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很不以为然。
光看海报,就勾不起观影的欲望。
俊男美女,又是同居,摆明了是像《六楼后座》一样的青春片。
青春片,我以前很喜欢看,但是这两年却越来越努力逃避这种片子。
大概是随着年龄与青春越来越远,内心对苍老产生的恐惧让我对这种片子避讳颇深。
“你看看,蛮沉重的片子。
”泡泡道。
“嗯,嗯,有时间会的。
”我敷衍道,一如平时别人敷衍我那样。
过了几天,泡泡问我看完什么感觉。
我搪塞了她几句。
她大概感觉到了我的不耐烦,淡淡的笑笑,从此不再提这个话题。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见得喜欢呢。
”她说道,然后又去了新西兰。
我也笑笑,泡泡近似执着的迷恋其中的主角之一藤原龙也。
我也觉得那男人不错,《大逃杀》、《赌博默示录》都算很合我口味的电影。
但是我还没有想看完他主演的每一部电影的觉悟,就像《死亡笔记》,一直放着没有任何的欲望。
就这样。
过了将近一年。
昨晚失眠,凌晨两点钟的时候,起床披着衣服看着窗外黑蒙蒙的楼群发呆,突然想起了这部电影,下意识的打开了电脑。
有些事,是注定要做的,不管你疏忽了多久。
一百一十八分钟。
灰色。
无奈。
压抑。
这些都不是这部片子的主题。
你要问我主题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出,不能像著名影评人一样,用哲学理论讲上十几页观后感。
不舒服。
这就是我看完电影后的第一感觉。
当然,这种不舒服并不是想吐的感觉,而是那种让你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只能缓缓的推开窗,像七百年前的辛弃疾一样,说句天凉好个秋。
如果说《六楼后座》犹如一杯冬日里温暖的咖啡,那《同栖生活》就是一杯冬夜里凉透了的白开水。
喝一口,让你从从喉咙凉到五脏,虽然什么味道也没有,却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五个人,五种生活方式,挤在同一个空间。
要说孤男寡女,同处一室,会有很多温馨浪漫或者狂热放纵的故事可以发生。
但是……剥去了柔软温润光滑洁净的表皮,《同栖生活》给你展示了血淋淋的现实。
良介,最朴素的男人,往往是活的最勇敢的男人。
当我耻笑着这个一脸乡土气息满口关西腔整天翘课的死大学生的时候,他竟然跑去跟学长的女朋友告白了。
学长的女友在门口遇到了他,笑着跟学长讲着电话,把不安的搓着手的他落在旁边。
人蠢无药医,我冷笑。
等着看他出丑。
然后,那个女人倒了杯酒,微笑着看着支支吾吾的他,嘴唇凑了上来。
这是这部电影里第一个让我惊讶的地方,虽然比起后面的剧情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转折。
好吧,只是一场游戏,我安慰自己。
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是容易滥情,说不定这个女人把跟男人上床看做喝一杯水那么简单。
床戏很无聊,尤其是对于看多了日本爱情动作片的我来说。
黑暗中只显露出良介的背,伴随着轻微呻吟声一起一伏。
索然无味的床戏过后,良介做起来,学姐开始背着镜头穿衣服。
良介在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事情,父亲的期盼,好友的死,现实的压力,渺茫的未来……他哭了起来,学姐什么也没说,从后面轻轻的抱住了她。
一个拥抱,让我改变了看法。
一个愿意跟你上床的女人,不见得愿意听你的烦恼,一个愿意听你烦恼的女人,不见得愿意安慰你。
或许,爱情是容易背叛的,但无疑,爱情是最好的慰藉良药。
当我被这种情绪所感染的时候,学姐的弟弟闯了进来。
“老姐,你怎么可以把男人带回家?
