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邱泽这个妆造可以的,神经疾病的神情表现都很自然,也不做作,让人有一种心疼的感觉。
相比之下男主这个人设太像他之前演过的所有角色了,有点屌丝,但也是善良的,没有啥突破性,甚至前期这个人设也不讨好!
这个福利机构太理想化了,院长和小姐姐都好棒,不管是不是理想化,希望社会的福利机构都能如此良心!
残障人士的恋爱和生育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但人们关注度还是不够,虽然男主很讨厌的说了一堆打击英俊的话,但确实是实话,希望能引起关注,帮助他们!
无论身体和精神如何,有一颗当父亲的心是人们的传承,英俊两口子确实还挺动容的!
男主这脾气有点太狗了,啥事不会好好说,急头白脸的太欠揍!
明明父母都是后天疾病,肚子里的还有确不能健康出生,太残忍了,然后剧情的发展就偏离主题了,从关注残障人士变成了生不生有疾病的孩子,篇幅过多。
聪聪还挺帅…
故事剧情给三星吧,多一星给邱泽和张钧甯。
两人都贡献了不俗的演技,突破自我以往形象去饰演智力障碍夫妻。
但从电影开头就让我感到不适,纯属虚构,那你拍这部电影的意义是什么,关注残障智障人士?
确实很好,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塑造了一个所谓的疗养院乌托邦。
现实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吗,无私的院长、富有耐心的女二,这里的所有人都很快乐地生活,他们有自己的小天地。
对于疗养院的残障人士的刻画比较片面比较少,以至于到片尾一个个呈现人物我才知道,影片聚焦于刘英俊夫妻到底生不生孩子的问题,从这里切入,当然金世佳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剧情,但是天然存在的问题是残障父母继续生出孩子,且孩子存活率很低,那么后续谁来承担责任谁来养育的问题?
此片似乎太过美好,最后孩子生出来了,存活15天,却用 “生命的旅程,来过就是来过,这就是最好的相遇”来结束。
在我看来此片的意义不是很大。
不过倒是很喜欢里面一句台词“世界上两件事最容易,一是否定别人,二是放弃自己,”对我还是有所触动。
评分打给题材,残障人士。
求求导演不要再打着残障人士的名号拍烂片了!
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个鸟样子…开头残障人士生活的群像我觉得是整部影片的巅峰了!
🤗🤗🤗我不理解金世佳在影片里大喊大叫就能去解决院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不理解明明很好的题材,立意也可以更好的拔高,却被拍成这个水平…😅😅😅我从来不觉得弱者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觉得他们也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社会也可以给他们提供所有的帮助,男女主的孩子可以生下来,哪怕生了一个智障孩子,哪怕一家三口在这个乌托邦也可以生活的很快乐。
哪怕两个智障人士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也可以参照七号房的礼物,也可以拍的很好…电影里燕子生孩子,产检孩子有问题,冬天,车里,早产,没有经验的b超医生,要素齐全…生孩子好简单啊😅😅😅在我看来,就是一部披着残障人士逼人都不是骗人生孩子的“教育片”。
以后就会说,人家一个智障都能生孩子了凭什么你不能!!!
可以刻画残障人士的生活日常这个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泪点,可以刻画院长如何不容易募捐以及与村长交涉,可以刻画燕子如何克服对医院的恐惧进入医院进行产检,可以刻画金世佳的角色与自己父亲之间的复杂感情,刻画金世佳如何一步一步融入理解这个智障人士的乌托邦进而帮助他们…好的,导演都没有最后金世佳那个角色一个独白,直接给我整yue了——“哪怕只活一秒钟,那也是他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痕迹”(大意吧,记不了那么准确了)这部破电影成为我在电影院看的最令我生气的电影导演制作组做个人吧。
不要消耗观众对于国产电影的信任了!
这还是老钟式当代独有PUA吧?
