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有手撕日本鬼子的抗日神剧,现在印度也拍出了手撕英国鬼子的抗英神剧。
之前看新闻说阿米尔汗因为这部电影太烂,公开向观众道歉。
我还想,得差到什么地步,才会被观众骂到要道歉。
现在算是知道了。
一部用两倍速观看完全没问题的电影。
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坚持拍九分以上电影的优秀电影人,这次却交出一份五分的作品,观众爸爸们能不失望吗。
以前的每部电影,都会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和现象,对社会现象进行挖掘。
这次好像也有个历史民族的大话题,然而情节实在不堪入目。
整部电影里,只有三种人:暴徒,英国人,菲吉拉。
英国人只有菲吉拉一条走狗,剩下的印度人都是不甘做奴隶的暴徒。
而且除了男主,所有人智商都为0,所以整部电影就是男主一个人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逼逼个不停。
反正男主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于是他就自娱自乐,自作聪明的耍了两个小时。。。。
快进的看的 毕竟没有什么文化共鸣 没法感同身受 只能看看剧情和片段阿米尔汗很清醒 电影没有再讲什么种姓 妇女什么的 而是回到英国入侵 正是印度本土意识被埋没和取代的时候 同样太久的历史不会激起太大的阻力 也就更便于他发挥仇恨是最好的分界线 重新建立仇恨也就是和片中英国带表的西方文化影响划分界限同样是印度本土思想的觉醒 从反抗英国到反抗奴役到反抗社会不公最终由印度人民自发的废除现在印度社会的种种弊端比正面直接刚社会矛盾要容易的多 而且火一旦点起来 速度会超过想象个人觉得这是阿米尔汗思虑之后一次新的尝试 阻力小但必定成 只是过程漫长了些 这人真的可怕虽然印度一直被我们当笑话调侃 但有些事情我们是没法忽视的 印度的外部环境一直都比中国好得多 现阶段虽然基础差但速度已经开始飙 国内很多改革和转变一直在进行 虽然磕磕绊绊 但没有停止 如果再解决了国内几个最大的问题 印度复兴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只能更加努力和希望事情按我们想的来 在他还没起来的时候 巨人一旦崛起 那他就只剩下绝望 再无翻身
约公元前13世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美女海伦,海伦的丈夫麦尼劳斯和他兄弟阿伽门农发动特洛伊战争。
然而特洛伊城池坚固,希腊人苦攻九年依然没能打下来。
英雄奥德修斯献上一计:希腊人佯败逃走,只留下一个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迎进城内,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其实木马腹中藏着希腊士兵,夜里悄悄出来,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终于攻下了特洛伊。
公元1795年,英属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印度。
一艘英军战船正要启航,有人运送来一个大型雕塑到岸边,运送者却只有一张空白通行证,自然无法上船。
这时,大雨落下来,洗去雕塑的污泥,露出藏在里面人的真实面孔,却原来是反抗首领阿扎德带着扎菲拉公主等人。
他们跃上船只,打败英国人,夺了战船。
这是电影《印度暴徒》的开场。
但“印度暴徒”形容的并非老戏骨阿米达普·巴强饰演的阿扎德,而是我们熟悉的“米叔”阿米尔·汗饰演的混混弗朗基。
有阿米尔·汗,必有颠覆。
弗朗基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可是和伟光正的英雄阿扎德全然不同。
阿扎德一出场进攻,杀敌,夺下一艘战船。
弗朗基一出场旋转,跳跃,还闭着眼。
先是将一群印度贵族“卖”给强盗抢劫,他从中牟利。
接着又把这伙强盗恶人“卖”给了英国人送入监狱,再次牟利。
他满口谎话,奶奶在他嘴里已经死了无数次;他坑蒙拐骗,敢扮成英国军人,混入他们的聚会……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样卷毛、翘胡子,一眨眼就一个鬼主意的米叔还挺开心的。
这种开心就像看到汤唯在《月满轩尼诗》《晚秋》《武侠》……之后,终于演了一部活泼泼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前的那些文艺电影中她都太悲苦了,整个人灰到不行。
《晚秋》中的汤唯
《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汤唯米叔也是,经过了《我的个神啊》《摔跤吧!
