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遥望南方的童年

遥望南方的童年,The Rising Star Kindergarten

主演:易志兵,何伟欣,谢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遥望南方的童年》剧照

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7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8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9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0

《遥望南方的童年》剧情介绍

遥望南方的童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父母大都去南方城市打工,村中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儿童,小学教师易明堂(易志兵 饰)不忍这些孩子重蹈父辈的路,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教孩子们学文化,下岗的妻子(何伟欣 饰)当园长,初中生李响(谢媛 饰)当了老师。由于条件简陋,易明堂腾出家中祖宅做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幼儿园开班后,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有的家庭连低廉的学费都交不起。陀陀因李响教育失当离园出走,李响很是内疚,她想报考师范学校系统地学习。秀秀的妈妈打工回来,女儿竟不认她,加之丈夫有了外遇,她伤心地离开了家乡。由于易明堂没有办学资质,乡里勒令他把幼儿园关闭。令易明堂心酸的是,这些留守儿童将来怎么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探狗笨吉新扎师妹2拉斯维加斯往事熊猫大侠灵异妙探第二季天真与闪电伊瓦鲁人间不拆生化危机:无尽黑暗夏日遐想特别版:一起过圣诞与魔共舞鲨颤狼殿下森林惊魂阴错阳差第一季舌尖上的斗争新四大名捕黑暗侵袭2塔拉德加之夜触不到的恋人钟馗诛妖传冰山一角绝望的牛仔里约,我爱你流浪的迪潘特工的特别任务花样男子最终章秘密入侵圣诞节会下雪吗?夏日夏夜

《遥望南方的童年》长篇影评

 1 ) 感谢现实里的“易老师”

无意中看到这个片子,没想到最后看的好心酸,好久没看电影哭过了,这里要特别感谢现实里“易老师”这样的人,有他们的缝缝补补承载了多少留守儿童的童年。

感谢导演找了非职业的演员,生活的代入感太强了,随着“民工潮”而来的,有流动人口,就有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为了解决看护问题,易明堂开起来幼儿园,导演说故事原型来自他家人,他三哥,说三哥一开始也是想挣钱的,但是随着办学过程的困难,表现出基层小人物的善良和不忍,我能理解办学的规则是严格得,也是必要的,但是落实的过程遇到的问题是特别无奈的。

片里得孩子是最让人心疼的,这么小的年龄却那么懂事,易老师办学资质问题没办法,只能送孩子们回去,当他把坨坨和秀秀又带回来时我真是忍不住的哭了,不知道秀秀长大还能记得妈妈多少,坨坨好可爱,也真让人心疼,不过那个把孩子给老师去找老婆的人看着太糟心了,生而不养,那为什么还要生呢?

看的生气,易老师的老婆也是很不容易,虽然也会对老师抱怨,但是又被老师画的大饼安抚,当孩子们饿了马上给孩子盛饭,心也是极好的。

还有李响,希望她参加超级女声会有个好成绩。

感谢生活里的“易老师”,你们让孩子们有了寄托和希望。

 2 ) 豆瓣9.4,这部真人真事的国产神片,不该死于默默无闻

春节,对于国人而言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在不同人的心中,春节或许具有不同的意义。

它是一个难得的小长假,是一桌丰盛的饭菜,是一家人的愉快团聚……但对某些人而言,它却意味着一年仅有一次的见面。

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这是一个数量庞大,但又极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曾关注过留守儿童的生存、成长和教育问题。

比如《一个都不能少》《米花之味》等等。

有一部同样聚焦此题材的国产片,只用了19天就拍完,上映后票房只有一千元。

不过,它却在时间的检验之下,成为了一部被观众认可的佳作——遥望南方的童年

豆瓣上近3万人评价,评分9.4,七成以上的观众打出五星好评。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也是一部处女作。

导演易寒的家乡是江西宜春的一个乡村,他的哥哥在一所农村小学里当老师。

在了解到这里的留守儿童的现状后,易寒十分触动,并以哥哥和村里的留守儿童为原型创作了这部电影。

片中的演员都是从宜春的乡村招募而来,是生活在当地的村民,此前从无拍摄经验。

也正因如此,让这部电影更加动人,呈现出了堪比纪录片的真实感。

电影中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易明堂的乡村教师展开。

易明堂是一名语文教师,工作勤恳、为人本分。

在乡村学校任教多年,他深知教育的重要,于是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当地办一所幼儿园。

