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没有想讲到女性主义的,是恰好引向了女性主义。
试把女主换成其他弱者角色,强x换成其他难以忍受的没有人道的折磨,似乎也同样适用,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尽管有极少部分的男性受害者,但是绝大多数的性犯罪累案件中的受害者还是女性。
令人无力的是,现在还不乏诸多男性觉得强x这事都得是电视剧里大喊大叫之类的,实际上只要是对方不愿意就算了。
并且人们无法理解,《坟墓》用稍显极端的方式把它具体化了。
女主后来的复仇是把她内心中的仇恨具象化的一种方式,其中几个男性的死(或者折磨)都是有设计感的。
前两个男性面临的折磨不是单一的,而带有一种两难的选择:一个是眼睛忍到不能再忍眨一下死掉或者眨一下死掉;一个身体忍到不能再忍脸泡硫酸或者直接泡进硫酸;不管如何选择都是死亡,挣扎的那几分钟会让他们更加绝望,更加可笑——这种无法反击的绝望是女主受到凌辱的时候所体验到的,现在她把这份感受加大价码带给观众,让人感同身受;后两个男性的死亡倒计时设计,女主留了万分之一的希望给警官,警官要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和马修来争取,但讽刺的是马修是个傻子。
相比而言,马修死的最痛快,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本来并不想伤害女主(但还是那么做了)的人。
如果镜头所表现的女主被强的心境还不够具体,那么就用这种方式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恐怖电影,但是全部看完之后,又不觉得恐怖,更多的是痛苦和痛快。
一个独居乡村的女作家被几个小混混盯上,一天这几个小混混闯入她的家中,她苦苦哀求,有一个小片段是,在女主苦苦哀求之后,一个男人突然停顿了一下,我以为他会心软,女主说了那么多please,请放过我,可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却是更多的凌辱。
不得不说女主的体力很好,反应也很灵敏,在前半段被qj的过程中跑了三次(但却没有一次成功,What a pity)这部电影让我有种被耍的感觉,在我揪心的时候女主遇到了警长,我长舒一口气之后,警长却和混混同流合污。
让我最哭笑不得的人物是马修,马修单纯正直,一开始的确如此,本来我以为马修会是拯救女主的人,可是后来混混的逼迫以及自己的情愿,让他成为第一个qj女主的人,这对女主来说可能是莫大的耻辱。
就算女主不是处,但哪个女人愿意被低能儿奸污。
在疯狂之时警长的电话响起,是他的女儿,他的angle。
我觉得警长的女儿时女主的映像,是女主在遭遇这些痛苦之前的映像。
本来我以为事情会有转机,但警长已然是道貌岸然,披着羊皮,他的理智还在但人性丢失。
凌辱部分没什么别的可说了,接下来应该说说复仇部分。
女主的复仇是很有针对性的。
让乌鸦啄破摄影胖子的眼珠,让那个耍帅的吹口风琴的男人毁了容,让那个要看牙齿的男人裂了唇,被拔了牙,最后剪断他引以为傲的器官,让警长被长枪爆菊,临死前还要担心自己女儿的安危,马修也被射杀。
多么痛快。
可是女主并没有真的痛快吧,让他们全部惨死,的确是抹去了他们在世界上的痕迹,但是心里的痛苦又怎么抹去。
不是说这些复仇还不够,而是这一切如果没有发生,那会有多么美好,从一开始就没有奸污,也不会有后面的复仇。
这多么痛苦。
久久忘不了的是女主对警长女儿的描述。
她真的很可爱,很年轻,很甜,很天真,你能想到曾有人对他做过这些吗。
这就是女主曾经的自己。
她只是个无辜的小女孩。
我曾经也是。
复仇不是我的本意,你们逼我。
1974年版的《我唾弃你的坟墓》,嗜其禁片的噱头,慕名观看,经典但不过瘾。
2010年版的《我唾弃你的坟墓》,添加了许多现在惊悚片的因素,其实,前半截的性虐场面不及《不可撤销》,后半截的血腥程度不及《电锯惊魂》,比起《邪降》,恶心程度更见小巫见大巫。
但是,这种血债血偿的桥段,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瞬间干净起来。
电影应该分前半截、后半截,我们就按一个名字吧,前半截叫做“雅蠛蝶”,后半截叫做“草泥马”。
雅蠛蝶讲述的是一个文艺女青年为了写作来到乡间被五个流氓轮奸了。
流氓A是个智障,在另外四个流氓的威逼利诱下首度强奸了女青年;流氓B是一个“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的牙齿癖好者,让女青年给他的枪KJ;流氓C是一个DV控,喜欢把整个过程拍下来慢慢欣赏;流氓D是一个很普通的强奸犯,喜欢把女青年的头往水里压;流氓E最经典,身负各种重担,警官+流氓头头+好丈夫+好父亲,真TMD是一个好警官,人民的好榜样啊!
