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Season 1,这个破世界的末日,X 你的世界末日(台),去X的世界末日,去他妈的世界,去他的世界,末了个日,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

主演:杰西卡·巴登,埃里克斯·劳瑟,史蒂夫·奥拉姆,杰玛·韦兰,乌米·马萨库,克里斯汀·博顿利,纳温·乔杜里,杰克·维尔,乔纳森·阿里斯,巴里·沃德,凯莉·哈里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剧照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2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3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4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5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6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3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4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5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6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7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8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9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20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剧情介绍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詹姆斯(埃里克斯·劳瑟 Alex Lawther 饰)表面看来是一个其貌不扬的17岁男孩,实际上,年纪轻轻的他自诩为变态,并且以此为荣,他不仅毫无恐惧的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以残杀小动物为乐。在学校里,詹姆斯邂逅了名为艾丽莎(杰西卡·巴登 Jessica Barden 饰)的女孩,这个抑郁厌世,骨子里又带着叛逆的姑娘吸引了詹姆斯的注意。詹姆斯决定让她成为自己第一个杀掉的人。 就这样,詹姆斯开始接近艾丽莎,很快两人就开始了交往。在某一次约会中,詹姆斯决定执行他的杀人计划,哪知道却在误打误撞之中目睹了艾丽莎和继父争吵的场面。艾丽莎痛恨这个小镇,痛恨自己的生活,她邀请詹姆斯和她一起逃离这里,去寻找自己的生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侠僧探案传奇之开封府神的测验夜城赋之离生僵尸集团山炮进豪门私事第一季幸福终点站吸睛少女淘金俏冤家雨之町母亲如果,爱最强肉盾的迷宫攻略回魂夜爱的季风掠过玻璃盒子咒怨之极度恐惧风流剑客石之痛黑手党战争情诗Y医生:外科医生加地秀树第3季下北泽之人生最糟的一天重启不能说的夏天珠江人家社长室之冬:获得巨大新闻社的男人当邪恶潜伏时女鬼桥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本来想杀了你,没想到却爱上你

“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却很难对Alyssa说不。

”刚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口像突然被一只猫爪轻柔地挠了一下,不疼,但痒痒的。

从此,这部小甜丧剧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奇异的种子。

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肆意生长,在平淡的日子里闪着暖暖的光。

相比于现代几乎模式化的“爱你”“宝贝”之类的字眼,这句话的每个字都不甜不腻,平平淡淡。

细品却发现它带着一个“冷血变态”所能给出的温暖与他爱而不知的懵懂。

这是一个独特的告白,专属于James对Alyssa的告白。

因此它打动着我,打动着每个见证了他们彼此救赎的观众。

伴随着别具一格的音乐,故事从James的自述开始。

“我叫James,今年17岁,我很确定自己是个冷血变态。

有次我把手放入油锅,因为我想让自己有所感觉。

Alyssa是新来的,这学期刚来,我觉得杀掉她应该挺有趣的。

所以我假装爱上她。

刚出场的James抱着一块滑板,孤僻,冷漠。

为了让自己有活着的感觉,他九岁时把手放入了油锅里,十五岁开始虐杀小动物,十七岁他把目光锁定在了新转来Alyssa身上。

影片采用双视角叙事手法,其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

这些独白细腻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更奠定了一种孤独的抒情的风格。

接下来是Alyssa的自述,她的父亲在她八岁时离开她,母亲重新嫁人并生下两个孩子。

继父总是朝她开一些有性暗示的玩笑,而母亲对此视而不见。

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长大,Alyssa浑身带刺,满口脏话又有些神经质。

这个家里她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了食堂一角同样孤僻的James。

急于逃出这个冷漠无情的家,也为了找自己的生父,Alyssa带着James离家出走开始了疯狂的公路旅行。

而两人的合拍使James推迟了自己的杀人计划。

一路上,他们抢了男孩老爸汽车,吃霸王餐,入侵民宅,反杀了变态教授,抢劫加油站……变态男孩遇上了叛逆女孩,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这是一部藏着甜甜夹心的小丧剧,大多数时候,他们始终面容沮丧,做出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从表面丧到了骨子里。

“丧”是整部剧的底色了,要理解这部剧,免不了去了解究竟什么是“丧”。

从2016年“葛优躺”现象后,丧文化越来越被大众熟知和使用。

丧文化是一种有着颓废,悲观等情绪的文化,它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嬉皮士运动。

80年代日本的“宅文化”也和丧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过去的嬉皮士运动,还是今天的丧文化,其实都是个人精神对于主流现实社会的反叛。

今天人们对丧文化的理解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把丧当做懒惰的借口从而放弃努力,另一种则是把丧视为一种反向的积极。

这部剧里的“丧”无疑是第二种。

我们总是被要求积极向上,笑对人生。

但当现实压力已经压到人喘不过气来,将这种委屈和压力表达出来何尝不是对自我的和解,对客观现实的清醒呢?

在我看来,不论是接受式的“丧”或是鼓励式的“积极”都只是一种面对糟糕现实的方式。

男女主都明白这个小镇是无趣的,现有的生活是糟糕的,于是他们遵从内心出逃了。

就像导演借女主的父亲的口说的:“在一个错乱的世界疯狂,不是疯狂,而是清醒。

”17岁时,我们不懂很多成人世界既定的规则,没有社会地位或者能力对现有的糟糕生活说不的权力,有的只是像Alyssa一样想改变的满腔热情。

也正因为没有权力也没有束缚,才可以更加直率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体现在剧中就是她随口而出的脏话和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

回望我们的十七岁,James和Alyssa做了我们大多数人敢想不敢做的事。

而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正当青春就遇见了那个灵魂伴侣。

男女主行为如此特别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如今我们总是讨论起原生家庭,并不是把它当作为错误行为开脱的借口,而是对某种行为背后原因的重视和反省。

