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角色都是华人,为什么不能是新德里谋杀案?
只要不在香港故事基本就是成立的,我看不出任何故事有必须发生在是圣何塞的必要。
圣何塞的生活为什么就优越了?
香港人就这种认知么?
你选在梵蒂冈,列支敦士登,摩纳哥都可以,比圣何塞有钱的地方有的是,为什么非要圣何塞?
是不是你们剧组只是想公款旅游?
圣何塞谋杀案是我看到主演和题材之后比较感兴趣点开看的,看完后拍摄和制作的散乱有点一言难尽,一星给Sammi,一星给主题吧。
来自香港的移民阿玲为了绿卡和金钱与原本的丈夫在美国结婚,后来遇见了“爱情”孙宁,设计杀害了丈夫,并让孙宁顶替了丈夫阿邓的身份在新的地方生活,原本日渐稳定逐渐麻木的生活在阿玲儿时的朋友欣来之后被改变了。
阿玲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吗?
并不是,或者说一切的坏在有了前因后果后都可以被理解。
只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看到以所谓的坏人为出发点的长篇论述,他们在我们看来才是生来的罪无可恕。
儿时的缺爱,长大后第一段仅是互求所需的婚姻,让这个女人愈发想要她所没有的东西 —— 爱情。
她需要年轻的灵魂,年轻的肉体来提醒她,她是被爱的,是有精神上生存的依靠的。
孤独可以扼住人的喉咙让人发不出声音地窒息。
比起相爱让人拥抱在一起,互相胁迫着不敢离开对方的方式会不会更长久呢?
她很聪明,很会观察,利用生活的小细节,设计拔掉一根根自己讨厌的杂草,还会装作无辜的样子,来获取不知情者的同情。
她意识到她和孙宁之间的不对劲,她太需要爱了,她邀请来了儿时的朋友,并给她介绍自己的同事,是多么希望这个仅有的朋友能留在国外陪她。
她不想失去腹中的孩子,家人,多一个也是天大的幸运。
她救孙宁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是出于真正的男女之爱,还是害怕,害怕她已经真正离开了之前的依靠,害怕又回到一个人,害怕又回到被打骂蜷缩在铁栅栏后的自己。
卑微地获取爱,即使爱已经变质,她也舍不得放手,发臭发酸,也要狠狠地抓在手里。
孙宁说的也很有意思,“我也曾经有梦想,我只是犯了一个错,为什么会弄成这样”,其实如果阿欣不来圣何塞,或许他们真的可以这样麻木地过一辈子,又或者某一个夜晚,他噩梦惊醒想起来自己的名字后杀死了自己的枕边人。
他们的罪一早已经是一颗垂在两人良心上的定时炸弹,任何一个走进他们生活的人都会引发晃动,随时引炸。
自我迷失,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如果不能真实地看待自己,又怎么能要求对方真心地给予爱,即使存在,这个爱的对象究竟是你还是你精心构思的角色形象呢?
主题挺适合文艺片的,也有刺激感官的凶杀悬疑线,但是三个角色并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非常零散,摄像构图比较失败,全是大而笼统的景,看完就忘,几场情绪高的戏,没有给演员近景的微表情的发挥,结果就是超级平淡。
剪辑我也觉得要再扣一星,简简单单两条交叉故事线能剪得这么混乱,切换卡顿,云里雾里的,希望剪辑师自己多捋几遍剪辑思路。
题目有点故弄玄虚,一直在揣摩“圣何塞”是个什么玩意儿,看了才知道是个美国的大洲。
故事也是差强人意,这样的鸠占鹊巢,用人代替被自己杀死的丈夫的桥段真是早就给用烂了。
再加上题目的暗示,闪回的揭露,几乎没有什么悬疑可谈。
蔡卓妍发现学生证时,演员还在说你知道真相,这还用猜嘛?
两个人根本不像啊?
