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子除了讲到土匪,也讲到妓女红姐,我感受最深的是老独臂口中的红姐。
红姐是打心眼的想找个男人安个家。
所以凡遇到对自己好的男人就想嫁给他过日子,谁知道那都是小白脸,骗光 了她的钱,人也就跑了,于是红姐就再去卖身子——之后是再受骗,骗光后,再卖。
老独臂说她是总不长记性。
其实她不是不长记性,而是太想有个家,太想安安稳稳的过下去,所以就一次次的冒险,觉得哪怕有一个是对她真有情义的就值了……
2008年,当了十多年导演的孔笙怎么都没想到,他和张新建联合导演的《闯关东》竟然能这么火。
一经播出收视率破11%,创央视收视率新高,很多家庭都是一吃完晚饭,就守到电视机前等着《闯关东》的故事继续上演。
时至今日,豆瓣评分9.2的《闯关东》依然被不少人视为难以逾越的经典剧目。
一辈子能拍出这么一部“经典爆款”,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
但没人会料到,《闯关东》只是一个开始——
01、孔笙的故事,要从1978年讲起。
那年孔笙高考落榜,刚刚被新时代点燃的豪情壮志,就被当头棒喝,一头栽回现实的泥泞里。
此后的几年里,孔笙去了工厂当工人,整天和各种机器打交道。
但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庸庸碌碌过去,于是在工作之余,他报了夜校接受成人教育。
毕业后,孔笙被分配到一家杂志社,成了杂志社的一名编辑。
脱离机器的油污去和书本打交道,这也算得上一份不错的工作了。
但对孔笙来说,这种朝九晚五的安定也不是他理想的人生状态,他想要的是更“放肆”一点的人生。
此时的孔笙已届而立之年,换做其他人,在他这个年纪都想着求稳,不会拿未来随意冒险。
但孔笙并没有这么多顾虑,他仍然选择辞去工作,去电视台做了摄影助理。
经历了人生“三级跳”的孔笙还不知道,他今后的生活,都将围着各种摄影机打转了。
02、不得不说,孔笙虽然是半路出家,但的确有做摄影师的“慧根”。
1990年,孔笙在山东电视台制作的历史剧《孔子》中担任摄影助理,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到这么重大的制作中。
但作为“新人”孔笙在拍摄过程中却没有显露出生涩,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确是做这行的料。
就这样,在拍完《孔子》后不久,孔笙就从助理晋升为了名正言顺的摄影师,开始为不少脍炙人口的电视剧掌镜。
《甘十九妹》、《白眉大侠》、《红十字方队》,这些一提起来就勾起不少人回忆的电视剧都是由孔笙担任摄影师,此时的他已然在业界打响了名声。
但优秀的人从不会只满足于现状,1996年,孔笙又开始尝试当导演。
事实再一次证明,孔笙“摄而优则导”的决定,是人生中又一次成功的转型。
当导演的第一年,执导的电视剧《民警程广全》就在“国剧最高奖”飞天奖上获奖。
后来的《人鬼情缘》、《茶马古道》等剧尽管都是小成本,但优良的口碑为孔笙赢得了越来越多业内外的认可,直至《闯关东》让他的事业正式迈入了高峰期。
《闯关东》就像是一道分水岭,孔笙此后的剧似乎都在按照《闯关东》的质量和水准进行创作。
尤其是评分最高的《父母爱情》,尽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却能在豆瓣获得9.5的惊人高分。
这部剧至今在电视台已经轮番播放了n次,皮哥光是陪着父母就看了不下十遍。
有一次皮哥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看这部剧?
在他们看来,这部剧很真实,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容易联想起自己的生活。
这种真实的力量,正是孔笙打动观众的有力武器,也让他成了“烂剧绝缘体”。
03、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到撑起国剧大半江山的功勋导演,孔笙的人生轨迹,完全就是很多影视作品中“小人物逆袭”的剧本。
能够完成如此漂亮的逆风翻盘,孔笙靠的就是2个字:真实。
无论从故事的打磨,还是对演员的选择,他没什么特殊的技巧,就是希望能让一切更符合现实的样貌。
比如年初“火到出圈”的《山海情》,原本在播出前谁都不看好,但有了导演在种种细节处的精雕细琢,才变得如此细腻动人,把原以为的“命题作业”拍出了动人的真情实感。
对于每个有违常理的生活细节,孔笙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纠正。
比如拍《大江大河》的时候,孔笙看到某场戏的饭桌上出现一盘红烧肉,立马让人给撤了下来。
在那个并不宽裕的年代,像这样的贫困家庭,能随随便便吃得起一顿红烧肉?
