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阿一》的最后解构:s/m的暴力解读 ■ 文/火神纪
残暴。
血腥。
精液的味道和无止境的杀戮。
如此平面的解读让我抽疯。
然而。
所有的这些却都让我沉溺而迷恋。
别跟我说;直白而无味。
在我看来;那只是间接地告诉我。
其实,是你不够勇敢。
——题记。
火神纪。
首先。
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里说的最后的解构,指的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后一次的阐述而非这部电影的终极解读。
我做不到,也许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甚至包括三池崇史;我无法确定。
这部电影里有着太多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带来的是不确定的臆测,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很多的,看似不可理喻的,很像神来之笔;而太多的巧合和灵感堆凑在一起,如果给以正确和适当的诠释的话,以人性的描绘角度上说,这部电影已经非常接近伟大了。
在此之前关于这部电影我写了四篇文章:《以三池崇史之名彻底残暴》;《浅野忠信的疯狂和被虐待的渴望》;《孙佳君,嘉伦或立花的困惑》和《关于金子一家的假想》。
可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总以为,我对这部电影的解读是不完整的。
因为我一直回避着阿一,我一直在期待着写这篇评论的契机,灵感或者欲望。
我一直想把阿一独立出来写一篇评论,而之前的评论一直不曾说到的阿一,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由来了。
我记得台湾欧阳子的书评。
她的评论是白先勇先生对于自己的小说认同度最高的书评。
白先勇先生曾经说过,很多在他自己创作的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潜意识里的东西都被欧阳子挖掘出来了,创作的时候只是觉得,他想这样,必须这样,只能这样,却从来不曾想过为什么。
而欧阳子却替他把为什么都给解答了。
潜意识。
这样的字眼似乎让我非常振奋。
在创作的时候,没有原因的东西其实都有其原因的。
而连作者都不知道为什么的东西被挖掘出来之后,潜意识会被解读。
潜意识在作品里流淌,很多时候显得有些无解或者没有因由,这是很多作品,包括文字和电影里最精彩的地方。
我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终极的解读呢。
因为这部电影有很多类似这种潜意识流的东西。
紊乱。
不可理喻。
繁杂的支线。
合情合理却又情理之外。
这是任何一部伟大作品最迷人的地方,最闪烁的光茫。
尤其是当我们找到了解读的方法。
或者试图解读的时候,这足以让我们沉溺。
潜意识。
白先勇。
欧阳子。
《台北人》。
解读。
三池崇史。
电影。
文学。
创作。
这组凌乱的词组是我所说的这些的关键字。
我也许可以编排得更好,可是我懒得那样去做了。
因为某些人会看得明白。
这就够了。
有些电影并不是拍给所有的人看的,而有些文字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明白的。
三池崇史有这样的天赋和能力把电影拍得更接近伟大。
前阵子和朋友Nymphetamine谈起过关于类型电影的异样审美。
Nymphetamine对于这种类型电影的偏好是我远远不及的。
她的看法相当极端,可是我能够接受,甚至认同。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我的审美观也是同样的扭曲而且另类的。
很多人不喜欢这种类型电影。
CUT;切割;血腥。
这种电影在我的个人分类为CUT电影(非CULT)。
Nymphetamine说,为什么人们无法接受这种电影,因为这种电影涉及了太多的人性阴暗面的描绘,而那些无法接受的人们,其实他们更多的无法接受自己的阴暗欲望,最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
所以人们习惯于道貌岸然地站在远处尖叫,满脸上的不屑和惊惶。
最大的惊惶其实在他们心里,而他们无法面对那个面目丑陋的自己。
Nymphetamine用到的一个词:“不配”。
我发现,我喜欢这个词。
至少在这个词里面,我被提升到了某个档次,一个可以与之谈论和争辩的档次。
