜民族文化思想的缩影。
战争神剧已经越来越没市场,思密达,还是收了神通吧!
这个电影说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鉴定完毕。
这个故事说的热血人物一样值得别人尊重和缅怀,毕竟胜利属于他们。
这个故事是别人家的内务事情,毕竟人家统一了一千多年,别人包括我们不去掺和,也就不会今天分裂几十年,所以,作为当事人,站在历史长河里,我们不能以恩人自居。
同样今天我们没有感谢苏联,没有感谢帮我们抗战的当时美国给财力,给武器,给物资,甚至给参战人员。
他们说什么了吗?
南北都是美苏博弈下的牺牲品 士兵认为是在为国家而战 结果呢 无奈又可悲 朝鲜或许因为这场战争变得封闭 落后 更加专制 至少我个人看来还算是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 但是韩国呢 美军驻军 国家战略掌握在美国人手中 现在和日本一样 也不过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主权对于韩国来说就是一个笑话 本来就是一部主观的情怀电影 感受一下还原的还算真实的战争场景就好
拍得太单薄了,韩国主旋律的片子,太差了。
片名如此大。
很多细节,太牵强了。
麦克阿瑟,被背书得很不情愿。
第一写豆瓣评论,还要140多字,有必要吗?
二句话说完的电影 。
还没有满140字吗,好急人~………拍得太单薄了,韩国主旋律的片子,太差了。
片名如此大。
很多细节,太牵强了。
麦克阿瑟,被背书得很不情愿。
第一写豆瓣评论,还要140多字,有必要吗?
二句话说完的电影 。
还没有满140字吗,好急人~………
哈哈我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国家不要尊严的去拍别的国家的马屁 我感觉看完不是我一个人觉得美国是韩国的爸爸 也是长见识 我见过手撕鬼子 8百公里打死鬼子 我也没见过哪一部电影八个人可以打败北韩军队一个师的关键还是正面 总得说这部电影就是自美国为主导 南韩狗腿子们在干活 真没见过这么黑自己国家的… 还有什么千里送俩摩托车 几公里海岸线只有五门炮 岸防工事临时挖 一辆突击炮跑遍全世界 主角中八枪第二天早上导演说死才能死 麦克阿瑟是脑残 好看点的公正点的也就是高地战了
#인천상륙작전##仁川登陆作战#一段朝韩尘封的内战历史,距离#抗美援朝#发生的前夕。
不能确定本片呈现历史的真实度,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拿捏的历史题材很成功,中国的战争片有很多值得借鉴地方,如:角度的立场、煽情的火候及时刻点。
民族爱国心都有,关键是看影片编导怎么调(tiao 和 diao).
评论里面好多精神韩国人 我看完的唯一感受就是 把北朝鲜说的喜欢乱杀人 韩国当美国人的狗当的很高大上还是正义的化身 给我笑得 当初李承晚政权当狗当的多舔你们是不知道吗 多去看看历史 李承晚就是美国傀儡政权 现在说句不好听的 也是美国人的狗 韩国的战时指挥权现在都在美国人手里 要是一个独立国家 没有自己独立的军权 这说起来不是很搞笑吗 日本人虽然军队被压缩到自卫队规模 还有美国驻军 但是自卫队的权力还是日本自己支配
作为读初中时还自愿带红领巾读高中时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毕业之后由于年龄问题不得不退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五道杠青年,这次我不谈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之争,也不谈对待历史只靠YY的东亚三国对朝鲜战争不同的解读,本篇只谈影片中几个人物设置的问题。
李政宰相比《暗杀》中看似忠良实则奸诈的人设,李政宰在本片中的人设刚好掉了个个:是打入敌军内部的我方人员。
在人物塑造方面,虽然张学秀塑造地没有廉锡镇那么出色,但也没有那么差劲。
毕竟不是所有的电影角色都像洋葱那么有层次感,拨开一层还有一层。
所以在本片中李政宰的表演中规中矩,有血有肉,忠诚、体恤、亲情应有尽有。
但正如老话说的那样:一俊遮百丑,一胖毁所有,张学秀这个人设最大的硬伤是他在影片前半部分冒充的敌军身份竟然是中将!
中将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我大天朝1955年400万军队也才授予了175人,编剧们真的认为到了这个层级彼此连面都没见过要靠脖子上的刀疤来确认么?
哎,真是为编剧们的智商捉急!
