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卧底身份被识破,遭受生命威胁,杀了毒贩为什么要坐牢?有人断章取义是吧?当卧底就是在黑白之间不断游走的,为了达到目的一路走来手上沾的黑事肯定多了去了,一段视频就可以抓卧底去坐牢,这点法律权益都保障不了你们还让人当叽霸毛卧底。
这卧底可是到死都要匡扶正义啊。
二、墓地搏杀那场戏,所以是彼此为了队友,达成一致,数一二三同时撒手妥协,点根烟目送对方离开的?
三、这毒贩都四面楚歌了,自己也快一命呜呼,想抓他想杀他的人四面围剿,结果他说第一要素是杀缉毒警察泄愤?可以理解为人之将死想着疯狂杀戮,但居然拼死还不忘记出货,那你到底是要赚钱还是要杀光人?不惜命想赚钱的话你去抢个金店可好?想杀戮的话把工厂关了可好废那劲干啥?四、女制毒师寻情债,男制毒师塞钱打发,怎么你是不知道制毒有多赚钱?还是你觉得女制毒师跟你这些年啥也不会靠要饭活下来的?
五、铺了那么多条线,埋了那么多内容,兄弟情、父子情、母女情、战友情、上下级情、姐弟情、男女情。
正义、法理、情欲、贪欲、失职、背叛、冲动、愤怒,面面俱到,好好好,最后全部嘎。
除了全部噶,我也想不出如此复杂的线序后,该怎么去交代每条线。
看多了合家欢式的电影结局再回想这部电影是真的蛮致郁的,如果你抱着绝对爽片,大开大合正义绝对战胜邪恶的想法来看这部电影那你会失望。
这非常偏现实向的缉毒电影。
每个人都好像被命运裹挟着前进,都是会流血流泪会哭会痛的普通人,没有天之骄子没有金手指。
林超贤的动作戏毋庸置疑的好看,很舍得炸药的枪林弹雨,冷兵器的刀光剑影,赤手空拳的肉搏,看得人龇牙咧嘴仿佛打在我身,感觉导演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应该看了很多时事新闻,关于卧底警察和缉毒警察的新闻,我觉得这是电影里运行得最好的一条线,结局不是超级英雄式非常爽文的胜利,是折损了很多年轻警察,卧底警察也惨遭报复死去,连家人都被打击报复,说是惨胜也不为过。
不过我也不认为这是单纯的缉毒片,我感觉林导是借着缉毒的壳讲片中每个角色面临绝境到崩溃时每一位的人生抉择,这一点上每一个角色的完成度都非常高,个性也非常鲜明。
这是一部后劲很强的电影,已经约了小伙伴今晚二刷。
明明看的时候对每个人的命运都挺关注的但现在脑海里都是卧底江铭最后的哭诉和悲鸣🤧
“我有个案子,想找个卧底,有没有兴趣?
” 戏里,张家辉对陈伟霆说。
“三年又三年那种?
