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了《辛弃疾1162》的一段片段,便生生无法自拔,沉浸在那个大宋末年,那个荒唐破败萧瑟的年代,也正是辛弃疾的出现,给那个破败的年代增添了一份军人的豪情,一份家国儿女的柔情,更有一份作为大宋子民的不屈之情。
我很喜欢故事中的那个辛弃疾,或许也是我对辛弃疾老先生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吧,所以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之中的辛弃疾。
有血有肉,也有着家国儿女之情,更有着作为一个大宋子民的远大抱负。
他给我展现了一个更加鲜活的辛弃疾,就如同我们所有人一样,他有自己的感情,也有自己的抱负,总之他有着我们普通人所拥有的的一切,可以说导演在这一点上做的很成功,把辛弃疾老先生平民化了。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诗人,也不是一个义军的副统帅,他有着一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平民英雄”,他的出现不突兀,也不过分抢眼,仿佛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我很喜欢剧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演得那么有血有肉,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一般,平凡却有带有他们自己的特色。
霜花,一个虚构出来的角色,也是这部剧的亮点之一吧。
他的出现让主人公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了,主人公不再是为了家国情怀去打仗的人,他有他的私信,他想还大宋一个盛世繁华,他也想给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一份宁静。
霜花也无畏的跟着辛弃疾,只要有他在那么他的心也就在那,哪怕最后为了他而战死都死而无憾。
渐渐的,从最开始的只想着跟这辛弃疾一起,到后来渐渐的明白了,在家国大事面前,儿女情长都要先放一边。
所以他才肯跟着,辛弃疾一起,一起策马于疆场,成为那个时代的一段传奇佳话,是爱情,让着她心甘情愿的于辛弃疾一起去面对,这个破败的山海,愿意和他一起收复故土,只为那年月他答应过她,他会娶她为妻,以大宋繁华为礼,天下山河为聘,铺十里红装,点上长明灯,娶她回家。
榔头,热血无惧,心里一直佩服这辛弃疾这个大哥,也把大哥视为他这一生都追随的对象。
在这乱世之中靠着一腔勇气和那对金人的仇恨,活着,挣扎着,在战斗着。
他不曾看过大宋的繁华,但是他知道,家国不能丢,山河不能破。
吾有一板斧,可护大宋千里江山。
宁为战死魂,不做亡国躯。
这是他一生都在呐喊和践行的人生格言。
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等到家国安定,去个胖媳妇回家过日子。
多么朴素和简单的愿望,可在那个年代却显得是那么的遥远,仿佛就是一句玩笑一般,会引得众人的阵阵嘲笑。
耿京,没有文化,但是却有着一腔爱国的热血。
他就如同那个时代造就的大多数草莽英雄那般。
重情义,易自足,跟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
他们梦想的生活就是每天有酒喝,有肉吃,有媳妇,有个家。
他们惧怕战争,他们讨厌打仗,他们就像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还记得辛弃疾要去南宋朝廷的那个晚上,他与耿京的对话。
他说他不想打了,他说他想为兄弟们着想,他说他讨厌战争。
是啊,谁喜欢战争呢,谁不贪恋着那岁月静好的岁月呢。
可是,家国破,山河碎。
怎么去过那平凡的岁月呢,唯有用自己的身躯,去阻挡那,金人的铁蹄,去阻挡他们南下的步伐。
用自己的一生戎马,换天下的分安定,换和自己出生入死的的兄弟们一份安心。
总之,这部剧没有让我失望,每个人都刻画的那么有血有肉,他们都有着远大的抱负,但也有着自己的期盼。
他们或许是一群莽夫,一群匹夫,一群只会收复故土的义勇军。
但俗话说的好,君王死社稷,匹夫死国门。
战死国门,为国捐躯,收复故土,还天下一份安定。
待天下平定,故土已收,在与君去欣赏那大宋的繁华江山,去给世人说一段这乱世的繁华绝唱。
最后老了不应该还是儿女情长,太出戏了 ,明明想的还是收复河山杀贼。
武打算比较好看的了,武术指导好评。
战争场面看着还是打群架没阵型,但是国产片中算是矮子里拔的高个了,投石车好评。
好久没看到南宋题材的电影了。
最后大战应该是偷营吧,不是正面大白天硬抗。
最后斩将太夸张了。
给个四星鼓励一下。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剧情比较一般吧,不过还算符合历史,服化道也还行,演员演技也算在线。
主要值得一提的是,终于有人拍辛弃疾了,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辛弃疾不只是一个豪迈的词人,他更是一个杀敌千百英勇无畏的战士!
