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Agatha Christie's Poirot Season 13,大侦探波洛探案传奇

主演:大卫·苏切,佐伊·沃纳梅克,菲利普·杰克森,休·弗拉瑟,保琳·莫兰,亚历山德拉·道灵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剧照

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2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3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4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5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6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3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4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5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6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7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8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19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剧照 NO.20

《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长篇影评

 1 ) 落幕

最后一集让人心酸,那些快乐的旧时光历历在目,却不知不觉落下了帷幕。

阿婆太厉害了,这个落幕的安排,很契合波洛的名字,跟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赫尔克里斯一样,充满了诸神黄昏一样的悲剧色彩。

我以前看不懂这一本,觉得怎么能这么惨呢?

就这?

现在我才明白,既然要谢幕,这样的安排才是最好的。

波洛终究还是输了,因为对手就是要让他违背自己的信仰,手上染血。

但波洛保护了黑斯廷斯。

阿婆写了一辈子推理杀人,波洛的谢幕也完成了她认知范围内的完美犯罪的描写,她认为完美犯罪是凶手瞅准每个人心里的弱点和缝隙,在旁边煽风点火,蛊惑人心。

达到挑唆别人去杀人的目的,自己兵不血刃,手脚很干净。

当然,前提是这是心理变态者的无差别犯罪。

因为一旦锁定了特定的目标,自己有世俗意义上的犯罪动机,这一招就会失灵。

我目前认知的完美犯罪是看起来像意外的事件。

 2 ) 时间都停了,他们都回来了——小碎步侦探之谢幕

虽然不太喜欢阿加莎的小说,但我已经开始喜欢系列电视剧里的这位小碎步侦探以及他的朋友们,贾普探长、莱蒙女士、奥立弗女士、黑斯廷斯上尉。

有着大明星训练班一样的阵容,应该一直拍下去。

第一集有凡妮莎·柯比以及莫尔蒙爵士。

第二集老朋友们都回来了,节奏也更像一部现代侦探剧。

第三集的谜题比较精巧,女演员也很漂亮,但好像没在别的片里见到过。

我以为老朋友们能多留几集。

第四集也比较有趣味性,保持这季的水准往下拍就好了。

女士们也很迷人,包括波洛第一次亮相的一生所爱。

一生所爱的女儿就是凶手很明显,刚出场就有狡黠的眼神,而且一直强调凶手是男士,显然不对。

本集里的罪犯(波洛系列里一个人不会同时犯两项罪)以及龙套太多太明显,一排除法就能确认凶手。

还有那不会叫的狗。

波洛系列里第一次猜到凶手。

最后一案比较丰富,有许多个第一次。

波洛第一次遇到足以与其灰细胞匹敌的对手。

第一个间接杀人犯。

忠实的朋友黑斯廷斯第一次卷入事件。

波洛第一次为了掩护过失杀人的忠实朋友而在法庭上撒谎。

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波洛第一次一劳永逸地杀了凶手。

离结束还有半小时,侦探就去世了。

 3 ) 一代神探谢幕——《大侦探波洛第13季》

一代神探谢幕——《大侦探波洛第13季》

今天聊聊英剧《大侦探波洛第13季》。

片名AgathaChristie's Poirot Season 13 (2013),别名大侦探波洛探案传奇。

本季是《大侦探波洛》的最终季,从1989年到2013年,ITV用24年的时间,用70集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70个案件搬上荧幕,堪称一次壮举。

《大侦探波洛》作为长寿系列推理探案剧,成功塑造了阿婆笔下最杰出、最著名的大侦探,70个案件中有太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ABC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谋杀案》《无言的证人》……观众们提到波洛,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位矮矮胖胖、温顺慢性子、带着滑稽小胡子的比利时大侦探形象。

大家想要了解推理女王阿加莎,可以从她笔下最著名的侦探开始,不妨通过《大侦探波洛》入手。

尽管其他导演演员也多次演绎过阿婆的几部作品,不乏高分作品,但完整演绎全集的仅此一家。

《大侦探波洛》13季看下来,十分痛快过瘾。

一代神探用70个案子完美诠释他灰色的脑细胞,也多次辩证地探讨了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通过揭露真相,让公平正义充满人世间,神探的意义也在于此。

