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我动容的两个桥段:一是大魔王和以前的朋友吃饭,解释她为何销声匿迹二十年,语速极快,像按了快进键,几分钟内就把二十年过了一遍。
先是事业受挫,之后反反复复的流产,接着是有先天性心脏病女儿的出世,被一连串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原因,消磨了二十年。
在自己是无数细碎的石子和刀片磨砺塑造的时光,在别人看来却是毫无形状的尴尬局面。
二是申请去南极站,主管提了一堆苛刻的要求,大魔王的眼睛里光芒四射,她说我过去的二十年原来就是在为这一刻准备。
既是对即将展开的创造和工作的神往,也是对过去二十年不甘的一个补丁。
原来并没有荒废,只不过是在做漫长的准备。
这一刻是极其动人的,是站在过去和未来交界点的自我救赎。
大魔王在整部电影里没有当下,她始终需要背负别人的当下和自己的过去。
但在这一刻,那二十年有了意义,有了形状,于是她才能把它放下,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1)被严重低估的有深刻意义的电影,看了整整一半(到50min)告诉观众女主是一个超级社恐患者,严重到几乎只能和家人交流,她跟邻居、任何人都处不来,我才明白为什么要找大魔王来演,她之前拿奥斯卡影后的电影《蓝色茉莉》也是塑造了一个极度抑郁、随时都在崩溃边缘的女性角色。
2)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当她被邻居甩锅“讨伐”、斥责的时候,她的女儿能站出来力挺她,坚决维护自己的母亲,后面也有台词,在女儿心中:母亲是她最好的朋友。
所以我认为她是成功的,即使跟其他所有人都处不好,但她有一个如此爱她的女儿,那她就是成功的,她没有错。
3)错或许也不在这个世界,罪魁祸首是“科技”。
女主每天在一个app上倾诉自己的心事,以至于都不知道暴露了家庭住址以及财务,而app的开发者是俄罗斯黑帮搜集情报的(看似有点扯,又是欧美电影黑俄罗斯的固定桥段- -总之反派不是说俄语就是说英式英语的)甚至惊动到了FBI,阻止了一场绑架案。
至此,女主见到FBI的那一刻,她将手机放进了鱼缸,她再也不相信科技了,她深受其害。
——科技是毁灭人类的唯一因素。
4)高潮在最后的30min里,女主为了逃避选择去了南极,这里编剧为什么设定在南极,因为那里是地球上人口最少,妥妥的社恐患者圣地了。
亦如剧中台词所说“当你身处南极海上的一搜小船上,这里没有夜晚,你又是谁呢?
我想我是这鬼地方的幽灵船上的鬼混吧。
”女主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完成了“自我救赎”,该方法也验证了之前她的心理医生所说:去工作吧,去创作吧!
不要停止对这个世界的创作。
我一度看哭了. 虽然这种肥皂剧情节 比比皆是,剧本和小说都非常一般. 但cate还是把一个神经质一般的失意建筑师演的惟妙惟肖. 她得意的领域遭受了打击所以她逃离了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 女儿这么对爸爸说的,妈妈可以这么叫我,你不可以,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看被邻居辱骂时,女儿的一句 fuck you 实在让我太感动了. 所以她逃了20年 但我觉得她create出一个更好的作品就是她的女儿,聪明,善良,勇于冒险. 然而爸爸呢?
爸爸在看到过妻子曾经辉煌的时候,却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妻子现在变成这样?
在发生一些变故时,甚至想和别人一起吧她送进“精神病院”. 哇 太垃圾了. 男人真的不行. 永远都只有自己 20年了. 最后貌似在女儿的沟通下洗白,但早20年你干嘛去了. 只有自己的事业. 你妻子拥有你都没有的天赋!
垃圾
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人There's just no way one person can ever know能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everything about another person.这当然不简单Of course it's complicated.但即使这很复杂Just because it's complicated,即使你永远无法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just because you think you can't ever know everything你也要去尝试啊about another person, it doesn't mean you can't try.我也要尽力尝试lt doesn't mean I can't try.
