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小宇妈妈的话:“难道就没有想过小宇这样会活的很辛苦吗?
这么乖的一个孩子,你给他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然后再让他失望。
”大娟只是想小宇可以快乐一点儿,所以鼓励他做自己,因为没有对他人生负责的义务,大娟可以让小宇快乐的穿着裙子走在阳光下。
不知道等到二十年后大娟看到小宇像她一样艰难的获得社会认同时,痛苦的挣扎时会不会后悔。
开始小宇说妈妈看到他异装很难过我以为是他的行为不被妈妈接受,但是妈妈的话让我戳心的意识到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可以随心所以的做自己吗?
妈妈为了保护小宇,只能让他从小开始装作“正常”,适应社会,这样以后就可以活的不那么辛苦。
大娟的痛苦来自周围人的嘲笑,无时无刻不在的 body shame 让她无处藏身。
以瘦为美,以胖为耻仿佛是刻在大众的心里,一个人丰满的身材好像是他懒惰,不求上进的证据。
这是为什么呀?
像我们这样的胖子只能无力的控诉社会审美的单一。
我研究生期间从89斤胖到了125斤,在我125斤的时候,身边所有人都说我太胖了,要趁着年轻赶紧瘦呀,瘦点儿好看等等等等。
可是有趣的是在我原来89斤时没有人说我瘦呀好看呀,好像瘦是天经地义,胖是十恶不赦。
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本科的时候瘦是因为穷,生活费来源于打工收入,我每天把伙食费控制到10元以内。
研究生的时候,我有了补助可以随心所欲的吃东西了,我每周都出去大吃大喝一通,我长的每一块肉都是我快乐的见证。
所以我不想瘦回去。
我只想说我的身材我自己决定,我想瘦就瘦,想胖就胖,关你什么事。
我胖起来不是因为我没有自制力,就是老子喜欢。
我希望可以洒脱的活着,但是多多少少免不了受到外部的影响,我还好意志坚定内心铜墙铁壁,但是没那么坚定的人呐不就被这世界吵的改变自己。
人人都想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时代的呐喊,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姜映娟是一名体重105公斤,30多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大龄女子。
除了菜做的好,仿佛人生没有任何优点。
生活在看法重重的世界里,她的人生没有一丝丝凉风,生活在热辣辣的夏天里,看似温暖,实则苦痛。
那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影——《大饿》一.冷嘲热讽的环境映娟的妈妈是幼儿园园长,身材高挑。
体重105公斤的她,在妈妈眼中是失败品,生日那天做了一桌子的菜等着妈妈回来,结果妈妈只回了微信,少吃些,会长胖。
第二天,妈妈补送生日礼物,结果是一份减肥中心的报名表。
映娟唯一的成就感就是做饭,希望妈妈能够在幼儿园的宣传单页上印上自己的照片,结果妈妈担心家长认为小孩子会吃成她那样,即使口头答应,也换成了卡通人物的头像。
妈妈的否定她,认为她是一个失败品,带不出去的失败品。
领居高伯高妈,假意关心,长这么大了,还这么胖,30多岁了,可要小心。
言语里都是优越感似的挖苦。
一次姜映娟独自回家,却遭到高伯轻薄,映娟在反抗中把高伯推下楼去。
高妈不仅不感到愧疚,而是大声指着映娟鼻子骂,“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东西,长得多恶心,我家高伯会看上你”。
不仅是大人,连小孩子也嫌弃她,映娟在篮球场吃炸鸡啤酒,篮球不小心掉落旁边,她好心捡起还给小朋友,却被小朋友一阵戏谑,谁长大要娶她当老婆。
幼稚园的小朋友都叫她大恐龙老师。
她的环境里,没有人能看到她的价值。
二.若有若无的初恋映娟没想过会有一天被人喜欢。
这一次,小朋友朝着她扔了好多鸡蛋,她正愤怒无助的时候,快递员小吴出现了,他轻轻拿走映娟衣服上的蛋壳,宽慰她,给了她笑脸。
大家冤枉她故意推倒高伯时,他冲到她面前保护她,帮她说话。
他带她送快递,快递车上小吴坦白,他曾经也是一个大胖子,映娟经历过的,他一遍遍的都经历过。
他和映娟在车上互相比着曾经拥有过的外号,死肥猪,大恐龙,猪饲料,忍者神猪……他宠溺的对映娟说,她是第一个做他车的女孩子,映娟笑了。
她决心为小吴减肥,也第一次画了口红。
减肥到痛苦处,她做了一桌子菜,给小吴吃,小吴吃的很高兴,映娟要减肥,死活不吃,他还喂她吃,叫嚷着不吃饭的减肥最不健康。
饭后小吴回家,太着急,忘了拿手表。
映娟送出去,发现小吴正在用催吐的方法,保持身材。
原来他是如此在意自己的外表。
这以后映娟没再见到小吴。
小吴消失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映娟。
不久,映娟在街上遇到喝醉酒的小吴,他堵住了小吴,想问个一二三。
这时小吴喝醉酒的朋友出现了。
他指着映娟说:“她是小吴女朋友”,小吴下意识的慌忙解释,不是这样的,她不是他的女朋友。
一脸撇干净的样子。
映娟心碎了,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吴爱映娟吗?
