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子买了很久的了,终于有时间看了!
虽然看完了,感觉还算是可以,但是john woo的作品当中,不算是最好的,剧情大家都说过了,但我没看到40多亿(这个数字好像是研发经费),我看到的是9200万。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麦克成功的研发出了能看到未来的机器,同时看到了自己将被怎样的干掉,于是找来一些小东西来提醒自己。
(看着信封里面的东西一个一个的派上了用场,挺有趣的!
)唯一的遗憾,是开头有点冗长,容易让人换台!
还值得推荐的理由就是,里面有乌玛,看过了《杀死比尔》,回过头来,看着她看你的眼神,你就会觉得是那样的迷人!
最后一个推荐的理由,最后一个镜头,当你能预知未来的时候,怎样可以安全的发大财,当然是买彩票,至少这是俺的梦想!
看着自己的梦想,被别人实现了,是不是很嗲?
以下是文摘,告诉大家,不光导演和演员是大碗,作者更是!
——————————————————————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 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一直都是科幻电影最钟爱的改编题材,原因不只因为他是当代的科幻大师,更因为他所描写的科幻世界正好迎合了许多人的末世情结,但更重要的一点也是他与其它科幻大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就像科幻界的存在主义者一样,以个人的命运,提出人类之间的疏离和未来科技对于人类价值、环境、心理的影响。
从第一部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到第二部《全面回忆》(Total Recall),迪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未来印象,第三部和第四部不像前两部那么轰动,分别是《异形终结》(screamer)和《强殖入侵》(Imposter),而去年,斯皮尔伯格又将《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搬上了银幕,再次引起了一场轰动。
由迪克小说改编的影片通常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他想要表达的既非是对宿命的慨叹,也非对人性的悲观,而是人类如何去引导自己的未来。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大英雄,也找不到大反派。
主角往往是因为某种未知的元素成为无辜牺牲品的小人物,他们肩负着在拯救自己于末世到来之前的同时拯救整个世界的重任。
在迪克的笔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预言、回忆、梦境等一些非重要因素成了凌驾于人类现实生活之上的一切,生活在岌岌可危的现实中,用潜意识和生命的代价去对抗不可预知的危险,这就是迪克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一个工程师发明了能够预知未来的机器,看到了这个机器带给世界的灾难。
由于成功后,他对于这段时间的记忆将要被清除,于是留了后手,凭着预知未来的能力,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了20件东西。
当记忆被清除后,他虽然已经忘了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但是凭借过人的领悟力,每件东西都在适当的场合被他派上了适当的用场。
应该说这样的创意有点儿意思。
冥冥之中按照过去的自己的指引玩一场游戏,想想就觉得很有趣。
可是当男女主人公重聚之后,他们搞清楚过去三年男主人公究竟干了什么之后,决定去毁了那机器。
于是影片变成了普通的好莱坞动作片,追车、打斗、爆炸等元素一个都不少。
男女主人公,我们伟大的工程师,在那一刻仿佛被兰博、尼奥和李连杰灵魂附体。
剧情也开始变得混乱且无法自圆其说。
男女主人公重聚,男主人公因为过去三年的记忆被清除,想不起在这三年里跟自己感情甚笃的女主人公时,女主人公很伤心,给他看过去两个人甜蜜时刻的视频,男主人公于是恍然大悟,满怀歉意,两个人拥抱、哭泣,感情如同按了开关的台灯,重新亮了起来。
