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能文能武李延年》第一集《能文能武李延年》作为六集一单元的短剧,开局没有战斗场面,首集的主要篇幅聚焦两件事:化解七八九连主攻助攻矛盾、处理逃兵小安东。
而这两件事的主角,就是这部短剧介绍的对象——七连指导员、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
什么是指导员?
指导员是 政治指导员的简称。
是指解放军连级单位政工干部,是和连长平级的首长。
解放军实行的是"党指挥枪"原则(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指导员一般担任连队的党支部书记,连长为党支部副书记。
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对加强党和红军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
古田会议油画 在过去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极少能体现政委、指导员在我军起到的重要政治作用。
在《亮剑》中这样的问题尤为突出,政委赵刚被弱化为军事主官团长李云龙的附属,简单地将政委的作用归纳为“管生活的”,违反了“党指挥枪”的政治原则。
如果说之前的影视作品是受各方因素制约的话,这部《能文能武李延年》则是对原先各种问题的拨乱反正。
指导员李延年在三名连长与营长之间的矛盾中起到了政工干部应有的调和作用,坚定原则立场,“主攻助攻都是进攻”,巧妙地化解了矛盾,并且对作战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会议结束后,李延年与连长刘家龙的对话也借刘之口体现了李高度的政治觉悟。
而处理小安东则更进一步的刻画了李延年这个角色:首先,他严肃批评了当逃兵的张安东,但没有一时冲动地顺应大部分战士的呼吁枪毙小安东,而是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然后,他用小安东的故事激起连里士兵保家卫国的热情,很好地起到了战前动员的效果。
另外,通过李延年与战士们的对话,可以看出作为政工干部他对同志们出身、家庭、个人情况的熟悉。
坚持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
申纪兰,全国唯一一名连续当选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开始看的时候,还在想这一单元是要凸显什么核心价值,就是妇女纺花?
感觉就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她,倡导并推动了“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为争取男女平等做出巨大贡献。
“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大兰子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带领妇女同志们顶起“半边天”。
这个单元蒋欣真的演的很精彩,人物塑造特别好,那种朴实坚韧的人格魅力展露无疑,同时还有柔情似水的姑娘那一面。
服饰妆容和行为细节也很有质感,感觉看的不过瘾,还想看西沟村后面的变化,哎呀,太短啦……
这部剧,真的介绍晚了。
我一直没有组织好合适的措辞,去详实的介绍这样一部剧。
今年最佳国剧,十四本以为是两部十年难得一见的《觉醒年代》和《山海情》二虎之争。
但没想到,半路居然杀出了个程咬金。
这剧一播,今年最佳国剧悬念又起——《功勋》
《功勋》总共由八个故事组成。
它们分别改编自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的真实故事。
碍于篇幅的原因,今天想介绍的,是我在《功勋》中目前最喜欢的一个单元剧——《能文能武李延年》
01、故事,发生在1951年7月。
美中朝三方终于决定,在中朝控制区开城来凤庄举行谈判。
但在谈判过程中,由美国缺乏和平诚意,在谈判桌上提出了极其无理甚至过分的要求,最后导致双方(美和中朝方)谈判破裂。
为了能把美国打回到谈判桌前,并且打击他们目中无人的嚣张气焰,中方决定势必夺下346.6高地,并坚守阵地。
这个任务,被分配到了三营的7、8、9连。
李延年,则是7连的指导员。
在以往的国产战争剧中,无一例外,几乎所有战争片都把指导员、政委这个部队中最重要的角色以弱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甚至有些剧中,指导员压根就跟隐形人没有多大区别,部队有他没他一个样。
即使是在神剧《亮剑》之中,何政军饰演的赵政委在军中的形象,也近似于“妈妈”的角色——一旦李云龙犯了错,他就负责善后、擦屁股。
可以说,除了处处维护团长的威望之外,几乎整部《亮剑》都没有去刻画赵政委的政工工作。
正因为大多数战争剧的刻板印象,导致许多观众对指导员这一职位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与偏差——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一群没上过战场的秀才兵耍耍嘴皮子,说说漂亮话,真打起战来,还是得靠李云龙这些口吐芬芳的血性男儿冲锋陷阵、浴血沙场。
所以,《能文能武李延年》是一个突破、一次深入。
它国内第一次,有一部剧以指导员为主视角,告诉所有的观众——这并不是一个虚设职位,他的存在,有时候比一军之首更能稳定军心,带来胜利。
所以,也难怪有观众在看完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反映我军的灵魂的影视作品不是亮剑,而是功勋。
我军的指挥者典型形象不是我特娘的意大利炮,而是指导员李延年。
」
开篇的第一幕展现李延年指导工作的桥段,其台词之精彩,思想境界之高深,我愿称之为近二十年来最好看的战争文戏。
7连在接到攻打346.6高地的命令后,部队里的小安东因为害怕自己阵亡后,在家乡等待自己的二妞孤苦伶仃,所以临阵脱逃,当起了逃兵。
在抓到逃兵之后,连长的行为几乎和李云龙一个模子刻下来,他愤怒得把小安东绑在了树上,命令全连集合:“就为了个女人,值得吗?
