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信仰,是两个被用得又脏又臭甚至撇上一眼都会让人头皮发麻的词儿,也是这电影想要表达的。
看这电影吧,不为别的,只要能再次想起这两个“脏词儿”原本的含义。
真是部適合大銀幕的電影,畫面很美,新竹巨城威秀的效果應該遠勝台北大部份放映本片的電影廳。
影片本身也不錯,也可算是另一部航向人類未知領域的電影。
嚴格來說並不是航向未知,而是為了證明已知,一種走在現代文明的前端,只為了回溯1500年前秘魯人的航行,從現代望向人類過往的精神。
但不論未知或已知,都是已然存在的宇宙萬物,而人類只是試圖從自身建構的文明限制中試著探向牢籠之外的世界。
但這種未知或文明之外的比較是精神上抽象的東西,電影大概沒真的有能力或企圖去描寫,電影實際所呈現的5000哩航程看來只有開頭一段和結尾的部份,許多海上的歷險與奇觀和少年Pi多所相似,當然是相對寫實一些也較不殘酷,甚至也可說是平順。
但在木筏真的航向偉大的航路之前,真正的衝突與張力還是來自於船員的內心。
電影的重心還是擺在發起這次旅程的考古學者索爾,從他幼年時對冒險的著迷開始,到他憑著一股信仰打造康提基號的過程,到真正展開航程後種種的懷疑與堅定的辯證,以及他面向夢想與背離妻兒的某種寓言式的處境。
他的同伴還有賣冰箱的業務員,以及懷抱戰爭陰影的退伍軍人,和其他嚮往冒險的好友或學者,某種程度都在航行的歷程中超脫了原本俗世的煩惱。
但電影也不是賣弄勵志熱血,而是呈現人對冒險的渴望與恐懼、懷疑的種種姿態。
也許冒險過程或人性衝突描寫不一定能完全滿足觀眾,但至少海洋的景色拍得相當美,一景從海中的木筏拉到地球之外的鏡頭頗震懾人心,更美的或許是康提基號所航向的夕陽,陽光在海上映射出的光影就如主角所說的,海洋不是阻礙而是溝通的道路,即使一行人最終到達了目的地,但主角的眼光仍然落在夕陽所映射出的道路上。
人順應自然與征服自然的渴望與雄心都反應在主角的臉上,人是如此渺小又如此龐大,旅程的開始就在船離岸的一瞬,結束在那平靜的沙灘上。
所以也許電影沒試著把這部片拍成真的冒險電影也是好的,這算是以人為重心的歷史記錄,鏡頭安排和角色的刻劃都一再彰顯了編導切入的角度。
我個人很喜歡這種細致的場面調度與歷史重現,沒耍弄太多的電影炫技,簡單地講了一個平實卻也能無限延伸的故事。
我们被自然接纳了,像海鸥和鱼一样。
初看这部片的标题,便会想到的又是一部人类与自然抗争史。
然而在影片的播放进程中所呈现的却是一部节奏舒缓的自然和谐史。
在这一点上是有些超乎于自己的想象的。
影片是由挪威的人类学家索尔的真实经历所改编,为证明自己10年的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孤伐重洋的艰难之路,想来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这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是提基的力量,向着那光亮那方的力量。
本片是一部佳片,虽在影片之中无出乎意料的波澜,但却在结束之后给人了无限的温情的鼓舞,以及它的诠释方式让人在最后义务反顾的被自然接纳了,获得一种无语伦比超脱于自然的平静力量。
它好,是因为它未把人的力量放在一个主要的叙事角度,而是将自然与人结合为一,用一种近乎禅意的宁静手法去表现这在我们看来所谓“征服”于自然的伟大举动。
但是在这部片中导演将“征服”这两字完完全全的丢弃的,得来的是被自然的“接纳”-因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和它们融合为一,所以我们向着光亮,去到了我们想去的地方。
但是影片不是一开始就将“征服”二字完全摒弃的,而是在与自然的相处中逐渐被接纳的。
冰箱销售员赫尔曼对于古老制法的木筏的质疑,想要劝说索尔用铁丝来加固。
托斯坦的鹦鹉被吃掉后愤怒的杀死一头鲨鱼的残忍。
