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因为自然灾害的缘故,有数千名南方孤儿被送到内蒙古草原收养,包括了鲁莽豪爽的哥哥朝鲁,善良倔强妹妹通嘎拉嘎,以及与他们年龄相仿的软弱顺从的谢若水和心比天高的阿腾花。
不同的收养家庭带来了不同的命运,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同时创造并抚平了草原上一切爱恨纠葛。
最触动我的是谢若水与通嘎之间渺小又伟大的感情,体弱愚孝的谢若水一生能抓住高考的机遇,能解决计划生育国策与牧民税收的难题,能冒死保护养育他的草场,却怎么也攥不住他和通嘎之间的默默滑落的爱情,任由她随着象征通嘎勇敢爱情的羊拐埋入广阔的蒙古草原里。
妹妹通嘎拉嘎的原名是鲁小鱼,随哥哥来到草原前曾一度失声,在年轻善良的蒙古保育员乌兰其其格的照顾下逐渐成长。
通嘎拉嘎在蒙语中寓意清澈纯净,同时也是草原额吉乌兰其其格最令人钦佩的品格。
通嘎继承了母亲真诚善良的品格,却也更加坚韧倔强,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草原蒙医。
她能够忍受同伴阿腾花的嫉妒刁难甚至让出旗医学院的名额,能够像男孩一样承担畜牧的艰苦工作却毫无怨言,却无法接受养父徐世铎因为知青王朝阳的身世背景而阻止两人恋爱,无法接受面对养母满都拉校长时谢若水对恋情的怯懦与谎言,无法接受大学毕业返乡工作的谢若水与自己重拾爱恋后面对养母满都拉的又一次逃离。
通嘎拉嘎有过三段恋情,第一任是上海知青王朝阳。
他博学、善良、充满朝气,更是象征着故乡上海的美好。
在公社民兵连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王朝阳帮助通嘎干活放牧,为她讲述草原山壁上岩画的故事,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彻底打开了通嘎的心扉。
但还是那座山壁,面对父亲国外失踪与母亲心脏病发而亡的双重打击,王朝阳选择了坠崖自尽。
这段爱情悲惨的定格在十七岁,在山壁悬崖上,残酷现实的泥沼中涌出深深的不舍和思念,通嘎却只能无力地接受与挣扎。
曾经通嘎心中只装得下两个人,一位是她相依为命的亲哥哥朝鲁,还有一位是愿为自己献出所有疼爱的额吉乌兰。
自此,王朝阳成为了第三位,象征了她对爱情坚定执着的渴望。
第二位,也是羁绊最深的一位,同伴谢若水。
谢若水原名毕若水,和通嘎一起来到草原后体弱多病,被严厉的草原妈妈满都拉校长挽救并收养后改名。
谢若水被悉心培养成了学习最强的“乖孩子”,人如其名,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他为人善良,但却软弱没有主见,出于感恩额吉满都拉的养育之情,从来不敢执意违背她的意见。
受到支边教师养父谢根杨的强烈影响,他对学成后支边的执念很深。
恢复高考后,他和通嘎一起上了旗里的补习班,学习上积极帮助底子较薄的通嘎,生活上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艰苦的学习条件下依然每天为通嘎送去鸡蛋牛奶补充营养。
两个青梅竹马的国家孩子朝夕相处,暗生情愫。
好景不长,满都拉校长在一次看望中发现了这段恋情,若水面对严厉的母亲,面对渴望爱情的通嘎,选择了撒谎、怯懦和对爱情的背叛。
满都拉不依不饶,用王朝阳的死作为最锋利的武器落在最柔软的内心上,又呵斥劝阻的若水,逼迫他在恋爱和上学之间选择。
通嘎为自己认定的感情向满都拉辩驳,她认定和若水的关系,此刻她只想拼命攥住属于自己的爱情。
通嘎和若水脱口而出不同选择后,在爱情和梦想的无奈选择中,面对母亲满都拉的咄咄相逼,若水还是选择了后者。
通嘎强忍住眼泪倔强地狠狠地盯着谢若水,若水颤颤巍巍地将定情信物羊拐交还给通嘎手上,他无法直视通嘎坚定且澄澈的双眼。
他亲自用冰冷冷的不负责任的语句,支支吾吾的将这段还未问世的感情就此抹杀。