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落后的乡村,易明堂却遭受了很多非议。

有人认为他图钱,有人觉得读书无用……但易明堂却下定决心,克服重重险阻,势必要把这所幼儿园办起来。

没有文化课老师,他就让自己的妻子来任教,顺便兼任学校的后勤管理。

另外,他还找了一个当地的女孩李响来教音乐和舞蹈。

没有教室,他就把自己家里进行了改造,搭出一间能容纳学生的场所。

地方虽然不宽敞,但用于孩子们的教学已经足够。

没有校车,就改造了一辆拉货用的手动式拖车。

把围栏一架,油漆一刷,再加上简陋的装饰,一辆幼儿园的专用校车就大功告成。

易明堂还找来了自己的哥哥来当校车司机,每天护送村里的学生上学放学,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就这样,由易明堂、易明堂的妻子、李响、易明堂哥哥四人组成的师资和后勤队伍建立了起来,“启明星幼儿园”也正式开办。

经过多日的吆喝和宣传,启明星幼儿园的第一天迎来了二十多名学生。

每位学生每个月收费60元,还管一顿午饭,几乎是赔本的价格。

易明堂的妻子为此叫苦不迭,但他自己却甘之如饴。

没想到的是,真正考验易明堂和妻子的难关,才刚刚开始。

由于孩子们居住的地方较为分散,加上山路崎岖颠簸不方便推车,每天光是接送孩子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易明堂的哥哥虽毫无怨言,但却因此耽误了家中的农活,让嫂子颇多怨言。

某天,哥哥为了接送孩子,从渠中引来灌溉的水源被别人抢走了,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经此一事,易明堂不便再找哥哥负责接送的工作,只能为这份苦差事另寻他人。

此外,最让易明堂头疼的当属小孩的管理问题。

这些年幼的孩子精力旺盛,饭量也很大,喜欢四处跑动且难以管教。

某天,一个名叫坨坨的小男孩因为被误会偷吃东西,气得离校出走。

当大家发现的时候,坨坨已经不见踪迹。

易明堂和家人找遍了村里的各个角落、以及容易出事故的小河边,仍然没有任何发现。

当大家都万念俱灰的时候,易明堂突然灵光乍现。

他连鞋都来不及穿,像发疯一样地蹬上自行车,慌忙赶到了村口的一棵大树下,果然在这里发现了坨坨。

原来,当初坨坨的父母离家打工的时候,正是在这里和坨坨分别。

他们告诉坨坨,过几天就会回家了。

从此之后,坨坨经常跑到这颗树下发呆。

只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他却没能等到父母的出现……

办一所学校并非易事,办幼儿园更是难上加难。

易明堂经历了各种险阻,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终于到来。

负责教音乐和舞蹈的李响由于误会了坨坨而十分自责,再加上她想清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决定去念书考取师范专业。

李响的离开,让幼儿园的运转更加困难。

很快,教育局管理人员也来了,告知这所幼儿园的办学不符合规范,必须叫停。

就这样,易明堂被迫解散了幼儿园。

办学的最后一天,他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中,眼中尽是无奈和伤感……

《遥望南方的童年》是一部粗粝但写实的电影。

虽然片中的配乐很满,成为了此片的一个瑕疵,但整部影片却并未刻意煽情。

片中的很多情节,都呈现出了留守儿童以及农村的真实状况。

淘气的小男孩坨坨,父母都在深圳务工,留下他和家中失明的婆婆独自生活。

婆婆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只好把坨坨交给亲友照看,而亲友又转手将孩子扔给了易明堂。

一个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孩子,就像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

腼腆的小女孩秀秀,母亲在外务工,父亲在家中把她拉扯大。

当母亲时隔多年回家,秀秀已近不认识母亲,甚至不愿意叫一声妈妈。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父亲在老家已经另寻新欢,夫妻俩开始闹离婚。

最终母亲再次离开家乡,父亲也随后离家去南方务工,秀秀则被扔在了舅舅家抚养。

在舅妈不接受秀秀,也不愿意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她今后的成长环境也可想而知。

这些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不懂什么是打工,不知道深圳在哪里,也不明白什么叫南方。