关于演员,他也不愿轻易被资本和流量裹挟,他所认的是这个演员能不能诠释好角色。
《父母爱情》里的小姑子德华,是皮哥这部剧里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也是整部剧的一个“戏眼”。
比如片中老丁向德华提出结婚的请求后,德华的一场哭戏,堪称一段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在长镜头的跟拍中,喜极而泣的德华走在路上,笑容中又带着眼泪,多年来的委屈、激动和欣喜此刻都交织在一起,感染力满分。
在拍戏中,他会制造各种手段将演员“陷”在此情此景中,以强烈的沉浸体验将将真实感放大。
这种对于“真实”的精准捕捉,正是多年来生活的不断磨砺,离不开曾经泥泞不堪的生活体验。
这让他对于真实有着更深的体味,就连在自己的作品里跑个龙套,像《父母爱情》里的摄影师,《大江大河》中的商店老板,都能利用既有的生活经验,演出毫不违和的生活质感。
04、在孔笙的剧里,经常出现一些“倔劲十足”的角色。
比如《大江大河》里王凯饰演的宋运辉,《山海情》里黄轩饰演的马德福,《闯关东》里李幼斌饰演的朱开山,还有《父母爱情》里郭涛饰演的江德福,也是一头为了爱情死不回头的“倔驴”。
某种程度上,这些角色的“倔”,其实正是导演孔笙的自我映射。
这股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倔劲,体现在他对于自己作品的一个极致追求。
比如镜头的运用,摄影师出身的他有着很高的讲究。
拍《琅琊榜》,他以黄金构图、对角线构图烘托出一种庄重典雅的古典美,妥妥的“正剧”范儿。
到了《父母爱情》这样的家庭生活剧,他不再是规规矩矩,而是以更为日常化的记录方式,着重凸显一种生活质感。
再有是场景的选择,为了能呈现出自己满意的效果,他宁愿费钱费力也要做到最好。
拍《山海情》,制作团队花了半个月时间,在贺兰山脚下建起了移民村,搭起了菇棚,一部戏下来,所有人都成了“养菇专家”。
拍《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摄制组真的去沙漠冰川实地取景拍摄;就连剧中的怪兽红犼,导演也专门请来前CBA球员孙明明,画上特效妆进行极其逼真的还原。
换成别人可能会觉得,差不多过得去就行了,谁会拿放大镜去看那些细节?
但孔笙就是有一股子执拗劲儿,他宁可多花费两个月的时间,也要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贯彻。
看孔笙接受采访,他经常说到这么一个词:态度。
想把一件事做好,关键是态度,真诚的态度,这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皮哥觉得,这句话应该让所有的影视从业者都听一听。
放眼如今的影视圈,追名逐利,盲目跟风者大有人在,真正能潜心做好事业的却寥寥无几。
在一些导演,一味寻找那些大场面、俊男靓女、狗血爱情、斗来斗去的感官刺激以取巧的方式,博取观众眼球时,孔笙时刻保持着“清醒”,撕开一些中国电视剧的遮羞布。
时间终将证明,那些看起来热闹却空洞无物的作品,终究免不了被人遗忘的命运。
能够被记住的,是那些寄寓了创作者良苦用心的真诚作品。
就像孔笙所认为的,火不火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得到观众认可,能不能无愧于心,才重要。
希望孔笙导演继续坚守初心,为我们带来更多有品质的精品国剧!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有人说鲜儿婊,我不能同意。
故事的开头,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惧私奔的名声,义无反顾地追她的情哥哥去,那时候的她,也许不能预测等着她的会是这样的未来,可她的一腔真情,让她无所畏惧。
每次重看《闯关东》,鲜儿站在海边大喊传文哥的一幕都让我落泪。
命运二字,说起来沉重,却又无可奈何,传文病重,鲜儿选择嫁人,换传文活命,这个选择看起来似乎容易,毕竟她嫁的是个病歪歪的孩子,可是,在名节可以要命的年代,这个选择已经注定她无法再与传文结合了。
在这一段,有人骂鲜儿,说如果不是为了和她一起走旱路,传文就不会得病,也不会与家人离散,这话看得我心头发堵。
说这话的人是不是不记得鲜儿离家出走的时候放弃了什么?
有句话已经被用烂了,好好爱你想爱的人吧,毕竟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我想说鲜儿对得起传文,对得起朱家,她谁都不欠。
戏班子这段,我总是不忍回看。
时代的车轮下,每个人都是蝼蚁,谁对谁错,难下定论,鲜儿是自愿献出自己,还是被众人情势所逼,都不重要了,她牺牲了自己的清白,是为了大家都活命,居然还有人怪她一开始按照那个老流氓说的演就没事了!
君可知流氓恶棍之所以是流氓恶棍,就是他不会跟你讲道理,你不退,他正好有欺压你的借口,你退了也根本不可能万事大吉,他必定会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怎么可能会让你全身而退呢!
在这段责怪鲜儿是扫把星的人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山场子偶遇传武,鲜儿有一次回朱家的机会,可是她不能回。
有人说她矫情。
不知道矫情二字您是怎么定义的。
文他娘说的就是鲜儿的心里话,半点不差。
女人才明白女人。
如果那文嫁的不是传文,鲜儿也许会有个相对安稳的下半生,起码不会再颠沛流离。
可是这不是那文的错,不是传文的错,是时代造就的阴差阳错。
另外请不要忘记,没有鲜儿的保护,那文还不知道能不能平安活到嫁给朱传文。
设身处地想想,你青梅竹马的恋人,海誓山盟的未婚夫,如今是别人的丈夫了,不是因为他变心,不是因为你变心,不是因为父母阻拦,只要你想站出来,他还是想要娶你,可是你不能,因为你失去了彼时对女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你自觉不洁,自觉不配,你想怨,想恨,可你要怨谁呢?