Alysaa的家庭问题文章前面已经说过了。

在剧的结尾,她一直崇拜并觉得唯一爱着自己的爸爸为了举报费打电话给警察。

得知被骗后,她用刀狠狠扎向了父亲的大腿。

其实,Alyssa是一个总在假装坚强和镇定的人。

反杀变态教授时,她明明内心慌乱得很,脸上却没有一丝害怕的表情。

她原以为世上唯一真心待她的亲人——那个每年都给她寄生日贺卡的爸爸(其实是妈妈偷偷寄的),原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她的家人没有给予她半分温情与爱,于是Alyssa也不懂爱。

她用冷酷伪装着自己,内心却还是那个渴望亲情的小女孩,直到遇到了给她温暖的James。

James的无感则是因为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的自杀。

而父亲总是用笑话和电视节目掩藏自己的悲伤,忽视了对James的关怀。

父亲其实是爱他的,只是还没学会表达。

无感的James想要感受活着,于是他虐杀小动物,甚至想杀人。

遇见Alyssa后,她和他拥抱,教导他可以拒绝他不想的事情。

跟着Alyssa,他对生活的感觉逐渐苏醒。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男孩闭着眼睛快乐地跳舞,面对Alyssa的生气不知所措地手捧了一盆小黄花,在夜晚轻轻触碰Alyssa的手。

“本来想杀了你,没想到却爱上你。

”有感觉的James终于确信自己不是一名冷血变态,他为他虐杀的动物们感到难过和伤心。

开头那个冷酷的男孩竟然这么脆弱又温暖,还有着隐忍的勇敢。

剧的结尾是个开放性结局。

警察赶到Alyssa的父亲家包围了他们。

James想揽下所有责任,他用尽力气跑向海滩,伴随一声枪响全片结束。

她唤醒了他,而他始终保护着她。

旅途结束,他们终于在陪伴中完成对彼此的救赎。

“我们在变好,世界却觉得我们在沉沦。

”多么讽刺的结局,多么残酷的导演,把所有的心疼和难过都丢给了观众。

男女主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剧集通过对这些人的展现,拼凑出一个更为完整的真实世界。

James和Alyssa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一个总被经理压制的加油站小店员。

小店员受了男女主行为的影响说:“我不喜欢我现在的生活。

”他们回答他:“那就做点什么。

”然后小店员就真的把经理反锁最后逃跑了。

他和男女主一样,都是对糟糕现实不满的的人,对应着现实世界中具有反叛精神的被压迫者,也是这段旅程的同行者。

另外一些人则代表了较为复杂的成年世界,与纯粹的青少年世界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比如Alyssa的父母和继父,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心,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了Alyssa。

作为大人,他们同时拥有了掌控,教育和伤害青少年的权力。

面对这种权威,孩子们是很难去反抗的。

又或者James的母亲,她当着他的面自杀,带着无奈的残忍。

让James此后的人生中都缺乏温暖的母爱。

也有坏得彻底又虚伪的大人,比如那个被反杀的变态教授。

他空有名誉和财富为人皮,内心却是扭曲的野兽。

第三类就是旁观者了,处于评论者位置的两个女警察。

她们因为调查教授死亡原因而卷进事件里。

两个人对于James和Alyssa表达出不同的态度。

一个只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另一个却说:“我为他们感到难过,我觉得他们是可怜,糟糕又愚蠢的孩子。

”这对应了剧里的旁观者甚至是观众对于男女主的两种看法。

正是这些人的设置,才使得本剧在如此特别的故事的外壳下拥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不至于成为一部空有噱头的悬浮剧。

作为一部公路片,《去他*世界》的每个场景都浪漫得让人心醉。

当他们穿过雾气缭绕的树林时,阳光逆着照射下来,光束四散,给本来死气沉沉的树林带来了唯一的暖色。

当他们穿过原野时,风轻云淡,那抹蓝像是淡淡的水痕,而原野的绿是那么清新动人。

当他们来到海边,相对而卧,黎明的曙光缓缓铺满海平线,天空将明未明。

只剩澄澈的蓝色和橘红色慢慢接轨、交织。

即使是杀人现场,猩红的血也在地板上流成了爱心的样子。

颇有暴力美学的感觉。

另一个特色就是贯穿全片的背景音乐,每首歌都在恰到好处时响起,而歌词写出了男女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是一部极美的剧集,无论是男女主颜值,造型,还是场景都是一场欧美风的视觉盛宴。

他们互相救赎的感情也像那些自然的风景一样,美妙动人。

这些东西,无一不让我一次次沉沦。

 2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的结局?

结局的这一集是男主的18岁生日,也许成长的代价是告诉我们爱需要付出,爱对彼此的意义,在这之前,男主不愿意动用自己的情感,也许爱别人对男主是奢侈,也许爱自己对男主同样奢侈,也许男主是因为不想想起母亲的自杀,这种对于年轻的他来说痛苦的情感,才会选择屏蔽这一切,去逃避情感对自己的影响,直到他遇见了女主。

男主和女主之间是相互救赎,相互羁绊,如果两个心不在一起,那么他们也不会选择回到同一个地点,男主的心因为遇到了女主而变得柔软,女主是个酷女孩,但她也是个小女孩,两个人的相互保护,就是那种在患难中紧紧依偎的心,是他们之间最舒服的状态。

最后一集女警官劝他们自首,女主说他们如果坐牢了是不是就不能待在一起了,不能在一起,她果断的打爆女警官的头,酷女孩。

最后,在一片海滩中,我还是期待着罗曼蒂克的爱情,尽管此刻枪声响起。

 3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的结局?

我觉得这个结局足够了,不需要后续,不然第二季演什么,被抓回去关进监狱然后在里面继续叛逆?