看完片子,再来看标题,我想编剧大概想讲一个中年妇女寻找自我的故事。
但看完全篇的我,很想说题目应该改改,叫做男人你去了哪。
妻子职业低谷,进入家庭逃避事业,曾经相恋的男人却因为老婆风光不再,疏远责备,还要在妻子情绪失控离家出走的时候,不管不顾继续生活。
扣着互相尊重帽子的自私才是活成路人的归因,没有不花时间和精力的感情,没有不共历低谷的相濡以沫。
男人你到底去了哪。
晚上莫名其妙点开了糕糕的扑街新片,说实话,片子真的很扑,烂番茄开局50多,票房也扑街,据我所知,这大概是AnnaPurna发行的最后一部片子了(Anna本来想靠这部片子回点血,结果继续扑,导致Hustle的发行也卖出去了)之后唯一的新闻就是律师开始规划公司资产。
以至于对于片子没有什么期待,开头的不知所云让我以为只是一部揭示中产家庭矛盾的片子,想吐槽糕糕怎么又演这种贵妇,中段的油管视频才揭示Bernadette的艺术家身份,于是开头的一切,无论是焦虑还是社交恐惧症都Make Sense—一个作品被毁而一怒之下退出艺术圈义无反顾走进家庭生活的艺术家。
她可是艺术家,她想遗世独立就可以遗世独立,她想不交朋友就可以不交朋友,对她而言,受欢迎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可是她忘记了社区生活不是艺术圈,西雅图的社区没有人会懂她,她太孤独了,把一切情绪一切思考寄托于千里之外的德里,可是她还是孤独,于是选择药物来让自己逃避(不觉得她会自杀)。
电影中段丈夫和心理医生与Bernadette和老友两场谈话的来回穿插更是加深了艺术生活和家庭生活间的隔阂,就连丈夫也不懂Bernadette了,她真的只剩女儿了,片中说的没错的事情是,Buzz就是她剩下的16个奇迹。
(后半段崩坏了,唯一的记忆点是,艺术家真的需要“泄秀”来让自己充满旺盛的精力来面对生活的日复一日,切糕在得知可以去南极洲之后眼里真的充满光芒,谢谢切糕演这个电影。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25部:《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这是一部有关女性成长的电影,适合所有低谷期的女生、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女性、以及有孩子的妈妈去看!
一个天才女建筑师和一个天才计算机科学家组成家庭后,这个天才女建筑师从此沉寂20年没有任何作品,因为她成了一位全职妈妈。
全职妈妈?
一个非常伟大又有点委屈的字眼。
这20年,这位曾经是天才女建筑师的全职妈妈,她好像病了,失眠、焦虑、抑郁,又愤世嫉俗,她不愿意和人相处,她陷入了无休止的抱怨和崩溃的边缘,而此时她的身边只有老公和女儿。
曾经是多少人称赞的一对夫妻,这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呢?
丈夫很忙,工作也很出色,可是他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就是抽点时间去关心关心曾经和他一样出色的妻子。
当这位丈夫和他的女秘书,心理医生以及调查员一起,然后去跟他的妻子说她生病了,是精神状况的病,她还被骗了,他们家要去旅行的计划可以执行,但是只是他带着女儿去,而她的妻子要被送到精神病院。
看到女主那副伤心、无助,又没人能理解的表情,作为观众的我,也崩溃了。
可能是我看的太投入,自我代入了。
太难了,谁能理解这个妻子此时的心情呢?
有一个片段讲到女主有一天遇到一位老友,当她眉飞色舞地跟这位老友分享育儿经以及吐槽生活的琐琐碎碎时,老友的一句话震撼了她,他说:解决你所有问题的答案,就是滚去工作,去创造。
这句话可能会打动很多曾经在职场后来为了家庭做了全职妈妈的女性,他们在职场上曾经也是叱咤风云,才华横溢,进入婚姻、生了孩子后,她们却找不到自己。
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可能还有很多全职妈妈并没有女主这么优秀,他们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场女性,投身于家庭后,做了妻子和妈妈,却完全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爱好,他们迷失了方向,想走出来,或者重新走入职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部电影,就是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下次有机会介绍。
不过,《伯纳黛特你去了哪》这部影片结局很美好,女主又重新回到职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情,就是在南极建房子,一家人又和好如初。
妈妈和女儿的感情很好,这一点很让人羡慕,有的地方也值得大家学习。
妈妈的服装很好看,不愧是大魔王,穿什么都好看啊!