如上所述。
每个人在某些时候总会有一些疯狂得连自己也无法相信的欲望和隐晦的东西。
而无疑,阿一这个人物形象是符合我的这种欲望。
于是,我如此钟爱这部电影。
阿一是个有着严重的精神分裂却身怀绝技的人。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
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正常的懦弱的孩子。
可是他长期接受催眠,于是很多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他就是那个曾经杀戮无数的救世主阿一。
但是这依旧是精神分裂。
大部分时候,阿一显得内敛,安静,懦弱,胆怯,不安,孤独,带有点自闭,像个天真而可爱的孩子。
然而作为一个杀手的阿一却如此暴虐而疯狂。
那是作为一个人最张狂的残暴。
作为只是阿一的阿一,却是一个人最懦弱的苍白。
他把自己裹在棉被里瑟瑟发抖,不停地操控着电玩如同他自己在杀人时一样冷酷无情而且手段恶劣。
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阿一才得到了统一。
一个懦弱却残暴的孩子;一个害怕却暴力的天才。
我喜欢阿一。
因为不论是那个疯狂的或者是那个懦弱的阿一,都曾在某个时候存活在我的身上。
最多的时候我依旧是那个懦弱的阿一。
纵然我依旧渴望残暴。
可是因为渴望永远没有能力去满足,于是懦弱的本能可以把我彻底地扼杀。
于是我更喜欢阿一。
杀死坏人,杀死最坏的恶霸;从此之后天下太平。
在小时候看动漫《阿童木》、《变形金刚》或者《圣斗士》的时候就曾有过的天真的愿望从来不曾消亡。
只是,最多的时候我依旧只能裹着我的棉被控操着一个看似无敌英雄的另一个我去征服那个陌生的黑暗世界。
我的足迹可以遍布所有的角落并且带去光明。
只是我明白,一个最坏的恶霸后面总会有一个更大的恶霸,这就是现实。
人生是一场游戏。
一场没有终极Boss没有办法通关的游戏。
我渴望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实现。
而更可悲的是,我往往只能在旁边无能为力地看着所有一切发生,消生,死去,复活。
我不会是这个游戏的主角,我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
于是不管我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是否如此迫切;我什么也做不了,我无能为力。
在我的世界里,我是世界之王,我是高高在上的主神。
可是走出这个世界;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没有。
阿一。
杀手阿一。
其实只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天真愿望。
只是三池崇史的血腥童话里永远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温情的结局:坏人死去,善良的人们从此过上平静安定幸福的生活。
而三池崇史所做的,只是把这种苍白的现状用一种看似直白的抽象扭曲在他残酷的镜头里。
阿一是一个良善的孩子。
至少在他自己心理他所做的只是替天行道的善行。
杀人,仅仅只是为了让那些和他自己一样懦弱无助的人们,那些无力反抗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个懦弱的孩子。
他总在人显得最无助的时候最为狂暴。
只有在陷入无助和惊惶的最底层之后,所有的与懦弱相关的东西全部反扑,以残暴折射出来,于是成就了疯狂。
当然,他也是一个有着虐待倾向的人。
那个被杀死的无辜而可怜的妓女和她同样病态的马夫,阿一每次躲在他们阳台上偷窥他们拳打脚踢和s/m式的性爱过程总会让他陷入亢奋和狂乱。
而在他几乎杀死全部安生组成员的时候,镜头曾经特写他勃起的阴茎。
四溅的血浆里混杂着的是阿一滚烫的精液。
毫无疑问:杀人;飞溅的鲜血;弥漫的血腥气息;死亡和绝望;悲戚的嘶吼都会让他不由自主地亢奋。
这一切让阿一看起来成了一个扭曲的怪孩子。
怯懦让他显得楚楚可怜,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无数次泛滥了我的同情。
杀人让他畅快也让我畅快,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无数次泛滥了我的残暴。
于是,一边越是懦弱地哭泣,一边更疯狂地撕杀。
中间,还夹杂着他复杂的性亢奋。
在某种程度上我又推翻了之前的论点,或者更深一层地推断,阿一不只是一个有着虐恋情绪的怪孩子。