显然不是,他对映娟好,只是希望拯救曾经的自己,曾经自己得不到的异性关注,他希望在映娟这里补起来,他想拯救映娟,不过是想拯救曾经的自己。
所以他知道映娟要什么,很快俘虏了映娟的心。
但他依旧介意外人的目光,当映娟被人投来曾经侮辱过他的那种目光,他感同身受,为了避免这种侮辱,在熟人面前摆脱映娟,离映娟远远的。
小吴最可怕的地方是,有些人最终会变成他最恨的人。
不过人性如此,人都渴望美好的东西,漂亮的美貌,丰厚的财富,优越的家境,良好的三观,和蔼的性格,耀人的学识,大部分人都喜欢,而且喜欢的不得了。
三.和最好的自己打一架映娟为了小吴减肥,每天跑步,节食,一星期后,还胖了1.5公斤,气的健身教练破口大骂,有些人没办法喝口水都肥。
像极了努力过后的我们,一点收获都没有。
小吴假装不认识映娟后,映娟,决心做最后的努力,缩胃手术。
手术失败了,映娟不仅没有瘦下来,还失去了味觉。
她最引以为傲的厨艺也没有了。
绝望到顶点的映娟,拿着酒瓶,打碎了减肥中心的玻璃,恍惚间,她看见了梦中那个最好的自己——美丽,温婉,自信,但她大声的辱骂着映娟,“就是你不努力,所以我才见不到大家,你这个死肥猪,你今天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一拳重重的打在映娟脸上,映娟这次没有退缩,而是爆发她所有力量和最好的自己绝命搏斗。
她使出最后的力气,绝命一击,大喊一声:“去你妈的最好的自己”。
终于映娟打败了她。
最好的自己不过是大家对美好的看法,对映娟应该做到的定义,最好的自己说的话,不过是周围的人经常对映娟说的话,你要变美,变好哦,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
映娟为那个美好的自己,他人的定义,丢失了自己。
她那一击,让她彻底摆脱了别人的看法。
四.别人的看法不重要,你自己怎么看才最重要最近流行一句话,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按照你最喜欢的生活去活。
王安石一生为官,想要在官场有一番建树,虽然最后以失败落幕,但那是他最喜欢的生活。
陶渊明不想当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一个一生为仕,一个淡泊名利。
哪一个错?
都没错,不过是选择不同。
你喜欢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好好的挣,人家说你铜臭就不要听。
你爱美,就好好收拾自己,人家说你绣花枕头你也不要管。
你想当全职妈妈就不要怕,只做妈妈不丢人,你想当职业女性也别怕,女人想创造价值不奇怪。
我们每个人生活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到的境界未必是达到的境界,说了这么多,我也不一定做的到,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和映娟一样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映娟因肥胖而自卑,你可能因为外貌,贫穷,学历不高,家境而自卑,承认大部分人和我们一样普通,或许会好受些。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不必在和他人的看法如此较真。
这不是一篇合格的影评,顶多只能算是观后感而已。
大娟整部电影围绕着阿娟减肥的心路历程展开,看到片子的前半段,以为又是一个屡见不鲜的励志桥段—一个“胖子”减肥成功,逆袭为美女什么的。
但台湾电影不走寻常路的风格我真的是非常喜欢了,它不落俗套地向人们展示了它欣赏的价值观—你就是你,不要做别人眼中的你。
现在的社会,关于健身减肥的广告多到你烦不胜烦,往往打着“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旗号。
可是问题来了,什么是更好的自己呢?
像那些广告中描述的就是更好的自己吗?
这种想法难道不是大众对“更好”的刻板印象吗?
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每一个人,为什么要由他人来定义你的人生呢?
电影的中有个桥段让我印象很深刻,减肥中心的老师让大家在不考虑身边人原始体重和已减体重的情况下,闭上眼再睁开,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有人回答说看到了胖子,那个老师补充说“没错,一屋子的胖子”。
那个场景让我觉得很难过,明明大家都已经很努力了,但没有会在意你付出的过程,他们要的只是那个结果而已。
这不禁让我反思,我有没有因片面的认识去看待一个人?
我有没有在有意或无意间对类似“体格比较大”的人造成伤害。
想到这儿,我去问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身高163,体重大概160➕,具体的数字她从不透露。
我问她,你会因为别人说你胖而难过吗?
她笑着答,我身边的朋友胖子还多呢?
那你会因为朋友以外的说你胖难过吗?
外面的人一般都不会那么说。
这是我母亲的回答,她全程都是带着笑意的,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丝丝心酸。
从她的话语中我仿佛能体会到妥协,她没办法改变别人,于是只好改变自己了。
问答完,我跟她说,我再也不说你胖了,但是我希望你健康。
最后,我想说,别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评价他人的外貌是最没品的的行为,不要让别人眼中的价值观干扰到你。
完
女主和妈妈第一次矛盾是女主过生日,精心准备的大餐的心意被家人忽略,聪明的妈妈用出菜谱的机会成功说服她上减肥班;第二次矛盾是为喜欢的人减肥心意却被践踏,妈妈承诺的在宣传册上放自己照片也没兑现于是一气之下决定割胃。。。
没有太多意外和惊喜是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惊喜。
故事的转变都特别符合马太效应,人陷入低谷的时候往往又会迎来新的打击。
姜素娟、小宇、快递员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是要活成社会期待的样子还是遵从本心?
就像减肥班的谢大帅哥说的:当你180斤的时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个胖子。
影片最后女主给即将搬家的小宇送了他戴过的假发,那一刻他脸上又一次有了自在的笑容。
成年后的小宇会是什么样子,女主还会减肥吗?