是是非非随着羊拐葬入草原,通嘎不得不接受谢若水还未长出翅膀的事实,无法违抗满都拉的决定,无法追逐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对谢若水的感情随着手中的纸飞机飘向远方。
谢若水不出意外地考上了大学,他苦闷,悔恨,甚至想去死,但他却一个步子也迈不出去,他想违背母亲的意志却又无法背负忘恩负义的沉重罪名。
草原老翁悠扬的蒙古马头琴声送走了谢若水,整整四年他没有再回到草原来。
或是想继承已故养父扎根边疆的遗志,或是放不下通嘎拉嘎,抑或是想报答母亲满都拉的养育之恩,谢若水毕业后没有选择大城市,去盟里或者浩特里,他瞒着满都拉申请分配回苏木担任乡镇书记。
躺在病床上的满都拉见到若水欣喜之余,感叹儿子长大了却又不忘斥责他人往高处走,事业就应该在城市中。
提到通嘎拉嘎,满都拉叮嘱若水不要去招惹她,谢若水附和道哪有脸面见她,之前所有的错误他会改正,他回来就是孝敬母亲的。
四年的时光,通嘎拉嘎学习医术成为了蒙医,再次在草原上见到谢若水,言谈中表现得平静、冷漠。
谢若水支吾的谈起心病,向通嘎道歉,祈求通嘎的怨恨和责备。
通嘎平静地表示也许谢若水的关心和温暖只是王朝阳的缩影和替代,对他心中没有怨恨。
作为苏木公社书记,谢若水总是寻找各种机会出现在她的视野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她聊天,面对通嘎的无情的拒绝他却有了一股子当年没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事情在解决哥哥朝鲁的心病和向牧民推行计划生育的两件事上有了转机,谢若水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让通嘎拉嘎看到了谢若水身上的闪光点,两人的关系逐渐缓和。
显然,通嘎拉嘎再一次向谢若水敞开了心扉,给予了他第二次机会。
通嘎拉嘎明白她需要什么,她需要一个能扛起责任,带给她温暖的另一半。
谢若水给通嘎拉嘎看他大学的日记,里面充满着对通嘎的思念和喜欢,他发誓会用他的后半生来补偿通嘎。
通嘎拉嘎对谢若水郑重地讲道,她要的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的追求和提亲,是谢若水母亲的接受和认可。
可无论谢若水如何斡旋,满都拉对通嘎与王朝阳,与自己儿子的恋情总是满口的否定,固执的认为通嘎配不上谢若水。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谢若水总在乌兰家门外学鸟叫唤通嘎拉嘎浓情蜜意。
当年作为定情信物的羊拐有三个,哥哥朝鲁一个,另一个已经埋了,最后一个是通嘎的命,谢若水自责而又鼓起勇气地向通嘎保证会用剩余的生命珍惜,爱护它。
谎言终究要暴露,满都拉毫不留情的斥责了谢若水,刻骨地厌恶通嘎与自己儿子厮混,更厌恶儿子一次又一次欺骗,违背自己的意志。
谢若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又一次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一方面是和通嘎重新拾起的宝贵爱情,一方面是养育自己的从来不敢忤逆的母亲。
草原不会说谎,长生天不会说谎,他骑马来到了草原上徘徊。
谢若水还是屈从了他的母亲,他来到乌兰的家门口久久驻足却一声未吭地回到了家。
谢若水央求母亲接受通嘎,第一次与她争执自己的未来,面对满都拉以母子关系为要挟,再一次怯懦的接受了她给自己定义的幸福。
是的,草原如此宽广,可他二十多年来却始终逃不出家的牢笼,他从来都只是悻悻接受,连唯一一次争辩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那天晚上谢若水站在通嘎家门口,没有再学鸟叫,通嘎对乌兰坚定地说若水肯定会来找她的,固执等了一夜。
借由工作他选择逃避到远远的牧民家里,他无法直视通嘎拉嘎,无法直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没有说一句话,又一次丢下了通嘎。