”惊讶的质问破坏了温馨的场面,也预示着后面剧情的张力。
琴美,死宅。
我数了数,她有五次特写都是在看电视。
其中三次是一则单身女子夜晚受袭的新闻报道,两次是她男朋友演的爱情肥皂剧。
是的,这姑娘的男朋友是个演员。
她每天的生活都是拿着面小镜子剃眉毛,然后开着电视等男朋友的召唤。
手机响起,然后去酒店,直奔主题,完事之后,男人离开。
她的男朋友应该不是个好东西,借着名气玩弄小姑娘,说不定同时跟很多小姑娘保持着这种关系。
这样的关系,同时被良介和直辉所质疑,但琴美坚定不移。
这样的女人很蠢。
当然,陷入热恋中的女人都是很蠢的。
琴美怀孕了,她托直辉去问自己的男朋友,如果自己怀孕了要怎么办。
生下来。
这个答案很让我惊讶。
堕胎,分手。
琴美的反应更让我惊讶。
女人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定位在一个不靠谱的男人身上,但一旦她莫名其妙的改变了想法,她的做法就显得异常的冷酷决绝。
或许是她厌倦了等待?
未来,童年的阴影早就了扭曲的性格。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种女人,长长软软的头发,清秀的脸庞,黑框眼镜,插画家。
你能想象到这种女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掉音响,看强奸合集排解心中的压力么?
童年的阴影一直萦绕在心头,她痛恨暴力,却又要依靠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在某天的酗酒后,她拉着在公园偶遇的小悟回家。
小悟洗掉了她的带子,录上了琴美男朋友演的爱情肥皂剧。
所谓的精神支柱坍塌之后,未来崩溃了,满世界找洗掉她带子的人。
仅仅过了几天,她却复原了。
原来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人离开了什么,都可以活下去的。
你的生意好么?
在清晨的时候,未来到天台抽烟,很满意能够污染到清新的空气。
三根。
小悟竖起了手指,笑。
小悟是个男妓。
依靠男人的男妓。
看到他在公园里站直了身体,让一个猥琐的大叔摸来摸去的样子,我笑出了声。
然而,他却是这个房间里唯一一个阳光快乐的人。
他冒充良介的大学同学。
他陪无所事事的琴美打弹子机。
他带未来去深夜无人的游乐场,听她断断续续的说自己的童年阴影。
他跟着直辉到电影公司,做些杂务,并对直辉流利的英语羡慕不已。
他撬开路边一家住所,随便的找些东西吃,然后坐在床上,看着年轻女主人的照片打手枪。
心境改变环境。
即使居无定所,即使朝不保夕,照样可以活的很快乐。
直辉无疑是五人中活的最正经的一个。
他在电影公司任职,衣装笔挺,做事稳重,还有慢跑的习惯。
他是房内年龄最大的,扮演着家长的角色。
他协调梳理着众人之间的矛盾,使整个同栖生活看起来平平和和。
但我知道不会这么简单。
如果是这么简单的角色,不会找藤原龙也来演绎。
果然,规劝良介要认真生活的他,质疑琴美不着调爱情的他,听到未来排解压力的珍藏录像带一脸惊讶的他,带着小悟做正正经经工作的他,在深夜的时候,握着金属扳手,一下又一下的敲打着陌生女人。
撑不下去而变成不正常的人,往往是那些看起来最正常的家伙。
如果电影演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就没有写这篇东西的必要。
陌生女人的鲜血顺着雨水在地上流淌,直辉一下又一下的挥动着扳手。
身后的小悟出现了,他惊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喊道:直辉哥!