关进监狱想要好好改造出来跟Alyssa 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不行。

在我心里James 已经被枪击穿,满身弹孔,仍旧蹒跚着向大海跑去,离无聊的小镇越来越远,离肮脏的成人世界越来越远,当然,也离Alyssa 越来越远。

不过这又怎么样呢,他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想杀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变态”“自己有了想要用生命去保护去爱的人”这难道不是人一生的追求吗。

说实话,我认为人,就是为爱而生的,以这样的经历结束在18岁,虽然说对以后可能会有的更多的可能性来讲会很遗憾,不过在我心中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非常浪漫的结局。

说说Alyssa ,我觉得她应该跟James 一起被枪射中然后拥抱着死去的。

不然现实对她来讲未免太残酷了。

既然主题就是“丧”,那就丧到底吧,不要什么主旋律了,不要什么真善美了,不要什么美好的明天和未来了,就他们俩,那就是他们的世界。

The best end of “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 ” is death.

 4 ) 《去他妈的世界》--- 感谢Channel 4和Netflix,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么优秀的作品。

☞少年的神经末梢和少女的乌托邦、虚假的上帝以及路人眼里的星星少年James在目睹母亲自杀以后也杀死了自己的神经末梢:八岁拿自己油炸云手,十三岁开始耍小刀,十五岁玩小动物排排睡;十七岁基本确定自己精神变态,在学校觉得自己万人之上,小角落里杀生大计见不得光,一个人已经暗爽到内伤。

不能挣脱黑暗就跟黑暗融为一体,这大概就是丧界俗称的哥特佛系。

同为丧界人士的少女Alyssa顺着熟悉的味道,嗅到了这个僵尸少年。

少女很哥特,但少女不佛系:不羁的外表藏着不安的内心,没理清头绪就先在情绪中暴走。

Alyssa还有理想,她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她要去一个十张生日卡片筑成的乌托邦。

乌托邦里,她将不用面对世界的敌意,也不再和父亲天各一方。

箭在弦上,Alyssa需要个能污能走的代步,James又得了个近在咫尺的猎物,两人虽然各怀鬼胎,倒也一拍即合。

这场旅程的终点对于James来说本来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过程中任何一个点都可以被他制造成终点。

出于策略考量和人生惯性,他选择先被Alyssa拖着走。

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Alyssa引爆了James不曾想象的际遇,变着花样地挑逗他的神经末梢:毁人不倦的怼功,捍卫自己的勇气,有来有往的亲吻,更别提那场求锤得锤的杀人意外。

从此James被迫在走马灯似的情境中不停切换,而走马灯里的Alyssa却开始变得鲜活和立体。

他没有料到,那个老是试图用尖叫醒别人的西西弗斯少女,有时可以那么毫无畏惧地面对恶意,有时也会脆弱地向别人索要温柔。

不知不觉中,James开始回应这种需要,他忙得像个钟摆: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是我第一个不忍心对你说不。

我也不知道你在生气什么,只能送你游泳池边揪的小黄花一簇;我很擅长隔绝感情,但是我都能感觉到体内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

直到真的如愿以偿杀了人,James才停止摇摆,才发现杀人并没有期待中的快感,是自己没了感觉一度失去了理解这个世界的尺度。

没有感觉这事儿是多么日常,普通人或多或少都会隔离一些他们不想感受的事情。

而James的没有感觉已经到了情感封闭的状态,这让他对外界无法产生共情甚至感知不到自身危险(小时候的油锅和公路上的变态大叔),只能不断通过体验极端的情况来刺激自己的感官。

那个爱着他的父亲也并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沟通无能和一味顺从让James内心的诉求得不到疏导和反馈,反而强化了他“顺其自然”的处世方式和对极端刺激的渴求。

然后Alyssa就出现了,她刚好是一个不尊重个人边界的存在,加上她的情绪表达非常强烈,使得她能在相处过程中不停地在挤压James的个人空间,挑战他的感知定式,将外界的空气重新注入James空虚的内心。

杀人意外让Alyssa不堪重负,她的离开突然抽走了这一部分外界的空气,让James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活在让人窒息的真空状态里。

杀人真的不能带来快感,隔绝感情也不再容易;自己并没有保护好Alyssa,而是Alyssa一直在保护自己,帮助自己与世界重新建立链接。

剧情进行到这里,James已经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他的成长完成了一半。

剩下一半的成长就在于如何在内心的指引下做出抉择。

故事的另一边,Alyssa一如既往带着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悲壮,一路作地用力过猛,偶尔还作地真心英雄:她在店里偷东西被抓,好不容易找到机会逃跑了,又在路边遇到了从店里走失的小女孩,只能送她回去自投罗网。

救完别人,她开始担心起那个救了自己又被自己丢下的男孩,担心他会害怕甚至死掉,担心再也见不到他。

幸好大家同时回到了原地,他默默地抬起头,她也不会再躲开他的手。

相比之下,Alyssa面对危险比James更加镇定、对未来也更有信心。

因为她始终拥有这场旅行的终点:那座生日卡筑成的乌托邦。

在这一点上,她比James幸运、内心也更强大。

在出发之前,生日卡片营造的美好想象就是支撑Alyssa生活的动力,它们让她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相信被爱的可能。

虽然对自己充满怀疑,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和这个世界沟通。

出发之后,几度惊慌,她也始终虔诚地向往着终点的崇高与美好;微妙的是过程中的这些挣扎又提升了她对与父亲重聚的期待,导致她越接近终点,就越难以承受失望,越害怕失望就越容易自我催眠。

小孩都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父母就是在身边周而复始的行星。

缺爱的小孩会觉得是因为宇宙中心没有光,周围的行星才会渐行渐远。

8岁的Alyssa就这么拿父母的错误惩罚了自己到了17岁,怀疑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个错误。

自从与父亲重聚以后,Alyssa就一直想从父亲身上获得价值的认同,这份执念使她忽略了自己是靠诉诸善良和爱意一路走到了今天,而这些正她的父母缺失的品质。

只是对于Alyssa来说,成为一个比她父母更完整的人还是不足以弥补童年的残缺。

那种失而复得的父爱体验一度强烈到她看不清眼前的荒谬也来不及怀疑事情的真伪。

而她一直仰望的父亲一生可能抛弃了无数子女,并且到了最后的关头还为了一己私欲推卸责任。

当Alyssa终于认清父亲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她的现实,她想象中那座乌托邦彻底灰飞烟灭了,她的自我差点要变得轻如鸿毛。