”陈伟霆反问。
我觉得这可能是戏外林超贤对张家辉发出的邀请函台词,毕竟从拍喜剧开始合作拍档的两人,这样不失幽默默契的对答,看着就挺像是他们的风格。
三年又三年,意有所指,知道的都知道。
但同样是警察/卧底双角戏,《爆裂点》拍出了完全不同于《无间道》的感觉。
《无间道》是维稳绵长,角色个个深藏不露,而《爆裂点》主张的是全员失控,尺度大开,大开大合。
戏里角色火爆,戏外演员同样拼命。
“三年又三年”这个时长,同时代表着他们拍戏的认真态度,不管是一开始拍的喜剧,还是现在严肃的正剧。
“洞穴戏”密集的地上地下十天拍摄中,个个拍到精疲力尽。
按张家辉的说法,他们这种火爆的拍戏法,简直就是为戏捐躯。
林超贤则直称这个洞穴是一个“地狱”。
“这十天,每天天未亮便出发,到达时完成化妆,然后你带着你疲乏的身躯,走进去这个山洞,走几百级楼梯,然后上到楼梯顶的时候,你一看就看见那个地狱。
”毕竟是拍过配合变格调调的配乐营造的整体氛围超棒的《魔警》,虽然可能在大众评价不高,但在林超贤的观众,会觉得这是他的一种邪典审美的延续。
在克苏鲁神话的《敦威治恐怖事件》中提到某个洞穴形象时,这么描述:“在这尘世没有什么东西能发出那种声音。
这些声音一定来自那些只有邪术才能找到的洞窟,只有恶魔才能开启的巢穴。
”对张家辉来说,那种声音就是“嘭”的一声。
洞穴戏拍摄中途,张家辉突然冒出这样的念想,超怕枪火将洞穴中的空气耗尽,所有戏子被闷死在里面。
“在这尘世没有什么东西能发出那种声音。
这些声音一定来自那些只有邪术才能找到的洞窟……”“这个世界没人会帮你生存,他们只会榨干你的价值,然后让你自生自灭。
”对应戏里对尘世的描述,仿佛尘世与地狱一道。
“我曾问,会不会嘭一声耗尽空气,我们全死在里面。
”张家辉问。
林超贤说不会啦,有一条河会通往外面。
意指空气能通过河流进出这个洞穴。
在我们观众,这条河就是电影院的屏幕,进出的光影,以及我们进入屏幕的目光,让我们跟戏中的演员呼吸着同一款炸裂的空气味道。
电影院同样像是一个洞穴,另一种存在的洞穴,这个洞穴很有意思,它就像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所描述的:“他们都意识到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岛屿上的一个洞穴里,有着共同的事业:对抗外面那个流动的世界。
”这个洞穴中存在着这么一些人、一群人,电影人和观众。
光看名字还以为是一部港式枪战警匪片,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那种。
我还是太年轻了……看了个开头的车裂,感觉这电影在往clut片的方向走,预期已经放低。
我还是太年轻了……多么希望它就是一部 clut片,给一个简单的故事做主线,合不合逻辑都没关系。
感官刺激给够,无脑看就行。
(林导:这怎么行!
这么拍不就真的是clut片了吗?
)后面剧情量大管饱,给你n个故事线,强行融合在一起。
时长凑的够够的,仿佛是把n部几十集的港剧剪辑到了一起。
明明可以拆成几部烂片,却糅杂在一起做成一部烂片合集,省去观众多次看烂片的时间;明明可以分开喂观众吃几次屎的,现在搅和在一起给观众一坨大的,让观众一次性吃个饱。
这都不算诚意满满,怎样才算?
他真的,我哭死。
我是属于最早被粉丝骗了电影票的路人,这片子各种乱七八糟的支线和莫名其妙的内核就不说了,大家也吐槽得够多了本来这片子也就是中规中矩,还会因为张家辉和陈伟霆打得卖力多给一星同情分,偏偏粉丝要在票组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23年最好的港片都出来了,又是林超贤指导的,期待值那么——高看完之后只是哈哈哈哈,原来红海2一个中生都码不到是有原因的,粉丝真的没吃过好东西,别说不如银河印象的老港片,连重案,扫毒系列都比不上,只能吹几个火烧断肢的画面限制级了粉丝还要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真是笑死,我现在连心疼陈伟霆被剧本拖累的那点同情分都没有了,毕竟说真的,他演得也就一般般粉丝与其举报删回复,只能听夸不能听贬,不如再让博纳多注点水和买些五星好评咯,毕竟票房已经血亏了,我担心你们6.5的及格分都保不住呀
又一部不需要带脑子的香港警匪动作片。
无间道套路,松散多线索,加些血腥、暴力的尺度镜头,再就是一顿噼噼啪啪哐哐当当的枪战、飙车、爆炸、打斗等等戏路,看不出新意,引不出共情,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打了两个钟,到点下班,就这么结束了。
A. 剧情套路常规的警匪互相渗透“无间道”套路,张家辉是阿sir,陈伟霆是潜入黑社会组织的阿sir。
影片自己都毫不避讳对《无间道》的模仿,直接cue当年的经典对白和场面。
安排卧底,“三年又三年那种?
