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巴黎烟云

Head in the Clouds,英法情人(台),乱世三人行,战火情天,翻云覆雨三人情,胡思乱想

主演:查理兹·塞隆,佩内洛普·克鲁兹,斯图尔特·汤森德,托马斯·克莱舒曼,史蒂文·伯克夫,大卫·拉艾,卡琳·瓦纳斯,索菲·德马雷,朱利安·凯西,艾米·斯洛安,塞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04

《巴黎烟云》剧照

巴黎烟云 剧照 NO.1巴黎烟云 剧照 NO.2巴黎烟云 剧照 NO.3巴黎烟云 剧照 NO.4巴黎烟云 剧照 NO.5巴黎烟云 剧照 NO.6巴黎烟云 剧照 NO.13巴黎烟云 剧照 NO.14巴黎烟云 剧照 NO.15巴黎烟云 剧照 NO.16巴黎烟云 剧照 NO.17巴黎烟云 剧照 NO.18巴黎烟云 剧照 NO.19巴黎烟云 剧照 NO.20

《巴黎烟云》剧情介绍

巴黎烟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3年的一个雨夜,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名一年级学生盖伊(斯图尔特·汤森德 Stuart Townsend 饰)的寝室里,突然闯入了一位美艳动人的女子吉尔达(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盖伊好心收留她过夜,而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几年后,吉尔达成为了一名时尚摄影师,邀请盖伊前去她巴黎的豪宅相聚,并与她的模特兼密友米娅(佩妮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饰)三人一起享受着时髦与欢乐的时光。然而,就在吉尔达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三个好朋友因对于此持不同看法而分道扬镳,盖伊和米娅决定去往前线支援,而吉尔达则留了下来。6年的抗战之后,盖伊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巴黎,得知爱人吉尔达已成为千夫所指的德国军官情妇,却不知她其实是一名地下间谍。而此时的吉尔达已面临生死关头,一方面,她的间谍身份行将暴露,另一方面,巴黎的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5季噬骨兄弟情亲爱的试用期女友钢的琴如果她的旗帜被折断了OAD闺蜜大作战刑侦队了不起的菲丽西大海道之灵舞狂沙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变异九头蛇晚上10点到凌晨3点亚尔斯兰战记阿加莎·瑞森探案集第一季远亲指控周二俱乐部疯狂愚蠢的爱夫妇日记棋士背影别动!自己人信徒守护者第二季不觉流水年长英雄第一季天线偏偏爱上你独家童话科搜研之女第23季

《巴黎烟云》长篇影评

 1 ) 关于《巴黎烟云》

原来就想要写一点关于《巴黎烟云》这部电影的东西,结果踌躇了好久,不知如何下笔。

后来又重新看了一遍,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关于一个相信爱情的男人和一个不相信爱情的女人之间的故事。

如果拍得好的话,我还是很喜欢看那些怀旧的片子的。

人都有种错觉,仿佛旧时代更令人安心,因为一切都很确定,没有现在或未来时代那种随时随地会有意外出现的感觉。

你可以确定,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正是这种愚蠢的优越感让人都有几分喜爱怀旧。

而我看《巴黎烟云》又有一种别样的感动,因为这完全可看作是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前传兼后记。

