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
Grand Tour,东游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主演:贡萨洛·沃丁顿,克里斯塔·法亚特,Cláudio da Silva,陈浪溪,Jorge Andrade,约翰·佩德罗·瓦斯,João Pedro Bénard,特丽莎·马德鲁加,Joana Bárcia,曼努埃拉·库托,迪奥哥
类型:电影地区: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大陆语言:葡萄牙语,汉语普通话,泰语,法语,缅甸语,越南语,菲律宾语,日语年份:2024
简介:二十世纪初,大英帝国殖民官员爱德华被派驻遥远的东方,他从仰光搭火车前往曼德勒,等待未婚妻莫莉搭船到来。孰料蒸汽船即将靠岸之际,他却丢失了勇气,跳上前往新加坡的船仓皇离去。即便如此,爱德华的懦弱之举,并未让莫莉却步,反倒上演一场你跑我追之旅,也借着横渡暹罗、西贡、马尼拉、大阪、上海、重庆、成都,在陌生的远东大陆上,..详细 >
“当你踏上旅途时,你必须抛下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金馬61 壯遊 2攝人心魄的有聲源音響同又白又男的主旨內核
戈麦斯最无聊的一部居然拿了戛纳最佳导演,天大的笑话。大傻逼葛韦格
在当代素材里重构20世纪东亚城市之旅,看不到作者表达和问题意识,只看到堆砌的符号和空洞的怀旧,不如看vlog。
#TIFF2024 前半部假装的亚洲旅行已经显得颇为愚蠢,鉴于本片在戛纳拿了导演奖,我本来期待后半部能有什么惊人翻转,比如《摄影机不要停》那种级别的,但中段的翻转仅仅把男主角换成了女主角,仅仅由另一个葡萄牙人继续假装英国人(这到底有什么必要)把前半部重演了一遍,敢情我上电影院来看欧洲人教亚洲人如何求二次幂了,这平方运算的底数还是[愚蠢],导演理所应当听到 RNM 退钱而不是全场的掌声,戛纳评委也是
米格尔·戈麦斯的形式感是可以放心的,一般的电影是把假的拍得像真的,他这部把假的拍成了假的,每次女主角杀猪般的做作笑声一出来,就是例证,其实又是一则像出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电影分成两半,一半是棚内布景部分,摄影、灯光很雕琢,一半是外景实拍,很随性,男女主角出现的部分基本都是棚内,外景部分通过各种语言的旁白来弥补,等于摄影机重走了一遍两人的心路。到最后导演还不忘抽离出来,通过大棚底下的灯光师提醒你,就连竹林都是两种竹林,一种是实地实景,一种是人工造景。所以别太当真,从头到尾就是一种文本实验。
【4】跨越时空和语言的神游,景象不断交叠、意涵反复倒错,直至足迹在恍惚、眩晕中重合,睁大了双眼。
我好像现在看电影逐渐不再关注主题的精确性、广泛性,而是抽离出主题来慢慢发现影像本身的蔓延和流动。
哈哈哈这片对主竞赛来说真的too much了,但从戈麦斯自己的体系来看却是妙趣横生:虚构/纪录关系对传统叙事的挑战,必须作为主要情节的三角恋,禁忌开启的殖民主义讨论,惯用的两段式结构,充满巧思的声画关系……壮游是一个极富活力的变体,也是与一千零一夜并驾齐驱的精彩作品。景观穿越,语言驳杂,戈麦斯还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故事”、最能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之一。
我能理解这样拍电影,我是理解不了白人眼里的我们
明明是当下的影像,但画面意蕴的却是毛姆时期的殖民地气息,于是一种时空的错位感无可避免,正如并不掩饰的棚拍覆盖在一条奇情的叙事线上,这种刻意的刻奇所产生的古怪扭曲恰与错位匹配,让观者时时感受到被提线木偶的操纵感,仿佛所有的地理漫游和虚实相间的资料堆砌,此刻都拥有了存在的意义。视点在中段发生迁移,结尾处重合。
一场壮游,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3.1/5)一场带着诗意与浪漫的亚洲人文之旅。
看完理解贾樟柯为什么颗粒无收了,跟《风流一代》连环撞题,以女性寻夫为线索进行辗转多地的文化导览之旅;二选一的话本片显然是当下世界更需要的作品。高概念建立可以类比佩措尔德的《过境》,用形式本身就具备的间离效果打破历史叙事的桎梏,作为某种文化或语言学研究的样本,用彻底错位的时代风貌跨越“借古讽今”的限定。多语言旁白的设计很高明,就仿佛是被殖民者对殖民者的反向审视,于是最终结构就变成了,两位白人主角所注视的,是现代东方世界,只是ta们沉溺在自己旧日的霸权叙事,时代变迁后,殖民者终将被埋葬。对亚洲各国的聚焦自然具有东方主义幻想的凝视感,但实际刻奇程度也没有超过tik tok短视频,皮影,舞象,竹林,乐山大佛,大阪霓虹灯,重庆穿楼火车之类想当然的符号作为便于西方观众理解的奇观,拍得不错,只是思路过时了
殖民视角叙事大可不必,主题是如此俗套的女追男,葡萄牙贾樟柯实锤?壮游个鸡儿既不壮也没咋游,上世纪东亚导览式伪纪录片buff拉满,中国部分旁白太垃圾。
#HKAFF# 白人刻板印象集大成之作。10.25
我知道你想批判昔日歐洲殖民主義,但這樣把素材庫扔出來然後生搬硬湊真的有必要嗎?就當是為了創造現代讀者看日記然後想像古今互聞的效果吧,可是也難掩城市素材空有拍攝沒有感情。到最後直接連故事都不圓一下了。
pretentious orientalist mesh. utter garbage.
后殖民语境下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更像是一种民族志呈现。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黑白影像赋予现代场景一种怀旧感,而黑白与彩色的交织,成为连接过去与现代的桥梁。但未对历史记忆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挖掘,使“壮游”的表现不断折损,(如果说前半段还有的话),以至于逐渐成为一种“偏题”而存在。但尽管如此,至少比科长给人杂糅观感的“命题作文”要好看不少(个人感觉)
纪录影像在时空结构中映现出更丰沛的吸引力,但整体的构造依然单薄,毕竟故事只是为了观念的表达,很难不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