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期sp的故事对我来说比某些狗血bl文还要更加-虐且豪快。
故事设定通常相当烦人。
总有个蠢货的主角做些自以为是又缺乏常识的怪事。
于是没啥好事发生。
当然没这基础也没办法做出“精巧”的结局来圆满“奇妙”两个字。
刻薄如我-骂骂咧咧抚额黑线也还是把它看完了……没什么喜欢的故事今次也没被吓到- -感想么,总之是还有些处世的道理可以参考。
关于第2个故事,自杀循环。
荒诞谈不上,倒是个相当可行的环保好创意嘛。
珍惜生命-照我看倒不如说是自行掌握死期-决不用不名誉意外结束性命。
譬如走人行道被撞得四分五裂路过脚手架误中凶器等等绝对无理…… = =在自己卧室的床上平静地停闭呼吸固然最完美不过,没这好命么想要完结掉杯具人世也要周密策划严厉执行。
心理生理双重准备后进行的终结行动,必然是珍重谨慎的。
那么在我还未准备启动计划时、总也要在自己可掌控范围内扮个胆小鬼处处提心吊胆“珍爱人生”祈祷不要横祸降临。
再是题外话。
只为300万就放弃逃离的人生么= =||||……即使饰演者番茄先生可从来不是我欣赏的偶像或演员或歌手类型。
打动我的哪一处部分可能也没。
但也没打算看他扮个脑筋缺陷的蠢货。
偶像事务所出身的专职偶像所谓用途正职大概是完满梦想吧。
或者王子或者黑马各种形象其存在总归是憧憬向往金灿灿亮晶晶花瓣围绕梦境地?
但这反差下,顶着华丽面孔出现在励志剧之类诠释普通人鸡零狗碎鸡飞蛋打甚至黑洞深渊般杯具人生……外表对角色本质有着“指引”作用吗?
不晓得究竟是观众看着美人落难幸灾乐祸的看戏愿望或是现实充满平庸人类令人烦躁换个口味看电视?
因此。
这一世我也不愿某人彻底成为俳优或什么貌似了不起高位大物从此只看他隐藏自我而呈现他人卑微愚昧脸色。
唉。
并不能。
这一期的奇妙物语,我被生田斗真的《自杀者再回收法》完全的震撼了,之所以导演会拍这个故事是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吧,这种想法就是:“既然那些自杀着那么想死,不如让他们更有意义的去死!
”故事的结尾表明了故事的本意,希望人们爱惜自己的生命,可是我通过故事看到却是一个无比黑暗丑陋的世界。。。。
一个人之所以会自杀是因为出于对生活的绝望,为了逃避世间的一切烦恼与苦难而选择了自杀的路,然而一次次不成功还被人当成了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他们如同是囚犯,不,是比杀人犯还不如,不仅仅是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而且被当作是可以随意丢弃的实验品,一次又一次经历各种折磨却没有任何可以反抗申诉的力量,因为他们是“自杀者”,因为“想要丢弃你们的生命的人正是你们自己”,那些实行着自杀者再利用法的人成功的用这些言语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巴,让他们毫无辩解的余地,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种命运,让他们认为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错,因为他们自己都轻视自己的生命那么别人就完全有理由不把他们当人看……于是那些人就这样,理直气壮的恣意挥霍着这些自杀者的生命,因为似乎没有人可以说出他们有哪里做的不对,因为自杀者们已经成功的被他们从“想死”改造成了“该死”……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人的生命并不属于他自己,人们没有资格剥夺人们生存的权利,甚至哪怕是他自己的,但是这些话也全部都是别人说的,没有人可以证明它的对与错。
“想死”或者“将要死”都不等于“该死”,更不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可以由你来操控,即使他的死没有意义和价值,你也没资格赋予它什么价值,任意操纵别人的生命,自由,思想,尊严的做法都是可耻的,无论出于什么理由。。。
其实说白了,那些自杀者利用法的拥护者只是想利用别人的牺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只不过做法是那么那么的聪明,让任何人找不到漏洞而已,即使是可耻的做法也可以包装的如此冠冕堂皇,因为这个世界是聪明人的世界,所有的规则都是聪明人定的,而制定规则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犯错”,而他们是永远不会犯错的,因为他们随时可以更改自己定下的规则……(P.S 好像是龙樱里的一段话)结尾里生田斗真成功逃跑但是不小心从大楼上坠下,又被网子网住的那里实在是点睛之笔-不管你是不是真的自杀,是不是真的想死,结果都是一样,他们想让你死,你就百口莫辩。。。。
最后眼镜大叔总结说:“如果不想被自杀再利用,那就开始重视生命吧”在我看来就是在说“如果不想被那些聪明人整死,那就自己做个聪明人吧!