天知道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有多么迷恋海明威。

于是充斥着旧时代腐朽气息的影片瞬间就把我这个无所事事的闲人击垮了。

年轻美丽而又放荡的女孩儿吉尔达为躲避大雨和警卫闯入了剑桥新生盖伊的房间,从此盖伊陷入对她的迷恋,尽管这个女孩儿早已声名狼藉。

数面之缘后,吉尔达离开英国到处旅行。

钱不是问题,她的父亲是法国富商,母亲是美国名流。

尽管他们早就离婚了,但钱仍然不是问题。

吉尔达每到一处都会给盖伊写信,每次盖伊的回信到达之前就又离开。

她旅行,在不同的地方生活,结交不同的人,尝试不同的职业。

盖伊甚至在一场电影里见过她演的一个角色——一个美艳的女奴。

终于有一天,盖伊收到她的一封信,说她已经在巴黎安顿下来,职业是摄影。

盖伊立刻连夜赶去和她相见,快得出乎吉尔达的意料。

当然,她身边有别人,而且不止一个。

除了她当时的情人麦克斯之外,还有她的女伴兼模特米娅。

她跟麦克斯在一起是为了办影展,而米娅则是她从街上捡回来的。

显然她的生活中暂时没有盖伊的位置。

盖伊只能重返伦敦。

不久吉尔达就同她那个摄影师情人分手,与盖伊同居。

确切地说,是吉尔达、盖伊和米娅三个人同居。

他们把友谊和爱情完美地混杂在一起,从不出错。

快乐而放荡地过着每一天,天堂和地狱恰到好处地融合,所以一切带来的都是快感。

这段短暂狂乱而又美好无比的生活让盖伊萌生与吉尔达结婚的念头,他也行动起来向她求婚了,不过她拒绝,她拒绝一切可能令她改变现有生活的可能。

西班牙内战爆发了。

盖伊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青年,尽管同时他也放荡不羁。

而米娅的祖国正是西班牙,她在那里失去了所有亲人和一条腿。

他们决定要到西班牙参战,而这不可避免要离开吉尔达。

吉尔达不解,伤心。

她说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世界,为什么要跟着别人瞎搀和。

但盖伊和米娅明白,这世上没有谁的世界能自成一体,终究所有人都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一个人无法逃脱自己命运。

尽管吉尔达的愤怒让他们非常难过,他们还是走了。

战场毫无疑问条件非常恶劣。

盖伊跟着队伍整天与敌人周旋,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却毫无怨言。

那精神要跟抗美援朝比,我看也差不多少。

况且人家是自愿抛弃资产阶级的糜烂生活投入到火热的战斗中去的,你说是不是还颇有点白求恩的风格?

米娅在救护队,她在巴黎就学了医护,早就为这场战争准备好了一切。

他们偶然在战场相逢,那份惊喜自不待言。

吉尔达仍然没有原谅他们,他们寄给她的信从来没有回复。

但他们不记恨她,他们怎么能记恨他们最爱的人呢?

他们互相妒忌彼此在吉尔达心目中的地位,都想要得到吉尔达最深切的眷顾,却又同时决然离开她。

他们明白吉尔达的愤怒,也等待被她原谅。

战争无比残酷,一夜相逢后米娅离开时坐的吉普车被炸了,她终于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故乡。

这让我更深切地想起《丧钟为谁而鸣》,尽管我已经忘记那个主人公的名字。

如果这部电影就此戛然而止我会非常怀疑编剧是否抄袭海明威。

不过毕竟时代进步了,电影还有下文。

西班牙战争失败了,盖伊回到英国继续当他的教师。

紧接着二战开始,盖伊重新参战。

不同的是这次他做情报工作,并且作为一个颇有经验的人材被派到巴黎协同作战。

巴黎是给盖伊留下生命中最深刻印记的城市,他一到巴黎,就不可遏制地想念吉尔达。

他偷偷跟踪她,却发现她现在和德军军官们交往,如同一个高级军用交际花。

她告诉盖伊她知道米娅的死,他们不可能再在一起。

但此时的吉尔达实际上有苦说不出,她是法国高级情报人员,身份秘密,决不能暴露。

她靠与德军军官周旋探听消息。

盖伊为他的莽撞行动被法国军方着实恼恨加怀疑了一阵子,但战争时期有经验的情报人员还真的是稀缺人材,就算怀疑也得接着有保留地使用。

在一次行动中盖伊踏进一家接头的咖啡馆,发现这是个陷阱。

乔装的吉尔达经过他身边低声告诉他去洗手间。

她在那里藏了一套神父的衣服,让他越窗而出,骑上她准备好的自行车逃走。

她走出去与看守门口的士兵调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根本没注意一个神父骑着自行车远去。

盖伊被派到其它地方工作,吉尔达继续跟不同的德军军官周旋。

而其中的一个居然爱上了她。

德军就要溃败了,盖伊明白以吉尔达的身份肯定会被淹没在暴民的围攻中,他没命地往巴黎跑。

那个德军军官不顾即将到来的大溃败,跑到吉尔达家里要求她跟自己一起走,却被早已经埋伏好的狙击手当场击毙在吉尔达面前。

你看,吉尔达这样的人肯放弃自己的生活去做这样的事就已经很蠢了,她仍然放不下盖伊就更蠢,但这个该死的德国军官居然真的爱上吉尔达那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地蠢。

然后愤怒的自卫队员们冲进来拖走吉尔达,没有人会认真听她的辩解,长久的被占领和压迫后人们需要发泄的渠道,而集体的暴行历来无人会去追究。

盖伊拼命地往巴黎跑,等不及明天就要到来的胜利,顶着巷战的冷枪和炮火冲进了巴黎市区,终于到了吉尔达的家,却只发现满地狼藉。

开始我对结尾还有点迷惑,不知道他是否来得及救下吉尔达。

但马上就明白过来,当然没来得及。

如果来得及,他还用得着在那满地狼藉中寻找安慰吗?