乌兰安慰通嘎谢若水尊重自己的养母,只是没有展开翅膀,没有真正长大,通嘎望了望长生天,她已经等不了谢若水了。
亲哥哥朝鲁得知谢若水再一次抛弃了通嘎后,作为一直以来的同伴他一直都是看好写若水的,急匆匆想去找谢若水问清楚。
通嘎拽住哥哥,如果打一顿就能让谢若水有胆识有担当又何尝不可,她得让谢若水记得这辈子欠她,永远记着。
经历了接受,被迫分开,重新接受,默默分开,再次见到谢若水后她无话可说,感情是两个人的意愿,他们两个终究走不到一起。
谢若水心中又何尝不明白,他大半辈子都是为了额吉满都拉而活,他在满都拉的悉心庇护下在草原活了下来,没有参加民兵连,不用放牧,挤奶,捡牛羊粪,他听从满都拉的话勤勤恳恳的学习知识好走出草原以见到更广阔的世界。
他也曾经尝试挑战过额吉满都拉,克服困难留在了养育自己的苏木工作,可是在决定自己一生的婚姻情感大问题上,满都拉仿佛是他面前的一座墙。
墙上满满的都是满都拉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是家庭和草原的重担和责任,他似乎不像是草原上长大的孩子。
对错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他又是习惯性的选择了被动的接受,逃避,把想和通嘎说的话又一次藏在心底。
又过了几年,通嘎已经32岁了,遇到了她余生的伴侣,临近嘎查(村)的小伙子毕力格。
毕力格健壮,诚恳,热情澎湃,对草原蒙医通嘎充满溢于言表的倾佩和爱慕。
通嘎已经一个人太久太久了,她承受了太多,她终于又遇到了一个满眼都是自己的男人。
当谢若水在乌兰家撞见毕力格和通嘎在一起亲昵的说笑,本能的表现出局促,甚至一些吃醋和嫉妒。
为了挑清一切,她终于为自己说了一次谎话,未婚夫的称谓狠狠的刺痛了谢若水。
通嘎知道自己的内心还需要时间向毕力格敞开,而毕力格奔腾,雀跃,他知道自己喜欢的就是通嘎,正用草原汉子宽广的胸怀接受她的所有。
多少有些不甘心,谢若水骑着马特意来到毕力格的嘎查,他自顾自地讲述着通嘎和知青王朝阳的撕心裂肺和刻骨铭心,他鬼迷心窍地揣测他们可能都是王朝阳的替代品。
谢若水没有毕力格对感情的勇敢,暗恋了通嘎六年的毕力格不在乎自己是谁的替代品,即使通嘎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他对通嘎的爱也是纯洁而坚定。
听到这一切,谢若水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肮脏丑恶,他没有资格去爱别人,也配不上通嘎拉嘎。
顺理成章,谢若水只能默默地接受了母亲安排的机关工作的姑娘哈斯,冷暴力最是无情,他和哈斯之间没有感情,说什么也不愿意顺从额吉满都拉和哈斯生下孩子,而这一耽误就是这两个人二十年的青春。
“…自从放弃通嘎的那天起,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我时时刻刻都在悔恨中度过…”当谢若水鼓起勇气指责草原上最好的马倌朝鲁抛弃爱人的行为时,他不希望朝鲁将来和他一样的悔恨,现在的他只有衷心的祝福。
广阔的草原,留不住悲伤,时间会抹平一切,怨消恨解。
故事结局是美好的,通嘎开上了草原诊所,毕力格得到了最后一块羊拐,而谢若水也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他们之间的羁绊随着爱情的消逝而渐弱,但又随着友情而升华。
谢若水式的悲剧切实的在生活中反反复复发生着,面临非不可抗力,怯懦战胜了勇敢,我们最终没有扛起责任,辜负了最爱的姑娘,抛弃了为之疯狂的爱情,遗憾终生。
今天是2020年2月14日,情人节,看完这部剧后的几天晚上总是辗转反侧,写下这些,想致敬所有将爱情紧紧攥在手中的朋友们,歌颂他们的伟大爱情。
小辉哥MURPHY
哭哭喊喊苦啊苦,苦啊苦哭啊哭喊啊喊,一哭哭好久半天不剪辑,疲劳出戏。