这时候,我在想,如果影片对这种状态的感情深入挖掘一下,探讨一下男主人公如何面对无法记起的亲密爱人,也许不错。
可惜,导演是吴宇森,不是岩井俊二。
吴导有自己的套路,就像无论多牵强,也一定要搞出两个人拔枪互指,一定要有鸽子。
这可以说成是向自己致敬,也可以说成一种可悲的局限性。
另外,看了本·阿弗莱克的表演之后,明白了这厮为什么被称为“票房毒药”。
群众的眼睛确实雪亮,这厮根本就不会演戏。
本身是一个好剧本。
记忆、失忆、线索,让人想到了《记忆碎片》。
以吴导对于枪战的把握能力,如果再加上一个好的结构线索,完全可以成就一部很好的片子。
但是我们看到的,居然是这样。
剧情刚进行到1/3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来龙去脉了。
信封里承载的19条线索,除了开头几个还算可以“设局”之外,其余的仅仅是点缀。
尤其是最后的几个线索,知道最终结局之后纯粹成为了吴导火爆而又俗套的场面描绘。
可惜了小本,类似“特工”人员的扮相倒也不错;至于瑟曼大姐,感觉老了很多,整个一副“怨妇”的样子,有些倒胃口。
几个配角倒是还算眼熟,《黑暗骑士》出现过一个,另一个貌似《24》Season 7也出过场。
进入21世纪,20世纪的传统结构已经不足以让人提起兴趣了。
平铺直叙的描绘手法看得太多,未免有些过于简单。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更精巧的框架,如果结构足够复杂,即便故事最终很简单,但是足以引人入胜。
吴导看上去真的是老了,从当年的《英雄本色》走来,到《喋血双雄》的巅峰,以及随后的《变脸》,巅峰期已经结束了。
只是可叹一个本来很有想法的导演,最终也有回归世俗的时候。
首先囧吴就压根不会塑造女性角色,也不知道一对异性恋之间应该怎么个谈情说爱法。
主要还是想玩双雄什么的,你看双枪对峙这个画面在这个片子里就出现了两次,到底是有多憋不住。
但问题是当年的主流老美(现在大家都是精神基佬,这又不一样了)未必吃你相爱相杀那套,所以别别扭扭的给女主角增加戏份,又搞得非常去性别化。
除去有个亲密女友的设定之外,你简直看不到这个角色一点女性的地方。
本身记忆消除作为本片的两大噱头之一,我记不住你你却深爱我,还是挺有些搞头的,拿个三松的便携DVD就解决掉,喷了。
更喷的是后面,全片寥寥可数的一点感情戏,女主角正跟男主角深情告白,“我们之间曾经的甜蜜金不换”,这个大本就居然在没心没肺的思考自己那20件物品到底怎么个用法。
我是女的我这一巴掌抽过去扇你了。
不是说你不能推进剧情,也不是说每个片子里必须都得腻腻歪歪谈一会儿情,但是你懂不懂中文,知不知道什么叫timing啊。
最后的HE更是乐得我不行,强行致敬纵横四海算是几个意思?
然后说这本子本身是有多不适合囧吴。
不是说他水平不行,但他真的只适合纯枪战,乒乒乓,乓乓乓,放放烟花,兄弟情,惺惺相惜,凹造型。
等等等等。
而这种需要用点脑子和想传达些想法的本子,他发挥的空间就太小了。
以至于根本没必要的冗长道路追逐和迷之动作戏都要做足半部电影。
感觉他前半部欲火焚身,心里想的都是我他妈什么时候能拍到开始干,我就要不顾一切放手干个痛快。
本来挺深刻的主题,关于掌握未来是福是祸,进而你也可以延展到某些看似光明救赎的科技究竟是福是祸,给一些擅长科幻题材的大拿拍,保证内涵炸裂,换吴老师就拍成大本蹦豆一样的念出6分现代文阅读标准答案:预知未来如同瘟疫一般感染我们让我们失去了控制自己人生的能力云云。
但说到这个标准答案也是根本没讲清楚。
从剧情的角度,“预知未来”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瘟神终究要导致末日。
男主角也是表示我首要目标得去毁了机器,但到了现场又要先把本身被自己埋了bug的机器先修好,看两眼再毁掉,这就横生了不少枝节。
有人要说,你个傻逼,不这样电影能拍这么长?
是你是要凑时间你要制造戏剧冲突,但你总得给凑时间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你要不然也该先强调一下,知悉未来这件事,对主角是如何如同甜蜜的死亡一般致命而又诱惑呀。
说到底片子对宿命论的渲染就不足,男主角本来也是用到一些生活道具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轻松改写未来了,为什么就那么看重自己的最后一刻,以至于非要修好机器再看一遍?
而反派也是非常耿直,非得觉得我只能把你丢到未来预测到你死掉的那个场景里,不然你死不了。
我又傻逼了,坏人不蠢最后能HE?
