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这动画在豆瓣竟然有7.9的评分!
这让人觉得意外。
虽然新海诚的动画画面很赞,《秒速五厘米》也成功让大部分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此作能拿出手的东西着实不多。
纵观新海诚的所有作品,质量上往往都是短篇优于长篇,即便是好评如潮的《秒数五厘米》其实骨子里也是由三段故事所构成。
而新海诚对长篇的把握实在不如理想,《云之彼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部电影的世界设定还是不错的,日本二战后南北分裂,这一架空的时代给了电影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也便于营造各种冲突。
而新海诚则主要利用这个世界设定来构建了一座白塔。
本人由于《龙珠》的那种加林塔的缘故,对于这种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所带来的神秘感十分向往,因此对于作品中主角三人对于白塔的向往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情感共同之处。
但问题在于,电影中南北分裂这样的世界设定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去描写,于是世界设定仅仅沦为白塔的存在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这并没有发挥这个世界设定的存在意义,甚至让这个背景可有可无,让观众产生架势大,内容却空洞的感觉。
三位少年对白塔的向往没问题,关键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具备说服力。
三人中的眼镜男算是最正常的一位,小时候对白塔感兴趣,长大后也将这份兴趣继承下来,作为自己的工作;而另外两位的处理则显得有点做作了,如女主退学消失之后,直接导致两男生计划流产,但女主明明中途才加入,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又如男主到东京后,寂寞得不能自已,内心始终记挂着女主。
这部分跟《秒速五厘米》的第三部分十分相似,但《秒速五厘米》是经过前面两部分的铺垫,而《云之彼端……》却没有对男女主角的情感做太多铺垫,而是蜻蜓点水般涂鸦几笔。
因此发展到后来,男女主角的强烈情感的涌现,让人觉得意外,而且说服力不够。
与这么宏大的世界设定相比,几个少年间的情感戏显然显得过于单薄,所以新海诚引入了一堆政府、研究中心、民间力量,意图通过群像描绘来丰富这个世界设定,但可惜主线故事没有讲好的同时,这些面面俱到的支线便发挥不出战斗力,反而因为讲得不够深入,而让电影元素显得过于零散。
所以导演还不如集中精力将主线安排好。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的问题在于:由于情感缺乏铺垫和刻画,让男主的后期的行为显得突兀而没有说服力,也让动画大肆宣扬的男女主之间的寂寞和爱显得做作;这部电影由于世界设定过于宏大,而却将细节花在个人情感方面,让世界设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由于鲜明的对比让情感显得更加空洞;这部电影由于要兼顾世界设定和个人情感,而强行在两者间建立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让电影情节的逻辑显得复杂而抽象,而且还对情节没有必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新海诚还是拍短篇去吧。
感觉这部动画片比之前《追逐繁星的孩子》更糟糕一些啊,不知道新海诚是不是真的喜欢这种刻意文艺的剧情,还是做得随和一些就没有大师风范,整部动画片看上去更倾向于形式上的文艺而非感情的表达,本身就沉闷的剧情再碰上这一类表现手法,然后还加上平行世界的设定,稍微不能定下心来的观众都很难看得下去,当然不是说这样做不行,只是这样的话受众就少很多很多而已而我?
我看了前面80%虽然记得剧情也知道在说什么,但是完全没有感触,最后的高潮虽然有点让人振奋,一下把人从抑郁的风格中拉了出来,但是也无法弥补之前的感受总体评分:2.5/5.0
半个小时的剧情我看了两天都没看进去,开头节奏太慢了,配上钢琴伴奏我都要睡着了。
人物画的都没啥特点,男主如果带上假发感觉应该和女主长得一样,脸盲症都快犯了。
我就是个俗人,看不懂这种题材,又军事又科幻又校园又青春,什么平行世界吧啦吧啦的,我还特意中途去看百科,结果还是不懂。
最后坚持到第四十五分钟,还是弃了。
佐由理的天涯我是三年三组的泽度佐由理。
我不是个外向的女孩。
但是那天,我还是鼓起勇气叫住准备离开的他,说:我们一起回家吧。
合上衣箱的门,把头发匆匆顺一顺,深吸一口气,哗啦一下拉开更衣室的门,他,就站在满目夕阳的柔光里,看着我静静微笑。
藤泽浩纪。
浩纪和我同班。
一个眼神总是很亮,话总是不多,却总是在不经意中牵绊住我的目光的男生。
喜欢他什么呢?