人的天性在此等意义上来说还是无比的自负的,对于自然我们还是充满着不信任的困惑,我们总觉自己的力量才是值得信赖的,这一点从工业革命开始便愈来愈深的映入我们的脑海之中,仿佛成为了我们人本性中的一部分。
这种本性的循环使我们愈来愈自负,愈来愈妄想摆脱于自然的控制。
当然,若我们头脑中无此被自然接纳的意愿之时自然又何必来接纳我们呢。
但在1500年前的人们因为对于提基的信仰以及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之时,自然也接纳了他们,自然也使他们到达了他们所想要到达的地方。
所以说这部片中所无尽包涵的“接纳”之意使我在这之后十分感动,但在细想之中又十分痛心我们的自己让自己所成就的“固有本性”。
但是影片中在体现这“接纳”之意同时却也是有冲突所存在着的-是选择与这自然的关系,还是选择与这人的关系。
索尔的妻子丽芙,这两人看起来有着共同的信仰,可以达成精神上的共识,但是人却也为人,人所构筑的社会关系已经确定无疑的存在着,再去被着自然接纳看似也便无可能了。
丽芙离开了,为了在这个社会关系中所存在着的她与孩子们。
索尔离开了,脱离了被束缚着的社会,选择了被自然完全“接纳”着。
两人无对无错,都只是为了成就于自己罢了。
所以,被自然接纳的此部片子也因被我们好好的接纳呢。
想说四点:1.故事中泰勒等可以为科学献身,探险,这是一种很崇高的科学精神。
2.当然,他也是自私的,因为他为了他的事业抛弃妻子,虽然他的理由很简单:他漂流成功之后一切都会变好。
3.关于团队:故事中卖冰箱的人因为恐惧刺杀了鲨鱼,有可能惹来更多的麻烦(虽然到后面没有):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有时候存在这样的人是很致命的,就像某个员工把所以的数据数据都给删除一样。
4.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我爱你的原因也是我离开你的原因。
在人类造船技术还尚未十分发达的时候,海洋是绝对的天堑。
相比较于内陆的河流所带来的安宁、亲切、生命的欣喜以及文明的发展,海洋往往是危险、神秘的代名词。
那浩瀚无边的水面,变幻莫测的天气,对于陆上生命来说都有着极大威慑但同时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科学家索尔经过自己在波利尼西亚岛长达十年的人类学调查后,坚信最早一批来到波利尼西亚的是南美人。
然而他的理论当时的科学界没人相信,因为那时的南美正处于石器时代,能够航行的工具只有木筏,相信古人能只凭木筏就横跨5千多里的海面从南美行驶到太平洋中央的大洋洲?
于是四处碰壁的索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完全仿照当时的印第安人的造船方法制作一只木筏,不采用任何的现代工艺,然后从秘鲁驶向波利尼西亚。
与其说这是一次科学考察倒不如说这是一次从现代驶回远古的旅程,是对“探险”这个词最原始的解读。
当人类沉浸在祖先的冒险所带来的科技繁荣中时,却与那份最原始的冒险精神悄然远去。
其实原始才是“探险”的真正的含义。
这里的原始不是指装备上的原始,而是指目的上的原始。
人类从诞生伊始就不满足自己对外物一无所知的状态,人类存在有多久这种好奇心就会存在了多久,这种存在与装备无关,这是人类的天性,无论是木筏还是宇宙飞船,人类对未知最原始的好奇才是探险的真正内涵。
所以影片的索尔说:“在那时的人看来,海洋不是障碍,而是交流的通道”然而技术的进步帮助了人类却桎梏了人类冒险的心。
影片开始没有人看好托尔的航行,水手们用他们“先进的理论”证明他们的木筏没办法在水中撑那么长的时间,那些学者喋喋不休只知道用嘴巴重复“人类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
看啊,拥有了先进装备的人类反而被装备约束了自己对未知的好奇以及直面未知的勇气。
但索尔证明了,《孤筏重洋》证明了,当第一批人类站起来决定探险的时候,他们对问自己最多的绝对不是:“我的装备行吗?
”,应该是:“我真的想探索未知吗?