直辉扭过头,脸上是纠结了愤怒、后悔、害怕、颓唐、解脱的表情。
这下挂了,屏幕前的我感叹道。
然后小悟喊道:走吧,直辉哥,反正没有人看到。
两人一同跑到良介的小车里,小悟说:快把湿衣服换了,不然会感冒的。
那一瞬间,我几乎要被这种友情所感动。
直辉在想,他不知道要如何面对自己的室友。
小悟说,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吧,但大家都挺喜欢那里的,所以一定没事的。
镜头切过,黑暗的房间中众人呆呆的坐着,面无表情。
他人即为地狱。
别人之所以能忍受你,并不见得多喜欢你,而是他觉得你是你,他是他,你所做的一切,其实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
他如果很想保持所谓的现状,即便你是个十恶不赦的家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直辉冲进了房,小悟在后面跟着。
房内的众人正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去哪里旅游,小悟也加入其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直辉呆呆的站在门口。
未来扭过头,脸上的笑意迅速退了下去,她面无表情的看着直辉,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说:“直辉,你也会去吧。
”直辉撑不下去了,伏地嚎啕大哭。
镜头从窗户开始慢慢拉远,将一切归于黑暗。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故事,不要说,不要破坏大家都满意的现状,谁不是带着面具在演一场叫做生活的戏,对于你面具后的脸色,没人有兴趣知道,你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不要让这场戏演不下去。
冷漠。
如此而已。
看电影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说,我不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再一次感受到看《秒速五厘米》第三话的时候那种撕裂的感受了,只不过不是空虚冷寂,而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割裂和疏离,与他人,与整个社会,甚至与自己。
五个人(包括后面被捡回来的小悟)都生活在自己的过去中,承受着过去来自家庭来自成长过程中的巨大阴影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中。
晦涩明暗间杂的基调下体现的是彼此的牵绊又隔阂,像小悟说的,“君子之交”,彼此的距离甚至是冷漠,是维系整个房间的基石。
良介承载着父亲“到大城市认识厉害的人”的希冀,从小村镇到了东京读书,然而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听到初中同学意外去世的消息也只有关上门在自己的空间里难受,出了门就一脸无所谓的茫然无措。
小琴和十八线小明星地下恋,正如片中说的恋爱恋傻了,卑微的沉浸在自己的恋爱世界中,像应召女郎似的召之即来,怀孕的意外才终于打破了她的幻想。
未来小时候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残暴行为,“娶你来就是为了干这种事情”,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恐惧中,私自录了很多强暴的片段,从她们的巨大痛苦中攫取扭曲的麻痹。
伟光正担当直辉最后却被发现是多起暗夜袭击女性的凶手。
从三个人在黑夜里盯着窗外发呆的片段,我想大家的确是都知道了吧。
小悟才成年,靠着出卖男色过活,睡公园睡大街,蹭朋友家或者在顾客家,他或许看到了大家闪亮的一面才喜欢那个房间吧,比如说直辉的业务能力,小琴的单纯。
拨开层层伪装,却是破碎残缺的瓷器娃娃。
直輝發現大家早就知道他就是連環殺人魔.他衝著跑回去想跟大家承認他就是連環殺人魔希望大家能報警這做法等於是對他的救贖,但是回家每個人沒事一樣的聊天跟他說「喔.你回來啦」再前面有個鏡頭是大家在客廳沒開燈看著窗戶.他們知道他每天夜跑都是出去殺人.為什麼不報警呢?
因為這是反應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冷漠有點關我屁事的感覺,既使住在一起表面看起來好像很和諧溫暖.其實誰對誰都互相不在乎.
