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小破站刷到一条《恋如雨止》的影视解说,虽然解说节奏感很好而且又搞笑,但我还是对原片产生了想看的兴趣。
(在短视频时代,想要认真的看完一部接近2小时的电影,我还是需要足够的理由的)然后在第二天的晚上,看完后的第一感觉 “ 真的,太美好了 ”觉得美好的原因:并不只是画面美、配乐好听、演员演得到位,而是讲了一个好故事。
和常见的“你爱他,他爱她,她爱他”的爱情电影套路不同。
我所理解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虽然起于爱情,但不止于爱情。
而且某些情节和人物的刻画,和我所经历的,都有接近的地方,让人产生共鸣。
看完了电影之后,我又接着看了12集的动画,然后继续看了82话的漫画。
这个观看顺序带来的体验还是蛮奇妙的。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漫改的影视作品,一般都难逃烂改编导致风评不佳的结果。
而且我从电影—动画—漫画的观看顺序下,感觉就像是一个故事不断补充、丰满的寻宝过程,让我感到惊喜和满足。
总的来说,我认为从漫画到动画和电影的改编处理很好,而且不管是剧情和人物形象都很还原,是很成功的漫改作品,可能是我最近5年内看过的最佳作品。
恋如雨止 (2018)7.42018 / 日本 / 剧情 爱情 / 永井聪 / 小松菜奈 大泉洋
恋如雨止口袋中的愿望 (2018)6.32018 / 日本 / 喜剧 爱情 / 风间太树 / 松本穗香 叶山奖之
恋如雨止 (2018)8.82018 / 日本 / 爱情 动画 / 渡边步 镝木宏 井端义秀 益山亮司 赤松康裕 内田信吾 河野亚矢子 安藤良 / 渡部纱弓 平田广明
爱在雨过天晴时 018.8眉月啍 / 2017 / 青文说说我的观看感受和理解:1、女主高中少女橘晶,对男主中年大叔近藤,是爱吗?
当然是。
橘晶很喜欢跑步但因为跟腱受伤导致无法继续跑步的这段时期,上学、活动、放学,都是独自一人,她选择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对外保持高冷,一副不可接近的样子,是出于对自己本能的保护。
毕竟自己曾经是那么闪耀受瞩目的记录保持者,高中时期,完全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和评论的人毕竟是少数。
在情绪最低迷、像溺水一样的时候,遇到了近藤,给你一杯热咖啡,然后告诉你“雨很快就会停的”。
请问哪个妹子能把持得住?
哪个妹子能不心动?
是因为咖啡好喝吗?
是因为雨天难等吗?
当然不是。
而是在你最需要振作的时候,拉你一把。
合适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然会产生好感,想要继续了解这个人。
橘晶的家庭条件并不差,至少不差打工这点零花钱。
那她为什么来打工?
还不是因为好感而想要更了解近藤。
在同事的眼里,近藤这个店长也许是一个平庸的中年男人,经常点头哈腰给客人道歉、忘记拉拉链、有体味。
但这些对于处于单恋状态的橘晶来说,都不是问题。
这个可能是因为部分女生在恋爱时,是做加法,明知道男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总会看到的是加分点,不断增加该男生的权重。
而且为了和近藤约会,特意的装扮和表现;为了更了解近藤而开始看纯文学的书籍,都是因为喜欢而做出的改变。
为了喜欢的人而改变、尝试新的可能,如果这不是爱最初的模样,又是什么?
2、中年大叔近藤,应该接受少女橘晶的爱意吗?
当然不能。
“你可以不懂事,但我不行呐”。
年轻的情感,是直接、粗暴而无畏的,为了和你在一起,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不在乎别人是否觉得这是援助交际。
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近藤作为45岁的中年男人,当然明白橘晶的爱意是直率的、真诚的。
而且和这样直率、可爱的女孩子谈恋爱,谁会不喜欢呢?