他发现了吉尔达留给他的纸条,他终于知道她最终原谅他,并且接受了他的观念,并且走出了她自己的世界,并且投身到他的世界中了,只是这些带给她的是灭顶之灾。

而这一切是多么的荒谬,上帝从来不给人后悔的机会。

所以盖伊只能一个人坐在吉尔达的椅子上五味杂陈地哭泣。

这片子看到一半时觉得和《丧》很像,后来觉得区别还是很大,但又说不上具体主旨,因为叙述的跨度很大。

现在想明白了,于我而言,这部电影的主旨就是讲了一个相信爱情的男人和一个开始不相信但是后来终于相信了爱情的女人。

只是他们没那么好的运气,最后终于没有了机会。

而这样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上演,并不仅仅存在于过去。

 2 ) love is powerful

看海报觉得看过的电影,但实际看起来又觉得没看过。

看完真的是超越世俗的美好,又异于寻常的悲伤……这部20年前的片子,中年看,也许才能有足够的包容之心,剥离日常社会道德的标准,看到人性本身纯粹的感情流动。

love is a feeling~~it happens,be honest to yourself and take it. no matter man or woman. Which is beauty and powerful.后面的西班牙内战及二战的背景,又残酷的说明了风花雪月再美好,也抵不过战争中漂泊破碎的多舛命运。

Gilda,Mia,Guy 都是自己人生的战斗者,同时也幸运的得到了彼此的“挚爱友谊”,并带着这份力量前行……一切都很美~也都很惋惜~So sad!

 3 ) I LIKE “Head in the Clouds”, AND I WILL REMEMBER IN MY HEART

I LIKE “Head in the Clouds”, AND I WILL REMEMBER IN MY HEART Posted by LilyI still remember the moment I took a train to look for my love, now I realized I wasn’t the only person who did so, the movie based on a beauty lady named Gilda break into a boy’s room of 1934. When Guy received a letter from Gilda, he went to Paris by train to saw his lover. I had the same feelings. At that point, I have been twenty-four; I was at New Year’s Day, and a tall, shy boy, wearing a long black coat, black hats, and yellow boots. I was a little delight him with my first meet. Certainly the plot of the film was more than this, so I fast-forwarded through the few scenes I found slightly boring, and rewound and replayed the ones that were my favorites.I like that there is central female character in the movie. Seeing Gilda following her nature life that I had long dreamed of, but sometimes it comes at a cost. We could see that her mind was confused, conflictive and complicated, liked the name of the movie: Head in the Clouds. It was rare that I so relished being immersed in the word of women. The love in the movie, between Gilda and Guy, Gilda and Mia, although their loves had some sweet moment, but we can see more depress, sad and miserable in their eyes. The part, at the end, when Guy saw the last letter from Gilda, is the one I used to rewind the most.

 4 ) 她的一生,似烟花绽放

人的一生,怎样度过才不算虚度。

他人评价的眼光,内心真实的欲望,哪一个你会更在意?

在这部片里,塞隆的角色为我们揭示了她的答案。

人生苦短。

不管你是只能活到命定的34岁,或者更长。

阅历取决于时间,阅历有时又与时间长短无关。

有的人活了80岁,一生却只见过井口的一小片天。

而塞隆,这个奔放不羁的女子。

她放荡,在校期间, 她的大名在剑桥人尽皆知,臭名昭著。

她美丽,一次偶然的邂逅,便令片中她最深爱的男人一生惦记着这个女人。

惊鸿一瞥,一世难忘。

她幸运,她在她的大学时代就去实现了许多人花一辈子也难以实现的环游世界的梦。

她同时也不幸,不幸在于她早逝的母亲,父爱的缺失,还有那个魔咒般的死亡预言。

无论怎样,我都觉得作为全片引子的那个预言是无关紧要的。

虽然导演巧妙安排到最后让它应验。

坚持一种生活态度,我想不需要任何太过明显的理由。

那只是个引子,不应占据影片太大的份量。

她始终是她,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与缠绕她一生的预言无关。

却可能与她一生所遇最爱的男人,和最爱的女人有关(佩内洛普在此片中冶艳依旧)。

死前的塞隆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却带着一抹解脱般的微笑。

那一场戏几乎是她在整部片里最素的妆,却显得如此清丽可人。

她的眼神里有一束光,如重生的婴孩般透明。

虽然死法过于凄楚,令人不自觉地联想到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但她这一生,太过精彩,应该无憾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片后来并没有太大的反响。

在主演三人的代表作品里,可能都找不到这一部。

但还好我没有错过它。

 5 ) 此刻,我想起你。

我终于看懂这部电影。

尽管物是人非,尽管我仍站在自己的世界中,从不曾在乎他人进来或离开,但当片尾处吉尔达笑着跑进绿野、身影逐渐远去.....这时另一个人的话在我耳畔响起,她说:“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还听见她说:“从你的世界走出来...”也许这两句话是彼此关联的,只是被我故意遗忘,连同某个被我认为是可笑的男人....时光流逝,我不再嘲笑任何人,我认为一切事出有因。

