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画之国

Le tableau,画画,The Painting,画画小人国(台)

主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JB·布兰科,史蒂夫·布卢姆,让·巴尔内,杰森·格里菲斯,玛丽·伊丽莎白·麦格林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1

《画之国》剧照

画之国 剧照 NO.1画之国 剧照 NO.2画之国 剧照 NO.3画之国 剧照 NO.4画之国 剧照 NO.5画之国 剧照 NO.6画之国 剧照 NO.13画之国 剧照 NO.14画之国 剧照 NO.15画之国 剧照 NO.16画之国 剧照 NO.17画之国 剧照 NO.18画之国 剧照 NO.19画之国 剧照 NO.20

《画之国》剧情介绍

画之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 而另一边,克莱尔被捕,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绦虫女孩要什么民工让她降落绝望主妇第五季涉梦者品行不端8号警报黑金鲜血淋漓第五季忽然遇见你恋爱不可抗力火星特快共助月之阴面聚宝盆逃离今日计划网文少年恋爱中的城市我们全家不太熟东北插班生2虎啸风声公子,我娶定你了其实我是流光引龙樱童一个世界绝命孤帆速成家庭勇往直前鲨鱼湖泊

《画之国》长篇影评

 1 ) 一场视觉盛宴——详细观后

*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某画家的画室,每幅画中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面有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生活。

劳拉和她的朋友就住在一幅画里,但是一些纠纷让他们不得不去其他的地方寻找画家。

于是他们就开始了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的奇幻之旅。

最后他们找到了答案,解决了问题,又是一个美满的结局。

可是劳拉选择了离开,走出了油画,走出了画室……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在一副画里,不知最终的最终,劳拉会到哪里去?

*时空设定*这部电影很精巧的地方在于关于画中世界的奇特设定。

每幅画都有丰富的世界和自己的故事,而且它们是互相联系的,从一副画描绘的室内推开窗可以进入威尼斯的闹市,走入威尼斯街边的某座房子,从窗户出去,又进入了另一副画中。

几幅画中的人相视着交谈着。

而画外的世界其实只是另一副写实主义的画而已。

我们仿佛步入埃舍尔错综复杂的矛盾时空,为它的神奇绚丽、变幻莫测惊叹不已。

*场景*这部电影像是一部游记,几个主人公引领我们漫游作者构筑的想象世界。

这个世界由一个个意象派油画风格的场景组成。

印象很深的有魔法森林、沼泽、威尼斯街景。

每个场景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想法和细节都很多。

比如和死神追逐的那场戏,就发生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古典旋梯里,楼梯是一圈圈绕着房子四周的墙壁上去的,很高很长,中间是空的。

最后死神被推了下去,飘呀飘,飘的过程中化作一块方布布,落地又化作地板砖的一格。

是不是很优雅的一幕,又是充满奇思妙想的一幕。

至于为什么会被死神追逐,为什么死神盯着那个背包,这里其实埋下了一个伏笔。

*角色*除了主人公劳拉是模仿的一般人的脸(眉毛眼睛的表情也比较丰富)之外,其他的角色的表情都比较呆滞,脸部造型也稍微夸张一点。

像是《玩具总动员》里的玩偶,又像是带着面具表演的舞台剧演员。

也许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性格鲜明、吸引人的角色吧。

感觉角色和情节都是为画面服务的,只是些赋予动作和语言的偶人。

不过它的影像效果足已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了。

*制作*还有一大特点,在于是角色是3d制作的。

而3d模拟2d风格的角色和2d的背景融合得相当和谐。

3d的角色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描绘丰富的光影效果。

不过感觉动作像是真人捕捉的,缺少2d手绘动画的那种张力和趣味。

虽然本片的美术风格很重,但是镜头很像真人电影的镜头。

*美术风格*这部电影画面的艺术气息很浓厚。

也是欣赏的一大亮点所在。

言语无法表达。

从几张截图中可窥见一斑了。

本文来自我的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ilovewinnie4ever

 2 ) 自己内心的强大应该是外在标准之上的追求

不同的画框、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标准。

每个社会都在由一些外在的标准来维持着秩序,标准源自何方?