他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受虐倾向的怪孩子。
在杀人的时候他依旧受着强烈的怯懦折磨。
他在压抑自己的害怕而且压抑自己的愤怒,哭泣和残暴成了他释放的唯一途径。
他在更努力地压抑所有的一切。
我们可以在他的脸部特写里看到这种克制的挣扎。
只是,愈压抑愈挣扎,愈挣扎愈痛苦。
这是一种他完全无力左右的折磨。
可是他又在享受他的折磨。
不管这种折磨缘于自己或者缘于他人,他对这种折磨以及折磨之后得以释放的快感是无力摆脱的。
这一点其实是他的受虐性。
由此可见,整一个阿一,他的所有一切跟s/m式的虐恋何其相似。
谁曾经说过,爱的表现形式只有两种:受虐和施虐,也就是s/m。
或者说,s/m是爱的唯一形式。
有点断章取义,可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其实不无意义。
我曾在以前的影评里论证过这个观点,于是不再赘述了。
虐恋。
s/m。
爱的唯一形式。
当爱到了某种程度的极致之后,所谓的疯狂并不会让人惊讶。
这也许就是s/m的由来。
日本特有的岛国民族哲理里,s/m也并非是一个局限的民族特点,比如武士道,就带有强烈的s/m味道。
当然,s/m并不仅仅表现在sex里面。
所有的这一切映射在阿一身止时,也许,就是那个或许虚构的立花小姐了。
阿叔或者可以解答所有的一切。
他构建了阿一几乎所有的记忆。
他和嘉伦的对话也许是这部电影里最重要的一个场景。
因为这个场景赋予了这部电影更多的可能性而使得这部电影显得不再平面直白。
嘉伦或者立花小姐。
或者被催眠了之后接受了立花小姐记忆的嘉伦。
或者是忘却了自己是立花小姐的嘉伦。
不论是哪一种可能,这都直接地导致了这个人物最终的死亡。
她激发了阿一的疯狂而且完整了阿一虚构的记忆。
从这点来说,这个人物人形的两种可能性都显得无关紧要。
可是对阿一来说,她却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安生老大也确实是死在阿一和阿叔这四个人手里。
这一点毫无疑问。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杀死安生老大呢。
这个场景至少给出了一个可能的隐晦解释。
他是死于嘉伦和阿叔的某种交易、阴谋或者约定。
当然,事情也许并不是如表面如此简单。
嘉伦也许是为了一个女人的占有欲望,包括她对安生老大的垣原的占有欲望,以及取代安生老大对垣原的意义等等的原因而想杀死安生老大,可是阿叔为什么会和她合作就不得而知的。
可是共同的目的和利益可以促成一个阴秽的契约。
阿一的所有记忆几乎都是阿叔催眠灌输给他的。
所以,这个场景对于阿一的心理纠结的解读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人构建起另一个人的记忆必须是有理可循的,这是一个浩大的心理工程。
阿叔,这个躲在雨衣里的肌肉男至少是一个心理学大师。
而阿一的心理纠结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那个也许并不存在的立花小姐。
阿一被几个人围攻,立花小姐挺身而出救了他却反而被强奸。
阿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被人侵犯无计可施,这是阿一的第一个心结。
而后一个更难以启齿的隐晦心理出现了,他看着那个救了自己却被人强奸的女人有种强烈的冲动和前所未有的亢奋,他除了无力救助之外又多了一种更可耻的情绪,那就是强烈的去侵犯这个女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逐渐地变质,最后成了立花小姐不只不怕被侵犯而且喜欢被侵犯,而且她最渴望的是被阿一侵犯。
这一切是阿一的心理构成里的基石。
受虐和施虐,s/m。
在此基础上,很多的看似并不关联的东西可以被关联起来了。
比如阿一去窥望一个男人虐待一个妓女而且兴奋地射精。
比如阿一杀死那个男人并对那个女人说:别担忧,以后我会替他打你的。
比如阿一救了小武之后惊惶地逃走。
比如嘉伦对阿一倾诉说:我渴望被侵犯,渴望被你侵犯,渴望被一片片切开,渴望疼痛,渴望绝望,渴望用这种方式仔细地品味死亡的味道……可以说,嘉伦是阿叔送给阿一的一份厚礼,受虐的渴望和施虐的残暴以及所有隐晦的欲望都得以满足,所有虚构的记忆都得以被证实。
这部电影是对s/m的暴力解读。
至少在阿一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某种东西。
虐恋。
s/m。
暴力。
这三者在阿一身上得到了一种完善的统一。