Django Reinhardt与Stephane Grappelli的Jazz in Paris,更像是我们那段荒唐却真实的爱恋以及青春的见证.....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欢笑着,彼此眷顾,字里行间透着低烧般的温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有一天,我会在巴黎,写一封信给你。

我会写:“没有你在的巴黎,毫无意义。

”.....当然,这是扯淡的装逼行为。

倔强的我永远不道歉,宁愿见你渐行渐远渐无书——多数人都知道是你错了,多数人都不知道,其实我爱你,离经叛道地爱着你,年轻而愚蠢地爱着你。

此刻,我想起你,却不知你身在何处。

和你一起度过的日子,虽无法摆上台面,但却是我最享受也最真切的一段人生时光。

 6 ) 《巴黎烟云》:清醒可贵

包裹在人群中是多么的安全,特别是当他们把矛头指向共同的敌人时,他们感到那么团结,充满正义感。

可是,这个被所有人骂的跟德国人睡觉的婊子,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她其实在做着一份地下组织联络人的工作,从她的德国相好那里获取情报,并救了好几个地下组织成员。

其实她才是真的英雄。

可是她却没有对别人提起,直面死亡。

因为她清醒到残酷。

聪明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不能泯然于众人,则将被众人杀死。

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命运,只是等着一个机会而已。

而且,是出于同胞,她极力拯救的同胞。

她既从没有奢望过回报,也就坦然向死。

多数人在人群中感到活着,而她不然,她总是太过清醒,从不随波逐流,她为自己活着。

自然她知道自己免不了被清洗的命运。

当两个挚爱的朋友在舆论鼓动下奔赴战场,她感到无力,但是从没有恨他们,相反仍爱着他们。

她不再与他们联络,是因为知道自己是注定孤独的。

众人皆醉我独醒。

所以下场早就命定。

她可以爱着这个世界,以她自己的方式,不求回报,坦然向死。

如果她不是在做地下工作,还会这样叫人同情吗?

她侧身于世人之外,美丽孤傲,致命的聪明,她只会成为一个靶子而非一个战友。

因为她藐视规则,挑战世俗,也唯有落这个下场。

她的故事只叫人们在电影中回味与慨叹。

为她的风华绝代,颠倒众生,留下惊鸿一瞥就匆匆离去,只合在故事里令人唏嘘。

凡人如我等,一世不如她一时精彩。

只好做个看客,目送她飘然离去。

沉默的大多数一旦喧嚣,便将脏水劈头盖脸砸过去,他们为表面看到的而信以为真,而做了裁判。

耶稣说你们谁没有罪可以审判这个女人。

人们都忘了这个故事。

他们都以为自己没有罪,其实他们不过是群虻,一直在忙着充当正义的化身,却辨不清方向。

每天每天,就这样一错再错。

这个世界少的永远是理解与尊重,恐惧导致人们急于充当审判者,冷静客观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而只属于少数人。

在一个喧嚣的网络时代,得自只言片语的所谓真相,令我们轻率判断,离真相明明越来越远,却一再激起网络的喧嚣巨浪,又何尝不是这回事呢。

保持沉默,也许才接近真相,但这不够痛快,审判者的角色太美,正义的化身太诱惑。

像耶稣说的,谁不是罪人,才可以去审判。

其实没有人不是。

而这一点并不为人所知,或是不敢承认。

唯有去审判,他们以为可以逃脱罪责,因为他们恐惧,于是他们暴怒,他们是从未真正活过的群虻。

仰望这个叫吉尔达的女子,因为她配得起这种仰望。

人不应该仅因为遗世独立就被消灭,她只是活出了她自己罢了,那是众人奢望或是遗忘的事。

只希望,在那众人狂暴的将她拖出家门示众关押羞辱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旁观者,在不了解真相之前,保持沉默。

 7 ) 走出自我----电影“巴黎烟云”影评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关于战争、爱情、友情的电影 《巴黎烟云》,又译《巴黎三人行》、《战火情天》。

这部电影的配乐、画面都很棒,剧情也很感人。

更重要的是,主演们的颜值都很高啊,分别是来自美国的查理兹·塞隆女王,来自西班牙的佩妮洛普·克鲁兹,和来自爱尔兰的斯图尔特·汤德森。

影片的开始设于1924年的巴黎街头,几个女孩走进一家占卜店。

店铺主人看了其中一个女孩的手相,对她说她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4年。

这个女孩就是之后的女主人公吉尔达。

这个预言像是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一直萦绕在她心头,影响着她的人生观,造成了她这一生放荡不羁的个性,决定了她悲惨的结局。