”;给卧底过生日,开些基情玩笑。
然后有几条支线,张家辉有个败家流氓儿子,成为他内心的隐痛;制毒师膺秀(梁洛施饰)有个叛逆的女儿,以及一个阔别多年突然出现的前夫杨祐宁;还有黑社会组织内部,也有些叛变、猜疑等等戏码。
陈伟霆潜入黑帮内部的任务,是要追查制毒和毒品销售的链条。
自然而然就会cue出缅北的前身“金三角”。
后来还掺入了日本黑帮。
继《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瞒天过海》之后,东南亚再次躺枪,又给中国电影的账本上添上一笔。
看上去线索蛮多是吧?
但是依然可以不带脑子。
因为作为香港警匪片的代表,林超贤非常熟悉提供最浅显易懂剧情的方式,不用思考,不用瞻前顾后,每个画面都会自然将情节的进展送到你的面前。
而那些试图提供情感支撑的支线,对主要情节几乎毫无作用。
哦,他渗透了;哦,她女儿要出问题了;哦,陈伟霆暴露了;哦,他们找到制毒窝点了。
你甚至可以凭借自己的港片认知,直接将整个故事脉络预想出来,匹配率绝对高达80%。
所以,还谈什么共情呢?
B. 缺乏共情一切故事都在预料之中,这样的电影除了提供浅薄的刺激,哪里还能建立丝毫共情?
你看到陈伟霆当卧底,就知道他会经历挫折,会暴露,会被猜疑,会在最后一刻帮助警察,回到正方;你看到张家辉的儿子,就知道他肯定会被反派抓住,会被当做筹码威胁张家辉,会最后噶掉,给他老爸留下永恒的伤痛;你看到梁洛施的女儿,就知道她肯定会犯错,会惹下麻烦,暴露制毒师母亲的身份,而母亲又一定会帮助阿sir,将功补过,只为了救回自己的女儿;唯一没预想到的,可能是杨祐宁的复活,可是稍微联系上《无间道》里的陈慧琳、萧亚轩,就明白了这其实是个性转的NPC角色。
他最后在店里被吓得魂不附体,看着深爱自己的女人持枪自杀,却毫无动作,毕竟低端NPC一大规则就是,只提供固定反应,不得干涉剧情,所以还得是阿sir出面击倒制毒师,阻止她的自杀行为。
至于逻辑错误和大堆雷点,估计都没几人想去吐槽。
因为对角色和影片都毫无共情,谁都没有吐槽的动力。
比如,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当人质,去威胁阿sir;比如,为了阻止制毒师持枪自杀,张家辉的做法是一枪击倒这位自杀者,呃。
更多的就不谈了,大家可以自行去体验强反转、硬套路的种种不适感。
C. 香港的“去陌生化”其实说起港片的衰落,已经是个众人皆知的趋势。
为什么会衰落,自然很多显而易见的原因,套路陈旧,缺乏新意,类型单一等等,当年的票房密码,已经逐渐被更丰富新颖的故事所取代。
我觉得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内地观众,香港早已失去了“神秘感”的光环。
以前大家喜欢港片,包括城市喜剧和警匪电影,是因为我们并不熟悉香港,可以按照电影虚构的模样去想象那里的一切,包括纸醉金迷、龙蛇混杂、警匪激斗等等,最典型的是“九龙城寨”,完全是被想象成“犯罪天堂”的模样,各式各样的暗黑行为都可以在里面发生。
这几年,香港和内地的来往交流越来越多。
我们知道了“九龙城寨”早已拆除,对“重庆大厦”“中环”“铜锣湾”“尖沙咀”“太平山”“维多利亚港”等等地名也越发熟悉,那里没有激烈枪战,没有黑金交易,只有完全被房产业和金融业占据的经济产业,小得不能再小的“鸽笼房”,还有无数位同我们一样奋力生存的青年和中年人。
所以在看现在这些暴力血腥的警匪片,也越来越没有代入感,毕竟知道这些都是虚构出来的场景。
就跟你拍一部在成都街头发生的飙车轰炸,或是追捕大毒枭的激烈枪战,我们只会觉得稀奇,不管演员多么卖力,我们也绝对不会认为那是真实故事。