1946年出生的大卫·苏切 David Suchet用24年时间,把波洛的所有案件演了个遍。

第一季时大卫·苏切才43岁,到最后一季时,他已经67岁。

随着时间流逝,演员年纪渐长、角色见过的人性黑暗越来越多,俏皮傲娇小诙谐的波洛也慢慢变得深沉疲倦。

毕竟再高明的侦探也只能找出真相,无法令死者复生,想要天下大同世界和平,依旧任重道远。

01 大象的证词 / 旧罪的阴影 (Elephants CanRemember,单行本)短评:侦探小说作家奥利弗太太想了解教女数十年前的家庭惨案,苦于没有侦破入口,于是求助波洛。

在波洛的指点下,奥利弗太太从众多当事人口中问询当年事件过程,慢慢拼凑真相。

大象的记忆,比喻过目不忘的永久记忆。

大象的证词就比喻那些当事人对当时事件的记忆。

心里没有鬼的话,证人一般都会提供正确证词,而做过坏事的人则会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伪证。

波洛需要运用推理判断,找出真相。

这个案子和《啤酒谋杀案》类似,也是依靠证词寻找过往真相。

不过《大象的证词》还和现在的案件产生联系,并不是单独的陈年旧案。

这次案件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巧合,又是双胞胎又是精神病,多种现实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凑到了一起,给人有些刻意的感觉。

02 四魔头 (The Big Four,单行本)短评:这集《四魔头》可谓是充满噱头,波洛开场即死,一群旧友纷纷从退休生活中抽出身来,参加波洛的葬礼。

时隔多年,老的四人组再聚首。

波洛、黑斯廷斯、贾普探长、雷蒙小姐终于同框出现。

上次他们四人一起出现还是若干集之前的事情了,《大侦探波洛》后面几季都是波洛一人的独角戏。

这次《四魔头》牵扯出一个横跨东西方社会的幕后神秘组织,仿佛四魔头可以操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四魔头三男一女,正好和波洛的老四人组配置一样。

四魔头的设定充满阴谋论的味道,一切充满未知,只能依靠阴谋去解释阴谋,好像所有人都被看不见的手操控。

整个事件真相被解开时,也是全剧反转最大的时候。

原本以为会是一出有关文化冲突、政治黑手的惊悚大戏,最后落脚点还是放在感情上。

整个故事最后还是归咎于舔狗的悲哀,舔狗为了心中女神第一句话而与世界为敌,满脑子的骚操作全部用错了地方……

03 死人的殿堂 / 弄假成真 / 古宅迷踪 (Dead Man's Folly,单行本)短评:奥利弗老太太又来了,她受邀前往德文郡的小农庄,为游园会设计一出寻宝侦探游戏。

老太太敏锐地直觉发觉事情不大对劲,找来波洛帮忙。

事实证明老太太的直觉很准,命案果然如期发生。

波洛依靠的不是直觉而是推理,成功侦破了这一系列陈年旧案。

这个世界充满了邪恶。

看似傻白甜的角色实际上工于心计,看似威严正直的家伙实际上道貌岸然。

倒霉的总是心地善良的人,好在有波洛帮助他们公布真相。

这里的反转设定安排在角色身上,当大家都满心以为某个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角色是冒牌货时,真正的冒牌货却是另一个深藏不露的角色。

阿婆玩过很多次狸猫换太子的套路,这次将老套路玩出新花样,一点点巧妙的改变让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观感。

04 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 / 大侦探十二奇案 (The Laboursof Hercules,单行本)短评:哀莫大于心死。

恶贯满盈的杀人大魔王马拉舍在波洛眼皮子底下作案,神经高度紧张的波洛和大批戒备森严的警察连犯罪分子的脸都没见到。

马拉舍给了波洛一个下马威,悬案也成了波洛心中永远的痛。

若干年后,波洛用一系列精妙的推理,在与世隔绝的雪山之巅,连续破案,一举拿下了当年劲敌。

与此同时还顺带一并解决了一群骗子小偷杀人犯的案子,整个故事内容十分饱满,这集称为《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十分贴切。