画面转到了多年后的一个雨夜,这是吉尔达(太美丽了)与男主人公盖伊在剑桥大学的第一次邂逅,吉尔达逃进盖伊的宿舍避雨。

这一次的相遇使他们互相产生好感并且感情迅速升温。

之后,吉尔达因为母亲的死离开了英国。

几年之后,她定居于巴黎成为了一名摄影师,并且邀请盖伊来到巴黎参观她的展览。

摄影就是留下人生中重要的美好的时刻,我想这对于一直相信自己只有34年人生的吉尔达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电影里的展览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活体雕塑。

观众对此都感到惊叹不已,有人问为何不将这活体雕塑拍下来,可以永久欣赏。

吉尔达说雕像必须是活生生的,人们可以弯下身子闻到模特身上的味道。

这也是她的人生观,有些东西不是照片可以记录的,真正美好的东西是要用五官、用心去体会的,所以电影中的她才会想尽办法将人生过得充实而又欢愉,因为生命短暂。

这个模特的扮演者就是女二米娅(太美艳了)。

在动乱的战争年代,他们在巴黎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年。

他们三人的关系夹杂着爱情、亲情、友情,错综复杂,但却非常和谐。

至少这是一段难忘而有意义的时光。

但是就在吉尔达以为他们可以这样一直生活下去的时候,三个人最终因为各自的原因而分道扬镳。

米娅和盖伊放弃了在巴黎的生活,决定投入西班牙的内战中,帮助他人。

盖伊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的热血青年,因此他决定参与战争。

米娅的祖国就是西班牙,对她而言西班牙就是她的一部分,所以她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

而吉尔达一直以自己为中心,从不涉足于与自己遥不可及的其他世界中。

因此她留在了巴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这段分离的日子中,他们一直想着彼此,想念着那段在巴黎的日子。

可不幸的事情终究发生。

米娅死了,死在敌军的枪火下,死在自己祖国的怀抱中。

吉尔达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万分。

我想也是在这一时刻,她似乎明白了什么,明白了自己不能够这样向似乎是冥冥注定的命运低头,因为命运带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二个人,又永远地夺去了米娅的生命。

西班牙的内战只是二战前夕。

二战真正爆发后,盖伊一直投入于反法西斯的战争中。

直到几年之后,他回到巴黎成为了一名线人,却意外地看见昔日情人吉尔达与法西斯阵营的德国军人有染。

盖伊自然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吉尔达再怎么放荡也不可能站错阵营。

直到有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意外地得到了吉尔达的帮助,才慢慢意识到她的身份。

吉尔达是一名间谍,偷听对方军官的电话内容,获得重要情报。

这样的她不再是那个只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角色,她跳出了自己的世界,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并肩作战,支持着他们。

可是就在二战结束后,她成为了众矢之的。

她周边的人认为她是叛徒,把她拖走批斗。

(看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会理解,这也是一部好电影)这一年,她34岁。

当盖伊赶到她住所的时候,房间已是一团糟,她已不在。

盖伊只在混乱的地板上找到一封信。

这封信描述了她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吉尔达对她这一生的总结。

以下是这封信的内容。

英文版:“Well, my love. I'm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things, of how I was, and how I am now. I have always believed our first duty is to ourselves, to live life to full. But I have also been haunted by another conviction that everything is preordained, lying in wait and time is running out. I seem to have charged through my life in a kind of panic. And looking back, I feel I have achieved little of worth beyond our friendship: yours, and mine and Mia's. Then one day I woke and found I had lost the two people I cared for most. Only then did I begin to realize that we cannot live alone, aloof from the world and that to believe we can not fight against fate is an act of surrender. You were right when you said that once I cared for your opinion of me, but wrong in thinking I ever stoppped caring. I love you.”中文版:“亲爱的,我正努力把一切理出头绪。

我过去干了什么,现在又是什么。

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完满。

而我坚持的另一个信条则是万事都已注定,冥冥中自有天数。

时不待我,稍纵即逝。

我的一生似乎充满惶恐。

回首往事,我觉得我对我们的感情投入太少,包括你我之间还有米娅。

(笔者认为这句话翻译疑似有误,原文的意思应该为“回首往事,我觉得除了收获我们三人之间的感情之外,我再无做过其他有价值的事”)当我有一日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直到那一天我才意识到我们无法遗世孤立,孑然求存,并且意识到所谓的向命运低头就是向自己低头的失败者。

你说的没错,我确实曾经在乎过你对我的看法,然而你却没有意识到我永远都在乎你对我的看法。

我爱你。

”我很喜欢这封信的内容,原电影中吉尔达读这封信的声音也很带感,感情充沛。

看电影的时候一度有想过如果这个电影能够改变结局,盖伊能够及时赶到,带走吉尔达,真正地过上遗世独立的日子。

可是电影想传达并不是这样的想法,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走出自己生活的小世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的充盈人生也并不是只为自己而活。

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吉尔达最初遇到盖伊的地方,那个时候一切如初,没有后来的悲欢离合。

只要开始了,就意味着结束,所以才有古人感叹道“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们都想回到最开始、回到过去,不是吗?