真相几乎昭然若揭……看似很和谐的家庭,其实私底下暗潮汹涌,丈夫想自己创业,妻子却并不领情,只想丈夫安安稳稳地呆在家里,做自己给他安排好的事(全部用便签纸贴在墙上了),但是丈夫偏偏很想证明自己,非要自己干事业,偏偏又遇到一个满口大话,没有实质动作的一个吹牛大王,这让矛盾激化了,也让好多年前的一桩凶案浮出水面。
男主想重演当年的一幕,和女主的小姐妹一起杀了女主,让小姐妹鸠占鹊巢,但是小姐妹不愿意,最后在相互搏杀中,男主被赶来还小姐妹包的警察射杀,女主也因为当年的凶案被抓,自己的女儿被他人家抚养……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上天真的很奇妙,同一样东西,放在不同人身上,就有不同的意义,白兔糖是你的糖,白兔糖是我的药”。
爱情也是如此,女主这种家乡式管教的爱,对女主本人来说那是无微不至的爱,但是对男主来说那就是禁锢,那就是束缚;相反男主的抗争,自主,对于男主来说是自由,但对女主来说就是不听话,甚至是背叛,但是小姐妹作为局外人又有不同的看法,她的摇摆不定也说明了两个人的爱都没有错,只是方式不同,理解不同,感受也不尽相同罢了!
所以爱情还是多一点空间的爱,太过的把控,对自己是负累,对他人是束缚,又何必呢……所有的一切都是女主一人泡制的,她把控着所有人,但是其他人的反应是多元的,是不可控的,妄想控制好每一步只会是徒劳,最后会让你越来越不可收拾,所以还是放手吧,任由发展,把握原则就可以了,毕竟,缘来是福,缘去也是没有办法,只能随缘,因为强求只会让双方受到伤害,所以放下、放手,才是最佳的方式……执念太多,害人害己,放下执念,一切成空。
影片里有太多因果的概念,天理循环,不要去违背,也不要为恶,毕竟善恶到头皆有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啊……好长时间没看郑秀文的电影了,放下傻大姐,开始走演技路线还是不错的,get到她的美,烈焰红唇,很是诱惑,有点小雀斑,却更显出他的魅惑力,真心很不错……蔡卓妍还是很喜欢,从欲女风又走回了可爱少女风,蛮亲切的,一定是走出来了,身材也很不错,美美的,挺好。
佟大为这个角色还是蛮适合他的,落魄小生,被人圈养,一股的倔劲想要出头,但是用力过猛,把自己搭上了,但是情绪发作时感觉力度不是很够,表演的感觉太多,有点假,演技差了一点,可惜了。
整体有点故弄玄虚,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杀人,冒充身份被揭穿的电影,不惊悚,也不悬疑,说是爱情片还行……
观看的时候总觉得画面味道怪怪的,色彩像老胶片,画面中的人物给的很满,头顶总是顶到边框,下半身多用道具遮挡脚部,充满残缺感。
大部分场景都在屋内,庭院内,场景中能多次看到阳光,但见不到太阳,分不清是早晨还是黄昏,只能从餐具、食物来判断时间。
从这些细节,擅自推断这个片子的立意,整个华人群体在国外的生活,由于自身经济基础的不稳定,需要面对生存的挑战,总体来说充满了隐忍氛围。
他们有时候不得不铤而走险去争取自己的前途,就算好像站稳了脚根,而在不断寻求自身身份的认同时,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差错,文化差异的适应、对爱的需求,无论是父爱、爱人的爱、亲人的爱,谁都是贪婪的,面对未来子女的抚养、教育,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问题一个都没有少,再加上身份的问题,建筑基础不牢,必然会引发楼倾地覆的问题。
叙事出奇的顺,每段衔接都有伏笔,每段故事都有后续交代,多支线服务一个完整故事线,由于整体故事比较简单,没有太多起伏,但人物塑造比较饱满立体,得益于演员的演技。
影片音乐听起来很舒服,得益于导演的身份吧。
任何一部电影都是电影人努力工作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拍的好或者不好,就电影拍摄的过程而言,还是应该向他们致以敬意。
我觉得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的有三个层面,第1个层面是移民在异地生活的艰苦和不易,第2个层面人性的嫉妒最终变成残忍,第3个层面救赎。
且不说罪恶与救赎,是否最终能够达成妥协。
单从这三个层面互相之间的连接来看,是那么的生硬,甚至缺乏逻辑上的联系。
近些年来,华语电影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现象,就是在讨论罪恶的时候都会自寻理由最终得到一个救赎的机会,仿佛做了再不可饶恕的事情,只要泪流满面,往地上一跪,就能够得到解脱一样。
如果真的这样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谅的话,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吗?