真的好烦看到什么“命运最好的安排”。
开始我以为这也就是个不打篮球的《好像也没有那么热血沸腾》,杂七杂八讲了一堆才进入主题,哦,是“残疾人有没有生育的权利”。
讲这个主题还可以,也很值得讨论。
但马上剧情又发展,在婴儿存活率极低的前提下,两位智力障碍父母决定生,身边的健全人还都同意了。
到这儿这个剧情已经完全看不下去了,催生都催到残疾人身上来了。
最后搞这么多戏剧冲突也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以及,金世佳是怎么做到不管在哪一个片子里都格格不入的(@《想见你》)。
当然就这部片子来说,有演员演绎的问题,也有角色设定的问题。
可惜了邱泽和张钧甯这样的好演员,还是等剧版唐探2吧。
这是一部在国内非常难得的关注智力不健全群体的电影,能感觉到主创们深入观察了现实中这些智力障碍人士的生活,无论是日常状态、表情和肢体动作、还是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歧视,都非常真实、非常惹人同情,是一部很优秀很感人的电影。
电影从一个外来者曹卢医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这家东山庭院、走近这些智力略低于但是很可爱很善良的人们,主要聚焦在邱泽和张钧甯饰演的这对夫妻身上。
曹卢医从最开始的抗拒抵触,然后逐渐感受到这群人身上的可爱之处、逐渐被打动,最终能够与自己和解并且将父亲接到东山庭院,如此大的转变,靠的正是东山庭院内众人的纯洁真挚温馨的友情、爱情带给他的触动。
英俊主动骑自行车载曹卢医回家、下定决心学习识字以保护尚未出生的孩子、花自己三个月的工资为他修手机等情节,都展现出了他淳朴善良的本质,这些温暖的举动,不止打动了曹卢医、也打动了银幕外的我们。
电影中的智力障碍群体身上有很多这些并不起眼的细节,正是这些让电影非常接地气也很感人。
电影所涉及到的主要议题也是发人深省的:智力障碍群体能够生孩子吗?
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说,他们只是命苦、他们也有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权利;只有父母自己能够决定、谁都不能越过他们去决定尚未出生的孩子的生死。
他们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拥有正常的平等的生育权和人权,不应该因为他们的一点点不同就剥夺他们的权利,也不应该让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面对他人的恶意或嘲笑,应该以平等的视角和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这部电影借此传达出了平等对待智力障碍群体的观念,这是我们应当牢记的。
在我看来,电影中表现最好的当属邱泽张钧甯这两位演员。
朴实无华的妆造、略带点痴傻的神情和有一点含混的讲话共同构成了银幕上令人信服的角色,相信他们都对现实生活中智力障碍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姿态都有着详尽的观察、并且很棒地还原了出来。
在几处有较强戏剧冲突的片段中,那种有点憨憨的、但又明显带有很强烈的某种情绪的神情被演员完美地呈现出来,能感觉到歧视很难演出来这样微妙的表情,但是最终的表演真的令人赞叹不已。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无论是剧情还是表演都很优秀地还原了智力障碍群体的生活
电影是很普通的名字,却讲了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故事,看完影片,才发现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
看电影之前,常常想最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两个人相知相遇,懂得彼此,携手前行……看过电影之后,才深刻意识到自己曾经对于爱情的理解有多么简单,又多么理想化,作为普通人,达到理想爱情有多难。
对于刘英俊和吴燕子来说,坚守一份爱情十分不易,自身的缺陷,大众的质疑,还有残酷的现实,都可以轻易伤得他们体无完肤。
即便是曾经相信爱情至高无上的人,看到他们经历的种种,也会对他们心生怜悯。
也许我们会开始质疑他们的感情,是否有意义,毕竟他们经历的苦难比想象中要多的多。
但是两个残缺的人,依然能拼凑出完整的爱。
刘英俊和吴燕子,两个人相互依偎,互相打气,颤抖中紧握的双手,彼此传递着强大的力量。
影片里金世佳饰演的医生,其实就是代表观众或者普通人的视角,他看到刘英俊和吴燕子两个特殊人士相爱并且还要养育孩子,觉得异想天开,觉得是这对恋人承担不起的后果……——这和我们普通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导演的确抛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但是邱泽和张钧甯的演绎更是细腻生动,润物无声。
眼神纯真无杂质,笑容开怀有感染力,他们过得那么苦,却依然能在苦日子中寻求慰藉,互相扶持,他们经历过的风雨远比普通人多得多,而“曹医生”们又有何资格去评价别人的生活,议论别人的生死,替别人做选择呢?