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连续破案,终身未娶的波洛再次与最心仪的女子相遇。

时隔多年,波洛和罗萨考夫伯爵夫人再续前缘,二十年再次相遇。

这本身就充满看点,波洛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也成为一个看点。

从画面上看,这集是场景最大的一集。

大量的远景和雪山特写美如画,用美景完美衬托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

05 帷幕 / 幕后凶手 (Curtain: Poirot'sLast Case,单行本)短评: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

ITV完整演绎阿婆笔下最著名的大侦探波洛,到了波洛最后的一个案子《帷幕》,整个故事告一段落。

二十多年过去了,波洛尽显老态。

他放心不下一个杀人魔王,一路追踪到民宿,孤注一掷地想要将对方拿下。

为了弥补自己的行动力不足,还叫上了一头白发的黑斯廷斯。

《帷幕》曲折起伏的剧情令人唏嘘,波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完美犯罪做出自己的审判。

如果《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出精彩的群像戏,那么《帷幕》就是一场精彩的对决。

无视法律的完美凶手遇到破釜沉舟的神探,波洛用这样一个案件给自己一生画上完美句号。

波洛以自己能够付出的全部作为代价,选择严惩凶手。

我们最终还是变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观众们和波洛一样,很清晰地记得《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故事。

任何人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法律总有其滞后性和漏洞,聪明的坏蛋一旦钻了法律的空子,他们对法律造成的损害远高于违背法律本身。

《帷幕》提出的困境远难于《东方快车谋杀案》,希望我们不会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4 ) 最后一季很精彩,但也让人看了很生气

这一季真的是这么多季里最精彩的了,因为每一集都精彩,不像之前的总是参差不齐。

大象的证词这个题目跟剧情联系不紧密,故事是很有意味的,很像马普尔小姐中的梦中谋杀案还是什么的,有一种过去的时代的韵味。

四巨头就是备胎的中二病,不过用的噱头倒是挺会迷惑人的,波罗的假死也是让人吓了一跳。

死人殿堂的地点选的很有意思,利用奥利弗夫人也是够胆大的,不过最可恶的就是老夫人,只有她的孩子是对的呗😒,别人就得死,明知道儿子是个恶棍,还纵容他,远不如年轻的波罗遇到初恋那集大义灭亲的老夫人,可怜的海缇……第四集我真的是要疯狂吐槽,要保护露欣达,女保镖没问题,可是你定暗号敲那么大声是怕别人听不见吗?

还专门在旁边敲,是怕别人看不见哦😒。

还有,去洗手间不能进去保护吗?

都是女的怕什么?

洗手间有门的吧,站在镜子那又看不见,是面子重要还是命重要?

再说,就不怕凶手躲在厕所里?

就算是男的就不能躲在女厕所了?

就是保护措施不严谨害得露欣达白白死了,这根本不是波罗的错,是警察的问题,毕竟女保镖和男警察一下就被放倒了,未免太菜了吧,对方还只是一个女人而已。

好吧,我承认背后偷袭确实容易有疏忽,但是既然是办案人员,就不能把皮绷紧点吗?

而且该有的敏感度也不行啊,应该要训练的能感觉到有人接近自己才对吧,要不然就反思一下为什么别人都认为警察无能?

还不乐意看到比自己厉害的人,自己不行不知道提高吗?

凶手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模仿露欣达的动作让波罗愧疚可真是够讨厌的,不过她咬指头的动作倒是挺美的,至于那什么初恋,拉倒吧,就是一个没脑子的女人,她配得上“初恋”这两个字吗?

最后一案我反而看了之后没有什么感觉,对凶手都没有对马拉舍那么生气,毕竟人们心理的确有一些压抑的罪恶,只是不一定会付诸行动罢了,当然波罗直接除掉他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更希望能让马拉舍闭嘴,我最讨厌这种油盐不进的家伙了,说的话又总是惹你生气,你又不能对她动手,真是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狠狠地甩她一耳光,让她闭嘴!

 5 ) 再见了,Hercule Poirot!