但其实我更希望坏人他死于话多而不是耿直,毕竟这样反倒给坏人平添了一些可爱特质。
其实是看了一位台湾老师的科幻概论公开课才想到找这部口碑并不那么好的电影来看的。
看似美好的想法,其实背后往往隐藏很多问题,甚至其中一个看似无关轻重的小问题爆发,就会带来大麻烦,很多科幻作品以此为基点展开。
倒是让我想到了跟这部片有点撞梗的刘慈欣老师的硬派SF《镜子》。
挺有趣的是,刘老师的硬派SF经常是这种思路:1.一个美丽新世界式的理念产生了2.这个理念有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残酷的——到这里为止还很寻常,但是接下来——3.尽管有如此诸多残酷的问题伴随着这种理念的产生,然而利大于弊(或者在某时点利大于弊),最终的结果往往采用。
IMDB对类似此类片的评分都偏低,类似的如碟中谍系列而某些带有文艺气质的电影才会相对高评(除了点评人数偏低的作弊评分),这种结果用作观影参考会让人同样贫血,净得文艺会让人不食人间烟火荡入飘渺我选择电影的标准比较简单,由不会太笨的幕前幕后来作有诚意的制作就可以了所以,本片还是值得看的
初中的一个暑假,一口气看完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菲利普迪克五套短篇小说集。
然后看了这部改编自《记忆裂痕》的同名电影。
那时我不知道吴宇森是何许人也,却为电影无比弱智的设定、情节、和各色人物过家家般的弱智行为雷得外焦里嫩。
那些紧急关头的絮絮叨叨、那些本可以用三言两语就厘清的事情非要拖拖拉拉纠缠不清、那些FBI的儿戏监禁与审讯、那些置生死于身外的风轻云淡、那些枪战的荒诞玄幻……曾在我初中生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象。
后来接触到吴宇森更多,渐渐发现了他有动作、枪战戏份的作品大都是无限弹药、无限体力、无限炮灰送死的世界观,偏偏此公在香港和好莱坞还相当吃香。
鳗,what can I say?
看《记忆裂痕》有感太老了,不好看,手法太土,居然还有经典的最后一秒营救,还有特技什么的都显得过于粗糙,所谓的追逐戏也过于泛滥,动作戏方面更是让我感到能不能再假点,主角光环过于明显,就算主角能够遇见未来,但是全程这么多反派的武装份子,这么多FBI来追逐主角,主角硬是基本上不受一点伤。
我还想谈谈特技方面的问题,主要感觉就是漏洞太多,专家清除主角的记忆,为什么会因为某人碰到显示器而使主角大脑温度过高,这根本也补符合逻辑吧,为什么会直接想到放大镜和邮票结合,为什么一根铁丝和一个硬币就会让所谓的高科技大门失去效应,为什么手枪弹夹碰到车轨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又是一根铁丝可以使高速行驶的列车停下来,为什么当主角穿过两辆奔驰而过的汽车,马上就上车了呢,为什么主角就因为又在律师事务所下了车就不去追那个抢他钻戒的人了呢,还有就是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
剧中多次出现两人把枪对持的对手戏,但是两人都是出奇的冷静,这个时候不应该争锋相对,都想着早开枪啊,第一次我就忍了。
但是第二次,两个人居然因为看过了所谓未来机器的缘故,而非要到天台去结束对方,居然把都放下枪,然后开始肉搏。
来到天台,也正是在天台,主角的光环再一次发光发热,居然成功的改变未来,背后的子弹居然都能打进正在得意反派的胸膛,你让别人反派情何以堪啊。
最后主角偏偏还给FBI留下一块表做证据,还偏偏被那个好心的找到,FBI也顺势傻不拉几就来了句:我觉得那小子肯定死了。
就草草的结束了搜查,我就纳闷了,导演你是在给观众放烟雾弹美国的FBI就这个水准呢,还是在侮辱别人FBI的智商啊。
说道FBI我又想起了一件比较大的漏洞,罪犯的东西是你FBI可以随便动的?
哪些东西可都是赃物吧,你顺势拿起一根就抽了起来,还洋洋得意,逍遥自在的往那火灾报警装置喷上一口,是在是让观众不得不怀疑你是在检测装置的灵敏度还是怎么。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个电影我是看无语了。
看到里面的男主角,即使是研发工程师,身体一样矫健所以,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我也要减肥并锻炼身体了!