对他们来说,经历了那么多至暗时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丝一毫的小幸福,都弥足珍贵,所历经的千辛万苦都没有把他们分开,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失败。
文/梦里诗书《最好的相遇》以智力障碍者这一社会边缘群体,面对生育问题的困境为展开,但令人遗憾的是,其剧情的硬伤成为了电影的致命弱点。
整部电影仿佛被悬空在一座虚幻的楼阁之上,导演对人物情感的掌控显得苍白无力。
在人物塑造方面,母亲这一本该是核心角色的空洞,简直让人如坠雾中。
电影最为显而易见的问题,便是作为一部以残障人士的情侣爱情故事为展开,以是否生育孩子作为戏剧张力的作品来说,电影将全片的焦点却集中在了金世佳饰演的外来B超师曹卢医和孩子的父亲刘英俊身上,而对于母亲的情感和意愿却草草了事。
这无疑让电影缺失了真正打动观众的源泉,甚至于作为观众,电影不禁让人想要反问:在生育如此大的问题上,母亲的决定权和自主思考能力究竟在哪里?
影片中的母亲是一位智力障碍者,她的生育问题成为了电影最核心的议题。
然而,电影却以一句“生的话肚子痛,不生的话心痛”来敷衍观众。
这种表述方式不仅缺乏深度,更未能真实反映出智力障碍者群体的现实情况。
虽然智力障碍者的智力不及常人,但他们同样是有情感、有思考能力的人。
影片中所呈现的智力障碍者形象缺乏真实性和立体感观,让人难以感受到这个群体的真实存在和他们的情感世界。
电影所应该做的是深入探讨智力障碍者在面对生育问题时的内心挣扎和抉择,而不是简单地用一句空洞的口号来博取观众的眼球。
《最好的相遇》的另一个问题是不知道该怎样去合理的构建情感,举例来说,电影中有一幕,曹卢医向父亲刘英俊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他问:“你为什么要生下这个孩子?
”而刘英俊的回答却让人感到困惑,他反问:“你爸爸为什么生了你?
”这个回答并没有提升观众对于主旨情感的理解,也没有带来多少情感价值。
类似对情感不合理的塑造在电影中不胜枚举。
脸谱化的角色,潦草敷衍的情节,以及乌托邦般的设定,往往在于创作者本身就从未真正贴近过这一群体。
创作的贫瘠自然让观众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苦难,我虽然依旧会被《最好的相遇》那些承受着苦难的角色所打动,残障人士的爱情也确实有它美的一面,但当剧情过于煽情,每一帧都刻意安排,这个故事反而无法让人感受到它应有的真实和真诚。
聚焦边缘人群,却又无法贴近边缘人群。
面对这种聚焦特殊边缘人群的电影,电影本应该用更加注重细节、贴近他们生活的剧情来感染观众,而不是用如此简单、浅薄、造作的情节来堆砌情感,这样虚情假意难见真的相遇,所留下的注定只是是如雾般的空虚。
生来就倒霉的曹医生从不信命,就算父亲是脑力残疾,他也努力生活,可是生活到最后也是无奈认命,活着就好。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无力支付父亲的住院费,一个偏远精神疗养院的院长替他支付了住院费,要求曹医生来到这里给一对智力障碍的夫妻看护并帮助生产。
父亲刘英俊小时候烧坏了脑子智商停留在八岁,母亲燕子也是少年溺水智力停滞不前,肚子里怀着五个月的宝宝动动。
初时的曹医生非常抗拒这里的一切,各式各样智力不全的人们,正常人只有院长、院长女儿、司机和做饭大姐组成了这个看似不正常的“家”。
在院长的拜托下,曹医生留了下了,日久天长的相处下曹医生对这里也产生了感情,但他还是不建议生下孩子。
他告诉英俊宝宝生下来后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不识字的父母也会被人笑话,宝宝会不喜欢父亲的。
伤心的英俊和燕子两人求曹医生教他识字,心软的曹医生答应了,带着疗养院所有人学习。
母亲燕子因为父母在医院去世非常抗拒去医院,曹医生就安慰并威胁燕子说英俊受伤需要燕子进医院救人等等终于把燕子带进了医院做产检,可惜孩子又被查出重病,生下来百分之八十的死亡率,出生后仅能活十五分钟。
看似什么也没有不懂的夫妻二人依旧想见到自己的孩子,英俊打开微波炉计时,十五分钟“叮”,夫妻二人抱在一起坚定的想见到动动。
燕子早产,冬夜车子坏在半路上,曹医生等人现场接生,动动生了下来,送入医院后,新晋父母惊喜的看着睁眼睛的孩子,父亲英俊给动动写下了练了一百遍的大名刘快乐,全疗养院都处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
第十五天,夫妻两个带着蛋糕去医院看动动,开车的曹医生接到了动动去世的消息,终究还是没能圆满,大家为动动建造了属于他的小房子。
任务结束的曹医生在疗养院待了一段时间后走了,但他带着父亲又回来了,他终于理解到了他问英俊的那句话了“你为什么要这个孩子呀?