当他们询问易明堂的时候,易明堂就把他俩带到了村里的山头。

他站在高处,指着远处的另一座山,告诉他们:在山尽头的天边,就是南方的深圳,他们的父母就在那里打工。

这也是片名《遥望南方的童年》的由来。

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极容易被忽略,但数量却不可小觑,一则数据可见一斑: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易寒曾对当地一所初中做过调查。

数据显示,近90%的学生的父亲或母亲都在中国南方打工。

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我国17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有6103万,几乎接近英国全国人口数。

这也意味着,大约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6800万,他们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状态也不得不让人担忧。

近年来,随着大家的关注和国家相应政策的出现,留守儿童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但是,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不该减少。

因为与留守儿童相密切关联的,还有猥亵儿童和青少年犯罪两个重大的问题。

据2016年的统计报告,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猥亵儿童案中,农村留守儿童占了75%。

这些受害的儿童由于生活在落后的农村,更容易出现被胁迫的情况,也无法报案。

甚至可能因为缺乏性知识,他们连被猥亵了都不知道,真实情况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更糟。

另外,根据前几年的一则报告显示,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大多数。

这个比例在70%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成长环境较差,缺少教育,以及身边的各种恶意和诱惑,他们极容易误入歧途。

而青少年时期一旦犯罪,将会对他们的一生都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遥望南方的童年》电影最后,导演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温暖的结局。

易明堂收下了无人照顾的坨坨和秀秀,承担起了养育和照顾他们的重任。

启明星幼儿园获得上级的特批,能够在村里继续办下去,这也让观众在影片最后看到了希望。

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开始的成长阶段,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那句经典的总结: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感谢《遥望南方的童年》拍出那些值得被更多关注的儿童,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本文作者:阿怪

 3 ) 我也是那个遥望者

2007年,我六岁。

大概就是前一年,村里的小学永久关闭,我是最后一届学生,之后到镇上读了半学期的学前班,就去上了一年级。

2007年,我弟弟出生,我暂时结束留守儿童的生活。

可能也是在那一年,我堂弟的妈妈跑了,再也没有回来,因为忍受不了我们这个穷地方,我也很小,对她并没有什么印象,我想我堂弟也是一样。

电影越到后面,我看的就越揪心,每一幕好像都是发生在我的身边。

外出打工回来的母亲,自己的女儿都已经不认得她了。

我弟弟大点后,我妈也又出去打工了,后面回来,我弟弟也不再和她亲近了,睡觉也只愿意和我奶奶一起。

而像我这样的人,在那个年纪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可能也就产生了永久的隔阂。

电影里大人们总是这样对小孩说:“要听话呀”。

好熟悉的话,我好像就是听着这句话走过来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话,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出去打工,我只能默认接受这一切。

我的最初的记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完全有感觉有意识,那个时候农村是怎样的景象,和电影别无二致。

相比较大部分人来说,我的童年并不是很完整,但与我身边的人比较,我又显得无比幸运。

我有爱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叔叔伯伯舅舅姨姨,他们一起弥补了很多东西。

表哥表姐回来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还会给我mp4,或者他们不用的手机,我可以试着想象了解外面的样子。

可能最幸运的还是,我自己对新鲜事物有一些好奇吧,我会去翻家里的东西,那些书,那些照片,我去了解我想知道的,我去学校的图书馆去借百科全书(体育百科,兵器百科……),一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看新闻也好,看新奇的广告也好,看电视剧里的主人公的生活也好。

总之,我大概知道外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世界。

我也在遥望,家对面的那座山后面是哪里,我从来没有尝试去真正地弄清楚,因为我有着更大的期待,我不希望他的后面还是山,山的后面还是山……我不介意我这样的出生,但是我很介意很多人和我一样甚至比我还要糟糕,我觉得这很不公平,很不公平。

遥望南方的童年 (2007)9.32007 / 中国大陆 / 剧情 / 易寒 / 易志兵 何伟欣感同身受

 4 ) 主要谈缺点,感觉不如做一部纪录片

3.5分。

好题材,弱表现。

按照反派的十分制,给6.5分。

先谈概念,“童年”二字一出,更期待儿童视角,但在全片中除了坨坨被误解到出走的一段情节及结尾遥望南方的画面,童年本身的内向刻画是不太充分的。

如果单纯的去做外向化的故事阐述来表现童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倒真的不如拍一部纪录片来的更全面、直接、客观。