为了sammi昧着良心打4星……演员没问题,其他哪哪都不对。
作为sammi粉,我觉得她这次完成的很好,过分一点夸的话就是出彩,演技这东西各花入各眼,不过多讨论,说回电影。
在演员没有拉垮的情况下,电影问题很大,以至于看完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归类。
作为悬疑片,明显不够烧脑,我小学看故事会就知道埋玫瑰花下这个梗了,玫瑰花一出来,什么都不用说,我就get了,所谓悬疑部分对于我(们大部分),形同虚设…剩下小部分观众,在反复出现的记忆碎片里应该也完美get了玫瑰花有问题。
作为侦探小说骨灰级爱好者,我认为观众猜到凶手就算失败,再猜到动机和手法基本就是普通故事,这部电影就是这样。
拍摄悬疑,装神弄鬼的方法有很多种,导演选择直接告诉我们真相,除了身份替代有点意思(毕竟外国人看亚洲人都长一个样,没毛病)其他真的不忍直视,感觉就是为了吸引悬疑爱好者的噱头。
作为爱情片(or生活片),男女主的开始一笔带过,怎么深刻起来的,不知道(这部分我觉得挺重要的,选角上来说,佟大为的长相气质要让女主这种拜金心机已婚出轨,有难度…肯定不是靠脸)。
男主感情的变化过于直白,几乎就是明示:女强男弱,一事无成,老婆控制狂,我不开心,我压力好大。
如果深爱过(回忆部分男主一开始是想给女主背锅的,绝对爱过),是否应该有更多感情变质的细节?
我个人认为,感情戏(或者说人物关系)处理太直白,没有细节去让观众带入,那么很难打动人,很难有共情,那就是失败了。
其实就是挖的不够深。
无论是悬疑还是爱情(生活),都没有深挖,都太直白了,搞得这部电影悬疑爱情都沾边,但最后什么也不是,如果还有更深刻的隐喻,那我确实没看出来…
圣何塞谋杀案女主郑秀文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女配蔡卓妍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这无疑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很大的期待值。
但看完之后觉得这个故事太平淡了,说教意味过重,拍摄手法也颇为文艺,如果不是剪辑将叙述顺序打乱,看到蔡卓妍出场将身份背景交代完,就可以结束观影了。
以前看郑秀文演的电影不多,这一次发现她演技还蛮好的,或许是角色真的很适合她。
郑秀文也好,佟大为也好,他们来到美国无非就是希望生活可以过得更好,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梦碎的时候,往往输掉的不只是未来,也可能是生命。
对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圣何塞的阳光温暖不了他们,金钱太奢侈,感情更无价,只是一切都和悬疑谋杀呈现出两种表达方式,不如预告片那般吸引人了。
故事讲述06年的芝加哥,林嘉华娶了年轻的郑秀文是为了让其当保姆一样照顾他的母亲,一旦两人离婚,除了绿卡郑秀文什么都得不到。
酒保佟大为和郑秀文坠入爱河,为了爱情,郑秀文不惜杀掉了林嘉华,并让偷渡无身份的佟大为冒充林嘉华,两人一起搬进了圣何塞别墅之中,表面上无比温馨的生活着。
但实际上两人在生活方式和经济上有较大的矛盾,佟大为一心想创业,郑秀文希望他当全职煮夫照顾即将出世的孩子,因为这件事每次都不欢而散。
蔡卓妍第三者插足引发命案,决心与谭耀文分手后受郑秀文邀来到美国看望他们夫妻,由佟大为全程接待。
之后夫妻吵架,佟大为离家出走,郑秀文通过一些意外的细节误以为蔡卓妍成为了他们夫妻间的第三者。
好巧不巧的,蔡卓妍发现了佟大为假冒林嘉华的事情,佟大为求合作一起杀掉郑秀文,只有这样他才能重获自由。
郑秀文更巧地回来看到了这一幕,三人疯乱成一团,蔡卓妍不肯伤害郑秀文,癫狂的佟大为要杀她们两,若非最开始送蔡卓妍来的司机赶到,结局就彻底被改写了。
司机枪杀了佟大为,郑秀文杀夫东窗事发进入监狱,之后女儿出生被好心人领养。
圣何塞谋杀案 龙标是2018年的,去年获得金像奖两项提名,今年9月25日香港上院线,内地4号全网付费观看。
按时间节奏梳理,大概18年准备公映,又想等金像奖结果。
没想到就拖到了疫情,于是全网付费点播。
这样也不错,同届金像奖的 花椒之味 大陆183万,麦路人1798万。
算上给院线及其他分账,说不定票房不如网络点播。
片子的剪辑超棒,全片节奏完全靠剪辑在带。
包括剧本的节奏,也是用非线性剪辑思维在结构。