要恨谁呢?
谁都能恨,谁又不能恨,想来想去,恨自己吧!
恨自己不能飞天遁地,不能妙手回春,不能三头六臂,要是真的有这样本事,你又怎能一步步失去他?
故事到了这里,鲜儿做什么我都能理解。
她跟传武离家,我理解,我不会把秀儿的不幸归罪到鲜儿的身上,秀儿的不幸,有她爹和朱开山的原因,有传武的原因,有她自身痴情的原因,她没错,那鲜儿也没错。
还有人说鲜儿是朱家的克星,谁挨谁倒霉,传文完了轮到传武。
我好想骂人。
我还想说朱家是鲜儿的克星呢!
没有跟传文私奔鲜儿就不会有这么悲惨的遭遇,就没有后面的生生死死,我是不是可以怪传文不该约她私奔呢?
传武带走了鲜儿,秀儿疯了,还有她的老爹不计后果地报复,虽不理智,那也是拳拳爱女之心,鲜儿失去了这么多,要是她爹娘知道了难道不想杀人吗?
因为有人喊了疼,所以不喊的人就不疼了吗?
后期最大的争议在传武要娶鲜儿和震三江到底值不值得。
传武对不起秀儿,没毛病。
鲜儿对不起秀儿,你放屁。
理由不再重复。
震三江做事不是优柔寡断作风 ,这里不点名辣菜一下某些同志。
震三江说喜欢,那就倾其所有地喜欢,没有虚的,我是山大王,那就也给你个山大王做做。
震三江说报恩,那就一言九鼎地报恩,哪怕是有来无回。
这样的男人,活的就是个痛快,你在这白扯他为了一个没到手的女人值不值得,信不信大当家的给你一鞭子。
其实《闯关东》整个故事里面就没有一个幸福的人。
没有一个。
那样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那不是哪一个人的错,那是战争和封建残余的错,把这些错归到任何一个个人的身上都不应该,何况还是一个鲜儿这样的女人。
一段百年前的历史!
👍👍1.很欣赏朱开山的野性+智慧(观察力、忍耐力、化敌为友且处变不惊的能力)!
全剧一遇事儿就盼着靠他转危为安了。
😬😬老二有个性,有着冲破世俗的勇气。
不光直言不讳,而且说做就做!
😍😍铮铮铁汉子呀!!
老三是做生意得一把好手!
聪明且正义。
难怪小时候在店铺里老二始终沉不下心,一心想向外跑,老三却一次次地得到夏掌柜的肯定。
做啥工作还得看性格啊!
但认真观察和学习态度的是做任何事都不能缺的~👌👌老大是这个家里最怂的👎👎!
缺脑细胞,压不住二弟,管不了三弟。
最后为了挣点虚伪的“骨气”出卖家人,害死了一郎和二弟!
😾😾一郎啊,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喝了那个森田老滑头的迷魂汤😿向朱家赎罪后饮弹自尽,留下了可怜的秀儿孤苦伶仃一生🤕🤕。
2.鲜儿如果没有跟着闯关东会不会在老家已经另嫁人并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日子呢??
硬要逃出来和朱老大九死一生被迫分散。
被玷污后八年不愿去找朱老大……活生生把俩人缘分给断了😢不过也好,老大后来投靠日本人那怂样看着就来气!!
居然还嫌弃鲜儿是土匪身份,怎么不想想人家当年为了救活你嫁给陌生人呢??
垃圾男!!
和朱老二的缘分也不浅,俩人互相帮衬,都欠了对方不止一条命了。
要我看,他俩才是正缘呢!
整整持续了20年咯!
可惜呀可惜呀,老二最后殉国你还是一个人……鲜儿是我最佩服的女人👏👏!
个性鲜明、要强,啥事都做得成!!
心好且聪慧!!
命运都是她主动选择的,就算老天一次次地捉弄她也从不屈服。
弯的也能给掰直了!
✊✊3.秀儿啊,难道世上只有朱传武这一个男人吗?
守活寡18年,最后嫁给了成年的一郎~唉,幸福的日子太短了,最爱的人均离开了你……“孤独终老”是你丢不掉的魔咒吗??
依我看,早点抛弃不爱你的朱老二,跟着父亲重新择婿才适合你🧐🧐。
4.整部剧里少不了戏剧中的“各种巧合”,但清楚地表达了一个重要点:想成事,单靠一个人力量不行,多个朋友多条路是真理!!
👀👀好事坏事,成与敗就看“人为”啊!
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迅速做出判断。
生笑脸吃小亏,方可走远哟💪💪!!
首先从创业的角度来说,老朱家经历了农业经济到商业经济最后到工业经济的三步曲,但是前提是朱开山在淘金的时候挖掘了第一桶金:买了地,盖了房子,这大概是中国农民最为传统的资产保值方式了。
如果说这部戏的亮点有哪些?