其实香港导演可以考虑创造一个架空世界,类似于美剧的“哥谭市”(目前“东南亚地区”在国产电影中承担该功能),虚构的犯罪天堂,再去上演警匪渗透和对决的戏码,也许能够提供新的情感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元素的失效,比如金三角的毒品交易,比如制毒师被安排为卧底,套路无效,场景老旧,枉费了张家辉和陈伟霆的卖命跳腾,辜负了张家辉和梁洛施真诚动容的情感段落,失去了新鲜感和共情,所有戏份都失去了感染力。
想讲的东西太多,以致影片有点冗杂。
比如金三角派制毒师膺秀到香港,帮助毒枭韩洋制毒。
影片甚至没有交代膺秀和韩洋见面,反而讲了膺秀女儿被混混绑架、以及膺秀遇到丈夫的琐事。
还讲了李振邦(张家辉)儿子与黑社会人员打架的事。
这些支线都是无关宏旨的,可以砍掉。
缉毒总督察李振邦与卧底江铭(陈伟霆)的基友线进行了详细刻画,他为他过生日,最后牺牲在他怀里。
剧透提示=============================毒枭韩洋之弟被烧死,他要报仇,不仅烧死几个警察,还烧死李振邦之子,可以说很残忍了,韩洋最后被自己人捅死也算报应。
一句话总结:《爆裂点》值得进电影院去看。
看完几个小时了,还没缓过劲。
熬过了黑夜,仍然面对的是黎明前的倒下,那道曙光是无数人燃烧自己照亮的。
😢泪点:我的泪是从警察小队无路生还、怎么努力也看不到奇迹、找不到出路、惨叫也唤不到导演一个理想化结局的绝望那里开始流的;然后,到江铭像行尸走肉一样痉挛抽搐、不死不休、失去痛觉、吐血到绝望的时候,崩不住,根本崩不住了,满心都是“完了,完了,完了,没办法,根本没办法”,现实的卧底警察肯定更惨更让人心痛,现实也更残酷、残忍;最后,所有人都拼了命,换不来理所当然认为意料之中的结局,至少不是想象中习惯的那种结局样式。
大反派最后受的那两刀仿佛是命运开的玩笑,全篇最弱的一个人画上了这个句号,戛然而止。
想起《刺猬的优雅》,她终于决定开始新的生活,接受朋友的示好,活出自己,勇敢迈出一步,然后出了车祸,没有以后。
🎯主题主旨:命运像和观众、演员们一起经历全程后力竭、无情:“是啊,我也知道你们想看酣畅淋漓,大仇得报,可是人生不就是不受控制地戏剧?
你不接受?
”邦 sir 虚脱绝望,枪却改了方向,无声地面对了自己的结局,至始至终坚守住了底线,以至于最后孤独环抱自己坐在烧焦的儿子身旁,崩溃,但是好像让你相信他会继续坚强、坚定的活下去,坚持自己的职责,把全队人和江铭再也无法继续下去的事业做下去。
在那个二战遗迹的山洞出口,血色满地满池的远景一拉起来,跨越时间的精神好像忽然为黑暗的洞口照亮一束光。
可能是今天坐在这个“红色中国激光厅”,两个徽和“中国”两个字围绕,屏幕里的血红和整个厅的红,特别让人心性坚定。
离开影院走在广场上,踩着满地银杏金黄,不远处竖起了马戏团的大帐篷,一群群孩子围在不同的舞台旁边,时空错乱一般愣在出口思考走哪条路,还能一下下记忆闪回电影里不同人物的表情、眼里的绝望和力量,动作跟不上脑子,莫名像《天下无贼》最后吃烤鸭一样,麻木站在出口往嘴里一直塞爆米花。
挺不容易出戏的。
全员演技十足,电影值得看。
已经买好下一场的票🎫,想去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电影的力量就是带观众进入导演想表达的情绪和故事里,这部电影的后劲很大,我一路含着泪和唉声叹气走回去的,有点走出不来,准备明天去看 120 帧的粤语版,还有很多细节一闪而过没来得及看仔细,比如工厂山洞门口“爆裂山 xxx"没看清。
ps. 九,你觉得你石油期货输了跟江铭有没有关系?