林桂镇的自白其实做多了反派BOSS,我对编剧的套路已经轻车熟路:那就是无论正面人物行为多反常,智商多堪忧,我都要尽量配合他们。
所以即使我从一开始就怀疑你的身份,但我还要假装相信你;即使你在我眼皮底下夜以继日地传输着情报,可我只能假装睡得像死猪一样;即使我知道你假最高司令官之命想窃取机密,我也不会在最高司令官面前给你穿小鞋汇报你的反常行为。
没办法,谁让你是主角呢?
所以最后无论我兵力多雄厚,依然都会被你单枪匹马消灭殆尽;无论我打你多少枪,都会在即将换完子弹的那一刻被你爆头……但有一点我不能忍受:我有那么不知轻重敢在最高司令官面前拍桌子吗?
即使最高司令官和同僚们不相信我判断的麦克阿瑟会在仁川登陆,但我依然坚信我的判断,并时刻准备着充足的炮弹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但你要我在最高司令官面前拍桌子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我是很尊敬最高司令官的好不好,即使他那么胖,即使我知道他的后代还会那么胖,谁让他是我们的天赐大将军呢?
所以我是万万不会在天赐大将军面前拍桌子的!
最近有两部战争题材电影进入内地观众视线,《我的战争》与《仁川登陆作战》,非常巧合地涉及到了同一场战争——朝鲜战争。
自2000年以来,该题材一直是大陆影视作品的禁区去年一部工整的《暗杀》让内地观众叹服:抗日片原来可以这样拍!
“主旋律”电影在韩国导演的手中融入了商业大片的种种元素,极具观赏价值和娱乐性。
但到了《仁川登陆作战》,明显又走了“杀敌一千,自损八个”的“神剧”套路。
主角与反派本来同属一个民族,因为历史政治等原因走向了对立面,大韩民族黑起共产同胞来,简直手起刀落,刀刀见翔。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展现了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疯狂进攻与无端扭曲。
2016.9.17两部电影评分去你爸的主义,我是为了我妈李政宰饰演的张学秀参加麦克阿瑟的军队,被问到参战原因时,他回答“我想保护我母亲”,温暖又心酸的理由。
在意识形态的分类中,所谓的“普世价值”也算其中一种,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取向是最强大的意识形态之一。
《仁川登陆》非常巧妙,不,非常鸡贼地把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峙——资本主义VS共产主义,转换成普世价值对共产主义的反抗。
片中,共产主义的拥护者无一不被描绘成淡漠人伦的冷血动物。
大反派朴南哲为了试探张学秀,谈到了偶像米契柯夫,米契柯夫的妹妹因信仰基督教,而被哥哥连开三枪击中头部致死,当时留学的朝鲜学生一齐欢呼。
开场十余分钟,一起涉及宗教、谋杀、伦理的故事就将敌人疯狂、暴力、冷血的形象刻画完整。
电影赋予共产主义者的残暴、冷漠也是推动本片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人公张学秀年轻时是一名忠实的共产主义者,某天,同伴们押着他的父亲——一名资产阶级反动分子,要求张学秀亲自动手处决。
正在张学秀犹豫之间,他的挚友开枪杀死了其父,并说“主义是重于亲情的”。
张学秀自此逃到南韩,加入了反抗北朝鲜的阵营,于是有了本片这段往事,是他在女主角反抗时讲述的,紧接着,女主的间谍叔叔被朝鲜官兵抓住并处死。
因为没有及时“划清界限”,女主遭到同伴们的轻视和侮辱,痛不欲生的她顺势协助了张学秀等人的行动。
叔叔被处决后,遭到同事吐口水的女主角电影在此时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残忍、冷酷的敌人终将遭到所有人的背弃。
共产不共产,资产不资产影片中,张学秀参加接风酒宴,在进入餐厅时,有一个小镜头,门口椅子上坐着一位朝鲜官兵,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蹲在地上为其擦鞋。
这个看似跟剧情毫无关系的短镜头,相当张狂地讽刺了共产主义的“不共产”。
而在韩国小队中,也有一对搭档恰如其分地呼应了这一点。
少爷与仆人,当这对人物身份表明时,必死的flag在风中飘扬,同时也展现了资产阶级队伍中互相尊重、消灭阶层的正义氛围。
影片过半,flag发挥作用,曾经的少爷与仆人,现在并肩作战的两位热血男性被朝军俘虏,即将处决。
在悲伤的曲调中,满脸是血的少爷笑着说:如果有来生,我会让你当大哥,泰忠哥。
这时的仆人也终于突破了阶层的枷锁,哭着喊出少爷的名字,然后子弹穿头,两人牺牲。
与这种共生死,无上下的美好情谊相比,朝军简直禽兽不如,朴南哲随意处死失职下属,作战过程中,不但不营救自己的对手,甚至随手抓平民为自己挡枪。
导演特意为挡枪身体拍了特写电影在此时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残忍、冷酷的敌人不但会迫害反对者,更会加害拥护者,因为拥护者离得更近!