然而延续了Alyssa的宇宙中心体质,真的让James渐渐成长为了她的保护者。

神经末梢重新活跃起来的James看着真可爱,释放了天性还解锁了一身的技能,后期多了很多主动的参与和感性的表达。

更可爱的是,他的行为动因却没有变,一直以Alyssa的意愿为中心。

在Alyssa已经泣不成声、失望到无法捍卫自己的时刻,James不但挺身而出与Alyssa父亲对峙,而且铿锵有力、句句见血,俨然一副骑士的模样,逼怂了这个满嘴火车一身渣的大人。

是啊,不会有谁比James更了解Alyssa的难得了,他有重生为证。

虽然乌托邦倒了,James又只会建小屋,但他给了Alyssa一个童话般的顿悟:你不是因为被爱才有价值,而是你本来就值得被爱;虽然你眼里是那颗走远的星,但你早就成了我的宇宙中心。

看着Alyssa一脸充实温暖的感觉,我猜她的心里就是BGM里唱的那样: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boy for me like you。

该有的总会有,就像该来的也总要来。

在成年的临界点,事情终于开始变得残酷,一个少年决定一人抗下所有的罪过,奋力地跑在似乎看不到头的沙滩。

耳边有风声,背后有枪响,你声嘶力竭,我义无反顾。

我刚满十八岁,我觉得我明白了,人对彼此的意义;再没有比这更糟的结局,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

剧情里另外两个给了我神奇共感的角色:女警官Eunice和加油站小哥Frodo。

Eunice是一个跟观众一样带着客观视角和圣母情怀默默观察着一切的角色,她调查尽责仔细,又极具人文关怀,变态教授的母亲都能在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下被策反,简直就是个上帝的人设。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上帝人设会在最后关头喜从天降救赎人间,然而Eunice的喜从天降都无法打动两个极度痛苦濒临崩溃的傻孩子。

这种安排让我想起了最近大火的三个广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ouri)里的威洛比探长,他像圣人般活着的时候促不成任何改变,而他狼狈地自家马棚自杀之后,他留下的只言片语让每个当事人都感到无比动容,最终使得大家能与自己的内心讲和,这似乎就是影射了耶稣一定要被钉上十字架之后才能救赎人间的梗。

Eunice处境比威洛比探长就窘迫得多了,她似乎做好了被钉上十字架的准备,我都情不自禁地脑补到她如何欺瞒上司、对抗系统、不远万里端来一碗鸡汤的样子。

可是她还没来牺牲,就被Alyssa抡了一枪杆子,从上帝直转成炮灰。

作为唯一看到了全局的人,她的价值止步在了仅仅传达两条重要的信息:1. 孩子们的父母在担心(父母没有孩子想的那么不堪,大人们也需要机会去修正去成长);2. James今天十八岁了(世俗意义上James已经告别了孩子的身份,阶段性的成长已经完成,那么接下来的选择就变得非常关键,因为他将承受跟成人一样的代价,他的行为也将可视化他的成长);接下来的选择权Eunice还是被迫交还给了当事人。

很多时候,上帝是虚假的,傻瓜也不想得救,也许真正的成长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澄清内心的冲动和决定当下的选择。

加油站的小哥Frodo以很路人的戏份成就了主角从走失少年到雌雄大盗的升级。

Frodo的人生正处在James和Alyssa出走前的状态,积攒着对眼前的生活的不满,又没有行动的动机,等着一个外力把自己推出舒适区。

当Alyssa出现在面前的时候,Frodo的死鱼眼里突然有了星星的神采,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欠揍的小姑娘与大人唇舌相讥,他似乎感受到突破就在眼前;加上不久后James也冲了进来,假装自己有把枪的气势可以说是相当朋克了。

Frodo当机立断,就地倒戈。

随后Frodo做的一连串为了尝试而尝试的动作,却显得荒谬又多余。

纯粹的发泄暴露出他充满厌倦又缺乏初衷。

Alyssa想要和父亲重聚,James想要陪着Alyssa体验重生,而Frodo和大部分的普通人或者大部分的人生状态一样,无法澄清内心的冲动也不能决定下一步的选择。

James和Alyssa当然是会开着偷来的车扬长而去,Frodo认定的人生转折在丢掉自己的时候都没有说一声再见。

在心里那一点火花转瞬即逝之际,他又变回了一脸尴尬的孩子,左右为难,只能慌张地往另一边跑开。

我们就是这么无奈地夹在假想的机会中间,看着他们经历着我们想要的生活。

嘿,但是谁说故事都属于他们,世界是先有了我们才有的他们。

很喜欢这部剧黑色幽默的元素,它像糖霜一样被均匀地散布在整部剧的表面,甜而不腻,恰到好处。

作为观众,我的味觉通常爆发在三种梗:1.单次梗:故事前后前后强烈的对比,本来严肃的部分最终被荒谬化,或者本来滑稽的部分被赋予了严肃的意义。

例如约会前Alyssa在镜子前面焦虑自己会搞砸、坦白对James的好感的时候,马上就接上了James一脸亢奋磨刀霍霍的画面,一笑毁尽小清新。

再比如搭顺风车的时候,Alyssa不耐烦地说James这样的怪人那样只会引来另一只怪人,结果就真的引来了一位变态大叔,后面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

一个情节负责两次及以上笑料的铺陈,这种梗像打地鼠,把重复的符号很妙地切入不同的情境,每次都能出其不意,既不突破故事逻辑的连贯性又能制造新的喜剧效果,看似不成大器,实则细思恐极。

例如James为了给Alyssa送花,打开了变态房主的储物柜,Alyssa前面说过这个房子没有定期打扫的迹象,但是储物柜里有大量的漂白剂、胶带等可疑物品,这里还特意用到了特写和惊悚的BGM来提醒观众这个储物柜不一般。

于是你开始紧张了,房主是什么来头,会不会中途杀回来,潜在的精神变态James又看出了什么,他会不会就地取材把Alyssa解决了。。。

然后James果然就折回来了!