昨天,偶然间看到hercule这个单词,我下意识的用了我们的大侦探波洛向别人介绍自己时用的法语读法读了出来,当像吐痰一样的声音从我嘴巴里第一次出来时,我发现我有点想念他…… 记不清是因为什么入的坑,作为一个古典英剧控,侦探故事爱好者,似乎入坑是必然的。

在《神探夏洛克》任性到几年才更三集的对比下,我认识《大侦探波洛》的时候,整整十三季已经全部完结,这种打包全部一次性赠送的感觉给我带来了微妙的安全感。

《波洛》这套剧的看点大致分三种: 一是案件本身。

确实是有一些案件原著远远优秀于剧集,比如《罗杰疑案》,就是典型的一流的文学作品改成三流的剧集。

于是很多人说要看案件最好还是看原著,但作为一个看过几篇原著的人表示,一些原著,环境背景之类描写性的东西过多了,以现在人的快节奏甚至会读起来觉得冗繁无聊,看剧就比较过瘾一点。

喜欢的几个案子:《啤酒谋杀案》的悲伤,《东方快车谋杀案》的阴沉,《ABC》的狡猾,《帷幕》的诛心等等,都让人觉得过瘾。

有人说波洛的案子里最惊艳的往往是嫌疑人,胆大心细什么的不必说,构思精巧,心狠歹毒,谜底揭开,那就是一个看不见的人性调色盘。

然而波洛的案子并不是个个顺畅,很多梗一再出现简直就是BUG ,所以并不能保证每个案件都让人眼前一亮,逻辑的严谨度上也无法经得所有人的赞同。

而且很多时候,一下子就上来十几个人,人名,职务,面目,穿着,互相之间的关系几十分钟内实在是难以记住。

所以有时候我会拿着笔做笔记,“灰色胡须”,“金黄头发”,“波浪卷”之类的用代号把他们分开。。

二是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

比如交通工具方面的展示:《云中命案》里波洛他们坐的古典小飞机,《阳光下的罪恶》里的水上拖拉机,《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豪华火车单人包厢,《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的豪华游船,《百万美元证券失窃案》里的豪华海上邮轮(全都只能想到用“豪华”来修饰波洛就是这么有钱),还有各种复古的小汽车和马车。

日常生活的展示:腐国的黑暗料理,舞会宴席,法国自行车赛,波洛做蒸拿,波洛看戏等等。

当然还有各种漂亮的大庄园大酒店,这些虽然原著里也会描写,但是怎么也不如直接拍出来的感受更强。

所以有一些时候,躺在被窝里看,无法做什么笔记时却也总能找到好玩的地方。

三是整体的精致范儿。

这套剧在剧本质量一定的基础上,服化道演员都非常的好。

你能感受到主创整体在追求的一个精致度,也许是因为波洛主要是在上流社会活动,所以剧中从女性角色的穿衣配饰发型妆容,到摄影取景的干净漂亮,再到绅士淑女待人接物的那种大方有礼,处处透漏着赏心悦目,优雅熨帖,这种整洁讲究的高贵范儿,才是波洛这个超级臭屁讲究洁癖症兼强迫症并存的人中意的生存环境。

潜移默化的,自己也会渐渐希望能学到一丝一毫。

波洛的故事在十三季结束了,我们庆幸这个网络时代,如果想他了,仍然可以选择从第一季开始再次相遇。

这些故事是这样多,多到我们难以在看完一遍之后完全一一复述,这也许并不是一种遗憾,因为正是因为它的难以复述,才让我们在又一次的重看中发现新的东西。

阿婆的故事会继续流传下去,这套剧可以用来做配套参考,尽管并不是完全照搬原著,但是光看看大卫演绎的宛如从原著中走出的真人也值了。

 6 ) 绅士侦探的完美谢幕

年纪越大越体会到一个真正gentleman的可贵。

尤其那种欧洲黄金时代的绅士,从有条不紊的衣着到优雅的言语到精致的小物件到古典的居所,还有最重要的三观,永不过时。

这大概也是所谓”经典“的意义所在--任何时候看都还觉得有共鸣。

最后一幕设计的很好,把一般意义上的侦探剧给升华了,尤其是波罗一贯的"人文关怀“精神,在老友黑斯丁那里将私人情感和普世价值融为一体;同时又以他个人的”谢幕“,设计了一个”双重的完美谋杀“,然后的揭晓谜底和以前都不一样,不仅仅实现了破案这个功能,还留下了很多伦理甚至哲学上的思考空间,使他的职业生涯也更富有传奇色彩,在我个人看来,是个完美的句号。