通过种种设定,电影将北朝共产者刻画成自私自利、泯灭人性、冷血残暴的杀人机器,由内而外,焕然一黑。
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时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电影中,主角张学秀死之前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他甚至因为为祖国牺牲了自己而对母亲感到抱歉。
而影片最煽动感情的部分,也是展现亲情的部分:小队成员偷偷地在墙边卡车上见自己的孩子;张学秀偷偷遥望自己的母亲;在迎军队伍中,母亲以为看到了自己儿子的笑脸。
电影无数次放大主角们的温情、悲伤、平等、友爱、坚韧,也一次次强调反派们的冷酷、残暴,这种单一的设定在普通类型片中也难称上佳,更何况正反两方分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
为黑而黑,削减价值。
但不可否认,对于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来说,哪怕这确实是部烂片,也真的黑到了信仰。
一个人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死亡是数据补充:关于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突然向大韩民国(韩国)发起进攻,三天之内长驱直入,攻下韩国首都汉城。
战事当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高票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朝鲜此举为侵略,并敦促其立即停火。
第82号决议投票情况,当时“中华民国”代表中国投了赞成票。
图然而,这场战争依旧在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支持下进行了三年,战火绵延至整个朝鲜半岛,数十万平民被屠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3千1百零8人,中国为此战役从苏联方面负债15年,联合国军死亡人数接近63万。
其中,仁川登陆作战作为转折点,彻底扭转了韩国的败局,麦克阿瑟带领的联合国军给朝鲜人民军带来沉重打击,直到中国志愿军加入,才逐渐缓和其压力。
1971年,叛变的684部队同样从仁川登陆,杀往青瓦台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
2013年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韩国电影《共同警备区》:板门店,朝韩官兵同框时至今日,韩国已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强大的经济活跃度与文化输出为世界瞩目。
而志愿军为其挥洒热血的土地,却在另一个维度上遥遥领先,90年代陷入经济崩溃的朝鲜,依旧是全球最神秘、最专制、最闭塞、最贫穷的国度。
“抗美援朝”宣传海报(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巴塞电影微信公众号MovieBase,转载请寻求巴塞电影授权。
)
一向对韩国电影无感。
这个国家的电影故事模仿和做作的痕迹太浓。
当然也有几部还不错的电影,比如罗宏镇导演的《黄海》,姜帝圭导演的《太极旗飘扬》,还有姜帝圭早期的作品《生死谍变》。
虽然也有尿点,但还是能看的。
尤其是姜帝圭,以《太极旗飘扬》牛逼韩国电影界。
那部电影还算公允,站在韩国人的立场上,讲述国家一分为二的故事,抛开政治立场,其实就是赤裸裸的杀戮。
有人说这影片黑我天朝志愿军,我倒觉得天朝上军出现的镜头,姜导演是怀着敬畏拍摄的——刚刚还牛逼哄哄的韩国军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大头鞋的出现后立刻被摧枯拉朽。
根本就没做多余交代,大家都明白咋回事。
套用一句网络用语:不解释。
然后这部神作出现了。
距离那部《太极旗飘扬》堪堪20年。
这部叫做《仁川登陆作战》的电影横空出世,据说刚上映就连续两周票房冠军,而且至今依然第一名。
看名字好像是战争片,应该有大场面!
荧幕上应该有B52满天飞,航母序列排满海,登陆艇挤做一团!
而且演员表里有老戏骨连森.尼姆饰演的麦克阿瑟。
想想应该挺好看。
看看导演,李宰汉?
什么鬼?
脑补了一下,好像有一部《我脑中的橡皮擦》是这个导演的电影。
菊花不禁一紧,那不是个韩国叽歪耐情片吗?
这样的导演拍战争片?
能好看吗?