我要当着全连的面,枪毙了他。
”
但是,大敌当前,李延年深知,一旦在这时候击毙了逃兵,那么一定会动摇军心。
而且熟悉每个人生活经历的指导员,他能理解小安东的行为。
所以,他先平缓了连长的情绪,然后给所有队员讲了小安东的这么做的理由——小安东从记事起,父母就不在了,靠流浪乞讨为生。
在快要饿死的时候,是二妞发现了他,救了他,年仅5、6岁的二妞用嘴把羊奶吸出来,一口一口喂进小安东的嘴里。
之后,二妞把小安东安置在了山洞里,每次出来放羊就给他带点干粮,这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感情。
讲完故事后,李延年问所有的队员:“你们说,这样的二妞,好不好?
值不值?
”“像二妞这样可爱的姑娘,在我们国家多了,那是千千万万,而我们打仗,打胜仗,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可爱的姑娘。
”
为什么我们志愿军战士能用两条腿跑赢美军的机械化部队?
为什么他们能在零下3、40度的恶劣环境下隐蔽数日,直到变为冰雕?
为什么他们能面对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还一往无前?
答案,就在李延年的话里——我们也许会牺牲,我们也许看不见和平的到来,但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
战争,如果仅仅是靠士兵的个人素养和装备优劣来决定胜负,那我们早已输了无数次。
比起装备,比起能力,决定输赢的更是士兵们强大无比的凝聚力和信念——保家卫国。
而能让部队里所有人上下一条心的人,就叫做指导员。
02、但如果,你仅仅以为李延年是一个只会喊着口号、整顿思想的秀才兵,那就大错特错。
在攻打346.6高地任务完满成功后,李延年接到指令——上级政工干部在友邻部队发现了叛徒,而叛徒供出的名单里,有5个人就在7连,他们认为要对7连进行集中审查,以此彻底洗清嫌疑。
但对于这项命令,李延年无法接受——战士们刚刚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任务,觉都还没睡就要被自己人怀疑,这谁能受得了这气?