但是,因为他自己也年轻过,更明白爱情于两个人之间的含义。
这是一份很好的感情,但即使勉强接受,也不会带来对双方更好的结果。
当然,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杠了:“哎呀爱情爱的就是过程,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 但很明显,近藤很清楚,爱情的过程重要,结果也同样重要。
“当下,你可能不会理解我为什么拒绝你的爱意,但青春的感情就是粗暴、炽烈的,也许你现在会觉得痛苦,但等你以后回忆的时候,这都会是无法忘记的宝贵记忆” 总之,我觉得橘晶是幸运的。
遇到这个看似平庸的中年男近藤,但实际上是很好的大人。
一个在你迷茫的时候拉你一把,温柔的带你成长的大人。
3、近藤真的是一个平庸的中年男吗?
是,也不是。
一方面确实存在忘记拉拉链、有体味、不爱收拾邋遢的情况。
对近藤来说,遇到橘晶也是幸运的,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找回重新开始写作的力量。
以上几点,能够做到做好,都不容易。
平凡琐碎中前行,才是生活的常态。
做好一个店长、一个父亲、一个写作者,哪里会平庸?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看完电影、动画和漫画的感受,那就是:两个很好的人,在合适的时间相遇,为各自的梦想和生活,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借用漫画结尾的对话,与看到这里朋友共勉:“如果跌到了怎么办?
” “爬起来就是啊”
作者 / 庄米米轰轰烈烈的爱情,谁又不想要呢?
一起慢慢变老的幸福,谁又不向往呢?
但,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是这样的模式,也不是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好的感情。
日本漫改电影《恋如雨止》中,女生小晶,“爱”上了45岁的餐厅店长。
小女生和大叔的感情,常常要么被传为佳话拍手称赞,要么是遭人诟病争议纷纷。
而这部电影,表面上讲的是求而不得的遗憾和热情过后的冷静,实际上,里面有跨越年龄的理解,和人与人关系最好的距离感。
他们超越了欲望,超越了自身的局限,更因为对方的存在,重拾各自的梦想。
01相遇缘,妙不可言小晶是冷漠的,骄傲的。
人美腿长气质好,而且特别有主见。
作为学校田径队主力,小晶经常夺冠。
“小晶跑起来就像乘风破浪,高年级也跑不过她。
”在同学眼里,她超酷,校内校外崇拜者、追求者众多,但对同龄的异性,她一个也看不上眼。
可惜,一次偶然,运动明星小晶受伤了。
跟腱断裂,不能跑了,这等于要了她的命。
受伤后,好朋友成了新的田径队长。
要强的小晶,觉得自己的位置被取代。
青春期女孩的自尊心,真的惹不起。
小晶故意疏远朋友。
本来,坚持康复训练,跟腱断裂可以恢复。
但一下雨,脚就疼,反反复复去医院让她心情糟透了。
骄傲的小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对她来说,不能跑步,成了精神上一场永不停歇的倾盆大雨。
幸好,她遇见了他。
那天,窗外下着大雨,小晶在一家餐厅发呆,闷闷不乐。
他走了过来,谦和礼貌,送给小晶一杯免费咖啡。
还变了个魔术。
他说,雨肯定很快会停的。
缘分捉摸不透,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就像咖啡和水,瞬间相融。
小晶的心,被暖到了。
虽然她还说不清对这位大叔的感觉,但可以肯定的是,天果真晴了,小晶笑了。
高傲的百米一姐小晶就此决定,和田径场、和社团说再见。
她决定用课余时间来这里当一名服务员,端茶送水。
而这个送给她咖啡的男人,原来是店长。
店长是个不能更典型的中年人,细心温和的特质让他把餐厅经营得不错。
不过在员工看来,他太软弱,不硬气。
动不动就给客人道歉,厨师做饭不好吃也不敢批评。
这位有点颓的中年人,其实也曾是一个有梦的人。
他家里堆满了书,因为想当作家,妻离子散。
