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洋子的困惑

洋子的困惑,Yangzi's Confusion

主演:黄小蕾,郑雅匀,唐曾,宫宏佳,黄艾丽,任杰,付立加,杨玉兰,王正永,杨子枫,王溪鹭,陈宏,李珏,段作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洋子的困惑》剧照

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7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8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9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0

《洋子的困惑》长篇影评

 1 ) 极其细腻真实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觉得很惊喜,平时很少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节奏缓慢却又恰到好处,内容真实又丰富,人物刻画的很细腻, 也是非常现实的题材,在看多了快节奏的商业片以后 ,这样的电影让我眼前一亮,我本人也偏爱此类型的电影,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演员的演技也非常抗打,导演的镜头很有故事也很丰富,支持《洋子的困惑》 ,支持导演!!!

 2 ) 洋子的困惑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不是不爱,只是不说”。

亲密关系中如何表达是我们都要去学习的课题,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了第一位,他们不善于表达出来,希望有机会下次带父母去看看。

整体来说:女性主义题材中等水准作品。

文化氛围塑造和核心情感问题勾勒不错,叙事节奏有点慢,但利于带入情感。

 3 ) 静谧小城下洋子的故事

非常偶然的机会来观看来这个片子,这也是一个非专业人员第一次接触电影节,本来想简单询问导演一下两个问题,但最后没有时间,简单在这里记录一下。

首先,《洋子的困惑》是一个很棒的故事,从洋子妈妈的笔记本为线索,贯穿了以洋子、洋子妈妈、洋子外婆三代女性交融冲突,夹杂了婚姻家庭等等的讨论,千人千面讲述了一个静谧而丰富的小城故事。

其次,用日记本这一事物为线索,用日记本的形式作为开头和结尾,用日记中的内容为推动讲述故事的前后。

洋子的外婆是个孤独的人,洋子的妈妈是个孤独的人,洋子也是孤独的,互相的孤独构成了相互的不理解,三个人的孤独就如三条线交织在一起但又互相单调。

洋子跟着爸爸并不幸福,会被弟弟无声地欺负、会被后妈无声地忽视;洋子的妈妈也是个孤独的人,聚会之后总是一个人拉上窗帘、回到家聚会也不会被家人重视、在爱情中总是被动、婚姻中失败、心念女儿的不理解;洋子的外婆也是孤独的,一个人在离婚后生活、被儿子默求卖掉最后的栖息之地。

最后,和解,在洋子外婆六十岁生日上,不该来的人都来了,在年龄与酒精的氛围之下,所有人在暖色调的灯光中和解了不快。

或许是暂时的,但或许也是最温馨的。

家庭关系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盐津县潺潺的流水中、在那个被丢弃的小熊上、在最后一帧三代人的画面中……希望能够永远思考家庭这个话题。

只是有个问题,没有机会向导演请教了,在日记本这一线索的推动下,在外婆六十岁生日时戛然而止,并没有交代外婆与洋子母亲的故事?

似乎真实故事才是残缺的吧!

 4 ) 电影《洋子的困惑》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 剧本设计还是用心了,叙事有趣的一点是用女孩偷看母亲日记的行为,和女孩的口吻读出母亲的内心,同时交代了两边的视角和处境。

而母亲与她老辈儿的婚姻也存在着镜像关系。

剧作一方面想做城市与故乡的疏离,一方面想做代际关系的疏离,但似乎又都不太够。

如果能再多分点戏给姥姥就好了,现在只给姥姥安排了两场戏和在对话中片面交代。

 5 ) 何为困惑:何为我归?

这部电影说是洋子的困惑,但其实是女性的困惑、人的困惑。

导演并不是探寻到了一条问题的答案并将它讲述给我们,而是像婚姻故事一样将一段体量较小的生活片段投射到荧幕中让我们发现问题,并且她投射的方式非常细腻、节奏舒适。

个人最喜欢的片段,是洋子和美惠两个血缘I人,在中式酒场后期孤身走到一个独属于I人的环境下感受到了对方,在那一刻彼此找寻到了归属感。

通篇观赏完,深深地觉得洋子和美惠正是我身边许多女性朋友的缩影,她们也许在爱情方面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徘徊于追逐理想的爱情还是选择依靠,年轻的她们有时也会被表象所迷惑;亲情方面,洋子在重组家庭中在扮演着一个好姐姐的角色,美惠则一直在扮演一个好女儿的角色(并且根据我所看到的,好像离异家庭的女儿更执着于扮演好这一角色)但能看出来他们都不开心。