爸爸》《神秘巨星》……大家仿佛觉得米叔的电影不揭露一点印度沉重的现实都不行,但我却觉得他也应该有机会演一个韦小宝这样快乐的角色。
米叔说他爱看金庸,最爱的就是《鹿鼎记》。
《印度暴徒》中弗朗基这个角色便类似韦小宝,在黑白两道之间自由穿梭,嘴巴上没一句真话,不过是有真情的,虽然看到美女就要言语调戏之。
《摔跤吧!
爸爸》中的米叔
《印度暴徒》中的米叔《印度暴徒》中虽然像康熙与小宝那样,也有阿扎德、弗朗基英雄惜混混同心协力的画面。
但这部电影不走寻常路——别的这样小混混赢得英雄信任最终也成为英雄的故事,总是要小混混先成功出卖英雄一两次,但英雄就是信任他,于是小混混被他的信任所感动,决定痛改前非……《印度暴徒》不是,小混混弗朗基第一次出卖阿扎德就很“不幸”地被对方拆穿了。
呃,场面一度非常尴尬……阿扎德你怎么回事?
明明前一场戏你们还勾肩搭背一起犁地,你还对人家说出了“信任是我的原则”这样情意绵绵的台词。
电影不止一处有这样意外的反转。
快要结尾的时候,弗朗基、扎菲拉公主决定趁着卡特莉娜·卡芙饰演的美艳舞娘在节庆活动给英国军官献舞时进行刺杀。
这毕竟是印度电影嘛,在我多年看宝莱坞的经验里,这一段应该是摇曳的歌舞,然后完美的刺杀,再激昂的歌舞,集体欢庆胜利。
大家跳成一团,happy ending。
结果,扎菲拉开枪打出来的是空弹!
下一秒她就被抓了。
What?!
我都做好庆祝的准备了,你给我看这个?
所以,《印度暴徒》不能以传统宝莱坞电影的眼光去看它。
都说了,有阿米尔·汗,必有颠覆。
这部电影中连卡特莉娜·卡芙的舞蹈都不再是传统的印度舞蹈,充满了现代性。
音乐也不是,那种层层递进的渲染情绪的音乐,有区别于印度传统乐,更像现在年轻人打游戏的配乐。
打斗戏也不是,这种略带喜剧意味的打斗更像是成龙电影的打戏。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好莱坞商业模式的电影,而不是宝莱坞。
当然英雄也不是传统的印度英雄(大概这就是印度人民无法接受的原因)。
米叔饰演弗朗基真的有种金庸写了萧峰、郭靖、令狐冲……等各路或一出生便有光环,或平凡人逆袭成功的英雄之后,决定写一个混混韦小宝。
他同样成就了大业,他同样救人于水火,但他出身下贱,满身谎言,不高大,不伟岸,不光明,不磊落……他颠覆了英雄。
不过,我在这部电影中还是被阿米达普·巴强的演技折服。
按说阿扎德那样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很难演出彩啊,但老戏骨就是稳!
电影中有场戏,是他饰演的阿扎德决定开着火船冲向英国人的战船。
他眼神中英雄的坚毅自然不用说,然后他回头看到女儿一般的扎菲拉公主被弗朗基救了,那一刻他的眼神突然就柔和了下来,变成一个长辈的放心。
这一幕戏没有台词,全靠眼神的层次变化来展现。
阿米达普·巴强不愧是印度的国宝演员,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男主扑进厕所也要救出的照片上的男人。
也是阿米尔·汗的偶像。
阿米尔·汗敬畏他到什么程度呢?
