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时代日记
The Andy Warhol Diaries,安迪·沃荷:时代日记(港/台)
导演:安德鲁·罗西
主演:比尔·欧文,Jeffrey Deitch,Jessica Beck,Bob Colacello,Christopher Makos,Vincent Fremont,Glenn Ligon,Donna De Salvo,Benjamin Liu,肯尼·沙佛,Jay Gould,Pat Hackett,周英华,Fab 5 Freddy,大卫·拉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该片由监制瑞恩·墨菲和导演安德鲁·罗西共同打造,共六集,以惊人的信息量描述了安迪·沃霍尔的传奇故事,这些在他去世后出版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窗口,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家非凡的一生。剧集开篇讲述了他在匹兹堡的童年,追溯了沃霍尔令人难以置信的多彩旅程,他以(既受人推崇又遭痛斥的)艺术家、导演、出版商、电视制片人、..详细 >
“But I don’t want to talk this morning”
多姿多彩的一生。有趣的灵魂
成为安迪·沃霍尔,艺术家周边的人访谈,借此博取关注之嫌难以洗脱
时代造英雄。“𝐌𝐚𝐜𝐡𝐢𝐧𝐞𝐬 𝐡𝐚𝐯𝐞 𝐥𝐞𝐬𝐬 𝐩𝐫𝐨𝐛𝐥𝐞𝐦𝐬.𝐈'𝐝 𝐥𝐢𝐤𝐞 𝐭𝐨 𝐛𝐞 𝐚 𝐦𝐚𝐜𝐡𝐢𝐧𝐞,𝐰𝐨𝐮𝐥𝐝𝐧'𝐭 𝐲𝐨𝐮?”开头这句话很好概括了安迪沃霍尔,他精准踩在现当代艺术想要粉碎传统的时间点,安迪沃霍尔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他的艺术探索的社会性甚至远超它艺术性。
还行
不错是你,还可以
浪漫
其實是想透過這個記錄影集多了解這個開創普普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可惜節奏太慢,太多內心旁白弄得有點龐雜,再精簡一點可以更深刻,看完halston再看這部彷彿回到那個不凡年代
没看完,抽空还要再看一遍
无论把安迪沃霍尔归类为怀疑主义还是享乐主义或是虚无主义,安迪沃霍尔这一生都揭示出一个清晰无疑的既定事实:艺术已经死了。留给艺术的只剩下奢侈品的外壳。
六集基本就是以日记为线索做安迪沃霍尔的私生活流水账。对于其作品、商业基本是一笔带过、蜻蜓点水。其生前语焉不详的性取向和私生活是本片最大卖点。非常拖沓,各种采访没完没了,刻意迎合某些正确市场。
如果你能意识到Andy Warhol等同于美国的达芬奇,你就能明白他的传记与纪录片或者电影,总是隔几年就有,也许讲来讲去都是那些故事。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象征,他已经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他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同性恋,一个移民二代,第一个拥有并自建大量影像档案的名人,所有一切构成了一个路径与切口,并借由他的故事通往着战后-80年代或者到今天的所谓的“美国”。
我校友
六集,六个小时,每集只有开头稍微讲点关于艺术的内容,大量篇幅是在说沃霍尔的八卦,尤其关注他的同性恋生活。比如他在媒体面前并未承认过自己是同性恋,而使用的无性恋这个词,比如沃霍尔被同性伴侣刺杀,杰德·约翰逊、乔恩·古尔德、让·米歇尔三位伴侣的故事,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尾声是沃霍尔向宗教回归,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每周参加弥撒,还在艺术作品里大量融入相关主题。由帕特·哈克特编辑的沃霍尔私人日记构建的沃霍尔生平。奈飞出品纪录片。
2019的8月在SF MOMA 看过他的专展。想想看了这部纪录片后去看该多好。
unique soul,率真,浪漫,执着
非常适合静心观赏的一部纪录片 配合low energy mood食用更佳
去年就开始看这部六集纪录片,今天才着急忙慌地终于看完,是因为后天准备去看一场安迪沃霍尔的展览。安迪的名字早就知道,但对他的了解,其实仅限于在电脑手机上看过他的《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香蕉》《毛泽东》几幅作品。真正开始想进一步了解他,是听了Lou Reed写给安迪沃霍尔的《Hello it's me》。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中一直响着《Hello it's me》的旋律,和Lou Reed的喃喃自语,然而这部电影里,并没有提及Reed和地下丝绒,Reed的镜头只是在安迪的葬礼上出现了两次。看完电影,对安迪沃霍尔以及他那个年代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也更盼望在展览现场看到他的作品真迹。
“pleaselikeme” 喜欢配乐,让Warhol的叙述更动人了几分。
andy warhol silver screen! 片头很可爱;以为是讲艺术创作生涯 but this was really about how andy being a human… 虽然有时八卦到有些无聊—-to me他毕竟也是art god一样的存在,他有那么多聪明的answers和奇怪的philosophy!最后安迪作为一个人类的故事结束了,最后出现宝爷的loving the alien让人好感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