我自己或许也说不上来。
只是很喜欢他跟白川说话时振奋的表情,还有拉弓瞄靶时专注的汗水。
那天在月台等他,脖子缩在厚围巾里,翻一本小书,风很大,心里却有期待的潮水暗暗涨起。
很久很久,他的身影终于在楼梯口出现,看见我,一脸的惊讶,完全是慌乱无措的表情。
我的心瞬间雀跃而起,笑着打招呼:真巧,浩纪君,社团刚结束吗?
列车穿行在深秋的原野上,铁道两旁是连天的草海,偶尔有高大孤独的书木一掠而过。
车厢里空空的,我们却站在窄窄的门边,笑语相对。
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自己:消瘦的脸,满足的神情,随着列车的颠簸而轻轻晃动的身体,右肩背着的深啡色琴盒。
他问:喜欢拉小提琴?
恩。
什么时候能听你拉就好了。
恩。
车停了。
门哗啦一声打开,我走出去,回头,有点坏心眼地微笑:浩纪君,我昨天梦到我们今天像这样一起回家哦。
门关。
隔着门玻璃向里面呆住的他挥手道别,我努力笑出最美的模样。
列车载着他渐渐远去,我在铁轨上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悄悄给自己打气:佐由理,干得好!
从此和他以及白川熟悉起来,然后他们带我去看vela sila。
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巨大的白色飞机静静停靠在空阔的厂房里,四叶的螺旋桨上有屋顶漏下的点点阳光,回头向身后的两个男生大声说:好棒的飞行器!
好漂亮!
当时我的脸一定涨满了兴奋的红晕,他们的眼睛里也闪耀着春日里特有的明亮光芒。
我也终于在那一天,在三个人的秘密基地,在我们的梦想身边,在我喜欢的人面前,演奏了心爱的小提琴。
草长莺飞的季节,永远刻下了这一刻的痕迹。
我们约定,在夏天,在vela sila飞起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云的彼端那座白色巨塔。
夕阳下,黄昏里,我们坐在废弃车站的木地板上眺望天尽头的那个地方,心里充满了温暖的憧憬。
我忽然就有将要失去什么的预感,转头看着浩纪专注的侧脸,在心里说,我喜欢你。
三年后睁开眼睛,浩纪的脸仅在咫尺。
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不过是三年,却恍如好几个世纪。
我拖着因寂寞而疼痛不休的身体,在无人的宇宙里奔跑寻觅他温暖的笑容;而他却在茫茫人海中蜷缩了身体,拒绝抬头看见任何人的脸。
只有思念,只有停不下来的思念,是我们心灵隔着未知的时空遥遥相应的唯一通道。
当我看到vela sila那熟悉的四叶螺旋桨在阴灰的天空转动,我终于明了了三年前黄昏时分的那个突如其来的预感。
但是,神啊,求您,哪怕只有一瞬,也请你让我亲口告诉浩纪,我是多么的需要他,多么的喜欢他,这份感情,让我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固执地守候他的救赎。
他的手擦去我流下的眼泪,他的眼睛里有着隐忍的疼痛:佐由理,你看,这就是我们约定的地方啊。
是的,在我们约定的地方,我如约从另一个世界而来,只是,浩纪不知道,这白色巨塔,年少时梦想的地方,竟是我的天涯。
我含着眼泪努力笑出最美的样子:浩纪,我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前几天看了云之彼端,约定之地。
很多人说剧情无聊,画面一流。
故事发生的时间还是三个人中学的时候,现在猜想也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稚气未脱,还依旧保留着青涩且羞涩的微笑,空荡荡的车站,遥远的不可及的塔,成长的岁月,无尽的孤寂,无限的梦想,无休止的梦,还有那片蓝天下最初的约定。
高中之后的三个人意外分离,并开始各自的生活。
然而梦想和思念都在这些日子里没有停止过,就像心跳,就像喝水吃饭般自然。
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还是痛入骨髓,无法抑制。
一直做的梦,一直的拉的小提琴,是我思念的全部。