”………………
09秋特别篇检索女 ☆☆本以为女主角所用的搜索引擎是独一无二的但看到最后才发现并非如此,警官们也在用它本剧所影射的似是网络依赖症候群当搜索引擎成为了无所不知的“新神”当你每一步行动前强迫性地搜索一下才放心当不问苍天问引擎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到底搜索引擎是工具,还是人沦为了工具?
话说日本人似乎有迷信数码电子科技的倾向日本原始神道教是“万物有灵”,数码、电子、网络,都已成为新一代的信仰之“灵”最后关头,女主角居然凭一把洋伞干掉了一个大男人,着实凶悍PS:日本的电梯屏蔽信号能力真强呀(或者说手机的信号太差?
)(记得有一篇柯南就是利用了电梯内这个特点制造杀人事件)自杀者再回收法 ☆☆☆☆时值富士康十几连跳,在这个背景下看这部片子,颇具现实意味话说(二度)日本还真是一个注重资源回收利用的国家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被借鉴,形成法律被认定“已死”的自杀者,可以按国家需要而随意加以二次甚至多次利用就象被分类的垃圾一样,这堆可以取其脏器利用,那些可以替换人质……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日本人在战场上是最勇猛的战士,被俘后是最听话的俘虏。
就象本部片子里反映的那样被捕获的自杀者在法律面前,真是温驯如小白羊,绝对的服从安排叫他们去捐脏器就乖乖地按指示自觉走出,叫他们试药服毒就默默服下……但有一点是,你的生死,已不再由自己控制决定当真是造化弄人,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当主角一次次因为“不幸”而活下来,最终萌生出活下去的意志时却急转直下,失足跌入了另一次“回收再利用”的轮回,只是,这一次,他还能不断“不幸”下去吗?
理想的火锅 ☆☆☆好有喜感的另类题材觉得自己是“寿喜锅食神”的吐槽男,时而如沐春风,时而如迎风雪话说(三度)日本人还真是一个细节至上的民族对食材处理上一丝不苟,在吃的过程中按步就班看到吐槽男因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吃法被破坏而时不时一脸扭曲,真是太喜感了!
最后点题,“你所认为的正确,是否就是正确的呢?
”——这个主题真好,绝赞不过那巨大黑色蛋状特到底是啥?!
似乎大家都在纠结于这个……但却依然无解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好象是最不“奇妙物语”的一个诅咒案 ☆☆正如“巫婆嫌疑犯”所说那样——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诅咒着别人的确,扪心自问,我们是或都曾因心生愤怒而诅咒他人?
好在现实中这种诅咒只是说说而已如果象片中那么毫无难度,不用修练不用拜师人人剪个纸人写个名字再想方设法弄到仇人的头发,就能无师自通的落咒杀人相信不用等到2012,人类就自我灭亡了剧情其实很普遍,挑两处剧情的BUG第一、正常来说,陪审员应该是不给接触外界报道的吧,以免影响判断尤其是这种备受关注的“第一案”,但剧中的陪审员却显然没有受到这种限制其二、由已知证据来看,“巫婆”诅咒他人,需要剪纸人等准备工作,但已被拘捕的她如何还能够诅咒检查官和证人呢?
还有“小三老师”用女主角的头发施咒,但却殃及的她的儿子,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梦境检阅官 ☆☆以法律授权下干预梦境为题材,大概可以归入科幻但手段看起来还真是落后了点——需要要人工查阅一本本厚重的书本以至在需要惊醒女主角的情况下因未能及时找到关键字而陷入被动动机似乎是好的,但是不是因为动机良好所以一切做法都能成立?
话说(四度)日本人的似乎对形成文字的法律法规尤其遵守你可以说是刻板,也可以说是严谨但毫无疑问,法律始终不外乎人情一点温馨,但未足够动人
1,不能过度依赖,任何人任何事,否则迷失了自己,害人害己。
2、珍视生命,或许要让轻生者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的一个方式是让他目睹更多死亡?