了解历史或历史人物确实应该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去衡量,这也是这部片子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所在。
说说辛弃疾的饰演者谢苗吧,不得不说演技很好。
作为一个喜欢辛弃疾多年的读者,其实我并不认为谢苗是扮演辛弃疾的最佳人选。
如果从五官外形上来说,年少时的幼安应该更有凌厉和锐气,而谢苗稍稍缺乏。
但他确实演的不错,至少在神态动作上,以及台词功底上都是做的很好的。
所以即便外貌上差了一些,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跳戏和不适,是一位很优秀的演员。
最后说一句,如果是喜欢辛弃疾的同仁,大家还是可以去看一看的啊。
毕竟很难得有人来拍了,虽然还是少了一些什么,但真的是更全面地认识辛弃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吧。
我永远为辛弃疾热血难凉!
驱逐外虏,生死不惧!!!
谢苗的电影越来越好了,这部《辛弃疾1162》,比那部《十三将士归玉门》强了很多!
谢苗加油!
💪💪💪中国武侠电影加油!
💪💪💪 这部电影虽然比之前强了不少,但是以前的老毛病还是没改。
一个是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电影里有太多谢苗的个人打斗场面,这个反而会让人觉得辛弃疾只是个战斗英雄,而不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一个是战争场面实在有点寒碜,没有古代战争、战场的气势。
尤其是那场八百义军对五千金兵的场景,实在是太简陋了,也有可能是剧组受制于资金吧。
还有一个是结局有点仓促、有点过于夸张了。
个人觉得不如这样设计:谢苗带领义军杀入金军大营,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挟持住了金国郡主,然后金国王爷用叛徒张安国,换取了金国郡主。
谢苗一行大都全身而退,杀了叛徒为耿帅报了仇。
事后金国王爷觉得谢苗统率的义军威胁过大,于是调集大军全力对付义军,谢苗最终带领义军冲出重围南归大宋。
结尾这样设计,似乎更合情合理。
🤣🤣🤣 还有一点想吐槽一下,为什么谢苗电影中的儿女情长,总要以悲情收场?
这个是让我觉得很不爽的!
演霜花的女演员南笙,挺漂亮的啊,为什么就不能让她跟辛弃疾在一起?
导演非得要把他们分开,这也太残忍了!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电影看完,讲述的就是陆游诗中这同一时期的抗金故事。
谢苗形象外形或许和很多人想象中的辛弃疾形象有差异。
但难得的专业武术表演功底,其短暂的拿上剑舞剑那一段,武人气质流露,无形中又有几分暗暗贴合人们心中那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模样。
。
电影本身受限于网大的整体制作成本和规模,肯定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要求,但演员整体的表演,还有动作战斗设计都已经是网大里极好了。
要求场面再宏大,剧情再精良去和大投入院线制作比也不现实。
看了头10分钟,我想打8分,觉得豆瓣的6.3不公平,那么好的服饰,演员,打斗,即使是不咋地的南笙,也满脸污垢,握弓的手纹丝不动,比那群明明艰苦战斗却满脸美白,头发八级大风吃不动的男女鲜肉好多了。
但一切到了小黑死的那一刻开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演员烂烂一个,编剧烂烂一窝。
这是什么脑残编剧一定要搞一出逼死小黑的剧情?
本来为了显得主角铁血无情?
但结果每个军人吐主角口水,哪有一个军队都无法掌控的人会冒天下大不为杀一个有功军士。
而且,即使我这样的普通人都觉得小黑并没有错什么,又没杀金人百姓,也就杀了那么多羊中的一只,这样还不行?