一口气看完原文小说,立马接着看了电影,然后就到这里来了。
原作党总是挑剔的,我承认作为热爱原作的读者,电影的很多细节的确改变了人物的性格,而这些组成性格的细微部分恰好很容易被原作党嫌弃。
我也对这些部分感到遗憾,但是电影有两处改动却反而让小说里感到暧昧不清的地方变得清晰,倒是帮助我解读小说。
片尾仔细一看,脚本也是行定勋写的,而吉田修一的名字没有出来,那么应该可以理解为这两处改动也是导演大人的解读,虽然我并不确信电影结尾就完全是原作的意思,但是联系起来一想,说不定吉田修一在小说里不说清楚的理由,正是作为其中之一的同居人而表现出的出于冷漠或出于体贴的顾虑。
第一处是未来和直辉一边走一边说她其实很感谢小悟重录了rape的录影带,说自己也不能老看这玩意儿。
第二处是结尾同居人们冷漠到恐怖的眼神,在直辉倒地痛哭的时候未来还冷静的问说“你也会一起去旅行吧”。
未来说感谢的时候是真心话,而最后对直辉的痛苦却视而不见。
不只是她,所有人对这个空间里存在的同居人们都是类似的态度,真心话应该到什么样的程度,更深刻的真实坚决不碰触。
小说里看来,小悟重录录影带的这个行为,无疑是出于一种暧昧不清的体贴和关心,虽然电影里看起来更像是恶作剧,但是未来明确表示感谢的一段却让我这个原作党有种圆圈画圆了的贴心感。
至于杀人这种太过严重的情况,却不是这个同居空间能消化处理的,所以大家选择无视,不责备你,却也不会伸手拉你一把。
小说看下来老实说,我并不确定其他人是否真的知道犯人是直辉,小悟跟直辉说“大家应该都知道吧”的时候,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不好说,所以如果撇开电影这个明确到无可辩驳的结尾,我想也可以这里理解:直辉听到小悟的话自然很惊讶,不可思议,同时感到很可怕,因为不管小悟的话可不可信,其他三个人怀疑“我是犯人”,或者他们都明确知道“我是犯人”,无论哪一种,直辉换好小悟给的干净衣服(小说里的情节)还要继续回去面对这一屋子同居人,无论如何都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直辉不可能跟他们确认他们是否知道,却不可能不怀疑他们知道/怀疑自己是犯人。
而实际上,既然被小悟撞见现行,小悟不久可能也会告诉其他人。
无论哪一种,直辉都很难在这个空间生活下去。
恰巧就是这个马上就要呆不下去的直辉是第一个住进来的人,一开始和女朋友两个人同居,后来别的人陆续住进来,而女朋友分手搬家,但实际上关系仍不清不楚。
稍微想一想也知道,一开始一对热恋的情侣想要在一起生活,因此才搬进了这个空间,期望着更多了解,更多亲近。
到故事结尾,这个空间早已不再期待着某种程度以上的亲近和了解。
这个空间并不完全冷漠,但关心的程度基于每一个个体在其中生活得“安全”和“和谐”,所以对此有威胁的关心是不被这个空间需要的。
不被这个空间需要的关心,并不表示不被空间里存在的个体需要,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渴望着超越那个程度的关心和亲近,但同时他们都很清楚一旦企图超越那个程度,对方会承受不起,从此以后也可能会很尴尬,所以没有人在这个空间索求或投入更多。
吉田修一对都市生活真的了解的太透彻,我每读完一本/看完一部都禁不住会再佩服一次。
过了6年同居生活,换了4个室友,即将换第5个室友的我,看完以后有种喘不过气的不安和想大哭一场的感动,两种感情混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硬是像傻子一样呆坐了半天。
没有帮自己消掉奇怪录影带的小悟,没有可以安心的被抱着大哭一场的朋友,那么有这么一本小说,有这么一位作者说着“你的孤独并不是你一个人的孤独”也算是种超越不能超越的程度的安慰。
说回来,按照电影结尾的解读,大家明确知道犯人是直辉。
但小说里从头到尾没有一处描写同居人怀疑直辉是犯人的只言片语,虽然的确有谈到案件和讨论犯人是谁的少许片段,但绝没有直辉的名字出现。
小说里(电影也是)的5个段落分别按照5个人的视角出发进行描述,那么读者(观众)可以说是分别变身为5个人经历了同一个空间里的一段生活,既然视角主人公的“我”活在这个空间之下,“我”写下了小说里对应的内容,那么为了“安全”与“和谐”,出于“冷漠”或“体贴”,“我”是不会提及“犯人(可能)是直辉”这件事的,而在这个空间里,“我”缄口不谈的也很可能就是此空间所承受不起的“真实”。
ps:最后简短说一下为什么这么喜欢却只有3星。
电影本身老实说,节奏拉的太快(特别的是良介和琴美的部分),改编得比较偏悬疑(不断提示案件)。
小说本身我并不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呈现方式,所以要拍成影视作品的话,我想4,5集的电视剧形式会比电影来得好。