无论是洋子、美惠、外婆,他们都一直在追寻着自己想要的那份归属感——洋子感觉自己并不属于重组家庭,于是开始从“抛弃”她的妈妈身上寻找归属感,她偷走妈妈的日记想去了解她,想让妈妈成为自己的依靠;美惠在东北小白脸身上寻找归属感,但被甜言蜜语的表象所迷惑,被骗的人财两空(但好在她并不放弃)。

她们一直在找寻归属感,找到后如果失望了那就再找,再找寻失败就开始摆烂,或者用一些情绪来保护自己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他们一样,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很多人——包括美惠和外婆——认为自己找到的归属感其实是错付,继而离婚。

但也许,下一个、下下个在退去了激情和神秘之后也不过如此。

电影最后一段外婆在“中国式饭局”的酒过三巡后和前夫的第二任妻子和解,看似和解但我觉得好像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就和解了。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都在扮演着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好像都没有真的太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外婆不知道为什么和解就和解了、美惠和外婆不知道为什么不爱就不爱了、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本该爱而爱不知为何。

其实这不只是剧中人的困惑,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困惑,祖辈的家庭会影响父母,父母的家庭会影响子女,代代传递代代影响。

但我相信社会在进步,正如剧中所表现的那样,从外婆失去归属后的自我保护固步自封、到美惠失去归属后的勇敢追爱、再到洋子失去归属后的勇敢质问“你为什么不要我”,一代代看似宿命但却再往好的方向改变。

正如当下的时代以女性为例,从五十年代的生育机器(无贬义,指生七八个孩子而无暇思考自己的意义)、到六十年代的夫妻吵架(发现不满),再到七十年代离婚重组(拒绝与筛选)...这其实是意识觉醒的过程。

我们开始对人生的意义提问了,在“为之”后开始思考“因何为之”了。

有了提问,答案就不远了。

洋子的困惑 (2023)6.8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李珏 / 黄小蕾 郑雅匀

 6 ) 非剧透初评

《洋子的困惑》整部片子其实整个调子是压抑的 至少对于我来说是窒息的 她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小县城里差序格局的独立社会一种窒息感 黄小蕾老师所饰演的美惠是一名新时代独立女性 她被困惑困住 同样现在她的女儿洋子也是被困惑所困住 整个叙事的感觉有种散文的感觉却又真实的像纪录片 其实从性质来说这部作品并不像是商业片 她存在独立的思考 她是文艺的节奏 特殊的画幅比例 以及戛然而止的结尾 会有一种故事好像还在延续的一种留白空间 她没有过度影视化的修饰但是值得细品 你会思考困住美惠的是什么?

困住洋子的是什么?

困住洋子外婆的是什么?

正如有些场景的色调 固定的场景是固定的色调 冷暖反倒是对场景更加隐晦的叙述 这些在观影的时候其实值得留意 李珏导演本人也是一名女性 她更加懂得如何表达一种处于女性本身的一种处境亦或是一种思考 每个地方都有呼应都值得推敲这是一部电影要做的 仍然是一部好电影需要的 她显得很质朴是需要定睛去观察的一种味道 作品本身有一段的带入存在一种无奈 美惠向洋子解释初为人母她也继续在学习怎么做一名母亲 那种被不理解时的一种无力 明知自己的秘密被洋子偷翻却也没明说的溺爱 这种溺爱是为了不伤害为前提 但仍被不理解无奈 电影轻调较多却细看仍是压抑 有些东西质朴到你都不觉得她像一部电影 真实的像是纪录片 她可能还需要去思考 因为她本就不是所有东西都摊出来 而是在回味中看第二次第三次后一点点发现了新东西新思考的存在导演是带有明显的思考,思考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职责,换句话她本身就不是一步商业片,建议是动力,而不是责备和审视

 7 ) 女性的困惑

首先,导演姐姐看着超级温柔可爱坚韧,在路演的时候分享了她的路演心路历程,我好喜欢导演姐姐,作为女性视角的电影上映大银幕本来就是很不容易的,希望大家去支持鼓励,很期待李珏导演接下来的片子。

客观来说作为处女座,感觉是足够真诚的,而且其中所包含的种种可讨论的女性话题还是存在很多空间的,这一点我觉得导演展现得很好,但具体的困境拍摄方式有时候不是很舒服,对一些问题的往往可以另一层面去展现,但是最后归于平淡的视角,这真的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很有关系。

其次就是关于矛盾的解决办法,这部电影选择的是让下一代反抗,我们去接受去体验,我本身并不是很赞同,为什么不能从我开始反抗呢?

