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喜欢讲因果报应,而西方更多讲的是能量守恒。
无论哪种,但都是有所得就有所失的过程。
电影由三个故事串讲着构成,包含:母子和兄弟、父女和夫妻、姐妹和情人。
故事的人物配置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配置。
① 王后的眼中只有儿子,为了儿子的到来,牺牲国王的性命也不为所动,还取代丈夫的王位做了女王,巨大的占有欲令儿子与自己越发疏远,疏远到把侍女儿子都能错认是自己的儿子。
于女王,儿子与侍女儿子的亲近是对她占有欲的挑战。
为此,女王不惜变成儿子无法认出的狰狞怪物去杀死侍女的儿子。
但儿子和侍女儿子兄弟情深,儿子拼命的维护兄弟周全,女王最终死于亲儿之手。
② 待婚的公主有个玩物丧志的国王父亲,国王用自己的血喂出的大跳蚤死了,国王剥下大跳蚤的皮囊,声称谁认出了这是什么就把公主嫁给谁。
可惜只有一个粗鲁的巨汉能识,公主在巨汉满是尸骨的山洞遭受着从未有过的苦难,救自己的马戏团帅哥一家也命丧巨汉之手,公主最终凭自己给巨汉夫君割了喉,带着丈夫的头颅回到母国,并成了女王。
③ 本是相依为命的两个老妇人,一日妹妹的歌声引来了好色国王的欲罢不能,姐姐用计不露脸去和国王啪啪啪,终究被国王发现自己睡的是老太婆,愤怒的国王把姐姐从王宫窗户丢出去,姐姐被巫婆所救,巫婆又用奶水让姐姐返老还童回到国王怀抱。
妹妹被姐姐请到王宫参加她的封后大典,妹妹对姐姐的青春貌美心生妒意到处说王后是自己的姐姐,姐姐要把妹妹赶出王宫,妹妹逼着姐姐告知变年轻的真相,否则绝不走,姐姐怒吼着说“因为我给自己剥了皮”,妹妹当真了,用姐姐赐予衣物上的珠宝抵钱找人剥了自己的皮,然后拖着无皮的躯体血淋淋前往王宫找姐姐;而青春貌美的姐姐也因奶水魔法失效突然变回了老妪,狼狈逃窜。
这部电影三个故事是同时进行着的,电影总时长超过两个小时,整体来说很拖沓。
贵在服化道和场景精致,没有魔幻特效,但很有意境。
直接点说,这部电影就是讲述欲望的故事。
而说到欲望,我记得《第八号当铺》里说“欲望满足的瞬间,即是偿还的时刻”,这话也很符合这部《故事的故事》的价值观。
第8号当铺 (2003)8.22003 / 中国台湾 / 剧情 奇幻 / 陈俊良 / 杜德伟 天心 有得就有失,比如你牺牲了享受青春换来了事业的成功;你杀了别人得到别人的财产,别人的后代亲人肯定会杀了你报仇。
人总是会被各种欲望控制着去争取得到,可得到的最终都是用其它的东西作为交换的,而最后交换的东西就是性命了。
其实有欲望没什么不好,欲望会催动着人的进步、人的突破,就像影片中的公主,渴望摆脱被夫君控制的人生,可没有人能帮到她,她迫切想摆脱被掌控的欲望让她变成了一个能杀夫不眨眼的狠角色。
只可惜人的欲望很容易不断膨胀,最终为无休无止的欲望所累。
就像故事一中的女王,对儿子无休止的占有欲最终让自己死于亲儿之手。
《红楼梦》里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于原本就不是你该有的东西,强求只会空高兴一场还搭上性命,那对老婆婆不就是这么作死的嘛!
三个故事穿插的讲其实挺好的,可以理解为:有一天他会变成他,她会变成她,他们也都是活在彼此故事里的人,他们都在各种欲望中交纵着。
电影最后,三个故事的主人翁们已经残缺了:母子和兄弟单元只剩下分居的兄弟、父女和夫妻单元只剩父女了,而且女儿成了女王、姐妹和情人单元只剩下性亢奋的国王了,汇聚一堂的主人翁们看着高空走钢丝表演给电影拉下了帷幕。
你看,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么?