另外,小出演戏我也看过不少了,始终还是无法认同他的任何一个角色。
所以,关于良介那部分的很多细节和性格没有呈现出来让我觉得很可惜。
要知道身边可能没有通り魔,没有和明星秘密交往的女性朋友的许多读者/观众的话,无论如何一定有过一个类似良介的同学,他的经历,心情,行动和眼泪可能不会让你像发现直辉是犯人般震撼,但平凡又典型的足够打动你。
还是如往常边看电影边时不时看下影评大部分人都说这部片更多的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淡漠可是看到整个片了看下来 我觉得并不都是这样吧 并不都是冷漠吧 觉得恰好是一种大家都互相理解明白但是并不拆穿的温柔宽容 一种不道破的若无其事 才是一种体贴在未来姐怀疑小悟是那个案件凶手的时候 小悟带着未来姐去游乐园 亮着灯的旋转木马 彼此说着各自的痛苦经历 虽然生活艰难而开口说出来却像讲着别人的故事 自己忘了情 未来姐讲完发现小悟靠在她肩头安心睡着虽有些失落但随即又抿嘴一笑挨着小悟睡下 小悟原来是装睡 这段镜头要表达的很微妙 小悟的装睡又何尝不是一种体贴呢 到后来直辉哭的片段 想想 有时候身边的人 同学或是朋友在身边太难过大哭出来 大家都知道她哭的原因伤心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 有的人 会跑过去安慰说些宽慰的话或者询问怎么了然后聊天开导帮她擦眼泪 但是也有人 好比我的话 并不会这样 而是选择性的忽略她在哭的这一状态 会继续跟平常一样 哪怕是聊些有的没的 总之不会刻意安慰 而是像电影最后一幕 直辉趴在大家面前忍不住哭起来 但是早已知道事情真相的大家没有戳破这一切 还是如往常一样 聊要出去旅行的话题 之类的 无形之中 就是一种默契 所以觉得体贴并不只是关切的问候安慰这样吧影片中多次有关于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房子的对话 在外的工作上学与整个世界的相处都是充满各种压力 总是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 而这个房子 不单就是房子了吧 或许在他们五个人的心里这里更像是疲惫一整天后可以稍微放松的归宿吧 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 虽然不能拥有个人的空间 但是彼此也各保持着距离 这样不是正好吗 相反我时常觉得身边一些关系太过亲密反而更多的是困扰 而日本向来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清淡 不愿也不轻易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 彼此友好又疏离 一种恰好的距离 正如一位豆友所说 即使你的B面再怎么阴暗仍然有人把你当作正常人 仍然有人把你当兄妹当朋友 对于各自的“雷区” 他们互不触碰 这是不必明说的约定 虽然他们像亲人般融洽 但又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怎么说呢 无论怎样生活都要继续下去的 再不堪 但是也可以继续 而身边的人向前走 也算是默默带着你一路前行了吧ps影片结尾特写了每个人的面部表情 反复看了好多遍 我看不出究竟是冷漠或者更多的是一起维持现状的默契 而未来姐问直辉也会一起去旅行的吧这句之后 长久的沉默 大家等待这直辉的答案 直辉跟大家对视的表情心里又是怎么样的感觉 是失望痛苦无奈还是怎样并不能体会太多
属于很文艺的片子,甚至有那么点台湾文艺片的味道。
人物的设定很有戏剧性,尽管看上去每个人差不多都是废柴,然而各个都是个精,身上都有奇葩的故事和经历,最惊奇的当属直辉,结尾揭晓的真相真是炸的。
结尾意味深长,有点细思极恐,但是之前室友们一个个说要搬走,直辉在接到小琴的电话后坐在幽暗的客厅里的画面,那个昏黄的灯光下,竟然分明感到有些伤感。
我还真觉得那是同一屋檐下唧唧歪歪一地鸡毛之余有那么点斯德哥尔摩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和羁绊了。
虽然节奏很慢,但是故事挺有意思,好看的。
想说下林遣都,林老师比较早期的电影,我感觉演技不能说掉线吧,但是跟现在是不能比的。
林老师年轻时也太瘦了,一把排骨,唯有那张神颜从小美到大,窃以为岁数上去了更耐品味。
片子里林老师演了个金发的年轻男妓,贡献了雪白的后背和屁股特写(擦嘴),这个人设、这个金毛、天真又脆弱的感觉,突然惊叹:这才是《NANA》里的冈崎真一啊!