”英俊反问:“曹医生🈶爸爸吗?
”曹医生:“废话,当然有了。
”英俊:“他为什要你”片尾交代了所有智力障碍的人们得小性格,曹医生的父亲是什么都忘记了,唯独记得儿子的生日❤️❤️
我一直不太喜欢在小荧幕看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屏幕总是会忽略一些细节,甚至会控制不住快进所以除了真的是很老的又不是很热门的电影,我很少会用手机电脑看,经典的电影时常能等到重映,倒是也不着急这部电影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是去看《河边的错误》的时候留意到这个海报的,第一眼看到的金世佳,第N眼才看出这是邱泽,很惊讶,邱泽早些年还是火的,又因为恋情类新闻几乎跟内娱再见了,这几年结了婚,往事也过去了,感觉上真是要靠实力回来了我这几年莫名还挺喜欢看金世佳演戏,他跟王传君真挺像的,完全和《爱情公寓》割席的两个演员,性格里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别扭,只是王传君这几年靠着几部非常好的男配算是起来了,金世佳这几年深耕话剧,没看过我也就没得评价了,接的电视剧我倒是都看过,也不知道是因为挑剧本的眼光有问题还是资源实在有限,角色重合度非常高,就是那种非常典型的愤青,可能有点实力,可能啥也不是,就是一身反骨[捂脸],可惜这部戏里可以说完全被邱泽碾压了,当然这也是角色分工的问题,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能让他好好证明自己吧说回这部电影吧,很好的题材,但是感觉导演把握故事的能力还是比较青涩,很多东西,再交代一下铺垫一下,可能会更好一些,现在的豆瓣6分,倒是也不算委屈,很多场景细节处理的都不够好,其实是非常容易出戏的,提名First入围已经算是很好的肯定了,不过整个片的美术都做的很好,查了下可能是韩国团队做的,美术给这部片子是有加成的我对东山庭院这样的乌托邦式的环境总是非常的喜欢,我喜欢这个环境里传递出的温暖和力量,这种温暖是环境给的,也是环境里的人给的,我自己去看过自闭症的孩子,我总是忘不了离开时那个孩子的眼神,这样的孩子你总是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其实你只要付出善意,总是能感受到的,所以我很佩服这个环境里的工作人员,是要付出极大的心里的,就像东山庭院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最后说英俊和燕子,首先确实邱泽和张钧甯的表演的无可挑剔,电影里两人的这种扶持,非常感人,十五分钟的微波炉时间很震撼,刘快乐离开后两人的角色处理,其实也非常好,这一段写的好,演的更好!
很遗憾没有贡献一张电影票,也很幸运突然想起来要看这部电影,这一定不是一个高分电影,但是其实是非常有诚意的电影,功力是可以进步的,诚意很难得
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徜徉其间,可以自由创作和挥洒自己的创作热情东山庭院就像是一片世外桃源,院长和其外甥女就是这片桃花源的守护者。
失意的曹卢医是意外的闯入者,也是英俊和燕子的真情的见证者。
破冰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好在他们都愿意往前走一步,去静下来倾听彼此的声音,去由衷为别人说一句“原谅你了”!
是啊,东山庭院的这群可爱的人们从没有怪罪这个看起来有些戾气的男人,而是真诚接纳他,慢慢走进他,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温馨大家庭。
这是关乎特殊特殊群体的故事,但是爱是可以消融一切隔阂和误解的。
从在楼下带上墨镜,冷酷得与父亲告别,到搀扶父亲来到这片祥和安谧的净土,曹卢医的转变令人欣喜,他终于打开了自己。
文静说得没错:“世界上有两件事情特别容易,否定别人和放弃自己。
”是接受生活现状,不思改变,还是打开内心,拥抱世界,去播撒和回馈善意呢?
东山庭院是有魔法的地方,15分钟微波炉的相互依偎令人心安;为动动营造小家的“亲人”令人莞尔;为大家居所奔波而破例酩酊大醉的院长让人心疼……虽然只是短暂几个月,但是曹卢医已经被这里的纯真的人们感染,而观赏这部影片的我们也被其间温情感动着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好的相遇,感谢每次命运的安排,让我们和真心撞个满怀!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3.5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BJIFF14 英嘉(🐳💗)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2024北影节第一站
0421北影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