会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丈夫也有妻子。
我们每个人都在彼此人生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我们都会因欲望得到和失去。
可一旦无法掌握好平衡,可能就献出生命了。
推荐指数:★★★★⭐️
五日谈中的三个故事改编,整部影片环绕三个故事的穿插丝丝相扣,最后以主角们出场相聚圆满落幕。
然而这个圆满背后,却是继续的坠落腐化。
这是三个国家,三段故事。
1.女王之爱女王很想要个孩子,然而她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
采取巫师的偏方后,心疼妻子的国王下水杀死水怪,自己也负伤而死。
求子心切的女王丝毫没朝自己丈夫的遗体致敬缅怀,而是立马拿着心脏煮偏方去了。
受到药气感染的女仆和女王同时生下孩子。
俩人性格相似容貌相似。
女王不允许身为贵族的儿子和贫民儿子玩好,处处拆散以致偏执。
最后化身怪物追杀贫民儿子,却被自己儿子一见刺死。
女王的母爱近乎控制。
这是第一个用爱控制的故事。
她认为王子是自己的,不允许与他人分享。
与其说隔绝儿子与贫民的相处,更不如说隔绝儿子与其他人的交往,因为她爱王子。
爱到只想让王子依赖她,并付出同等的爱。
一旦对方没有灼热的回应,那就势必采取更加严酷而疯狂的隔绝。
2.丑妇之爱丑妇是一对姐妹。
姐姐爱上了年轻花心的国王,在国王赞扬她的歌声后希望嫁给他。
而妹妹单纯烂漫,一辈子和姐姐蜗居在破旧小屋,除了姐姐装不下另一个人。
姐姐为了嫁给国王,不惜采取人工粗暴拉皮法。
哪怕明知第二天自己真身会被国王看见,哪怕被丢下窗口体验生死,得到黑魔法变成美女后,还是义无反顾爱着国王,丝毫没有复仇或者摆架子的想法。
而大婚当天,天真妹妹也穿着礼服来了。
老妇脸少女心,她也固执的认为姐姐依然属于自己,躲在国王卧室中,一次次朝宾客们炫耀那是我姐姐。
终于被姐姐赶出城堡。
偏执的妹妹请求理发师给自己拉皮。
于是一个没有皮肤,满身是血的老妇跌撞着走向城堡。
姐姐成为王后,然而结局中可以窥见,她的魔法时效已经过去,皱纹衰老迅速袭来,国王的惊讶和她的结局被定格在影片后。
这次姐姐恐怕没有那么幸运逃过一死。
这是第二个用爱控制的故事。
姐姐对国王的控制,明知道自己不是国王的菜却赶鸭子上架。
明知道自己年老色衰却不放弃。
她对国王的,迷恋超越自私,更近乎于病态。
她的世界只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王不喜欢我?
而她的潜台词是,国王应该喜欢我啊。
同样,天真妹妹的思路和姐姐一样,她容不得自己被忽视,容不得和姐姐分开一分一秒。
她对姐姐的爱也形成控制,终于让姐姐受不了而赶她出城堡。
你是我的,你就是我的。
这是控制之爱的思维逻辑。
3.野人之爱。
国王养了个大虱子。
虱子死后他悲痛欲绝,剥皮展示。
能够猜出虱子皮的人就能够娶公主。
而野人猜中了,于是金枝玉叶的公主陛下只能和他回到悬崖峭壁,过着吃生肉住洞穴的生活。
然而公主分分秒想逃离这种生活。
悬崖对面的马戏团一家表示能够救出公主。
然而野人毕竟是开挂的,马戏团一家在救出公主后都被杀死,公主瑟瑟发抖,野人很失望,想杀了公主但于心不忍。
最后温柔的拍拍肩,示意公主坐上来带她回家。
公主感动的哭了,谢不杀之恩后反杀。
虽然许多人都认为公主绝情野人痴情,然而对你好并不代表你就要接受。
告白不一定就能成功。
倘若这世界都是两厢情愿,那么进化论也就不成立。
野人对公主的控制就是,我爱你,我得到了你,你就必须是我的。
他没有考虑公主是否想过这样的生活,没有和公主心对心的交流哪怕一秒。
因为他是野人,他的智力也许只停留在识别虱子皮上,却不可能感受女性的千思万绪。
这三个关于控制的故事,无一例外,都冠上了爱的名义。
【The Queen】国王满心的“my love”也换不来王后的一个吻别甚至一眼怀念王后充满占有欲的母爱再浓烈也得不到儿子的肯定最后一眼心都碎了呀一起潜水躲避卫兵寻找的他们多像两个相爱的翩翩少年老神棍说的没错 世间万物皆守恒这个故事严格遵从了守恒定律【The Two Old Women】同样被国王在卧室发现同样被扔出去 姐姐喝了路人甲的乳汁回光返照青春焕发 妹妹找磨刀人剥了自己的皮姐姐的野心得到一时逍遥妹妹的愚蠢得到至死都想不明白的为啥我得不到宠爱怎样的野心适配怎样的生活可是生活对高攀也从不宽容【The Flea】高墙内的孤独培育出了巨型跳蚤愚蠢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断送了自己的良心、健康和王位公主划拉野人脖子那一刻的表情让我看到了一位王的诞生野人一定开了挂并在「除了真爱谁都杀不死」的选项前打了对勾面对国王众卿的臣服公主却哭得像个孩子加冕礼上公主看着头顶上的走钢丝表演像是看着希望软弱屈服没有好下场心狠手辣才能步步为营被逼急了灰姑娘也能变身美少女战士呢【Happy Ending?