可是,年少时的文学青年小伙伴已经出书成了作家,店长还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
干什么都半途而废,一个半吊子,这是店长对自己的评价。
他看到年轻人,更觉得自己很差。
“青春美好,闪闪发光,在十几岁小孩的眼里,我就是垃圾吧。
”
两个失意的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同一条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陈旧的话,放在这个情境下,竟然有点浪漫。
02勇敢女生的爱一往无前感情有理智无法解释的东西。
别人觉得店长臭,小晶却觉得他气味醉人。
别人认为店长太懦弱,小晶却认为那是他体贴,会关心人。
店长自我感觉很烂,小晶说他很厉害。
表面骄傲的女孩,一旦“爱”上,其实可以低到尘埃。
自从喜欢上店长,小晶就不停地向他说出最简单的一句话:我喜欢你,我要说个没完没了。
整个影片,这句最简单直接的表白重复了5次。
第1次,当成为员工后再次看到店长变魔术时,小晶说,我喜欢你。
她在表白,也在感谢当初店长帮助她走出阴影。
第2次,小晶冒雨跑回餐厅,对着店长说,我喜欢你,然后扭头就走。
本小姐,就是要说给你听。
第3次,小晶毫不退让地说,我喜欢你,你怎么看待我。
快,给我个回应。
第4次,店长跟她说,你都能当我女儿了,周围人会怎么看?
小晶激烈地回应,周围人的看法不重要,我喜欢你!
不管如何,我都要和你约会。
我想多了解你一点,无聊的部分也想了解。
第5次,店长建议她别打工了,回到田径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晶想不通来到店长家:我真的很喜欢你,我给你添麻烦了吗,我不能喜欢你吗?
请告诉我拒绝我的原因!
她不掩饰,无遮无拦。
因为年龄跨度大,朋友关心她,她拒绝了。
知道秘密的餐厅同事威胁她,她也一点都不害怕。
听从内心的声音,又有什么好怕的?
一件事只要拿定主意,总会变得特别简单。
女生的不管不顾,让人看得也想谈恋爱。
王尔德说,青春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
尽情想念、尽情爱,就算期待会落空,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那么一点点心酸。
03克制店长的爱很成熟店长被小晶的爱吓到了。
紧张忐忑,不知道小姑娘又会说什么傻话。
一开始,他是拒绝的,担心别人会怎么看。
我们这个年龄,这样的关系不合适。
他否定自己,觉得做什么都半途而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他不想让小晶浪费时间。
两个年龄的人,对很多“生活事实”的看法完全不同。
年老的心看到无力感,年轻的心却看到希望。
比如,“无力感”听起来是体验过现实,懂得了什么是无常,很成熟、很酷。
比如,“希望”显得幼稚,无知无畏,但也是一种力量啊!
小晶那么热情,充满朝气。
店长当然心动了。
尤其是小晶对跑步的爱,和她做事的坚定态度,让他想起了自己的作家梦。
他意识到,作家事业的半途而废,才是自己的人生黑洞。
没完成的梦想,让他软弱,让他嫉妒出书立著的朋友。
干着一份看起来还行的工作,梦想早被搁置,对自己的生活困境又很无奈。
我们也会有类似的体会。
我就这样了,我不想费力改变,我也不想表现出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以后爱咋咋地吧。
习惯了自我放弃和自我调侃,天天念叨,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已经提前步入中年了,已经老了,我要保温杯配枸杞……
看到有成就的同伴,就嫉妒。
看到有朝气的生命力,就羡慕。
这些,大概就是所谓的“中年心态”吧。
而闪闪发光的小晶,现在成了中年店长生活里的一道光。
他赞美小晶:你比我出色很多,既年轻,又充满了希望。
她的追求与热爱,让他清醒了。
店长也用最好的关心回应了小晶的感情。
他会问她,今天好像没什么精神,有什么心事?
