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电影很一般,太黑暗太压抑了,池城戏份也少故事就是三个孩子是很好的朋友,当然混得都不咋地,朱智勋是卖保险的,池城妈妈开了一家游戏厅,就帮朱智勋买了一份保险。
因为生意不好做,妈妈就叫朱智勋帮她把店烧掉,骗保险。
于是朱智勋就找来光株一起干。
两人蒙着脸装成抢劫犯来到店里作案,没想到被池城爸爸无意中发现,发生搏斗,爸爸受伤倒地,妈妈也在混乱中死了。。
然后警察就开始调查。。
结果当然很杯具啦。。
总之中心思想就是三孩子太TM倒霉了。。
本来智勋光株是想做好事的,结果运气不好,反酿成大祸,一错成千古恨但其实,三个好友虽说表面看着很好,实际也有点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的意思。
小时候三个人一起逃学上山玩,发生事故,差点死掉,池城从此在心底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他一直疑心朱智勋是想自己逃走不打算救自己和光株而真相大白后,池城最后那两滴眼泪,感觉太复杂了。。
人的情感真的太复杂了。。
原来在内心深处,池城从来没有信任过智勋吗?
那么多年的友谊,难道都是虚伪的吗?
那么多年的相处,都只是做戏吗?
但其实智勋一直是真心对朋友们的。。
池城误会了他觉得光株死得好可怜,智勋也死的好可怜,池城虽然活着,但是会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
怪不得这电影票房不好,要不是池城真的看不下去,累觉不爱所以我还是喜欢PS搭档啊,又色又贱又轻松好看
“过去20年就用这样的心态看我的吗,”仁哲带着抽泣声像是失了魂一样说:“太累了。
”朋友间的友谊与信任,经过17年,不仅没有化开猜忌与误会,反而变得面目全非,深深痛惜。
太累了,这段友谊。
民洙满带着愧疚先去了。
那个满口脏话有些自私又不像好人的仁哲,是小时候独自找来救援救了受伤的朋友,长大后为了朋友和朋友的家人想方设法不惜拿刀自残和高利贷对抗也要保住朋友资产的人。
这样的仁哲却死在了绝望中。
剩下的贤泰在看到保证书后明白了一切后却什么也做不了,毕竟民洙信中所谓的“人生全部”现在支离破碎,生死两隔,贤泰除了流泪还能怎样。
他永远也解不开那个二十年前的误会,永远也无法得知民洙死时的煎熬,永远再不能和朋友搂在一起开怀大笑。
他多么用心地保护这段友谊啊,他宁愿心中的结打不开也不愿选择提起。
仁哲闻讯赶到的时候民洙已经在停尸房了。
他走近,掀开白布看到民洙已僵直的躯体和惨白的脸,嘴角下撇,盖回原位,嚎啕大哭。
仁哲跪倒在台子旁,像以前一样大叫着狗崽子却再也听不到回应。
民洙一直责怪仁哲,责怪仁哲拍自己的头,责怪仁哲催自己找女友,责怪仁哲怂恿自己去纵火,责怪仁哲不去自首,可最终所有的一切责怪还是给了自己,只给仁哲留下了“照顾好贤泰,管好臭脾气”的遗言。
就像他说这段友情是人生的全部,他自认毁了人生的全部后自尽,遗书却稀松平常没有怨言和责怪,最后一句话仍旧是“我的朋友们”。
朋友是命,是人生的全部。
仁哲被刺后挣扎地坐到椅子上拿出民洙留给自己的信困难地读着,他已经没有力气挺直腰板,却硬生生的把所有力气留给了眼泪。
他断断续续地看着“如果没有朋友”,“不想让你辛苦”这样的字眼,直到最后停留在了“对不起”。
仁哲在崩溃中送走民洙,在痛苦中送走贤泰,在泪水中送走自己。
关于仁哲的死,网上有很多讨论,我个人认为仁哲必死,因为他有账本的复印件,所以高利贷的人会杀他。