】公主励志归来 加冕为王 普天同庆白化病王子斩杀怪物 救下最好的朋友夜夜笙歌的国王实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可是曾经像被强奸一样的性生活会让公主夜不能寐吧白化病王子要是发现了怪物的真身呢国王要是知道自己夜夜插的是曾经让自己反胃呕吐的老太婆会怎么样呢
《故事中的故事》中三个故事,无疑我最喜欢的是第三个——养跳蚤的国王和爱幻想的公主。
一个温馨的场景,我们的天真小公主为他的父亲弹奏某种西洋乐器。
可惜他的父亲并不看她,而是注意他身上的跳蚤.....小公主生气了,小公主爱看爱情故事,渴望与一个英勇的王子坠入爱河....这是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情景。
哪个女生不曾是那个可爱的小公主,讨着父母欢心又幻想浪漫爱情呢?
可是怪诞故事,就怪诞在她神奇的父亲,居然将跳蚤做宠物养,家事国事都不及跳蚤重要,死了跳蚤比死了人还伤心!
通过公平的竞猜选出“优异”的驸马,其实说难听点,就是一场考验未来驸马是否有独特的游戏技巧,将公主作为奖品送给他!
能识别跳蚤的皮,是普通的竞猜吗?
是怎样的人才会识别跳蚤皮呢?
一个野人,这是合理的答案!
公主不爱肮脏粗俗的野人,也是人之常情!
国王无法背弃承诺,也是合情合理!
屈服于国王和野人,还是为自己的幸福而抗争?荒诞的竞猜,要你来承担后果,你如何选?
有人评,公主其实就像是被拐卖的妇女,野人犹如她的买主。
是你,你愿意成为那乡村的女人吗?
“也许,野人也没有那么坏,他粗鲁的带走公主,却也主动背她照顾她。
野人原始、狂野、霸道、男子气概!
公主娇小可爱无力反抗!
也许是再版的美女与野兽,也是美美的!
“我有如是想过。
有人评,你的心理选择,带有不同的阶级属性!
我问:难道,平民倾向于接纳,贵族倾向于抗争吗?
是环境教育让我变得更加卑劣、更加耐受、更加怯懦、更加屈从于强权吗?
我不知道。
但是,我们的公主并不,高贵的身份、浪漫的爱情并不会屈从于暴力!
她敢于去做,并不放弃希望,”我想要的生活和爱情不是这样的!
“看着她抗争的历程,我的心也随之波澜起伏,是屈服还是抗争下去?
每个选择的分叉点都是一次煎熬,屈服犹如斯德哥尔摩症,抗争却也看不到曙光!
抗争伴随着牺牲!
一招美人计,看得我惊心动魄,不得不佩服她,坚定的意志+睿智的脑袋!
最终一代英勇的女王!
如果你是女权主义者,这一定是部值得品鉴的故事!
这个电影下的部分评论真让我大开眼界。
公主杀巨怪有错了?
不过是个民间故事罢了,还什么放在中世纪背景下国王遵守诺言把女儿嫁给巨怪没有错,笑话了,中世纪哪来的一诺千金,背信弃义血雨腥风写在每一页历史上了,哪只眼见过国王把女儿嫁给山洞里的野蛮人,中世纪的公主没有门当户对有政治利益的结婚对象,可以在修道院里关一辈子好吧,把女儿嫁巨怪的失心疯国王没被踢下台只能是公主年幼傻白甜的缘故,也只会出现在民间故事里了,在这种故事里,某些人怎么就上杆子不假思索的认同了巨怪,怎么就不认同被巨怪手撕的马戏团一家呢?