但命令就是命令,李延年嘴上答应,把审查拖到了明天,实际上,他心里早做好打算。
为了洗清队员的嫌疑,并且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选择和被怀疑的队员们一起,趁着夜色前往敌营铲除奸细。
这是九死一生的擅自行动。
成功了,虽然可以洗清嫌疑,但他必定会受到处分。
失败了,不仅会失去生命,更是会背上骂名。
但李延年知道,只有这样做,战士们的心才不会受到伤害。
而当战士们看到本可以置身事外的指导员为了他们的清白,自己率先把脑袋拴在了裤腰带上,没有一个人反对这次作战。
也难怪7连连长会如此感慨:“在这个队伍里,可以没有连长,但不能没有指导员。
”03、短短6集,《能文能武李延年》完美展现了一名基层政工干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从战前的部署,到战时的临时调控,再到战后的整顿,都离不开指导员。
战争,从来不是从炮响那一刻开始的。
当你穿上军装,战斗就已经打响。
在战争面前,敌人永远只会尊重足够强大的对手,对软弱可欺的对手,他们绝不会放半点尊重。
而战士们用英勇顽强的作战,教会了自视甚高的美国人尊重现实,尊重我们。
毛主席说,在朝鲜战场上,敌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
我们就是凭着一股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决不屈服的气,才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败了侵略者。
李延年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代表了我军散作满天星的指战员们。
就像李老自己说的那样——我知道这枚勋章不是授予我一个人的,它更是属于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
最后。
碍于篇幅原因,《功勋》我只能介绍到这儿了。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这部剧,你应该看看。
作者:十四十四公众号:十四十四
太喜欢这部剧了,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像是一盏灯,让我们的平庸显得那么的不应该,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伟大的,不能因为我们做不到,就否认,所以我的幼稚,或者用我更喜欢的一种理想者,是有意义的。
一、能文能武李延年文,李延年是指导员,做党务工作,我也做着类似的工作。
看他对每一个人的了解,看他把每一个人放在他们该在的位置上,让他们进展所能,体现价值。
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我们总说党管干部,可是这个”管“究竟是管理的意思,还是引导的意思呢?
党员需要管理嘛?
我们手中有党章,心中国家,我们知道我们自己在做着什么。
可是怎样去把这满天星凝聚成最亮的太阳,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管“吧。
武,李延年是指挥员,在阵地上,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身边的战友一次又一次的倒下。
有泪水,但却没有放弃,有倒下的,就有站起的,不变的是阵地永远是我们的。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敌人会如何的疯狂,但指挥员永远知道,只要还剩下最后一人,这就是我们的阵地,寸土不让。
我很喜欢这样的人,可能不是技战术最棒的,却是一个充满领导力的人,如果我是他的战士,我至少可以保证在我死之前,我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那本功勋录,看似是一种记录,其实只是一种提醒,提醒大家,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内心真实的追求,至于结果,其实就像小安东心里的二妞,就像那要生一个班的愿望,其实美好就行。
二、无名英雄于敏我很喜欢这样的科学家,这样的科学家也就是我们小时候一直的理想。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成不了这样的科学家。
可能是我们天赋不行,可能是我们不够努力,也可能是其他的问题,但如果让我回到学生时代,问我有什么梦想,我依旧会说,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者数学家。
所以不说于敏的伟大了,那是不用去说的,说一说我看的时候想到的一些感想,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一部电影:《美丽心灵》。
所以无名英雄也不仅仅是于敏吧,毕竟这不是一场乒乓球赛,而是足球赛,太多的人都在付出,当然也不能忘记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比如于敏的妻子。
在一名成员请假回去看妻子,回来喝酒痛哭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世界不会有那么多像于敏妻子这样默默付出的人,她们也很伟大。
太多的人因为国家而放弃了小家,太多的人因为无法兼顾,而舍弃了爱情,那个14岁拿起刻刀,从来没有犯过错的范师傅,在对象跟人跑了的时候,出了错。
家属慰问,那个家属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想哭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伟大,只是有人在默默的付出。
三、默默无闻张富清刚知道这位老人的故事时,我以为这就是以为伟大的战士,隐藏了他在战争时候的功名。
可我看完整个事迹之后,我更被他专业后的事情所感动。
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总能赢,而国民党不行?
用张富清的话说,共产党的连长团长营长是和战士们一起冲锋的,党员干部是冲在最前头的,而国民党的长官,一晚上可以输掉士兵们所有的军饷。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毛主席的伟大,从三湾改编以来,我们的军队就是和有史以来其他所有军队不一样的,支部建在连上是显著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是不发军饷的,士兵和军官的待遇是一样的,凝聚我们在一起的是我们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在共同理念下的奋斗。
回到张富清老人专业后,总是选择去最困难的地方,总是牺牲自己的小家,总是去替国家着想,干事一丝不苟,竭尽全力。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工作,还有多少人可以像他一样呢?