亦或无人知晓。

每个社会都会有人碰巧符合其标准。

人,在这标准下会被分成三六九等。

每个人都在通过是否符合标准来判断问题,每个人也在努力的成为标准中的“上层”。

但这是否真的就能高人一等?

每个社会都会有其内在的快乐和不幸,“上层”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因为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来自外在的标准。

 3 ) 感觉更像在看“一出戏”。

推荐这部影片的几个理由:1、音乐这部电影开头,在电影播放演职员信息表时,我们能听见一段像是交响乐队在表演前的试音。

当演员信息表播放完之后,试音停止,仿佛我们就能看见那些音乐家们在我们面前放下了手里的琴弓,随后一出戏拉开帷幕,表演正式开始。

这种呈现形式比起电影,让观众感觉更像是置身于戏院或是音乐厅,而乐队正为我们现场伴奏。

这种音乐的呈现形式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除了音乐的呈现形式,这部剧本身的配乐也十分好听。

音乐能够跟随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时而悠扬时而急促的音乐令我印象深刻,美丽的音乐赋予了这部电影别样的活力,注入灵魂。

2、这是一部动画电影,我认为这部电影(我更想称之为一出戏)的色彩非常棒。

在这出戏中出演的人物有着大色块组成的样貌,很好的体现了油画的特征。

我们跟随主人公进入了油画的世界,油画中有着仿佛童话世界的色彩,很好地刺激了我们的感官体验。

3、与现实的连接这明明是一部动画电影,可导演却把我们带出了画中世界,回到了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

然而主人公与画家在片尾的对话会让我们发现,连画家所处的那个世界也未必是真正的现实世界,随后我们感觉自己正从画框中退出来,退到现实世界中来。

我好像意识到了,名为观众的我们正在用我们的理解来完成我们面前的这幅油画,或许有了观众的理解,这部电影才算是真正完成。

 4 ) 『飞跃画框。』

法国手绘动画一直都兼顾着讲好故事和优良的品质,这部由法国73岁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编导的作品《画之国》(Le tableau)也不例外,导演作品不多,但都属精品,生于1939年,是剪纸动画的代表作者,我只看过他以往的三部动画短片,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长片。

电影用很特别的视角影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一群人从一位法国艺术家未完成的画作中跑出来,历经艰辛去寻找他们的创造者故事。

整部作品充满了欧洲油画的艺术感觉,而情节的设计也让观影者仿佛在画中人与观画人之间穿越...尤其是画中人和画家之间的交流,让人有一种时空的对话的感觉。

试想一下,不管你是文学家也好、画家也好、电影人也好,假如自己塑造的人物可以来和自己交流,那会是怎么样的场景呢?

那个人物本身喜欢你给定位的角色么?

这是一部如同庄周梦蝶般的故事,也正是由浪漫的法国人创作的。

之前看了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年轻作家在巴黎穿越回黄金时代,和众多文人、画家能够近距离的交流,这也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因为我们并不能准确的揣测出当时那个年代那些作者的心理和想法,当然,伍迪艾伦也不行,但这部电影的视角却很新鲜,让它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编剧。

《画之国》也有这样的意境在里面,一副未完成的画作,画中人按照是否被画完整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来自这悬殊的两个族群的一对男女相爱了,所以,他们决定要找到画家,让他完成这部画作…“这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这是罗拉在片头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的视角不同,阅历不同,所看到的东西理解的层面也会不一样。

寻找画家的过程中,罗拉他们和其他画中人物们之间的交流也很有趣,自画像里的“画家”、另一幅战争画里的士兵们、还有一位丰硕有魅力的女子…画家用画笔赋予了人物和景物有自己的轮廓,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那么丰富!

其实,我会觉得,也许,我们也是生活在一幅幅的“画”中,可是,我们却都没有找到画框并且走出生活这幅画里…

 5 ) 虚幻与真实

这是一部启示性的作品,虽然它在揭示那些深层次的问题时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揭示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给人带来的启示或许比答案更重要。

油画并不意味着时间的停滞,油画中每个人都各就各位按部就班的呼吸谈气,导演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嘲讽。