贤泰是知道仁哲会死的,在机场,贤泰与高利贷手下擦身而过,而高利贷手下一直是眼神跟着贤泰的,那种认识要打招呼的状态,所以双方至少是通过气的,绝不会是贤泰指使的。
贤泰在那里等着只是为了看仁哲看了信之后有没有想说的,贤泰其实一直想听到仁哲的解释,贤泰等到仁哲出来时那发光的眼神,然后是仁哲表现出一副无所谓,贤泰才伤心的走的。
全片节奏虽慢,却拿捏得非常均匀,有高潮,有平静,有压抑,有释放。
除了编导的功力不容小觑外,三人的表演也让我惊叹。
很动人,很深刻的作品,想来是能一直回味下去。
海报上定格着三人搂在一起大笑,就像最后贤泰举起的那张照片一样,没有人该被责备,哪怕绕了几道弯最终落下了最差的结果。
愿这些好朋友们下辈子都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最后附上民洙的信:贤泰啊好久没提笔写信 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我呀 一直都很感谢你和仁哲我那时候就该了结自己的啊 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过得像现在这么累了尤其 最近 一直会这样想贤泰啊 最近很累吧我一直想啊 你不再这么继续累下去就好了我们三个说好一起走完一生的啊 妈的 我就你们两个亲人啊我恨自己 因我的失手 让我们无法像从前那样相处要是我从这个世界消失 你们俩就会好好过下去的吧我现在的心愿只有这个仁哲啊 你这小子 我先走了啊你呀 要对贤泰好 带上我的那份改改你那暴脾气 一定要对贤泰好啊 知道吗你们俩小子啊 谢谢了 还有 对不起部分文字摘自影评《雪地里互相搀扶着的背影,那是我全部的生命》,很喜欢这个标题。
继《新世界》后便没有看过像样的男人间的友情片。
冲着片名,想必一定能煽情到我的力量,观看了这部影片。
一直被男人间的友谊感动着,更纯粹些,有时甚至能倾其所有,去帮助好朋友们。
那些嘴上满不在乎的人,心里却是如同珍宝般的呵护彼此间的友情。
彼此隐藏着心事,那些小秘密其实都是误会,坦诚也许应该例在友谊的第一栏。
遇到事,不要质疑你的好朋友们,一定要告诉对方你的想法感受。
朋友不在乎多,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就好。
无论是富裕或是贫穷、疾病或是健康,永远陪伴左右,不离不弃。
没想到出演三个男主角之一的是朱智勋,和《宫》里的形象360度大翻身啊,完全没认出是他。
参演这部影片,他现在应该可以被称作演技派了吧!
这可能是真正的跨越一生的友谊,三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呵护,虽然避免不了误解和最后的悲痛,但至少曾经共同珍惜过。
民洙,是三人中最弱小的。
17年前也是他掉下悬崖,多亏仁哲和贤泰的仗义才得救。
而17年后,因为无法面对自己造成了贤泰母亲身亡的事实,无法逃出愧疚和自责,他选择了自杀,自己揽下了所有责任,最后的离别信中也只有自责,感恩和珍惜,唯一的愿望只是希望仁哲和贤泰能好好活下去——“要是我从这个世界消失 你们俩就会好好过下去的吧,我现在的心愿只有这个”。
虽然一直是被照顾的人,但当时也许也是最珍惜、最想呵护这段友谊的人,因为——“我们三个说好一起走完一生的啊 妈的 我就你们两个亲人啊”贤泰,三人中思虑最多的吧。
17年前他以为仁哲丢下自己和民洙逃生了,他自己也走了,但经不住内心的谴责又回去背起了民洙。
17年来这个疑虑一直在心中,他选择埋藏起来,因为他珍惜仁哲这个朋友,不想失去他。
17年后,他问仁哲有没有话对自己说,仁哲回避了,所以他默许了黑社会的刺杀,因为仁哲害死了自己的母亲。