而他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想到的是哪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友,他从来不觉得这些荣誉属于自己,他认为自己是替那些死去的战友活着的。
而现在的很多人,为了一点容易,一点权力,蝇营狗苟,不顾一切,没有底线,内心没有信仰,眼中没有群众,可能在他们这些人眼中,这样的高尚的人,他们会嗤之以鼻。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管理?
我看完张富清的故事,我想对那些觉得难管理的人说一句,因为这些年轻人的领导不是张富清这样的人。
年轻人早就过了画大饼就能骗的年纪,他们真正在乎的,他们的领导比他们优秀,他们的领导付出的比他们多,他们的领导为了这个国家做的比自己好。
而不是这个事你年轻,所以你做,这个荣誉,你年轻,所以给别人。
后面的我还没有看,想起了我的工作, 也7、8年了,问心无愧,却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梦想还是要拾起,做好自己吧!
《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今日开播,沈严导演拍的于敏单元很真实,把当年科研人员的艰苦环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想到当年于敏院士的感动中国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文字描绘出了于敏院士的不易,《无名英雄于敏》更是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科研人员的艰辛。
开片就被雷佳音饰演的于敏震撼到了,没有一点雷佳音的影子,他就是那个朴实无华的“两弹一星”功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
跟随剧中于敏的脚步来到研究所,小小的办公室里,黑板是最老式的,书桌上堆满了演算笔记和资料,没有仪器,没有经费,只有我们敬佩的科学院士的一腔热血,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研究出了氢弹。
看到剧集中于敏胃疼得直冒汗,也不愿离开工作岗位,只拿萝卜干充饥止疼时,好心疼,也在同事们知道他胃疼需要食物充饥悄悄给他饭盒里放满食物时好感动,更在于敏回到家,倪妮饰演的孙玉芹端上一碗粥来给于敏吃,自己和孩子只能吃野菜充饥时感叹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孙玉芹晚上饿的睡不着觉,于敏给妻子讲做烤鸭的过程哄妻子入睡时不由自主的泪目了。
就是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下,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壮举!
第二集于敏掷地有声地说出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并把结论拿到研究所讨论,讲述关于氢弹的构想的时候太燃了,心里充沛着满满的自豪感!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
在剧中看到孙玉芹独自一人去生孩子,于敏赶来对于妻子满是歉疚的眼神,瞬时间感动了。
他是一个凡人,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工作上,世事两难全,还好他的妻子理解他并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
也敬佩科研家属的不易,独自一人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宜,让于敏无后顾之忧,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科研家属,都是伟大的。
这一点更加凸显出了《功勋》拍摄的真实,并没有美化我们的英雄,而是把于敏院士刻画的有血有肉,熠熠生辉。
把角色塑造得更立体、更饱满且精准地还原了时代氛围。
这份工作,对于敏来说不仅不会赚到很多钱,还会让他的功名“消失”。
剧中的于敏被邻居指责不管家,妻子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母亲更是埋怨他一问三不知,可想而知那个年代的保密工作者们承受了何种程度的压力与误解。
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去做了,并为之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像于敏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有的不仅是开拓精神,更有大局观!
岁月流逝,山河璀璨。
于老的精神,将万古流芳。
致敬科研工作者!
首先,這是一部很好的說清楚了政委作用的戰爭劇,也講明白了我軍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以及為何能胜;其次,在戰鬥情節上表現了在連級陣地進攻戰、防禦戰中,如何計劃、部署、執行、通訊、偵察、襲擾、觀測、繪圖,打破了“人海戰術”“泥腿子”的刻板印象;再次,劇情推進設計的有衝突有反轉有高光,群像也刻畫的很好,藉著這些鮮活的人物,我第一次記住了我軍的序列編製:班、排、連、營、團、師、軍;最後,我會二刷的!
剧评被导演点赞了😁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有一部9分国产神剧,看得我是一会儿热血沸腾、一会儿又流泪感动。
它的名字,叫《功勋》。
它将用48集的体量,讲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
截稿前,我已经看完了三位勋章获得者的事迹。
我觉得,9分,它绝对实至名归。
最让我印象深刻,全网也最受好评的一个章节,是全剧第一位出场的功勋人物李延年。
围绕着他,一场壮烈又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被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
今天这篇图文,我想详细聊聊他。
李延年何许人也?