终于在某天我以为你的离开让这里变成空城的时候,意外听说了你的消息。
营救行动开始,vale sail飞翔在炮火声中的时候,我在你的梦里实现着彼时的约定。
越过火焰和跌落的战机,来到塔的周围,梦里拼命追逐的脚步,恐慌和喜悦一齐像波浪冲来,泪水里的你还没来得及说:我喜欢你……终于醒来,脸上还挂着泪水,可是当出的承诺终于实现了。
而我感慨的不是动画片,只是诺言的实现。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了许多无法实现的诺言,当初许下的心愿或承诺多甜多真切,到头来,总是有什么事情阻挡了它的实现。
不能兑现的承诺,更多的苦楚来自那个死守着不肯放的人。
其实人变了,承诺自然就变了,也就不是当初的诺言了,看不开的只有痴心的人。
一直以为是情感片。
看了才知道是科幻片。
看完发现还是情感片。
仔细一想不对……啊,原来是音乐片。
音乐的美感似乎是唯一无法从人的动物本性中找到源头的一种美感了,至少我办不到。
人的思维大体上是一种视觉思维,所以特定的声音频率变化(旋律)、特定时间的音节重复(节奏)为何会让人们喜欢?
这些频率变化和重复的组合为什么能够调动起人们特定的情感并与之共鸣?
完全搞不懂……所以我爱音乐,因为搞不懂。
新海诚的剧情……你懂了吗?
不要看别人,说的就是你……哈?
你懂了?
好吧,我没懂……羞。
但是《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的音乐和画面……你感动了吗?
啊,你感动了呀,可是我没有……羞。
剧情铺陈很大,却没填充起来,结局对不起开始的期待,完全没有表现力,缺乏解释、缺乏提醒、悬念的呼应也是一团糟。
可是,正因为如此,音乐和画面的表现力就到达巅峰:流畅的云水天相接,流畅的琴音,就连破坏这流畅的黑屏停顿也衔接得无比流畅,这一切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情感而不是理智,从观众无法理解的层次让他们和影片同步……干得好!
所以啊,此片甚美,人设机设世界观设定都很完美,音乐尤其美……至于剧情?
管他呢……反正所有人都在做梦,演员是,观众是……新海诚也是。
因为曾经被这样一个人的25分钟而深深打动.所以,我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看到大屏幕中他的作品.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被影城一厅超级大屏幕布上的云,光线,天空,白色有翼的飞行器所深深感动,但同时,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被那个跨越多层次空间的爱情故事弄晕了头。
这个故事太匪夷所思了,有点象张爱铃<倾城之恋>,故事里所有的力量聚集,并且让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只为两个高中生的初恋.---听上去是不是还有点幼稚。
也许,这所有的一个多小时,其实,无非是为了说明我们的导演,新海城先生是一个如何不可救药的深度寂寞症患者.在整部电影里面,最能代表作者心声的可能是广树在三年后去东京读高中时的独白:"在学校里我也有朋友,但是,在东京六千万的人群中,我找不到一个人愿意去诉说,愿意去倾听的".而女主角佐木里,则是他的另一个代表,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昏睡三年,在梦境中那个被废弃的城市中始终无法找到出口的女孩.典型的城市寂寞症的典型症状.其他寂寞症的典型症状在影片中到处都是,可是算得上是俯手拈来:想想你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声音是什么:--蝉的鸣叫声,对吗?想一想吧,为什么呢?再想想影片中那列车厢里的光线变化---要有怎么样的观察力才能把它们描绘得如此生动!更不要说那些让我们目眩神移的云的姿态和色彩了.为什么呢?还记得古龙小说中阿飞告诉李寻欢他数得出门前桃花的花骨朵时,李寻欢的感想吧.不是吗?