但他不知道仁哲为自己付出的一切,他不习惯把话都讲开,17年前是,17年后质问仁哲的时候也是。
自己最好的朋友害死了自己的母亲,贤泰始终无法原谅,但仁哲死后,看着他所做的一切,翻开从前的照片,后悔的眼泪落下了。
仁哲,应该是三人中付出最多的。
17年前孤身一人爬下雪山找来了救援队,救了两人。
17年后,一开始觉得他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他拉上民洙假装抢劫火烧贤泰妈妈的赌场,只为骗取保险金。
后来出事,贤泰爸爸重伤妈妈身亡,他没有自首还阻止民洙自首。
但是,17年间是他一直在资助民洙,疼爱着贤泰的女儿宥莉,做贤泰和父母沟通的桥梁,案件起端也想着能让贤泰和父母和好,出事后看着民洙的尸体撕心裂肺地痛哭,为了拿回贤泰的保险金,拿刀对着黑社会割自己的手臂,流着血拿回保证书,最后被黑社会捅刀,为了不让贤泰牵涉进来,强忍着装作没事,最后读着民洙的信,在痛苦和自责中结束了这一生。
17年来为这段友谊付出最多就是他,他总是一个人在背后做好一切事情,为了民洙和贤泰默默付出,直到流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
“过去20年就用这样的心态看我的吗?
”“太累了,贤泰”一生中最要好的两个人,一个因自己死了,一个再也做不成朋友了,仁哲真的累了,想歇歇了。
贤泰啊好久没提笔写信 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我呀 一直都很感谢你和仁哲我那时候就该了结自己的啊 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过得像现在这么累了尤其 最近 一直会这样想贤泰啊 最近很累吧我一直想啊 你不再这么继续累下去就好了我们三个说好一起走完一生的啊 妈的 我就你们两个亲人啊我恨自己 因我的失手 让我们无法像从前那样相处要是我从这个世界消失 你们俩就会好好过下去的吧我现在的心愿只有这个仁哲啊 你这小子 我先走了啊你呀 要对贤泰好 带上我的那份改改你那暴脾气 一定要对贤泰好啊 知道吗你们俩小子啊 谢谢了 还有 对不起
开头,大哥说,听哥哥的!
这一句贯穿了电影。
如论事情糟糕到什么程度,都要用对兄弟最好的方式来解决。
原本骗保的桥段演变成了灾难性得事故。
骑虎难下之下,他还是坚持完成计划,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虽痛苦却是最好的选择。
他一直理性的面对,当上司追查,同伴失控,警察怀疑一重接一重前来,他能做的就是压制自己,冷静,面对,解决。
但是当朋友自杀之后,一刹那他崩溃了,之前做错的种种,挽回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还是没有保护好友谊保护好弟弟们。
然后又是再次的尝试,试着能够让活下来的人更好的活。
不惜一切代价。
出走之前,他想去看看朋友和可爱的小侄女,不过他没能走进去,他不知道要说什么。
他的出走,在我看来,一半是无法面对往日友谊,另一半是留下便是生命尽头和平添麻烦。
而消防员,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怀疑呢,肯定不是在光洙的葬礼上,他这时已经知道了一切,是不是光洙自杀的遗书呢,我不清楚,因为最后的信纸没有看懂。
我猜不是。
那么是不是他父亲清醒后在病床上写下了关键词呢,也许吧,同样没看懂韩文,但我仍相信不是这时。
是和大哥一起追背着红包的女人么?