细节上剪辑更不用说,对白上下刀极狠,但一场戏剪了最后几段水台词,总在下一场戏留个情绪镜头,算下时间来节奏也划算。
段落的对称性也非常在意,一场戏就算剪的再碎,也会往主场景找补,包括全片的对称性。
大概和故事有关,其实是一个感情核,外面包装是海外华人。
没有 虎尾 那么美国,又比 北西 更外向一些。
但用了惊悚片的噱头,于是剪辑的更碎片化一些,又不能太血沥呼啦去吓人。
从2001年第一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至今,郑秀文已经整整陪跑了19年。
早在2013年,导演杜琪峰就打抱不平,专门为她炮轰过金像:“他妈的这个金像奖……”
9次提名最佳女主,9度无缘影后奖杯的她,算得上是金像奖历史上最失意的女演员了。
其中,有两届她还“自己打自己”,凭借多部作品一起提名:2002年,她曾凭《瘦身男女》《同居密友》《钟无艳》三部影片同时提名影后;今年,她又凭《花椒之味》和《圣荷西谋杀案》两部电影双提影后。
多部电影入围,看似是加了“双保险”甚至“三保险”,实际上却会造成票数分流,让优势变为劣势。
而且,由于今年她入选的这两部电影本身质量都比较薄弱,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评委的好感度。
再加上周冬雨在《少年的你》里表现出挑,所以郑秀文今年的这次陪跑,说起来倒也并不十分冤枉。
值得一提的是,在《花椒之味》和《圣何塞谋杀案》这两部电影里,郑秀文分别出演了两个反差极大的女性角色:前者,是一个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女儿形象;后者,是一个身居异国的蛇蝎美人。
与前者相比,后者的挑战性相对来说要更大一点。
正因如此,很多内地影迷便翘首以盼,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
《圣何塞谋杀案》
国庆期间,《圣何塞谋杀案》(以下简称《圣何塞》)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
然而,上线之后,它收获的口碑反馈,却让人大失所望。
其豆瓣评分,只有区区5.0。
坦白说,这个评分对《圣何塞》来说,还是比较中肯的。
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它都称不上是一部令人满意的作品。
《圣何塞》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女主阿玲(郑秀文 饰)和男主孙宁(佟大为 饰),多年前在酒吧相识。
阿玲为了获得绿卡,嫁给了一位岁数很大的摄影师。
可结婚之后,阿玲却并不幸福。
于是,她和孙宁合力,一起“毒杀”了这个男人,并毁尸灭迹,让孙宁冒名顶替,以摄影师的身份继续和她一起生活。
然而,Yanny(蔡卓妍 饰)的到来,却让二人原本宁静的生活陡然掀起了波澜……
该片由庄梅岩创作的同名舞台剧改编而来。
编剧翁子光从影像的角度出发,将它改编成了一个90分钟左右的故事。
由于翁子光之前导演过大热的《踏雪寻梅》,所以此次很多人都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觉得它很有可能会成为《踏雪寻梅》第二。
和《踏雪寻梅》一样,《圣何塞》也是一部用类型片包装创作意图的非典型文艺片。
二者的创作内核,同样都聚焦在角色的“身份认同”上。
只不过,《踏雪寻梅》是主角从内地迁到香港,《圣何塞》是主角从香港迁到美国。
导演有意识地将镜头聚焦在移民群体身上,关注他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困苦与迷茫。
但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却并不能根据剧情,达到共情。
究其根本,主要在于片中主人公所流露出的生活水准,明显属于中产阶级,并不存在什么“困苦”之说。
与其说他们身心受挫,不如说他们是在无病呻吟。
虽说全片剧情,主要是围绕一宗谋杀案所展开,但导演对悬疑元素所进行的铺陈,却做的并不高明。
前半段温吞如水,只靠闪回和多线叙事来营造波澜,既没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感,也没有抽丝剥茧的惊喜感。
“夫妻虐恋”和“冒名顶替”的故事设定,看上去都是老生常谈。