2018-5-27 7.5/10
虽然饼的名字放在了一番,但推动生活的圆变成直线的应该是林遣都。
虽然承担着被信任的大哥角色,朋友的死带来的痛苦没有告诉他,家暴的阴影没有告诉他,决定打掉孩子和男朋友分手的原因没有告诉他。
但突然加入的娼年,在被告知悲惨童年时闭上了眼假装睡着,总是被当成依赖的对象撒娇,被赶走时拿到了爱车的钥匙。
甚至对直辉自己来说,去跟踪去关心,被抓到现行犯,也是被牵着走的。
但没有立场没有心的角色无法成为主角,虽然能在这张东京的蛛网上最快乐地自由活着,懂得当下最恰当的做法且乐意执行,可这样,整个人都变成了世界的身外之物了。
只有苦大仇深的直辉,做出成熟的举措是折磨,自律是折磨,忍受折磨维持的同栖生活即将告终是折磨,被告知大家都知道但不会说是折磨,最后面对所有人无人在意的眼神是折磨,同栖生活没有要结束他白白忍受的折磨是无谓的折磨。
想加入世界却不得其法,只好去战斗。
十几岁的时候爱饼哥的脸,稀里糊涂看过,过了这么久也被社会折磨得灰头土脸,再看时发现,没有白疼的牙,没有白发泄的痛哭,我也没有诡异的错觉。
唯一还能笑得出来的原因是毕竟有藤原龙也出演,三番五次播女性遇袭的新闻,太明显了完全确信是他干的,最后毫无波澜,只好无奈笑笑,算是i饼被冰镇两小时后的小小回温。
日本影视作品总是故弄玄虚感太强,人物在镜头前的表演感太过分(是因为小岛上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吗?
),这些一贯的弊病,并没有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任何改善。
如果将这些连同日本人一进门,无论有没人在都要说的一句“我回来了”一样,理解成一种文化,那也就算了,可是,冲着柏林奖项来看的这部电影里,因为以上两个毛病造成节奏的拖沓、刻画镜头的多余、人物行为举止偶尔的莫名其妙(比如司马相如甩下一句“我也是时候要离开那里了”然后突然扔下同行的室友小跑着过了马路)等诸多障碍,影响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比如,导演究竟矛头对准了“依赖”还是“冷漠”?
藤原龙也在表白跟前女友的关系时说过,前女友觉得二人同居时总有第三者在场,香里奈将这个解释为,对相互的依赖是那个隐形的怪兽。
我一直在前半部分平静的电影节奏里期待故事的发展或对人物的深入描写中窥见故事的主旨,当看到香里奈的这个说法时,“这个故事是说依赖怎样摧残人们的关系的吗?
”的想法开始在脑里悄悄播下了种子。
虽然,常识告诉我,依赖给人的感觉绝不是无形里有第三个人,而应该是,自我的丧失,藤原龙也的女友会感到只有对方的存在才对。
但苦于剧情发展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线索,暂时只能让这颗种子留了下来。
这个情节之后的小高潮,是藤原龙也跟踪了小悟发现了他做的事情却选择什么都不说。
至此,“依赖”这个线索开始不成立,这就让之前的一大堆关于“依赖”的讨论的描写显得十分无谓!
电影真正的高潮,在于小悟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后也选择什么都不说的时候,藤原龙也跪倒在家门口失声痛哭的时候——他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他没法再带着假面撑下去了——可是这时他发现,没有人关心他痛哭背后的原因,只想知道,“诶,你会去的吧?
”意思其实是,诶,你,会笑起来的吧?
”呼应了电影开头就点明的同居生活法则:不喜欢这里可以走,要留下就要笑着过生活。
这个高潮里,终于出现了电影里唯一一个主观的镜头:从跪着痛苦的藤原龙也的视角出发,四个坐姿各异但神态同样自然同样冷漠的室友扭头看着他。
在这之前电影一直用客观几乎冷冰冰的镜头作为叙事语言,即使是当藤原龙也在幽暗雨夜猛挥扳手袭击路人的激烈场景,也不例外。
这样的客观视角,多少保护了观众不用过度代入任何一个角色中,与人物保持了一段克制的安全距离。
但在这一瞬间观众被逼从藤原龙也的视角去看待这一切:原来重点根本不是他们已经知道了没有,重点是,他们根本不想知道,他们在意的,是表面上一切正常的生活的延续,每个人在这个网络聊天室一直相安无事地生活下去。
至此,主旨终于不言而喻了。
我主观地认为情绪激动的藤原龙之所以突然止住了宣泄性的痛哭,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这点。
在他面前,四个同一屋檐下的亲密室友瞬间变成了四个腹黑无比的陌生人,“我们不在乎你的秘密”,这就是他们的宣判,而他要怎么接受这个宣判呢?