”《孤筏重洋》由先进回到原始,诠释了何为探险以及我们为什么要探险。
影片是一件真事,挪威学者托尔·海尔达尔为了证明波利尼西亚人是1500年前秘鲁人的移民,而与另外几名探险者从秘鲁乘木筏漂流到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故事。
其实没有太多思绪,单单就是为了证明一项研究而去冒着生命危险去检验这一件事,后来海尔达尔又做了其他探险,这种考古考察性质的开端,其实也慢慢造成了现在的极限运动。
航海方面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不胜枚举,无论是早期的红胡子,中期的郑和,晚期的大航海时代,都是一种探险,这种探险至今没有停下脚步,进而进入了宇宙太空。
这是地球上只有人类这个物种才做的事情,别的物种没有一个做。
这就可以去理解作为人类的托尔·海尔达尔为什么不顾家庭地踏上了那个木筏原因了吧,漂流太平洋,而且自己还不会游泳。
现代人的认知,这不是找死吗,对家庭又不负责任,最后他的妻子离他而去。
中国这样的人其实不多,航海领域更是少之又少。
可能因为中国人太在乎其他人的想法了吧。
还好,中国在航海领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叫郭川,作为人类的一份子的郭川,让中国在航海探险领域也融入到世界当中,中国也有探险家,中国人里也有不甘平庸,不愿苟活于世的人,有就行了,不需要每个人也参与,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他人安居乐业就挺好了,每个国家的故事都是这样,中国因为郭川这样的人才变得更加立体与完整。
痛苦有由谁来承受?
当然是他的家人与他自己。
而想要质疑的你,就你,也有资格去评论,虽然你太平庸。
1936年不会游泳的的主角托尔 .海尔达尔跟女友在大洋洲的费托哈瓦岛上做研究,研究了大概十年吧,经过大量的研究(根据动植物及其当地传说岛神提基就是从东方而来)楼主确信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方(从南美的秘鲁那里)。
但按照当时学术界一致认为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其中有8000公里的行程,横跨了整个太平洋。
1946,主角在美国纽约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但是没有人相信他,没有出版社关注他的研究,所以他也没有得到任何赞助,在酒吧,主角偶遇了负有冒险精神的卖冰箱的胖子销售员辛格,辛格决定跟随主角完成这次探险计划。
1957年主角和辛格来到了秘鲁,与无线电高手托斯汀、肯特还有艾利克(小时候救过主角的命,据说有神奇的特质)、地理学家班特尼(只身前往亚马逊丛林,摄影高手)共6个人组成了本次探险的小组。
他们使用了1500年前的古代制作方法制作了一艘木筏来进行他们的探险,为的就是证明:在古代,波利尼西亚人就是使用木筏从遥远的南美秘鲁来到了波利尼西亚群岛的。
主角很幸运,得到了秘鲁总统乔巴斯塔曼特阁下的资助,还得到了美国海军的物资装备。
说到这,1947年5月8日,探险小组从秘鲁的卡亚俄罗港出发!
起初都是风平浪静的日子啊,大家悠闲的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船上还有一只五彩的鹦鹉。
一开始就看出来了,除了地理学家班特尼以外,其他人的户外经验都远远不足以完成本次探险。
看到这里,真为这群人担忧!
本次的旅程大约有100天!
大家开始了倒计时!
一天早上起来,众人发现船上有很多像飞鱼那样的长着透明双鳍的鱼类,并且用摄像机拍了下来,船的无线电无法正常使用。
说着,众人迎来了第一次暴风雨,犹豫风实在太大了,只能将主帆舍弃。
风暴中,托尔还被打下了海,又是他的神奇特质的朋友艾利克拯救了他。
祸不单行啊,早上的时候,放出的无线电探空气球又被船上那只该死的鹦鹉弄没了!
在一个平和的早上,一只鲸鲨跟众人打了个招呼,谁知道胖子销售员辛格竟然拿鱼矛投向鲸鲨,并且击中了它的头,鱼矛就这样被鲸鲨带走了。
船的本身安全性也受到了质疑,由于海水的侵蚀,木船正在变成越来越脆弱!
不知道为啥,有天那只该死的鹦鹉跳进了海里。
立刻被鲨鱼吃了,肯特大怒,将一只鲨鱼徒手抓到了船上,并且用刀杀死了它!
由于木筏被侵蚀,马上就有分解的危险,胖子销售员辛格恳求托尔为了大家着想,使用钢丝绳将木筏绑牢,然而托尔将钢丝绳全部丢进海里。
辛格在起身后掉进海里,情况十分危急,大家将刚才杀死的鲨鱼分解丢进海里,吸引鲨鱼群的注意力,猛男肯特跳入海中将舒尔曼救起!
1947年9月7号,大家来到距离目的地250米的 ,由于岛的外围都是暗礁,无法直接登陆,销售员辛格想出利用海浪的峰值为13次的定律,想利用第13次巨大的海浪将船越过暗礁区直接拍到岛上。
然而。。。
失败了,众人跌下了水,水很浅,大家这下全部登岛了!