题外话,某个中世纪的民间故事里,国王可是看上了他的亲生女儿。
真要论中世纪背景,把女儿嫁给山洞野蛮人的国王可比睡女儿的国王异常多了,某些人是不是还要给他唱赞歌呀?
认清本质,这种人就是强权崇拜罢了。
国王对公主,君对臣父对女,国王必须是主子,所以国王是对的。
巨怪对公主,夫对妻,妻子必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被关被奸都是随意,否则就是贱人不守妇道,巨怪必须是对的。
巨怪对马戏团……都手撕了他还有不对的吗?
呵呵。
再对某些人多说几句——特指认为“公主不肯跟(住白骨洞杀人如草芥的)巨怪过日子就是嫌贫爱富”的某些人——姑娘家嫌贫爱富不值得提倡,但也算是普通正常的人性,你这“我想跟你过日子所以你就必须跟我过日子”的想法可是危险得很呐,趁早自我认识自我修正一下,要不然,保不清什么时候我们就在社会新闻上看到了你,“一时糊涂”毁了两个家庭呐。
心理学上有一种诊疗手段是让患者述评或续写经典童话故事,以此来判断其心病所在。
人们对于同一则童话里的不同投射很能反映出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症候。
从这个角度上讲,童话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梦境具备相同的意义:它们都是通过对原型、象征和隐喻的集合,架起了一座通往潜意识世界的桥梁,患者也能通过体味用象征语言包装在梦境或童话中的情感,来达到一种和宣泄和平衡。
可以说,长期流传而又未被阉割的童话是人类集体意识的一种高度抽象。
其中的善恶伦理,规训惩罚非常鲜明的昭示着人性深处的欲望与恐惧,及其所属文化最基本的世界观。
因此,对童话的解码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喜欢这部电影,在这里尝试着为电影中的三则故事解码,看官若有兴趣,不妨与自己的解读对照一下,若能因此发现笔者或自身的心理问题,未尝不是功德一件,哈哈,闲话少叙,切入正题。
童话的焦点常常是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这不仅是因为童话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最早课程,而且也是因为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起点。
所以,三则故事的核心在我看来是家庭中的这几对关系:母子,姐妹,父女,这三则关系中又隐含着三对夫妻关系;三个故事都有一条主线就是欲望的膨胀以及对它的解决和冲破,以及对于掌控命运的追求。
下面进入具体分析。
第一个故事:母子有观点认为,白雪公主的后母象征的就是母亲本人,但是人类没办法接受亲生母亲的恶,这与传统中我们对母亲的爱与尊重相违背,所以我们会在故事里把它转移到一个虚构的后母身上,让她代替母亲做恶及受罚。
哪怕是思想开放的今日,对于母爱的质疑仍是各类文明中的禁忌,尽管母亲其实是最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人。
我们的文化把母亲的角色放在无比崇高,无可替代的位置上,而对于这种极度亲密关系的阴暗面则选择回避或忽视。
所以当代反思母爱的文艺表现常常是隐蔽的,含蓄的,或是不做直接判断的。
与此不同的是,在古代童话和希腊神话中,父母的恶则来得直接凶猛甚至包含在宿命中,因而弑母和弑父的情节才会常常出现。
在这个故事里母亲的恶最早体现在她对父亲的冷漠中。
片中王后对于国王的牺牲不闻不问,甚至充满嫌弃。
这看似诡异,却像极了很多现实,只不过夸张一些罢了。
多少家庭里母亲有了孩子之后就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而对丈夫不再关注。
电影里寡母对孩子的爱是深重的,更是充满占有欲的,这既是爱孩子,又是爱自己,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延续。
就像王后说的:“虽然你只在我的肚子里呆了一天,但你继承了我的样子。
”这句话其实很荒谬,因为王子很明显一点也不像她,而是和侍女的儿子长得一模一样。
这兄弟二人的亲厚是王后的心病,因为自己的儿子可能会因为别人和自己分开。
这种患有“连体症”的母亲是不能容忍任何失去孩子的可能性的。
可是正像某些鸡汤文中写的:“伟大的母爱当是放手”,只有放手让孩子成长,他才能摆脱对于母亲的依附,拥有真正完整的生命。
显然这个“臣妾做不到”。
电影中用非常诗意的场景展现了母亲对孩子渐行渐远的无力迷宫中的追逐,孩子的躲避与逃跑。
无论是王后还是现实中的母亲都终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孩子年岁渐长,母亲会越来越追不上孩子的脚步,而孩子终要学会突出母爱的重围,与自己心志相投的人一起离开。
但是王后是不会这么放手的。
所有可能让儿子离开她的人和事都被她视为致命威胁,值得以死相拼。
现实中的有些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说婆婆对于媳妇的挑剔还可以理解,因为很难说两个年轻人看对眼不是一时糊涂,那电影里两兄弟的相亲相爱就是注定的,都长得一样还不能说明吗?