我想已经不重要了。
当整个世界都对你充满恶意,你能不能强大到对它说“去你的吧”才是值得你修炼的人生功课。
胖子一定很懒,胖子身上很臭,胖子不自律,怎么会有人爱胖子呢?
一个影评写因为减肥而造成心理问题,节食,催吐。
底下评论“你应该多吃蛋白质”“我当时减肥的时候是怎么怎么坚持的”“你运动量太少了,空腹五公里最好”看抖音一个200斤博主记录减肥的日常,午饭有一拳头的米饭,评论依然是“你这一顿够我吃一天了”“不要吃主食”“有一说一是不是吃的有点多”胖子真的很惨,我和女主很像,我也有一个好身材爱美的妈妈。
我胖到180斤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和我妈吵架,因为我不爱出门因为我不拖地因为我不收拾房间,其实没有原因,她看不惯我胖。
所有吵架最后都会回归到我的体重,因为我胖我懒所以我不爱出门我不拖地我不收拾房间。
后来被逼着去了健身房,我们不再吵架。
每隔几天她就会问我,瘦了吗?
瘦了多少?
去亲戚家,亲戚拉着我左看右看问,一个月才瘦四公斤?
不是说大体积瘦的很快吗?
去上班,同事说你瘦了吗?
怎么腰上还有那么多肉?
我妈告诉我早晨一个鸡蛋中午一块牛肉晚上水煮菜,她就是这么瘦下来的。
亲戚说你不要吃主食,白米白面都不要吃。
同事说不要吃晚饭,瘦的很快。
每个人都在告诉我要怎么去做要怎么去减肥,多简单呐,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我会报复性饮食,吃到撑,撑的动也动不了。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说,我没有毅力,我坚持不下去。
瘦了才有更好的工作,瘦了才能穿漂亮衣服,瘦了才有好的恋爱,瘦了才有自信。
所有的人说我现在生活的失败,都是因为胖。
瘦了之后生活就会好吗?
我们还是在被人指指点点这世界会好吗?
不会的
吃播为了红,人前吃得香,人后吐到哭。
女人为了美,开眼角动鼻梁整下巴,只为追逐别人的一句:漂亮。
胖人为了瘦,节食、运动、报减肥班、做手术,只想成为“最美的自己”。
为了大众眼中的好、美、瘦,我们忽略自己的真实意愿,只为和别人一样,但这样做真的好吗?
电影《大饿》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剧中的姜映娟(蔡嘉茵饰)重210斤,30岁,被学生称为“大恐龙”老师,做得一手好菜,却依旧摆脱不掉胖带来的歧视。
阿娟性格温和,是一个乐观的胖人,但因为胖,她成了被取笑、轻视的对象。
生日当天,母亲爽约没回家,第二天回来却送了她一份礼物——减肥课程,并说:“你现在不减,以后更难减。
”
似乎胖人什么都不做,只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他们就错了,他们就应该减肥,不能随意吃喝。
正如本片的片名《大饿》,让胖人感到大饿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饿,还有心理的饥饿感。
人在满足他人期待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饿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减肥造成的这种“大饿”不仅是阿娟的痛苦,也是每个胖人的痛苦。
他们是被大众标准束缚住的“胖人”,体重没有超标,却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美人”,一再逼迫自己减肥,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胖”是他人眼中的原罪胖就是没有自制力,胖就是失败,胖就不能玻璃心脾气差,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错。
胖人的世界看不见善意,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恶意,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便可能伤害到胖人敏感的心。
漂亮的人,性格不好,依旧有人喜欢,但胖人却要学着改变自己的性格,让人喜欢。
阿娟性格好,善良、乐观、温和,与小朋友相处愉快,擅长做美食,但因为胖,她的优点被忽视。
阿娟为小朋友打饭时,与小朋友闲聊开玩笑,像朋友一样相处,母亲看到后却指责阿娟:你跟他们玩,以后怎么管得动他们。
阿娟提出要帮母亲制定小朋友的菜单,却又被母亲说道:“你把自己吃成这个样子,哪位家长敢把菜单交给你。
”
阿娟不服气地争辩道:能力和身材是两回事。
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阿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她胖,在厨房煮菜是一件没出息的事情,阿娟现在的生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母亲认为的负责是,三十岁的阿娟应该去减肥,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煮一辈子的菜。
对阿娟而言,煮菜是一件开心的事,她也享受这样的快乐,但不被母亲理解。
似乎这个世界,大家都对胖人失去了耐心和平常心,胖人的好心也容易被误解,被欺负,说了也只会换来别人的不相信。
公交车上,阿娟好心为老奶奶让座,却被说:“小姐,你还是坐着吧!
”
家门口,阿娟拿出钥匙开门,却遭到邻居猥亵,反抗过程中导致邻居滚下楼梯,却被邻居老婆嘲笑道:我老公眼瞎了,才会看上这死肥婆。
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无论你做什么,怎样做都是错。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胖人必须要承担起胖所带来的折磨。
因为胖,找工作被拒,逛个超市购物,被别人指指点点,走在街上,也会有人在背后偷笑,出门坐个车,也会被用胖来开玩笑。
似乎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种,男人、女人、胖人,胖成了一种群体代称,没有性别之分,他们不敢拍照,没人一起玩,要想融入他人,必须减肥改变自己。
胖人也想正常生活,但最后也只能被外界环境逼着去改变,去减肥,去变瘦,去成为大众眼中更好的自己。
阿娟,千万胖人中的一个缩影片中的阿娟为了不再让母亲失望去减肥,到了艾伦减肥训练营时,艾伦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减肥?