致此,故事结束了,结尾花絮有每个人今后的事迹,致2013年,片中所有的人都去世了。
本次旅行的遏拍成的真实纪录片也获得了1952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本片获得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孤筏重洋》 這是一部改编真实故事的电影。
1947年,索尔·海尔达尔与五位朋友一起从南美秘鲁出发,目標是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
他們主要是為了證明,1400年前,人是可以搭乘木筏飄洋过海的。
電影的情節張弛有度,人物心裏細膩到位。
托尼從小就表現出巨大的勇氣,从河岸跳到河上的冰块,在海上的漂流是浪漫与风险并存,愉悦与痛苦一体。
鲸鱼、鲨鱼、发光的水母,其中让我惊奇的一个片段是,男主竟然用一只手和一个钩子抓到了一只大白鲨,看着如此简单,就跟捉螃蟹一样,有趣的很。
托你的妻子反对托尼去漂流,当托尼不顾反对,去的时候妻子就已经决定跟他离婚,並且把信很早就已经给了他的伙伴,讓其等到托尼成功来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再打開看,当托尼登上木筏,其夫妻二人的人生就已经分开了。
在托尼妻子的分手信里有這麽一句話“为何无法阻止自己抛下一切”我想是對於自己堅信的理念不甘心,也是不願意認輸的心。
The life is like a along trip. Maybe now you have the partner, but your heart will be far away from him at last, only you have the same target, you can go along forever. Life is filled by exploration and adventure, but that isn't that you can make a fun with life. you can learn ancient poeple to adventure. but first you should know all of it.
为了证明波里尼西亚人是从南美洲乘坐筏子到波里尼西亚的,主角抛妻弃子,招募了5个Fellow,花了101天,横跨8000公里,经历了很多困难,终于到达彼岸。
六十多年前的人们多有探险精神啊,现在的人们在科技的保护下活的太安逸了, NASA都放弃了探险。
不过,幸好仍然有SpaceX这样的Pilot。
我想人类应该是个外向型的文明,太阳系,银河系都不会是人类的最终舒适圈。
星辰大海是我的征途!
【除了男主养眼外,那个红胡子蛮好看的有点像二弟不过比二弟老点秃点眼睛小点呵呵后】——这是看到演员名单之前的想法
主要以心灵描述为主,没有太多惊涛骇浪,却值得思考。
原著不错,导演不太会讲故事。
最近又开始了间歇性的“什么也不想做”时期。
情节编排的差了点 不过喜欢这样的感觉
”蛋疼“学者有意在太平洋荡着木筏体验生活数月,让被迫在大洋上漂了几个月的派情何以堪。
如果不是前面有《少年派》,我可能为会上海奇遇多给一颗星
喜欢这部胜于《少年派》。原因有二:一是个人热衷的偏执与信念;二是真实事件改编,且有上乘冒险纪录片保底。
比少年派好看,比the way home逊色
很容易让人拿来和少年屁作对比,比起少年屁的华丽这个就有点偏写实了,主人公也从人兽恋变成一堆好基友。
把自己抛进这个世界
感觉在人员选择、配备上都不很专业,靠运气成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拿绳缆松掉这件事来说,即便不肯用钢丝,那是不是还是最好用麻绳再固定下呢? | 光有信念或许只是以前探险的重要部分,现在更多讲究的是事前的准备和万全的装备了。
探险家海尔达尔
海上求生 人类意志的胜利
真是糟蹋了这本书。营造一种傻逼气氛,塑造一群疯子,不知道要讲什么
最深的印象就是一筏子银白色头发老外……
乍看是人类学家以科学实验来论证先民的漂流路线,其实是一个信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袜子神以太阳神康提基的面目出现。真实的漂流中除了风暴和鲨鱼,大部分日子很平淡,画面也没少年pi那么美,但是,真实是有力量的,真实本身就是力量,ps: 五个男人一条船面搅100多天,毫无基情,很了不起!!!
和少年PAI比差远了好嘛!不过就是有个看上去不太切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最后震撼全场的经典型故事梗概。在飞机上看我一度担心发生事故掉入太平洋和鲨鱼亲密邂逅。。。。。。
题材不错,真实的故事打包票比这个电影好一万倍,好题材被一帮子漂亮的金发帅哥用力的“表演”糟蹋得毫无深度毫无灵魂毫无批判精神。此外电影用色太时尚太北欧太摩登,朋友们,这可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故事呐。
探险家们的冒险故事,为了证明一个事实,不惜一切实践。故事偏纪实,不如少年派吸引人,不过捕鲨和渡过暗礁几段挺惊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