我觉得就是淘金那部分最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和杀机。
而另外一条主线传文和鲜儿的那部分则显得没有什么情理,处理的非常粗糙,本来情感部分就是这部戏的硬伤嘛!
但是到了后面创业的部分也开始乏味了。
要说朱家能够在关东站稳脚跟,无非是因为朱开山不是那种“土里刨食”安分守己的农民,而是充满着愤世嫉俗而又稳扎稳打的“老江湖”,靠勤劳是无法致富的,需要“淘金”啊!
而朱家到了哈尔滨开设饭馆,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尤其是这是当过乞丐的传文开创的事业就更让人无法相信了。
那文在王爷府开过眼界也就罢了,但是一个娇小姐她能知道怎么做饭?
传文的手艺是怎么学的呢?
朱开山怎么就知道如何油炸冰葫芦?
都禁不起推敲。
而整个戏都在营造一种竞争的你死我活,尤其是开饭馆期间与潘五爷的斗法,简直就是斗气,潘五爷何必要签生死状啊,这是生意人的做法吗?
而朱家赢的就那么底气十足吗?
要我看,无非是潘家就一个儿子,而朱家三个儿子,还和张少帅扯上了些瓜葛。
最后的开矿山情节更是无稽之谈。
传杰一个跑山货的货栈老板,发现了煤矿就能开采煤矿?
哪来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
虽然扯上了爱国的大旗,但是这个转变似乎还是太快了些,缺乏情理。
我想原因还是在于编剧缺乏真实生活来源,“设计”出一个大义凛然民族气节鲜明的大英雄,而不是一个现实生活中靠打拼出来的企业家!
虽然企业家爷需要社会责任,但是那是你认真做事而得来的,而不是仅仅靠爱国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
我的家乡是钢都,也是在日俄战争事情被日本人发现了铁矿然后开设了钢铁公司,煤矿也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绝对是资金技术甚至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远远不是一个靠开饭馆的老板的家族企业就能够胜任的。
说完男人戏里的创业,在来说女人戏的感情处理。
这个戏就一个道德观念:报恩!
同性的报恩就是送命,异性的报恩就是非你莫娶非你莫嫁!
切不论秀儿和传武分别“守寡”20年有多么的不人道,难道鲜儿和震三江不是绝配吗?
这段感情纠葛显得那么的苍白和不真实。
难道爱一个人就非要排斥其他人吗?
生活需要的是妥协和随遇而安。
我倒是觉得那文作为一个王府的格格能够在朱家生活了那么多年才是真正的懂得生活,懂得惜福。
在一片玉米地里还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啊!
但是这样一个格调高雅的贵族小姐和传文难得共同语言,居然能够在一起生活,也真算是个奇迹了。
唯一让人感觉欣慰的是传杰和玉书,也算是中国人婚姻中最完美的模式了,青梅竹马,但是玉书的扮演者似乎台词功底太差,听她说话真是个假。
听说编剧高满堂要写《闯关东》续集了,我希望他能够深入生活,别在胡编乱造一个所谓的“民族英雄”了,作为军人的传武似乎还可信些,作为平民的朱开山则拔高的太离谱了。
艺术可以高于生活,但也不能脱离生活吧?
我倒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英雄不是空喊口号的,而是对生活更为隐忍而坚持的。
就算他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也是充实无悔的人生!
印象太深刻的一部剧了,清晰的记得当时可真是全家人一起准时收看这部剧,作为祖籍是山东的我,还记得每次看这部剧时,奶奶都会感慨的述说着我们这个大家挺迁徙的经历,同样是闯关东大潮中的一员,勾起了奶奶太多的回忆,同时也让我对这部剧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与其说是看剧,倒不如说是去了解自己家族曾经的经历!
真的很喜欢李幼斌,他的角色和演绎方式总是很真实,一言一行都深邃却又自然,总觉得是一个睿智却又坚毅的汉子,透露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神情的把握也准确到位,赋予了角色生命,让角色更加出彩!
那时的靳东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角色内敛深情,知恩图报,善良专一,也很出彩,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了,哈哈!
一部谱写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家人的酸甜苦辣,那个时代的缩影,有苦有乐,良心国产剧!