他的爱好就是后庭,原话叫做:I`m an ass man。
草泥马讲诉的是一个复仇女神把五个苦逼一个一个残忍滴干掉了。
苦逼A那个弱智,一直在道歉,复仇女说:That`s not good enough。
他死得比较轻松,最后一枪毙命;苦逼B那个牙齿男,被一颗一颗拔掉牙齿,然后减掉老二,流血而亡;苦逼C那个DV控,被绑在树上用鱼钩吊起眼皮,让乌鸦啄食双眼而亡;苦逼D强奸犯,这个确实苦逼,活生生脑袋一次一次泡在盐酸里而亡;苦逼E警官,来福枪插入后庭,砰!
你确实是一个ass man。
其实雅蠛蝶和草泥马之间还有一段,就是女主角被轮奸后,全身赤裸着,步步阑珊地走向湖边,这一段其实让我觉得是整个片子最揪心的一截,她走得太艰辛了。
流氓E警官原本是准备枪杀她灭口,她倒身坠入湖中不见踪影,那个眼神,于是我们知道,在她的世界里,是非观点已经不一样了。
2010年版本中这个警官添加很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我比较喜欢新版而不是老版的原因,如果没有他,我觉得女主角或许只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强奸案受害者并在法制的大锅中熬来熬去,流氓们蹲蹲牢房结束。
而在我们这个神奇的信不信由不得你的三俗世界里,不断重复着雅蠛蝶的片段。
引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充满了强奸、轮奸、鸡奸及无所不用其极的性暴力的桥段,每每打开新闻,从字里行间我看到的两个字就是强奸。
蚁民被权力强奸,穷人被官员鸡奸,弱者被富二代官二代轮奸,文明被体制性虐待,规则被特权劫持,生活被金钱SM,爱情被物质捆绑,房子是阳萎者的万艾可,工作是理想者的催情药。
这真是一个神马横行的富饶的草泥马勒戈壁!
令人沮丧的是,现实的故事往往在被凌辱后的女主角独自站在水边的舢板上便戛然而止,正如我们的新闻,结局似乎都那么令人失望。
”我们知道,正如雅蠛蝶里面讲诉的此类强奸犯依然存在并且嘲笑着身下绝望着的哭喊着的人儿,但是你们小心了,这早已不是一个基因决定一切的世界,雅蠛蝶有一天也会突变成草泥马的。
影片结束了,女主角坐在树干上,风拂过,她的头发飘逸起来,穿着整洁的衣服和牛仔裤,干净的面庞微微笑。
PS:这只是一篇影评,或许称不上影评,二逼青年看了个禁片鸡冻地扯了谈而已,如果有什么刺激到您的心了……欢迎对号入座!!!
哈哈哈哈哈哈……PS2:文青不好当啊,大家独自去旅游啊写作啊写生啊找灵感啊装逼啊,注意安全!
安全第一啊亲!
