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如今这样疲惫颓唐,依旧有些诚挚的情感和草根的情怀。
一个是当警察七年仍旧只是个巡街警察的阿杰,还有从前的建筑师今天的疯子成哥。
一个就被生活打磨的油光水滑;一个被艰难的人间世打倒在地。
两个生活中的小人物,平淡无奇的前世,没想到幻化出灿烂的今生。
转变从一个新人女警和一对高中女生闯入阿杰麻木的生活开始。
那个新人和他当年一样不懂规矩,也和他当年一样无所畏惧,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那两个高中女生视他为英雄,看他踢球,宣称喜欢踢球时的那个自信和快乐的阿杰。
她却意外的死在变态杀手手中,在即将去国求学的前夜。
阿杰心中被世俗的灰垢掩埋掉了的真我终于苏醒。
于是就有个电影中的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马拉松式的追捕,和抓住凶手后的很傻的开怀的笑。
成哥是被生活打变形的人。
因投资失败和借高利贷而失去美满的家庭,妻子带他们的孩子远度重洋,成哥自杀未隧而疯疯癫癫。
他碰到了从大陆来的按摩女菲菲,被丈夫抛弃的女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菲菲竟看不出成哥的疯癫。
这段感情有点离奇,有点无奈,有点伤感,又有点对人间世的反抗和隐忍。
我们似乎看到成哥整个人的改变,看到了成哥为爱情做的种种努力,看到他象正常人一样帮姐姐打理报刊摊,看到他甚至不惜性命的与变态杀手搏斗,解救菲菲,看到他在听说菲菲要离开香港后,拼命的去追赶巴士。
等菲菲终于下车,两人相对,却还是那个疯子成哥,也还是那个即使失去一切,也不肯放弃幸福生活的梦想的成哥。
他说,说的听者泣不成声,“记得带儿子回来,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一起过好日子。
”即使有些许感动,或许还是不愿正视和尊重阿杰和成哥的生活状态。
其目标,前者无非是事业的小小有成,后者无非是家庭的小小美满。
不是太渺小了吗?
我想,走出所谓深刻伟大,承认卑微和平凡,同样可以得到值得一过的人生。
于是王小波说:“井底之蛙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欢迎关注微信号:梦里不知身是客(duyuzhiwriting)
这几年常常听到“逃离北上广”这个词,看的日本电影电视也是逃,他们是“逃离东京”,混得一无所有,只得年华将老,青春不再,倒是要走。
不过香港人要逃去哪里呢跑的边了,山景海景房的更是负担不起吧。
老老实实转一圈,路上那么堵,商场地铁里那么多人,还是该卖报纸卖报纸,该巡逻的巡逻。
————————————————————————我想起我二十岁时的人生憧憬,不负责任地讲着要买保时捷,要开一个大公司,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总之一定是个社会精英,每天西装笔挺,开着车接老婆孩子去吃饭。。。。。。。
到该讨老婆的年纪时候才发现,原来连养活自己都不太容易。
许多人工作一辈子都没办法在这些城市买一套房子。
再有些痛苦的人,喜欢的事情,或者说梦想的事情,并不是挣钱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能力到挣钱这一步。
踢球比工作认真,但是铲倒了上司就被红牌罚出局。
除了今天巡逻多贴几张本来就该贴没贴的罚单,除此之外还能拿什么反击人生。
————————————————————————成为“剩下来的人”后,我开始有点慌,说我不急是假的,但始终也没什么行动。
我大概明白了我可能做不到我憧憬的那一套。
我一点也不像所有做到那一套的朋友们。
无数的理由。
可能是我不会只为了挣更多点钱去社交应酬,像小杰那样在警署混不上去可能是我原本就没有挣大钱的本事,如成哥这般只能有粥吃粥有饭吃饭或者,我已经不再想如此了————————————————————————说实话,我真是不太喜欢香港这地方。
人多车多,什么都多。
行街上红绿灯滴答滴答声音跟催命似得,过不过,不过别挡着啊。
尖沙咀,铜锣湾,几十里的洋场,熟悉一栋楼里的所有事物,就似乎要花一个世纪一般。
白话,普通话,英文,客家话,韩语,日语,在这中转来转去,比起普通话为主的大陆每天讲话听话的心力都多花费几倍。
在大陆我早已厌烦周末挤shoppingmall吃饭的情境,香港人却从工作日早第一顿便挤着大家乐开始,全年无休。
如果说上海是魔鬼之都,香港难道是地狱之都?