是接受邀约回到聊天室?
还是撕破可怕的契约和病态的自己做个了断?
这个镜头最后在藤原龙也和四个室友的默默对视中渐渐拉远,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害怕得整个人在沙发里坐直了,感觉头皮发麻心里空荡荡地难受。
所以我想说的是,虽然前面有很多让人分心的无谓的描写,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和强有力的镜头语言还是非常给力的,最后终于给出“主旨是对于冷漠的控诉”的答案。
这就更让人遐想,要是可以做到描写更精练主旨更鲜明,高潮部分该会让人多么毛骨悚然。
卡司好爱啊.小出惠介太适合这种天然呆自然傻吊儿郎当无所事事的小青年了 Tshirt外套金黄色棒球衫加上一直睡不醒的眼神最高 叫MOMOKO的粉色小车真是....贯地谷比把马尾扎的高高的比梳成中分好看多青春多了香里奈说想到每天早晨的清新空气都有我来污染真是有范儿藤原龙也你怎么总是演这种难消化的角色 又是哥也有过15岁的青春期可是哥现在是个西装领带百毒不侵成功男士的套路 最后撑不下去崩溃的总是看起来最靠谱的那个人林遣都尺度大了牺牲大了 头发金黄皮肤又白戴着小帽子 看起来好像会被风吹走的精灵啊 这比草莓之夜的扮相好太多了嘛打酱油的几个姐姐长得也很好看的我又以为结尾龙也回来之后人去屋空什么的结果这一群居然若无其事欢乐的在讨论去伊豆高原这也伪装的太好了再配上那个咚咚咚的主题OST这才更让人觉得可怖啊好不好其实别人早都知道我们早就互相窥探过我们就是不说憋在心里烂在肚子里我们何必互相探究心理干嘛要互相关心戳破那层纸门人和人之间就是要保持距离我们就要假惺惺 维持表明的和平完了我现在脑子里都还是最后那几个要死不死的表情
1、良介 :青年男子的慰藉往往是几场性事喜欢学长的女友,没有固定工作,忽然得知朋友车祸死亡的消息。
那天他跑去跟别人的女友告白。
其实,还没来得及告白,那个女孩就笑了,一脸很了的样子,什么都不问,只是倒了杯酒,然后嘴唇就靠了过来。
良介哭了,是一种无所事事的男人,对未来的恐惧。
突然传来的死讯,让他看到青春的戛然而止。
他未必是真的爱那个女人,她也不过是给了他一场安慰,只因,此时此刻,恐惧是如此清晰地写在他的脸上。
单身女子夜晚遇袭,遭人用利器毒打事件三番五次在新闻里播出,我想,这几个人当中,不是有人要遇害,就是凶手隐匿其中。
2、未来:破碎家庭下的性格扭曲如果酒精可以让我忘记那些画面和声音,我愿意每晚不醉不归。
这点跟我有点像,只不过,没有如果,宿醉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
我很喜欢未来和小悟在旋转木马的那场戏。
两个无处可去的人,重新回到童年里,看见那时的自己。
未来的世界是从家庭暴力开始的,她对此深恶痛绝,又有一种该死的熟悉感。
所以她珍藏了一盘强奸镜头锦集带,喘不过来气的时候,一个人独自在黑暗的客厅看,没有声音,没有表情,只有女人充满痛苦的脸反光在她的眼镜上,一闪一闪的。
她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个迷宫好大,多年来,都找不到出口。
小悟听着她支离破碎的过去,一言不发,双眼紧闭。
有一种陈述,语气平淡,表情如常,却让人不忍直视。
也正是他的脆弱和不安定感,让未来不禁靠近,又小心翼翼。
小悟把那盘带子抹了,重新录了一集琴美爱看的泡沫爱情剧。
3、琴美:爱情是种无尽的等待琴美总是在拔眉毛,要不就是等着看男友演的爱情连续剧和他一月一次的召唤。
偶尔还被他们的爱情感动地痛哭流涕。
总而言之,这个女孩把青春定位在一个男人身上,而且他还是如此的不靠谱。
酒店、上床、然后男人独自离开。
这是他们的爱情模式,琴美对此还有那么点受宠若惊。
这段关系中有两个地方让我意外,男人让她把孩子生下来,以及她最后决定堕胎和分手。
4、 小悟:喜欢女人的男妓林遣都真的让人意外。
他演了一个随便的男妓,孩童般的面孔下,满是救赎。
全片里,他是活得最边缘的,可他总是笑,还笑得那么温暖。
小悟没有自己的生活,就像直辉说的,你们每个人眼里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好的、坏的,这些拼凑起来就是小悟。
导演让每个人去诉说他,而不是自我注解。
未来问:你今天生意好么?