“夫妻虐恋”,在国产片的语境当中,《双食记》拍得显然更胜一筹。
而“冒名顶替”,在港片范畴内,同样也有《恐怖鸡》珠玉在前。
无论怎么拍,都很难拍出新意。
《圣何塞》之所以拍得这么乏善可陈,导演潘源良应该负主要责任。
他是香港八九十年代的著名填词人,像《容易受伤的女人》《爱与痛的边缘》《谁明浪子心》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此前都由他填词。
除填词之外,他还身兼编剧一职,曾为《郎心如铁》《神偷谍影》《幻影特攻》等电影撰写剧本。
导演《圣何塞》之前,他一共导演过3部电影,其中有两部是大烂片。
或许因为做填词人接触MV太多,所以潘源良拍电影时,总会流露出浓浓的MV质感。
这种质感,主要表现在台词煽情和字幕说教两大方面。
女主说出的很多台词,都带有明显的书面性,宛如“知音体”一般——“冥冥中自有因果,一切都是因我的贪爱而铸成大错。
”“上天真的好奇妙,同一样东西,放在不同人身上,就有不同的意义。
白兔糖是你的糖,白兔糖是我的药。
”
影片结尾,该片还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字幕——“迷宫回身就是出口”、“转念方可重生”……听上去不但说教意味浓重,而且和影片剧情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关联。
从类型上来看,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传统的“家庭入侵”片,即因为一个局外人的到来,激起了原本深埋于心的家庭矛盾,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与男主相比,片中的出现的两位女性角色,显然更容易产生戏剧冲突。
这种戏剧冲突,一方面来源她们在“二女一男”处境下所面临的性别竞争;另一方面来源于她们截然不同的掌控欲,阿玲为爱痴狂,负罪感弱,掌控欲强,Yanny则甘愿放手,负罪感强,掌控力弱。
凭借这两个角色,两人分别提名了金像奖的最佳女主和最佳女配。
平心而论,就演技来说,郑秀文显然更胜一筹。
她饰演的阿玲,是一个需要绝对掌控权来获取安全感的极端角色。
她对丈夫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小到打理花园,大到职业发展,都由她牢牢掌控。
她美丽、聪明、能干,但也咄咄逼人,充满不安。
郑秀文将这个角色,揣摩的非常到位,只用一个眼神,就能够传达出角色心底的深不可测。
反观蔡卓妍饰演的情伤少女,看起来虽然楚楚可怜,但却中规中矩,没什么出彩之处。
而且这个角色,和她之前出演的少女角色十分雷同,都是活泼、无辜、天真的女性角色,毫无新鲜感可言,远不如她去年在《非分熟女》中的角色更具挑战性。
仔细说来,这部电影除了几位演员的演技之外,其他基本乏善可陈、不值一提。
金像奖或许欠郑秀文一个影后,但绝不欠这部电影一个奖杯。
但愿郑秀文下次选剧本能够擦亮眼睛。
毕竟,要想拿影后,作品还是要与演技相匹配才行!
END
香港电影,以移民为题材的故事有不少。
我看过的《秋天的童话》,《又见冤家》。
提到的这两部作品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作品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主人公都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环境,哪怕有一些文化上的冲击,也改变不了主人公要在那里好好生活的决心。
在80年代之后,移民为题材的作品就越来越少见,可能当移民到海外这件事见怪不怪后,就没有必要专门来拍一部电影来叙述这件事情。
《秋天的童话》拍出来三十年之后,《圣荷西谋杀案》填补了香港移民电影的空白,而且叙述的视角不再是普通人如何通过打拼在海外安家,而是当移民这件事已经很常见时,他们究竟遇到了怎样的纠结和困境。
郑秀文饰演的Ling, 看起来在香港是普通家庭出身,和蔡卓妍饰演的Yanny是儿时的邻居。
他们居住的环境看起来虽然不富裕但也绝不是穷人,Ling的母亲只有一场戏,还是画外音,就是让Ling不要偷钱。
Ling在那时候看来是一个很乖,而且很善良的女孩,在严厉的父母管教下,她应该不会成为后来的那个Ling,那么究竟是哪些事情改变了她?