这就是为什么每每阿一杀人的时候总会有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性亢奋,勃起阴茎甚至射精。
至于哭泣的阿一;那是软弱面里的担忧、害怕和愤怒。
阿叔也曾告诉阿一,金子是他失散了多年的哥哥。
于是金子和阿一相遇的情境显得非常有趣。
一方充满了温情的祈盼,一方充满了悲切的回忆。
两者错开。
各自为政地平行。
场景里发生的故事和回忆里的故事层层叠加。
由此而碰撞的火花足以把电影的抒情描绘推至顶端。
阿叔至少可以算是这部电影里操控一切的幕后黑手。
阿一的记忆以及金子的经历,叠加在阿叔的谋划里。
成了第三个故事。
或者说。
阿一最后是否死去了呢。
如果死在小武的拳打脚踢里,这个假设也许显得过份大胆。
可是电影最后那个镜头里的乌鸦也许能够说明那个眼睛里充满仇恨的青年就是小武,这一切也就不无可能了。
阿一死于自己虚构的记忆,死于对这个虚构侄子的温和情感,死于阿叔的计策里。
而阿叔死于小武的复仇。
离地面的高度让他不可能是自己上吊杀死自己。
而小武的怨恨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最后的一个猜想,如果阿一并不存在,而仅仅只是小武的妄念或者扭曲的记忆,仅仅只是小武杀死阿叔的一个虚构的理由。
如此层层虚构的电影里,这个更大的关于虚构的可能性也许存在。
s/m。
把这一切描绘得如此美好的只能是三池崇史。
暴力解读。
这部电影里太多的可能性背后,是日本岛国民族对于s/m根深蒂固的沉淀和总结。
而在这些可能性之前,仅仅只是对镜头操控的个人化运转和畅快残暴的视觉效果的个性理解。
残暴。
这没什么不好。
当我们已经无力自救的时候。
s/m。
施虐和受虐。
当所有的东西到达了某种极致之后,任何的残暴都是可以被理解而且都存在的。
这部电影我已经写了太多太多的文字了。
审美疲劳让我不想再多写一个字。
至少我完整地完成了自我的解读。
而这部电影里更多的东西存在于我的假想。
也许,这已经不是我能一一赘述的了。
2007-02-23;丁亥年壬寅月戊子日。
附注:电影资料链接。
■片名:《杀手阿一》 ■外文片名:《Ichi the Killer》 ■导演:三池崇史 ■主演:塚本晋也/浅野忠信/大森南朋 ■类型:惊悚/剧情/恐怖/犯罪/喜剧 ■片长:129 min ■地区:香港/日本/韩国 ■语言:粤语/英语/日语 ■发行:Media Blasters ■上映:2001年9月
对于《杀手阿一》,基本上评论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类。
一种认为此片变态、猥琐、恶心、恶劣;另一种对此片充满溢美之词,但究其所以然,大都语焉不详。
毫无疑问,我是很喜欢三池崇史的。
尤其是《切肤之爱》和这一部《杀手阿一》。
对于前者,从亚洲到欧美业界和民间的认同度都相当的高,女性独立意识,社会及两性危机感,场景调度等等都说的很多,对于后者的评价也大都集中在“暴力”二字上,超暴力、极度暴力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最抢眼的暴力外,其实三池崇史在《杀手阿一》里,把玩了相当丰富的元素。
黑社会、动作、符号艺术、黑色幽默、荒诞、心理剧、复仇、悬疑、SM文化、怪兽电影等等,可能还有很多我看不出来的元素。
能与之比肩的,可能只有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
这么多的元素一起体现在一部作品中,对于导演的控制能力是相当大的挑战。
元素太多,剧情很可能因此支离破碎,变成一张杂乱无章的花名册。
而三池崇史在本片中,则针对此特点,利用碎片式的剪接,彰显元素,强调情绪,弱化剧情,可以说做得相当完美。
在故事内容上,三池崇史一如既往的强调了自己的社会危机意识。
故事发生在日本的欲望之都:东京歌舞伎汀。
很多人只看到这些,殊不知,其实,整个社会和歌舞伎汀一样,充满了欲望、幻影,腐败堕落而且混乱不堪。
社会只不过是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歌舞伎汀罢了。
故事的主人公阿一,平时胆小懦弱,在幻想或者说妄想中变得强大,将日常欺负自己的敌人碾成齑粉。
首先体现了人性的善恶两面性,从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的《化身博士》。
其次,阿一的形象,正是普通社会中小职员在电影中的投射。
大公司的小职员,平时受尽欺压,忍气吞声,唯有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化身为大侠,惩恶扬善。
这不就是阿一的形象么?