我们都以为只要回到了最开始就能将那些日子再重新过一遍,把那些美好再重新体验一遍。

可是我想每一个时间点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开始。

今天也可以成为一个开始,不是吗?

Hannah

 8 ) 乱世烟云

又一部差点因为垃圾的片名翻译和简介让我错过的好电影。

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黑色星期天》以及《布拉格之恋》,都是二战时期的欧洲,两男一女或两女一男之间的爱情。

不过本片的主题更积极一点,导演的笔墨并未过多纠结于三人间的情感,而是让三个主人公先后都投入到了反法西斯的战斗当中。

是因为年少时的那个预言吧:“我看到,你只能活到三十四岁……”,她害怕过生日,她一直恣意纵情、胆大妄为地活着,音乐、绘画、雕塑、摄影,什么都热情地尝试,却又什么都不能长久。

我想对于Gilda来说,什么祖国啊、正义啊、信仰啊,这些崇高美好的词都与她无关,对她来说真正重要的,只是他和她。

可是Mia死了,为了那些她漠不关心的理想和信念。

而她,必须为她、或者是为他去做些什么,就好像从前,Mia被变态男友鞭打之后她聪明地报复了他一样。

所以,她成为一名秘密情报人员;所以,当他和她在清晨的巴黎街头相遇,无论她是多么想扑上去拥抱亲吻他,她都只能选择漠然地转身离去。

其实,不必纠结于Gilda的死,那不过是导演为增加影片的悲剧震憾力的刻意安排。

真正重要的是,她曾经来过这世界,她曾经热烈多姿地活过,爱并且被爱过,她将永远被他怀念……影片的画面很美,演员养眼,两个小时的电影一点不觉得冗长。

查理兹·塞隆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地不输于她的美貌,而佩内洛普·克鲁兹的美则是一如既往的让人忽略了她的演技,虽然她的演技也是一流的。

 9 ) 色彩和人生的三重奏 ——评电影《巴黎烟云》 (Head in the Clouds)

“亲爱的盖,我一直要弄清楚我的过去,和现在。

我一直认为人活着是要让自己快乐,但是现在我知道,那是一种罪恶。

时不我待,稍纵即逝。

我惶恐不安,我的日子不多了。

回顾过去,我唯一的收获是我们三个人的友谊,你和我,还有米娅。

我现在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人不能单独生活。

不去抗争就只能屈服。

你过去曾经说过,我曾经在乎过你,你是对的,但是不全对,我永远都在乎你。

我爱你。

”这是影片《乱世三人行》最后,格尔达写给盖的信件内容。

影片在一开始就通过给格尔达看相的女巫师向观众们叙述了,格尔达只能活过三十四岁的宿命。

对于格尔达来说,她的死是注定的,而她在人世间的唯一收获就是她深深爱着的盖和米娅。

影片《乱世三人行》在开始就用一首很老的法国爱情歌曲将观影者带入到一个黑白电影的世界,而当主人公格尔达出现后,色彩开始出现了。

一种暖意的色调开始呈现在屏幕前,一直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消涨。

在盖和米娅离开格尔达去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后,电影的色调开始变成压抑、萧条的制服灰色,而当盖和米娅、格尔达开始联络后,影片的色调又回归到缓和的暖色调上来。

这样的镜头语言很容易使人们想起电影《辛德勒名单》,运用影片的色调来凸显电影情节的基调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世界。

在《乱世三人行》中,红色、绿色和制服色在温和暖色调的整体气氛下显得十分明显和突出。

格尔达和米娅喜欢穿的红色衣服和夸张的红色唇膏,象征着格尔达和米娅内心的奔放和她们彼此间对于共同生活的一种爱恋;影片的开始和结尾出现的格尔达对盖回眸的绿色草坪,这种绿色,象征着盖对于格尔达无限的追念和迷恋;制服色(阴暗的灰色)出现在盖和米娅离开格尔达奔赴反法西斯前线之后,象征着格尔达内心的痛苦和时代背景的阴郁。

与颜色给人带来的视觉感知刺激相比,本片三个主人公的人物命运和生活理念则显然更加值得人们思考。

格尔达,或许因为她是法、美混血儿而不拘于礼数显得不羁甚至放荡。

她不希望被婚姻的牢笼困住,她既爱盖也爱米娅,如果严格点说,她或许是一个“双性恋”。

她不关心政治,她不关心解放和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她关心的是唯美和她爱的盖和米娅。

格尔达,很像卡门,有独特的波西米亚吉普赛流浪女的性格特质。

但是,她无法逃离政治和社会,没办法和她深爱着的盖和米娅一起生活,于是,她做了间谍。

最后被法国人误以为是“纳粹婊子”而被枪决。

为什么格尔达不向别人澄清她自己不是德国军官的情人?