画面的开始是一个颇具古典风格的画框,连接着画内的虚幻与画外的真实。

随着画框的放大,我们也随之进入那个带有强烈油画色彩的国度里。

作品讲述的是一群画中人的故事。

画中的人带有极强的等级性,形态饱满、色彩完整的尊为上等的图全人,色彩不完整的为梅花莞人,而那些线条简单且毫无色彩感的则为下等的勒浮人。

故事是从梅花莞人劳拉的角度叙述开来的,从她的视角看去,一群高高在上的图全人正在远处的城堡聚会,他们高谈阔论并欣慰地欣赏彼此的色彩,下等人的存在让他们产生出优越感。

“画家不会回来了,”图全人中的代表在城堡中如此趾高气扬地宣称,以此定义自身完美的绝对性,定义相对于“画中渣滓”的绝对地位,并带着一种可笑的对蒙受造物主恩泽的谦卑。

等级衍生特权,特权导致专制,专制扼杀平等。

受到冷落的梅花莞人和遭到压制的勒浮人因此深陷这种不平等带来的痛苦中。

与此同时,进步图全人拉莫和梅花莞人克莱尔的一场超越等级的爱情正在暗中甜蜜且痛苦地发展着。

当小可怜高姆被无情地扼杀在城堡后,所有的矛盾便随时间的洪流不可避免地汇聚到了一起。

于是,觉醒的人便开始踏上自我解救的道路——寻找画家,也就是寻找他们的创造者。

痛苦使我们怀疑生活本身,怀疑使我们探寻真实意义。

探寻就意味着希望,觉醒的那一刻,就如同劳拉跃出油画的那一刻,自我就已经跃入了真实的存在。

脱离油画后,拉莫、劳拉、普鲁姆以及唐布尔•玛让达开始发现自身的虚幻,并在进出其他油画的过程中渐渐接近真相。

他们来到画中城威尼斯,威尼斯是所有虚幻的汇集,人群是虚幻的,狂欢是虚幻的,连恐惧也都是虚幻的。

可就在这座虚幻之城里,他们找到了解救的方法——颜料,他们开始懂得绘制自我,对造物主的信仰转变为对自我的信仰。

他们带着颜料回到油画中,当等级被消灭时,矛盾也就消失了。

在梅花莞人和勒浮人都沉浸在改头换面所带来的欣喜中时,劳拉却安静地离开了。

劳拉的觉醒是彻底的,在怀疑这条道路上她选择了继续走下去。

作为贯穿电影始终的主要人物,劳拉将最后的镜头拉向了画家。

在这短暂的具有真实感的场景里,画家的回答已经不再重要了,当劳拉提出想知道是谁画的画家的时候,真实感已荡然无存。

最后,劳拉在行走中步入一张更为广袤的油画之中,一切重归虚幻。

其实虚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虚幻本身的怀疑,可能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实,可能也并不存在真实,可能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电影中的那句话——“我们梦想着做自己,这是很单纯的想法。

 6 ) 。。。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看见两种不同的态度:有些人在追寻更完美的自己,不停地想要更好;也有人不断地坚持自己,完美或者不完美的那都是自己。

我更喜欢后一种,因为想象不到哪种才是更完美的自己,最完美的自己如过这一次觉得自己不完美,而想要去改变它,那下一刻你也会因为你的改变而觉得不完美。

这样循环,什么时候你才会有时间来看看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事物,什么时候你才会觉得自己完美呢 ?

每个人都有缺憾,去弥补,去改变这些让自己那么累有何意义呢?

保存我的不完美才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个真正的······

 7 ) 描绘命运的画笔,就在自己手里。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一群人从未完成的画作中跑出来历经艰险去寻找他们的创作者的故事

电影之始,是女孩罗拉在介绍“画中世界”由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展开,画中的人物按完成度分为三个等级:已经画完了的“画全人”他们是作者已经画完的成品。

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进入到城堡之中

位于中间层的一类油画人是“没画完人”。

没画完人非常接近画全人,与画全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身上存在某个部分没有被上色。

即使只差一笔没有画也会遭到歧视,赶出城堡,游走在城堡的花园周围,渴望被认同.

