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圆圈
دایره,七女性(港),圆圈,Dayereh,The Circle
导演:贾法·帕纳西
主演:Nargess Mamizadeh,Maryiam Palvin Almani,Mojgan Faramarzi,Elham Saboktakin,Monir Arab,梅德·塔赫马斯比,Maryam Shayegan,Khadijeh Moradi,Negar Ghadyani,Solmaz Panahi,弗里施特·萨德尔·奥拉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意大利,瑞士语言:波斯语年份:2000
简介:本片讲述了7个伊朗女性的悲惨故事。妇女从医院领到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但是她并不开心,因为此前的超声波显示,她怀了一个男童,如今倒凤颠鸾,令她措手不及。当地重男轻女的风俗,令她如堕冷宫。刚出狱的女孩跟女伴到处找钱,历尽千辛万苦,凑齐了钱,却最终怯于踏上返乡的列车。未婚先孕的少女被哥哥扫地出门,在男友死亡后只得去做了..详细 >
剧本很精巧 整个风格也很阿巴斯 只不过内容有些点到为止了
从产房的封闭门窗再到监狱的门窗,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巧妙结合,隐喻伊朗女人就是在那样的封闭圈子里生活,被男权社会所排挤、压迫,她们需要男人门的特许,甚至依附于自己的孩子。而最后监狱里竟然都是女人。。。各个木讷无奈。
Jafar Panahi的概念似乎都比成品好。喜歡開場第一個長鏡頭。
前面一段字幕被人挡住,杯具的错过了很多~其实是自己的问题~
伊朗电影里大多数成年女性都不大可爱呐。
剧作的形式感大于内容,女性悲剧命运的轮回。所有女性都有被抑制的抽烟(被看做一种反抗)的欲望。(脸盲患者不友好电影)
对于这样的导演,只能说是个斗士,敢于面对惨淡的国家,敢于挑战封建甚至残酷的世俗
无奈的圆圈,永远的枷锁
导演通过7个女性的故事,关注了伊朗这样封闭社会里女性命运这样大胆的主题。叙事结构独特,接力棒式加环形结构,将五个故事很好的串成一个环。拍摄的条件很简陋,现场拍摄同期录音,但也赋予电影强大的现实性和说服力。缺点是导演的处理显得粗糙,影响了该片成为一部经典。
运动感与层次感丰富的声音,以此补充叙事,颇有阿巴斯的影子。1个昼夜,7位女性,8个事件,纯黑的里切克,总是打不通的电话,总也抽不成的烟。囿于严苛社会的伊朗女性,难以逃脱的宿命圆圈。
更像柏林的口味。剧本结构是亮点,圆圈的概念也和主题相契合,算是这部意识形态电影的亮点。一些镜头处理和表现比较细腻真切。在一个社会大语境下,导演反映伊朗女性的地位和社会批判的心非常值得敬佩,是良心电影。但就艺术层面来讲,还是弱了一点。三星半。
可怕的是制度还是残留在社会的顽疾,这些女人什么时候才能逃出残酷的命运
3.5,出生在伊朗的悲惨女性,7个女性连成了整个伊朗的神奇存在。
从头蒙到脚,所以就脸脸脸分不清,从出生到死亡都逃不出悲惨命运的大圈。小女孩拿了气球被送到警察局也不知道结局会怎么样。想知道伊朗女性的犯罪概率是多少,抽烟比例又是多少。对女性唯一的宽容就是送进牢房之后还能一群人蹲在一起并且没有什么危险防范措施。镜头上就真的是长镜头好多好多好多。白色的黑色的铁门啊将未开始的一生已经封存了。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这是伊朗女性难以挣脱的命运枷锁,如同一个没有开始、没有结尾、没有出路的怪圈。
伊朗这种受宗教禁锢的国家,竟然拍出“小鞋子”、“第一次别离”、“推销员”......,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好看的电影,真的没想到。可这部片子没太看懂。
产房接着牢房,枷锁扣着下一枚镣铐,一直抽不成的烟,一生都上不了的车。生命不静止,匆忙兜转,却只囿于圆圈。七个人各自有太多故事没讲和没讲完,或许隐藏才是她们最好的路数。做不好母亲,做不了妻子,只能做大街上的流浪者,逃亡的异乡人,监狱里瘫倒疲惫的罪犯。
做女人难,在伊朗做女人难上加难,要说哪个女人幸运一点,估计是那个跟医生结婚的女人,代价是跟所有过去一刀两断,连走投无路只想打个胎的女性朋友也不敢帮忙。总之,大家个个一堆破事,谁也帮不上谁。要说中国女人的处境,我看也是明面上好一点,至少大家不用蒙头巾,可以打扮打扮,出门坐出租车不用出示身份证,没有男性家属陪伴不至于寸步难行。可潜规则还是有的,要生的是女儿,心里还是暗暗埋怨自己没替夫家把事儿办成似的,总还会差一口气。个性独立或者不结婚,背负的压力不比伊朗女性小。而女性遭家暴或者离异,生存处境就看娘家人背景硬不硬了,出身低一点,嫁人就是一场豪赌。伊朗文化中的女性是极端化了,但性别平权离一个实质性的进步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当然,主题找对了,电影就坏不了的。
4.5七位伊朗的普通女性就如同勇敢的“七武士”对抗着社会的种种不公,剧本结构精妙,每一位都在前一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帕纳西喜欢用吸烟来表现女性的反抗,在这几段故事中都出现了吸烟而不得的场景,开头的长镜头黑白对比,铁门的小窗连接监狱与医院,也为观众揭开悲惨结局
没被点燃的烟,是被掐灭的自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