回来了!

然而人家只是回来关个门,体现了三好少年的优良素质。

BGM收,传来门后面后面的漂白剂和胶带无声的嘲笑。

后来James杀死房主以后,Alyssa吩咐James清理现场,漂白剂再次粉墨登场,James简直不要太清楚漂白剂去哪里找。

在这种混乱的情境下,一切倒是进行得莫名地顺畅,两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屁孩儿可是要以为自己能顺利脱身了。

警察来取证的时候,漂白剂又上线了,亲热地送了某个大兄弟一个趔趄,虽然当时没有人在意,但也暗示着两个孩子自以为天衣无缝,其实是漏洞百出。

James从小就厌恶父亲强行搞笑沟通无能的样子,后来还真的赏了亲爸一拳,但是当自己遇到很在意但是不知如何对待的人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避重就轻强行搞笑,因为这是他唯一熟悉的套路。

Alyssa是真的喜欢James啊,明明心里怕得要死了还是被他为自己努力的样子逗乐了。

然后大家就都幽默不起来了,因为这种沟通就是单向无效的。

被原生态伪幽默困住的James,如果不下决心改变,跳出这个可怕的轮回,他就注定要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注定要失去Alyssa。

顺延着这个例子的内涵,整部剧就是在讲述原生家庭造成的个人成长困境,James和Alyssa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极端的事件中带着观众不停地回头审视原生家庭埋下的各种长线梗。

在单次梗和连环梗上,观众有着绝对的信息优势,而戏中的角色一定会有盲点,惊喜的安排和上帝视角的优越感抖出了非常优秀、有层次感的包袱,比如之前Alyssa和James约会准备的单次梗,让我们发笑的层次是:Alyssa这么认真地在表白,James居然在磨刀准备杀了她(惊喜)→Alyssa竟然还不知道(上帝视角的优越感)。

长线梗埋得太深太远,这种晦涩拉平了信息对称性,剥夺了观众的绝对优势,一定程度上把主动权移交给了角色本身。

逃不过的命运是古希腊悲剧就发扬光大的话题了,这部剧的长线梗乘着这个调调,煞费苦心地贡献了好笑又让你笑不出来的讽刺。

对James来说,一个宿命感最重的长线梗就是他父亲自娱自乐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

对现象的反感从来不是突出重围的利器,而且谁说James的生活态度就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自娱自乐得过且过呢?

他对杀生痴迷的错觉和顺势而为的行为准则,看似不同,其实只是把同一套东西贯彻得更为彻底,说白了James和他爸就是全麻和偏麻的区别。

只有当他正视自己、理解了行为背后的原因,他才有希望豁然开朗打破循环。

当然,正视自己的过程是相当痛苦的,比如James就不得不重新回顾一遍母亲的死亡,因为那是所有事情的开端。

儿时的一脸懵逼、父亲的一身傻D这些James曾经以为没有任何意义的片段一齐闪回,给了他当头棒喝之感,霎时心中的四壁皆崩,积攒多年的情绪蜂拥而至,仿佛马上要爆掉他的胸腔。

但是又是谁说过积攒过度必自毙来着?

命运的玩笑真是太难笑了。

Alyssa最核心的长线梗则和她的生日卡之间亦正亦邪的纠葛。

父亲出现之前,它似乎是赋予Alyssa自尊勇敢的神器,父亲出现以后,它却成了封印Alyssa自身价值感的诅咒。

Alyssa从小被父亲抛弃,母亲的自尊水平也不高(嫁了个对女儿图谋不轨的渣男后还视而不见),却在这种压抑的环境都养成了说走咱就走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果敢个性。

Alyssa从一开始就能跳出母亲的人生悲剧模式有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那十张生日卡带来的希望,那些生日卡在告诉她在世界的另一边她还有被爱的可能性。

每当她无助迷茫或者要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就会拿出生日卡反复地看,一直到看出了父亲的一脸懵逼,看到生日卡是母亲寄的真相——这种对生日卡的执念让她在离母亲的悲剧越远的同时,离父亲的伤害就越近。

Alyssa可以告诉James他不用违背自己的意愿顺应他人,也可以安慰他父母的悲哀不是孩子的错,但是她本人却很艰难才摘下生日卡的玫瑰镜片,承认自己独立的价值。

有的时候,作茧可自救亦可自缚,最制约你的瓶颈往往就是你最坚信的东西。

还有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Alyssa的弟弟突然出现。

似曾相识的感觉让Alyssa重新回顾和解读了自己当年被抛弃的戏码:父亲看起来并不无辜,情节一点也不浪漫。

真相很久之前已经那么明显,为什么就那么难以捉摸。

这段经历跟James非常相似,果然还是揭开伤疤的剧痛才能让人清醒过来。

在Alyssa的家庭里,孩子的悲剧起源是父母,女人的悲剧起源是男人。

孩子固然是最无辜的,但是谁说母亲是加害者的同时就不是受害者呢?

孩子和女人必须先自救才能阻止悲剧的延续。

Alyssa的母亲没有自救成功,她从一段虐待性的亲密关系投入到另一段虐待性的亲密关系,生日卡或许也是想给女儿留个念想,不想她重蹈自己的覆辙;可惜她救了Alyssa一时,作死了自己一世,最后也还是把Alyssa越推越远。

而Alyssa攥着这一点点虚妄的安慰,不但拿父亲的错误惩罚了自己,还惩罚了自己的母亲。

说这部剧丧版的两小无猜也好,西方的白夜行也罢,但很佩服编剧的眼光和鸡贼,故事的内核明明是悲剧,却展现出了喜剧的魅力。

感谢Channel 4和Netflix,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么优秀的作品。

 5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及行为方式?