有人是为了不再被工作拒之门外,有人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只有阿娟是因为母亲让她来就来了,她不想再被母亲当成一个失败品,不被看好。
阿娟说完后,换来的是大家的哄笑,艾伦却说减肥是为了,不再让别人选你,是因为你比较便宜,不再因为胖被低估工作能力。
这确实是胖人的内心所想,他们不想再受到歧视,不愿再经历穿衣服被说不适合,吃东西被嫌弃胖,坐公交被嫌弃占位置。
戏中阿娟的痛苦遭遇很真实,胖人的敏感自卑演绎得很好,这不只是演员是胖人的原因,而是导演谢沛如也曾是胖人,并且深受此影响。
《大饿》是谢沛如替胖人的发声,也是为曾经的自己发声,她希望大家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胖人。
青春时期的谢沛如胖过,而且胖成为了她的一个阴影。
那时的她因为胖,被别人称为“阿肥”,并因此失去自信,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讨喜一些,她会故意做一些好笑的事情,让同学认为她是一个好亲近的人。
即便后来谢沛如瘦了下来,胖的阴影一直伴随她,让她非常在意自己的体重。
生活中,像谢沛如这样在意体重的人并不是少数,特别是女性。
对于女性而言,减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追求瘦和美。
艺人为了上镜好看,刻意控制自己的体重,每餐不敢多吃。
普通人,为了追求明星们的瘦,为了维持大众眼中的“好女不过百”,减肥节食,只为了瘦。
似乎,我们瘦下来就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谁也不知道这种风气怎么形成的,但瘦就这样成了一种大众审美。
阿娟为了瘦,节食运动,做胃绕道的手术,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失去了味觉,再也做不出美味的食物。
快递员吴永浩以前也是胖子,后来瘦了下来,阿娟曾问他怎么维持瘦的,他说靠个人魅力。
但在不被人知道的角落,他努力催吐,把吃掉的东西吐出来。
吴永浩看着是一位阳光热情的人,但内心却充满负能量,他认为改变自己迎合世界更容易。
我们为了追求大众期待的样子,失去自我,为了成为他人眼中的正常人,减肥、变瘦变美,但这个标准谁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活出真实的自我,很难胖没错,瘦没错,你想被他人认同没错,但歧视不处在标准中的人就有错。
瘦是美,胖是丑,这是谁制定呢?
瘦与胖本该是人不同的状态,而不该是被嘲笑的原因。
我们经常在真实的自己与他人期待的自己中纠结,矛盾,在追逐他人认可中丢失了自己。
其实我们更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但能真正活出真我的人很少。
我们处在在这个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很难忽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阿娟之所以能在最后勇敢拒绝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是因为她为减肥做了很多努力,能做的都做了,却为此失去了味觉,无法吃到最爱的食物,她怒了,和想象中的瘦女人打了一架,并喊出那句“去你的更完美的自己”。
如果你以为《大饿》是在讲一个人怎样减肥变瘦的,那就错了。
它探索的是我们到底该为什么去减肥。
如果是为了他人心中的“瘦美人”,成为大众期待的人,那我们没有必要去减肥。
如果是体重超标,严重影响了自身健康,那不需要别人说,我们也必须去减肥。
但现实却是,我们为了追求他人的认同,刻意折磨自己,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
听到别人说自己胖了,便想法设想让自己瘦下来。
也有人为了瘦,忍着减肥路上的折磨和痛苦,但就是做不到大家期待的“瘦”!
所以,当你看到别人减肥无果时,不要说还不是你没自制力才胖的,也不要说,你那么胖了还吃。
如果有人要你像他期待的那样,你也完全可以说一句,去你的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如果只能这样,坦然接受便好。
《大饿》结尾时,阿娟坐在路边,听着路过的人议论“来这减肥的人都是没自制力的人”,另一边,一位微胖小男孩开心地吃着食物,他还没有意识到胖会让他面临世界的恶意。
电影中,阿娟放弃了减肥,不再追求完美的自己,看似是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但依旧改变不了他人的看法,她能做的仅是善待自己,戏外的我们也是如此。
我们无法阻止他人的看法,但要更爱自己一点,对自己宽容一点。
当你胖没能耐时,大家会嘲笑你胖,但当你有钱有权时,你的胖就成了你的个人魅力。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但却可以去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努力,不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我们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可以勇敢拒绝别人要求的完美。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妥协而充满善意,它只会因为你强大而充满善意。
今天从细胞房出来,看到豆瓣提示《大饿》有资源了,当时觉得精神一振,我已经期待这个电影太久了,预告片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但是无论我如何努力去寻找资源,都一无所获,现在在爱奇艺就可以看,简直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那么期待这个电影,可能因为我也是这样体型的女孩子,所以预告片里的每一句,都感同身受吧。
我已经减肥一阵子了,已经瘦了十二斤,终于不再是190+女孩了。
可是,最近迎来了平台期。
可笑吧,这么大的基数,居然还有平台期。
那些励志的帖子里,不都说大基数会很好掉秤么?