再谈人物。

这样的题材,对于人物的动机层面,大部分角色可以不要根因。

但核心角色易老师的根因缺失,还是蛮遗憾的。

如果能有更多心理或者经历元素的提供,为易老师开办幼儿园提供根因性的动机,那人物会完整很多,最后收下三个孩子的弧光也会更加明亮澄澈。

反倒是后面完全消失的年轻女生非常完整可爱,并且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和说服力。

从为了当歌星而执意外出打工、到中间执教时候的挫折和感知其他女性的经历而产生的转变,让观众可以发掘并认可这一角色的成长和转变历程,虽然不够精致,但是相对完整。

回顾其他角色,尤其是太过模范甚至接近脸谱化的易老师,这样的完成度无疑是全片最高的。

再谈视听,这方面相当匮乏,基本上完全是拍摄电视剧的手法。

景别基本围绕工整的远近到特写的交替,运动基本围绕静止和普通的横移镜头,你可以说这是影片冷静克制的基调风格乃至时代技术条件上的限制,但我也可以理解为表现手法的不高级。

文本本身就很接近于单纯的对故事的平铺直叙,已经缺乏了对人物或剧情的艺术上可能性的探讨,视听的单调,让这部剧情片又丢失了电影本质上应有的魅力之一。

结尾处,全部演员由当地非职业演员出演的字幕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演的真的太好了,或许某种意义上,他们只是把经历和生活重新复刻了一遍。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更加期待一部纪录片了......

 5 ) 自存

林筠 13:54:25养小孩就是为了“挣大钱”林筠 13:58:01感觉好真实 没有那种恶意的扭曲或者夸张 但就是觉得好真实林筠 13:58:15这开头才5分钟林筠 14:00:33翻了一下豆瓣短评 太多人和我一样 感受都是 “真实”林筠 14:18:53易老师真的林筠 14:19:32 是那种会给大家希望的林筠 14:19:35光亮林筠 14:19:45虽然很多村民可能不这么觉得(因为他们根本不重视教育)林筠 14:50:02易老师真的 三观很正 想问题切中核心林筠 18:31:59呜呜这个大哥 勤勤恳恳老实人林筠 18:36:19其实还是有一些淳朴的村民 也晓得叫孩子读书林筠 18:41:28这个小姑娘也是才16岁啊……刚读完初中……林筠 18:41:42但其实很能干了()林筠 18:44:22好的电影的感觉就是,每一个人的苦涩和困境都[被看见]了林筠 18:46:25这种感觉太真实了林筠 18:47:55易老师其实也是 大男子主义 着急起来就是那种封建家长的感觉林筠 18:48:12但是没办法,时代造就,你说要在那个时代那个村里出来一个非常尊重女性的男的也不可能林筠 18:50:44啊啊小姑凉!

决心去读师范了!

林筠 18:51:58但是那种朴实的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真的还是很打动我林筠 18:53:39和小朋友出去玩这里 仅仅是一个慢镜头 我就流泪了林筠 18:54:08就感觉这可能已经是 这个环境下,易老师能给孩子们的最好教育了林筠 19:04:48给人感觉就是 平凡世界里的万千无奈林筠 19:05:33而且女性是最受压迫的()林筠 19:08:14又是“安静的讲好一个故事”型的林筠 19:13:19呜呜呜呜我永远会被善良打动林筠 19:13:39这样的老师 怎么不算神和英雄呢?

林筠 19:15:28原来遥望南方的童年 是指的留守儿童呜呜呜林筠 19:18:07笑死了,家里本来一个孩子,现在变成4个了林筠 19:18:57《剧中人物全部由当地非职业演员出演》我勒个豆?

可是他们演技真的很自然!

难怪这么真实

 6 ) 如今遥望南方童年的孩子也长大了

小时候,妈妈嫌弃爸爸在家务农窝囊,挣不到钱,吵着让他去外面打工,爸爸就去了。

后来我读完了小学,妈妈说我长大了,把我送到了寄宿学校,妈妈也出去打工了。

每周放学回家是邻居大伯来接我,把我送到奶奶家。

奶奶说,乖晚上睡觉别哭,有爷爷奶奶在。

我从来没有为了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而哭过,唯一哭过的一次是他们在外地闹离婚时,分别给我打电话,让我在家别怕时,我躺在关了灯的房间,望着漆黑的天花板,回忆着模糊的童年有他们陪伴的日子,哭着睡着了。