铜锣湾依旧灯火通明,年轻情侣相拥在时代广场,欢欣雀跃尖沙咀连绵数里夜宵,游客,鬼佬,无谓你边度来的,今晚只不醉不归只有我们这些人,不知从哪一天起,城市就不再属于我们电影里官恩娜对陈奕迅说,你再找别的女朋友吧我们可以这么骂他,你活该啦,分手都还在吃什么fastfood。
开部好车,接女朋友去中环吃顿贵的啦。
eason也许听到别人在这么骂他了,不过他在影片里哆哆吸管,没说什么。
————————————————————————我还是爱香港的。
非常非常的。
(大陆就是有这么一小撮神奇的港系。
从小听的粤语歌比普通话歌曲多,看的香港电影电视比大陆电视多。
长大了惊觉自己喝了一半香港的乳汁长大。
so,第一次到香港看到一些曾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建筑物时我是想流泪的)这种爱好像我的hometown或者上海,还有我的家人,甚至我的狗,我的伴侣。
有一天开始,你不再完全喜欢他们,明确知道了自己具体讨厌他们的什么地方,而且知道他们永远不会改,但你还是爱他们。
也许还有一样事情如此,那大概是我自己,以及他带来的人生。
——————————————————————————————————站在青春分水岭上,活到了理想与现实的摆渡之处抓到了雨夜屠夫,不代表能顺利升职,我想,再交一个官恩娜这样的女朋友恐怕也很难跳下了曾经阻挡自己的高楼,留住了开往东莞的长途巴士,但是守着一粥一饭的日子却并不容易阿杰和成哥,原来一直在努力的只是接受自己既不是达不到的理想,也不是盼不到的现实,而是接受自己站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觉得自己比在大陆时的自己还要渺小人生也许很难,要接受渺小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达不到预期甚至很遥远的自己但人生也许也很简单,如果你能鼓起勇气来接受自己。
雨夜,暗巷,枪战,影片开始,你会以为这是悬疑警匪片。
可正当你的神经被挑的高度紧张时,接下来陈奕迅的独白会让你唏嘘汗颜:“你以为拍戏啊?
当警察没那么刺激的。
我巡逻了七年,没开过枪,没中过枪;没有被人投诉过,也没有考过升级试。
不过天天都很刺激——被人家刺激。
”一段直白的自述,有点令我们猝不及防,却很好的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是这样的,现实不是拍电影,想象和现实是两码事,片子用这样一个镜头干脆利索地点破了这一点。
陈奕迅饰演的陈俊杰是驻守香港岛湾仔区七年的一名普通军装警员,警察对于他就是一份工作,每天规律的巡逻生活已经让他麻木,上班等着下班,得过且过,没有冲劲。
但面对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呢?
自己尚在无力现实中无力,迷茫甚至沉沦时,我们又有资格指责他人呢?
对片中陈俊杰来说,警察就是一份工作,每天规律的巡逻生活已经让他麻木,而满怀激情的新人小师妹廖德楠则相反,他与阿楠一起巡逻,一个总是心不在焉,得过且过,而另一个是初生牛犊,事事认真,一个冷眼旁观,一个满腔热诚,曾几何时,陈俊杰也像初生牛犊一样充满干劲,但在七年的现实磨练之后,他逐渐向老一辈警察所代表的退休心态靠去,电影的一开始就向我们言明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激情和理想忠诚和责任都会消褪,老油条警察随便拿商店的纸巾,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
对这些行为,陈俊杰看不惯,然而当阿楠这个比他更年轻的警察出现时。
陈俊杰的反应马上出现了偏差。
他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倚老卖老。
他可以随口说出三大禁忌三大要诀,可以对新人指指点点呼来喝去。
有情况发生却永远是反应最慢,动作最迟钝的那个。
阿楠是新人,有着对生活对工作美好的憧憬,上司是老油条,心肠已经铁石般坚硬,他们的观念都是坚定的,他们都不会痛苦,惟独是陈俊杰,他处在一个过渡时期,既有初阅人世的觉悟,又忘不了曾经的理想。
他处在两种价值观的矛盾中,在面对师兄时发现了自己的天真幼稚,面对师妹时又看到了自己的世故圆滑。
正如片中所描述的,他到了“奋斗更年期”。
他是痛苦的,于是他决心要在这两种价值观中选择一种,电影中有一段戏,桥段虽然老套却用得很出色。
在阿楠锄强扶弱的理想已经坍塌,准备辞职的时候,陈俊杰不咸不淡地开解她,导演运用相似的场景,不断把镜头和陈俊杰,当初要辞职时他的上司开解他的回忆镜头,来回组接,演绎成了成长的必然重复。
你怀着心中的梦想与激情步入社会,一腔热血,崇尚正义,路见不平敢于拔刀相助。
但当你却因此而在社会中碰壁,摔得灰头土脸时,又有多少人还坚持着初入世时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纯真呢?