再向前,在母亲葬礼后光洙的崩溃,母亲员工的证词,以及大哥在车上的反常,丝丝入扣久开始了吧。
当他用保险费和黑社会换取信息后,大哥不像家人朋友般追逐事情的真相,却也和所有外人一样对钱发表意见,他就觉得不对了吧。
其实,也许十几年前的林间小屋里,这根刺就已经扎在心上了。
最可怜的当然是光洙,活在友谊的重量下,生生压成尘埃。
故事按照友谊为主线,穿越两段时空,怀疑的人始终深陷,坚守的人在坚守中破成碎片。
个人觉得从光洙自杀开始,节奏就不如前半段干脆有度了。
结尾处对望,收拾清理房间,回忆,发现车里的契约书,大段的时间空间的交错,把本来拉紧的神经慢慢放开,让本来压抑的气氛渐渐舒缓,以至于在最终发现真相的瞬间没有得到强烈的窒息感。
电影嘎然而止,味道却像从龙舌兰喝到了兑水的老白干。
从逻辑上说,除了结尾生硬,剧情上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首先镜头内没有说大哥是如何拿到契约书的,我猜想,也许是擒住黑老大搏了命的拿出来。
但为什么就甩在车上呢,不是为了兄弟日后的生活以及对于自己内心愧疚的补偿么。
而一直珍爱的小侄女给的四叶草吊坠为何就丢在露台呢,会是跑路的慌乱吗?
但是在镜头中,除了最后的刺杀,一点也看不出紧张感。
这样的前提下,消防员得知真相就显得突兀了。
最后,请高手指教信纸还有父亲的线索到底写了什么吧。
贤泰视角。
标题取自b站资源。
场景一。
贤泰以为仁哲背弃了他们,遂丢下民洙一个人跑下山。
而后几经挣扎又转回小屋背起民洙。
贤泰以为自己是不同于仁哲,会背起民洙下山的好朋友,是高尚的。
场景二。
贤泰不肯和母亲见面,不肯缓和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因为母亲是开游戏厅的。
贤泰说过如果没有女儿,他会抛弃妻子和父母生活。
因为他所认为的道义,他觉得自己肩负起了自身的责任,是个有责任,有骨气的好爸爸,是高尚的。
场景三。
贤泰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在机场对仁哲说。
他一直想问仁哲,为什么要拿走没有电随身听,当时仁哲是否自己想一个人走。
仁哲先难以置信,随即抿嘴一笑。
说太累了。
贤泰残忍的在得知真相以后,终于向仁哲吐出多年想法,当初你可以抛弃民洙,我也可以。
终于证实,你看,你是会背弃朋友的,我在得知你杀害我母亲后还选择让你远走高飞不追究,是高尚的。
场景四民洙受伤,民洙自杀,母亲遗像前,父亲躺在床,看到或者没看到仁哲在机场的伤,贤泰都没掉过泪。
民洙因愧疚而面对贤泰母亲遗像掉泪,因遇到贤泰妻子被温柔以待而掉泪。
仁哲伏在民洙冰冷的身体旁大哭,在救不了民洙的海边大哭,在得知仁哲那麽多年来一直这样看待自己在厕所洗掉下的眼泪,在机场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看民洙的信掉泪。
最后场景。
贤泰终于掉泪。
看到带血的保证书,四叶草链子,所有仁哲的财物。
在破碎的镜子前,眼泪滑进嘴角,我猜那眼泪有一点苦。
用民洙的至死仍愧疚和仁哲的至死仍被误解换来的,高尚的贤泰。
这部电影看完真是非常揪心。
突然想到了《驴得水》,这部电影看完了也是同款虐心,为任素汐那个角色张一曼感到不值。
电影开头的一场小事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也暗示了他们在主体故事线里的表现。
看起来有点「不道德」的那个人,却是最善良的,也是她为了救大家而牺牲自己。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仁哲就是《驴得水》里的张一曼。
在中学的时候他就救了两个朋友,长大后又一直接济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手段来赚钱。
当然,他的行为是不道德也是违法的,所以最后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可若说既不道德又违法,那电影里的黑帮不是更可恶?