小悟竖起手指,笑笑说,三根。
他是流连在街头和公园的男妓,居无定所,有时在客人家里睡觉。
琴美打电话过来,问他,你在干嘛?
他说,没干嘛,正无聊,呆着。
其实他潜入一户人家,吃喝了点东西,刚刚在床上对着女人的照片打手枪,原来他只是做男人的皮肉生意,却并非一个同性恋。
琴美又说,你买点东西回来吧!
小悟边提裤子边回答,好啊。
5、直辉:没有发泄口的老好人琴美说,直辉哥说的总是对的。
不抽烟,不喝咖啡,每晚坚持出门慢跑,直辉的生活很健康。
他是同栖生活中的支柱,所以人人来找他倾诉,各种苦恼。
好像他在众人面前,没有烦恼,事事明理。
他也以为他是,所以照单全收,所以要表现得什么都大方得体。
因此,他白天顶着老好人的头衔,四处给予安慰,晚上在无人的隧道里,袭击女人,一下下用铁器敲打,面无表情。
这是意料之中的,不无奇怪。
但是小悟出现了,他拉着僵掉的直辉奋力在雨中奔跑,然后说了一句话,那句话连我都感动了,然后在这写了这一堆又一堆的废话。
他说,好在没被人发现,回家就好了。
大家不会说什么的,也许他们早就知道。
然后镜头切到那间挤了很多人的小小屋子,那个温暖不已的客厅。
每个人都面无表情,电视机开着,但是大家都心不在焉,他们在等,等他回来,等他真正地回来。
良介和直辉,琴美和未来,两男两女住在两个房间,小悟睡在客厅。
同栖生活,不过是谁都难以独自面对自己,不过是一场救赎。
PS:本来想写在博客里,可惜它又抽风了,登陆不上去。
居然严重剧透,居然写了这么多字……
故弄玄虛
有点过了
有的没的
同一屋檐下,什么事都不是事。
《怒》的书先出了,所以先看了书,然后期待电影版。这部的电影版比较早,中文版的书快出了,所以先看电影。两部作品下来,要成吉田修一的粉丝了
挺傻的
后半闷到忘了袭击事件= =肥妞真美~
电影告诉我们 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你又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
好扭曲……
其实是看着很舒服的一部电影,如果将愚蠢的跟踪和偷窥去除的话。未来姐的解压方式值得学习。总之一句话:同在屋檐下,哪有人不知。
嘁 还以为有啥爆点呢 真失望 男妓只裸了背部
麻痹,一帮锉人,真不知道他们活着干嘛。
唉。看的挺闷的
随着剧情的深入和看着香里奈熟悉的面庞不禁让我想起了爱情洗牌,电影要阴沉和黑暗些,不是麻木不仁,不是漠不关心,只不过每个人都自私地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和担心周边的人而已...
一群知道对方秘密的陌生人同住,互相取暖,还是为了找到能容纳自己的地方
如果没有过度的抒情,应该会更好看。剧作结构很有意思,一条线串下来,每个人只呈现各自的一面。如今内地也很多拼房住的,这一点也会唤起不少共鸣吧
一开场就被我猜到了凶手-_____-
同栖生活,保持微妙的距离,明明知道,但不声张。我明白你的渴望温暖,你了解我的害怕伤害,点到即止又仅此而已,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是罪亦是安。
同一屋檐下各自的秘密。
感觉导演想讲一个深刻的故事却没讲出来,看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