他会开导她,不要因为一些小心思,就看轻珍贵的友情,疏远朋友。
店长说,如果你只是单纯放弃朋友,那你们的关系就会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
尽管发烧做梦都在喊小晶的名字,店长还是忍住了。
他们最亲密的距离,不过是一个轻轻的拥抱。
店长的拒绝,冷静成熟,堪称一份拒绝感情的标准答案。
他没有否定小晶的情绪感受:年轻时感受到的感情,都会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即使现在你还不懂。
他感谢小晶带给自己的改变: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会想起那些被遗忘的宝贵财富,你没有给我添麻烦,相反,我要感谢你。
他克制自己,拒绝得非常坚定、彻底。
谢谢你,我很高兴,但我不能回应你的感情。
他给小晶展望未来:不只是恋爱,你还有真正想做的和期待的事吧。
他鼓励小晶不要再来餐厅打工,不要逃避自己的心。
要克服脚伤造成的心结,要好好康复训练,回归赛场。
他知道她真正热爱什么,需要什么。
爱的欲望是真实的,爱的克制也是。
他们的存在,让彼此都感到温暖。
当他们回到各自的生活,两个人都拥有了新的力量。
小晶继续跑步的梦想。
店长升职了,并且没有放弃写作。
影片中,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路上无意邂逅。
小晶不再说“喜欢”了,她问店长,朋友也可以发邮件吧。
她把感情藏在心里,她接受了他的鼓励。
何必一定要陷入爱情的旋涡呢?
相遇,然后相知,然后互相激励,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这样的感情,也很美。
打开微信 想找老黄 结果忘了他的微信号叫啥 翻了一会通讯录没找到 直接搜索吧输入老黄二字 还是没找到他 只有十来条聊天记录 排在前面的 是我对你说:「老黄历一页一页往回翻」我突然在想 我们聊过这么多 会不会每种颜色都有一段或很多段 在百无聊赖的时候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有开心 也有伤心而留下来记录呢?
我一个一个颜色去搜 然后一句一句摘抄下来我说:「hi~ 酒红色的小姐姐」你说:「你看 我针织衫是紫红色」我说:「好的 我穿的是黑色防水风衣 手提白伞 暗号是白嫖新海诚」你说:「你别让我逮着穿白色鞋子」我说:「白袜子了不起啊」你说:「现在夜晚的天很蓝」我说:「找一次去坐绿皮火车吧」你说:「重庆的车厢 有金光」我说:「我想 我爱过成都满树银杏的光景」你说:「对 但我觉得红杏干好吃」我说:「蒲公英给人一种白日烟花的感觉」你说:「山寺桃花始盛开」我说:「碧海青天夜夜心」你说:「喜欢你拍的这张,感觉很你,像成年人拍的,灰灰暗暗的,有秩序的建筑」我说:「谢谢 但对于摩羯座来说 不想太红火」你说:「她们家只有一只 大橘猫 在睡觉」我说:「倒在床上 旁边有粉丝带」你说:「我刚涂完痱子粉 趴床上看绿皮书」我说:「推荐 整个世界的黑暗」你说:「还可以听张悬的《玫瑰色的你》」我说:「昨晚居然有什么金星掩月的天文奇观 你有看到吗」你说:「透过窗户向外看 满树的黄手帕在风中~」我说:「阿梅在独白」你说:「发现你这时候的眼神清白很多」我说:「如果你是光 黑暗是无法将你吞噬」你问:「不过你知道我瞳孔的颜色吗?