当你的坚持不被人们所理解,总是被人冷嘲热讽时,你的纯真会很快被黑暗所吞噬!当你对很多事都无能为力,不曾像你之前想的那么简单,当你对身边的丑陋鄙视,但自己又无力改变这种卑鄙而又无奈的现实时,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逃避,妥协,最后终由绝望变得麻木。
片中的一个场景含蓄却简明的揭示了这个问题。
当新人廖得男满怀激情初次在岗位巡逻时便被人嘲笑长相,带他的老警察陈俊杰这样说“要干这行,就要准备随时被人说,有人说我矮,有人说我高,有人说我帅,有人说我胖,说着说着就百毒不侵了!
”我们或许正是在经历了现实一次次的磨砺与打击后逐渐丢掉了对自己的忠诚与内心的激情,我们开始变得世故,圆滑,得过且过。
正如片中另一位老油条警察所说,大家头几年都会拼命的干,然后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拼命了!
成长是残酷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磨平我们的棱角,稀释我们的热情,消解我们的梦想。
然而无论怎样改变自身去适应社会,我们都应自觉不自觉地在心底腾出一块干净的空地,来放置曾经的梦想,有空就翻阅一下它们,让自己不至于走得太远,不至于迷失。
影片中吴镇宇的戏也颇耐人寻味,他经历了七年的原地打转,他不停地想去挽回过去,面对不了现实。
可爱情的力量更有他自己的领悟,终于醒了过来,把握了现在,决定去追菲菲,那个可以追回来的希望。
他曾经是一位建筑师,他勇敢的面对现实,让观众可以期待他的将来。
影片结尾再次以开头同样的方法幽你一默,但这种处理却很精彩,耐人寻味。
是的,无论你自己怎么改变,可你对周围污浊的环境无能为力,你无力要求别人按照你的信仰及价值观去行动,你无法改变大环境,你不能让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运转,这是现实的残酷。
你可能做完好事却会有一个坏评价,亦可能看不惯别人阳奉阴违,别人却频频升迁。
面对这种尴尬境地,“做人不要太现实,人生才有希望”,我们只要按照自己内心的信仰,忠诚于自己内心,自己不留遗憾,就够了。
于是,面对未来的现实,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电影音乐响起,一句“长官早!
”道明了我们应有的阳光向上坚强心态,道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坦然与释怀。
2024年8月7日20:06:15男主(一)小时候看感觉警察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普通人长大后才发现警察是公务员想要考上非常艰难。
(二)05年拍的电影,那个时候的香港就有现代化都市的感觉了。
女主(一)从农村考上公务员警察,绝对算是人中龙凤了。
精神病(一)香港大学毕业的,这类中产精英阶级一旦失败了就会失去所有,如果不能够接受现实的话就疯了。
(二)因为某些原因失业欠了贷款,最后变为精神病了(三)每天神神叨叨的,会偷窥楼上的按摩女,会在路上给游客指路。
按摩女(一)里面这个按摩的女性属于是服务业。
这种服务业不需要较高的成本。
偷奶粉的(一)城市里面生活压力大,某些人如果欠了债还不上就得一辈子当奴隶进行还债,这样的生活生不如死。
(二)失业人员,城市里面穷的人是真的连基础的生活保证都没有。
强奸犯(一)大反派这种丧失人性的奸杀行为,以及那个公交车上的猥亵行为,还有按摩店试图对按摩女图谋不轨,这些都反映了在城市里面某些人可能永远无法通过正当的方式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暴力极端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所需。
(二)作品中有一个大桥两边巨大贫富差距的对比,还有高楼大厦以及狭小破旧的出租屋的对比,无不反应了社会的割裂。
总结(一)一部简单的城市生活剧,没有什么复杂的剧情,却深刻的反应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年之后再来看这部剧,发现如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和电影里面一模一样,比如失业短贷导致一无所有。
(二)启示:消费需谨慎,买不起就不要买,千万不要借高利贷。
昨天晚上电视台放了香港电影《神经侠侣》,没有看到开头。
容祖儿扮演的廖得男是警察中的新人。
她工作认真,做事拼命。
她的搭档也是她的前辈陈俊杰(陈奕迅饰)却是有点儿吊儿郎当,对什么都不起劲儿。
同事对廖得男说,俊杰现在正处在“工作更年期”,所以看什么人都不顺眼。
什么是“工作更年期”?