男主年幼时抑郁症的母亲在眼前自杀,让男主产生深深被抛弃感,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从而麻痹自己的感受,拒绝成长拒绝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从而产生幻觉觉得自己很坚强麻木,是个变态,所以以手浸油锅,屠杀邻居小动物的极端的方式来刺激麻痹的神经。

女主单身家庭成长,一直受到继父的排挤和嫌弃,而母亲懦弱无能碍于她的继父没能保护好她,让她对整个家整个社会有着深深的排斥感,她才是一直把“去他妈的世界”挂在嘴边的人,她从小缺乏安全感,内心极度渴望爱。

在她的想象里,父亲是爱自己的,每年都给自己寄生日贺卡,但因为不合群所以没办法照顾她。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经常因为一点口角而激怒对方,因为同学在面前发短信给她而摔手机,因为快餐店服务员纠正自己的粗口而羞辱对方,都是年少轻狂的叛逆行为。

男女主代表了青春期最典型的两种叛逆行为,要么麻痹自己,任由恋童癖猥亵自己也没有感受,要么疯狂fuck自己看不顺眼的种种,但这部影片真正让大家高潮的是,虽然每个人都叛逆过,但人家手牵手走出了我们千万次渴望中叛逆的模样,两个人,一部破车,身无长物,一路或偷或抢,亡命天涯,好一部雌雄大盗。

经过一路的追逐,在女主离开自己以后,男主发现自己原来不是变态,自己也会爱会恨,也会不舍得伤害他人和拯救他人(女主),也会因为女主的离开内心空出一块,平日擅长伪装的情感也会缺堤。

甚至最后在逃跑无望后,他揽下了所有罪名孤身逃往苍茫的滩涂,这一天他十八岁,这一天他懂的了爱与承担。

而女主则揭穿了他瘾君子老爸虚伪的面孔,吸粉滥交,抛弃私生子,为了赏金举报亲生女儿。

她童年唯一的情感支撑——父爱——破裂,懂得了母亲忍认的爱,母亲并不是不关心她,她也在尽她的努力。

这部片以两个荒诞无稽的基情女警官的视角给出了两个观点,白人女警认为孩子们是善良的,能理解的,黑人女警认为孩子就是罪犯。

这两种观点不同在于你看待世界的角度,所以这部片表面是部流行的丧文化,内核却是爱情当中的互相成全和成长。

 6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的结局?

最后James夺过了Alyssa手中的枪,还一直的向前奔跑就坐实了他曾在加油站持枪犯罪,真的成了警察严重的暴力持枪犯,并且他还成年了。

想想很心痛,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倾诉,直到找到了彼此。

不会有第二季了,James was gone. 他们从来没有机会解释他们的遭遇,也不用解释,在这样世界,他们是不会被理解的。

 7 ) 17岁的迷茫——英剧速递,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I learned the truth at seventeenThat love was meant for beauty queensAnd high school girls with clear skinned smilesWho married young and then retiredThe valentines I never knewThe Friday night charades of youthWere spent on one more beautifulAt seventeen I learned the truth...——Janis Ian 《seventeen》17岁的少女,诗一般的年华,爱做梦的年纪。

17岁的少年,雏鹰展翅高飞,狂放而又不羁。

17岁的我们,想要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英剧《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作品类型:剧情、黑色喜剧主要演员:Jessica Barden(饰演少女Alyssa)、Alex Lawther(饰演少年James)故事概述:James与Alyssa的17岁之旅上映时间:2017年10月24日在英国播映,共8集(截止发稿,连载至第4集)

一部讲述”青春“的影片,一篇纪念”青春“的离歌。

今日,笔者以”17岁的迷茫“为题,结合最新英剧《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段”青葱岁月“(不羁情怀)。

第一篇章:自由什么是“自由”?

心理学家认为,”自由是选择态度的自由“教育学者认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神学家坦言,”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哲学家坦言,”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

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境遇的人们,对于”自由“有着不同的解读。

那么,一个17岁的年轻人,他/她理解的自由又是什么?

①生活的自由,即独立自主、无拘无束。

②思想的自由,即不再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③恋爱的自由,即狂热追求自己心中的另一半。

在James与Alyssa看来,这就是”自由“的完美定义!

所以他们下定决心、离家出走,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第二篇章:叛逆走过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叛逆的经历,有些比较激烈,比如”与长辈对着干“、”逃学“、”出走“...;有些比较温和,诸如”偶尔发牢骚“、”顶嘴“、”生闷气“...。

这就是”青春期“,我们无处可逃!

剧中,同龄的俩人,有着各自的”叛逆行径“。

James:漠视一切,满脑子幻想着杀戮、血腥、暴力,但真正遇见暴力事态,他就蔫了。

这男孩,精神没有问题,就是有些”作“。

Alyssa:典型的叛逆型少女,看哪都变扭、瞧啥都憋屈。

这女孩,思想没有问题,就是有些“倔”。

这二位不期而遇,绝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共通点。

①不合群②内心孤独③单亲家庭④需要释放压抑的自我正是这些潜在的相通点,让两位”青春期症候群”患者走到了一起,开始了这场疯狂的17岁之旅。

第三篇章: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 哥林多前书13:4-8James的离开是因为父亲的不理解、不关心Alyssa的离开是因为继父的语言刺激、母亲的漠视两人因为缺少“爱”,所以离开各自的家。

两人因为需要“爱”,所以走到了一处。

爱,成了整个故事中不可回避的关键因素。

有形无形之间,串联起了所有情绪、衔接上了所有故事片段。

爱,不但抚平了成长期少男少女的不安、骚动、逆反,更让他们学会了成长。

第四篇章:缩影James与Alyssa就是众人的缩影!

每天忙碌的工作,你有没有感觉到压抑?

每天拼命的学习,你有没有感觉到疲惫?

每天周而复始的度日,你有没有感觉到无趣?

你有没有试着呐喊过?

你有没有想过逃离这一切?