一直想和他合作,想了三十年,这次终于如愿了。
然后在片场见到他就忍不住一定要站起来毕恭毕敬和他说话。
哪怕是接阿米达普·巴强的电话,都忍不住要站着……
就像……《印度暴徒》中导演只要一拍他,就忍不住蹲下仰角,将他拍得高山仰止,摄像机缓慢推行,慢镜360度特写……他一打斗,跳起,慢镜头,挥刀,慢镜头,眼神,慢镜头……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了,而敌人还在原地等着他。
谁让他是大英雄呢!
那我宁愿看正常倍速的“暴徒”了。
之前看《幻影车神3》时,一直觉得阿米尔汗不该接这样的片子。
知道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才明白,阿尔米汗也是算伟大,一心想拯救印度动作电影。
但是不是我看不起印度动作电影,而是印度动作片真的不好看。
不知道这些动作指导在导戏时想什么呢,动作戏怎么能这么拍!!!
我是没见过,动作戏一场电影下来,全是慢动作。
这怎么让人受得了,你真以为动作戏和歌舞一样,动了就行啊。
追求美感也不是这样的美感,还不如歌舞。
剧情方面也是槽点多多,烂片的标签是撕不下的。
举个例子,最后大战的时候,加入的那场歌舞,可以说是最大的槽点了。
你唱歌跳舞没问题,我能接受,毕竟是你的特色。
但是你在两军交战时,居然唱歌跳舞还安排了换好几次演出服服,这谁都接受不了。
完全当人家反派是啥啊,把观众当啥了!!
其次就是阿米尔汗这个角色的设定,模仿《加勒比海盗》的杰克斯派诺没关系。
但设定的太夸张了,一个人三番五次欺骗反派的人,最后反派还能相信,反派智商是负数吗?
奉劝各位印度的电影制作人(单位),你们还是好好拍一些反应印度现实的良心作品,别掺和这些动作片了——《印度暴徒》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双桥金逸影城 独自 2019.1.6复习空隙,想起了朋友以前周末看早场电影的习惯,便定了张影票,体会次独个儿的观影。
片场人不多,算我就只有六个人。
影片由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尔汗主演的,仍然是典型的印度电影风格,歌舞会在不经意间占据主场。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影片的歌舞较少而更多的是英雄主义情怀。
更多宏大的场面,放缓的镜头,主人公庄重的表情和略有夸张的台词都在暗示着这是一个极具英雄主义色彩的大电影。
影片主要围绕印度民族解放的故事,以一个地区的解放为核心。
类似于中国近代漫长战争史,民众自身对于外来压迫的反抗最终取得胜利。
以阿扎德为精神的民众聚集在一起,反对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压迫。
男主角亦真亦邪,多次戏剧性的反转确实能够一定程度的吸引观众的注意,但反转过于明显,效果呈现主角好像是为了变坏而变坏,为了变好而变好,往往大家已经心知肚明,所以,悬疑性,不强。
例如男主出卖军事地图给军官,却实际上为了围歼船舰,但最后却又放了军官;男女主打算在节日杀掉军官,男主拿掉子弹,使女主一群人被抓,最后男主又去监狱放出了他们;影片最后男主被副官发现,却没有被副官杀死等等一系列剧情,不符合逻辑也不是正常事情发展的进程,更让影迷们对这种拙劣的反转感到有些无聊。
毕竟是在这样一个烘托男主的剧目里,女主的呈现并不明显,个人性格也比较单一。
另一女主,我们就简称她妓女吧,虽然出场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能吸引住影迷的兴趣,毕竟姣好的身材,动感的舞姿和勾人的眼神让女生看了都想多看一眼。
虽然台词的浮夸程度让人迷醉,但是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还是值得思考的;信任是我的天性,无法改变。
自由让人迷醉。
你疯了,可我就是喜欢疯子。
总体是一部,适合在影院观看的,一般电影。
说白了好像是披着宏大场景的抗日神剧。
手撕鬼子虽然没有,但像什么中枪不死,一刀结束敌人的命之类的场景还是很多的。
纠结于宏伟主题,往往会影响影片质感。
但一个人的体验真的是很舒适。
我想我今天的收获可能是,更加坚定要勇敢和自由吧,生活总是充满了反转,下一步接下去没人会知道,坚持你认为正确的事,勇敢的坚持自由和正义。
首先,谈一谈角色:阿米尔汗 这个角色确实有一丢丢不怎么受欢迎,滑稽,“汉奸”, 但阿米尔汗也给演绎得淋漓尽致,勾画了活灵活现。
而最后“汉奸”也爱自由,也不愿被欺压。
这一点是我看了这部电影最有感触的地方,感谢现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建立在多少先辈的血泪之上的;也感谢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好好珍惜。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再次回到电影本身:首先是那个国王,本来就是说要为人民为不被压迫而奋斗;可是看着自己的儿子在枪炮之下时,还是选择了妥协。
其实在这儿的时候我就已经决定不可思议了,因为作为一个国王,应该明白,与万千人民的自由比起来,儿子的生命显得那样渺小,同时,他怎么能相信暴徒(在我看来,那些人才是暴徒;特别是在后面看到那个场景:一个都不能留,要将他们全部屠杀)的话呢?
