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狂花钱 35/100各种乱接时间末路凑时间看的时候我充满了期待,以为会无尿点地大笑,结果发现就是乱凑时间。
强行的拼接,强行的煽情我看得好无聊兄弟情,都多少年没有联系了,还有兄弟情稀罕过稀土剧情居然是机器问题,这样的机器出问题的概率很小,还要看两家医院,那就是两个医院同时出现了机器的质量问题,编剧啊这样的几率少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还有就是花钱 KTV、打枪、吃饭等很牵强我无法入戏,看不太下去不过按热度来说是对的,因为去年人家拍了《狂飙》。
这样的电影,可以参考《西红市首富》、《遗愿清单》,最早的可以追溯到马克吐温的《百万英磅》。
爽文的点就是,你不再拘束于生活对自己的约束,可劲于满足自己的愿望。
电影一开篇,男主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上“百万躺平计划”,他的手段是“抠”,极其地抠,薅羊毛到可怕。
诚然,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是令人讨厌的。
通过场景的切换,可以看到,他今天的表现来自于童年原生家庭中妈妈几乎碾压式的强灌输。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自己得了脑癌,且是晚期。
(这里切入了一个包袱,他在电梯里被一个小朋友的玩具枪给“击中”,然后他真的晕倒了,)于是电影正片开始了,他拿着自己之前省出来的80万,再20万贱卖了自己的房子,一共100万,凑齐了,去找自己当年在“刀山”拜把子的兄弟。
这里,似乎进入了抖音专场,请的演员全是抖音里面的网红演员。
有一点跳戏。
时光荏苒,再聚首的四兄弟,脸上堆满了岁月的痕迹,更多的是充满了生活的不如意,当然,这是众生相,跟我们每个人几乎一样。
在现实层面,四兄弟各有各的不如意。
小沈阳,在老婆面前像个孙子,低声下气,看得出来,充满了隐忍;兄弟B,在儿子面前唯唯诺诺,却走不进儿子的生活,儿子倒也不掩饰,直言“我跟你没有共同话题”,连演一下都避开了。
兄弟C,本有少林寺的,最后在当保安的工作中被经理原地开除。
四个不如意的兄弟,因为男主老贾“得了脑癌晚期”这个人生设置,而开始了另外一种人生。
这就是电影的极限设置。
也是剧本的源起。
所以,他们开始了疯狂的《末路狂花钱》,这种电影我看过很多,它通过极致的情景设置,让普通的人丢开生活的桎梏,去思考新的活法。
一阵疯狂过后,他还有一个未遂的愿望——爱情,然后在他前往殡仪馆的路上,不期遇到了他青葱岁月期间的女神。
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通过搞笑的方式,他故作轻松地体验了一把“整理遗容”。
当然,他那个在殡仪馆上班的女神自然是看在眼里,她一语道破,“你得什么病了”。
然后,他似乎邂逅了爱情,爱情的出现,有一种魔力,它会让人对生活油然生出一份希望。
爱情,是一种动力。
“当年我第一次仰望你,你就在这棵树上。
”他们两个开车经过学校的时候,回忆杀为爱情更添了一份美好和纯真。
“情比金坚”的套路出现了,女主遇到了追债的流氓男,兄弟情义,儿女情长,在这里表现了让人沸腾的一面,穿插着贾式幽默,脚趾也抠出了尴尬。
但心年轻十岁二十岁,还挺愿意看看这种剧本。
电影演到一半,戏剧的一幕设置出现了,男主似乎并没有得病。
医院可能搞错了,正在紧张地联系男主,却迟迟联系不上。
如果男主并没有得病,他的剧本又要再一次重写。
意味着他要再一次改写设置。
但往往是这种极限设置,他会倒逼人们去重新思考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事、物。