但是反过来想我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抗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是我在追求我的自我,但真的只有结婚这一种情感方式吗,最后美惠甚至说是要结婚,我感受到的是疲惫下的逃避和妥协,所以观众最终看到的是自己与电影的联系。

再就是女性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三代女性的关系本来就是多元化,复杂性,我们同为女性,有一种比较竞争,有一种爱与被爱的东西,东亚母女的关系在最后蛋糕的温暖烛光中被和解,它很温暖,很唯美,有点不真实,最后洋子外婆六十大寿只有美惠和洋子“格格不入”时这对母女仿佛也形成了一种立场,妈妈的小心翼翼的爱真的是我们东亚的表达方式,或小心翼翼或越线控制,准确的来说温和却没有能够说服我,但是每个人在这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自己,影评也只是多一种理解的角度,仅此而已。

但是还要说一遍,真的很期待李钰导演拍下一部,多多支持。

 8 ) 女孩洋子关于母亲美惠的困惑

女性题材文艺片,故事讲述了女孩洋子关于母亲美惠的困惑,实则导演是站在美惠的世界展开的创作,对洋子世界的描写充满了美惠的臆想。

以母与女的双视角完成两条叙事线,同时以母亲美惠的日记本这一道具完成了女儿洋子与过去的母亲美惠,或说是在缺失女儿洋子成长过程中的母亲美惠的一次对话。

影片过半了仍旧觉得美惠太坏、太笨。

对美惠内心的叙事深入了但打住了,情绪显露了但总是不够,导演总是很克制。

但是结尾真的太棒了,一场尴尬又不寻常的寿宴临界尾声,所有人都不装了也发疯了,所有关系和秩序都混乱了。

女儿洋子装作睡着,母亲美惠流着泪、动作迟缓的在女儿洋子脸上落下了一枚吻。

拍电影要拍的就是这一个动作,就是完整地把这一个动作给观众看,够慢,给够它时间,此刻也是全片中最能够体现黄小蕾表演的地方。

结局是女二洋子和母亲美惠一起为外婆端来点了蜡烛的蛋糕,在画面中外婆-母亲-女儿三人完成同框,女性的故事讲完了。

点燃蜡烛这一处是非常能够帮助观众相信故事和人物的细节,看到了导演对电影本质的理解。

但最后一颗长镜头让人觉得是为了拍而拍的,树影绰绰,很想从技术角度问问看摄影是怎么实现的。

 9 ) BIFF映后Q&A梳理

在第13届北京电影节中看了《洋子的困惑》按照惯例整理了映后QA

Q:本片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A(导演):我想在一个很小的空间范围内,拍自己能驾驭的故事,云南是我的家乡(故事背景是云南),所以就在预算范围内以人物为主创作了这个故事。

A(制片人):之前我们其实是微信的网友,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想拍个电影,有个剧本,我说我先看看剧本什么样子的,看完我说行没问题可以拍,导演之前去过拍摄地,采过风,给我看过照片,我觉得这地儿特别好,因为之前没人在这拍过电影,这个地方很有电影感,我觉得这电影一定要拍,所以很快了就拍了电影。

Q:想问一问小演员,雅匀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你的整体的感觉是什么?

A(演员):我感觉洋子这个小孩其实是一个叛逆又带一点懂事,一个比较成熟的女孩子,我在演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这个戏其实跟生活中的很多困惑都是差不多的,让我完全有能力去演这个角色。

Q:影片片名是女儿洋子的困惑,在创作叙述的过程中,妈妈是如何变成了主角的?

A:可能从电影角度说是视觉的问题,之所以叫这个片名是因为母亲在家庭里可能是中间的一个桥梁,但是我想这个电影拍完了是一个客观的视角,让大家去关注一种情绪被忽略了的小孩,而且这一切的发生如果没有孩子来主导,这个故事是不成立的,所以我把这个电影取名放在了洋子的视角上面。

Q:影片创作时最希望传递给观众触动的点?