他出生于1928年初冬,河北人。
17岁的时候,他入伍从军。
参加过解放战争、湘西剿匪、边境自卫反击战……获得的荣誉几乎等身。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最强的高光时刻,就是剧里着重描绘的抗美援朝战争。
李延年这段故事,叫做《能文能武李延年》。
他能文,是指李延年曾在东北军政大学学习,肚子里有墨水。
抗美援朝时,他又是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的指导员,政治思想工作和战术战略水平都不低。
能武,则是说李延年扛起枪来,胆识过人又枪法精准,打起仗来从不后退。
这样的政委、指导员形象,在以往的军旅作品中并不多见。
我对李延年的坚韧与智慧,尤其敬佩。
剧中的时间背景,是抗美援朝的末期。
虽然志愿军百万雄师过了鸭绿江,但仗着船坚炮利,美军在谈判桌上很是嚣张。
为了让美军清楚形势,了解志愿军不畏强敌的决心,李延年所在的部队,要对失守的朝鲜战场346.6高地进行反击。
这将是一次攻坚战,因为美军一直死死咬着这块高地不放。
之前他们攻占这块高地时,直接摧毁了我军的一个营。
可以想象,这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
志愿军里有人心神动摇,想要做逃兵。
虽然此人后来被发现并逮了回来,但毫无疑问,他将对部队的军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一般来说,逃兵被捉住,结果只有一个——枪毙。
可李延年没有这么做。
他知道这个外号叫“小安东”的战士,逃跑,是因为挂念家乡的未婚妻。
出来打仗的志愿军,哪个没有家,哪个没有亲人?
李延年利用这个牵挂,当场做了一次战前动员。
他问士兵们:担心亲人,跑回去,有啥用?
美军打完朝鲜,开着飞机到了你的家乡,扔下炸弹,你和亲人还是一个死。
要真的挂念家乡,挂念亲人,那就好好打仗,还要打胜仗。
只有这样,才能把美军打怕,打退,打回谈判桌前,打成缩头乌龟。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保卫了家乡,保卫了父老乡亲。
这一番话,不仅让想要逃跑的小安东重拾战斗的信心,也让整个部队齐了心。
也是这一番话,瞬间树立起了李延年的人物形象:他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清楚战争的目的,也能理解战士们的心境。
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李延年对于每一位士兵的熟悉。
随后到来的反击战里,他根据每一位连队战士的特点,不停临场变换着打法与战术。
他利用佯攻迷惑敌人,在自大的美军面前,用一个小时就拿下了346.6高地。
拿下高地后,敌人并未放弃。
他们利用扩音器,找了个国民党出身的台湾汉奸,对着我军喊话。
当时很多国军士兵投诚,汉奸让他们造反,试图破坏我军的团结。
这又是一次动摇军心的危机。
李延年临危不乱,主动召集国军出身的士兵,组成敢死队,深入敌人的老巢。
他们假装叛变,趁乱打死了那名汉奸。
*李延年还冒险当了一次俘虏又一次凭借着英勇与智慧,李延年扭转了局势。
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在后头。
被夺走346.6高地后,美军疯狂进行反扑,要用不计后果的超大投弹量,把高地炸平。
守在高地的几个连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延年不仅要带兵突围,还必须守一天一夜,等待大部队集结反攻。
这次李延年和士兵们将要面对的,是绝对的地狱。
他们首先要想办法冲破每隔三分钟就落下弹雨的封锁区小道。
李延年仔细观察,亲自实验,发现躲在两侧被炸出的弹坑里,可以获得短暂的生机。
这短暂的生机,让部队赶到了高地。
可美军的炮火凶猛,虽然李延年带领的7连和另外几个连队汇合集体作战,却越打人越少。