因为没有盖和米娅的生活对于格尔达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直到最后,我们才能看到,在生活信条上,格尔达是一个追求唯美的、纯粹的人。

盖,他是一个标准的英国范儿的“有志青年”,对于他来说,信仰或许可以压倒爱情,比如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反对弗朗哥政权。

后来竟然和米娅“抛弃”了格尔达,去参加前线的战争。

而面对格尔达对于婚姻的态度,也许盖一直存在误会,直到最后他看见格尔达给他信件。

米娅,她的爱情信条在格尔达和盖之间摇摆,最后她选择了和盖一起。

因为虽然米娅讨厌战争并且不希望离开格尔达,但是她有过去,有家乡。

在故事情节上,《乱世三人行》和《英国病人》比较相似,都是在战争背景下,男女恋爱的故事,而且结尾都是以悲剧形式收场。

但是,不同的是,《英国病人》的主人公,他所遭遇的悲剧(飞机失事)是外在的、偶然的,而格尔达的死亡,却是一种宿命,是必然的。

因为格尔达觉得她自己是孤立无援的,她的唯美主义生活对她来说已经结束了,所以她必须要死亡,即使她可以不被当做“德国婊子”而被人枪决。

战争加爱情,一直是很多影片的主题,对于这类主题的作品,一般的处理方式是用爱情来消解战争的残酷,比如《英国病人》。

《乱世三人行》虽然在背景设置上是二战,但是二战对于三位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来说仅仅是导火索,他们分开是必然,他们的误解也并不会因为战争的不存在而消失。

因为他们只有分开之后才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爱是如此的深刻,而这种爱却是无法长久的,就像女巫师对格尔达说的“你只能活三十四岁”一样。

对爱情抱有理想主义的盖在面对格尔达对待爱情的怀疑主义态度时,是无助和愤怒的。

而对生活抱有唯美主义态度的格尔达对于盖想要去西班牙也是不以为然的,她对盖说:“我可不想让你去西班牙送死!

”甚至米娅,她对于生活也抱有唯美主义的态度,但是因为她是个有故乡的孤儿,和衣食无忧的富家浪荡女格尔达显然是不能长久地在一起的。

虽然,本片的三位主人公因为他们各自的命运和他们共同的命运而不能永远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爱却是永恒的。

盖在前线作战时看到一个被他打死的俘虏身上带着一个女孩的相片,他感到了自己对于战争的厌倦,他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巴黎去见格尔达。

这里,我们看到战争面在面对人类爱情时候的苍白和无意义。

因为,即使那个对于盖来说是敌人的纳粹士兵,他也有他思念的姑娘,他在本质意义上和盖自己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影片《乱世三人行》无论在色彩的运用上还是人物命运的叙述上都给观影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唯美的三重奏感觉认知,而三段色彩缤纷的人生在最后以格尔达的死亡收尾,这样的故事结局。

通过格尔达最后写给盖的信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恋爱三重奏”的故事已经消解了结局的悲剧感。

因为正如格尔达所说,她人生的意义是认识了盖和米娅两个人,而不是其他。

 10 ) 只评感觉

第一次写影评,实在是看到这片子太磨磨无闻,而我又大爱。

而观豆瓣众多影评,共鸣者少有。

虽然结局很傻逼,让女主这么强悍的人,以这么仓促的方式死去。

变成了,为了悲剧而悲剧。

开头的预言也不喜欢,太过形式和宿命感。

悲剧电影,在我看来却是好有爱的电影。

关键是,两个人都深爱女主,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真爱,而且心都够强悍。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也无爱国主义精神。

个人主义至上。

我象女主一样觉得世界有它的规律,个人在其中太过渺小。

但谁如果想伤害我深爱的人,我也会不惜一战。

但我也理解男主和女副去参战的心理,人不能违背本来的召唤,否则内心是无法得到安定的。

导演安排了一个悲剧。

但庆幸的是,这些强悍自由的心相遇了,理解彼此,这本身就是少有的幸运。

人应该怎么而活,怎么去爱,我觉得本片畅叙的很好,女主跟男主的成长思想变化都非常真实丰满。

比起珍珠港不知高多少倍。

哎却默默无有名。

喜欢女主去教训变态狂的那一段,虽然害怕,但是觉得必须做点什么,而且坚持去做。

喜欢女副跳舞的那一段,三人欢乐的那一段,生命那么热烈。

第一次写影评,哎实在太粗糙,简直惨不忍睹。

不过懂的人自然会懂。

《巴黎烟云》短评

the moment is everything。。。

8分钟前
  • 左岸 右轉
  • 推荐

好久没看这么难看的电影了

10分钟前
  • Moondance
  • 较差

女神成双也救不了导演的无能

14分钟前
  • lejson
  • 较差

平平淡淡,然后咔嚓一下就结束了。佩尼洛普克鲁兹,我想问问你,你这个角色跟《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那个有毛区别,超越一下自己能死啊?@中国电影资料馆 @2011-07-28 21:35:13