他会往往不跟正在红尘中行走的痴男怨女一样,有末路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无所顾忌”吧,这也是电影带给普通观众的“爽点”。
有大家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得知没有生病的男主,露出了“本来的面目”,生活中的丑陋一览无遗,这也是电影的高潮,由电影角色人物的冲突进行呈现。
历经一番浑噩,内心里的兄弟情再一次溢出来。
或者是主角正能量,他开始为兄弟干好事,替他们实现愿望,他决定回归初心,“替他们做回大哥”。
愿望一:替兄弟A跟儿子找上共同话题;愿望二:让兄弟B打一回真正的拳击赛;愿望三:让小沈阳知道自己在他老婆心目中的份量; 接下来,就是电影的“高光时光”。
人愿意成就他人,内核是因为人需要“成就感”。
几个场景在轮回切换,音乐开始煽情。
看到一个弹幕,“知道是假的,但是哭了”。
电影作为一个艺术品,价值就是,它能通过少数人的故事激励大屏幕前的“众人”。
角色中的小人物,他们在电影中逆袭,获得高光时刻,那我们,屏幕前的每一个人,也都可以。
列了计划,就开干,首先是“上台”。
颁奖舞台上,强势的老婆说出了对老公的爱;拳击赛舞台,当了保安的大力,体验了自己的梦想角色;走不进儿子世界的兄弟B,勇敢地在舞台上唱嗨了,魅力四射,那一刻,他的观众不是台下挥舞呐喊的万千观众,而是他的儿子,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拥抱》响起,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所有的人梦想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也实现了,“他做回了他们的大哥”。
后面有点强行输出。
“岁月杀猪菜”,哈哈,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呗。
作为资深开心麻花黑,竟然不讨厌这部电影,毕竟这个档期看了两部令人发指的烂片。
所以有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对手,比自身的水准更重要。
要细说呢,电影第一幕里,那种东北老大哥追忆青春的兄弟情谊,我是抱有很大怀疑的。
第二幕怎么再让兄弟们反目成仇,全靠失手把钱袋扔江里,能看出编剧也是真没什么招。
第三幕的处理y过于顺拐,实现好兄弟梦想,拳击和说唱的设计都比较刻意,假“燃”起来之后,老铁情绪没能整到位的同时,还变得不好笑了。
但是!
开场主人公贾有为抠抠搜搜省钱的段落是好笑的。
虽然讲的是失意中年男人的群体,油腻感有明显下来,我认为女性导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不是剧作拉垮,再努努力搞不好麻花系的喜剧又能重新及格了。
有评论抓住电影里辣目洋子对小沈阳的那句“如果我下辈子还想嫁给你的话,你还愿意娶我吗?
”的台词大做文章,又开始借题发挥的打拳,在那表演女性导演也能拍出这种台词的痛心疾首……辣目这个事业型女性的角色,在电影里被丑化了吗?
小沈阳在这个家庭关系里演的就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纯窝囊废”的角色啊。
辣目在公司年会上说了这么一句感谢“贤内助”的话,走心也好表演也罢都很合理。
这场戏的问题和说唱、打拳一样都太顺拐了其实就是偷懒,但跟丑化和矮化女性有个毛关系啊。
只能说想打拳怎么都有空间,罔顾女性导演创作应该鼓励的大前提。
从来不看全面整体,主打就是断章取义。
这个群体真的是,心坏的同时人还蠢,比开心麻花的电影还叫人讨厌。
所以还是说呢,有时候被人讨厌没关系,只要有更被讨厌的衬托就好。