电影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垣原。
垣原是个受虐狂,在痛苦和恐惧中获得快感的升华,最终死于妄想之中。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情节,垣原在楼顶用银针刺穿了双耳,坠楼身亡。
楼下的尸体额头上并没有阿一的刀痕,暗示垣原并非为阿一所杀,而是在被杀的妄想中自己跳楼身亡的。
正代表着三池崇史心中的社会危机意识。
生存与危机同在,个人在危机中升华,伴随着个人的升华又产生了新的危机,当危机完全消失的时候,个体也随之终结。
不正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么?
除了性格鲜明的个人外,本片的一个关键元素是:欲望。
阿一受人欺凌,由此妄想强大,而杀手阿一诞生,垣原追求受虐,并在妄想的恐惧中自我了断,丽花小姐妄想着被男人切割成一片片,最终被阿一所杀。
妄想是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产物,本身带有相对的悲剧色彩。
三池崇史以此强调着自己的人生观。
人在不断的欲望中生存,无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只能通过妄想聊以自慰,并终结于对欲望的追求中。
这些观点虽略嫌偏激,但不无道理。
统观本片中的人物,均是荒诞而边缘的孤立个体,没有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影响力,为追寻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着。
从表面上看,这些形象似乎是相当戏剧化,相当荒诞的。
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形象比比皆是。
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在这个世界上可有可无,存在的目的就是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本片的灵魂人物:阿叔,代表了冥冥中的命运之手。
正是他创造了阿一的人生,创造了阿一的妄想,创造了垣原的恐惧,有条不紊的推动着这一切的前行。
他利用催眠这一带有超自然色彩的手段支配阿一,更暗示了该角色凌驾于普通人之上。
在影片的最后,阿叔自尽身亡,远处一个类似阿一的形象正跟随着小学生前行。
暗示了整个故事的周而复始。
所以,虽然本片在视觉上暴虐血腥至极,但在影像之后,却有一番深刻而尖锐的思考;而结构上的精彩也令人叹服。
这就是我喜欢《杀手阿一》的原因。
今后我还会看这部电影,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都说这是阿叔和桓原的爱情故事,我觉得还可以有一种解释。
毕竟这片子给的解读空间挺大的。
(当然,与漫画原著无关,只是提供另一种通读全片的可能。
)阿叔年轻时遭受霸凌,亲眼看到帮助自己的女人惨遭霸凌者轮R。
于是他决定报复。
他的报复对象就是桓原的帮派。
他的报复工具就是阿一。
问题是,折磨惨死对其他人来说算是复仇,对于桓原这个受虐狂来说却是享受。
既然如此,那就反其道而行之。
你越想被虐,我就越不让你被虐。
我让你见识到阿一的杀伤力,一步步地诱敌深入,让你又期待又害怕又兴奋,结果到了最关键时候,你却无法被阿一虐杀,功亏一篑。
这就好比你是一个强迫症,如果看到一句话只说一半,那么
这步棋的关键就是在最后关头告诉阿一,他有一个对他很好的哥哥。
阿一误杀了哥哥以后,他的精神就会崩溃,一崩溃他就再也无法杀人。
阿一什么时候崩溃最合适?
就在他马上要和桓原打起来的时候。
因为对于受虐狂而言,最大的折磨就是不配受到折磨。
结尾阿叔看到死去的桓原脸上没有刀伤,表情笑中带泪。
有人说这是爱情,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阿叔大仇得报后的痛快。
类比:《亲切的金子》中女主大仇得报的表情
影片里两个男人的“爱情”一定要穿插着虐女(不愧是厌女小国日本),电影前面就有性侵和家暴情节,硬撑着看了一个半小时已经无语死我了,现在想起来很后悔看了它,我已经看过很多有厌女情节的故事了没有一个比它更恶心恶毒欺压歧视女性的故事,只建议真正厌女的性变态观看。
这个影片因为是男人的“凄美真爱”故事(以其他男人和无辜女人们的命做垫脚石的真爱)就有一堆人追捧,男人和男同追棒也是意料之中,我至今想不明白女人怎么也有喜欢这片子的,可能她们真的很喜欢那种为男性献出一切的感觉吧,哈哈
昨天的午夜剧场是《杀手阿一》。
真就是超血腥R级黑帮片。
可以看出来藤本树肯定很喜欢这部电影,在《电锯人》中能大量见到对《杀手阿一》的借鉴。
比如战争恶魔的疤与垣原一样,大量的肠子,血浆,人体碎块的暴力美学。
三池崇史真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整个电影充斥着病态,血腥,暴力,带来一种极端的游戏体验。