就是刚开始工作时很拼命,拼了几年后就开始问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什么?
于是失落、彷徨、颓废、找不到方向。
哈哈,这段话简直就是这部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啊。
整部电影全因这句话而传神。
工作拼命有理想的职场新人廖得男,工作了一段时间便茫然失措的陈俊杰,有才华却被生活逼迫的借高利贷最终精神市场的王成(吴镇宇饰),普通小人物被生活压得毫无办法最终跳楼自杀的中年男子,还没有步入社会,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学生Nicole……这部戏里的人物就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
遗憾的是,电影以皆大欢喜的结局而告终,没有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和命运,否则这将是一部上上乘之作。
陈俊杰代表了大多数步入职场之后的青年人,自己满腹才华,满身抱负,却在现实生活中不得施展,处处碰壁。
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的小人物而已,虽然内心挣扎,却无力反抗。
该怎样面对这种现实,电影没有给出一个好答案。
我在想,为什么我会坐在家里的床上,点开这部10年前的港片来看?
一个二十六七的女生,初恋两个月就失恋,人际关系简单,继续找男朋友的能力为零,为什么还能够淡定地在周末的下午打开她床上的电脑悠哉又不安地看着她的电影?
难道不该出门去玩吗,难道不该和男朋友一起逛街吗,难道不该努力学习准备考试吗,人生的动力在哪里?
人生的美好未来在哪里?
只要周末没有事做,泡在综艺节目和电影里的我就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这大好的时光为什么不用来充电以换取更好的工作?
或者提高自己的颜值以期寻找一个男朋友?
或者看新闻、复述新闻以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便不让自己更加愚蠢下去?
一切都是因为在家里,这个堕落的天堂里。
听着母亲在厨房乒乒乓乓做菜的声音,我感到一切都是静止的,静止到可怕的地步。
最可怕的就是你以为自己在努力,实际上你做的事情与你理想的情况相去十万八千里。
例如我要做测试,我要学英语,但是我正在学习吗?
没有。
我必须找到学习的方法,然后开始执行。
执行这一步,我永远没有做到。
这一部《神经侠侣》,讲了浑浑噩噩度日的阿杰警官抓到一个“雨夜屠夫”的励志故事。
市井小民,就如我,就如一切没有梦想或者有梦想却并不付诸行动的年轻人,被这位阿杰警官稍微激励过后,就该起身,看看自己能干什么,构想好之后去执行吧。
在1997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很热衷于讨论一个名词,叫做“香港制造”。
似乎只有这个标签,才能显示出香港电影的存在。
而真正的“香港制造”究竟为何,或许很难说得明白。
九七之后,香港电影走入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发展阶段,在坚守与迎合之间举棋不定。
诚然,这一阶段之中确实少了很多我们较为熟悉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香港电影”,但是在众多的回归之后的香港影片中细细找寻,我们会发现,那些“香港电影”正在以其他的方式生存并发展着。
抛开回归之后的香港电影产业模式的变化不谈,港产片中的“港味”随着香港电影人的大批北上而逐渐冲淡。
我们在感慨与怀旧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这种港味的消散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很难说其产生的影响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
香港电影的辉煌的重要原因,在于独特的香港本土文化的影响。