所以,他最后不光是失去了儿子,也丢了自己和妻子的生命!
然后,总感觉电影有点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好人的感觉!
没能够把这种转变进行细腻的描写。
愚昧的领袖 巨婴印度人 被一个叛徒玩的团团转 最终叛徒帮助印度人打赢了仗看完《印度暴徒》,觉得这不是讲印度人民如何反抗英国殖民者最终取得民族胜利的故事,而是讲一个印度“汉奸”如何把自己的同胞以及英国人玩的团团转的故事,可笑之极,十分荒唐。
总的来说,主角非兰吉就是个为了生存而不择一切、两面三刀、油嘴滑舌、不惜背叛同胞的“叛徒”,它不仅背叛了同胞,也会背叛英国人。
看上去非兰吉是这故事里面最可恨的人,那你就错了。
最可恨的人应该是阿扎德人和印度人民,其次是英国人,其实他们都有啦,又可恨又可怜,整个故事就是被非兰吉这个人玩的团团转的,请注意,可恨的人是阿扎德和印度人,在背叛了那么多次后依然像个小宝宝一样的相信非兰吉,“怒其不幸,哀其不争”,非兰吉都明确表明了他是个喜欢欺骗的人,他们在经历过他的欺骗后依然相信他,这后来遭罪可真的是可怜可怜。
在电影里面,非兰吉一口编造了许多自己的价值观、道理,并将给阿扎德首领听,阿扎德首领在听了这些后没有半句话来回应,人生都过了一半多的人似乎在防人这方面没有一点领会,他就只会相信,这不就是小孩吗,只有纯正无邪的小孩才会这样,由此可推理印度人心智发展真的低(可以到网上验证,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也承认印度人在心理发展水平还未出生,中国人是1到6个月)故事开头是主角菲兰吉在路上与资本家相遇后来背叛资本家通知匪徒抢劫获得钱财,又背叛匪徒告知英国人抓捕匪徒,在这个主角一出场就上演了双重间谍的好戏,还好抓的是匪徒,虽然是叫英国人抓,但这也算的上为社会做好事。
后来接到英国人的任务,叫他进印度当时最大的反抗组织阿扎德当间谍,抓捕阿扎德的领袖。
阿扎德是为自由而奋战的一个印度民族组织,不过这个组织不在于团结印度人民,而是只为自己组织争取自由,也并没有民族爱国之心。
阿扎德在一次海战中进入了阿扎德,虽然在话语上阿扎德领袖不相信他,但是领袖还是让阿扎德加入了他们一次取武器的行动。
阿扎德顺势而为,通知英国人,英国人知道了这次的行动,就马上行动抓捕阿扎德人,首领现在知道非兰吉背叛了他们,与他进行打斗,在打斗中阿扎德在首领快要从高处跌落时救了首领,首领再次相信非兰吉,最后首领为了摧毁一艘英国船只而牺牲。