为了能早日突破平台期,我只好对自己更加严格。
早晨全麦面包三明治,除了鸡蛋和无淀粉火腿什么都不放。
中午吃一些蔬菜和半个拳头大小的糙米饭。
晚上不吃。
然后,我好饿。
真的好饿。
饿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有的人说饿像是一把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肉上,直到把你雕刻成你想要的模样。
在我这里,饿是一种无孔不入的感觉,它可以从你的七窍,你的皮肤,你的四肢百骸,你的每个毛孔蔓延开来,让你除了饿之外,不会再有脑子去想别的事情。
今天的我,真的好饿。
犹豫了一阵,既然要看电影,又是平台期,不如我们叫个单人的火锅杯吃。
一边看电影,一边吃饭,这种久违的感觉,真让人向往。
四十分钟后,我把ipad放好,火锅杯和蘸料摆好,打开爱奇艺,开始一边吃火锅,一遍看电影。
那个女孩子和我好像,都是一样的只穿宽大的t恤牛仔裤,梳了马尾辫以后,头顶总是有细细碎碎的乱发像是野蛮生长的杂草。
怎么会像呢?
可能是因为胖子都长得差不多吧。
电影里的女孩子,体重205斤,我最胖的时候,比她瘦10斤不到,可是我觉得我没有她胖呀。
或许自己的眼睛会欺骗自己吧,在别人眼中,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我突然沮丧了起来。
当看到小吴手上的伤时,我瞬间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因为同样的事,我在15分钟之前,刚刚经历了一遍。
是的,我又催吐了。
我吃下了火锅杯,喝了号称不长胖的元气森林的牛乳茶,然后,我就后悔了。
解决这种后悔的情绪简直不要太容易,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了。
走到洗手间,翻开马桶的盖子,将手指伸到喉咙里。
然后生理性的涕泪横流,排出不该吃掉的食物,等到再也吐不出来了,就洗把脸,若无其事的从洗手间出来就可以了。
然而这次却不同,这次我的猫就站在洗手间门口,定定地看着我。
那个表情和眼神,与电影里的女主看到男主催吐时,一模一样。
我突然,想像男主一样,那个包把自己挡住。
我好难过。
--最后的结局,女主在梦境中,和自己和解,在现实中,和妈妈和解,只不过用了一种代价沉重的方式。
看了下短评,这也是这部电影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虎头蛇尾。
电影里的人和解了,可是电影外面的人还要生活。
我依旧要继续在这种饥饿的生活中慢慢走下去。
装好明天要吃的菜,和一小份米饭。
心里想着,我一定是中午吃的太少了,所以晚上才会这么饿,才会忍不住叫外卖。
鼓起勇气,将明天的半个拳头大小的糙米饭,增加到了一个拳头的大小。
看着卧室的椭圆仪,还有椭圆仪上的运动鞋,我没有什么感觉,只想快去洗漱然后睡觉,这样明早可以早起一个小时,然后蹬半小时的椭圆机,可以消耗约300大卡的热量。
晚安了,这个我无法和解的世界。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不想改变。
可你这样和别人不太一样,你应该改掉。
屡次减肥失败的阿娟,终于在梦境中杀死了那个减肥俱乐部一直鼓励她减肥的客服小妹。
她挣脱了牢笼,也甩掉了“肥肉”,又变回了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孩,这世间,没有什么能够再束缚她。
没有像样工作的女孩很多,但105公斤的没有像样工作的女孩不多。
大龄剩女很多,但105公斤的大龄剩女不多。
于是,在人来人往的都市中,阿娟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
明明有那么多人,大家在城中走来走去,而阿娟却因为体重受到不一样的对待。
在公交车上给阿嬷让座因体积庞大被人劝退,帮国中生捡个球要被调侃“她喜欢你,她是你老婆”,被老大爷性骚扰时还要被怀疑“怎么会看上你这样的”,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因为体重原因不愿意将自己的照片放在幼儿园教师介绍名单上。
张国荣曾在遗书上写到,“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同性恋者?
阿娟一生未做坏事,甚至可以说她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为何会这样?
阿娟向世界妥协,去了报名的减肥俱乐部。
她拼命锻炼减不掉,每天坚持吃减肥餐减不掉,最后甚至做了胃紧缩手术还是减不掉,为此她还丧失了作为一个厨师最宝贵的味觉。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遭受到了别人的排斥,减肥嘛不过就是控制食量和保持运动的事,那些体重超标的人一看就是不懂得自律。
我们总是习惯了自己的行为,而忽略了属于个人的特性。
自己觉得这样好,这样做会成功,也就习惯性要求别人按自己的习惯来。
每个喜欢让他人用自己的意志做事的人,都不过是变相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阿娟在快餐店吃饭时,喝了一碟醋和一碟酱油,眼泪流了下来,太难喝了吗?
不,她失去了作为一个厨师最为宝贵的味觉。
画面还停留在快餐店的场景,声音却是那些曾经一次次让她自卑的回音:“小姐,你还是坐着吧……性骚扰怎么可能会骚扰你这样的人……你连自己的身材都控制不好,家长怎么放心让孩子吃你定制的菜单……”导演一个简简单单的画外音处理,让阿娟的情绪积压到内心的最深处,随之而来的爆发,必然是最激烈的高潮。
阿娟喝得酩酊大醉,砸碎减肥俱乐部的减肥道具,她站在体重秤上看着持久未变的105kg,凭什么啊!
醉梦中的阿娟,在血红色色调的梦中与身材姣好的客服小妹撕扯斗殴,阿娟一拳又一拳,狠狠打在客服小妹的身上,直至客服小妹死去。
每一拳,都是阿娟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每一拳都是阿娟顺应大众声音后留下的伤疤。
阿娟和梦中的客服小妹代表的不仅仅是肥胖人群与肥胖人群的歧视者,更是这世界上每一对被歧视者与歧视者。
阿娟在梦中杀死了客服小妹,打破了世界对她的束缚,那这世界上其他活在歧视关系中的人呢?