」我答:「不是褐色吗」我问:「睡不着在想什么呢」你答:「在想如果在雨天求婚 那钻戒会不会带一点蓝色」我没明白你说 你正在看一部漫改的电影 叫做《恋如雨止》看到这些聊天记录 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句子燃烧起杂乱无章的瞬间 一转眼便如青烟般溜走 心情宛如打开了一包彩虹糖 贪婪地一颗接一颗地嚼下去 起初还觉得酸甜可口 可吃到最后 难免还是酸了起来
我平常其实不太爱看纯爱电影和纯爱剧,更偏爱悬疑、推理、刑侦类的或剧情向的作品。
但因为我很喜欢听Aimer唱的《Ref:rain》,以至于B站一直给我推送《恋如雨止》的各种剪辑,刷着刷着发现这电影好像还挺特别,再加上小松菜奈和大泉洋都是我好感度比较高的演员,就忍不住去看了一下。
这部电影大概可以概括为女高中生和45岁大叔的双向救赎。
女主梦想破裂,陷入了迄今为止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整日郁郁寡欢,对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就在这个时候,男主就像一道温暖的光一样照进了她的世界,用一个温暖的小举动打动了她的心,那一刻,她麻木不仁的眼神里出现了光。
而男主——一个45岁逐梦失败、离过婚、事业始终停滞不前的中年男子,受尽了周遭人的冷眼和嘲讽,自己都已经对自己的人生完全失去了信心。
不按常理出牌的女主给他带来了各种意义上的震撼和心灵冲击。
在和女主接触的过程中,他重新拾起了曾经的梦想,找到了对生活的热爱。
看完会觉得有些遗憾,两个互相有好感的人因为年龄、因为世俗的眼光而无法在一起。
但同时又觉得很温暖,虽然他们的爱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但两个人互相温暖了对方、激励了对方,让彼此都能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开始新的生活。
很美的电影。
最后的部分小松菜奈穿着蓝色裙子在海边奔跑的样子实在是美翻了。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纯爱电影。
如果你把男女之间超出友情的情感爱情,那么我非常同意,这是一部讲少女与大叔恋爱未果的电影,好看还不油腻。
但男主对女主说:把这份感情命名为爱情还太轻浮。
或许爱情已经没有办法形容跟概括他们之间的情感了吧。
在我看来,男女主在相互成全。
女主在失意伤感的雨天来找男主寄托情感,有点类似于自己在沉入水底之前抓到了救生圈。
而女主是男主平淡生活里的一束光,照亮了男主一直忽视或者不再光明的角落—写作的热情与灵感。
看到别的评论感觉说的非常有道理,互相治愈。
所以,我并不愿意单单把这种情感归于爱情,因为它少了激情,更多的是互相之间的帮助与感动。
他们都是可以成全彼此的最好的催化剂。
我是冲着卷毛叔的纯爱电影去的,却不禁觉得小松菜绪的大眼睛好酷,青春阳光喜欢叔叔辈喜欢久了,我也变得像大叔视角在欣赏少女,而不是自我代入,真的完全不会代入...不过卷毛叔那种一脸正经地出场我就想笑的特征,还真是让这个电影有不同的看点,看到他被风吹走也觉得好笑,看到剧中的儿子是个小卷毛也觉得好笑...明るくて優しい,即是这种类型的电影
看完,就觉得很舒服,不会因为年纪对中年大叔有中猥琐感,反而中年人表现的有点怯懦,又有点惊慌失措更真切,最好的爱情就是让彼此变得更好,互相成为人生的导师和盆友,最后女主和男主相遇,说一句话:我们可以像盆友一样写邮件嘛,电影结束!
我喜欢这样的结局,我喜欢这样方式的表达爱的方式,以后他们会怎样,不知道,最有可能成为人生的知己!
纯纯的爱,痴痴的等待,不管最后的结局是好还是不好,请尽力去爱!
哪怕遍体鳞伤!
爱情是精神鸦片,我想上瘾一辈子!