期末后的第二天,把52集的闯关东看完了。
记得以前看的时候还是初中,但是现在看起来,仍然有很多情节历历在目。
最后给我留下来的感动,让我忍不住想要用文字记录下来。
闯关东其实是从清朝开始的,一开始清朝政府禁止让关内的人到关外去,因为当时关外属于满洲人的地盘,不想让汉人进入。
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关外也就是东北三省。
但是后来黄河下游连年旱情,百姓民不聊生,为了生计才开始了这次违反禁令的人口大迁徙。
后来因为以为将军的上书,皇上才对关口解禁,允许汉人进入。
闯关东大多数是山东人,占了整个人数的接近80%。
解放前东北三省的人口统计中,三千五百万中有两千万都是山东人。
由此可见人数之多,范围之广。
那些贫苦百姓们,一路上没有水路就走旱路,有的花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来迁移,一路上走走停停,还得要饭,想想就觉得过去的百姓们日子真艰难,人们也很勇敢。
朱开山一家人是因为朱开山老人家已经在关外站稳了脚跟的情况下才搬家的,朱开山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在金矿上淘到了些立家的本钱,得以将一家人迁过去生活。
这里不得不佩服,影片对于他当年闹义和团的事迹并无描写,只是从旁人的口中渲染出朱开山的英勇血性。
还有朱家的三个儿子,性格迥异,生活的轨迹也开始分离,故事就此展开。
细节无须细数,很多地方都很感人。
我只是想从整体上说说感受。
现在觉得,有时候看看古时候,或者年代久远的故事,可以让人反思当下的生活。
在看到鲜儿一路上的漂泊而几次三番的无法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且时刻都在为了有口饭吃而挣扎求生时,现代人的一些烦恼显得太过矫情。
“不要觉得现在你做的事情、你的生活没有意义,以后你就会发现,之前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
”“没有做你喜欢的工作,你就体会不到生活的真正意义”,云云之类的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鸡汤语录,想当年,也就几十年前,百姓们为了可以活命,可以活着,哪里还管什么是自己喜欢做的,什么是对自己来说有提升有意义的活计。
当年,家里有产业的去帮扶产业,有好活计的就去当学徒,女人早早地就嫁个人家然后相夫教子,先不说女性的地位,这些工作,活计,有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也可以说是命运已经决定好了的。
像传武,他的性格,就注定不能像传杰那样去给别人做学徒,去八面玲珑地和人谈生意。
不愿按照家里人的意愿生活使他早早就出来闯荡,先是去找他爹,结果走到了山场子,之后又是水场子,经历了一死之后偶然被军队所救,才正正经经地开始当起了军人,行军打仗。
这些也都不是他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他的成就也证明了他适合军人这个职位。
也不会为家里添麻烦,反而是助力家中的大小事宜。
他的执念与痴情也使他注定一生要负一人,他的妻子秀儿。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个方面,从秀儿身上,我看到的道理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扭的瓜不甜”。
看看她后来的生活,十几年来晚上抱着裹着传武衣服的枕头睡觉,平时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
你说这样的女人傻不傻!
你不知道说啊,家里人那么心疼你,你说出来总会有个什么办法,你要是不说,那就是什么改变都没有,自己继续吃了苦往肚子里咽。
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你花再长的时间,他的心都不一定会被你捂得热。
这是真的,不然就算得到了,也只是一个空壳,让你更痛苦。
第二个道理就是,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就要努力争取。
后来遇见了一个真正爱她疼她的一郎,却因为自己已身为人妻,就说什么下辈子在做夫妻什么的话。
简直就是自己跌倒了不知道自己爬起来,要不是后来大嫂和玉书帮她去和传武和娘说清楚,她就永远束缚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网中永远出不来,那就是封建教条中的女人不能再嫁,离婚了就是丢人,就是不守妇德。
不管遇到什么,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就需要采取行动,积极争取,不管这事是史无前例,还是与当时那个年代的普遍观念相悖,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全家人都知道她这个妻子形同虚设,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将自己和一郎的事情跟大家说清楚呢,也说清楚自己的原因,自己的苦楚,大家都是人,是可以体会到你的合理之处的。
而且,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别人以为的,秀儿当时以为家里人、娘、爹、传武不会同意,但是没想到话一出口,传武就同意了,爹娘也不反对,所遇到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会有多么大的阻力,或者这件事情是多么的不可能。
不要让自己的想法限制了自己的行动,你必须采取行动,积极起来,才能让事情有所转机。
秀儿的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记忆最深的就是她的善良,虽然她善良的有点过了,有点傻了。
但是善良仍是人一生都需要去保持的秉性。
她当时不顾疾病的传染,救了生病的一郎,不会想到之后他会成为给自己最多温暖最多爱的人,最后还成为了自己的丈夫。
朱家一家人,朱开山、娘、传杰、传武、鲜儿,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在别人落魄、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帮助别人,也是朱开山名声远播、生意红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时随地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责怪别人、抱怨别人,反而是处处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难处,这样宽阔的胸襟,非常值得学习。