第一集一进孤儿院就惊现抠图假背景,最一开始火车车窗抠绿明显,真的很尴尬,最后一集一大堆年轻人脸上抹胶水、戴上厚重假发尴尬地出演老年人,不知道的以为是低成本的校园舞台剧,真的很粗糙,断断续续看了不几眼,阿藤花随着时间可以莫名洗白,朝鲁也可以主角光环处理掉草原大叔的儿子,说不通没关系,这是中老年喜爱的剧,没办法,定位精准,粗糙也有人买账。
出现了违背你的观念的剧情就是说这个剧三观不正吗?
为什么你不考虑一下,作者只是为了反映这种现象呢?
《红楼梦》没有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算不算三观不正呢?
在很多战争影片里边,正义的一方面仍然牺牲了,算不算三观不正呢?
国内观众要嗯不变是这样的欣赏水平的话,中国的影视剧再过很多年也赶不上美剧。
回望历史,尽管往事平淡无奇,却总惹人挥泪。
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原生兄妹,一边是孤苦无亲的荒儿野女,相会于那个。
能容天能容下万千生灵的蒙古草原,开启了一段奇妙的传说。
童年光辉的草原情谊,年轻时潇洒无忧的青春旋律,和成年回首萧瑟的毅然慷慨,全剧无不洋溢着一种草原气节,和一类孤蓬缥缈归根的人性。
在这个圈子里,没有善恶,没有美丑,只有记忆中的精神依托和无所不容的气度。
过去不为贫穷所动摇,后来不受财富所蛊惑。
这样的圈子,伴随着悠长的马鸣,引人回味。
一段寻亲的执着与释然,一段徐徐融入新家的奇幻,一对对亦爱亦悔的友情,一次次愿结愿毁的爱情长跑,一场拼搏抗争的青春……一草原,一人生 有者育之善之,终生为母;有者磨之钝之,永生成父。
血缘是连接关系的桥梁,却未必抵得上将心比心的深度,人间万代,情为至要。
广袤蓝天下,没有放不下的忧愁,没有结不成的姻缘,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更没有注不入的真情。
40集故事,要讲尽这么多人在这个历史时刻的人生,显然很多都是粗粗一笔的略过。
再细细地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
整个剧里,整体来说,朝鲁和阿藤花是明显借着别人的宽容和爱,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前面,朝鲁是不多想着别人,也不想着别人是怎样的爱他照顾他,就一门心思地要回上海,要放电影,身旁的亲人被他伤害着,却又宽容待他。
幸好有毕力格这个深爱他妹妹的男人,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他,让他忽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飘忽的心思终于安定下来,事业有成,成了全剧里最富裕的大老板,最后在上海买个四套房都是轻而易举的小case。
电视剧里可以这么塑造,在真实的世界里,每一次的闯祸,都可能是一次人生的掉落,而每次的掉落,大概都需要爱和机遇来回到起点。
阿藤花,从一开始就是只想着自己,缺吃让她缺爱,脑瓜子很活,吃不了苦,会挑人。
每次选择都别人吃亏她得好处。
同来的孩子还和她做朋友,不知道是真实的可能,还是全靠编剧的努力。
这种只想着自己,舍他人的利益,得自己的好处,看着生气,实际中大概每个人都难免做个一两次。
故事能这么写,也全靠草原上人的心胸宽广了。
故事里这两人最后都还是单身,没成为一家,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缺了替他人着想的能力。
若水,就像弹幕里说的,是最知道感恩的孩子,放弃自己爱的选择,回馈了妈妈对她的爱。
通嘎拉嘎,她得到的爱,和她给出去的爱,都很多。
人生,很曲折,好好爱,好好努力。
通嘎太善良,朝鲁太鲁莽,阿藤花太现实,若水太愚孝。
其实他们大半生过得都不如意,每个人都有心灵上的创伤。
通嘎渴望温暖渴望爱,童年失语,是乌兰妈妈用无私的爱治好了她。
长大以后,她渴望爱情,却承受了恋人一次次离开自己的痛苦,还好,她最终还是找到了能给她安全感给她爱的男人,终究还是获得了幸福。