A:我说个最主要的点: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女性?

是因为我觉得生活里有很多人,她们不表达不沟通,但是实际她们默默地做了很多,坚持了很多,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亚洲女性很有力量。

Q:酒过三巡之后,可以看到整场局里面只有洋子和她妈妈是没有融入其中的,她们像两个局外人一样,是她们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出走者或者是一个比较反叛者,她们是无法融入主流传统叙事的,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同盟或者相似的境地?

A:从神奇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母女连心,有的时候你也会有一定的感应,对你的母亲,对你的家庭,对你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这是一种时空和时空的交错,也可以这么去解读她们理解了彼此。

从剧本的逻辑来说就是洋子在那个时候理解了她妈妈,她曾以为母亲抛弃她,但因为她妈妈亲吻了她,她得到了答案,她妈妈是爱她的。

Q:影片结尾落在了一个三代女性吹蜡烛的镜头,奶奶、妈妈跟小女孩,想问这场戏里面导演想表达的是如何把传统伦理和女性做一个嫁接吗?

A:第一因为我是个女性导演,肯定视点总会关注女性,这肯定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有多平淡或者多痛苦,或者有很多很难解决的困惑,但是生活是得继续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看到生活里温暖的一面。

Q:那影片在结尾又为什么设定了母女俩一起点蜡烛?

A:因为她也是个懂事的小孩,知道今天是外婆的生日,所以听见妈妈打火机不着的时候,她出来跟妈妈在一个时空上对话。

 10 ) 洋子的困惑: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故事梗概:于美慧与高闻离婚之后,女儿洋子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只是偶尔到妈妈那里过周末。

一次意外,于美慧经历了一次“入室盗窃案”,奇怪的是并没有任何钱财丢失,丢失的物品仅有她的日记本。

于美慧猜测日记本是她的女儿洋子拿的,基于离异后她与洋子之间敏感又小心的关系,她也没有开口多问。

洋子得知是妈妈放弃了她的抚养权后,便对于美惠心生芥蒂。

影片以洋子阅读妈妈日记本为线索,引出洋子一家三代女性的故事,反应出当下时代女性(也许不止是女性)共有的一些问题,例如重男轻女,原生家庭的影响,传统婚姻观的束缚……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似乎每一个人物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几个原形存在。

于美慧和朋友艳姐说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艳姐吐槽于美慧离婚之后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时说,“我看你,除了装窗帘,其他什么都不会。

”结婚,离异,放弃抚养权,拼事业,被催婚,和孩子的疏离……似乎身边总有几个女性在经历着这样的生活。

再有甚者,如于美慧一般,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对自己还不错的男人小东北,想和他安稳过日子,却发现一切都是假象,最后被卷跑了为女儿挣的辛苦钱。

同样生在离异家庭跟着父亲一家生活的我,对于洋子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

当父亲有了新的家庭,对女儿的忽视似乎在所难免——因为弟弟看电视过于专注,没有接过宝宝削好的水果,写作业的洋子才能收到那盘水果;即便是爸爸为洋子买了新的画本,也可以因为弟弟想要画本而给年龄更小的弟弟。

高闻爱洋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之中,他的爱在所难免地被分散给新的家庭。

高闻是一个复杂的男性角色,谈不上好但也绝对谈不上坏,他在两个家庭之中夹着,有太多的无奈。

于美惠爱洋子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

当追求她的男人问她为什么不把生意做大些时,她说女儿还小,不想跑太远。

于美慧不敢询问洋子日记本的事情,为什么呢?

她对于女儿有愧疚。

即便离婚一事说不上谁对谁错,但她内心依然因为没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而感到内疚。

那时她认为高闻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但也无法抹去她放弃女儿抚养权的事实,她只能尽可能地在其他方面补偿洋子。

洋子在车上质问于美慧,你为什么放弃我的抚养权时,为什么不来问我日记本的事时,三代人的困惑其实也浓缩在洋子的困惑之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面是,最后一家人为洋子姥姥的大寿庆生时,姥爷带着新的老伴儿来敬酒时候场面的尴尬,于美惠带着新的男友回家遇见带着女儿来的前夫高闻……点蜡烛之前,于美慧以为洋子睡着了,才敢轻轻地吻她。

洋子没有睡着,感受到了母亲沉默而又深沉的爱,才会有之后和她一起为姥姥点蜡烛的那一幕——三代女性在烛光下同框的温馨。

这让人不禁思考,是导演对于洋子未睡着的刻意设定才让洋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

试想如果洋子那会儿真的睡着了,对母亲仍然心存抱怨,她们又何时才能冰释前嫌呢?