最可怜的是底层的“线稿人”。

他们身上不带一点颜色,在画之国中处处受排挤。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线稿人过街,人人喊打”的情况,

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线稿人高姆在偷偷潜入画全人城堡被发现后被打成了一团杂乱的线条;

画全人阵营的男生拉莫,爱上了没画完人阵营的女生克莱尔,两人双双坠入爱河。

这样的事显然无法得到双方阵营的认可,他们只能暗落落地相约黄昏后。

克莱尔是没画完人,她的双眼还没有被画家上色,拉莫却说她的眼睛“如同蓝色的琥珀,巧夺天工”。

一天,画全人中的蜡烛大帝在城堡中宣布画家不会再回来,画中世界的领导权永远属于画全人。

这样一来,恋爱中的一对情侣,画全人拉莫和未画完人克莱儿就成了两派人的眼中钉。

为了消除人们之间的差异,只有让画家回来把大家全都画完整,让所有人都变成画全人,他们才能真正在一起。

在躲避追杀的过程中,拉莫误打误撞地坐上了没画完人罗拉,以及线稿人布吕姆二人的“贼船”。

于是,集齐了画全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三种油画人的小船随波逐流,闯入了大家口中谁也没进去过的黑暗森林,踏上了寻找画家的漫漫征程。

顺着河水,三个地位截然不同的人来到了画作的边缘。

在这里,罗拉发现他们可以轻松穿过油画进入真实的世界里去,于是他们离开了本来的画中世界。

罗拉接着误打误撞闯进一副描绘战争的画中,这里身着蓝色军服和红色军服的军人没日没夜地打仗。

罗拉在画里遇见了士兵唐布尔·玛让达。

厌倦了战争的玛让达和罗拉一起逃离了画中的战场,找到了焦急等待他们的拉莫和布吕姆。

众人在穿过画布后,来到了现实世界的画室之中。

他们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

寻声找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果体女人的画像。

虽然萝拉等人惊讶于女人身上没有画上衣服,对方却说画家已经完成了对她的创作。

忽然间,他们看到一旁正在画画的大胡子男人,以为那就是自己找寻的画家。

燃鹅,现实却泼了他们一头的冷水——这个大胡子男人不过是画家的自画像。

虽然和画家长得一模一样,但他毕竟不是画家本人。

了解到众人在寻找画家,裸替女人给了他们一条提示信息:画家的真爱要数水城威尼斯,说不定在那里就能遇到他。

罗拉进入画中的威尼斯寻找画家,其他三人在暴风雨之夜偶然看到被烧毁或撕毁的画作,认为画家十分危险,也跳进画作中找罗拉。

在这幅画中,大街小巷上的人都在狂欢,手拉手围成圈唱歌跳舞。

罗拉一路寻觅,在街上遇到了一位画家,后乘船赶往“威尼斯”——也就是夫人所说的会找到画家的地方。

其他三人紧随其后,在摆脱了一个类似“死神”的角色的追赶后,和罗拉一起赶到了威尼斯。

落日之下,几十位“画家”正在描绘夕阳的景色,四人恍然大悟:这些画家也是画中人,他们需要找到的是真正的画家。

这时,拉莫拿出偷偷带过来的街上遇见的那位画家的黄色颜料,为罗拉没被上色的裙子一角涂上了色彩。

几人恍然大悟,跑出画作后在画家的房间里找来了颜料,请画家的自画像复原了被揉成线条的线稿人高姆。

罗拉和玛让达等人进入战争的画中将所有士兵的衣服都涂成了同一种蓝色,消除了战争;

几人又回到原先画全人统治的画作中,让没画全人和线稿人都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上色。

画全人看到一群色彩鲜丽的没画全人和线稿人,惊奇地发现他们甚至比自己还要漂亮,三类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庆祝,等级差异不复存在。

拉莫没有忘记自己的相好克莱尔。

两人来到湖边,由拉莫亲手给克莱尔未完成的脸上色。

罗拉只身一人回到了画室。

她从画室墙壁上的洞中钻了出去。

见到了真正的画家——那个创造出她的人。

她对画家说:“画中的人物觉得你抛弃了他们”“我从来没有抛弃他们,我赋予了他们最重要的东西,一幅简单的图画通常比精雕细琢的油画美”

画家问罗拉现在想干什么。

罗拉边走边回过头来,向画家大声说道:“我很想知道是谁画的您!