虽然最后一案没有了每集最高潮也是必备的”把一大帮人聚在一起然后逐一点破并最终指出凶手“这个古老但就是看着过瘾的桥段,波罗的谢幕仍然是极富张力和扣人心悬的--尽管我还是相当感伤,无限怀念他迈着小碎步挺着圆圆肚瞪着深邃的黑眼睛和抑扬顿挫的把每一个人性的阴暗点都淋漓尽致的披露那份正义感。

另外,本季第四集雪山谋杀案看着让人不时联想起《布达佩斯大饭店》啊。。。

那别致的缆车(甚至波罗和伯爵夫人的交错而过),内部中空又对称的酒店,肃冷奇特的北欧气质,还有一个都叫”古斯塔夫“的重要角色。。。

 7 ) 第4集 致无尽的岁月

我很喜欢这一集,主要是编剧在原著的基础上,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几部作品融合在一个“暴雪山庄的模式”下,整部戏拍得张弛有度,这一季2和3改得不太好,有些沉闷,这集是目前最佳的。

首先说一下“暴雪山庄模式”,主要是把抓罪犯的地点设在瑞士雪山某酒店,大盗马拉舍潜伏在那里,波洛将和警方卧底合作抓罪犯,殊不知就在酒店里的几拨人里,潜伏着各色人等。

1 伯爵夫人和女儿 《制服恶犬克尔柏洛斯》原著里的伯爵夫人,身材高大,外表艳丽,自称为俄罗斯流亡的贵族。

她是个偷窃珠宝的惯犯,但在被波洛抓住后没有推诿、直接承认,使得波洛对她刮目相看。

(这段故事见于《双重线索》,波洛看俄文书其实不是为了跟她以俄语对话,而是看懂烟盒上的字母缩写)“波洛从来没能摆脱他对这位伯爵夫人的痴迷眷恋。

尽管他前次见到她是在二十年前,她那股魅力却依然存在。

即使她现在浓妆艳抹,犹如一名风景画家在涂制日落,遮隐了真面目,赫尔克里·波洛还是认为她依然代表那种奢华诱人的女人。

这个小资产阶级人物仍然对贵族怀有激情。

”“一想起当年,她偷窃珠宝首饰那股机灵劲儿,真叫他至今敬佩不已。

他还记得她在受到指责时镇静自若承认了那一事实。

真是一个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奇女子!

他再次遇到了她——却又把她丢了”。

这里的重遇很有情韵,在雪山隧道缆车上两部缆车交错而过,菠萝认出她,喃喃自语,到伯爵夫人上雪山,一下来直呼其名,态度含蓄又亲昵,点出自己已经金盆洗手,感谢波洛没有把她抓住,都似乎别有隐情。

伯爵夫人的女儿则在和波洛进餐时,提到母亲说过波洛,比起伯爵夫人来说。

由于这个女孩以研究抓获重大犯罪分子者的侦探为研究对象,而且又豢养一只丑陋的小狗,任何场合都抱在手里不离身,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事实证明,作为研究者,她在很多细节上别具心思。