(但我个人理解,洋子与美惠的和解是一定的。

洋子和于美慧的情感是不同于于美慧和她母亲的,于美慧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对于洋子的爱是纯粹的母性的,而我不知道美惠的母亲如果给美惠买房,是不是也会大方地掏出给弟弟那么多的钱……)也许繁忙的生活没有如电影里那么多的机会让我们与所爱的人冰释前嫌,但我们用心体会后会发现——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最后附上平易近人的李珏导演美照,感谢她的耐心解答,感谢她给我们带来了一部难得的真实的影片。

《洋子的困惑》短评

打卡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十五场。大概是本届藏龙单元未公映新片中最大的惊喜,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议题是当下非常热点的原生家庭伤痛,故事非常真实,烟火气十足,“丢失的日记本”通过儿童旁白的呈现方式简直绝妙,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的纯熟程度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观感引起强烈舒适,中国电影如果都这么拍的话,不会全部玩完,只会未来可期,预感本片今年院线公映后会成为口碑黑马,能进入23年个人年度十佳影片的级别,精彩、高级、牛逼!

4分钟前
  • About Time
  • 力荐

被孩子拷问得挺真实的,孩子是不是负累影响你过自己的人生。难处有很多,漂亮的话可以说很多,自私不负责任的指责就接着吧。女主继母这位演员演得最好,应该是素人吧。

9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还行

全片就像那本日记一样流水账,中式的所谓纪实却很丑的摄影,人物台词和动作都太刻意,那句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这种烂梗台词真写得出来啊,到最后一场吃饭戏明明应该最复杂,结果身边观众都在笑。对女性处境的表现让我非常不适,清明回村那一大段达到了每句话都让我反感的惊人成效,痛点全踩没有问题,问题是不能只踩在表面。洋子在饭桌上说你们烦不烦是为数不多的有趣的片段,结果接个黑屏。前夫的情书前后对比有点意思是剧本最大的设计点了。最后我总结一句:金典广告是本片最大赢家

11分钟前
  • 三州熑
  • 很差

好喜欢!剧情和视听都很细腻,向观众展现出洋子三代母女关系,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没有流于表面。看的时候有被狠狠击中。

12分钟前
  • 灌木丛
  • 力荐

太消耗耐心了。明明可以过好的。

13分钟前
  • 芥末太空人
  • 较差

挺会来事,片子还行,看了映后,导演很差劲。

18分钟前
  • 天桥西柚
  • 还行

家庭故事

23分钟前
  • 小猫小虎
  • 较差

很一般很一般的电影,没有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核,虽然讲的是母女之间的隔阂,但并没有拍出味道来,甚至于那本日记也没有体现出来出较多的情感来,总之是部很差劲的电影,倒是拍摄地盐井镇这个狭长的峡谷地带挺有意思。

26分钟前
  • 过期的凤梨罐头
  • 还行

没有那么多的苦大仇深,只有生活的琐碎和无奈,三代女性都在困惑,但导演最终还是给出了一个乐观的结尾,一切都从爱开始,以爱结束。个人会更喜欢电影结束在母亲看向孩子,但始终无法靠近她,就像导演说的很多事情可能都得不到圆满的答案。

29分钟前
  • 大卫奇奇🍌
  • 力荐

喜欢最后生日聚会那段,借着酒精的微醺,那些平时不说的胡话假话真心话都能找到宣泄的出口。洋子可以说出那两句话,让在座的所有大人都沉默了。

34分钟前
  • seyo
  • 还行

点子不错但执行的挺捉襟见肘的,同样来自西南小县城的那股地方意识get到了,但依据不足。

39分钟前
  • 江浙沪唯一土狗
  • 还行

最后的全家宴真是太热闹了 有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感觉 所有的矛盾与复杂最后不过是生活的点滴 也只是融入生命的长河一笑了之就可以了