打什么金人?
投降了一起做老百姓好了,这是国战,种族战争啊,搞什么煽情?
在没有掌控军队的情况下为了敌人百姓的一只羊去杀一个深受主将,军士们喜爱的小黑,这是什么脑残编剧能想出来的剧情?
还有和尚,突兀出现,突兀结束?
和尚,你打哪来?
又打哪去?
你为何而来?
又为何而去?
还不如删了这一段。
111分钟的电影变成100分钟也不错啊,以前的港片也就90分钟。
对了,安国兄。
果不其然的套路变成了叛徒。
我觉得他这么一个和主角团队戏剧冲突的人,要是最后战死在榔头前面,或者和榔头一起大笑赴死,怒骂泯恩仇会更有张力。
那个突兀的和尚,安排成大凶手,杀大帅,辛弃疾带人冲杀敌阵,安国榔头赴死,这个应该会好一些吧。
最后和小黑子说一句,人间不值得!
虽然吐槽那么多,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网剧了,值得一看。
就为了开头的那满脸污垢!
当然,还有部网剧灵魂摆渡黄泉也不错哦!
不支持你行你去编的言论。。。
感觉一般,仅此而已,导演的局限,不是拍摄一部历史史诗电影 ,所以观众不要当真,剧情大概的脉络是对的,不过绝大多数是导演与编剧的一厢情愿,
说辛弃疾,就讲辛弃疾,1162也不是年份酒,没有必要加上去,
大陆古装剧,历史剧,现在的套路都是以血腥开局,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或许科班的导演系列很喜欢用这样的场景,看过几部电影都这样,电影不是广告,广告必须用前5秒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走马灯描述;
现代人对于这种场景几乎已经麻木,肾上腺素不会提升起来,自然没有快感,也没有过多的心跳;
女人被骑马的金人一枪撂倒,按照冷兵器时代的真实情况,大概率半条命没有了,
她还可以引弓搭箭,我想这不符合现实,纯粹是电影渲染,导演,不能把观众当作傻13啊~
我最不喜欢的是这种,孤男寡女合衣而睡的镜头,好像都是柳下惠,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仙姐姐,这一类不接地气的镜头还是没有的好,
电影110分钟,看到52分钟的时候,我感觉没有必要再花时间继续看下去了;因为不会超乎我的预料,也不会超乎我的想象,我很喜欢辛弃疾这个历史人物,本来知晓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再看下去只会干扰我的记忆,导演,可能只是想普及一下英雄的事迹,没有想过要让一部电影成为史诗作品;或许导演没有看过,亚历山大大帝,匈奴王阿提拉,征服1453,所以他的高度与生俱来的局限,礼貌性给5.5分,结构性的人性化会拉底英雄的伟岸!
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是胡说,《辛弃疾1162》还是在犯那些国产剧的通病。
电影,讲家国大事时,非要穿插一些无脑的爱情桥段,对剧情的推动毫无价值可言。
再者,国产剧总爱用女主的死,来激励男主的小宇宙爆发,从而打败敌人。
这和十几年的精神胜利法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讲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民族的自信心不是靠一味夸大历史人物得来的。
最后,结局草草收尾,虎头蛇尾。
不推荐。
客观说应该三星半,想了想再多给半个星,整体四星原因:尊重历史事实,辛弃疾重要事件:1 起义抗金 2 杀间谍和尚 3 联络南宋政府 4 耿京被手下杀害 5 发动斩首行动,带兵闯金兵大营 处理叛徒张安国;每件事全部都是历史事实,比瞎编乱造的各种剧强太多额外发现小彩蛋 辛弃疾会见宋高宗后返程路上 和一个孤舟斗笠之人 对话,称此人 放翁,应该说得是南宋另外一个豪放派词人 陆游,影片中未点明 。
电影的爱情线本可以注入很多可以探讨的东西。
辛弃疾自幼立志赶走金人,收复故土。
当他有可能实现自己抱负时却出现了一个女孩,女孩想和他离开战乱安稳的度过一生,但每次上战场他都不能保证自己能活着回来,辛弃疾的爱国与一个真心喜欢的女孩之间不可兼得时产生的内心挣扎电影并没有刻画展现给观众。
原本就不多的爱情铺垫导致最后女主牺牲显得刻意煽情,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
辛弃疾的诗词造诣在华夏诗词史上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虽然影片讲述的是早期抗金事迹,但也可以酌情为其文学造诣做些铺垫。
例如写诗词壮士气,收拢民心。
从小演武侠片功夫片的谢苗演这片子却总感觉半路出家,剧情散,人物薄,最后还有战场求婚😰,这粗糙的剧情可以不只是辛弃疾的故事,这可以是任何一个人的故事,祖逖,刘琨都可以,只需要把主角们换个名字😂
...