后来我成了背井离乡的人,换成了他们在家,我也会打电话回家,说我快放假了,让他们在家好好的,别怕。

 7 ) 留守儿童的悲哀

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时代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城乡差距拉大的不仅是经济的差距,也是农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

如今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这一群体属实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少年儿童处于成长成人的关键阶段,父母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缺席,我想孩子的未来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

往好的想,孩子懂事的早,也会更加有主见和思想,就像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往坏的想,孩子可能会产生三观的偏离,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未来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危害。

生而不养是不配做父母的,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有父母的担当和责任。

为人父母的责任实在是太重了,我之前也和一位朋友讨论过如果我没有那个能力去承担这个责任我是不会结婚生子的,因为这个责任不仅要有思想保障还要有物质基础。

就像《棒!

少年》里的小双和马虎一样,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在农村多的是。

这些孩子的未来不像小双、马虎有保障,他们的出路可能只有打工或务农,能够继续上学的很少。

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农村思想的局限性,二是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

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现在国家“教育扶贫”的深入发展,农村教育正在逐渐提升,但更重要的还是农民的思想要提升。

我很庆幸我的家人从小就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小学四年级为了让我上学方便搬到了城里,小学、初中、高中都享受着县城最好的教育条件。

但老家和我同龄的朋友很多都是上的大专或技校,还有是家里供不起上学的费用只能外出打工。

有时候听我妈说起“谁谁家的孩子去打工了”总会让我感到悲哀又无力,与此同时我也很感激我的家人能够让我去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能够自主选择我的未来和人生。

电影是在江西拍的,关于江西其实了解不多,但我知道江西的“重男轻女”很严重。

我在知乎上关注一个问题是“女生,为什么要特别努力”,很早之前看过的一个回答,印象深刻。

大致就是“江西农村的女生在很小的年纪就要学会做各种家务,绝大多数女生在初中毕业之后就要辍学打工,挣钱养家了”,我相信这绝不仅仅发生在江西,在落后地区这种现象只会更加常见。

这样的新闻其实挺让人愤怒的,但仔细想想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我愤怒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家里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直到现在我也不会做饭,家务也是想干就干,不用去考虑家里的经济状况,担心自己的未来。

我觉得女生一定要多见见世面,“穷养儿富养女”不是毫无道理,如果说女生的思想也只是停留在“嫁个好婆家就会幸福”,那我想这个女生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所谓的新时代独立女性不应该只是经济独立,更多的应该是思想上的独立。

前些天听我妈说一个远房表姐准备结婚,因为她也就比我大两三岁刚刚大专毕业,我还很惊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她的男朋友家里在十八线小城市有一套房子,还是破的。

我开始还很惋惜,后来想通也觉得大多数农村的女孩能有个这样的结果或许也不错吧。

留守儿童的未来会怎样发展我们不确定,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因为这背后有千千万万个张玉滚、张桂梅......

 8 ) 留守儿童的另一种贫困

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原生态写实的纪录片,和四个春天看起来有相似的感受。

反映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父母陪伴缺失,老人空巢的现实性问题,以及农村幼儿教育的艰难条件,无法想象如果村子里面没有像易老师这样还有责任心的老师和开办者,那些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电影里也有几个典型的女性角色,先开始想去打工后来去考师范的李响,嘴上硬内心却善良把照顾没人先看的孩子的师母,怀孕生了娃又跑掉的媳妇,为生活出去打工却被丈夫背叛和离弃的秀秀妈,这些角度也反映出了女性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读书相对于打工是对女性而言更好的选择。

电影的演员都是非专业的,但是他们呈现出来的却是专业演员无法演出来的真实,不愿意养侄女的秀秀大娘,盲了眼睛的坨坨奶奶,他们的语言、神情、动作是那样的真实,就是真实农村中普遍的样子。

当然,整部电影,都展现了最真实的样子。

随着扶贫和教育信息化和农村教育的发展,我相信这样穷困的情况、条件落后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校舍会越建越好,资源会更加充足,但是这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父爱母爱继续这样缺位,师资力量继续这样单薄,即使硬件条件太好也无法改变这个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即心灵的完整生长。

 9 ) 每一代人都要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初次听到这部片名的时候,第一感觉挺有意境的,又得知它是一部教育片,以为会不会是和《放牛班的春天》那样传达一种更加开明教育理念,从而打破人们心中刻板的教育观念。