电影:《伯纳黛特你去了哪》豆瓣评分:7.6分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上映时间:2019年主演:凯特·布兰切特-over-
在占星里,水瓶座和狮子座在一个轴线上代表着互补的能量。
作为占星小白,一直不太明白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对立。
看了这部电影明白了。
水瓶座代表着天才,创新。
正如博纳黛特一样,她是个建筑天才。
从来不按主流设计的路线发展,总是有犹如天助的灵感,把建筑设计做成了艺术品,并且考虑到的是大众利益。
可是水瓶也代表着孤僻,不合群。
当她的作品被毁,她的狮子能量受挫。
水瓶座能量从天才的一面走入了负面的能量。
她不参加社区活动,不主动融入人群,也逃避和人接触,视环境为针刺。
她的一位旧友来访,听她抱怨一番,告诉她,她需要创造,重新创造。
创造正是狮子座的能量。
这是一个人确立自我找到自我价值的方式。
当一个在创造时就是在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光和热照耀别人。
(在占星里,如何找到一个人创造的能量则是太阳的星座、相位和宫位决定的。
)伯纳黛特的创造力就是水瓶能量的灵感和双鱼能量的建筑,能融入当地,能保护环境,还能有艺术的美感。
作品被毁给她的打击很大,以至于她愤而离开洛杉矶建筑圈,从洛杉矶搬到西雅图。
内在有无法解决和面对的愤怒,以至于流产四次。
孩子也和狮子座有关。
她没法在建筑设计上发挥的创造力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
她的女儿bee一出生就有心脏病。
(心脏也和狮子座的主宰行星太阳有关)可是在全身心的陪伴和呵护下,她长成了一个自我价值稳定,有明确的自我和清晰地自我表达的小孩。
在电影中她大概是15岁左右,也是从一宫到二宫到三宫的发展过程,她的前四个宫位都发展地比较好。
bee马上就要去读高中,可能不需要她的全身心的陪伴,也意味着可能她的创造力可能没有发挥的地方。
这是一场由创造力剩余引发的寻求自我之旅。
她的孩子要离开她,她的丈夫认为她是精神病,在他的身边潜伏着一位可能成为第三者的女性,她可能失去所有。
正是这些危机引发了她内心中过往没有清除掉的恐惧。
她可能再次坠入黑暗,被吞噬。
远行总是能让人去发现不一样的自我。
这是木星和射手的能量。
它指向远方,指向未来,也代表着好运和贵人相助。
南极之旅让她重新去创造,发挥自己的天赋和能量。
狮子重新怒吼,散发光芒,那是因为我们认出了自己是谁。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女权电影,主角是个女性,里面也有很多女性之间的描写,帮助伯纳黛特的人也都是女性。
她的邻居奥德丽,总是瞧不上伯纳黛特,她的生活状态呈现的是金星和水星。
喜欢party,家族住在同一个社区,热爱家居生活,喜欢八卦,家长里短,不追求意义和深刻。
伯纳黛特的孤僻、清高和与众不同,她既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因为不在她的价值体系里。
可是当心理医生和埃吉特要把伯纳黛特送往疯人院的时候,是奥德丽帮助了她。
俩人甚至还坐在一起互诉衷肠,到达了敞露内心脆弱的阶段。
女性之间容易达成这样的互相理解,一瞬间从敌人变成朋友。
在南极遇到的科学家和科考站主管也都是女性,她们欣赏她,给了她新的机会。
因为这些原因把这部电影列为女权电影有些简单了。
这是一个女性的自我发现之旅,如何重新踏上英雄之旅。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每个人的创造力的表现方式可能不一样,我们的创造力也都需要去滋养去呵护。
当伯纳黛特创造力受挫,经历了20年的煎熬,重新去设计的时候,她学会的是什么?
是面对现实的能力,不再轻易放弃。
看似煎熬着却有希望和未来的缝隙,这是土星带来的礼物,也是木星的馈赠。
电影里面最开始让人关注到的是一个富有想象力拥有天才般创造力的女性,搬到了西雅图每天与孩子相处的一个妈妈,而因为自己越来越差的状态,丈夫也开始不理解自己,甚至忘了自己曾经为什么那么爱的一个人。
这些是生活的选择,而我看到了她逃避逃走给自己创造奇迹的机会。
我更看到了一个艺术家一个设计师的热情和投入。
这些都是累积起来的,首先你要相信你自己 then you make it:
你知道大脑🧠中有一种打折机制吗?
别人送给你一条项钻石💎项链,刚开始你打开它,非常开心;第二天,你仍然开心,但没有那么开心了;一年后,看到它,你心里的台词是: Oh, the old thing.你知道🧠为什么有打折机制吗?
为了生存。
它让你自觉自愿寻求新的体验,即使冒险。
重新寻找的感觉也挺棒的,不是吗?
毕竟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剑齿虎随时扑过来。
似乎它是人脑的缺陷设计。
默认向我们发送危险和伤害信号,而不是通知我们快乐和感谢。
我觉得发生在妈妈身上的事大抵如此,她太执着于接收危险的信号,而她脑海中的打折机制忘记了去看见生活中美好的事。
也许爸爸也忘记了去看妈妈美好的一面。
这是影片的开头,也是特别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
Bernadette因为建筑成果一夕被毁,被打入谷底,终止了创作之路。
而将女儿苾伊视为余生的所有奇迹,落入生活的庸常之中,迷失自我,觉得自己是幽灵之地的一处幽灵,丈夫也无法理解她,觉得她需要心里干预。
于是在她即将被丈夫送往心理病院之际,她不顾之前的种种担忧,比如拥挤的人群,难熬的晕船,只身前往南极洲,重新找回了她的生命之源 - 创造,开始重生,焕发新的生机。
顺便说一下,Bernadette设计的南极站超级可爱的!