之所以是游戏体验,不仅是过场和音乐有着十足的游戏感,主角阿一喜欢打电动,更是整个故事都有着游戏般的玩笑感与出奇不意,觉得有病但又合理的剧情。
阿一这个人物设定也很有趣,是那种碇真嗣式人物,软弱,性压抑还有各种自责。
虽然是个有着惊人天赋的杀手,但他的杀人状态却格外特殊,他是一边哭着一边杀人,还会语出惊人。
这种病态扭曲的施虐狂,与垣原那种乖张的受虐狂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电影真的很残暴血腥,看之前做个心理建设吧。
但整体而言,还是很好看的电影。
杀手阿一,看完了。
我操…这癫狂的视听语言,这暴力的内脏和血量…比我想的还cult…寺岛进,日本电影比惨专业户…不是被杀,自杀,就是被折磨…里面有个小弟好像宋康昊啊…对暴力充足的想象力,挺猛的。
但是不怎么幽默,没有科恩兄弟那部拼盘电影最开始踩桌子爆头带来的双重愉悦。
跳到浑身绷带那里,一下子脸盲没认出是寺岛进,以为是前面电视机那家伙,上一个镜头扔瓶里的我还以为是肝,结果下一个镜头小小一块,我有点懵,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器官,一小块肝?
后来认出是寺岛进,草,原来是那里……这种疯癫的对杀戮的呈现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诡异的死亡驯化,因为真的会让人对死亡产生恐惧吧…草,喷血量太大了,正笑着呢飞过来一张人脸…浅野忠信演的这个拽m角色形象太有趣了,真,求你用点力啊。
杀手形象也很颠覆,懦弱可战斗力太强。
后半部分好无聊,差点看睡着…4.5分。
谈起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大家的注意力往往聚焦于电影中的血腥暴力。
当然这是一个很吸引观众的元素,能将人类潜意识深处的暴力本能所调动起来并予以消解。
但与电影情节的指向相比,暴力片段往往也只是电影表面的外套,而电影内在的肌肤也依然充满诱惑。
电影充斥着大量的血腥残忍片段,并以此为乐。
但如此超乎常理的暴力,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不同电影角色的诠释下,同.性恋、S.M、心理阴影等母题浮出水面。
《杀手阿一》的海报人物是垣原(浅野忠信),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认为垣原就是杀手阿一。
这就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一样,等观众看完电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菊次郎不是小孩子,而是流氓北野武本人。
如此操作,自然是跟观众玩了个小小的游戏,但在《杀手阿一》中却起到了弱化特定主角的作用,如电影情节中,各角色的戏份及刻画力度其实不相上下,这让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承担了主角的作用。
在这样的设定下,各个角色可以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非常态行为,共同将故事推向高潮,走向极端,其中垣原表现得尤其疯狂,甚至选择死在自我幻觉之中,这是电影中最典型的注释。
暴力是外衣,非常态心理问题是内核,那么更值得令人关注的便是这种非常态心理的“传染性”。
电影除了垣原、阿一、阿叔等不正常人士之外,还有一些心理正常的人,如金子(sabu)、小武。
但正常人士在如此的腥风血雨之下,要么就像金子般沦为暴力的牺牲品,要么就如小武般变成非正常。
当然说到小武的下场,我对结尾的理解是小武未死(垣原的幻觉),而是成为阿叔手下的又一个杀手(阿叔的笑容),并变得残暴更甚,连阿叔也死于其手。
当然这结局太开放,也算是电影的瑕疵。
因此在三池的镜头之下,电影中充满无处不在的暴力,闪回片段是暴力的起源,现实片段是暴力的温床,还有像阿叔这一类无法解释的暴力。
在无尽的暴力之中,电影中的正常人丝毫找不到安全生存的空间,只能慢慢在癫狂的暴力漩涡中沉沦。
这个阴郁、黑暗、压抑、看不到光明的末世感远比纸面上的暴力来得疯狂汹涌,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人类的确具有兽与人的双面狭隘,从动物性上讲,无疑证实了人类在趋向法的行程中刻意回避了暴力与性的各种倾向,持阉割之势。
(这应该可以算影片的话外音背景)不过我没有看出导演这方面的动机有多明确,似乎也是追势之作。
影片的结构也并不是太吸引人。
从人性上看,真正的恶是认为恶有魅力,这就引发一种行施的主动与被动的思考,影片中垣原和阿一终于碰头的那几个短镜头让我感触很多,阿一被看作是一个记忆灌输后的动物性符号,并不是真正的恶。
这也就解释了他身上总是延迟着一种矛盾之感。
而垣原是,真正的恶源于死亡,也结束于死亡。
他在准备好接受阿一的屠杀时,不断地经营的是死亡的规模(他的反抗也是侧面建设这种规模),这源于一种思考之后吗?