看到女主在加油站,进到小木屋,又在湖边日光浴时,才想起自己以前看过这部电影的1978版。
应该是看到湖边这里就因为画质太差,弃了。
上维基搜这部电影,除了今天看的这部2010版,原版的1978版,居然还有2013年的第二版,2015年的第三版,以及2019年的《我唾弃你的坟墓:似曾相识》。
不过都不打算看了。
一部足矣。
全片长约1小时48分钟。
警长出现在34分钟左右,本以为遇到了救星的女主没想到这个穿制服的是最大反派。
前半段就是女主被反复折磨蹂躏。
50分钟左右女主跳入河水消失,结束上半场。
用老头Earl的话说,狩猎季开始。
复仇的开始是先制造悬疑气氛,比如女主在被折磨之前坏人在她的门前扔死鸟,女主以其人之道还之,在坏人门前扔了三只死鸟。
复仇过程是分而击杀之。
罪行最小的死得最痛快;喜欢观看的就让乌鸦啄走他的眼睛;喜欢把女主按在水里的就淹死他;喜欢口的拔掉他的牙齿、剪其生殖器;喜欢后入的用来福枪爆其菊。
画面不错。
女演员很美,几个坏人也没有长得极其恶心猥琐的。
社会意义是没有的。
现实生活中谁也没法这样复仇。
就看个痛快。
到了我这个年纪,连痛快都不得,看完心里不舒服,又说不清楚哪里不舒服,蝎蝎蛰蛰的。
罢了罢了。
各种不合逻辑一个美国人独自去一个林中木屋待很长时间,中途有人看到了就问她你是那个独自写作的女人吗?
一点不觉得害怕?
逃跑后,应该极度恐惧,不相信任何人,当一个警员不是第一时间把她放到安全地方或者呼叫支援,而是带着她回到案发现场,她竟然一点没有质疑?
这都是在被伤害前感受到的。
其实,最大的突兀是对每个人物性格的交代,对罪犯没有交代,对这个地区的警员没有交代,对即将复仇的女主也没有交代。
要知道一般人对于犯罪是一定有心理障碍的,更别说警察。
罪犯和警察怎么就混一块去了?
这是最大的不解。
整体就是为了最后的复仇在等待爆发。
还有那个摄像机,是为了给自己的可能的牢狱之灾留证据吗?
割割自从有了女儿,对很多事物的感受有了很大变化,比如伤害女性。
对女儿的爱让我有了同理心,每个受害女性,也有一个爱她的爸爸。
让自己不要有伤害女性的想法,因为要给自己的孩子积德。
但是警员有那么可爱的女儿,还有怀孕的妻子,居然能做出这种事。
一共1小时48分钟,现在已经1小时10分了,还没有真正复仇。。。
大半夜的,想看个复仇爽片,等到累死去。。。
1小时15分,她终于出现了。。。
这些人都是独居者,没有家人吗?
一个女人,在丛林里,对付两个壮年男性,还要将这两个人击晕,捆绑。。。
作为一个地产策划出身的人,告诉你,这在逻辑上,几乎不可能,除非她就是上帝。。。
不得不说,复仇方式确实爽到,把死鱼内脏放到人身上招乌鸦和苍蝇,把眼皮挂住,水里撒盐酸让人挺住,这多少有点竖锯的意思。。。
拔牙太爽了,让我遇到这种嘴犟的,我会把混着活蚯蚓的米饭喂他吃。
割他老二算是便宜他了。
对付警长,先搞他家人,这思路可以,看看到底搞没搞。
不搞不爽的。
都说杀人诛心,没搞他老婆孩子,不爽。
这就完事了???????
不到7分及格线,果然有原因。。。
从7几年拍到现在,据说2010年版本是复仇最爽的,单挑了这个看,还是下载了看。
就看这?