只能说,既然是这种网大质感的作品,就别起个历史剧或者正牌演义剧的名字,太容易引人误解;不过最后一幕上天吟诗有点意思
辛弃疾一个练武的文人被拍成了武人,不过至少士大夫一天下为己任的主旨还是把握住了,当然这种网大水平的电影也不指望能把人物还原出来了,而且看这剧情也是向动作片靠拢。辛弃疾率几十人杀入金军大营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但最后变成辛一人回去,这种改动还是败笔。不过至少是一部能看的动作电影,可惜谢苗的脸这么瘦,南笙成了颜值担当。
其实,想想杨家将,岳飞什么的被玩坏成了什么样子,就知道市场对于“民族英雄”的渴求到了什么程度。于是,辛弃疾这个可以打的IP就被刨出来当战神,也是顺应民心了。从洪熙官里的小谢苗,到现在每每出演动作片,却老有一种路子不太正的感觉,但是至少比王宝强一身恶毒戾气的强,看看什么时候能翻身吧。
对辛弃疾有兴趣才会看这片,可惜不太吸引人,剧情比较拖沓,女主基本上起不到多少正面作用。
空有一腔热血,但是无处施展,我想着应该就是辛弃疾一生的遗憾吧。到死了都不能瞑目。
勉强三星,整部片子两个女人,一个太明显整容脸,爱情线不如没有
醉里挑灯看剑 文武双全,精忠报国,辛弃疾。
致敬《投名状》的及格线以上作品
标上1162,应该是辛弃疾的闪亮登场的序幕,回看一生却成了高光时刻。对人物的把握总体合格,词人剑客的定位很准,只是无形之中陷入脸谱化的拔高,有消费辛弃疾IP的嫌疑,也是国人难以逃脱平庸的怪圈。不过,最后一段的京腔的破阵子,算是让影片有了完美的结束。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拍一个人物和故事,网大也在进步
少年握槊,气凭陵。
舞剑一段隔着屏幕都能感到能量,练过的就是不一样,这段8.5其余内容6.0
这网剧不是太差
呃,对于这段历史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得不说的是辛弃疾的扮演者有那么一丝的出色,虽说剧情某些地方有些鬼扯
打斗场面粗糙,儿女情长占电影的大部分。看的我昏昏欲睡,太他妈无语了
还算工整的说完了一个故事,在网大里算是精品吧。
当今很多人都是被这种影视剧带偏的,对历史认识产生了错误的偏差。很悲哀。其实《宋史》对辛弃疾的记述很少,也从来没有过什么“50大战50000而得胜归”的史实。《宋史》原文如下:……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大致就是说金人夜饮,疏于防备。辛弃疾率众偷营,大概率是安国醉酒被捉拿,打了个时间差,辛弃疾携众人归去,金人追之不及。《宋史》未说两方交手,也更别提50击溃50000了。毕竟有点常识的都知道这根本不现实。或许有以一敌百,但是敌千就过分了啊。
辛弃疾这个名字,作为影片名字,就值得鼓励。辛弃疾的词,读来就能落泪,剧情啥的反倒是不指望了,就算是只有旁白读词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