但是在被别人欺负的时候,也不软弱,例如对于潘五爷,从一开始的想要息事宁人,平静生活,最后因为潘五爷的欺人太甚也和他一报还一报,见招拆招。
最后因为二龙山土匪的帮忙赢了潘五爷的赌注,最后潘五爷的儿子因赌注而死,他还不计赌注上潘五爷的家产,让自己的儿子给别人当儿子,落得潘五爷老泪纵横,在床上抱着朱开山,冰释前嫌。
要说学习,朱开山身上可学的东西最多,但我最欣赏他的,就是他的一身正气,为人正直,顶天立地,行的正站的直,无愧于天地。
做什么事都是光明磊落,与人交往时也是真诚无欺,见招拆招,他那说话的艺术,没有点阅历还真是学不来。
再加上他的智慧、胆识、果敢、能屈能伸、精准的判断,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是毫无疑问的。
并且还调教出了三个好儿子,除了老大因为自己的软弱无能、目光短浅、渴求名利最后当了回汉奸之外,三个儿子都有着仁慈的心肠和敢作敢为的勇气(除了老大)。
这些也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影片的最后,一家人拉着行李,在大雪茫茫的路上赶着马车,奔向了下一个不明目的地的家。
在所有的红火,所有的生意之后,一场战争让一家人又踏上了路途。
其实,家在哪里不重要,一家人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
那年春天,东北平原绿油油的庄稼田里,一个女孩儿穿一身刚做好的粉紫色衣裳,甩着长长的黑辫子,穿过青森森的田垄一路小跑奔向她的心上人。
她手腕上挂着晶亮亮的银镯子,脸上笑容憨甜,一看就是被爹娘捧在手心里疼大的女孩。
她饿了有娘给下白面面条,闷了有爹想尽办法哄她开心,家里独生宝贝女的身份,让她在做女孩时安闲快乐,要啥有啥,吃的穿的在方圆百里都是最好的。
此刻她弯弯的眼睛瞄着的,是这个村子里最好的男孩,强壮,高大,勇敢,喜欢骑着马在树林里狂奔。
她以为这一次,她也会得到想要的,得到最好的。
如果人的命运有急转直下的时候,大概就是嫁给自己心爱的男孩开始吧。
那时候披着绣鸳鸯的红盖头唱小曲的她,并不曾想到,原来自己拿到了和全天下伤心女人一样的剧本:我爱的人不爱我。
大概是十六七岁吧,爱上一个人,一心想要和他在一起,牛不喝水也要强按头,忘了强扭的瓜有多苦。
在后来比永恒还漫长的岁月里,当她一个人寒夜孤衾冷的时候,望着隔壁温热的灯火,是否会想起自己第一次电光火石般心动的瞬间——造成自己一生悲剧的瞬间。
那些痴心妄想,那些执念,那些努力,那些期盼,那些渴望,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被碾平,曾经求得到,求惋惜,求怜悯,如今一一都不求了,能见他一面,说两句话,都算是逢年过节般的的馈赠了。
哈尔滨的冬天漫长且寒冷,有电车铁轨从家门前过,路上骑车轰鸣,各色人声鼎沸,就这样每天忙忙碌碌的耗,一晃过了十八年。
十八年,够把一个女人的青春榨干两轮了。
咀嚼尽了失望之后,抱着怀里冰凉的枕头,忽然明白了:原来我的命是这样的。
真没想到,那时候一任性跟着他家远走,在他家门前照相,竟然就是见爹娘的最后一面。
从此,不再是生娇生惯养的小姐,成了别人家里的媳妇。
想想这一生,也就是在爹娘膝下承欢的时候,是被人捧在手心里疼过的。
哦,还有一段短暂的时光,嫁给了自己救了的日本人。
离婚之前,向丈夫摊派的时候,心下惴惴的怕他脾气发作,战战兢兢的隔着饭桌看他,谁成想,他一点都不生气,一点都没怪她,喝完了两杯酒,就说放她走。
她盯着他的脸忽然就哭了,哭得停不住,哭得说不出话,她哭的是什么呢?
舍不得这个自己第一次爱上的人吗?
还是哭十八年的守候,忍耐,等待,原来在他眼里如此轻易的就能被抹去?
好像都不是,她哭的大概是自己这篇故事的苍白吧,她拼上了一生的这场爱情,失败告终的时候,自己竟然连鸡飞狗跳都不配拥有。
她哭的是发觉她此刻根本连哭都不配。
闯关东里的女人都是可怜人,因为她们谁也没再见过爹娘。
她们所有的身份都是为人妇为人母,好像连编剧都忘了,无论是鲜儿、那文、玉书还是秀儿,都无一例外是父母娇纵疼爱大的女孩子,曾经爹娘眼里发着光的小女儿,倾其所有博之一笑的小女儿,到了别人那里,成了家庭运作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成了历史洪流中一粒逆来顺受的尘埃。
饱尝着自己命运的拍打,却连爹娘都没再见上一面。
这种落差才让我最难过。
最近一周时间都在看这部剧,真正到了结束那一刻也产生了一种近乎离别的情绪,所以就决定写一篇剧评,算跟这一家子人作一个郑重的告别。
“家”应该是贯穿《闯关东》整部剧的一个主题,也是剧中人物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下文就简单评述一下“家”之于剧中众人。
●鲜儿——无家鲜儿应该是全剧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常常说一句话——“我就是一个没家的命”——这句话简单地概括了其大半生,而细想其中历经漂泊的无望无助,以及被迫成长的疼痛艰辛,令人痛惋。
从戏班子开始,经过山场子、王爷府、水场子以及最后的二龙山,“家”之于鲜儿像个触不可及的幻想,她一直在寻找容身之处却无一可称之为“家”,最后她将其归结为命,觉得自己不配有家。
传文懦弱无能,无法护着她一路走到元宝镇;震三江莽撞冲动,最终也不能给她永久的庇护。
而传武具备所有给鲜儿一个家的能力与条件,以致他们二人的三次错过令人深感惋惜。
第一次因为年轻意气,一个因为年轻不懂感情,一个因为意气不愿相随;第二次因为乱世弄人,散兵游匪横行,偌大的世间竟无其二人的容身之处;第三次因为国破人亡,以身成就大义便再无机会成就你我。
所幸最终鲜儿回到了朱家,也算是一个好结局。
●传武——离家,秀儿——守家传武是整个朱家最不着家的一位了,十几岁的时候就因为母亲的责骂任性逃离家去了山场子,后来又逃婚又参军。
他的一生在家时间其实很短,但却一直在心中记着家,默默地护着所有家人,直至最后献身救国家护小家。
家国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最充分。
相反,秀儿就一直守着家。
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秀儿独自在家里替传武守着“二哥”的位置。
年轻时候的一次相救,换十八年青春时光的相许,秀儿的单纯和痴情或许不能令人理解,但决无法对其嗤之以鼻。
●传文——“为了家”,那文——“为了你”传文全剧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可都是为了咱这个家啊!