你有没有企图结束自己?

这些负面情绪,每个人都曾经历过。

导演运用镜头语言把”精神压力“实体化,通过James与Alyssa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爆粗口、做疯癫的事、无视一切社会的游戏规则...)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很直接、很露骨。

在我看来,导演此举,意图明显。

①要求人们正视生活中的压力②引导众人,寻求理性的解压方式(看书、观影、听音乐...)青春的孤独与叛逆、爱情的迷茫与彷徨、内心的压抑与释放,构成了《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一部口味很正的”暗黑系“心灵鸡汤!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

明天见了。

17岁,一场遥远的春梦!

美的如此不现实!

17岁,永远难忘的瞬间!

一生永存于心间!

17岁!

你好!

再见!

导演★★★★☆(秉承了英式黑色幽默的经典套路)演员★★★★★(主角俩戏份饱满,”中二“质感十足)剧情★★★★☆(20分钟一集,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剧情一路狂飙)视效★★★☆☆(英伦另类风味,看多了,无感)音效★★★★★(又是老歌串烧,直接下OST)推荐度★★★★☆(这才是”17岁“的正确解读方式,力荐)更多影评+推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8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的结局?

我喜欢这个结局,但并不令我满意。

虽然男女主酷的让人羡慕,找到了他们所要的,但我真的很心疼男主的父亲,他有一个忧郁的妻子,一个从小就不正常的儿子,儿子嫌他太吵,一拳打翻了他,可他依旧维护自己的孩子,女主的母亲和继父忙于双胞胎的照料,可以不在意不关心也不会为女主担心,而男主的父亲不一样,他只能自己拿着冰袋敷自己脸上儿子留下的拳印,无助地打电话报警,在警察局里听着自己儿子做的疯狂的事情,却依旧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好孩子,然而他没有办法辩解,也许妻子的离去没有击败这个男人只是因为他还有个儿子,可若是儿子也死去,我实在不敢想象,也许一个个的冷笑话只是他的强颜欢笑呢?

我真的…不敢想…如果男主死掉了,那他真的是个自私的混蛋…其实仔细想想,我刚满17岁,恰好男女主的年纪,但我却有点不敢直视男女主的疯狂,整个过程我都在担心男女主再闯出大的乱子,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会受到更大的惩罚。

可这部剧就是想让人体验一把在现实生活中你想做却不能做的疯狂,那种不顾一切,抬头对着一切大喊f**k的肆意与畅快。

然而我早就被这世界束缚,所以无福享受这种疯狂。

我不能接受杀人抢劫后仍旧平安无事的结局,但与其回去坐牢不如使出全身力气跑出这个混蛋的世界,这样的结局是很美很酷,但他的父亲实在令我如鲠在喉…

 9 ) 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不再孤独

成长路上,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他们如何面对周遭,讨厌甚至憎恨很多事物,无法消解的那些淤积在心底,我们会怀疑那是否就是我真实的样子。

在亲眼目睹了母亲受抑郁症折磨而自杀后,James变成了一个古怪男孩,自认为是个心理变态患者。

八岁起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缺乏幽默感,善于隐藏内心的情感,波澜不惊的观察着周围发生的所有。

他杀害小动物,从小体积逐渐变大,直到他遇到Alyssa,一个受原生家庭影响了的问题少女。

我想Alyssa自始至终都是渴望爱的,她懵懂冲动的面对着这个看似和睦的家庭,生母的软弱无奈,养父的卑鄙自私让她早早的就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她讨厌虚假的感情,厌恶合群的人。

就这样,两个17岁少年相遇了。

初见她,James正在预谋着如何能杀掉一个人;初见他,她觉得他并不合群,跟大家不一样。

很快,俩人开始约会,James并没有感觉,脑海中回旋着的一直是血淋淋的场面,而此时的Alyssa不断的试探他,企图引起他的兴趣。

James的木讷与古怪也许刚好让她感到了信任与安全,而Alyssa的大胆、自我则让他一次次的突破,终于在她想要离开小镇时,受到了挑衅的James情绪全部释放,在给了父亲一拳后,偷走了他心爱的车,和少女开启了公路之旅。

一对少年的公路之旅让人心惊肉跳,他们思考着大人的做法,逃离了自以为的禁锢,走在了发现更多的黑暗与光明路上。

小刺猬Alyssa好像总是有很多想法,她对人出言不逊,不轻易相信别人,面对James受伤害勇敢站出来并抢了恋童癖男人的钱包。

他仍然在观察,想要寻找一个好的时间、地点将她杀掉然后也许可以回家。

可是,当他发现Alyssa偷偷的哭,Alyssa面对未来的犹豫与害怕,她的勇敢与真实让他开始有了感知。

他好像感觉到了什么,当她即将受到伤害时,James杀掉了变态学者。

他们自以为严谨的处理了现场,然后逃离。

在不堪杀人重负后,Alyssa悄悄离开了James,想要寻求解脱。

两个人各自度过了一段孤独的时光,终于认识到对方对于彼此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重见之后,两个牵起手,互相许诺对方再也不分开。

再次相遇后的两个人真正踏上了寻找Alyssa生父的路程,James开始守护Alyssa,他们享受着这份感情,敞开心扉的James让Alyssa耳目一新,他会做很多东西,似乎拥有很多勇气。

在经历了偷车、抢加油站后,见到了生父的俩人经历了极短暂的快乐,却终于发现了生父的不负责任,他早早的抛下Alyssa母女,并在重逢后再次任性的对Alyssa不管不顾。

被通缉的两个少年,在James18岁生日那天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主动选择。

Alyssa天真的问女警官他们受刑罚时是否能在一起并得到了否定回答后,打晕了女警官企图逃走,面对走投无路境遇的两个人,James打倒了Alyssa,将一切承担在自己身上,向远方奋力奔跑……故事在高潮后戛然而止。