在今天的英语课上看完了这部电影。
老师提前给我们过圣诞,于是允诺在课堂上放电影。
来到教室他还拿出了两大包糖果,于是大家在甜蜜的氛围中开始观看。
本来我不打算写下这部影评,但是片中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让我疑惑,就是在詹姆斯他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才准备那么多小物件来避免自己死亡,可是在他第一次出现危险时他本来就应该会死掉了,于是他为自己准备了墨镜和烟,那么所看到的未来他不会死,但是到第二次危急关头他又应该死掉···以此类推,他得要看过多少遍未来,才能精心设计,看见最后那个被子弹击中的画面啊。
我想,一个人是有多大的心理强度,才能一遍一遍的接受自己的命运的波折。
如果真的有未来,那么未来就是现在。
这部是老片了,我一直没看的,直到今年过年本.阿弗雷克出演,以前只看过他演的珍珠港,看过那个才开始喜欢他的。。
这部是根据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影片,故事是迪克比较常写的类型,失忆,这部是发明了坏东西以后自己良心受不了将发明的东西又破坏掉,每个都活得好好的大团圆的结局。
不过,还是有些特殊的地方的,根据自己寄给自己的小物件来逐步揭开谜底。。
嗯包洋葱皮儿的紧张感,加上配乐,整部影片的紧张感还是不错的。
一开始被金钱迷失,但仍然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人不要做错事,也不要为坏人做事哦~~~
当年看着还行,现在看来编剧太儿戏了,吴宇森的又一败笔。
故事的开始不错,悬念够,当时看的时候对乌玛·瑟曼还不熟悉,她倒是很适合演这种角色
立意不错啊 但是拍的有点傻
If you show someone their future,they have no future,if you take away the mystery,you take away hope.
这片子换个导演可能更好,吴宇森好像也被做脑部手术了,只记得放鸽子,其他都不记得了。
居然是吴宇森导演!!能拍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导演实在是不多啊
前半段悬念设置得非常好,但到了后半段就完全沦为白痴的动作片了……要是能够完全按照前半段的感觉走,肯定会比现在好看多了……
真是极其平庸的改编。同样改编自PKD的小说但差异一下就体现出来了,所以才会爱《银翼杀手》一辈子啊!
关于寄20个物件以帮助自己逃离危险的情节,确实很bug,但是可以解决,不知道迪克的原著是怎么处理的。鸡鸭马提那么棒的角色没有充分利用啊。乌玛·瑟曼被拍的好难看,果然昆汀才是真爱
商业电影来说算不错的,起码除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之外找不到比较致命的叙事漏洞,还算说得过去,不过这个吴宇森也太搞了吧,这样都能把鸽子加进去,这算是对自己的致敬么?
三星半。。。前半部分剧情不错,感觉要是有个什么十大高智商电影可以入围的节奏。可惜后半部流于一般,悬念性被大幅度的淡化。小本和乌玛根本不来电,还是凯瑟琳好!本来不打算看铁案悬疑的,看了这个电影又想看看那了。ps:那只鸽子出现的能再不合时宜一点么,个人标志也得结合剧情啊!!
本来前面还挺好的,后来要破坏机器,这二货为什么先看一眼未来呢。另外里面的各种画面都表明只能看到操作者的未来,那未来的报纸是怎么通过什么方式看到的。把原著的很多设定都改掉了,本来只是个反集权题材而已。动作片导演执导的恶果呀。
挺轻松的一部电影,适合周末两个人一起看,但悬疑不够深入,比较简单那种。
7.5.在科幻动作片里还算可以,在吴宇森作品中很一般。大本这时候还没有面瘫。乌玛瑟曼则纯粹是花瓶,没用好。艾伦艾克哈特的反派很脸谱。保罗吉亚玛提很酱油,中途掉线。高概念玩得还是挺有悬念的,给未来自己寄二十件物品逃生是个不错的点子。动作戏依旧是熟悉的风格,除了常规的枪战爆破之外,中间有一段超长追车戏码非常火爆精彩。可惜没能复制《变脸》的水准。
吴宇森能把一切类型片都拍成动作片。菲利普·K·迪克的原著是个极佳的题材,却没能被深度挖掘,而只是浅尝辄止,即便如此剧作上仍有不少漏洞;其余的只是爆炸枪打斗,还硬生生加入了些中国元素;好在他的确擅长这个。
原来之前看过了,对很多镜头都有强烈的记忆,但是整合在一起却都记不太清楚。不过也无所谓,片子节奏感很强,剧情有明显bug,本阿佛莱克演技快跟州长先生一样烂了……当爆米花电影还不错
白鸽子又飞,汗
I just so like happy ending ,and this ending is so fucking happy ! Ben is my fate !TOT, Love him ! and I really dont like the actress's face. Jennifer is more charming than her . xoxo, 所谓预言的悲剧性探讨,俄狄甫斯式的。
脚本不错,虽然略有狗血嫌疑,女主的表现力实在有点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