假设出凶手、掌握被害者的某些行为特征为己所用、深谙男性的心理(合谋者、调查者)。

2芭蕾舞者及女佣著名俄罗斯芭蕾舞者的女佣和一个司机谈恋爱,之后她就失踪,波洛去瑞士,恰好也一并处理这个案子。

实际上,人的双重性在这个故事里展示得最明显,公众的高高在上的顶尖舞者,不被允许的爱情,自我认知的匮乏都在细节里得到体现。

因为脚部受伤,心情抑郁,导致她一直被某个“医生”控制,靠吃药、洗脑催眠自己。

这里改动略大,短篇里的调子轻逸活泼,以金色的鹿来比喻这位舞技出色,轻盈美丽的芭蕾舞者,这里的扮演者身材纤细、高瘦,但过于憔悴。

3奇异的母女 (斯廷法罗湖怪鸟)这对从角色上贴合原著的描写,其中一个身材瘦高,鼻子尖,给人苛刻的感觉,另一个看起来可怜无辜,导致华林先生对她负疚,乃至爱上她。

但被揭发为姐妹骗子。

逃走的部分也很有意思,居然是藏匿在华林先生的床下。

作为政治家,华林过于轻信、优柔寡断了。

4谁是马拉舍 (厄律曼托斯野猪)原著中大盗马拉舍为一人,但这里很巧妙地改为合作关系,多重场合下作案成功,窃取名画、珠宝为主,果断地杀人灭口,如果仅一人似乎难以成立。

只能说马拉舍的手段高明,尤其是对男人的心理掌控,几处小动作都是伏线。

侍者半夜的突袭,莫名地紧张和狂喜、颤抖的表情,到最后都被波洛解释得很清楚。

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关系。

实际上改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几个短篇缀合到一部90分钟的剧里已经有相当难度,所以剧情也有不太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伯爵女儿提到戴面具的男人袭击自己,提及细节(鞋子)就已经引起怀疑,但我个人感觉她演得非常好。

扮演者演过《巨人捕手》里的勇敢公主,身材高挑,面貌也很适合复古妆(她本人五官没有那么浓重),虽然是92年出生的小女孩,但演技不错。

她不是美在五官,而是姿态,刚开始雪山酒店立在那儿,高挑的个子立在那里,微微颔首。

进餐时的意有所指,到轻轻含着手指,带着微笑,完全是诱惑性多于天真,所以后面波洛对她的解读就完全成立了。

伯爵夫人原著里有个儿子,这里是把短篇里俱乐部贩毒的研究所谓“心理学”的女孩的角色嫁接过来。

最后拿枪指着母亲,乃至最后说出我还会回来的话语都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伯爵夫人和波洛的形象也算是一次合理地重塑。

波洛原著中倾慕她的胆识手段,当然也不乏矮个男人对于外表华丽炫目的斯拉夫女子的恋慕,这里的选角倒是有贵气却不俗丽,五官很精致,着装也更含蓄,原著里她尚奢华,领子镶一圈螺旋形紫貂皮,甚至在后来经营俱乐部,是穿身红,见了波洛的面都是和他拥抱、大笑(太热情了)。

这里多为黑白两色,出场时的黑色及膝大衣,领上镶窄窄的白色皮毛;中间过场她穿料子坠软的丝质长袍,腰上一条带子松松垂下来,显得身形窈窕。

最后有段话挺耐人寻味,她称波洛为“爱人”,希望他放过自己的女儿(我差点以为她要说出,这是你的女儿这样狗血的台词,当然没有)。

波洛否认,伯爵夫人回眸时留下的一句话:我们曾爱得如此轰轰烈烈.对照英文原文台词,还是觉得有点意外,在一向喜欢穿插同性感情的侦探剧里,黑斯廷斯打了酱油,波洛的真爱么,最后才揭底。

我担心的是,这位马拉舍小姐会不会越狱,最后整容在《帷幕》里出现啊。

 8 ) 波洛死得其所

小时候看波洛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集一个案子的low逼侦探剧,毕竟受众是小说读者,所以资源严重匮乏,也就只有《尼罗河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样的经典单集在电视上播放过。

跟福尔摩斯比起来low智力低了好多个档次。

可是13季70集下来,波罗越老越厉害。

第13季《暮》是波罗生前最后几个案子,他也遇到了最完美的凶手。

之所以说完美是因为凶手一直用的是借刀杀人的手法,法律无法制裁他,但是他却一直以谋杀获利。

看这集一直有种老无所依的感觉,似乎生命垂危的大侦探拿这个凶手束手无策,但是他一直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结果正义和程序正义面前他毅然选择了结果正义。