17分钟前
  • 豆瓣逗你妹
  • 较差

披着《潜伏》外衣的《乱,是佳人》,可以当情感文艺片欣赏,也可以当历史文艺片来品鉴。第一女主角的悲剧结局,依稀可看到很多为某D鞠躬尽瘁,但死在那十年里的人的影子。纵然自以为正义,但没有法律程序,不问青红的民暴私刑,仍然是下贱的暴行……

21分钟前
  • Lee
  • 推荐

乱世中的乱世情,与其说看剧情,不如说更在看塞隆、克鲁兹两位美女。

24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前半段的感情戏有点难熬(可能因为男主角不够帅),当他们分开以后,各自的人物动机清晰起来,形成的对比也更为精彩。盖伊作为一个那个时代的爱尔兰人,对“独立”、“抗争”这类概念有着赴汤蹈火的勇气和豪情。但当他在战场上再次面对爱情时,却失了隐秘战线的分寸,将战友的生命置于极为危险的境地。吉尔达因为少年时听到的一句谶言,以及对家庭的愤恨,立下了及时行乐只爱自己的人生准则。但在行乐的对象都离开后,爱自己变得毫无意义,转而将感情和激情视死如归般投入到反法西斯的崇高事业当中。这种转变让人感到,没有人能只爱抽象的概念,也没有人能只爱具体的人。这样的转变虽然精彩,但对比下来显得盖伊的原则儿戏且虚伪,而影片似乎更偏向于吉尔达,“只有爱自己的人才会真正的爱他人,而这样的人往往会被他人所辜负”,这种表达感觉有点偏心。

26分钟前
  • 丑嘴唇
  • 推荐

难看的电影,无聊又冗长

28分钟前
  • Quizas
  • 较差

英国剑桥的那个房间和片尾最后的回眸一笑 给我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30分钟前
  • mayi
  • 力荐

塞隆好美!!!最后她被法国人抓的那一幕让我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大概过于美丽总是要遭到嫉妒和误解的吧。

35分钟前
  • 。。。。
  • 力荐

“我看到你只有34岁的人生”,影片以此开篇,说明了吉尔达所有的处事原则。时不我待,稍纵即逝,吉尔达用自己仅有的34年去学习跳舞、摄影、电影;去热爱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蜜娅和盖伊。这段三角恋的关系让彼此间的关系达到了平衡,如《午夜巴塞罗那》。似乎佩妮洛普·克鲁兹对于这种人物关系比较

36分钟前
  • 尤素夫
  • 推荐

这是一个三人行的故事,却又不尽然;这是个乱世佳人的故事,却又不尽然;这是个战云密布的阴天下,战火纷飞的时代中从醉生梦死到舍生取义的升华。然而最终主题先行的形式感却压倒了内涵,仿佛一切都在为最后毁灭时的黯然而刻意铺排,貌似纷繁,实则略显空洞,最终只有两位美人的胴体成了最诱人的摆设。

37分钟前
  • 洛梦蝶
  • 推荐

遇见已知上限的命运,小人物的爱情印入战争的历史洪流,肆意、纵情的背后,原来吉尔达对感情的执著(无论是对蜜娅还是盖伊)比谁都强烈,落红化作春泥,大概是她面对战争的态度最形象的比喻了。

40分钟前
  • Soke
  • 推荐

四星半,Charlize Theron很美,整个故事也是我喜欢的那种基调TvT

43分钟前
  • LOU
  • 推荐

很好。视觉盛宴。一直很喜欢那个时代的电影。演员个个华丽。如果一生下来你就知道自己只能活34岁你会怎么活?

46分钟前
  • cos
  • 力荐

剧情太弱了,一片散沙……。两星给两个女主。PS大浓妆的佩佩确实美惨了,但电影后部分的素颜……差距太大,属于掉在人群中根本找不到的样子。

47分钟前
  • 马德里的格里柯
  • 较差

虽然故事讲得如同流水账,但是展现了塞隆的美。

48分钟前
  • raul
  • 还行

肤浅,但肤浅的同时又觉得,电影就是属于漂亮人的游戏。

50分钟前
  • 麥爾斯
  • 还行

对女主尤其敬佩,但片子实属一般。塞隆的声音好美。

54分钟前
  • Stephanie
  • 还行

故事差拍得也无聊

57分钟前
  • still grace
  • 较差