哈哈,如果哪个国家真的有挽救自杀者这么一套方法或者措施就好了。
3、过度的坚持自我和轻言符合毫无主见的边界其实很难分清。。
现实中本就没有有联系但却完全泾渭分明的两者。
只能说,夫妻或恋爱关系中,妥协是很重要的,至于程度,自己摸索,恩,聪明和智慧派上用场了。
4、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有变坏或变好的可能性。。
5、坚守原则的同时又不是变通。。。。。
啊啊啊。。
很难办到啊,只能说尽全力无限接近吧
09秋以“自负”为主题,刚刚看下来,2个小时还是感觉很不错的。
豆瓣评价貌似不高,不知为何。。
1、检索女 看完了才知道女主角居然就是日版杉菜那位。
剧情相对其他四个故事感觉一般,类似的气氛和手法在奇妙物语中也是相当常见,譬如很久之前的手机登陆好友、隐私买卖,都是女主角迷上了某种通过高科技实现的便捷手段,然后就发生了一些可怕的事情==。
无非就是告诫众人不要太过依赖外在工具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和作为力。
但总觉得这样的剧情有些傻气。
2、自杀者再回收法 自杀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爱惜么,恐怕还是因人而异的。
但爱惜不爱惜这种事毕竟还是个人的选择,最多涉及的也无非是道德品质问题。
还是觉得每个人自杀的权力还是有的,并且有选择自杀方式的自由。
当然不负责任的自杀还是应该谴责的,但这并不是对自杀权力的否认……啊真是绕进去了。
于是我对斗真的遭遇非常同情,并且深深觉得这种从寻求自杀到恐惧死亡的转变过程并不适合这期“自负”的主题。
不过电视剧放映出来总是要起到激起大众生存欲望的作用,因而也就理解了。
3、理想的火锅看这一集的时候非常庆幸已经吃饭晚饭了并且吃得很饱。
之前一直不清楚的日本火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哇。
蛮诱人。
料理中也是如此,突破陈规的创意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不过我一直在想:那个圆鼓鼓黑亮亮一大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生物……莫非就是为了体现‘突破没有局限’(以致于这种东西都可以放在火锅里)这样的主题?
== 4、诅咒杀人 比较经典的叙事方式和主旨:人们总是在慷慨激昂控诉丑恶现象的时候发现这种恶也存在在自己身上。
人性之恶总相通。
但回到现实中我还是宁愿相信美好还是存在的,不然生活多么凄凉。
故事夸张,警示意味还是很明显的。
5、梦的检阅官 简单而温馨的小故事。
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专业问题:情理法的关系(或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秋季的《世界奇妙物语》,还行。
主要还是想看TOMA的表演!
其实他真的不错,到位,抢戏。
毕竟是舞台剧出身啊...所以我始终认为实力他是有的,就是差点运气啊。
他的这个故事挺有趣的,估计对自杀倾向者有点警示作用。
另外真央MM也有一部,被搜查的女人。
我觉得世界奇妙物语的题材很多都是类似这样的扭转的,就是利用前面长长的铺垫在最后来个大反转,但是比起以前的故事,这个扭转度有点弱了。
看到他们在走廊相遇疑犯要拿东西出来的时候我已经跟我妹妹说,那一定是她的钥匙。
看吧。
第三个故事很好看,几乎是最好看的了。
有美食衬托,很有趣!
第四个故事直接无视。
最后一个,难得温情哦...别那么死板!
哈...
自杀者再回收利用这节很有意思…人无法选择诞生,但是求死为何不可呢?以回收利用的所谓资源优化的方式来决定人的生死,真是十分荒唐。
所谓再利用,所谓回收,不都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决定吗?
就像是结尾,toma已经不想死了,拼命的求生,意外坠楼却被再次当做自杀者回收了…看似正义和高效的规则,实际上非常可笑对吧?