而距离大部队反攻的时间,还早得很。
我以为接下来的剧情,肯定是李延年苦苦鏖战,等待奇迹。
但剧里,李延年一直从容不迫,不慌乱、不焦虑,满脑子只有一件事:如何守住阵地。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试想如果是我,在己方只剩下几个人的战场上,敌人又攻势凶猛,我一定会灰心丧气,觉得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
可在李延年和志愿军的心里,不到最后一个人身死,就不会认输。
他组织剩余士兵中枪法准的,弄了个狙击小队,专门对付敌人指挥官与重机枪手。
战场上有个被敌人忽略的小沟,李延年让大家躲在其中,能抗一会儿是一会儿。
他还派出了一名号手,带着战场信息冲出去,让后方部队给美军先来一次炮击。
号手过封锁区的时候,因为敌人缩短了轰炸间隔,他被炸伤了。
但他爬着,也要爬到目的地。
最后,他用号声,唤来了大部队的士兵,成功把任务完成。
但我军的炮击,也只是让李延年等人多了几分钟的喘息。
美军随后派出了坦克碾压阵地。
我军英勇的战士们,不怕牺牲,勇猛地用生命铸就了一道新的长城。
最终,李延年和士兵们,等来了志愿军大部队。
一场可歌可泣的高地争夺战,在嘹亮的冲锋号中,落下了帷幕。
《能文能武李延年》,在还原战场的真实性上,比电影还好看。
它把抗美援朝时我军的“钢少气多”(枪炮不利,但志气坚毅)之军魂,展现的淋漓尽致。
看完它,你会知道我们是如何靠小米加步枪,赢得的胜利。
《功勋》的第二章节,出场人物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在他的故事里,梦想出国深造的他,因祖国的召唤,毅然留下。
因为工作特殊,需要保密,于敏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在研究啥。
包括于敏的妻子。
她就看着丈夫没日没夜的工作,天天不着家。
孩子生病,家里有事,都要靠妻子一个人。
与于敏妻子同样遭遇的,还有《功勋》第三章主人公张富清的妻子。
作为老兵、党员和国家干部,张富清一直带着全家下基层,他身先士卒,总是去最穷的地方。
妻子和孩子跟着他到处跑,吃尽了苦。
但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苦,都是可以克服的。
于敏忘我的投入到氢弹理论研究中,废寝忘食。
人都晕倒住院了,还觉得自己浪费了研究的时间。
张富清则给山区人民造路、开渠、通电,母亲去世,他都没法赶回去。
在他看来,人民的事大于天。
共产党员,就要心中有大义。
除了这三位功勋人物之外,电视剧里还将出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两弹一星缔造者孙家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些名字,绝对值得被铭记。
这些国之栋梁的事迹,也绝对值得被歌颂和推崇。
因为受到这些英雄的感召,《功勋》的表演阵容也异常强大。
它汇集了雷佳音、郭涛、黄晓明、周迅等一众明星,你能在这部剧里,看到他们对于演绎这些功勋人物的敬畏。
饰演李延年的王雷,我以前不太熟悉,看完剧,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我相信,他一定是在了解李延年的真实经历后,由内而外的充满敬重。
因为敬重,所以表演水平也产生了跃升。
对于年轻人来说,看《功勋》,不仅是看我们伟大的父辈。
也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的营养。
他们如此奋进、坚韧、不屈。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平”?
从今天起,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的青年!
如果你也决心一往无前,请点个赞,让我看看有多少人!