剧情比较简单:一个从小到大抠抠搜搜就想攒一百万的中年男人贾有为,攒了80w,去医院体检发现脑瘤,医生说只能活十天。
他想起了自己的三个兄弟,曾经一起结拜,最后因为他家偷偷去三车间的事升学宴反目搬走。
他突然想起了兄弟们,找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
一个现在变成了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辅导孩子作业。
一个当年去少林寺学艺,现在成了保安,看人打拳被开除。
一个离婚了商场开小火车,儿子喜欢说唱不搭理他。
贾有为卖了房,得到100w,和兄弟们乱花。
还遇到了在墓园工作的初中女神,女神老公死了,留下一屁股债。
最后发现是误诊,结果贾有为抠搜病发作,兄弟们打闹时候失手把钱掉水里了。
贾有为崩溃,因为说难听的话反目了。
其实钱捞到了。
贾有为睡墓地看见了兄弟们给他留的话,还遇到了兄弟儿子喜欢的说唱歌手。
于是联系成功女人,帮她在会议上感谢老公。
找了商场经理,帮他平账,为兄弟挣来了打拳的机会,虽然兄弟还是输给了专业选手。
说唱歌手送票,还给了爸爸在儿子面前的表现机会,表演比较成功。
兄弟们用贾有为剩的钱和凑的钱,把海南有两套房的要退休的达达杀猪菜老板的店盘下来了。
最后皆大欢喜。
感想:不用动太多脑子,笑一笑就过去了。
没有刻意煽情,但是自己想想,兄弟真的越活越少了。
初中、高中、大学、工作、结婚。
多少朋友就一点点没了联系呢。
有些人成为相片灰尘像雪一样冰冻。
生活中抠抠搜搜,买基金股票一掷千金,更是有毛病。
什么房子基金黄金,钱谁知道未来值不值钱,及时行乐吧。
想想自己想做什么,到底怎么活。
如果真的通货膨胀,真是对不起辛苦一辈子的老百姓。
细节笑点挺多:达达杀猪菜是以前《东北一家人》的梗吧。
李琦这大爷长相这么熟悉。
东北人海南有房。
那是我大哥和我老婆,出租车司机变私家侦探。
买衣服模特裤子掉了。
充值容易退款难,退钱变脸给你看。
倒卖机关枪子弹。
过期牛奶进医院。
房子里死过人?
给大哥炫一个免得浪费。
自行车飙车。
埋我饭盒啊?
花圈改玫瑰。
对手疑惑是我赢了不?
打拳兄弟找到了对象。
搞笑老外解说。
于洋不是大长脸吗。
等死等到天黑。
汉堡没吃过,兄弟有心了。
上树的技能至今未变。
会说话多试多买。
咋没的砸没的。
你这是缺大钱了啊。
弄老师大可不必。
老师还记得你们四个一伙的,叮嘱别打搅呢。
多音字弹壳。
辣目洋子李嘉琦直播带货色号。
初中女神比较能怼,我看玩笑了,虽然不好笑;给你送走。
小沈阳人活着钱没了经典台词人家末路狂花,咱就狂花钱吧刀山:火海题。
到处出现的倒计时。
你是我看着长大的。
开小火车开的开车习惯转圈了。
末路狂花也蹭是吧 😅 开心麻花自己脑袋想不出电影名了是吧 我不想当什么原教旨卫道士 但是你这也太恶心了 优秀的电影非得被充斥着廉价的内核和自以为幽默的笑点的“喜剧片”狗皮膏药一样贴上 你们自己除了蹭之外没别的营销手段了吗 ?
我当然不喜欢对我而言不好笑的喜剧片 但如果这样的电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觉得也有价值,但何必非得这样营销喃?
非得膈应一下喜欢末路狂花的人是吧真难想象开心麻花是曾经出品过驴得水这样电影的公司 而如今居然要去蹭堪称影视名翻译典范的末路狂花 甚至把这么棒的名字改成充斥着暴露的 癫狂的消费主义幻想的粗劣名字 让人感慨
整体2.5。
前一个小时挺好,3-3.5星,想到《老男孩》。
情感很真实,而且有出彩的地方。
笑点也还可以,有些桥段稍显平淡。
缺点一是情境设置的略生硬,误诊还算扣在了人物特质上,虽然概率低但还能接受,只是容易担心主角,但这种担心不是关心,而是厌恶,觉得他蠢+活该(本来这种担心应该做成让观众关心+同情的)缺点二是跟三位中学时期的兄弟,多年不怎么联系,还能突然聚到一起,仅仅是因为中学情,这里不太经得起推敲,但节奏够快,不及细想,也能接受。