承载着各自创伤的两个人,在经历了几天的起落后,逐渐燃起了能够治愈彼此的爱与温暖,更多的是,相互包容及触摸到的真实感。

人生无需完美,有你陪伴已足够。

 10 ) 《去他*的世界 第一季》有哪些经典台词?(附截图)

1,Being with Alyssa had started to make me feel things. She made me feel things.(手捧小黄花,全剧最经典)james在意识到自己对alyssa有感觉,意识到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之后。

等她回来期间,他去游泳池旁摘下小黄花,在一堆处理实体的化学剂当中找到一个花瓶。

等alyssa回来,他迫不及待地,两只手,虔诚的抱着花,想要送给她。

因为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是你。

都是你。

喜欢一个人,就送小黄花给他。

2,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没办法对alyssa说不“as a rule,i didnt dance, but it was hard to say no to alyssa“网易云,这部剧插曲的每一首下面,排名前三一定有这句台词。

james从一开始为了杀人才和对方一起,后来看到女孩哭小心翼翼的收起刀柄,再到后面随着女孩一起跳舞。

其实james很被动,排斥很多东西。

开始接吻是女孩主动,牵手,拥抱。

一句could u cuddle me让男孩卸下心房。

再到后来他们一起kill time,女孩边喝酒边跳舞,扭动着身体,邀请着看起来四肢就很僵硬的男孩。

男孩没有拒绝。

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没办法对alyssa说不。

附一个杀人之前,james偷偷跑到睡着的alyssa,躺在地下想要悄悄地牵女孩的手。

一点一点地靠近,像一个普通男孩突然之前发现自己信教的虔诚少年,而女孩就是他的信仰。

3,that was the day i learned that the silence is really loudly,deafening.when u have silence,it s hard to keep stuff out.it is all there.女孩地离开让男孩感受到了安静的存在,一种震耳欲聋的可怕。

感觉自己无处可逃,无处可寻。

4,I was never alyssa s protector..she was mine.男孩因为女孩才杀人,他觉得自己是她的守护神,自己很伟大。

但是当女孩离开之后,好像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不重要了。

安静让自己害怕,他快要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男孩要靠别人走自己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原来女孩的离开让自己这么空虚。

原来我并不是你的守护神,你才是我的。

5,i ve just turned 18.and i think i understand...what people mean to each other男孩今天18岁,是可以负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了。

他杀了人,又被人举报,自首,打倒了女警察。

其他警察再来的路上,他们无处可逃。

他打晕了女孩,一个人往无边无际的大海跑。

用全身力气跑。

仿佛这样所有的罪都可以他一个人揽在身上。

他知道警察都在后面,他们个个举着枪,他们抓到了女孩。

女孩安全了。

枪响,前一秒他的脑子里想的是:我18岁了。

或许我已经知道了,我们对彼此的意义。

女孩声嘶力竭,男孩义无反顾。

步伐急促焦虑,枪声简短有力。

(这里是一闪,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一点点点点的话,麻烦给我一个赞把,于你而言的一个小举动,于我而言是一个大鼓励)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短评

管你丧不丧,管你浪不浪,管你BGM好听不好听,管你浅层讨论不讨论人生,深层辨析不辨析生命。我只知道当我看到片名的时候就已经濒临,看完一集已经高潮,多少次,我就想对这个世界和一些人说:FUCK!!!!!!!!

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拍得真的很无聊,主题无非就是青少年issue。主角真的超级annoying,完全不想去理解这些少年情绪。

12分钟前
  • 有机后浪
  • 较差

啊我也想买个油炸机(重点误)。不考虑男主的变态,我就可以嗑。

16分钟前
  • 时光存折
  • 还行

1.Alyssa带着男人回来的时候James拿着小黄花的表情萌秃我了 果然丧和萌不分家 2.“你是处吗?”“是”“我也是”“噢,shit”

19分钟前
  • 青门江
  • 推荐

可爱呢

23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不爱这样的片子,我想看搞笑的来缓解下刚才看完电视剧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情绪……

25分钟前
  • 你一定撩不动我
  • 较差

可惜现实中那些独立于他人的人都只能孤独终老。艺术总是能把两个本应在一起的人的人拉在一起,即使现实中他们处在远不能擦身而过的天涯海角。

27分钟前
  • Kreutzer
  • 力荐

被某音剪辑骗来的发现看不下去。。。虽然演得像NPC一样机械本以为会更搞笑一点,我脑海中以为是故意演得很夸张,脑补了一下NPC举止的爱恨情仇,结果就坚持了5min。。。然后就觉得boring了没有吸引我的点。。。

30分钟前
  • 沧海月明
  • 较差

卧槽……刚开始看的时候,只看了一二两集,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但一集也就20分钟我就打算继续看了,妈呀!!!!!!!!!!!!!!就不剧透了,一整季也才2个多小时,顶多一部长电影的长度,当电影就把它看了吧,对人性的探讨竟然可以在两个青少年里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BTW超喜欢Eunice~)

33分钟前
  • 别叫我和桑
  • 力荐

听说,特别适合年终看;)

36分钟前
  • 11km
  • 还行

前四集没喝酒,觉得好牛逼,后四集喝着看,觉得好牛逼

40分钟前
  • 赵启辰
  • 力荐

大概是我老了吧(歌单优秀

42分钟前
  • 还行

真的有点受不了这种privilege的蠢teenagers

47分钟前
  • nahhhu
  • 还行

少年犯,他们的生活就这么没意思吗?

48分钟前
  • 2013艾新工作室
  • 较差

We have to be very strong, 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very wrong.

50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真他妈无聊

55分钟前
  • Остаться
  • 较差

过了四年才发现,真**好看!

60分钟前
  • 大胡子先生
  • 力荐

迫切需要本剧全集原声带

1小时前
  • Zeit9eist_
  • 还行

这么单薄…居然还有9分…青春期的意淫…2分钟的jerkoff…

1小时前
  • _100710
  • 较差

本来劝退的男主竟然有点粉

1小时前
  • 囍弗斯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