咱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亢蒙
《长津湖》我是十一当天看了电影的,是好片子,可以一看,但还不能称之为经典,我看完之后回头又看了《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两相对比,李延年这部6集的电视剧才真是拍得好。
在《长津湖》中有两个泪点,伍千里带着哥哥的骨灰回到家乡,那一跪的时候,我落泪了,然后就是冰雕连的那一幕,然而整部电影也就这两个泪点了,虽然全程紧凑,场面火爆,但本质上还是一部爆米花电影,看完之后,总感觉缺点什么,少点什么,我想看到的没有拍或语焉不详,总之,是一部及格的工业化电影,看完之后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没有什么。
回家之后又马上看了《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一口气6集全部看完,对了,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抗美援朝剧嘛,要剧情有剧情,要场面有场面,要人物有人物,服化道样样不拉胯,可能在视觉效果上略逊于《长津湖》,但毕竟电影和电视剧两种不同的载体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如果真如有的网友说得那样,将《能文能武李延年》好好剪辑一番,在大屏幕上映,两者打擂台,到底哪部作品效果好还不尽然呢。
但是如果真有两部电影同时上映的话,我肯定会选能《能文能武李延年》。
没想到能文能武李延年拍的比长津湖好文戏好,战争部分也好到底是国家队出手,还是厉害但是好像看的人不多啊这样的主旋律真好,尤其是各种方言,太真实了本来就是五湖四海的人,长津湖这个细节就不如李延年做得好推荐推荐长津湖三个导演还是有点拼凑的问题,各个导演风格不同,还是太硬期待后来功勋的人物
一、关于李延年的故事战场细节非常丰富,但演员表演仍有话剧感,配角表情做作夸张,不该笑的时候笑。
另外,主演总让我想起孙少安。
本剧战场还原度依然不够真实。
现实中,一颗炮弹的杀伤半径20m,为了减少炮击伤亡志愿军的三三制小组会拉的很开,在这个原则下这意味着单位面积下战场宽度和容量是有限的,所投入进战场的人员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无脑进行摊派。
片中志愿军密集的作战队形进行冲锋,这很业余。
拔碉堡环节完全没有战术思路,这一点远不如《兄弟连》。
实际上,现实里不存在认嗨战术。
但战场中也不一定不会出现密集阵形。
部队从进攻出发阵地出发~到达进攻冲击阵地之中的过程是一段行军,志愿军的这段行军往往被玩成了纵深穿插,这时的队形很可能采用多条蛇形一字阵进行快速移动。
美军回忆录里所说的看到了认嗨往往所指的是在战争迷雾状态下与我军这种队形发生了突然接触的遭遇战。
但如果你觉得是中国导演在黑志愿军那你就错怪他们了,因为他们在拍美国人进攻346高地的时候也是这么拍的。
那美国人山人海的从山下往山顶上冲啊,李延年的连队得杀多少人。
不过,整个上甘岭战役(美军口中的三角山战役)中志愿军的战损比的确是优于联合国军的。
其中主要的物质准备在于我们修建了10m以上深度的迷宫般的漫长坑道。
范德里特弹药准备对这些坑道是无效的。
所以,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伊拉克展示了能贯穿10层高标号混能土地下工事的钻地弹药后我们的军事评论员一度大惊失色。
这说明美军在那些年月里已经有针对的进行了补短。
李延年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在局部战场上的技战术大师,否则无法在残酷的战场条件下漂亮的完成任务并且存活,期望未来的影片能从技战术的角度专业的还原这一真实的英雄人物。
二、关于于敏剧情地球上会造氢弹的国家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
氢弹靠原子弹进行点火,点火机制被称为氢弹构型。
美国率先自研出了氢弹的T-U构型,然后英国对美国半偷半学搞出了氢弹,后来英国为了其在欧洲的战略目的违背美国意愿教会了法国,而俄国是偷了美国的技术。
所以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的氢弹构型都是同一种。
问题是,如何确定中国的氢弹构型与他们四个不同?