与凶手对峙时,凶手嘲讽他,欢迎波洛杀了自己,因为凶手知道波洛是个好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要维护正义,那如果他杀死自己,那执法者成了违法者,波洛一辈子的名声就都化为灰烬了。

我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但是看到这里,波洛明白,自己要维护的是正义,而非是自己维护正义的名声。

至于自己一生中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否正确,他把自己卑微的灵魂交给了上帝评判。

袁腾飞讲日本军方叛变和义和团运动的时候都提过,他认为程序不正义结果就不正义,其实我倒认为他讲的例子都是不正义为了寻求颠倒黑白而做的努力,就像现在流行的“存在即合理”这种想法一样,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黑暗而做的努力,事实上就是在追求一种看起来正义。

而程序一直以来是限制这种想法的手段,然而程序是限制一切的,真正的正义也会被限制。

我曾说过,看人只看这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目的就知道他是什么了。

他想要的是什么结果,就说明了一切。

波洛在面对名声和未来更多的被害者面前,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自己的名声。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最后为了保护众人而没有说出真相那时犹豫,憔悴辛酸的波洛,和死前,坚定而平静的波洛,也许这就叫死得其所吧。

 9 ) 谋杀游戏弄假成真

阿婆果然是阿婆,随意挑了一集波洛来看,便碰上一个经典模式:谋杀游戏弄假成真。

虽不百分之百确定是其首创,但以阿婆写作的年代推测,估计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从一开始读者观众便知谋杀会发生,因而早早将自己代入其中,与波洛一起破案。

这种乐趣有点像戏剧里的打破第四堵墙。

严格来说,第三集不是很成功,因为在作者泄露玛琳的真实身份之前,根据已有线索,根本无从得知凶手杀人的动机。

前面所有内容不外乎是故布疑阵和铺垫线索。

故布疑阵:①沃伯顿一家提议将寻宝游戏改成谋杀游戏,恰好亚力克是个愤世嫉俗的化学家,尤其鄙视愚蠢庸俗的人。

②建筑师迈克尔与海蒂、莎莉的复杂三角关系。

③乔治与海蒂貌不合神也离的夫妻关系。

④突如其来的海蒂表哥埃蒂安。

铺垫细节:1、奥利弗夫人感觉在设计情节时被操控,疑心到时真的会死人。

2、建筑师迈克尔鄙视乔治的审美,就因为一棵树被风刮倒了,建宝塔镇压。

3、艾米佛利艾特的家族历史,丈夫、儿子先后去世。

4、两次出现的外国游客,一前一后。

5、女佣阿曼达对海蒂的不满,常看到她在晚上偷偷出去。

当约翰死后,波洛偶遇约翰的孙女,并得知死者玛琳也是约翰的孙女时,波洛将所有线索都串上了。

毫无疑问,凶手必是佛利艾特家族的,艾米难逃干系,稍微惊讶一点的也就剩下乔治原来是艾米口中那个已经死去的儿子詹姆斯。

 10 ) 这个世界最厉害的杀人武器是人的“言语”。

又一次看完了《大侦探波罗》第一到十三季,又经历了波罗的一生,看到他的死,虽然他很平静地接受死亡(“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不会再救我自己,而是卑微虔诚地把灵魂交予上帝,祈求他的仁慈...”),但是我还是久久无法释怀。

虽然波罗没有福尔摩斯名气大,但是我更喜欢波罗。

第一眼见波罗,矮胖丑,连走路的样子都像一只肥企鹅,但是会慢慢发现他不仅聪明,而且绅士、温暖,还有最重要的坚毅,无论事情多难都不放弃,无论处境有多么糟糕都怀有希望与信仰。

波罗曾对一个命运悲惨的晚辈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无论损坏到什么程度,伟大的上帝之手都能修复...”。

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遇到这样的长辈,给我温暖的慈爱、给我睿智的指引、给我强大的安全感。

波罗人物形象丰满,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细腻的描写中,我们还会看到大侦探波罗的另外一面,喜爱美食、不爱运动、各种可爱的小情绪等等,让我觉得他有血有肉的存在,以至于对他的死会无法平静,听说赫尔克里·波洛(小说中的名字,也就是波罗)的死讯当时被《纽约时报》以头版发布,可见当时也有许多人喜欢他,和我一样不想他离开我们。