其中有处好像一只只小企鹅搭着背向前走啊!
同时又好适合Bernadette的环保理念 : 人与自然共处一室。
人到中年,即将要被人群中的声音带走时,真的非常为这样的故事感慨和激动。
有的东西,尤其是那些会让你的眼睛发光的东西,会让你在人群中感到自己心跳加速的东西,值得你终身的守护,那是你生命中的奇迹。
答应我,无论处境如何,请一定保护好它。
如果不创作,我还是我吗?
美国版《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重在描述人物不可知的迷茫状态,而伯纳黛特则完全被美式中产的自洽逻辑所绑架,它的政治性是锋利的,却也是封闭的。事件是人设的附加与佐证,而非人物的驱动与扭力。
最令我动容的是这部电影里的母女关系,后半段以女儿的视角去了解母亲,找寻母亲,支持母亲,令人动容。如果这个世界的母女关系都是如此,我想女孩会变得更加独立和坚强。
大段大段的独白和对白,虽然是来自于原著的写作形式,但电影应该有更好的表现形式。男女主分别与友人和心理医师的那段交叉剪辑几乎把主人公的人生问题从性别角度做了全面归纳总结,并自然而然得出了两种结论。原著小说使用了很多夸张讽刺的极端剧情,而男主只看到了这些情节的结果,所以男主从困惑到开窍的过程完全没有说服力。等女主决定再次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她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贴身照顾了。类似的这种“convenience”设定实在过多,导致一种印象:似乎女性普遍面临的难题只是缺乏决心和勇气。
去年的春节假期用了2天时间看完了原著,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个“奇怪”的故事带来的是温柔的安慰。电影也同样如此。女王太美了一点!!尤其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I need to know what problem I'm solving with my design'”. 果然作为社畜关注点也不一样。但是,投入在热爱的事情中的人是真的美,周围都闪着光。
看完才发现居然是 Richard Linklater 导的……原书故事讲得非常好,到后面真有让人热泪盈眶感,结果电影这么平。
有种过时的千禧年气息,美式鸡汤片
我们不把现在才后知后觉的女性幡然醒悟当自强的政治臭袜子重提,只把本片当做一部稀疏平常的美国剧情轻喜剧电影,我觉得它还是完全有格调的,但影片的侧重点与叙事让我有些不解,是故意为之还是在小说改剧本时犯了什么错误,成片看来西雅图的戏份过多,而发生在南极的高光时刻却很少,点到为止也许不错,但似乎有些呼啸了重点,伯纳特的自省与自我剖析重新发现自身价值,再到重换事业第二春,怎么看来都有些戏谑,如果让我处理,可能大部分戏份会以她的南京之行为展开,西雅图的家庭危机为辅助闪回,凯特的表演真细腻,有些东西难以言说却细致入微,比利的腔调很怪异且角色多雷同,小女孩的颜值不错,最后的南极站设计也太可爱了!
美国温馨家庭片就想洗脑传输价值观,家庭最重要,其次就是人只能从工作中获取人生价值。男的女的都得往死里干,享受人生,一事无成这一辈子就白活了。扯淡吧。学学欧洲文艺片吧。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hehe
各方面都很平庸,肥皂剧质感。伯纳黛特的人设过于极端,出发点是好的,但总叫人觉得别扭。
676 现在看这类中产阶级瞎浪的电影,总会想起奥巴马说的,如果中国十几亿人都变成中产阶级,对世界来说会是灾难。干他娘
大魔王是为了去南极才拍这部片的吗???
《婚姻故事》《伯纳黛特你去了哪》《82年的金智英》这三部适合一起看,最佳婚姻劝退指南。和其他两部不一样的是《伯纳黛特》给出了有效建议——“get your ass back to work,and create something”
2020年我打的第一个一分电影出现了!!!太难看了!!!就算有凯特布兰切特也拯救不了这辣鸡玩意。全片不知道在讲什么,也不知道想表达啥。嗯,有的微博大V推荐果然不靠谱……
没有太多期待,结果惊喜。片子讲了很多内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平衡与相处。讽刺了美式的帮助逻辑,浮于表面的文化尊重和多样性,虚伪的隐私保护。
直到结尾南极旅游时,可能被优化的微软合伙人男主才终于意识到女主二十年不再建筑创造,设计有点无语。前面互联网中产阶级女主的崩塌小品在布兰切特的表演光环下还算能看。#sfm
说实话一直觉得Linklater有一种把什么故事都拍得很无聊的能力
有机快餐-06/02/20
天才的人生苦恼是因为无法去创造,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在平庸的日常中苦苦挣扎而已。。大魔王演起搞怪小女人来也很精彩。
Popularity is overrated.全部感动都集中在母女间互相的理解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