美国第一颗氢弹重八十多吨,用重氢做的温式燃料,只有验证价值没有实用价值。
美英法俄分别进行了数次干式燃料的理论核试验才获得了具有武器价值的小型化氢弹。
重量从几吨到二十几吨不等。
中国的氢弹构型被称为于敏构型,第一次理论验证试爆就是具有实战意义的轰炸机空投,重量是一吨。
如果不是中国的核物理理论和工业技术特别先进的话,那就只剩下另一种可能~于敏构型是一种与T-U构型完全不同的构型。
话说回来,中科院最初归中宣部管,于是某人差点把于敏排出核武队伍。
后来钱三强为了留住于敏让他暂时去所里当图书管理员。
生活经验,在中国别惹图书管理员。
三、关于申纪兰从电视的角度,这个故事表现的非常好,可能是本剧中拍的最好的部分。
蒋欣真是一个好演员,她竟然真的能下地挥起锄头干农活,赶起黄牛耙地,农田里这种作业很容易受伤,申纪兰让人佩服,在这个娇滴滴的时代背景下蒋欣也让人佩服。
申纪兰在做什么,她在争取男女平等。
在事业上,女人撑起半边天,外面没她不行。
在收入上,男女同工同酬,家里腰杆子贼硬。
相比起来,现在豆瓣上微博里很多田园女权要的是一片天都不想撑,要的是坐在天上当王母娘娘俯视众生。
四、其他黄晓明尽力了,但他并不投入,他不是在演戏,他是在表现自己,在耍帅。
我不怪他,我怪我自己要求太高。
郭涛演的张富清说的是关中话,要知道汉中本地人也没几个听得懂、也没几个会说洋县话。
嗯,郭涛是西安人说关中话得心应手。
如此一来全国人对陕西的印象更进一步,一省都是关中口音呗。
可实际上陕西分陕北、关中、陕南啊,陕南口音与那两个那是相当的不一样啊喂。
emmmm
要把每一位功勋的卓越成就用如此短小的篇幅讲完,难免会显得流水账。八个篇章质量参差不齐,演员的表演也有很大的差别。个人最喜欢的是屠呦呦这一段,倒也不是说周迅有多么神形兼备,但至少很多细节是能让人感受得到的,与张颂文的对手戏也特别自然。
战争戏的水准可以说是国产连续剧的新里程碑。后面怎么样还不知道,但以此制作态度来看,应该不会差。
第一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是最近最好的战争剧和朝战剧,比长津湖好很多(但也不过是50年代的水平现代版),详细展现了军事民主,班排战术运用,战术动作,特种作战,还有写实的心理动员和人物刻画,最难的是几十年了终于又展现了解放战士历程和敌方汉奸心理战中的刻画,毕竟有当事人做顾问。真正讲出什么是人类最强轻步兵,不只是他们不畏牺牲,还因为他们有勇有谋
我感觉雷佳音那个拍的最好
造神然后磕头是你们的强项,功劳是所有劳动人民的!
样板戏直接低分
能文能武,有勇有谋,李延年真的太有魅力了!能成大事、可信赖者便是如此了!李延年证明,我们绝不是只靠人海战术赢的,跟着这样的主官真的是福气。草草草,罗厚财😭,五班长😭,文书😭,三个连怎么就只剩一个班不到了😭😭😭。唉,李延年这个单元太惊艳了,珠玉在前,后面的单元看得出都很用心,但确实比不上。
实在太感动了,从第二集开始看一集哭一集,哭到第六集,有史以来最好的中国战争题材电视剧,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中国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千古雄兵,我们不会遗忘!历史不会遗忘!
三星半 致敬共和国的诸位功勋 于敏老先生的单元 个人觉得最好 雷佳音演得很好
李延年带着三个连打了两天就剩不到十个人,这才是真实的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以后,中国前线部队已经配备了苏式武器,但美军已经把朝鲜战争变成了武器试验场,中国很多士兵简单的枪伤就会造成死亡,子弹在伤口中爆炸,扩大伤口面积,使伤口难于愈合,很多中国士兵都是痛死的!
《能文能武李延年》最好的抗美援朝电影,没有之一。太经典了,看了好几遍,剧本好,演员好,绝了。电影《长津湖》给它提鞋也不配。 其他几位英雄的事迹,除了雷佳音和周迅饰演可以看看,其他不看也罢,不要看黄晓明演的那部,负分。
?
就因为是红剧就给高分吗?周迅那部分演的是啥啊?
周迅不配
新闻片
不好意思,我还是觉得李延年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好。
能文能武李延年 拍的太好了
拍的一般,全靠功勋人物本身的厚重,我党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感动总是在一瞬间,从不长久。
三星因为章节之间质量差距太大,同为科学家,于敏篇拍的荡气回肠,黄旭华篇拍的小肚鸡肠。要不是我知道黄旭华的伟大贡献,我都不敢相信这个剧本内容是这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