电影的结尾,阿娟给异装癖的小宇送了一顶蓝色的假发,吴浩仁和阿娟在快递车上美好地与小宇告别,这样的结局也算得上是唯美。
如果对这部电影还留有什么遗憾的话,大概就是小宇异装癖的戏整段被删减和阿娟走回自己的世界后还不够潇洒。
电影结束了,不知在这世界上还有多少胖子因为体重问题被人嘲笑,还有多少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人歧视。
你的朋友里应该有个胖子吧,他们大多脾气很好,也是经常被大家开玩笑的对象。
人们常用「心宽体胖」来形容胖子的好性格,胖子也从来没有生气过,总是笑着和大家玩闹。
直到有一天,因为某个不经意的脱口而出,有人惹到了胖子,这次他似乎和以往不一样了,他生气了。
他居然生气了。
你想了很久都想不明白。
今天,有部电影告诉你背后的真相,它是——《大饿》
《大饿》的海报上有句文案很抢眼:去你M的更美好的自己女主拎着喝了多半的酒瓶,目视着面前的海报:一个身材匀称的女孩正在加油打气。
海报女孩是谁?
是女主的「未来」,还是「曾经」?
其中一张画面的人脸被替换为汉堡,更加引发观众的联想。
汉堡和酒瓶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呼应?
电影还未开始,冲突呼之欲出。
我们得以走进女主阿娟(蔡嘉茵 饰)的世界。
阿娟,30岁,210斤,没对象,没社交,在妈妈开的课后托管班当后厨。
因为身材原因,班里的孩子们都叫她「大恐龙老师」。
坐公交车时,一个人必须占用两个位置,想起身给老人让座,却被多数乘客「劝退」:小姐,你还是坐在那里比较好。
就连邻居的小孩子,也常常嘲讽阿娟,还跑到她家对她丢鸡蛋:请你吃鸡蛋,死肥婆!
最令人气愤的是,邻居高伯趁着没人,对阿娟袭胸性骚扰,阿娟果断反抗,高伯失足从楼梯摔下。
高伯母言语歹毒:拜托,他眼睛又不是瞎了,他怎么会去摸你?
你们看看多恶心啊。
我老公怎么可能看上你这死胖子?
就连被性骚扰这件事,都没有人愿意相信阿娟的无辜。
毕竟,她是个200斤的胖子。
怎么可能会有性吸引力呢?
你看,从小孩到老人,从熟悉的人到陌生人,没有人给阿娟一个好脸色。
人们默认了阿娟就是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
这个「低」几乎低到了尘埃里。
然而阿娟日常的遭遇远远不止这些。
阿娟的妈妈,每天早上做普拉提,饮食健康,身材保养很好。
却唯独拿自己的亲生女儿没有任何办法。
于是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用言语打击女儿的习惯:你这么胖,给小朋友设计菜单,人家家长会怕小孩子们都吃成你这样。
阿娟生日当天,自己准备了一桌好菜,等着妈妈一起庆祝。
最后等来的却只是妈妈的短信:你先吃。
少吃点,不然越吃越胖。
我想,没有谁喜欢在生日当天还收到这样的「叮嘱」,更何况还来自于自己的妈妈。
蔡康永曾说过,没有人能豁免于他人的眼光,完全地接纳自己,我们无法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对于阿娟来说,最委屈的,不是外人的冷言冷语,而是身边至亲的冷漠与打击。
大饿,出自汉代《风俗通义·佚文》:大饿不在车饭。
意思是指饿得很的人吃饭要适量。
而在影片中,食物则成为了某种象征或隐喻。
我想到之前推荐过的《饥饿站台》,用食物象征人类的阶级。
电影《燃烧》中,也出现了用饥饿来划分人群:小饿,是指一般肚子饿的人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何意义整日探寻那种问题的人他们认为那种人才是真正饥饿的人即为大饿
因为身材,阿娟被迫被社会大众「分类」,和阿娟(身材)一样的人,和阿娟(身材)不一样的人。
快递员小吴(张耀仁 饰)的出现,改变了阿娟的生活。
小吴就像是他工作的阳光快递代言人,整个人都很阳光,做事麻利,讨人喜欢。
阿娟心中对他也有隐隐好感。
两人的转折就在小吴帮阿娟作证高伯性骚扰这件事。
成为朋友后,小吴还告诉了阿娟,自己曾经也是一个胖子。
当年因为膝盖被肥胖伤到,被迫减肥。
同样的曾经,让阿娟颇有感触。
而小吴现在苗条的身材,更是让阿娟内心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她想要「转变」。
妈妈为她报的减肥班,正好派上了用场。
来到减肥班,教练首先就采用了「恐惧营销」的手法,用一块仿真的脂肪,用来指代学员们身上的脂肪重量。
当询问学员来减肥的原因时,有人说是为了找份好的工作。
教练非常赞同,并且举了一个「三观不正」的例子:如果你去水果店,会选那些丑的坏的水果吗?
学员中有人回答,会,因为便宜。
现场哄堂大笑。
教练早有预料,马上补了句:那你也希望自己一样便宜吗?