不到7.5分,真是不该看。。。
还不如睡个觉了。。。
《我唾弃你的坟墓》思想上较为单纯,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女性电影。
故事情节几乎都在紧扣“女权”这一主题。
影片意识形态里除女权主义外,几乎没有表达出其他的思想。
无论中西文化中,男尊女卑都是在表象的掩盖下的本质,西方也无法逃脱。
女性被物化的残酷现实较影片中众人轮奸对女主性虐待的情节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男性是性爱中的享受者,然而女性只是被施与者。
目前当今世上仍有超过一亿的女性接受割礼,割除阴蒂而无法享受到性爱的欢愉,仅供男性享用。
在《我唾弃你的坟墓》中男性们的施暴场面里,男人们全然不顾女性身为人的基本权利,对其身体进行疯狂的虐待,仿佛对待一样没有生命的物品一般。
而女主此时平没有做出有利的反抗,并且之后跳下了高桥投河自尽。
说女主是投河自尽也好,投河逃脱掉也好,说最后复仇的是女主的鬼魂也好,未死的肉身也好(电影中在处理此问题上并没有明确地暗示与表达,反而故意故弄玄虚,故此你可以随意理解),其根本上想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女性意识的重生与觉醒。
重生是好莱坞电影中管用的内容,而重生常靠转变来体现。
在《坟墓1》中,转变就是女主角前后态度的转变。
从天真到残酷,这样的转变不是难以理解的,就连女性地位一直很低下的中国不是都有句老话叫做“最毒妇人心吗”。
女人狠起来,男人也招架不住。
片中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女主之前误入的一座废弃的房屋,房屋内有毒药,盐酸等物品。
这些物品最终帮他更加残忍的报复了曾凌辱过她的男人们。
而女主第一次走到这间房屋的时候,脸上有一丝害怕的表情,但她还是走进去,随即又离开了回到之前的住所。
在她之前的住所里,她成为一个完全的弱者,不仅与男性相比是弱者,与房屋相比是弱者,与掉入马桶的手机相比也同样是弱者,她化作一个彻头彻尾的弱者,声泪俱下,摇尾乞怜。
我想此处表达的思想可能是,破旧的房屋是女主内心深处隐藏的女性意识,即不向男人臣服的思想。
而社会主流为女人灌输的思想是屈于男性之下成为弱者,所以女主角第一次离开破屋也象征着继续伪装成弱者的选择。
由此观之,导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者,他在此处完整的表达了男女平等无弱者强者之分的思想。
女主投河之后,回到那所破旧的房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让男人都招架不住甚至最为强势的那一个也尿了裤子。
最后的谋杀复仇情节设计的非常巧妙。
每一个人死的顺序都与故事前半部分的情节呼应甚好。
最先死的袖手旁观的两个人,一个唱着歌一个录像的观看其他人对女主的施暴过程,他们也是相比之下罪愆较轻的人。
之后是始作俑者,并且他还尿了裤子,而他只是鼓动着并未对女主的身体进行侵犯。
最后死掉的则是对她身体直接侵犯了的最为罪孽深重的两个人。
一个是懦夫却在紧要关头被欲望驱使忘记了一切的信仰与畏惧及道德底线。
另一个则是在女儿面前装成三好父亲的警察,本是法律的代表,却知法犯法。
而最重要的是,最为最大恶极的警察,他有一个女儿。
本片是一部女性电影,因此对于女儿这一片中除女主之外几乎是唯一的女性角色的处理至关重要,若是导演在此一步处理不好,则很有可能在影片的最后关头晚节不保,改变电影的整体含义。
因此在影片的最后关头,女儿如何处理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更加全神贯注。
对于“女儿”的处理我想象出了很多版本:1、女儿看过父亲施暴的录像决心和女主一起报复父亲这是体现女权注意思想的情节,但是同样会对幼女这一女性角色造成伤害;2、女主当着警察的面虐待她最爱的女儿这样可以更好地报复警察,但是主题上与电影整体相违背;3、女主当着女儿的面虐待警察这样是对双方的报复,对于女儿这一无辜者显然造成了伤害。
从迎合电影主题上来说,这应该是最烂的一个情节设置;所以这个对女儿的处理让我伤透脑筋,更加的有好奇心去看本片中是如何处理的。
而在本片中的处理是中立的处理,只有一句对警察说的话“想想别人也这样对待你的女儿”。
女儿没有出现,同时也报复了警察,对女儿的伤害也相对降到了最低。
还算是一个好的情节设置。
看了这一版的没看之前的一版。
1.女主一个人荒郊野外出来感受生活?
exm?
至少带个男人保护一下鲜花吧(罒ω罒)见到了老头子给她手绘地图我去,我的姑爷诶,长那么渗人,突然就想到了人肉农场那人贩子,女主真的就不慌的,但是老头子真的就是个好人哦2.女主被逼跳下了桥,个人一直在思考它是什么物种?是那种游泳冠军嘛(ー_ー)!!3.斯坦利的录像带之前拍摄影换了出来,新的录像带被警长踩坏了,后来又装进去旧的,什么鬼???
这么重要应该放在身边的吧🙈这是在凌晨三四点看的电影,清醒的很,特别刺激,各种报复手段被女主玩出了花,看这种重口味电影紧张后更多的还是放松,看电影后的想法,10年的片子了差了十年不是那么严谨吧也可以理解哈。
这部电影还不错值得推荐!