但通过短短的九十分钟,我知道我错了,这部影片本身比任何任教育方式更具有教育意义。

看了一些影评,大概因为题材缘故,看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感触,又或是因为时代原因,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大抵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留守儿童的日子,所以更容易引发心中的共鸣,也因此豆瓣评分成了典型的倒三角形,99%的人都打了3-5星,评分高达9.4分。

先从电影拍摄角度来说,因为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所以看法可能会略显浅薄。

首先全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它全程采用地方话作为呈现语言,更容易让观众融入故事情节之中,也能更好地塑造出农村人物形象的特点,这在以普通话为主的电影市场中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其次,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画面的拍摄,据说均取自当地真实环境,看多了现代电影电视剧之后,不同于那些高饱和的画面,你会发现该影片整体色调偏灰,尤其是那些山水草木,更能契合乡村的氛围特征。

最后,该影片中所有演员,无论男女老少,均由当地老乡演绎,无一职业演员,这在当在电影创作中更属难得,关键整部电影让人看起来没有丝毫违和感,只有真实,以及说不出来的难过。

就个人主观角度来说,我甚至能从中看到自己年幼时的某些元素。

比如,剧中的坨坨在很小的年纪就被父母托付给同村的邻居,由于分别时在村口的樟树下父母骗他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以至于这么小的孩子每次想爸妈了都会跑到村头那棵樟树下坐着。

而我,自打最开始记事起就被父母托付给爷爷奶奶,成为无数留守儿童中的一名。

除此之外,坨坨被冤枉的情节,秀秀和妈妈分别的情节,不同的人因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可能会回忆起不同的痛点。

但对我自己来说,我不太愿意分析情节本身带给我的共鸣,因为每个人成长经历中总会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痛点。

我认为,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应该是能让观众自发产生思考,影片所传达的思想也不应该仅仅是依靠对话,旁白,字幕这种简单粗暴的说理方式直接强塞给观众,而是通过剧情,冲突,人物动作,情绪这种无声但却又无处不在的细节生动地呈现出来。

在我看来,《遥望南方的童年》这部剧几乎具备了一部优秀电影的所有特质,影片所呈现的主题很直白,大多数人几乎也都提到了,即留守儿童问题,的确,任何人一想到秀秀和坨坨的未来想必都会心头一酸,他们是否会重蹈上一辈人的覆辙,大人们犯的错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而他们最终又能否依靠自己走出大山(再一想文才刚出生的孩子就交给了易老师,哎..)。

但我更想说的是影片所反应的另外一个现实问题,即乡村教育问题。

看过电影的人大多数会对影片开始易老师贴榜宣传的情节有所感触,特别是遇到个别村民对此冷嘲热讽,质疑易老师开幼儿园是为了赚村民们的钱,这与后面易老师对于乡村幼儿园教育的畅想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或者与其说是反差,倒不如说是观念上的冲突,其实到现在为什么所谓的“读书无用论”等反智现象依然在某些地方具有一席之地,阻碍乡村孩子发展的又是否只有硬件教育资源,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同样,影片对于易老师的刻画,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形象。

即使幼儿园亏本经营,他和妻子也选择坚持下去;即使最后幼儿园面临倒闭,他也没有选择催收那些账款;即便家里已经有了孩子,他还是选择接纳了坨坨,秀秀,甚至是文才刚出生的婴儿。

面对曾经的学生,也只是说了一句无数家里人面对外出打工者都会说的一句话:早点回来。

影片最后用一句话交代了这个幼儿园最终的结果,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启明星幼儿园重新开始招生,并且招生人数也有所增加。

所幸,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部影片上映于2008年,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条件下我国农村的现状,影片中“深圳”是外出打工者口中一个高频出现的名词,他记录了我国快速发展的那个阶段,背后正是无数打工者的背井离乡造就的。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父辈带我走出大山,而我也要努力走向更大的城市。

对于一个国家亦然,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到代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希望祖国的下一个十年会更好。

 10 ) 遥远南方的童年

直到看这部影片才发现自己一直看错了片名,原片名或许呼应了片尾孩子们的悲哀的现状,而我看错的名字又或许可以成为另一种解释。

我是南方人,故乡也就一个小县城,周围都是村子,可就连我也无法准确了解到农村儿童的生长状况。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太过老生常谈的故事,可就是在这样更加朴实的镜头下,它却显得愈加动人。

说起来好像很遥远,这种故事又总是在大都市的霓虹灯下显现。

我感到很悲哀。

就如这个真实的故事一样,影片也显得那样渺小,可是这却又是目前我们国内虚浮的社会环境里最需要被重视的片子类型。

难道有一天我们连这样清新动人的片子也需要在未来遥望的时候,才会惊觉它们已遥远吗?