”他确实是三兄弟中最顾家的一个了,无论是种地还是开菜馆,他也是最尽心尽力的一个。
但性格上的懦弱无能以及思想上的短浅狭隘,令其至始至终竟真的只顾着一个“小家”这么几口人。
殊不知除了亲情还有大义,除了小家还有大国,国破了,家自然也无处安存。
那文经常说的却是:“我这可是为了你!
”她算是全家里唯一一个不安分的因素了,因为她想过分家,她更看重大房的利益。
然而这位亡国的格格却有一个十分可爱的性格,以致她的这些反叛小举动也不会令人生恶。
而自小的知书达礼识大体,也让她在最后毅然与丈夫站在对立面。
这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格格。
●传杰,玉书——成家立业传杰和玉书是全剧最令人省心的一对儿了。
玉书一路读书成长,成为全家思想最进步的人,她就像是新的一代人,给老朱家带来新希望。
而传杰整部剧都在一步步成长,从货栈立柜开始,到走垛,到最终经营煤矿。
他与玉书是老朱家开辟新天地的坚实力量。
而他们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最后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一路相持走来的感情也令人羡慕。
●朱开山,文他娘——“家”朱开山人如其名,他为整个朱家的人开山辟业闯出了一个新家,也在随后所有的重大转折和决策上拥有一锤定音的绝对发言权。
他敢想敢干也睿智周全,是全家当之无愧的定心骨。
可以说只要有他在,老朱家就不可能倒。
直到我写到这里才发现萨日娜老师饰演的角色竟然全剧都没有出现名字,只有一个文他娘的代称。
她就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几乎所有人都会被她感动,由她想到自己的妈妈或者奶奶外婆。
她像一只护犊的母鸡,用自己的翅膀尽其所能包容爱护所有的孩子。
她给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格格那文以包容,给了孤单寂寞的秀儿以爱护,给了重病被遗弃的一郎以新生,给了漂泊一生的鲜儿一个家。
只要有娘在,老朱家就不可能散。
所以两位长辈就是“家”,无论到哪里,只要他们在就是朱家在。
以上。
闯关东作为08年央视的开年大戏,广受好评。
也是去年我们全家整天围绕在电视机前一起看的一部戏(很难得的场景,因为我很少看电视剧)。
用老罗的话说,就是看一集哭(笑)两场。
问我这个与电视绝缘的人为什么这次又被(电视)糊弄了一回。
我想闯关东里的朱家正是我们中国人对家庭的向往:父慈子孝,儿女绕膝,各司其职,和乐美满。
父亲朱开山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长者典型:他是智慧与勇气的化身,侠肝义胆、公正、开明。
他支持儿子们做不同的事,也给予公正的评判。
她的妻子也是慈爱、坚韧、勇敢,她熟知自己每个媳妇的秉性,既尊重她们,在必要的时候,也会跳出来管管她们。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最理想的父母。
再说几个儿子:老大老实,守本分,保守,有点小心眼。
是不是像家里面的那个长子?
不过没事,他媳妇那文是满洲的格格,见过大世面,也经历过大变迁,稀罕的就是他这份踏实,管的就是他的窝囊。
这俩人放一块儿,应了当下的一句话“没有一百分的另一半,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
”这就叫美满。
再说老二传武,跟他的的名字一样,勇,忠,武。
而他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她对鲜儿的爱情。
这部情感大片中的几个爱情故事无一不是坚贞不屈、生死相许、可歌可泣,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套路:鲜儿在林场救了传武的命、传武就爱上了鲜儿,终身不悔;传武从狼嘴里救了秀,秀就立志非传武不嫁;秀又救了日本小孩龟田一郎,一郎长大后也爱上了秀,纵使秀不识字、年纪大、还嫁过人,依旧爱她敬重她。
传武爱鲜儿,一郎爱秀儿:居然都是姐弟恋,也不合伦理,但是最后居然都被父母大人认同了,Why?
问中国人情为何物?