尤其是女角复仇的情节让人看了很解恨,为女主角表现出的勇气而叫好!
如果该片与《电锯惊魂》相比较我会更喜欢 Spit On Your Grave,因为《电锯惊魂》让人看了很郁闷,很窝火,很压抑,有一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很难受!
相反该片看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唯一不足的是:那几个男人死得太快了!
本片的剧情线索一目了然:就是一个女作家为寻找灵感来到穷乡僻壤,却遭到一伙流氓的侮辱和轮暴,女作家死里逃生,多年后,她重返故地,开始复仇。
1、剧情单薄,人物不多,刻画不够深刻,半个小时能讲完的故事却讲了100多分钟;2、“强奸和暴力”这种东西对于一部小成本的B级片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噱头和描写对象,但是导演和编剧却没有利用好,所以看起来又不够过瘾和刺激,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另外,我想暴力、凶杀这种东西在本片里应该是贵在真实,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其血腥程度;3、再谈一下剧情,一部电影要想好看,就必须让观众产生足够的兴趣,去主动地追寻情节的发展,然后反观本片,没有用的对白和场景太多,实在让人无法提起胃口。
综合评价:5.0(10)
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弱势女性的社会了,除了某些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以外,男女之间已经是稳了的天平。
作为当初的世界十大禁片之一,一直都没有想法去看78版本的,这一部电影是翻拍版,原著在于70年代还是相当能反映社会的,以至于作为现代新颖社会的人来看,内心并没有感受到过多波澜,对于女权主义反抗的寓意并没有太过激昂的感受。
更多的还是当做一部惊悚片来观赏,可是这种角度的观赏却又让电影失了真,因为讲实话细节和整体氛围都达不到一部惊悚片的及格线,当然,这是站在惊悚迷的角度看待的,给惊悚小白还是足够有压力了,毕竟血浆程度较之《隔山有眼》也不遑多让。
接下来还是会去看续集的,第一部并没有让我失望(结合当代社会思考),复仇手段还是有新颖之意的,只是稍微弱化了男性面对危险时的综合能力,提高女主一位作家的作战能力。
说这么多也没用,可我们不是看的很爽吗?
这就够了,还是愿意给个三星的 结尾马修其实是没死的,这是女主心中对于复仇者来说最后的一丝人性,至少心存善意的人是值得被宽容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之,善莫大焉”这段话仅仅适用于心存善意的真挚之人。
太难看了唾弃!!!
目前为止比原版分还高。
复仇太短,前面那么多.....但后面的确霸气
有点B级片的感觉
复仇让你如此美丽。
看到烧烤店的热搜想起来这个电影。我只想说不管是不是烂片都给我继续拍下去。
李天一,你要小心了。。。
那部老片有这么火么?坦白地说,这部的确更带有21世纪的气息--女主角更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暴虐的镜头也较前有了进化。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总结下来这部海报貌似诱人的电影仍可以描述为:15禁,2倍速。
创新不大,依然是前后均衡的复仇戏码,全部张力来自于被虐和虐杀的详细过程,这一点看来前不如后,不论如何,只要有复仇决心就能无往不利的设定,无论在老版还是新版都没有足够说服力
翻拍的意义在于女主角能把这几年从《电锯惊魂》中学来的套路得以展示
不见女权,只见主义
没什么大劲
二刷。发现这类复仇电影女主有些共性:美人,爱独行,文艺爱好者(作家、摄影师、公路旅行者),初期受辱柔弱无依,黑化后有条不紊地复仇,稳、准、狠。不论是弱女自我意淫式的祈愿还是实事改编,我都希望这类电影再多一点。让强奸犯作恶前想到的不是岛国动作片,而是复仇女神一锤子砸碎他的蛋。
精彩的不能眨眼 男性 女性 性暴力 血腥报复
绞绳,拔牙,捕兽夹,猎枪爆菊,鱼线勾眼皮,盐酸浸人面,女主花样百出的复仇方式很Cult。剧情漏洞百出,复仇大快人心。
比原作好看
好假。一点也感觉不出真实。色情也没。暴力也没。只有恶心。
呃,血腥。。。
虽然是翻拍,但是真心觉得女主角好看。。。
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重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