所以这里不讨论他的人品,只说他对朋友的真心。
他本身也是一个底层小人物,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其实是做不好业务的保险推销员,看似豪华的住宅其实是租来的,看似美丽的女友其实只是利益上的交换。
在朋友嫌弃自己的母亲时,他主动探望并帮他们改善关系;在朋友母亲用性命换来的财产要被他人夺走时,他不惜自残来维护(这里有个疑问,他为什么不说是从光洙那里拿到的账本、而要承认自己杀人呢);在自己没有贴心妻子陪伴的时候,他还关心着朋友的终身大事;在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他一个人顶着压力来赚钱改善大家的生活。
这么一个全心全意为了朋友的人却被朋友误认为自私奸诈的人,当贤泰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的帮助,一边却以小人之心看了他20年的时候,心里又是何种滋味?
因为自己曾经在朋友落难时想过要逃跑,所以认为别人也是同样自私,甚至在发现朋友“自私”的证据后从来就没想过要去证实、自以为那就是事实。
最后仁泰被捅了一刀后(不知道为什么车站那么多人都没发现),如果及时抢救能救回来吧,也许他是放弃了吧,这世上已经没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了,没钱,没家,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一个走了,另一个又从没把他真心当朋友,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为了池城,补齐他的所有作品。
三位男主最让我惊艳的是朱智勋,看过假面,里面演个有点点懦弱的富家子,但在这部剧里缺成了个满嘴脏话总想捞偏门的混子,可是他又有朋友的义气内心的柔软,他到死也不想给池城带来一点麻烦哪怕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池城女儿又极其温柔爱护。
尤其当误杀后面对好兄弟的猜疑,李光洙的自杀内心体现的挣扎表现的特别有戏。
不怎么看韩国综艺节目,所以对李光洙只停留在知道他很搞笑层面,但把失手误杀朋友父母的懊悔和想自首又不敢只能自杀的精神折磨演绎的还不错。
最后说我家池城欧巴,反观看来,我欧巴在这部戏里戏份反而不多,还是刚正不阿义薄云天的形象,只不过不是富家子了。
2013年的秘密看的人压抑,这部电影同样虐,对于池城欧巴,我只希望你不要再拍那么多高虐的剧,多拍些瑶拉公主的角色,放轻松。
当然我知道被告人要上档了,有的虐了。
心疼十分钟。
迷妹表示,爱池城一万年!
近日国庆假期闲得无聊才终于把电影《好朋友们》搜出来看,一直没看它的原因是当初是男朋友推荐的,而男朋友早已成了前男友。
一直都很羡慕男生之间的友情,那种“好基友一起走”的潇洒与坦荡。
身为女生,不是要特意在这诋毁闺蜜之间的塑料姐妹情,而是说女生独有的细腻与敏感在友情里常给人一种百转千回感,不像男生之间那么直接洒脱,喝顿酒、干场架、放下衣袖还是朋友。
而看完这部影片,有些思绪如同秋日细雨般扎在脸上,不算疼,也不够冷,但只一阵风吹过,却又感觉冷彻心扉,痛入骨髓。
也许爱情最怕开始心动,最后心痛。
也许友情最怕开始真心,最后寒心。
三个同窗好友,三个生死之交,十七年的陪伴与守护,十七年的隐忍与付出,最后换来的却是分道扬镳,阴阳相隔。
两场事故串成一个故事。
十七年后的悲剧早在十七年前就埋下种子。
不是大雪的错,不是相机的错,也不是随身听的错。
错就错在我们要在薄情的世界里讨要一份真情,我们生而为人,想要善良,却不够敞亮,错就错在你没问,我没说,而你却从此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我。
老话说情比金坚,而真金不怕火炼。
可是,人性多脆弱啊,它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考验。
生而为人,我们谁也没资格指责谁。
与其说是事故导致的悲剧,不如说是性格注定的命运。
名洙的单纯直率、胆小懦弱,仁哲的聪明跋扈、重情重义,贤泰的沉稳隐忍、敏感多疑。
所以名洙要在愧疚与悔恨中带着对两个好朋友的爱牺牲自己,他说“我那时候就该了结自己的啊,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过得像现在这么累了。
你们俩小子啊,谢谢了,还有对不起”。
名洙的单纯注定他的落魄,凡事都依赖着两个好兄弟,把他们当一生的亲人。
他最无辜,也最幸福。
因为他一直被蒙在鼓里。
他好好地吃完最后一顿饭,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心里却是满足的,因为觉得自己的解脱成全了两个好朋友的余生。
仁哲的小聪明注定酿成大错误。
他的牺牲远比名洙更多,可他得到的却远比名洙少。
兄弟的责怪,恋人的背叛,以及自己最好的哥们长达十七年的不信任。
三个人中他有最聪明的脑袋,最暴躁的性格,他对待朋友的方式是口出脏话,拳脚相加,但这不代表他最无情,最无义。
相反他是最深情的那一个。
十七年前独自下山去找救援队,十七年后为了好兄弟和他母亲化解矛盾不惜剑走偏锋,造成错误后独自承担,就算自残也要在黑势力那里取回兄弟的保险单。
他是可以不死的,他可以向贤泰求救,但他没有,他扣好衣扣,用最后的力气坐在椅子上看名洙留下的信,最后绝望地死去。
我以为他不是死于杀手的残忍,而是死于兄弟的怀疑。
最亲的人下手最狠。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辩解,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死吧。
他只是对贤泰说“你这二十年就这么看我吗?