这种规则可人为操作所谓的空间太大了,设定看似荒诞但是也很有讽刺现实的效果…虽说人权也好,自由也好,冠冕堂皇的挂在嘴边,但是事实上人的价值是由社会决定的,统治者和国家机器眼里,人和商品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吧,除了不能买卖以外,就是一种资源罢了。
于是所谓资源,当然是选择最高效的处理方式…很残酷也很现实…人呐,不过是社会的砖瓦,活的零件罢了。
别说小日本儿变态——《自杀者再生利用法》观感2010.6.15形容某人“变态”,通常是指该人做出常人想不到的坏事儿。
那么如果该人做的不是“坏”事儿,我们是不是可以夸该人很有创意很有想法呢?
所以在我们总说小日本儿“变态”的同时,是不是在夸他们思维很扩散甚至很有创意呢?
毕竟对于“坏”这个定义,牵扯出的爱国热情大多是对历史浅显的知晓结合偏执的群体效应的综合效应,我们心知肚明。
别的不说,就拿日本电影来谈,你可以说不喜欢日本的电影风格,但不可否认日本电影的精致与深刻。
而不喜欢日本电影风格的人会很轻易的给日本电影贴上四个词条——压抑、血腥、色情、缓慢。
这关乎电影风格的词条,但又不能撇开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来窥豹一斑。
当我们一直在控诉日本人的解压方式或在抗压失败后的处理方式口味变态时,却不曾想过他们的抗压程度也是许多国度的老百姓们所无法想象的,别的不说,富士康的工作模式就是日本国内企业的一个常态,甚至不及。
虽然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承受下来相同压力的日本人应是大多数,谁敢打包票当乐观的有些二流子的美国国民整体处于类似日本社会的压力下自杀率不会高过日本?
但这不是在给日本的高自杀率找借口,要找也不是我们这帮外国人找,虽然找借口似乎是我国国民最擅长的。
而日本的文艺界也一直深思自杀这个问题,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都能看到日本文人和电影人的思考与焦虑。
由于日本人克己的天性作祟,忧患意识的压抑感有意无意的融入到他们的作品。
由于压抑作为一种隐藏的心理状态,一些情况下需要很细致漫长的视觉表现再加上背景音乐来引导观众,这是部分导演喜欢的手法,不仅限于日本电影,最多只是量的偏向。
至于血腥和色情,只是作为另外的表现手法将压抑华丽的做到极致。
然后撕碎。
寻找社会病理心态和宣扬珍爱生命历来都是唇齿相依的,而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源点也是源于此,就像中国高考作文给的话题,思考角度,文学底蕴,文笔、创意,任何一处有亮点都可以得高分。
日本短片《自杀者再利用法》就是这样一个超现实的作品,生田斗真饰演因无力偿还三千万欠债而选择自杀的青年,在跳楼途中被“自杀人员回收机构”给救下,然后生命不属于自己被国家用于更有意义的回收利用。
经过扔骰子选出一半的人以捐献所有可利用的器官、做随时可能惨痛死去的药剂测试、取代绑架现场的人质让警察无虑的扫射匪徒、进入充满病毒的研究室解开定时炸弹的N轮“回收利用”后,生田斗真成了唯一“很不幸没有死亡”的自杀者。
他曾愤怒的质问“虽然我们选择了自杀,但我们的生命难道就能被你们随便玩弄么?