,只有寂寞,寂寞到骨子里的人才会有这么细致的观察吧!可是,他的寂寞是有力量的.还记得故事里那个女孩醒来时所造成的地动山摇吧。
而导演,新海城,他的寂寞也成就了这一个多小时的光影故事。
某种程度而言,可以说这是新海城一贯观点的延续。
还记得上次那个25分钟的“星尘细语”吗?
也是这样不同的空间,相隔七光年的交流。
他始终认为在同一个空间里,人是无法找到可以相互交流的对象的。
于是,所有的人都如同深海的鱼那样寂寞着,除非,除非,有爱,才能够打破这如梦魇一样的寂寞。
是的,这样的深的寂寞症只有这样东西可以治疗.彼此相知,即使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也能够心意相通的爱情才能治疗这样深度的寂寞症.这是新海城的答案.但是,亲爱的,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在初中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机缘巧合下,在电影院看了《你的名字》,认识了radwimps,认识了新海诚。
感觉从那时开始,一些属于我的,内在的东西开始变化,那之后买了《星之声》《秒速五厘米》的小说,后来看了秒五、言叶、天气之子、铃芽户缔。
新海诚对于孤独的描述,无疑狠狠地击中了我,时至今日已是六年之久,以至于我会忘记最初的那份对于这段青涩记忆的印象。
但无疑从很久以前,我便开始了这种,喜欢“拧巴”的性格。
其实《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我是很早就开始看了的,印象中应该是在前往上海的飞机上,因为它是新海诚为数不多能在b站上下载的电影,但那时的科幻背景加上相较于印象中不那么精美的画风,最终使我看了二十分钟左右便退出了,从那之后也陆陆续续好几次开始看,但都未坚持完。
今天终于在这么一个时间,兑现了当年的诺言吧。
还记得初二的暑假,暑假里有一本战斗机百科,当时只花了一下午便读完了整本书,对战斗机的发展史真的感到由衷的兴奋,就好像人们说数学是人类心之智一样,飞机也是来自于那份对天空的向往。
而剧中这一幕可谓是让我坚定了对于新海诚气质的感知,他刻画的本质,是少男少女那份不成熟的勇气。
天空中是美军f22与f117的战斗,但少年已经可以为了年少的那一份约定,不顾一切驾驶着从那时便开始制造的飞机冲向天空,去往那做亘古不变的塔。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我认为可能是新海诚最有空气感的作品,他描述了一个疏离感的世界,其实在这部作品中已经能看到很多秒五的影子了,其中的光与影,业界传闻中“随便一截图都是壁纸”,与天门合作将天空写在曲子中的弦音。
我觉得我很难用自己贫瘠的语言去描述这些画面、台词、音乐是在诉说着怎样的一个世界,但我始终任性地认为那里,一切的距离感刚刚好,美学存在于每一个镜头语言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层若即若离的梦幻般的介质,那里重复着一个个不会再有的夏日,有着一段段驻足的时光,有着不可名状的孤独。