回到阿扎德的躲避处,非兰吉再次“背叛”阿扎德,把阿扎德的位置交给了英国人,但是英国人来到非兰吉给的地方却遭到非兰吉和阿扎德的袭击,英国人船只被抢,阿扎德获得了一次大胜,英国人被“背叛”,最让我惊讶的是阿扎德人居然放过了英国人的首领,放他走了。
非兰吉当晚又再次获得了阿扎德首领女儿的信任。
第二天早晨,非兰吉再次想离开阿扎德,但在走时发现英国人正驾船赶来,他马上通知了正在熟睡中阿扎德人,阿扎德人马上撤退,保住了性命,非兰吉把阿扎德人带到了他认识的一位为英国人跳舞的舞女家里,阿扎德人对非兰吉的信任更深了。
非兰吉为了帮首领女儿给父亲报仇,他们与舞女串通在即将举行的“灭恶魔节”里面埋伏在节目里面,乘机杀死英国首领与英国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计划怎么对抗英国军队,但主要目标是杀死英国首领)。
在节目中,发现阿扎德首领并没有死,而是被锁了起来。
首领女儿拿着非兰吉给的手枪来到了英国首领面前,用枪指着英国首领脑袋,这一刻英国人发现被“背叛”了,但就在开枪那一刻发现并没有子弹,这次阿扎德发现也又被“背叛”了,非兰吉下令抓捕了阿扎德所有人(是不是很可恨,非兰吉背叛了双方两次多,在电影中他也告诉阿扎德和英国人他是个小人,但是他们还是会信任他)现在阿扎德的所有人都被关在牢笼里,阿扎德再次“背叛”,他给受监狱的士兵吃了有毒的食物,阿扎德人得救(如果现在我是阿扎德人,我真的想一刀捅死非兰吉,鬼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背叛)。
最后,阿扎德人反抗成功,歼灭了当地的英国人(我想这样的反抗胜利是暂时性的,在大体上来说英国人只是丢掉了一个地方,而且胜利是碰巧的,英国人还会卷土重来)。
而非兰吉拿着他在为英国人当“间谍”中获得的财宝,偷了首领女儿的一艘船离开了。
在最后首领女儿杀英国首领的画面最让我觉得好笑,英国首领已经手无寸铁了,在他背后是象征恶魔的大纸人,女儿把带火的箭射过去,是故意没有射到英国首领,射倒的是纸人,纸人被烧而倒下,英国首领被纸人给压死。
(这是首领女儿故意的,这一幕我觉得不是象征印度人民打倒殖民者获得自由的一箭,而是在印度人心中对恶魔的消灭而获得了自由。
对于印度人,他们需要打倒的不是殖民统治者,而是在他们心中宗教里的恶魔)
喜欢阿米尔汗,因为德艺双馨,是个拼命尽力有才华的艺术家。
这部电影和他以往的电影不同,是个反面角色。
扮演了一个社会底层游手好闲,胆小,势力,唯利是图毫无友情爱情亲情的小人,他游走于各个势力之间,做着出卖同伴的生意。
最后被暴徒将领、公主的感化下,反派变英雄了。
这次三哥没有开挂,这次米叔浪子回头。
多少让我想起了 韦小宝。
从社会底层到左右逢缘,到做了一些重要的大事,评价他为英雄?