Ling为了来到美国拿绿卡,嫁给了一个老头。
老头很有钱,但会虐待Ling,而且让她打了孩子才嫁给自己。
Ling在美国拿到绿卡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婚姻和孩子,这位Ling成为日后的暗黑埋下伏笔。
没有人可以阻挡她在美国留下来。
佟大为饰演的Tang是一个同样有趣的角色。
光鲜出场的他让人绝想不到他是靠偷渡来的美国。
Tang最动人的一段戏,是Ling失手杀死前夫后,Tang让Ling报警,说就对警察说人是他杀的,反正他是偷渡来的。
这彻底打动了Ling,为了爱情,Tang可以牺牲自己的后半生。
然而,Tang留在美国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身份,他要扮演另一个人,而他扮演不好。
除了Ling和Tang,影片对于其他的在美华人刻画也很有意思,且大都含有贬义。
比如只是“摸了一下手不知道这为什么算性骚扰”的老头。
比如坐地起价坑游客不懂法的香港导游。
比如一副领导模样,其实是狐假虎威的投资人夫妇。
他们为了留在美国,似乎也牺牲了许多其他东西。
回到电影,不得不说电影后半段全靠郑秀文的演技撑起来。
佟大为的表演也很到位,只是在搭档的映衬之下就看不到光芒。
《寄生虫》的低配版,个人觉得也没那么糟糕,不知道为什么分数这么低。
sammi表演很棒
一开始就猜到剧情,但是郑秀文的演技真是国宝级别的优秀!三颗星给剧情,四颗星给郑秀文。
现在香港片是越来越不行了……
毕竟花了12块·····没事别去酒吧喝酒。怎么表达,就看导演的侧重点是什么了,是具备悬疑色彩的爱情电影,不过不存在什么悬念。
不太好看,混乱
真是一点惊喜都不给你的片子。名叫谋杀案,一开始还以为是悬疑探案,看一半发现,怎么这么支离破碎,到最后才知道,完全就是一部老套的剧情片,情节无聊,立意又浅,演员的表现也乏善可陈,佟大为甚至给人一种尴尬感。片子的立足点就是迫切想融入美国的身份焦虑吧,香港也都待不下去,只能去美国了。有快进。
剪辑太毁了,阿Sa和郑秀文都好可惜
百劫不复,无间轮回。孽缘起,形神灭。唯有转变,方有生机。如此转变太迟太晚。潘源良算是HK导演中难得的艺术导演,是那种擅长探讨人性的导演而不是无病呻吟的艺术咖。从画魂到如今的谋杀案,尤其擅长调教女性角色,郑秀文那眼中的一抹阴狠忧郁。 一扫原先的无脑喜剧形象,演技大成。
前半段还不错,后面太突兀来,故事没必要讲透,留一些悬念更完美。
郑秀文漂亮,全员演技在线,配乐营造紧张氛围,色调美,就是结局有点怕观众智商不够讲得有点太通透,没能拔高上去。总体喜欢。嗯。
杀人取而代之的电影那么多,这部拍得最烂。郑秀文空有一身演技,都撑不起这部片。二刷决定加一分,这片垮就垮在佟大为,那么多年他演了多少香港电影居然还是那么格格不入地尴尬着。
佟大为是怎么硬着颈项接下了这部戏,把毫无演技这件事在日光下暴晒。
係冇谂到会咁烂,如此弱嘅剧情。
白兔糖是你的糖,白兔糖是我的药。(郑秀文演技杠杠的,那眼神看一眼我都害怕,感觉跟她经历有关。)
这个题材和故事其实可以完成得更好,后半段的崩溃有点把观众当小朋友。私心多加一颗星给Sammi的演技,分寸感实在太好了,受制于篇幅与剧作,人物本身的厚度不够,是她的演出让人物立体、有血有肉起来了,演员Mi了不起。
每一个闪回都是重要的线索,但是剪辑上穿插的位置很糟糕,郑秀文演技在线,佟大为就比较一般了,特别最后忽然就起了杀意,转的太生硬,国粤原声混搭好评。
唯一能看的只有郑秀文的演技了
郑秀文很好。
故事其实可以,就是人没选好,整体调性也不够阴暗。导演掌控力差点。爱sam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