然而,在世界已然变化得如此迅捷的今天,“坚持”与“固守”之间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香港电影本身的特色有时也意味着一种古旧与保守。
当然,并不是说香港电影要与过去的传统相背离,而是香港电影应该在不断开放的当下,找寻当今香港的新的特色与转变。
2007年的《老港正传》虽说是一部献礼片,但是它仍然在命题作文式的创作窠臼中叙写出了新的“港味”。
通过大陆移民不断地融入于香港的过程,展现出不断变化着的香港社会,也折射出了“随时而动”的港人心态。
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对于香港的未来也做出了展望:尽管香港在变,香港电影在变,甚至香港特色也在改变,但是兼容并包、少说多做、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仍然是香港日后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种精神自打形成开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改变——香港只要保持这种精神,那么即使香港电影的外在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会展现出其独特的香港风貌。
另一方面,如今的香港与过去的不同点之一,在于与大陆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在这一基础上,香港电影的创作者们其实可以创作出属于现在的“香港制造”,而非仅仅沉湎于过去。
从这一点上说,近年来的香港电影其实创作出许多容易被忽略的优秀“香港制造”。
《神经侠侣》便是其中的一部。
以香港电影中标志性的职业——香港巡警作为主角,展现出香港市民在回归之后的生存状态。
同时通过两代警察的传承,在质疑港人性格中的消极因素的同时,又肯定其积极的影响,并最终通过“奔跑”的隐喻将香港精神直观地展现于银幕之上——实质上,“奔跑隐喻”在香港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中,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阿甘正传》中的“奔跑隐喻”与《神经侠侣》以及《金鸡》的结尾处均有相似之处:同样的本土文化以及精神内核的隐喻、同样的积极肯定的感情色彩、同样的“开拓进取”的精神表现……在此无意对香港与美国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探讨。
但是但就电影而言,两者确实有着极为相似的务实精神。
总而言之,无论是《神经侠侣》还是《老港正传》,都可以说是十分正宗的、新式的“香港制造”。
小时候看过一点,没想到现在重看居然是这么完整的故事。
残忍又有理想信念,真实而又有点希望,恰好能给成年人多一点治愈……吴镇宇演的真的很好,我以为剧情会变成警察误以为疯子奸杀了人被追捕,没想到没那么狗血,而且他居然敢跳楼了……后面各个人物的结局也是言简意赅,并不拖沓。
最能共情的是疯子姐姐看到疯子清醒了的那个场景。
现实让人疯魔,爱却能治愈人心。
即使是并不光鲜的底层按摩女和人生失败的疯子,也可以因为真心有了重头来过的勇气。
1.到黄山山下的那个下午入住客栈后,卸下背包坐着总觉得心神难安,于是撑起伞穿过拱桥到河畔的小街市上走走,借着游客的心态熟悉一下镇上的风土,远山氤氲几不可辨,近里灯光下有些店铺。
绕着走了一圈雨点逐渐密了起来,只好买一些登山用的物品还有些干粮回客栈看电视。
已是10点多了,不知哪个台在播这部电影,干了N年巡警的阿杰(eason)辅导新人joey上路要淡定,现在所经历和感受的将会是未来的很长一个阶段都会觉得司空见惯的,留一些热情给将来,言下之意反正不是混日子,还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吧。
继续像一具空壳在中环扫街,两位青春靓丽的女高中生因电车之狼报警后,意外地撞进了片儿警阿杰的生活,外形帅气和一身蹴鞠绝技让陈警官成为了他们的偶像加柔道教练。