44分钟前
  • 曲奇紫
  • 还行

《洋子的困惑》这部电影,早在4月份就在北影节放映过,又入围了FIRST第一帧单元,最后在10月28日上映。这是一部带着幽默笔触的作品,而大部分人,也包括我,看完的第一感受是困惑,和洋子一样困惑,因为片名把重心放在洋子,也就是本片的女儿角色,但电影又把大多数笔墨用在了洋子的妈妈于美惠身上,去诠释它海报上的“只是不说,不是不爱”,本质上还是在表达中国式家庭的含蓄与隐忍。在结尾的餐桌戏更是如此,这一段颇有《饮食男女》的调调,而不同之处就在于《洋子的困惑》并没有“宣布”任何事,依旧是隐晦、还是含蓄的表达,就像片中妈妈抚摸着睡梦中的女儿一样,家庭的平和祥静之下暗波涌动。

47分钟前
  • 巴罗袋
  • 推荐

究竟什么是通透,什么是释怀?有时候看完一部电影或者经历一件事情,感觉自己释怀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事情困扰自己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困惑,惑而不解,终是惑惑而解,还会有新的惑,电影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惑我们的人生和感情也是如此,一直寻找答案,但一直没有答案~ 某些时候社会学,人类学,比理学难多了

50分钟前
  • Jasen Yan
  • 推荐

初衷挺好,可惜虎头蛇尾。开始不久房间大乱的剧情,以为要承接《疯狂的赛车》式的脑洞,结果…读母亲的日记也不错,但以一种非常保守的叙事展开,故事讲得不痛不痒。尤其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取景地选在世界上最狭窄的城市盐津,却没有利用好这个极有特色的地景空间,非常遗憾。平日挺喜欢黄小蕾,也很期待她作为大女主,以一己之力撑起一部电影。看完发现她不常担任女一号也是有道理的。结尾和《过时·过节》一个路子,不管之前有多么激烈的矛盾,似乎转瞬之间大家就能好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了——无论这代表着和解还是妥协,反倒削弱了前面铺陈已久的、三代女性的困境。映后有观众问及女性主义的问题,导演的回答相当忌惮。其实把创作意图或所思所想大方地表达出来,无论观点是否一致,都更能收获观众的喜爱与尊重。导演加油!@平遥影展@2023.1

52分钟前
  • 小学生任赢赢
  • 还行

The fake socializing or drunken ecstasy.

54分钟前
  • skyandstar
  • 较差

开头过于松弛了。刷碗挺生活化。太闷了。洋子她妈的困惑。以为是女版《一一》,猜错了。

57分钟前
  • 一千零一夜
  • 较差

對於一部電影的常見批評之一,就是說它“電視劇感”太強而“電影感”欠缺,但如若這樣評價本片,則實在是侮辱了今時已有長足進步的諸多電視劇。影片主題有點類似今夏通過影展觀看的西班牙影片《九三年夏天》,都是透過女童(實則並不懵懂和單純的)視角,打量成人世界的無奈和不堪。而本片的最大問題在於未將女童的視點和視角貫徹到底,時而談“洋子的困惑”,未幾又僭越到美惠的中年危機。影片以“女性題材,女生必看”為宣發slogan,實際上在由幾句硬加上去的台詞所刻意帶出的“重男輕女”以外少有發揮;間或有一兩場較好的戲,但整體的觀感十分乏味,對非職業演員的調教亦功力欠奉,是無甚可觀的絕對平庸之作。2023年10月25日18:05於米瑞酷昌平VIP1廳,點映,廳內無他人。

1小时前
  • Bork
  • 很差

想听黄小蕾摆会龙门阵,她抽烟的样子很帅洋子可以想想庄皓颜会怎么做蒙太奇导演可以退休了“胎神婆娘”

1小时前
  • 燃烧的辛蒂蕾拉
  • 很差

看完男性视角的白塔,再来看女性视角的洋子。更喜欢白塔的影像,故事则更喜欢洋子,这两部连着看,真的想家了,可到处奔走的现代人,哪个地区才是真正的归处呢。体面是最大的道德绑架,人是贱的,总是以关心为名越界,但其中的真心不知有几,人又是善的,总是能体谅对自己的道德绑架,愿意用一辈子去和解。

1小时前
  • 蓝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