他可是你的投资顾问,要不是当年雷曼兄弟破产,江铭可不是今天的江铭。
感谢破浪带来这个机会可以提前享受这部佳作。
可以说近几年来除了《怒火》看过最带劲的动作片,一定要看粤语版!!!
虽然整体剧情稍稍稍显弱,但绝对绝对值得一张电影票。
2023个人年度十佳预定,打破了我几个刻板印象:1.当你认为“啊?
真的会这么拍么”,大部分电影都会“手下留情”,给你一些喘气的时刻,舒一口气说还好还好。
但这部电影就会直接“就会这么拍,刺激么?
”然后就会像一榔头接着一榔头砸向你,把人砸晕,拖起来继续砸,节奏很快,递进,把现实中绝对存在的残酷血淋淋的剥开给你看。
2.典型的该类型片,懂得都懂,最后一定会告诉你谁怎么了,谁怎么了。
这部是绝对的反套路,当然其实没套路可反了(请看🥺)结尾戛然而止,变换画幅呈现出的余韵感也非常强,向现实中的缉毒警致敬。
3.以为陈伟霆是偶像派,完完全全错了,太颠覆了!
演技非常棒,和张家辉对戏完全不落下风。
眼神、动作、生理反应,无一不体现出他很拼,很敢拍,很豁的出去。
看的时候也完全不出戏,能够代入体会到他心态的变化(具体怎么变化不剧透,大家请看🥺)4.再一次懂得都懂,国产片通常非常擅长用音乐填满空间,衔接剧情(很俗我说),我一直认为好的影片,音乐服务于电影,电影服务于音乐,而不是音乐凌驾于电影之上产生割裂感。
在看这部片子时不会产生突然出现音乐的割裂感,很好的融合,很好的展现。
除去刻板印象之外,这部电影更优秀的点在于动作电影的精髓——动作。
没有过多的兵器,枪、拳头,够了。
拳拳到肉,让人揪心。
(其实我也好奇磐石删减的片段,此片一个不落都能拍都能播,怎么磐石就不能播)不可避免的说,这部电影节奏很满,没什么喘气的空间,看下来一场是有点晕😵💫但这就是看动作片的快乐。
其中还会有一些小幽默,调剂一下(更衬托悲么),大家都会心一笑,接着抽气,节目效果拉满hhh~诚邀各位鉴赏,结束。
看了很多评论,感觉大家对导演期望过高,所以导致会有些失望。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不应该这么低的分数。
客观的说,很多镜头我觉得大陆是拍不出来这种的,而且很多打斗镜头也很刺激。
总体还是不错的,这至少就应该给两星。
再有主角的演技都不错,都很卖力,这也值得一星。
缺点,两位大美女在这部电影里太浪费了,一个大哥的女人周秀娜,本应该见过大风大浪的,应该演大嫂那种霸气,性感,野性,狠毒的女人,这里就挺花瓶,撞个人都吓得要死,感觉在这里都不如梁洛施的女儿。
再说梁洛施,制毒女,也应该是个狠角色,有点制毒镜头也好,没有有点遗憾。
不知道没有支付镜头是不是为了以后没法给她定罪还是啥意思,警察看不到,你可以让我们观众看呀,不看也知道她是制毒师呀,最后那样应该是疯逼女,结果也有点弱。
梁洛施她老公这个镜头有啥意思呀?
就是为了逼疯她呗?
没有感觉也完全可以呀。
看到弟弟死了也能疯呀。
还有她那不省心的女儿……有些镜头感觉完全没必要。
这些时间不如留给没讲完的主线和精彩的支线。
这突然出现的支线不精彩还怪异。
梁家辉和卧底也都不错。
有些镜头挺好的,比如有些人救女儿,有些人救儿子,有些人为了自保杀女儿……讲人性。
最后说一句,制毒、贩毒、买毒、吸毒等等这些人真的不值得同情。
看看那些牺牲的警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多惨。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3.5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慢节奏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BJIFF 240425 党史馆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