然而母亲仍然拒绝接受,王后对于侍女儿子的排斥不是源于他低贱的身份,而是由于他的存在提醒了王后她不是世上与她儿子最亲最相近的人。
她不惜展开杀戮,不惜赌上自己的性命,就是不能接受儿子从母体上真正剥离。
最后一幕中母亲化身为魔兽,这是她心中的恶欲的显化。
她这副狰狞狼狈的模样,便是她亲生的儿子也认不出来,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诛杀了母亲的恶,就像现实中的孩子也必须勇敢地承认和面对母亲的不完美,与其斗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这个故事展现了与世上最伟大的爱相生相伴的阴暗面。
如果一份爱充满了对于他人的漠视和伤害,对于爱的对象的禁锢和控制,那么这种爱是无私还是自私呢?
这种对于母爱的质询真得让人冷汗直冒!
第二个故事:姐妹一般姐妹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方面大家相亲相爱彼此扶持,另一方面又多多少少会相互攀比和竞争,其中较弱的一方常常会因在竞争资源(无论是父母亲的爱还是家庭的物质财富)时处于劣势而对较强的一方形成依赖、敬畏或怨忿,甚至生活在另一方的阴影之下。
这种不断地被别人放在一起比较的经验常常对于两个人都是一种扭曲和伤害。
现实中的人也许能通过自身的成长成熟逐渐摆脱与这种亲密关系相伴的心病,但在这个童话里这些问题被放大到了极致。
电影中的老姐妹虽然相依为命,但她们的关系是相当病态的,软弱无能的妹妹依附于野心勃勃的姐姐,接受着后者的摆弄和控制。
把她们真正拴在一起的似乎并不是亲情,而是无法跳出的孤独、贫穷和卑微,所以当狡猾的姐姐通过偶然的机缘飞上枝头时,她们的关系便开始破裂了。
有的人说,要是妹妹替姐姐保守秘密,也许两人都可以在王宫过上好日子。
但是妹妹怎么可能做到呢?
反观现实中的人能做到吗?
且不论天涯社区上爆出明星假脸的ID有多少是他们自己姐妹了,光是对于奶茶妹妹同学室友的采访就可见一斑了。
看到和自己一个起跑线的人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上位有几个人能够安然自若呢?
大部分人总是会选择模仿或揭露吧。
反之,如果大家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心理就会平衡的多,嫉妒只存在于本来相近的人中间。
比如同学,同事,亲朋好友,而姐妹就是天生在同一起点上的竞争者。
这则童话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并没有遵循传统童话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则,虽然这里的坏人:好色的国王,贪婪的姐姐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报应(前者被欺骗睡了老妪,后者最终被打回原形),但全片里结局最惨的却是愚蠢但未必不善良的妹妹。
这是否意味着在《五日谈》(童话的出处)这部文学作品里的价值观里,英雄未必是驯良的温善之辈(最近时髦的说法叫“低智商的善良”),反倒是那些能下得了狠手,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不论是第一个故事里弑母的王子还是最后一个故事里杀夫的公主,甚至是最后狼狈逃窜的姐姐)。
因此,相比于姐姐的传统的恶(贪婪,欺骗,忘恩负义),妹妹的愚蠢和盲从反而是更大的恶。
这个钱色交易的游戏规则和欺骗上位的手段本来就是扭曲的,但是姐姐耀眼的成功让原本抗拒参与游戏的妹妹失去了重心, 一头跌落进去。
摆脱不了姐姐的魔咒,妹妹的人生何其惨痛。
回到现实中,那些想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孩子们也必须能从兄弟或姐妹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创专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三个故事:父女如果父亲是每个家庭里的“君王”,那这世上满是昏君。
他们拿钱养着那些吸血的人或癖好,却对自己的至亲不管不问,甚至推下火坑。
玩物丧志的国王让我想起吴奇隆的爹和蔡少芬的娘,他们都因为赌债提前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而那头巨大而畸形的跳蚤像极了世界各种扭曲和无限膨胀的病态欲望,那是长在人心上的毒瘤。