近中年经历事业的崩溃与家变后余生的成哥(吴镇宇),成为了社区当中的犀利哥,他怪异的行为以及对人生苍凉之处的领悟很难让人分辨他是在装疯卖傻,还是隐于市井的真佛。
楼上新来的按摩师美女温柔和善,给他的世界带来些许明快,在现实世界推进的同时,存在于成哥脑中的关于往事的臆想总是在不经意间倾泻而出,对前妻喷涌而出话语恰巧击中了同是遭遇遗弃的女人,由日常邻里沟通逐渐堆砌起来的对菲菲的感情,混杂在往日的窘迫与前妻的决绝离开造成的恐惧之间难分彼此。
直到偷奶粉贼(林雪)不堪生活重负跳楼身亡,瞬间才惊觉这部鸡零狗碎的生活剧没有那么简单,整部电影聚焦了许多市井小人物,他们走的路、面临的辛苦、萌发的情绪好多年来都自生自灭,豁然获得了一种视野或者说想象力来查看平凡人一路走来的不简单、不如意。
in his 50th 对生活绝望,无法扛起家庭重担的贼跳楼了;刚从警校毕业20岁的joey与30岁的生活似乎看不到任何转机老湾仔“片儿警”阿杰没有能够及时挽救;成哥(in his 40th)对眼前的情景何等熟悉,当年站在那里的是他,可他还有一个不成器的姐姐(惠英红)劝他活下去;两位高中生(in 18th)进入绮丽的社会,不仅有青春的馈赠,更有致命的风险,属于社会的病态“雨夜屠夫”疯狂地杀害了一位美少女。
成哥经历各种挫败几乎跳楼,幸亏含辛茹苦的姐姐一路扶持才没让他饿死,而毫不懂得回报姐姐对他的感情,凭着一股子对往事的执念似的愧疚,在整个街区放浪形骸;警校毕业后,在基层工作了N年早已成为橡皮糖的阿杰除了工作之后踢球已经找不到一丝乐趣,大多数时候只是应付着每一天的工作,崴了脚都不请假的敬业只是为了攒着“休假”。
嫁到香港后的大陆女菲菲受到丈夫百般虐待,即使早已经将她抛弃却又腆着脸回来拿她菲薄的按摩收入去喝酒。
陈警官在街道上发狂追逐着罪犯的一幕十分生动,十足呈现出一个青年被拧巴的生活反复摆弄而变得麻木、无动于衷的心路。
有多少次作为一个新人的他被约定俗成的规矩玩弄,被各个片区拥有强力保护伞的大佬、夜店小姐们嘲笑,被毫无耐心的市民鄙夷指责,女朋友甚至也因为他没有前途的职业而离开,他确实已经很有耐心地在警察这条路上坚持着,而现实却并没有用更多的好感回馈他……凭借着一股不要命的拼劲,他扑倒了罪犯,将他铐在马路边大声的笑着,终于帮小朋友实现了愿望,抓到了凶手。
2.贯穿人的一生都难以摆脱生计与跟自己相处的问题,在不同的世界与环境中面对着无力的自己,是毫无斗志地继续下去,还是离开重新上路,如果……会怎么样?
就像陈sir说的“没有那么多如果”。
那个即将出国读书的高中女孩(nicole)曾告诉阿杰说,她喜欢球场上的他,那时候的他才是真正快乐的他,希望他能够做回自己。
就算现在看不到希望、前途暗淡,也可以勇敢地做好现在的自己,至于将来,总会有希望的。
看着这样一条悲情人生路,不由得想到了那些年神经大条如我的男孩儿们是怎样过来的。
入园就托后,在午睡的时候追打着小朋友屋里头到处爬;不爱系红领巾,入不了少先队也没有三道杠袖标;作业本与教科书总是被扒皮抽筋,画满了红色的“×”号;辜负班主任的期望(一般说来都是分配一位成绩优异吗,而长相往往清秀可人的好学生同桌来帮扶差生),种种恶作剧将美丽的女同桌逼走;留在教室里扮鬼,等着吓老师……到了中学一次触及灵魂的考试的临近的时候顿然醒悟,丢下篮球、MP3,将头发染回常态,开始在无休止的试卷上爬搔。
到了大学,小心翼翼地开始接触专业培养计划与职业规划课程,试图拨开眼前的桂枝,探到月神的手,然后用三年的时间来考虑究竟是大四的时候考研还是工作之后再考研……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对自己的生活麻木,听任别人代课、代写、代表,直到完全失去对自己生活的兴趣;以毕业后找一份体面、优越的工作为荣,却不得而知自己为何要开始这样的路子。
3.某位大学同学所在的公司曾打出这样的广告:“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给你这样的男人”……总有一天世俗的种种现象、事实会催逼我这样神经大条的人插翅难飞,不得不承认环境文化的作用,接受并认可那些成文或默认的规矩,甚至以革命精神为根基经营自己的势力后再度重构这样的圈子。
对领导点头哈腰后背过身撇嘴,给运动背心套上衬衫上班,背着吉他摇摆着进会议室,甚至有一天对某个很重要的人的母亲卑躬屈膝,这样的时候你会觉得荣耀还是失落?