哪怕身体和精神会受伤🤕️
不知不觉,在最近几年,我逐渐迷恋上了一批日本的纯爱电影,或许是被好莱坞模式化的快餐式爱情和大陆的中年油腻直男癌爱情折磨得太久了,日式的纯爱电影总是能带给我一些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在我看来,如果拍摄一部言情片最后仅仅讲述的是感情本身的故事的话,那么这样的创作思路就应该留在上个世纪。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生活的改变,爱情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主题,它反而和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情感的其他部分不断地产生着联系,并且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更加复杂和多面的样子,而最近几年的日式纯爱电影在这方面做得格外出色。
就比如我迷恋了三年的《花牌情缘》,作为一部改编自漫画的真人电影系列,影片借用了日本传统比赛花牌把青春的情愫、梦想的热血、友谊的羁绊交织在一起,既传达了情感的美好,也诠释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影片让我最惊喜的地方就是它展现出了不逊于任何竞技励志片的紧张感,同时也没有丢掉那让摄人心魄的唯美包装。
也比如说今年引进内地的这部《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作为一个绝症题材的漫改电影,全片几乎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忧伤情绪,反而是以一种及时行乐的姿态展现着生命的绚烂,一个在世间短暂停留的小天使在最后成为了所有人努力活着的动力,关于生死的探讨让本片在同类型影片中可谓是鹤立鸡群。
而在今年,我也有等到了一部让人看完之后感动了好久的纯爱电影,那就是改编自同名动漫的——《恋如雨止》。
一开始注意到《恋如雨止》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知道它是一部讲述17岁高中少女爱上45岁中年离婚男子的不伦题材纯爱片,所以,我个人对于本片其实没有太多的期待,反而观看本片也仅仅是出于对女主角小松菜奈的喜爱。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仅仅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就看进去了,而这部近两个小时的电影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如淋细雨的舒适感,甚至让人忍不住想要写下一篇长评好好地褒奖一样本片。
和大部分日本的纯爱片一样,《恋如雨止》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热爱跑步的女生因为一次意外受了严重的上,于是她对于自己的梦想——跑步产生了消极的情绪,而她之后迷恋上了自己所打工的餐厅的店长,这个有一些小窝囊但是待人无比温柔的中年男人也和她在不断地接触中产生了情愫。
但是呢,故事并没有像我意料中的那么发展
其实,影片的前半部分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部讲述师生恋的纯爱电影《老师!
我可以喜欢你吗?
》,相比而言,《老师》只是一部毫无追求,仅仅为了取悦年轻女性观众而存在的二流言情片,影片从头到尾都在消费师生恋的话题,甚至在影片结尾给出了一个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大团圆结局,从头到尾,作为观众的我没有看到任何除了情感以外的表达,这也就使得影片的故事和主题如同空气一样稀薄。
而《恋如雨下》则是完全不同,当你以为你在看一部忘年不伦恋的故事的时候,之后的情节以及影片所要探讨的却比你想象中丰富得多。
《恋如雨下》是一部善良的电影,它如此细腻而真实地解释了为何少女总是被中年大叔所吸引,却也如此巧妙圆滑地回避了不论话题所带来的道德争议,而最终,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人生的电影,是两个人互相成为对方人生的导师最后活成了更好的自己的故事。
我甚至都不觉得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它的情感浓度没有爱这么强烈,却似乎又承载着世间所有的美好,两个被乌云密布的心灵找到彼此并且给对方带来慰藉,这是多浪漫的一件事儿呀!
抛开了年龄的因素,对我来说,影片真正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女生,她在自己的领域很优秀,但是却因为意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一个男人,经历了婚姻的失败,理想的破灭,最后成为了一个除了对人好一点无是处的中年男子。
女孩儿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选择了对生活摆出一张臭脸,却在无意间收获了来自男人的关怀与呵护。
男人,沉沦,窝囊,中庸,却在与女孩儿以及其身边的人的接触中一点点感受到了女孩儿的不甘,也在默默帮助女孩儿重返人生赛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当年抛弃的梦想。
两个人,说是情侣,却没有真正谈过一天的恋爱,说是挚友,彼此之间却又保留着淡淡的情愫,这种感情不是爱情,胜似爱情,不是友情又胜似友情,最终,两个人都找到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
我始终不觉得《恋如雨下》向观众传递的是爱情,至少在我看来,它在唯美的包装之下娓娓道来的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事情。
我们是不是当年暗恋过某个老师?