贤泰啊,太累了。
”没有责怪,而是怜惜。
没有气急败坏,只是云淡风轻。
心寒大概就是这种感受吧。
最后谈谈贤泰,他是唯一活下来的,也是唯一要用余生去完成自我救赎的。
一开始他是看上去最幸福的,有父母,有妻儿,有哥们。
可真是这样吗,不是的。
他在内心深处对父母有埋怨,对妻儿有愧疚,对兄弟有防备。
他的多疑敏感让他凡事都猜忌都保留余地。
十七年前不敢脱了衣服照相,不敢开口质问仁哲是否拿了随身听,即便心里藏着一把刀,也强忍着对哥们微笑。
我知道,谁都不能站在上帝视角评判谁。
贤泰有错,但没有罪。
他大概就是那种连哭都不会发出声音的孩子。
十七年前怀着对仁哲的猜疑与怨恨抛下受伤的名洙,但最终还是半路返回,十七年后知道是两个好朋友失手杀害了自己父母,但最终还是选择不再追究,让仁哲远走。
即便是怀着十七年的猜疑,也不愿意去质问,去揭穿,因为想要维护这份情义。
因为和好容易,如初太难,所以一开始就不能去破坏。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的人,最后在面对父母为自己遇害,兄弟因自己身亡后,该怎么面对自己呢。
因求救开始,因放弃求救结束。
受伤的身体易救,受伤的心难医。
朋友一场,是互救,还是自救。
人生一场,是求救,还是自保。
都没人知道。
我们都是千疮百孔的人,想在千奇百怪的世界里讨一份真情,求一份安稳。
愿好。
14年的《好朋友们》,为了李光洙才看的电影。
虽然是我不怎么喜欢的犯罪片,但电影海报上的他们笑得如此爽朗,隐隐觉得会有大反转的虐心。
亚洲小王子李光洙总喜欢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温暖真诚的他喜欢选择边缘类型的角色,他扮演鱼人(电影《突然变异》)的颠覆形象依然历历在目,凭这就得再给我猪两个小时的面子。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想让大家获得幸福,却不仅连自己的幸福都顾不上,还让各自得到自己从未想过的悲惨结局,浓浓的兄弟情谊竟是导火索,你知道事情不应该发生在,只是希望平凡过日子的普通好人身上,但就是无力挽回的人性悖论。
三个男主角我用大哥、二哥、弟弟来叙述。
弟弟是我猪。
大哥好面子,大男人,暴脾气,喜欢说脏话和欺负弟弟,看起来凭借圆滑混得最好,这样不讨喜的设定,在两次事故面前,他只说,有哥哥在,哥哥来解决,他在用生命来爱护两个弟弟。
二哥有着被教育的正直,他的正义感让他做伟大的消防员,让他娶一个他其实曾想过放弃但因为有了孩子的聋哑妻子,让他看不起他的父母做地下赌庄然后疏远父母,让他想在弟弟第一次出事时离去,却还是返回救弟弟,二哥代表着大部分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那样平凡,那样值得羡慕,他多疑,敏感,但还是把心结埋藏二十年,就是不想失去大哥和弟弟,他小心翼翼的呵护两个兄弟,即使已经知道,大哥和弟弟做了不可原谅的事。
弟弟笨的可爱,他没有家人,没有上进心,只认准了两个哥哥幸福就是他毕生的幸福,如果哥哥的幸福需要拿他的生命的来换,于他而言就是小菜配饭般平常,听话得让人心撕裂地疼。
过于用力的去爱一个人,先不说当事人会不会有压迫感,当事人想要的,是你正在给的吗?