童话和现实里的英雄都是能认命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不论是终获自由的公主还是苦尽甘来的明星们,他们都以巨大的代价换来自己的成长和对命运的把控。
这个故事还有点女权主义的意味,男人对于女人的压迫常常体现在两点上。
一是权力暴力,不论是来自家庭中的父权还是现实社会中其它权力架构,男性拥有着支配女性命运的权力。
这也体现在国王身上,他集父权与政权于一身,仓促而糊涂地成就了女儿的悲剧;二是身体暴力,这里体现在高大凶猛的巨人对于公主的蹂躏上;电影中的公主受双重暴力的压迫,成了一颗无助的棋子,而生命中与她本应是最亲近的两个男人,却给了她精神肉体上最大的伤害。
尊贵如公主, 也还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哪怕夫君是个怪物,也只能遵守男人的游戏规则,被一方输给另一方,毫无尊严可讲。
公主拒绝女人这种悲剧,她轰轰烈烈的反抗道路虽然九死一生,鲜血遍地,却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里的鲜血和前两个故事中的鲜血一起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诘问:那些赋予我们生命以来源和支持的亲密关系是不是本来就充满了风险?
它可以给你生命的依托,却也铸就了最坚固的牢笼?
面对在扭曲的欲望下变质的亲情,是不是只能选择头也不回的互相背叛,殊死斗争才能真正把控自己的命运?
这种问题,对于集体意志强过个人主体性的中国社会似乎更有意义。
终章:欲望的膨胀与平衡我们东方人讲究的因果貌似在意大利童话中被转换成了关于平衡的哲学。
幸福和圆满可能就是欲望的微妙平衡。
而其过度膨胀时就会形成一种虚空,需要新的填充,而平衡的规则决定了一切不能无中生有,只能交易和替补。
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一预设。
电影最后一幕,所有的主角聚会一堂,望向天上走钢丝的人,那是平衡的准则最美妙的体现之一,它至高无上,宛如神谕;而与此同时,姐姐的花容月貌期限已到,美梦轰然崩塌,只能在绝望和惶恐中匆匆逃离。
世间欲望的平衡珍贵却难得,因为人类在诱惑面前非常脆弱,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代表着平衡的马戏团一家毁灭得如此迅速而惨烈。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这部电影讲的是两位老巫婆想要变成王后,坐拥金银珠宝的故事。
一天,国王听见了无比美妙的歌声,便着人去寻找,送了很多金银珠宝给她们,却不知道这歌声是由两位老巫婆发出的,老巫婆知道了之后就想要凭此当王后,可又担心国王发现自己的面容,于是回应国王说可以给他看一个手指,两个老巫婆都想得到国王的喜爱,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手指变得细皮嫩肉,最后有一个终于成功了,国王看到后,越发地想要她们,后来她们就提了个要求,要见可以,但是不许有灯,国王答应了,可第二天发现自己身边的是一个满身皱纹的老太婆,气愤下就命人将之丢下了城堡,后来那位老巫婆遇到了一个人,无意中自己就变得年轻貌美,她很高兴,在这时国王也发现了她,并将她带回去,准备封为王后,结果在举办婚礼的那天她又变回了曾经的模样,被国王丢弃。
所以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1.杂技:运动平衡开场,杂技表演激怒了未能生育的王后;其后,变得年轻的老妪姐姐邀请老妪妹妹来参加一场有杂技表演的宴会。
这两次展演的杂耍,是一种运动中求得平衡的方式,并掌握在演员手中。
当被巨人困在岩洞的公主为杂技团的演员所救时,平衡已不仅仅是杂技演员的表演技能,而是一种力量,它将在关键而危险的时刻在绳索上将公主背离岩洞,在平衡间求得生存。
尾声,公主加冕,众人仰望天空观看手握平衡木的杂技演员行走于钢丝之上,平衡的寓意再次上演。
2.生命:身体平衡巫师说,要想求得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个生命死亡才能求得平衡。