用烂水果来暗指自己的学员们。
教练其实和社会上歧视胖人的那些人没什么两样。
与此同时,阿娟意外发现了小吴的「秘密」。
看起来完美身材的小吴,其实每次吃饭以后都会用手催吐。
这就是他的减肥秘诀,每吃必吐。
小吴其实并不善于社交应酬,在外和同事吃饭喝酒都是为了刻意融入群体。
骨子里,小吴还是那个被社会所遗弃的胖子。
他始终活在自己肥胖的自卑阴影里,一直不曾走出来。
小吴曾对阿娟感慨:改变世界太难了不如改变自己比较快一点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象征着小吴面对社会压力的转变,「屈服」与「顺从」。
因为胖,膝盖受损。
因为胖,没有朋友。
因为胖,被起外号。
可是,就连小吴都没有想到,外界对减肥后的小吴看法变了,小吴对自己的看法却还是老样子,并未随着减肥成功好起来。
人们习惯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却常常忽略人作为个体的选择。
人们常常觉得某种选择具有唯一性,于是也常常要求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可是,凭什么要按照多数人的方式过一生?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一个九零后眼中的周杰伦。
文中作者谈及对周杰伦作品的感想,看得出用心了。
但我无法认同的一个观点是,作者觉得周杰伦这些年太懒了,周杰伦应该更努力些,最终成为坂本龙一一样的音乐巨匠才行。
周杰伦一定要成为音乐巨匠吗?
这算不算是一种价值观的绑架?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再来问《大饿》。
所有胖子,难道必须减肥成功,才能收获幸福和快乐吗?
我看未必。
虽然我们看过的多数胖人为主角的电影,都是这么演的:一个胖子,经历千辛万苦,最终减肥成功,收获满满幸福。
这样的剧本,其实也在变相承认社会多数人对胖人的认知——肥胖太丑,肥胖不值得,瘦才是美。
当社会整体的审美观和行为举止都出了「问题」,对于胖人的歧视就成了理所应当。
再看阿娟,其实她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大方善良,聪明温柔,她积极努力地生活,却唯独因为体重问题,被他人歧视。
为了减肥,阿娟甚至不惜做胃绕管手术,这让她付出了味觉丢失的代价,可是并未取得明显效果。
她的朋友小吴,外表阳光的背面,依旧是被孤立的那个胖子。
喜欢异装的小宇,只有在与阿娟相处中,才能获得短暂的「轻松」。
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属于社会的「异类」。
他们并未满足社会多数人制定的某些「标准」。
他们虽然渐渐摸索出了与社会大众的「相处之道」,却无法消除外界对于自己的看法,嘲讽,以及排斥。
就像阿娟,最终只能借着一场酒醉后的幻梦与歧视者对峙。
在梦中,阿娟和减肥班的代言人狭路相逢,两人厮打、谩骂,最终阿娟取得了胜利。
但这只是一场梦而已,醒来的阿娟依旧要面对现实。
减肥班的玻璃被她砸了,她要赔偿。
路人们当她神经病,她也只能坐在路边傻笑。
甚至有人经过,还会说:为什么会有减肥机构这种东西,减肥不就靠节食跟运动而已吗?
在路人眼中,减肥班都是不应该存在的。
那自己,是不是也不应该存在呢?
半梦半醒的阿娟,似乎无法想太多。
她在梦中的胜利,似乎是自己近期的所有努力,换来的一个虚拟回报。
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句话: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所以我更欣赏《大饿》的结局,阿娟并未减肥成功,小吴依旧活得自卑,小宇内心并未改变。
一切并没有像多数电影那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依旧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着。
多数如阿娟一样的普通人,不过都是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回头再看《大饿》海报上的那句话:去你M的更美好的自己并非最后的对立宣言,而是面对自己的一种警示。
这世上还有更多的「阿娟」,对胖人的偏见与歧视从未消失。
它的解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声援与行动。
也许1年,也许5年,也许10年。
我相信,只要去做,终有改变的那一天。
否则,肥胖歧视之后,还会有身高歧视,外貌歧视,残障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如果做一件事,每一个地方都好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么加在一起就是好很多很多很多。
现在开始,做些什么,都不算晚。
哪怕从平等对待身边每个人开始。
否则,下一个被歧视的目标,也许就是你。
这部电影由台湾导演谢沛如的亲身经历改编,她从小因体态臃肿,成长过程被同学取难听绰号、被社会歧视,被亲戚朋友“善意的关心”……她想反驳却始终开不了口,越来越失去信心。
长大后则发现,周遭女性朋友无不为身材感到困扰,让她决定把这段经验拍成电影,将隐忍多年的怨言,透过电影倾吐而出。
这是一部一部褒贬不一的电影,有人觉得影片从一开始就摆脱了低级趣味,没有陷入励志的俗套表达,选择了真实地去记录生活,并且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美好的东西,以此完成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表达。
也有人认为电影只是通过一种失败的人生来帮全世界所有的胖子博取同情关爱,号召大家不要歧视肥胖,影片中女主角在人生失败中放弃做更美好的自己的做法不值得鼓励。
除了阿娟和小吴,电影里还有一条被删减的人物线:被阿娟无意中发现的喜欢穿裙子的男孩小宇。
不过阿娟既没有曝光他的秘密,也没嘲笑他的选择,而是鼓励小宇勇敢做自己。
看的出来,阿娟、小吴和小宇,其实暗藏了导演的精心设计——他们都是脱离社会常理的“异类”。