画家本人也在一幅画里。

 8 )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辛波丝卡曾写过一首诗,描写日本画家歌川广重的一幅浮世绘作品《桥上的人们》,她认为绘画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将时间凝固:“时间在此被拦截下来,其法则不再有参考价值。

时间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力被解除了。

”其实,这既是绘画的优点,也是绘画的缺点,因为没有时间,绘画便不能讲故事。

故事的起承转合是需要时间来支撑的。

最终,人类发明了电影,就是要克服绘画在时间上的弱点,用绘画来讲故事。

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动画片《画之国》将绘画和电影进行了嫁接。

画室里有一幅未完成的画,根据完成度,画中的人物分为三类:那些已经画完的人物,被称为“图全人”;而没画完的人物,被称为“梅花菀人”,还有那些只有线条轮廓的“草稿人”。

由此,画中人物的阶级性一目了然:“图全人”因为颜色饱满,可以居高临下,趾高气扬;而“梅花菀人”,哪怕只差一笔,也只能甘拜下风;最惨的是“草稿人”,命运一如他们的相貌,毫无光彩。

三类人共处于一幅画中,如果各安其所,便没有了故事。

然而,在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里,故事最好的催化剂自然是跨阶级的爱情故事。

“图全人”里有一个“自由论者”拉莫爱上了“梅花菀人”克莱尔,他们的爱情在这个阶级分明的世界里必定是一种禁忌,其实克莱尔就差裙角的一笔便可以成为“图全人”。

于是,拉莫为了成全女友,决定去找那个半途而废,不负责任的画家回来完成这幅画。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草稿人”为了挽救被“图全人”打的破烂不堪的朋友,也决定跟随拉莫去寻找画家。

途中坎坷,自不必说。

从人物和故事的设置来看,《画之国》颇具想象力,虽然“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进行互动”这样的故事设置,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

比如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施瓦辛格的《幻影英雄》以及最近刚上映的《恋恋书中人》都是如此。

不过,这些故事的重点是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建立联系,强调人物在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穿越所产生的趣味性。

但《画之国》更多的是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联系,其重点是将绘画这种偏重“空间性”的艺术如何转变成电影这种偏重“时间性”的艺术,其实这种转变在观众看一幅画时是经常会发生的。

当你在一幅画前驻足时,除了形象和色彩,你一定还在想,画里的人物有什么故事?

她为什么会站在哪儿,她的眼睛在盯着什么看。

正如辛波丝卡在《桥上的人们》中写道:“但有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更进一步的听到雨水的溅洒声,感觉冷冷的雨滴落在他们的颈上和背上,他们注视着桥和桥上的人们,仿佛看到自己也在那儿”。

于是,随着观众的移情作用,故事开始了。

只不过辛波丝卡将画转变成了诗,而《画之国》则将画转变成了电影。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画之国》的创作者——让-弗朗索瓦•拉吉奥,法国剪纸动画的代表人物。

对他了解不多,只知道因为善于在电影中运用想象力游刃于现实与幻觉之间,被人们视为电影界中的“勒内•马格利特”,又因为一直坚守传统的动画制作方式,七十多岁的拉吉奥至今作品不多,却部部精品。

除了热衷于现实和幻觉的关系之外,拉吉奥和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都善于运用象征。

这也是我看过《画之国》后最大的感慨,拉吉奥的想象力最完美的体现就在于《画之国》中形象的象征性,故事里三类角色的象征性一目了然,其灵感来源,又完全取自于绘画创作本身,和故事本身天衣无缝。

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认为象征应该是艺术家为其思想和情感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拉吉奥恰恰是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为“阶级性”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使得片中的象征运用的自然流畅。

而不像其他电影中那些故意造出的象征,只是为了象征而象征,最终只能使象征的角色游离于故事的背景之外。

这样的象征只是“对应物”,而不是“客观对应物”。

拉吉奥的过人之处并不止于此,看完电影之后,观众才明白故事角色的象征并不是拉吉奥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角色寻找画家的过程,来比拟哲学中的那个关于存在的终极命题:人是从哪里来得?

这个世界有造物主吗?