然后选点可能选“错”了(针对豆瓣评分)。
中年男人兄弟情,和忆往昔(虽然我觉得前一个小时没有爹味)。
受众主体是中年男性,然而中年男性不发声,大多数是沉默的,也不会选择进电影院看一部这种片子。
1小时后误诊真相揭开,兄弟因为主角性格里的抠门阋墙,那个桥段很惹观众讨厌(跟开头误诊后观众担心主角产生的厌恶同源,于是这种厌恶更重了),重场戏打点在一个不招人喜欢的男主身上,一下子就把前一个小时的功破了。
还让观众感觉到创作者的刻意,开始按观众的头了。
然后后半段的情节又完全在套路内,非常好猜。
又上价值,爹味就出来了,人物转变不自然,又过于理想化(和兄弟多年不联系但突然聚到一起情感无碍同源),观感则不佳。
但老舅的歌真好,一下子把情绪烘上去了。
后半段1.5星。
离场体验还行,如果能被这情绪感染,就会给高星;如果前面那种厌烦过大,就会觉得强行圆满。
上映一个多月,狂揽7.81亿,且长期霸占猫眼票房榜首位,但是在豆瓣得分却不高,目前5.6分。
高票房,却得分不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本片是爆米花电影,基调轻松,能够跟着乐。
剧情虽然简单,中间却有转折。
讲述一个抠门的人,被误诊脑瘤,于是打算实现儿时的梦想,带着三个儿时的兄弟吃香喝辣。
当得知自己被误诊,死不了的时候,又恢复抠搜劲儿,和兄弟们闹翻。
一个人难受的时候,发现兄弟们留的信,于是再次振作,着手帮兄弟们真的实现了每个人现在的梦想或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而兄弟们也帮他盘下了一个饭店,也帮他实现了梦想。
中年男屌丝版的小时代都油腻的溢出屏幕了,还整兄弟撕B,然后又立刻把B缝好大团圆,强行圆梦这死出。
看得我全程困倦加尿遁。
贾冰这演员演戏从来没让人笑过,第一反应就是春晚小品上梗着脖子,把脸憋个通红,高喊饺子饺子饺子饺子那套,总感觉他下一句话就要强行煽情落泪。
国内喜剧届都没人才到这种地步了?
连贾冰这种玩意也能当主演?
另外,这几年的国内喜剧电影,搞的都是末路狂花钱,碰瓷 末路狂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碰瓷 这个杀手不太冷李茂换太子,碰瓷 狸猫换太子。
就听这电影名,你就感觉这两年搞喜剧电影这帮B是真的就没喜剧天赋,连电影名字都是极其套路化的,抄袭加碰瓷,能好笑就怪事了。
喜剧电影臭的都要跟国足相媲美了。
我说国内这几年的喜剧电影真是被贾冰这帮蠢货演员,以及背后的团队(说得就是开心麻花) 搞的无聊透顶,乌烟瘴气。
一天到晚搞得好像正能量,实则100%不要脸皮的烂货。
还不如看b站搞笑up主的视频来的搞笑。
松散的兄弟情要末路才会想起,抠门的毛病要绝症才能治愈。
存了一辈子一百万,十天便能花完;攒了半辈子兄弟情,一生也不会断。
中年早已退却年少的活力,平添层叠的失意,却也增进了几分情谊。
这份兄弟情单纯如水,滋润四人组的心田。
但电影很商业功利、虚伪悬浮,无来由解释这比金坚的友谊,无伏笔说明几个老同学间的过往关系,无合时宜地安插尴尬的笑料。
是中年男人的自嗨,更是社会庸俗的倾倒。
本片能取得七亿票房成绩,说不准是中年观众依然吃这一套夕阳热血,依然猛干这碗过期鸡汤。
尽管五一档烂片扎堆,本片反而是评分相对高的,但这类小品式喜剧、东北网大式电影若频繁登上院线,电影市场将难容更多元的作品,转而逐利这类喜剧。
此外,蹭《末路狂花》的行为实在让人印象分掉一档,这也侧面说明本片就是为了热度票房才拍出来的,所以得蹭。
末路狂花钱 (2024)5.3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乌日娜 / 贾冰 谭卓
没看可不可以评论?
这个电影名,对得起我们花上2个小时的时间和金钱来欣赏?
还是这是所谓的电影新定义,娱乐至死?