”得到的却是残酷的事实:“草菅人命的本来就是你们自己。
”“不光是生命,连人的情感都被你们玩弄。
”生田斗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然而就算认识到了也根本没有悔改的机会,世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后悔的机会。
以和为贵的人会说,难道不能先给个教训,然后让他们最后还是得到个美好的结局么,这也是也是中国动画常用得讲述口吻,认为让大头儿子自己出去碰钉子然后回来跟小头爸爸围裙妈妈认错了就算是起到教育作用了,还能得到棒棒糖的奖励。
而现实大多是没有后悔的机会,而我们又都知道,正是这种侥幸心理让太多的人依旧不懂得珍惜,对这种柔弱的教育意义都有了抗体。
而且也厌倦了这种讲述故事不温不火的语调。
《自杀者再利用法》是富士电视台制作的《世界奇妙物语》系列的一个短片,从早期的恐怖节目构想,到品牌化的经典系列,以一年两季几个短片慢工出细活的制作手法,将日本的鬼神文化打造成一个又一个经典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每一季的演员又是当下日本的当红小生小女优们,称之为日本演员年鉴也不为过。
这一切同日本纯熟的的娱乐产业链分不开,这是题外话。
该短片的结局更是显露出对自杀者后悔的嘲弄,不管是利用敲警钟效应来起教育意义,还是从创意同表现手法结合的纯熟度,都强烈的展示了日本电影不容小觑的彪悍。
曾跟一个外省的大叔聊天,说起四川的姑娘在外地做小姐做二奶的多的问题。
大叔说这涉及到四川女人道德素质修养的问题,我说撇开同等比例的堕落人数而四川美女基数大所以人数相对多的事实和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需求哪来的供应的事实,离家在外的大多最初目的是出门打工,为什么出门打工还不是因为穷,为什么穷还不是因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又是ZF政策问题,而政策制定又是看中国根据当前社会现状拍个问题的重要程度挨个解决,弄半天还不是社会问题。
我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地提其这件事,其实是想得出一下的结论:在这种和中国完全不同的压力基准线,不管是其上的疏导方式还是其下的解决方式,对于我们来说的非常态的,对于他们未必是非常态。
所以不要带着厌恶的表情一味的责备小日本的变态,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者潜移默化。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小拙见 欢迎批判
1.检索女:B-。
井上真央的确漂亮,三宅亮同学也的确有点恐怖的宅男气质。
但剧情不是很逻辑,主题倒是很值得深思,这个搜索引擎的时代。
2.自杀者再回收法:B+。
总觉得生田斗真像吴彦祖……主题不错,情节进行得也不错,但结尾有点莫名其妙,他怎么就又掉下去了呢……苦恼。
3.理想的寿喜烧:A。
这一季里的大爱。
琐碎中的温馨,很多人没有耐心看或根本没认真看,所以认为这集没意思,但正是一个冗长的自言自语+一个简洁完美的结尾塑造了最深刻的内涵。
婚姻正是两个人甚至两个家庭的融合。
4.诅咒杀人:B+。
气氛蛮到位的,惊悚诡异也是物语的拿手项目。
不知怎的,让我觉得有点菜菜子的《管理员》的味道。
5.梦的检阅官:B+。
还是蛮感人的一集,看完在想,是不是除了科学的解释,真的会有这么个安眠法和检阅官存在。
总体来说,这季还不错,并不想很多人觉得倒退的厉害,只不过还是不能和鼎盛时期一季5个故事都是神作相比。
期待10春
喜欢12,特别喜欢31:这情节世奇里出现无数次了吧,但是这妹子演绎得很棒很棒!
貌似我就喜欢妹子做恐惧状……2:创意很好,也有说服力。
我喜欢这种有意义的小故事。
3:烤肉男!
通篇喋喋不休的心理独白很有喜感!
从期待到各种不满直到那个黑乎乎的玩意上场失望到极点要断——画面一转——烤肉男组建的新家庭围着餐桌烤肉,背对电视的烤肉男显然是家长,他一脸销魂状把一个黑乎乎的玩意缓缓倒进锅里……这故事让人很投入,大概是烤肉男的一本正经和我挺像,而这故事里的温馨又是我向往的吧?
4:日本人还真是喜欢恐怖故事啊!
只是我不感冒罢了。
5:创意不错。
比较喜欢自杀者再回收和理想の火锅~
看过五分之一。
第三个是银魂新吧唧客串
日式火锅那个。。吃货的尊严什么的简直relatable!其他都好弱。。
怎么一年不如一年了
火锅那一篇是唯一的亮点
日式火锅啊!想吃!
自杀者再利用出色
日式火锅那团黑乎乎的到底是啥= =。
寿喜烧啊寿喜烧
2、3、5不错~~
1:不能理解的状态,事情的变化也有点刻意了 2:题材算新,只是太不真实,特别是交换人质那段 3:高分,当中好几次笑的颠覆,推测最后是鸵鸟皮蛋? 4:做作了 5:个人原因没看。
我想吃日式火锅
井上真央!《理想火锅》最佳之一
只有【自杀者再利用法】值得一看,不过结局未免太过【世界奇妙物语】式了。一个开放式的,有希望的结局,似乎更适合啊。推荐给某人,别再想自杀了
理想的火锅意外地触摸到了笑点
爱第二第三个故事。
自杀的不错
自杀者再回收法。
我信仰的日式牛肉火锅不应该是这样的...!哦对不起...我信仰的世界奇妙物语不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