是不是对于传递给自己善意的人心存仰慕?
是不是特别珍惜那些在我们落寞的时候伸出援手的人?
那瞬间的喜欢,瞬间的温暖,瞬间的慰藉,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下去的动力,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痛苦让我们成长,而他人的善意同样可以让我们成长。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再遇上如此的他人,然后说一句:谢谢你,让我遇见你。
店长不是直言的性格,文学有时也讲求含蓄,许多不宜直接表述的微妙情感本应该借一些文句的引用交给读者意会。
芥川龙之介作品的无疑本应当是贯穿剧情的,例如店长为生活和艺术的冲突反复地读着《地狱变》,例如《罗生门》所暗示的对橘的热爱和克制之间的矛盾心情,例如千博最终获得的芥川奖。
结果电影版削足适履,为了便于观众理解把原本的涵义削减为最表面的涵义,删去含蓄的表达进行直白讲述,拍成了短平快的青春励志片。
或许是因为篇幅限制,几个和主角性格形成对照的配角戏份通通砍掉,以致主角的形象更为扁平,原作最核心的人格魅力也不复存在了。
看到最后近乎是生气了,店长的写作是用传统的稿纸和老旧的钢笔写着只给自己看的书就足够痴迷快乐到彻夜不眠,一种对小说的单相思,一种只要留在此处与之相伴就心满意足的状态。
这一点与千博对读者认可的执念形成鲜明对比,同为热爱,一个大隐于市,一个积极入世,相互映照,相互丰满。
而电影版完全删去对千博的描写,店长也变成了会把升职当作生活改善的世俗角色。
对于传统的执念不复存在,积极用起了智能手机,对我来说,这可真就等于这个角色死了。
单看电影的话还是不错的,但是和原作相比并不符合期待。
赠一颗星给演员相貌的还原度吧。
羡慕女主角的友情,nana酱是一直关心她的人。
两人交往的纽带始于短跑,这段纽带因为橘不再出现在运动场而发生断裂,但nana并没有因为这个忘掉她。
她们或许并不算朋友,但是这份关系已经比现实中的朋友还要有意义。
因为她在快餐店遇到了人非常好的近藤店长,近藤的出现仿佛是填补了橘不得不放弃自己向往留下充满遗憾的空缺。
变成了另外一份向往,那就是跟近藤在一起。
继续训练还是放弃训练,对她看来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近藤成为了比之前的跑步更重要的存在。
有着“对任何不感兴趣选择性无视”的独特高冷气质,和非常真实的性格,又羡慕她的美貌,让橘遇到的人们都是关注且关心她的,这种另一角度上也是幸运。
女主角面对喜欢自己而自己又不喜欢的男生,她能很帅气直接地冷漠回应,这真的很酷。
女主角单亲家庭成长经历并没有给她自卑的性格,短跑运动的竞速给她带来的获得感又让她内心纯净强大且自信。
尽管橘遭受那场意外无法训练,这份之前就被隐藏着的内心的力量和自信不会这么容易就此消失。
当她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几乎没有犹豫地开启追求的模式,能够毫不委婉跟拐弯抹角的一脸严肃的直球勇敢告白,真是帅气又可爱。
这种自信与强大的内心,让近藤作为一个社会上的成年人在面对橘晶的攻势下都难以招架。
影片最后的橘晶的笑容,是任何一个男生都希望去守护的笑容。
这一段值得回忆的甜蜜回忆,是这个残酷的世界送给近藤的第一份温柔,这份回忆在当下依旧继续创造着,没有中断。
橘晶她在快餐店遇到了最该遇到的人,而如今又回到了训练场地,这份笑容,意外之前亦不曾有过。
现在的自己,显然比任何之前都要快乐。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北影节英嘉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Cannes2023
BJIFF 240425 党史馆
3.5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BJIFF14 英嘉(🐳💗)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