不太合适。
评价他为功臣,又像是双面间谍。
但是这样的人,大家喜欢。
虽然也很皮。
不幸抽中的角色是个平民。
首先要是编剧把那个卡特里娜舞娘的身份换成,那个公主,不论剧情的话,就观赏性。
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场面的海上船战,没那么刺激作用。
歌舞厅上面的搞笑舞蹈还是觉着没啥。
最后的海上大冒险搞的搞的老大挂了。
真的是。
————————历史方面我属于白痴,不能聊。
观感一般,节奏不是太慢。
趣味也一般。
也就那句:信任是我的本能欺骗是我的本性……就记住了这一句台词,然后舞娘的模样都忘记了。
“धोखा मेरा स्वभाव है।”“欺骗是我的本能。
”“भरोसा भी मेरा स्वभाव है।”“信任也是我的本能。
”一直觉得中印曾是难兄难弟 再加上印地语相当于我的第三外语 对印度的亲切感不必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少 因此在看这种描写“外患”的电影时常常感同身受 故事很棒 是印度的屈辱和反抗的缩影 也是印度人民对自由(आज़ादी)的美好向往的写照 印度“暴徒” 在英国佬口中是指阿扎德一伙不甘被奴役的反抗者 实质上却指在印度横行霸道数十年的东印度公司 十胜节“罗波那”的象征也是如此 女主一箭射中罗波那的巨型塑像 巨像倒下 英国佬和罗波那被一同烧死的设计很妙 剧中的歌舞和有节奏的打斗场景设计得很棒 既融合了印度歌舞元素 又不显突兀不太明白第一次Firangi为什么给英国佬留生路 那个英国佬突然的转变完全没有铺垫 之后也没有个恰当的收尾 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英国佬私下都用印地语交流 可能是为了电影效果吧/或者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统治了那么久 驻扎印度的英国军队已经对印地语习以为常了两小时的电影 如此巨大的信息量 史诗级的呈现 真的很棒了 有种《巴霍巴利王》的感觉 话说为啥豆瓣评分这么低?
印版加勒比海盗也好,印版韦小宝也好,印版抗英神剧也好(但也没有国产抗日神剧那么神,加上有音乐加持,观感还是没那么糟的),其实还是很米叔。包括几次反转的设置。逻辑是啥不要在意,皆大欢喜是最好不过的了呀。(不过果然某的休息时间还是安排在歌舞上了。。
一般般。
有点儿印度版抗日神剧的感觉,但是也没有太糟糕,给3星有点儿亏了,但给4星我又觉得我亏了。
总不能老以摔爸的水平要求印度电影啊
公映
总感觉我在看加勒比海盗印度版。
印度电影,只要不谈社会问题,就会各种问题涌现了。
惨淡的特效,空洞的故事情节,招牌的印度电影舞蹈都少多了。这片子还号称喜剧,真是全程无笑点啊。
明明很好嘛。怎么评分这么低。。
热评第一怎么可以总结类比得如此到位,牛逼牛逼!
垃圾片
感觉是一锅大杂烩,阿米尔汗主演的这个混混一点也不讨喜,反转套路用太多了,看到后来就想,这小子又要反转,果然,就反转了,过于随心所欲。而别人貌似都是傻叉,随着他的反转开始情绪反转。一开始还有点意思,越到后来就越难看,越没有底线了。
类似于好莱坞b级片水平。印度观众都不买账。赚回成本,来中国捞一笔。从电影角度讲,你的时间很宽裕,可以浪费一下时间去看。
米叔也是人,也会拍烂片,生生将一部史诗级大片演成了搞笑片,而且还是不怎么好笑
和之前几部确实没得比呀
6分。印度低配版本的加勒比海盗,欢乐是很欢乐,但中二气质也是一样爆表。阿米尔汗演这种角色有点让人出戏,毕竟这片子里实在是有点没良心啊~~~倒不是说不能反叛卧底,而是在一部电影里这样连续几次来来回回未免太侮辱其他人的智商了吧???歌舞倒还可以看看,就当看团体操了~~~~
三星半吧,反传统的英雄,算是阿米尔汗对鹿鼎记的致敬吧
平安夜看的点映。一个迷人的反派角色。
套路化的电影和一场简单的说教,看开头就已猜到剧情走向和结尾,“为了自由”感觉就像片中米叔随口胡诌一样,毫无感染力。
看的164分钟完整版,根本就是一出抗日神剧,人物动机和情节转折都是各种不合理,感觉如果呢能接纳这片子,就不要吐槽抗日神剧们的不合理情节了,印度人对歌舞的执迷也很容易令人观感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