强烈推荐给大家《大侦探波罗》,最后一集也让我见识到这个世界最厉害的杀人武器是人的“言语”。

《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短评

最后一季,波洛死了两次,一次装的,一次真的;波洛还假装了两次,一次装死,一次装残……

9分钟前
  • 高玉宝
  • 还行

本来不想看帷幕的 还是很快的看了一下 还好比较合理 而且应该是这一季最好的一部了 迟暮之年的侦探仿佛回到了全盛时期 以斯泰尔庄园拉开帷幕 又在斯泰尔庄园闭幕

10分钟前
  • 万有引力
  • 力荐

第一集很好猜,第二集前面真是掩人耳目,小胡子比利时人~~风姿绰约~~大家都讨厌法国人呀~

15分钟前
  • Vic
  • 力荐

最后一季看完不知是什么心情!

17分钟前
  • 何求美人折
  • 力荐

已完结,心空了好大一块

18分钟前
  • hana
  • 力荐

陆陆续续看完了一整套波洛。非常赞。虽然是探案片,但是有很强的时代感,整套剧集把英国贵族阶层的没落,战争带来的社会变迁和二战前各种思潮互相冲突这些细节都忠实地表现了出来。

20分钟前
  • 马曳
  • 力荐

再见,波罗!向你致敬,大卫·苏切特!

22分钟前
  • 费米
  • 推荐

13季全看完了没一次猜对凶手(˶‾᷄ ⁻̫ ‾᷅˵)

23分钟前
  • 点儿酱
  • 力荐

借用一下这个条目来记录一下本季的第四集,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因为这部电影我2020年曾经看过,现在再看,居然几乎可以半新的,因为虽然有许多熟悉的情节,但是已经不记得凶手是谁了。所以结尾还是相当意外的,特别是本片打破了作者不把有嫌疑的年轻女孩写成真正凶手的习惯。影片的场景很完美,风雪山庄,人物设定也很鲜明,令人影响深刻。不过开头过快的情节,总让人感觉像是看连续剧做过了前几集,许多人物关系怎么就突然这样了。不过结尾经典的齐聚一堂话凶手还是很不错的。片中个人觉得比较勉强的是波罗的爱情,缺乏铺垫,有些强行为剧情煽情的感觉。

27分钟前
  • 冰淇淋的滋味
  • 较差

结束了……

32分钟前
  • 阿云云
  • 力荐

感谢ITV和大卫苏切特!横跨24年的经典就此完结!这是我们心目中难以超越的电视版侦探剧。

33分钟前
  • modernoriginal
  • 力荐

1989-2013,13季, Au revoir, Hercule Poirot.

36分钟前
  • Léa
  • 还行

最后一集让我大吃一惊,我也没想到波罗当了一辈子侦探,竟然在最后杀了一个人。可是,究竟是法律掌握在一些人手中,还是在上帝的手中。正义,究竟应该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还是交由上帝?波罗临死前祈求上帝的宽恕,我想上帝会宽恕他的。

41分钟前
  • 海德格尔
  • 推荐

我不喜欢最后一集。最后波罗凝视镜头的眼神让我对衰老有了恐惧

42分钟前
  • AMY
  • 力荐

一个时代的落幕。

43分钟前
  • xiaoyuer17
  • 力荐

It's the last season but also the worst one. No even one episode was good. Among the whole season, I don't think there were any shining characters existed at all.

44分钟前
  • 坚持猪
  • 较差

没有老版本好看

45分钟前
  • 核武器007
  • 还行

再见了,25年的波洛!始终没舍得看完最后一集,最后一集也果然荡气回肠!

50分钟前
  • 永结一秋
  • 推荐

很赞的剧情!风景也很美

55分钟前
  • 小饼
  • 力荐

波洛的最后一集,案情一般,但波洛又摘胡子又开枪杀人,的确和之前判若两人。很伤感,波洛的时代,就这样完结了。

59分钟前
  • RDG的栗子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