那是一段很小的故事,但看到蓝天里慢慢旋转的维希拉,我觉得对于少男少女来说,此刻便是他们的世界中心吧。
私信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新海诚的作品,也是最为拧巴的感情。
本片的亮点只有精美的背景。
剧情断断续续毫无连接性。
还有男女主角之间那些莫名其妙的对话怎样都无法唤起观看者的共鸣总体来说还是挺失望的
我在剧透,请谨慎阅读。
【影片背景】首先,整个故事的背景都是虚构的一九四五年,苏联攻陷北海道。
一九六五年,苏联、东欧、亚洲地区所有的共产主义国家统一政体,成立了“联邦国”,于是北海道地区更名为“虾夷”,并归属“联邦国”。
一九七五年,“联邦国”与日本断交,日本南北分裂,局面持续至今……三位主人公生活在日本南部,白塔则耸立于北部“虾夷”。
【主要人物】男主角1:浩纪男主角2:拓野女主角:佐由理重要配角:浩纪、拓野打工所在工厂的厂长大叔以及拓野所在研究所的所长暗线人物(未出场):佐由理的爷爷(还是姥爷什么的)——埃克森.月野江——科学家【片中道具】1.飞机“贝拉西拉”:由两个男主角制造2.塔:由埃克森.月野江建造,高耸于北部的虾夷,整个日本南部都能看见高耸的白塔,像是天空的一条分割线。
塔可以捕捉平行宇宙的信息,而根据捕捉到的信息科学家们可以对实际存在的宇宙进行未来预测。
如果能对未来进行精确预测,对科学、军事、政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片中,新海诚对现今物理方向的科学发展以及当今的建筑水平都做了毫不留情的意淫!
【情感关系】浩纪和佐由理两情相悦,拓野应该也喜欢佐由理,但影片未说明。
【影片情节】如果不考虑新海诚颠三倒四的倒序,以顺序来说故事是这样的:埃克森.月野江(佐由理爷爷)是第一个证实“平行宇宙”存在的科学家。
平行宇宙就好像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做的各种各样的梦,平行宇宙的信息可以帮助预测现实宇宙的未来。
埃克森.月野江在日本南北分裂前制造了塔,塔可以捕捉平行宇宙的信息,并将捕捉到的信息输入佐由理睡眠状态的意识之中。
同时塔也会根据佐由理的睡眠状态将现在的空间置换为平行宇宙的空间,佐由理的清醒程度是塔进行空间转换的钥匙(why & how影片都没讲……而且塔建造出来的时候佐由理还没出生,她和她的物理学家爷爷也从未谋面)。
然后日本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浩纪与拓野是好朋友,生活在分裂后的日本南部。
两人捡到一个喷气引擎因此想联合制造一架飞机“贝拉西拉”飞到塔那里去,亲眼看看高耸于整个天际的北部的塔。
佐由理是浩纪与拓也的同学,知道了飞机“贝拉西拉”的存在后也想去看塔。
于是乘坐飞机去看塔成为了三个人的约定,至此我们知道了影片诗意的片名的含义。
然后佐由理就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浩纪与拓野也心灰意懒,不再进行飞机的制造。
然后浩纪与拓野分别上了不同的高中。
浩纪上了普通高中,拓野在高中专攻物理,很高深!