恩情也。
而且都是大恩,你豁出命救了我,我把整个人生都给你。
愚,而且痴,却真挚。
所谓天地有大爱是也:你给全部,我也用全部来回报你。
父母恩、恋人恩、朋友恩,都是如此。
缺了“恩”这个因素的感情,在我们看来总是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最浪漫的朋友,看了《烈火情人》(
其实我也没弄明白,于是我说大概是荷尔蒙的作用吧,大概西方人的爱情就是这样。
大概因为这样,我们读亨利.米勒,读阿那伊斯.宁,读杜拉斯,总像隔着毛玻璃,看不真切,也体会不到。
我想我们的情爱当中,多多少少总是要带着一点“恩”的。
老三学生意,聪明却不狡诈。
支起朱家的半壁江山,还有个好媳妇。
有了这三个儿子,三个媳妇,朱家可谓是人才济济啊。
看中华大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兴旺,什么是和谐,老朱家是也,这电视剧真是煽情,哈哈。
看到17集,快看不下去了,17集剧情太离谱,人物性格离谱,变化太快,铺垫不够。后面鲜儿成山寨二当家那段也突兀了,同样也是前面铺垫不够,剧情有点强行推进的意思。所以,感觉突兀。该剧,后面的很多剧情也很尬,很强行,很任性,很无脑。还是两星吧,很多剧情实在太离谱了,太强行了。说实话,失望。很多地方强行善良,善良到虚伪,善良到脱离实际。
好看,格局大
完全看不下去
最后,他也没能给她一个家。看完了一段时间了,一直恢复不过来。今天才来评分。传武,你知道吗?你走了以后,鲜儿就像一个孤魂野鬼,在这茫茫天地里,她又是一个人了。
姥爷刚开始卧床时候 一起陪看的 作为闯关东人的后代……
最近看了一遍,真正造孽的是他父母,鲜儿救传文传武各一命,甚至为了救传文嫁给那个娃娃,反过来我们看看他父母做了什么,他们为了所谓的脸面,信用,礼俗,不让鲜儿嫁给传文就算了,为了阻止鲜儿和传武,还叫来当地有名望的人当众揭鲜儿的底,意思鲜儿是跟他大儿子私奔出来的,人家救了你们家两个儿子的命就这样报答人家的?认做闺女,咋滴?当你们家闺女是多光荣的事嘛?这次重新看,对他们父母这件事处理方式真的感觉很恶心,感觉就是图老韩家财产和水去的
除了朱开山,其他人基本脑子都有问题。当然你可以说是时代的局限,但是基本的道德伦理三观都有问题,狗男女居然被歌颂为为了爱情,yue了
这是搞封资修啊!
闯关东这剧确实拍的好!李幼斌、陈道明、陈宝国、李雪健、冯远征、刘佩琦、王志文、唐国强等这些老戏骨飚戏,才真是演技好,经得住时间检验。真的棒~
妥妥一部脱离现实的奇侠剧,纯粹的精英阶层,它描绘的并不是闯关东穷苦百姓的生活图景,剥削的是东北人、山东人的同理心。我看不到对历史,对苦难的任何反思。情节推动完全靠无数次狗血的偶遇,苍白脸谱化的角色,充斥着创作者的主观臆想,理想化的叙事盖不住内里儿的幼稚。就拿鲜儿说事儿,一个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摇身一变斯嘉丽·约翰逊黑寡妇,举起女权大旗。似乎她曾经的苦难是为了被消费的?其次,不论是老朱家还是土匪帮,在面对任何“闯入者”时,从未有过冲突,沆瀣一气一致对外?最后,所有感情线充满着烂俗的三角恋。故事线横贯几十年、角色数十个,碎的稀烂,主创根本不具备这种把控能力。你宣扬忠厚善良,以德报怨,我赞同。但你话语表达的方式真的很low,大爱无疆文艺汇演吗?作为闯关东的后代,真的很难买账。
东北味十足的剧集。难得的是女性角色的刻画都非常饱满,情绪充分,而且独立自主。
嗨~我也喜欢看这东西~
这剧的质量还是杠杠的!
越往后越难看~
“纵然只有倒下才是终点,我只有未来没有从前。”
演员都挺棒的,全家一起追很过瘾
封建糟粕和沙东男人一览,第一集卖女儿让我大为震撼……最好看的还是淘金部分,后面的节奏都有点拖沓。
朱亞文怎麼那麼帥喲 最後一集直接哭崩 這部劇真是山影良心劇 但我看完後都懷疑自己是個抖M 虐了我52集 基本上沒什麼喜劇元素 闖關東簡直是中國人和自然、社會、人、時代的鬥爭史 這家人每十集就要解鎖一個大boss(老戲骨) 基本上編劇這輩子應該沒有過愛 我要給他家寄刀片!!!!!
做的太过。。。。不过是相对的 总体还行。。。。
故事剧情一般般,拖拉絮叨。全靠演员演技不错,越往后越胡扯的离谱。这部剧应该是豆瓣评分最虚高水分最大的剧之一吧?客观真实评分能过5.5就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