2个小时的电影看完,我彻底惊呆了。
我国愤青动不动就批评我们自己拍摄的抗日神剧,什么手撕鬼子啊,裤裆里藏手榴弹啊,手雷炸飞机啊等等。
其实这都没有啥,如果你观赏了这部《仁川登陆作战》,你就会发现,那真的都没有啥。
影片讲述八位韩国军人,秘密潜入敌方,偷窃仁川登陆布防图,八位好汉钢筋铁骨,目的明确,百战百胜,面对凶残的北朝鲜死共党,不仅政治正确,而且以一当百,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战斗至最后一人,开了最后一枪。
死共党出动大批军队,卡车,肩扛式火箭筒,战车,坦克,可是动摇不了韩国军人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情怀。
几百人抓几个人就是抓不住,然后百式冲锋枪和芝加哥打字机齐飞,手雷与榴弹炮共鸣,扫射死共党就和割麦子一样痛快,最后麦克阿瑟对着英雄的尸首低下了美帝的头颅。
并且深情的给了一个飞吻。。
哦不是,是深情的敬了一个军礼。。。。。
就这种吹牛逼的故事,也好意思起这个名字?!
是韩国百姓集体失忆,才让这种违背历史常识的电影成为票房冠军?
最近网上批判《我的战争》非常厉害,甚至连史航都发微博说这电影对着那样一个温和的韩国女孩,调侃自己当年怎么举着红旗进汉城,是我们自己有问题。
是我们心态不对云云。
可是看看温和的韩国人吧,看看他们眼里的历史!
仁川登陆之后,就是抗美援朝,对于这段历史,朝韩两国都选择了失忆!
而且这部电影的政治口吻,真的有点刷仇恨的意思。
意识形态之争被说的那么咬牙切齿,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明显不合时宜。
而且仁川登陆跟你韩国有啥关系?
没有美帝,这部电影还能在原来叫做汉城现在改名首尔的电影院里装逼?
跟着瞎起哄个啥劲啊!
电影很糟糕,老尼姆成了噱头,使麦克阿瑟也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最后吐槽一句,1950年,北朝鲜居然就装配了PF89式肩扛式火箭筒?
这个牛逼吹的,我给99分!
6分。看题目原本以为会是一场围绕着仁川登陆的攻防战,结果却变成了谍战戏码。这本来倒也不是不行,但能不能别立场那么鲜明?朝鲜被黑得那个叫狠啊,也不想想如果南韩当年真那么厉害怎么会被人赶到海边去的。拍这种片子,还是学学《暗杀》的好。起码正反派智商要在线才行啊。
看的舞台问候场次,李政宰真的太帅太帅惹!!!李凡秀原来好矮啊哈哈~~电影还可以,枪战炮火什么的很过瘾,最后朋友旁边的韩国女生都感动哭了,然而我和朋友只表示心痛李政宰大叔,泥萌的民族情感,干我们屁事啊。。。
名不副实谍战片成分多过战争片且政治不正确,《仁川登陆作战》目测应该不会引进公映了。多打一星是等着导演剪辑版。
왕사북정중원일 가제무망고내옹.
完全版有140分钟,目前院线版被删了30分钟,导致人物形象单薄、故事肤浅,13号韩国会上映完全版,补充相关细节。1965年有老版的《仁川登陆作战》,也是谍战+战争为主。目前此片至少能打及格,但很多军事细节确实不太令人满意。特效一般,外景滥用绿幕。韩国观众评分8分,北美评分达到及格线以上。
忽略历史背景吧,单看精良的制作,精湛的演技,就够了!
一场伟大的登陆
讲真的我觉得比向着炮火好太多了
不怎么及格的战争片,主角光环闪耀光芒。
没看过的就别浪费时间了。我觉得棒子国的人自己都不相信电影里的故事吧。表演太过做作。
我告诉你:没有韩国这八名士兵,朝鲜战争都赢不了。
自从看了正宰大叔的反派演技后,再也接受不了他的正派演技了T.T
我不知道这么好看的一部电影为毛给这么低的分,我强烈推荐,看看韩国的主旋律电影,都甩国产电影不知道多少条街了。
阵容要算很不错,总体马马虎虎可以看
这一个星星给李政宰吧……我和老公都觉得如果南朝鲜人都这么牛叉,派两百个完全就足够了,要什么美国大兵塞……
李政宰最差的一部电影
??????蜜汁低分
也就是5分的命,带路党带的还挺有优越感的,老美担心自己的牺牲人数就可劲儿牺牲韩国人,韩国人还喜滋滋的,简直可笑
拍的不错,五星
虽然没有交党费,但是凹造型还是免不了,辛德勒怎么给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