不求上下限,只求博一笑小品式电影占据院线,票价紧随资本作为最大众化的文化形式之一,未兴则淫我们的文明启蒙之选择,少之又少我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凑够影评140字
非常俗套的剧情,几乎每一个点我都能想到,就是严格按照电影节拍器搞出来的作品。
难以想象一个女性导演也能自编自导出这样劣质油腻中年男自嗨的故事。
在网大般的胡编乱造套路里,还是有些笑点的,中年励志逐梦的煽情大可不必。用了不少联动现实的梗,小沈阳演不差钱,李嘉琦扮李佳琦,宝石老舅学Rap,能做一桌好菜的贾冰最后开饭馆了。
网络大电影
竟然是个女导演,好歹毒啊,女导演如何拍出这么直男的电影,还要借一个女性电影的名,角色失败的原因是老婆太成功,最后还要逼着成功的老婆说出你下辈子还愿意娶我吗这种话。搞笑靠内部梗,小沈阳宝石纷纷致敬自己,其他的靠蹭夏洛特烦恼,真是一成不变的烂。
(3.5)末端的抓狂与觉醒(简单 轻快)
老男人的意淫派对
实在太长了 看到误诊以为快完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那么长 高潮戏三段剪一起简直不能更糟 四个中年演员不如青年演员演的好 谭卓真是好看 换装秀看傻眼了 但是口音实在太刻意了
分低了吧 老舅片尾曲加分呀
三星半,主要是考虑到贾冰,我对电影的期待值是拉得非常低的。在我眼里他和常远、包贝尔是目前国内喜剧电影类型里的三个低分屎尿屁,不过导演兼编剧还是给了我比较大的惊喜。总体看下来,把这部片子定义为喜剧可能是宣发在五一档的策略,在我看来是成功的,但实际看完你会觉得这片子更偏向于剧情片,喜剧的比例并不高,只是用的演员大多是喜剧演员造成了这样的错觉,这也算是这片子以小博大的成功之处吧。其实整部片子在我看来,是讲4个失败男性的中年困境,只是通过贾冰的假病历联系到了一起。一个抠门单身,一个吃软饭没存在感,一个离婚父子关系不和,一个失业做梦最后都以暖心的方式继续自己的人生。在荒唐过后又有那么一丝温情,合格线以上。最后夸一下老舅,真是个好演员胚子,主题曲也很赞。小沈阳属于喜剧演员里那种自带星味的存在,很奇特。
花钱需要想象力,这个电影没有。
老男孩圆梦,满满都是套路,看了开头猜到结尾。不过几个演员的表现还可以。
男人永远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东北人的幽默是不是打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啊。没想到看喜剧也少不了纸巾,因为笑到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东北老爷们喜剧,抖音电影东北分区,转译《欧也妮葛朗台》,立意落脚在了兄弟情谊上,简简单单的情比金坚,土是挺土的,但是挺好笑的,宝石老舅全场最佳,举手投足间那就是个妥妥的东北老爷们形象,这片就差在这个der名字上了,叫"老废物俱乐部"就挺好,东北爷们可能不懂"是兄弟就来砍我",但一定懂"仨猪菜",凭我东北人私心加一星
“别搁这儿煽情了”
好难看,一切都太刻意,刻意抠门,刻意绝症,最要命的还是三个兄弟,职业、烦恼、困境等等几乎都是标签化、刻意化,就连矛盾冲突都很刻意,叙事也一团糟,想到哪编到哪,完全没有节奏,另外过多网红的参演也很出戏,只能说只有立意还算不错
东北土味喜剧,大叔中年危机。虽然谈不上高级,但还算颇有诚意,相比于市面上层出不穷的同类型段子电影,最起码没有那么尴尬和Low B,可惜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丁点儿新意,完全是用老掉牙的模板套出来的东西。离谱之处在于,哪怕现在已经2024年了,这种片子却还能在五一这样竞争激烈的档期“脱颖而出”,其惊人的吸金能力远比片中任何一个包袱都滑稽。我朝观众对喜剧片的宽容与痴迷,背后或许隐含着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不过看到隔壁某饭圈特供的主旋律“大片”亦是捞得风生水起,想来大家只是单纯的喜欢垃圾而已。冯裤子虽然是整个华语电影圈最令人厌恶的导演之一,但他至少说对了一句话:“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笑点很密集,每次觉得情节有点俗套的时候又有新的包袱掉落,好看!
中国喜剧真的全被这些东北中年男人霍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