朝鲁对上海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他儿时一次次想要回到上海,回家找爸爸,其实不过是不愿意接受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
他的冲动鲁莽和他的养父有莫大的关系,对文化的轻视导致他早早就放弃了学习,而知识的缺少,让他屡屡做出违规甚至违法的举动。
阿藤花是一个懂得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其实抛去她做的损人的事,还挺欣赏她这种生活态度的。
她从来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要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大概是从小家里兄弟姐妹多,早就了她的性格,如果不争不抢,她大概早就饿死了。
虽然她好吃懒做,但面对失败的婚姻,她依旧勇敢的离了婚扛起了抚养孩子的重担,经过生活的磨练,她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幸福。
若水是最让我痛心的角色,他懦弱,他愚孝,那是因为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没有打开的结。
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丢弃自己,他渴望父母,渴望家庭,渴望温暖。
被收养后,面对严厉的母亲,他懂事听话,也许他害怕自己不听话父母就不要自己了吧。
就这样,他成了一个没有主见,对母亲唯命是从的乖孩子。
但他是真的没有主见吗,并不是。
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爱的人,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出于不想让母亲伤心,他一直在亲手埋葬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是在用自己一生的快乐换母亲的快乐,母亲用一生养育了他,他回报以一生。
通嘎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不仅仅因为失去一段爱情,更因为他两次放弃了她,伤害了她,他对通嘎有着深深的愧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无能为力的痛苦。
记得有一出戏,他同意母亲和哈其结婚,那一刻,他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也从此关闭了自己的心。
直到故事的最后,他对哈其之间也始终相敬如宾,好在他开始愿意打开自己的心了,以后会更好。
很多人惋惜通嘎和若水没有在一起,很多人认为他们没有在一起是因为若水的懦弱和校长的固执。
其实我倒是觉得,是通嘎放弃了若水。
从始至终,通嘎都不曾为若水努力过什么。
如果当初通嘎不放弃高考,如果后来通嘎不赌气能多等若水一些日子,他们本可以在一起。
事实上,通嘎总是在不该放弃的时候放弃,在不该坚持的时候坚持,她如果有阿藤花一半的上进,她和若水都不会是那样的结局。
哈其是个好女孩,也是个适合若水的女孩,可惜他们有一个错误的开始,导致了一生的不幸。
即便如此,她还是用爱包容了若水一生。
一部真正的好剧,在于给观众带来深思,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太需要这样有深度有内涵的电视剧了!
弘扬民族大爱,知恩感恩是我们能给予这个时代、给予社会的!
整部剧风景醇美!
朴实的风土人情!
精心打造真!
善!
美!
这是一部真实的故事!
值得一看再看!
不得不说,大草原真的很美!
不知道那里已成为多少人的诗和远方!