如果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把这个世界把握为语言和符号,那垣原的形象就有点过于单薄草率。
只可惜,导演还是拍起来太年轻,以这样的一个粗暴的结构来阐释“思考之后”也必然是思考的轻率。
好的亮点必然也要指向一种品位大于风格的成熟期。
所以还是感觉此片是动机不纯的表现性绘画,并没有《不可撤消》那么有力量。
其实在我第一次看完的时候,我是同意阿叔就是安生这个说法的,因为最后阿叔的眼神简直充满了对爱人的怜惜和愧疚嘛,那么痴情,那么迷恋!
是安生没错了!
可是,我之后看了漫画原著,漫画里也提到了导演所说的“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漫画里对所谓的爱情故事的解释是这样的:垣原之所以一直追求极端的痛苦,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感受过绝望,在最后阿一追杀他时,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他开始逃走,他想活下去。
因为有绝望,所以才有了希望,这样对垣原的救赎,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爱。
看完漫画,再回过头看电影,或许阿叔那种迷恋的眼神并不是对于垣原的,在漫画里阿叔只是把新宿当成一座欲望的城池,他操纵这场闹剧,是为了满足他内心的控制欲,他是另一个变态,所以最后阿叔那种迷恋的眼神,或许只是他完成任务后的自我满足,或者是为这个爱情故事而感动,在他看见垣原的头像上并没有伤口的时候,他的眼神突然冷酷了,因为他没有完满的结束这场爱情喜剧,最后他看见阿武疯狂的踢打阿一,也只是失望的走开,不管是阿一还是垣原,或者是其它已经死了的两个兄弟,对于他来说都只是他满足自己欲望的棋子,他们或生或死对阿叔来说其实都无足轻重。
而且,在交代那个警察被安生收留的时候,给了安生一个镜头,虽然没有露全脸,但看着不像是阿叔,有人说是整容,但是整容是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完全改头换面的,起码得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整容的伤口才能愈合恢复,而且在开头的时候,阿一杀人过后阿叔清理的那个房间,就是之后垣原调查的房间,更坚定了我认为安生死掉的这个念头。
或许有人说阿叔找了个替死鬼,但三人组里面曾经有一个安生的手下,他怎么会认不出来呢?
还有人说阿叔一身的肌肉,漫画里提到,他是每天打激素来维持的,并不是超强抖s安生。
另外,嘉伦其实也是阿叔的一个棋子,他们俩早就串通好了,在电影里他们下棋就看得出来。
嘉伦对垣原的通风报信都是阿叔指示的,嘉伦去找阿一说自己是丽花,被强奸后成了变态,渴望被男人片成一片一片也是为了让阿一更沉浸于阿叔所营造的幻象,能被更好的控制,没想到却惹来了杀身之祸(另外嘉仑被强奸的那个镜头,一直看着嘉伦被强奸但是不敢营救的男同学的脸不就是开头那个一直哆哆嗦嗦的老大吗?
看着是真的像,不知道是不是)最后那个回头的boy是阿武的可能性还挺大的,先是给了上吊的阿叔一个镜头,接着又是阿武转身的镜头,不得不让人觉得阿叔的死和阿武有所关联,可能是阿一被阿武踢死后,阿叔看出阿武有成为杀手的潜力,开始想把他培养成另一个阿一,但在阿武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发现阿叔就是害死父亲的罪魁祸首,为了报仇把他吊死在了树上。
但最后那个一跛一跛的步伐,又让我怀疑他是不是被打伤了腿的阿一。
总之结局非常迷,可能是这部电影的败笔。
最后,我想说其实垣原真的很萌啊,各种细节都体现出来他是一个可爱的抖m,疯狂表白浅野忠信,他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全部理由!