《遥望南方的童年》短评

客观4.3,感情分4.6星。兼具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真实生活故事改编的、主旋律但发自心内真诚不说教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在村里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的大大小小风波和各家各户困难故事。办学不易,带孩子不易,要教好一个孩子、一个大人,更不容易。

3分钟前
  • 龙舌头🌈
  • 力荐

我想说糟蹋了,但又恐惧于一种ZZ正确的压迫…怎么说呢,希望导演真的出于情怀,而不是某种投机取巧心理下的粗制滥造糊弄了事~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个没上过幼儿园,被老师带着同学一起孤立的留守儿童来说,我到现在都不会想回去看看。的确是不断去治愈童年,但希望会有人真的愿意并且有能力去保护童年。

8分钟前
  • 九莉
  • 还行

8.0愿板车驶过山路载满欢声笑语愿纯真的泪水凝结成露珠愿劳作的汗水都洒向草籽稻苗愿课堂上稚气的童音比黄鹂更响亮愿碗里盛满果蔬肉蛋米粒饱满愿滑滑梯溜走孤单时光愿日子都如歌词所唱夜晚再黑太阳一定就快出现愿南方的尽头只是村口的山头愿深圳就是孩子们手中的玩具

13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现在,启明星幼儿园的同学们差不多都已成年,他们的现状会是对留守儿童现象最深刻的拷问。8

15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幼儿园重新开班的结尾字幕,仿佛一阵暖流涌上心头,但愿那不只是一行字幕。

20分钟前
  • 果冻与上帝
  • 还行

拍摄手法和故事讲述实在是粗糙。

24分钟前
  • 霓虹美照大赏家
  • 较差

不想因为题材而打虚高分数

25分钟前
  • 刘善甫
  • 还行

其实更想看孩子的原生态家庭和父母的打工状况,影片几乎都没有,更多的是摆拍和虚头八脑的东西,没有真实的感情,唯一真实的就是那个年代的自然环境了。

30分钟前
  • 804444131
  • 较差

不明白分为什么这么高。。

31分钟前
  • windclover
  • 较差

get赣南采茶调一首

32分钟前
  • K
  • 还行

足够真实足够粗粝足够朴素,现实意义很强,但主要情节转变生硬摸不着头脑

3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好事,但逐渐放不开这个责任。易老师在几次和乡里人接洽中,不多解释一句,也不多安慰一句,但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忙!相比他而言,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渺小而无所作为。

39分钟前
  • nicebei
  • 推荐

别当老好人

43分钟前
  • IF🌊
  • 还行

读了师范又回村里搞教育的易老师固然伟大,但微薄收入远比不上去深圳打工的同乡们也是事实,显然,读书已经不是急于改善生活现状村民们的最佳选择了,留守儿童只会成为下一批年轻的进城务工人员…

45分钟前
  • 鲜藕大王
  • 还行

拍的有点作

50分钟前
  • Francis Chiang
  • 还行

虽然糙,虽然配乐过满过硬,但也真是动人,结尾结在深圳就好了,后面太拖,一些为了掩盖非职业演员的大全景处理,反而成为了这个故事的系统。那些故事,对于我们而言,也只能是远望的景观。

52分钟前
  • 闵思嘉
  • 推荐

有感动人的故事和可爱的小朋友,但从电影本身来说是非常平庸的。

53分钟前
  • 玮wayne
  • 还行

“学习改变命运”这件事好像有个逻辑错误,其实不是学习改变命运,是你学习了,甚至学习好了,别人没学习,这才能改变命运,还是那句话,预计未来需要多少廉价劳动力,就会有多少差生。还不如改变我们对各行各业的保障和有色眼镜。当然我这句话都是他妈放屁,没有用,再拍一百部也没有上边拨点钱管用,ctmd

56分钟前
  • 阿布鲁齐
  • 还行

老师是伟大的,可是能解决这类问题的人们在忙什么

60分钟前
  • 满洲里没有大象
  • 还行

易老师也是这些孩子们的一道光啊

1小时前
  • 网⃢上⃢邻⃢居😢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