于是,水中怪兽与国王的死去迎来了两个少年的生命;类似地,要想使至爱的孩子回家就要牺牲母亲的性命,平衡成为了一种交易,欲有所得就必须付出代价,这是王后与孩子的故事。
吸血的跳蚤与习惯放血的国王之间彼此需要,当国王的跳蚤死去,他不得不让他的医生们用蚂蟥为之放血,以保持体液的平衡及其所带来的身体的舒适,似乎不这样做他就会变得虚弱甚至失掉性命。
年老体衰的老妪姐姐只有在吸入巫婆的乳汁这种液体时,她的身体才会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如此,她的肌肤变得年轻,而生命变得富于活力。
这种关乎身体的体液平衡论,可以追溯到公元四百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与后来继承希波克拉底医学的盖伦,而具有权威的盖伦医学影响了整个欧洲的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期,影片中改编自《五日谈》的三则童话有关身体与生命的讲述也映现了这种平衡理论。
3.王国际会:权力平衡王国们之所以存在,事实上也是一种平衡,当战争不是主题时,国王们就要在彼此的重大仪式上出席,以显示对彼此的认可。
刺杀水中怪兽的国王牺牲了,其他国家的国王与王后就要来到这个国家哀悼,那个花心的国王和带着小公主的国王也来了,随后,得以生育的王后成为女王陛下,从而实现了这个国家内部权力的平衡。
等到小公主长大,又克服困境,让王国的所有人臣服于她的勇敢,她合法合理地获得了王位,当她得到加冕时,其他王国的国王和王后也来到了她的国家,共同见证这个王国的权力移交与再次平衡。
看完真的挺心累的片子本身很长很长,用缓慢的节奏,诡异的背景音乐将三个黑童话缓缓道来。
片子有三处让我震撼,一处是皇后面不改色地吃着血淋淋的心脏时,一处是返老还童的多拉睡在红色毯子上时,一处就是上图,我最喜欢的图.。
皇后非常非常想要孩子,想要到极其宠爱她的国王为之付出了生命也无动于衷。
其实我不是很能理解这种非常想要孩子的狂热情绪。
如果你连你的丈夫都不爱,那么为什么会想要一个孩子?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跟很多不同的男人上床,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每当有男人想跟她结婚时她都会把他赶走,然后致力于生出下一个孩子。
男人对她的作用不过是一颗精子。
她生养了十几个孩子,并且活得生气勃勃。
有一天,她最大的女儿告诉她,她怀孕了,她呆滞住了,然后,失声痛哭。
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母子之间的舍断离,即使是十几二十岁了,也希望孩子如同巨婴一样待在自己的怀中,病态的母子联系而已。
第二个故事是姐妹之间的舍断离。
有野心的追求财富地位的姐姐和痴傻的只知道依附于姐姐的妹妹。
当姐姐变年轻了,成为王后时,妹妹想到的还是时时刻刻跟随着姐姐。
单纯,令人怜惜,但是也无法同情。
姐姐也并不算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只是妹妹无法理解成人的游戏,于是她剥了自己的皮。
第三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纯真的爱幻想的公主被昏庸的父亲当做一样物品输给了原始的巨人。
公主本想自杀但还是没有勇气。
她被带到山洞中,吃生肉,睡在肮脏的地上,忍受巨人粗鲁的爱抚。
她遇到了一个马戏团,走钢丝的帅气小哥成功把她救了出来,她以为她脱离了苦难,可是巨人追了上来,扼断了所有人的头颅。
公主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巨人愤怒地看着她,却不忍心动她一下。
她走上前,靠着巨人,头深深埋在巨人的怀里。
巨人蹲下,让她爬上他的肩。
她顺从地爬上去,然后一刀割断了巨人的喉咙。
这就是你为我选的丈夫。
我本就是有点女权主义的人,看见这一幕,我心里的确是暗爽的。
我承认这样对其实并没有想伤害公主的巨人不公平。
但是巨人爱她的方式是把她囚禁在山洞,喝雨水吃生肉,他想给她最好的,但他又能给什么?就像很多山中的闭塞原始的村落,他们没有媳妇,他们买媳妇,他们爱媳妇的方式是囚禁她吗?
只要我把我认为好的东西给你,我就可以对你为所欲为了吗?
他们觉得女性生来是为男性存在的,他们觉得女性的作用是生孩子,他们觉得强奸就像路边的公狗遇到了一只美丽的母狗,骑上去不是很正常吗?