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彼此得不偿失,爱此时就是自私和伤害。
二哥只是想要和家人在一起简简单单的生活,大哥和弟弟却给他用四条生命换来的车子、房子、钱。
弟弟自杀,带走大哥的罪名和自己的愧疚;大哥解决完所有事情,只留下一句,真的好累;二哥没了他深爱的四个人,甚至那20年的心结,也没机会解开。
他们的友谊,被他们亲手埋葬,除了眼泪,只有无言。
致我的好朋友们,让我们清晰彼此想要的东西,然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相互帮助,如果某一方能力不足,请先让自己过得很好,不要让另一方担心,不要让TA为自己的无能自责,失去理智不知所措,不要最后酿成大错,不要最后,失去你,好吗?
2015/4/19@大礼堂
真希望豆瓣能弄个十星的评分方式。这样就可以更精细的打分了。这个片子七分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三个人的煎熬实在太让人难过了。
剧情有点假。为了推进而推进。
看完很压抑 代入感太强了 不愧是影帝级别的演员 其实没有谁对谁错 贤泰也是相信才会回去救的
很沉重又很窝心的故事,导演在故事中制造了很多冲突,但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很好的融入到了剧情之中,片中最大的逻辑陷阱就是认为:少年时代的友谊即使经历了生死也会在成年后变质。其实根本没变啊!因为片中的友谊从一开始就是个假命题啊!(最后说一点,这电影的摄影好装逼啊……)
朱智勋这个角色很出彩,有点用力过猛,跟池城这个角色正好相反,池先生也太内敛了,表演形式好单一
是好朋友,就插你两刀!!
结尾的反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一直看起来自私又贪财的朱智勋到最后扣好满是血的纽扣隐忍的表情,还有看起来很正义的池城最后人格的反转,男人的友谊真的很奇妙。所以说啊,朋友之间一定要有话直说,一点点误会也会毁灭全部的。
意外事件+心理戏过重的人们=超预期悲惨的结局。
这真是一个相当虐心的故事。经历过生死磨难的好兄弟却因一次“无害”的骗保导致最凄惨的后果。除了心冷的泰贤,两个好朋友和泰贤父母四个人都死了,细思极恐。
脸盲…
这群人在干嘛?至于吗……?
实在是不咋好看
停尸房一段,只有成人的痛彻心扉才有的撕心裂肺的哭。
导演确实不错,镜头和演员的表演很有突破,但是剧情的转折过于刻意。
太虐了。。朱智勋神演技。男主的爸妈被两个最爱自己的20年的好兄弟误杀,最后爸妈死了兄弟也死了。再最后发现17年前在雪山上对朋友的猜忌和误会是错的。韩国电影《好朋友们》,五星。韩国电影真的是无法称赞更多了,亚洲第一的细腻,颜值,剧本
不信任的力量有多可怕。
就几个小流氓就不要搞黑社会了 听到个风吹草动就要去砍人 每次砍人都被人砍 个个挂彩还死人 然后各种死鱼样 看出导演和编剧很想古惑仔 但是完全说不好故事 画虎不成反类犬 歇歇吧
好电影,我的兄弟我对阿牛哥有点小失望
几个男的在那边嗷嗷的哭真是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