角色寻找画家,就像人寻找造物主,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却被如此自然明了的提出,简单直接,易于理解。

而角色寻找画家,是想让画家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真的找到了他的造物主,也必定会如此。

这一点,《画之国》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如出一辙。

然而,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

通俗来讲,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自由意志和宿命论。

宿命论者相信,人的一生早已命中注定,正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因此,一切听天由命。

而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们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的力量。

这两种方案比较极端,大部分人宁选其中:快乐时我们是自由意志论者,忧郁时难免又成为宿命论者。

拉吉奥是积极的、乐观的,他让画中的角色选择了自由意志,通过寻找自己的造物主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寻找不到,他也让角色成为自己的造物主。

有意思的是影片结尾,当一行人沉浸在寻找到颜料的欢乐而尽力的让自己变得光彩夺目的时候,拉吉奥并没有将价值判断的砝码偏向他们,找到颜料并不意味着找到绘画技法,那些“梅花菀人”和“草稿人”将自己涂的五颜六色,尽管光彩夺目,却完全不得要领。

拉吉奥似乎更倾向于那个小女孩劳拉,以着自己没有画完的身体,奔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既然文章的开头拉了辛波丝卡来助阵,结尾是不是也应该来一句她的诗呼应一下,翻了半天,找到了一句:我偏爱此一可能——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9 ) 各个画派的奇妙之旅

主人公能从等级深严的阶级国度里面跳出来,展开一系列的冒险。

寻找画家并解答心中的疑惑,得出色彩并没有高低,贫贱之分。

而是不同颜色之间的组合产生新鲜而又各具特色的风格。

 10 ) 美!

法国老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凭空创造出一个臆想中的国度,一个如同梦幻般的去处。

这个70多岁的老人在这部动画电影中无情的嘲讽着我们这些愚蠢的世人,用锦衣华服掩饰内心的空虚,对于战争与残害他人如同病态般的迷恋,对权力的疯狂追求……。

当然,他也像每一个法国人一样,永远不会忘记,赞美爱情。

《画之国》短评

情节太差了虽然画的挺好

5分钟前
  • 还行

想象够奇幻,然而画风不是很喜欢。

6分钟前
  • Jasmine
  • 还行

走出畫裡的人生

7分钟前
  • Space Oddity
  • 推荐

可爱又淳朴的2D动画,七十多岁的导演只出了四部作品。

8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有趣的动画创意,没有什么特效制作,只是奇趣的视角,很有意思,准备再看看这位导演的其他三部作品

11分钟前
  • 春儿
  • 力荐

动画片形式的总是很难提起我的兴趣 ,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

15分钟前
  • tss_shirley
  • 较差

22年3月17日。电影让人有五彩斑斓的绘画影像享受。但表达的内涵陈旧乏味且儿戏说教,透着一股子陈腐气息,不建议观看。至今1.1万人看过。

16分钟前
  • zj@99
  • 较差

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但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这个转换非常高明,因为如果故事结尾是众人找到了画家,把所有人都画完整了,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颜料是人物的命脉,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变命运,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

21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推荐

我们又活在谁的画里呢

22分钟前
  • 猥琐少女X酱
  • 还行

27分钟前
  • 我不认识你
  • 还行

故事无感哎

30分钟前
  • 猪可可
  • 还行

隐喻

35分钟前
  • shen.yanigans
  • 力荐

电影中那些没画完的人,现实中那些残疾人、天赋不好的人、相貌差的人、出身不好的人。没有天生高贵这种东西。

39分钟前
  • 颜良
  • 还行

并不是我喜欢的画风,但对社会形态阶层寓意很好,故事最后是点睛之笔,画中画,我很想知道,是谁画了你……最糟的应该是故事叙述的不太好,很有创意

41分钟前
  • fina
  • 较差

画面很有新意

46分钟前
  • 冰疙瘩
  • 还行

不能因为创意好就掩盖了导演自己可怕的逻辑和根本解释不清楚的诡异的象征,加上如果刨除了载歌载舞的那些除了好看没有对剧情有太多意义的镜头只有四十分钟的片长。

51分钟前
  • 水货
  • 还行

喜欢动画片的可以看看,小美好,小深意。

56分钟前
  • kyokoo
  • 还行

所有人都追求“完美”的时候也有人乐于保持“自我”~

1小时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力荐

非常棒!跟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的心情一样~~

1小时前
  • Crumbs
  • 力荐

除了力荐,无须他言。

1小时前
  • 柏拉不图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