我的父亲就是马倌,内蒙古锡林郭勒,给国家放军马。
这个剧我觉的编剧还是可以的,有很多地方挺真实的也反应人性,我在草原长大,纯朴的牧民真的就像剧里那样善良,我爸他们放的军马,马群活动范围比较大,有时候出去找跑丢的马一走就是半个月,吃住都在草原上的老乡家,基本上好多都不认识,老乡奶茶手扒肉都招待,草原上有草原的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也有,但是以前确实是这样。
所以通噶和乌兰其其格的善良并非有的人不理解的圣母心态。
只能说你来过内蒙古但是你未必能了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
上海三千孤儿的事情是最近几年才宣传的,锡林郭勒也收养了很多,我在锡林郭勒生活了三十多年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听说的,宁才导演有个《静静地艾敏河》可以看看。
我想很多人是今年国庆看到都贵玛老人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才了解这个事情的。
有些人感觉内蒙古地大物博,现在锡盟和乌盟一个旗县只有3-5万人,全锡林郭勒人口加起来也刚过百万,60年前一个旗县根本就没几户人家,所以三千孤儿也不是个小数目,平均到牧民头上可想而知。
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都贵玛老人要收养28名孤儿的原因了。
近几年有好多人来旅游,来看草原,但是真正懂草原的是这些扎根草原的人,草原真正的美是给人赋予的宽广的胸怀之美。
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群孩子,从高楼大厦烟囱林立车水马龙饥饿难耐面黄肌瘦恨不能扯块云彩当馒头、画张饼子塞嘴里的繁华都市小上海,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望无际大草原,这一群没爹没娘的孤儿,看着好心疼,想想就心酸,随剧情感动,陪人物伤心,有热泪盈眶,有泪如雨下,看着看着,心慢慢暖了,热了,不再担心了:不错!
他们是国家的孩子!
国家是他们的依靠,给他们温暖——他们重新有了真心疼爱呵护他们的阿爸额吉,有了新的家园。
有美丽善良心胸开阔的乌兰阿姨,爱醉酒的草原雄鹰哈图大叔,有严谨好学一丝不苟的满都拉老师,有仁慈正直公正无私的苏书记……不牵强,不做作,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他们终于长大了!
请记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群孩子!
把这部剧完整的看完了,里面的女人看着没一个正常的。
老公出轨,这个乌兰其居然还能原谅,更夸张的是还要去照顾他。
并且时刻表现出一张圣母脸,仿佛在说你看啊我就是老好人来打我,我也绝不会反抗。
里面的阿藤花自私自利,没有做过一件好事,居然晚年还跟朝鲁搞起了黄昏恋,这是想晚年再找个长期饭票了。
全剧看着正能量,细看下来全是不符合当下女性的价值观。
编剧想表示:出轨可以原谅,自私自利也能过上好日子,善良的人早死。
行了,我们知道了。
跑到别人的婚礼,🧧还能刷卡…..
夏天海边,为你的任性花掉五千放生的生蚝。闯入陌生人的婚礼吃饭跳舞,这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假期结束后你还记得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颜值都很在线 年下自由文艺会撩 年上也好宠她啊 结局很好品 “你知道她眼睛的颜色吗” 结尾那首歌好听的 不过吻戏是一点没看到啊 是我看的版本问题吗 对了年下好像年轻的kate box
一部小片子能探讨这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推荐。从剧本到演员,整体上都很精巧、很用心,台词也设计得很有心意。虽然偶尔画面比较抖动,但仍然瑕不掩瑜。[剧透警告⚠]塔尼娅的个人魅力,两位老师之间陡然上升的感情,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爱,在儿童剧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大人世界,看完心情有些淡淡的忧桑……只能说毛子在这方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是很多的。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草莓酒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丰富的感情流动 不管是群像还是两个老师的塑造 假期结束了 戏剧结束了 但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你的眼睛颜色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3.0。
俩人之间的克制与隐忍真的是太绝了。
好看好看求女同性恋们都去看!!!年上太美了😍😍😍😍😍😍😍😍😍😍😍😍😍😍😍😍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