这是他们的教育环境决定的,我们的确不能一味怪他们。
但是当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对女性时,难道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地收下,然后安心为他们在闭塞的小村庄里以生孩子为己任吗?
显然不是所以对于评论中心疼巨人,骂公主,希望公主和巨人在一起的人,我只能说,不敢苟同。
有一个女人被拐卖到了深山里,丈夫死守着她,直到她生下来一男一女才稍稍放松看守。
男人出山去卖药材,女人想乘机逃走,她五岁的孩子哭着死死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
于是她打断了孩子的小腿骨。
我同情那个孩子,但是我觉得女人没有做错。
这不是什么爱情的结晶,而是耻辱的产物。
我们要做的是避免无辜的女性被拐卖到大山里,而不是指责逃走的女人,并且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由劝女人留下来,忍受这种生活。
虽然整部戏里面最喜欢的还是两个老妇人的故事,不为什么,就为了那种心理阴暗的满足。
但是这篇评论我只想说说巨怪和公主的故事。
看见短评有人说觉得巨怪可怜,应该是因为觉得他很无辜,一开始赢了赌局娶了公主是理所应当,后来因为信任公主而被杀所以非常可怜。
我当然不否认巨怪可怜,但是原因和公主无关,原因在于丑。
如果他长得帅也许就不会死了。
至于赢了公主公主却背信弃义逃走什么的,拜托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为什么要用一个活人的婚姻做赌注?
这本身就是皇帝的恶趣味。
为什么巨怪明知公主不愿意还强行带走公主?
最后还强奸?
这和拐卖有什么不同?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他的父亲亲手促成了这桩拐卖。
一个活人,一个女孩子本身就不是个物件,根本不应该被用来做赌注,最后公主杀了巨怪虽然有点阴暗,但莫名看得我心里一爽,这里的公主才不是傻白甜等王子营救的废柴,而是勇敢的女人。
蛮无聊的
搏杀海兽取其心,妖气胞胎树根泉,巨型蝙蝠慈母颜;乱性国王恋老妇,剥皮行者姐妹情;跳蚤皮囊选女婿,绳索悬崖大逃亡,逐一虐杀马戏团,包办婚姻割头颅……实诚精致天马行空诡异黑色怪诞恐怖,好开心
3 in 1。阴森童话,黑暗寓言,古典风,仪式感
暗黑系童话
海怪和马戏团一家子真是太倒霉了。。
7.5/10.1.第一部加洛尼。古典服化,哥特气质的血色暗黑童话,恶趣四溢与魔幻猎奇相衬。故事由三段构成,又被重新插接在松弛中饱和,内容主旨趋向性强但不单一乏味。2.商业元素易被窥见,但整体仍是以民族/地域性为基延伸出的人性多面剖解,艳丽、奇诡、滑稽、悲凄是剃去的皮肉,提取的内脏中翻滚的是裹挟私欲、母性、色念与野蛮的不伦血液。3.河怪心脏,承继子嗣,源自恒久母爱的无限牺牲;女巫哺育,还予芳容,源自年华逝去的可怜可泣;征父竞赛,杀父继位,源自关怀缺失的意识觉醒。4. 那些原始、血腥、荒诞的片段,都如现代社会般可怖可见,并未拘泥于时代泥沼,所呈现的虚荣与野心及女性地位更替,放于当下都同样适从。5.许是顾及原作结构而将段落刻意打散,至终才获汇合,与复杂的表意难得有效统一。
喜欢公主的故事
6.5/当然 靠自己成为女王 最喜欢佳人拾翠的那篇影评
多亏用英语拍的,要不然连本都收不回来,意大利人这操行。只能看画面和布景,剧情没法看,根本也谈不上魔幻现实,就是复原中世纪故事而已
三星半,场景和服装都很精致,迷宫那段的配乐也很好听。只不过故事本身还是有点弱,毕竟根源只是童话。
黑色童话,现代手法拍的古典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其魅力,不是说多精彩但足够独特。缺点是演员颜值不够,画面再美也违和。
一群大怪逼
3.5 气质迷人但故事太弱了
2倍速看完,剧情不复杂,但最后通过一个场景硬生生把3个故事连在一起,这一点实在是太牵强了!
奇幻世界的荒谬故事,部分出彩,整体不行。
这就是欧洲中世纪畸形的王室贵族生活?
这是???
好黑暗的故事
。。。没什么意思
说实话没太看懂,每个故事感觉都虎头蛇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