对阿一的印象就是,唉,童年阴影影响人的一生啊到了最后不知道怎么结尾,额就这样吧
暴力的感情和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被赋予的。
当视听语言裹挟着饱含感情和想象力的暴力向我席卷而来以后。
这也太爽了吧。
人人都是阿一,只是大部分人没有把1⃣️放出来。
一群群的阿一被埋葬在人类文明的最阴暗的深处。
我太喜欢垣原了,三池老怪记得下次在他身上再多割几刀这样子。
就这样子,然后希望自己在毕业季可以快点找到工作吧
“除了我,没人可以给你深不见底的快乐”,极品S和M的终极爱情故事,为了你,我不惜制造出一个杀人玩具
凌乱而神经的电影,我说怎么那么夸张,原来是漫画改编的,但也有够无聊的。。。
什么几把傻逼片,除了演员很帅和傻逼幻想结尾。给这种不是一个次元的情节安上黑帮主题看起来真的很二逼
讨厌靠变态血腥之类的低级玩意吸引人的东西。血腥暴力就是血腥暴力,没什么美学。
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能接受的不是一般人!
莫名其妙昏昏沉沉的飙血,哭泣,内脏,重口味什么的,临了,深刻了。
浅野忠信又狠狠地帅了一回啊~!!!
漫画还可以,电影演的有些莫名其妙
虽然我很喜欢三池崇史的切肤之爱,但对这部极度暴力的杀手阿一,我承认他的天才之处,but我不喜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的S,一个极端的M,他们凑合着过日子来毁灭人类这样子的感觉真是太不舒服了!
不够血腥,没达到我对血腥片的标准
五星的片子减去三星的不良影响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三池崇史当初其实只是想到哪拍到哪而已?只不过是因为脑洞比较大,玩的比较花,莫名就被无数人赋予了各种高深莫测的寓意,黄袍加身,捧上神坛?以前年轻,san值扛不住,又不敢妄加评论,现在各种实验电影,克苏鲁电影也看不少了,不说别的,单说最最基本的剧本这块,整一个初学者故弄玄虚。别跟我说什么导演本来就没打算认真讲故事,没打算讲故事你隔三差五逼着各种角色像背书一样交代你那些背景故事线索是干嘛呢?暴力场面也只会靠剪辑和道具猛撒血浆,没有一丁点真正的设计。摄影,调度,台词,更是看不出一点真实的功力,全是虚张声势。把每个角色都化作自己表达的符号,想到哪就拧成啥,真的,这跟大马路上的疯子没啥两样,不是只要你够疯就能被称为天才
浅野忠信把絙原演得真棒!超变态口味,简直不是常人能忍受,求死欲望那个贱阿!还有那个家仑的妓女那段一刀一刀切割我的独白真心令人///爽!
我觉得 阿叔才是最变态的;看了N多遍结尾,终于明白小武被杀死也是垣原臆想出来的,阿叔抬头时,小武还在踢阿一,阿一应该是废了吧,阿叔最后是被小武杀了吧;还想说的是,电脑特技做的不好。。。
太好了我的承受能力又晋级了。TAT
不要以为变态我就会给你高分
阿一啊,不喜歡的事就逃避的話,你永遠都不會長大!........嘉倫的英日粵三語聼起來好過癮!
海报上的大脸并不是阿一,但他应该是主角,他叫垣原。是个受虐狂,然后也对人家很暴力,爱上自己团体里的老大,其实也只是爱他给予他的“用心实施”的暴力。后来老大被一个叫阿一的人杀了,杀得满房间间溅血,满地的内脏。这是电影最开始镜头~而后来阿一又杀人,一群一群,砍得到处都是黏糊糊的内脏和血。后来发现阿一其实是个懦弱的人,被阿叔催眠暗示后就会失去理智杀人。恩,这个片子真是很暴力,但有心理学意义。只是片子最后那些很意向性的表情画面,是啥意思啊?
漫画的有些情节都让我无法消受..更何况是电影..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漫画家-山本英夫 真的很有想象力,可谓是惊人!虽然他的作品大多入三流书架,色情怪诞暴力,但用另类的视角去描绘社会一些边缘人的心理(比如,异能者,杀手阿一,新偷窥,生存游戏)其中包含了科学和哲学道理,比较有深意,.
虐杀场景唬人,画面较为粗糙。在半小时以前我还以为浅野忠信才是阿一(都怪该死的海报),寓所背景很无聊,天台对殴太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