我只是想,当有一天向更新的菜鸟传授自己的卑微资历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那些年你他丫的都是个二逼青年,有着鲜明的态度与明确的喜好,对成功业绩什么的看得很淡;整天光惦记着给那么清秀的女同桌抓鼻涕虫玩儿,所以有些事情结果不如人意,那是可以明确无误地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找到前科的。
你要知道,长势喜人的花朵才会招来蜂蝶。
于是这个夜晚过后,我会很安生地接受下一次失落。
前天一下午跑了三家电影院,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都摆放着《隐婚男女》和《战国》的广告牌,穿着绿毛衣的陈奕迅和穿着盔甲吴镇宇。
同行的朋友问,他们俩还一起演过一片儿,叫什么来着,我回答那是我看过很多遍的电影,叫《神经侠侣》。
想起就在今年的寒假,我还翻箱倒柜的找这个电影,然后一遍遍地重复播放,看他们奔跑。
当时对人生,对未来都觉得很迷茫,真正的迷茫。
以前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就以为自己迷茫了,其实只不过是年少无知,闲的难受而已。
当然电影也不可能给出什么答案,它有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我需要的情绪。
“世界怪得夸张,谁又去决定谁正常?
”成哥不是疯,是在做着一个不愿意醒的恶梦。
成哥站在楼顶,最后也没有向前迈一步。
成哥愿意就此睡着,因为只有恶梦才能让他有感觉,活着的感觉。
阿杰不是麻木,是不再相信未来。
全世界都在揪着他的耳朵告诉他社会怎么现实,怎么残酷。
男妹也不是傻,是有理想。
即使这个理想只是抓到一个偷井盖的贼。
所以,电影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再简单不过的两个词语:勇气和希望。
后来的《野良犬》获了国外的奖,《破事儿》提了金马的名。
可我还是认为陈奕迅最好的电影依旧是这部有着看似烂片名字的《神经侠侣》。
1996年吴镇宇出演《旺角揸fit人》,于是香港又多了一位影帝。
吴影帝不止一次表示,攞奖的永远不是演员自己最爱的作品。
所以我猜他不喜欢《旺角揸fit人》,更不喜欢《枪火》。
《神经侠侣》没获过奖,却也非他所爱。
因为吴影帝烦别人形容他神经质,最无奈的是据片商统计,吴镇宇所有电影DVD里,卖的最好的就是他演精神病人的《神经侠侣》。
阮世生也最知道如何感人,比如,在两位歌手主演的电影里,用一首林忆莲的歌做主题曲。
尔冬升最成功的,不是演员,不是编剧,不是导演,而是当一名监制。
比如,让李仁港也能拍出一部好片,还比如,请来黄英华、廖启智、惠英红、田蕊妮、方平、许绍雄、林雪、李灿森、李子雄、方中信、江美仪捧场《神经侠侣》。
没人会以百分百完美来评价《神经侠侣》,因为它是港片,它还有个无厘头的名字,它的导演是最佳编剧,它的主演是最佳歌手......但它在我心中早已是最佳电影。
为了看吴妈看的这部电影,吴妈演技杠杠的,不愧是传说中的神经刀。
陈奕迅很口爱~
我的奕迅啊,咱能演点正常的不
医生那时候好水嫩 时光带走一些 同时又赋予你一些
强烈要求换掉容祖儿
忘了的电影就不是什么好电影
吴镇宇演的不错
神经
谁说这是搞笑片的?!唔搏我当差人作咩?——Eason的追逐,小人物的搏。记住,带个女返来,一家团聚——真与癫的“一家人”。弱点也有……容祖儿真的毫无演技可演,让男妹在整部戏里的作用极度被削弱。还有,那场激情戏啊……如Francis所说,干吗要放进去,让人想不通,扣分。
“当警察就是要玩命。”
我说,这部片子除了名字十三点还有其他什么十三点的地方吗!
有关成长的一部很好的港片。廖启智是个老戏骨……
Eason跑起来的时候我记得我哭了……
前面四星后面一星。从床戏那里开始简直太尴尬了,结尾简直想吐🤢
小人物信条:没事就好。容易在平凡的琐事中消磨自己
顶不顺东亚人了
我说,这部片子除了名字十三点还有其他什么十三点的地方吗!
枯燥
很好的电影,喜欢这种叙述平民生活的电影..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