高三就作为研究员进了研究室,专门研究塔的空间转换。
其实佐由理没有失踪,是睡着了。
一睡三年。
梦中的她就在平行宇宙中,平行宇宙很荒凉,且只有佐由理一个人,她就自己一个人游荡三年……现实中昏睡的佐由理之前躺在医院接受观察与治疗,后来被送到拓也所在的研究所。
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她的睡眠和梦与塔的空间置换有关。
简而言之就是她要是意识清醒了,塔就会以自身为圆心,n公里为半径将周围空间与平行宇宙的空间置换。
n的大小取决于她清醒的程度,稍微有点醒,n就小点(如片中取值:26公里),要是完全清醒,整个宇宙就都被置换了。
浩纪(非常无厘头地)通过心电感应之类的得知了佐由理的情况……决定救她、让她清醒过来。
他觉得唤醒佐由理的办法就是完成他们的约定,驾着飞机把佐由理沉睡的肉身带到塔那里去。
浩纪让拓野偷偷把沉睡的佐由理从研究室里带出来。
开始拓野不干,因为佐由理醒了,整个宇宙就置换了,相当于这个宇宙就毁灭了。
但是后来拓野又同意了(此处省略各种纠结、斗争、呻吟)。
于是佐由理被救出来了。
当时,正值日本南部、北部决定再次开战,浩纪和拓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原来弃置的飞机“贝拉西拉”造完,驾着飞机趁着开战时候满天战斗机的混乱场面飞到塔那里,然后再发射一枚导弹炸毁塔,这样即使佐由理醒了,塔也没办法再进行空间转换了。
但是缺陷是佐由理就此就会失去她在平行宇宙中的所有记忆。
厂长大叔以及物理研究所所长作为某“反对联邦国、收复北海道”(性质类似天地会之于满清)组织的成员,本就打算暗中炸毁塔(日本南部的物理实力本来就照联邦国差一大截,何况联邦国那边还拥有可以捕捉未来信息的塔,实在是很大的威胁),所以炸塔的时候他们为拓野、浩纪提供了技术与物质上的支持。
因为造好的飞机只能载两个人,浩纪和还在沉睡的佐由理就在开战之时启程飞向北部的塔了,拓野留在南部敬候佳音。
然后他们的计划就成功了,塔也炸了,佐由理醒了,空间置换也及时停止了,佐由理趁着还没失忆拉着浩纪的手也表白心意了(她这三年在平行宇宙是如何思恋呼唤着浩纪的),然后就失忆了。
于是男主角就陷入片头所描述的那种无病呻吟状态——forever alone了。
-完--新海诚讲故事,为了塑造那如惨淡愁云般挥之不去的淡淡怨念,加之无味的过多留白,最终造成了故事讲得不清不楚了。
抛开别的不说,此片所讲的深层物理本来是很令人惊骇的。
也许看此片应该着眼于三个少年情感问题,但是你新海诚既然用了这么一个高深的科学话题做你那无病呻吟的噱头,就应该交待得稍微清楚一些吧?
少女的爷爷屁用没有,塔的交待不清不楚,少女是怎么成为空间转换的钥匙的,片中一点都没解释。
而且片中所有的人物为了烘托蛋蛋忧伤的气氛个个都活得“遗世而独立”,堪称克隆绵羊没爹没娘。
我看小新拍一拍《秒速5厘米》那样不讲剧情只顾呻吟的片子更好些。
作为编剧&导演,新海诚似乎把观众当作已知剧情的群体,在用一种写意的手法重新讲述一个我们早就熟悉的故事,而我们却不是。
小新去做改编电影吧,一定会把琼瑶的小说拍得很好看。
P.S. “3000多万人口的城市,想想的话,想说话的人一个都没有”这句话好像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并将此片推向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虚渺高度。
我想说:您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失协症,这是病,得治!
拖沓。
きみのこえ
叫你们丫装忧伤,神经病!
失眠被彻底治愈了
故事其实还没有完全展开
内容简单,但是剧情冗长,画面比较不错,
总感觉新海诚的长片节奏怪怪的。
OST很赞,剧情很一般。穿越?科幻?悬疑?
剧情不喜欢 空洞;但是设定什么的都很美
背景太大 故事内容太多 大量放空 看完需要很大的耐心
讲点道理好不好嘛?那个塔怎么建的?建了有啥用啊?建这么大东西费多大劲啊,建好了也不好好守着,一小破飞机就灭了它啊……
又是一部让人抓狂的蛋疼电影
让人看睡着的电影不是好电影,另外此片也缺失了新海诚其他作品中触动人的点
三星给画面,一星给剧情,你懂的
没看懂,之觉得画面很美,气氛很舒服。
那段悠扬的小提琴,击碎了我的心
画面的渲染和人物性格的刻画确实不错,可那是神马逻辑的剧情额。
该死的节奏。美丽的场景。糟糕的故事。不错的设定。
画质一流 新海诚的天空漂亮的无人能及
Hi Air,Hallo EVA,再见約束の場所——烂剧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