同时,他们三个人、三种不同的境遇,也代表着昨天、今天和明天。
小吴,是向外界妥协的过去;
阿娟,是艰难挣扎的现在;
小宇,是懵懂尚未决定的未来。
我们始终要相信,一个好的社会一定是多元的,是可以接受各种人群的存在。
环境不改变,而是逼迫弱势者改变,这是一种霸凌和欺压,并不能让情况变得更好。
有些人在外界的压力下被迫改变自己,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也是无奈之举。
人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不管外界怎么看,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无需他人定义,每个人生来就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活出自信、自我,就是一种美。
【补标】非常工整的作品,前后对应和女主变化写得非常好,女主也演得真的是,感同身受的地方太多了,所以也是在釜山哭得最多的一场,“去你妈的美好的自己啦”。希望大家无论胖瘦,都能找到自己的阳光。最可惜的就是LGBT戏份成为引进的阻力,这部其实值得引进。
很难用Born This Way来反击的肥胖歧视,本质上还是“踩死你即可上位”的成功学教义。没人能独善其身,也很难有人出淤泥而不染,对失败的羞耻感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是当代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础逻辑。因此,对于变装男孩的包容与理解无法形成对照组,导演的剧作过于正确,各种言语伤害被生硬地投掷到女主的身上,却反倒阻断了她的感官延伸,所有的反抗都是她下意识地条件反射,而其真正的心理博弈与欲望投向却始终模糊。导演反复强调,人们对肥胖人群的刻板印象只有“胖”,然而在电影当中,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个胖子,却看不到阿娟本人。
活潑色彩明亮光線套路的人設及反套路的內在描寫「這個世界很難改變 ,不如改變自己」減肥的題材 ,實則內心對經營外表的各人手段 ,男女主角皆是 ,改變者認為自己未改變 ,未改變者希望改變因此變得極端小正太年紀雖輕卻是面對比成人世界都更殘酷的身份選擇最佳新演員必須拿結局好像有點措手不及的光明 ,但我想會兒 ,其實也不突兀 ,三位選擇、改變者 聚集一塊 同條道路 ,電影沒有演出的後日談 ,三人對自身的定位應該穩固了柯淑勤有種梅莉史翠普的影子
開初手法輕鬆後來越見殘酷,不是一般公式化的勵志電影,反而是透過當中數個角色去批判社會中的歧視現象和試圖為受著外表影響的另類人士平反,台灣電影近年真是越來越有意思,另外演員很不錯,特別是女主角,值一看
全片最大的问题是从头至尾跳脱不出正常的生活路线,几乎每一处都充满了“刻意”,那种为了完成剧情而刻意的“刻意”。但是作为处女作长篇,可以做到这个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题材的起点太低了,太常见,也就很难找到“独特的审视视角”。但是也再次证明了,作为能够“一炮小成名”的作品,必须要有导演特色想法的东西,和完美女孩在“胃房”打架的戏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大话西游已经提前几十年用了一次,毕竟也算是第一次把内脏空间用于减肥戏。异装癖小孩对于片子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帮助,硬要说的话就是“面对内心最本质的自己”吧,不过特殊人群题材的加入算是巧妙的加分项。无法说错。最后主角在失败后没有明确的处事态度,略有失望。
减肥从来都不容易,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很难达成。如果真的减不成那就算了,做好自己最重要,他人的眼光少在意些就好。
渣奇艺删减了10分钟,女孩却没减掉10公斤,这是最后一次充会员了。胃里翻江倒海那段真是看吐了!
经历过一年多减肥的我深有体会,看得我揪心又难过。快看完了才发现看的是大陆引进的删减版,可把我恶心坏了!看完删减部分后,海峡两岸谁搞歧视谁平权,一目了然,真是讽刺又恶心。
Body shame话题的优秀之作。台湾电影真是快接近日本的细腻与温柔了,就算全部剧情能猜到、就算大陆网播版被删十分钟,也还是觉得很感动,而结局也毫不意外泪目了。I know it sucks as a fat but welcome to the real life sucker, fuck those "to be a better me" shit...
“去你妈的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种“鱼子酱山东大席做法”的感觉。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上的。自我认同,难于登天。
肥胖人群+跨性别 真的很会投机诶 看完完全觉得是在消费这类群体吧!满满的诚意一点没看到 只看到用力过猛
作为一个曾经减过十几斤的女孩来说,我承受过的压力都比这里面诉苦的社会压力、自身压力、自我认知更严重,对于当代社会的肥胖理解还都只是皮毛。
这个调调还是很喜欢的
日你爹的爱奇艺,足足剪掉了9分钟,把整条异装癖的线都剪掉了。催吐症帅哥、胃旁路大恐龙、异装癖模范生是三条相互映衬和交织的线,分别代表了向外界妥协的过去、艰难挣扎的现在和尚未决定的未来,影片也由此呈现了呼之欲出的声音:环境不去改变、逼迫弱势者改变,并不会让情况变得更好;而未来究竟如何,要看现在我们如何学习用新的方式对待他人、用新的视角教育下一代。全片没什么高潮,作为内心具象化的打斗戏也没什么力道,但台湾能源源不断拍出这样的作品,的确让人眼馋。| 看预告片就有点想哭。一看导演果然是女性。
根本没完事啊,现在流行剧只写一半吗
一个减肥成功的体力劳动者性别男 居然要靠催吐维持身材???内地版又来剪刀手 剪了个寂寞
这就是现实啊,不圆满却学会了包容自己
似乎过于浅表,令人无法和女主、外卖小哥、模范生,站在同一条线
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